西班牙葡萄牙為什麼沒參加二戰
㈠ 二戰時期西班牙,葡萄牙屬於中立國嗎
1、二戰時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屬於中立國。
2、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葡萄牙的國土只與西班牙接壤,與其他二戰的主要交戰國均無明顯的直接交戰可能,故其並未參與到二戰。
3、西班牙在二戰期間更傾向於納粹德國,因為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納粹德國對其進行了大力的武裝支援,而佛朗哥政權也是一個法西斯政權,從情感上更傾向於納粹。同時,西班牙和英國在直布羅陀上存在主權爭議,使得西班牙與英國的關系並不和睦。
西班牙在二戰中並沒有加入戰爭,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1、在於其在二戰開始前一直處於內戰狀態(內戰於1939年4月結束二戰於同年9月爆發),剛結束內戰的西班牙無力發動對外戰爭。
2、當德國閃擊法國並讓法國投降之後,使得西班牙在陸地上也沒有加入戰爭夾擊法國的借口。
3、西班牙作為老牌的殖民國家,在海外有巨大的殖民利益,而當時的海洋仍被英國海軍統治,使得西班牙不敢冒損失殖民利益的風險加入德國一方來對抗英國。
㈡ 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經是海上霸主,二戰時期在幹嘛
二戰時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幹嘛?其實簡而言之,他們沒幹嘛,一直保持所謂的"中立",不過在當時全歐洲大戰的環境下,他們中立的表象之下,其實也暗流涌動,在暗中也曾為不同陣營提供過相當程度的幫助與支持。因此戰後在西方得到了和西班牙截然不同的待遇,它成為了美國馬歇爾計劃的首批援助國之一,盡管它按照西方標准也是不折不扣的「獨裁國家」,但它還是成為了北約的創始成員國,其經濟也在戰後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繁榮。
㈢ 二戰西班牙為什麼沒參戰
西班牙也有參戰,但並沒有舉全國之力,只是象徵性的派遣一支編制已師為單位的遠征軍支援納粹德國的巴巴羅薩行動,並參與對蘇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據說作戰的時候還挺勇猛的,屢建奇功,當德軍在東線戰場失利的時候,這支活下來的隊伍回到西班牙,戰後西德政府一直給予支援東線戰場的西班牙軍隊的養老金。
㈣ 二戰時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幹嘛
據我所知,在二戰時期,西班牙與葡萄牙他們都保持著中立。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完整的國防體系,其實也是沒有資格參加二戰的,並且西班牙在二戰爆發之前國內有了內戰。耗費了西班牙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經濟也十分的蕭條,所以他們也沒有精力去參加二戰。
㈤ 葡萄牙為什麼沒參加2戰
軍事實力不強,經濟實力也不夠。
而且當時的西班牙也是法西斯政權,雖然沒有明面上參加戰爭,但是卻無時無刻不在幫助著德國,威脅著法國大後方,你認為,被西班牙包圍著的葡萄牙,它敢有什麼動作嗎?
㈥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西斯國家,西班牙為什麼不參加二戰呢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法西斯國家,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義大利、德國、日本等等。事實上法西斯國家還有個,那就是位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了解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西班牙在二戰期間有派遣幾萬人的志願軍部隊協助德國,但同時又多次宣布自己屬於中立國家。那麼西班牙到底是在打什麼算盤呢?
首先,在1939年4月,贏得西班牙內戰的弗朗哥成為了西班牙這片土地上的獨裁統治者,成立了西班牙法西斯政府,然而他能夠贏得內戰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在於他所領導的部隊有多麼強大,完全是因為德國和義大利在後面不計成本的幫助弗朗哥,義大利法西斯政府不僅動用自己所有的資源來幫助弗朗哥,同時號召自己的民眾為西班牙內戰捐款,幫助弗朗哥籌集軍費。而德國不僅在歐洲正面局勢上牽制了英國和法國的注意力,同時也給了弗朗哥獨裁政府非常大的物資援助。
最後,我想說西班牙並非完全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在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德國在蘇聯戰場上的推進速度讓世界震驚,弗朗哥便見風使舵般的派出了一支幾萬人的軍隊,披上了德國軍裝,直接入侵蘇聯,企圖在德國攻佔蘇聯之後能夠分得一杯羹,不過1943年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弗朗哥迅速的將這支部隊撤了回來,再次宣告獨立,
㈦ 為何作為歐洲老牌海外殖民帝國伊比利半島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沒有捲入兩次世界大戰
1、西班牙當時是弗朗哥的法西斯政府,被德意視為潛在盟友,自然不會動他。
但是弗朗哥又賊機智,在軸心國和同盟國之間來回搖擺就是不徹底投靠其中任意一方。
希特勒多次催促弗朗哥加入軸心國,然而弗朗哥一直在等著不列顛空戰打出個結果再決定自己的立場。而德國當時在英吉利海峽焦頭爛額,實在沒心情去對西班牙做什麼。
2、而葡萄牙的立場也很曖昧。從歷史上說,英國和葡萄牙是多年盟友;從現實來說,德國和葡萄牙之間利益沖突更少(葡萄牙更依賴海外殖民地而不是歐陸霸權)。所以雙方都希望葡萄牙能加入自己,最起碼保持中立。
薩拉查對內推行法西斯專政,對外於1936年追隨德、意法西斯,幫助佛朗哥叛軍進攻西班牙共和國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名義上保持中立,實際上親近軸心國集團。
3、希特勒和蘇聯早先簽盟約只是政治需求,其實希特勒更討厭共產主義,早在西班牙內戰中,由於西班牙共產黨的奪權,佛朗哥求助納粹德國派兵援助。
希特勒正好缺個練兵場,遂派德軍進駐西班牙抵抗西班牙共產黨。後來當希特勒占據整個歐洲大陸時,面對身後的紅色猛獸自然就不會放過。
而且蘇聯境內還有大量的石油資源,可以製成戰爭的需求。德國更像把蘇聯變成像法國維希政府那樣的傀儡,占據蘇聯主要的工業基地,然後偏遠地區讓蘇聯自治,但最終兵敗莫斯科城下,吹響了法西斯的哀歌。
(7)西班牙葡萄牙為什麼沒參加二戰擴展閱讀:
在二戰前期隨著德國的崛起,德國領導人希特勒開始訴諸德國的需求並推翻一戰的不平等條約。
首先就是要進軍非軍事區萊茵地區,然後又要捷克交出蘇台德地區,並最終和奧地利合並成德意志帝國,當時德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非常嚴重,歐洲對於德國的崛起都陷入的恐慌之中。
其次在東邊,蘇聯自從十月革命建立共產主義的國家制度時,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蘇聯就被西方認為是紅色猛獸。
歐洲各國都謹慎對待這個東方的紅色帝國。德國雖然作為歐洲國家,但是希特勒推行獨裁統治,與歐洲的民主國度又格格不入,所以兩大帝國雖然強大但都略顯孤獨。
希特勒一直鼓吹種族主義,認為雅利安人才是最高貴的種族,對於其他國家都是冷眼相待。
由於政治的需求,蘇聯是一個永遠都喂不飽的領土愛好者,德國在開戰前特地和蘇聯簽訂盟約來防止蘇聯的背後襲擊,因此才和蘇聯一起瓜分波蘭,不到一個月波蘭滅亡。
㈧ 為什麼西班牙沒有捲入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大國西班牙,確實沒有捲入,因為在這之前。 1936年1月,西班牙人民陣線建立,參加者有左翼共和黨、共和同盟
、社會黨、共產黨等。2月16日,人民陣線在選舉中獲勝,組成聯合政府。
左翼共和黨基羅加任總理。人民陣線政府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釋放政
治犯,宣布各民族有自治權,實施勞動法,進行土地改革等。君主派、大
地主資本家及反動軍官等因此陰謀製造叛亂。
7月18日,西班牙駐摩洛哥的殖民軍首領佛朗哥發動叛亂,反對人民
陣線政府。西班牙人民奮起反擊叛軍。德、意法西斯從7月30日起公然對
西班牙進行武裝干涉。他們出動飛機將叛軍從摩洛哥運往西班牙,還運輸
武器、彈葯,後又派干涉軍。約5萬名德軍和15萬名意軍到西班牙。
由於這個原因,二戰中的西班牙其實建立了法西斯政權,但因 : (1)經濟無力也不願捲入一場新的戰爭。長期的戰爭,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貧困使這座荒涼的半島毫無生氣。擺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是怎樣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擺脫另一場戰爭,恢復發展經濟。
(2)沒有把握勝利因此不敢參戰:佛朗哥認為美英這兩個帝國有可能聯合作戰,並將英倫三島作為反攻歐洲的跳板,從而打贏這場戰爭。1940年8月,隨著不列顛之戰的持續,他已看清,英國將堅持戰斗,而這場戰爭很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德國能否獲勝,毫無把握。在沒有絕對把握勝利的情況下,佛朗哥是不敢參戰的。
(3)希特勒沒有拉攏:當希特勒在西線發動突然襲擊,法國迅速淪陷,英國也可能崩潰或毀滅的時候,佛朗哥曾在6月間表示,他准備加入戰勝者的行列,分享戰利品。但是,希特勒覺得沒有爭取同盟者的必要。他估計幾個星期、甚至幾天之後,便可結束大的敵對行動,而英國即將求和。因此,他對於馬德里的這副積極靠攏的姿態並不感興趣,沒有把佛朗哥拉入自己的陣營。
(4)政治經濟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佛朗哥向德國提出了許多苛刻的參戰條件,如:保證將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以及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包括奧蘭在內,劃歸西班牙,並且要擴張西屬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領土。此外,還需要適當的軍事援助特別是西班牙面對直布羅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徑榴彈炮。強調西班牙需要現代武器、糧食、石油和經濟援助,而且還必須等到德國人在英國登陸後,西班牙才能參戰。希特勒因為西班牙的要求過高而感到棘手,而且有些要求將使他同維希重新發生糾紛。從法國奪去奧蘭,那一定會導致法國在北非成立敵對的政府,因而希特勒拒絕了佛朗哥的要求。後來,希特勒在佛羅倫薩對墨索里尼說:「我寧可被拔掉三四顆牙齒,也不願再搞這樣的談判。」
(5)英美等國從中努力:二戰爆發後,英國和美國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從西班牙購買物資以縮小其對納粹的供應量,減輕納粹對西班牙經濟的影響。1940年3月,英國與西班牙簽署了一個為期半年的貿易協定,英國向西班牙提供石油產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國供應礦石、橘子和檸檬。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貿易協定每隔半年續簽一次。他們向西班牙提供穀物和石油。
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後,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於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由英國國庫在一家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存入1000萬美元,指使英國駐馬德里大使館武官艾倫·希爾加思向一些西班牙軍人賬戶轉錢。這位英國軍官便同銀行家胡安·馬奇進行了接觸,向那些表明准備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聯合意願的西班牙軍官送錢。馬奇根據每個西班牙軍官的業績送錢,1940年底,幾乎所有的錢都進了西班牙軍官的腰包。比如,被認為是佛朗哥的繼承人之一的,當時西班牙軍事學院院長安東尼奧·阿蘭達將軍就得到了200萬美元。
(6)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在一份1939年簽訂的德西秘密協定書中,西班牙承諾從南美幫德國進口牛肉和穀物。1940年5月,西班牙與義大利簽訂了為期3年的食品合作計劃,承諾提供必要的糧食。到1942年,德西貿易的重點由食品轉向戰爭必需的礦產資源。西班牙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德國還從西班牙進口鋅、鉛、水銀、螢石、天青石、雲母、軟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鎢砂。從1942年初開始,英美開始聯合買斷西班牙所有的鎢礦出產,價格也從原來每噸75美元飆升至16800美元。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獲利頗豐。
㈨ 二戰時期的西班牙也屬於法西斯主義國家,但為何西班牙卻沒有參加二戰
提到二戰,就必須要講法西斯,畢竟二戰就是由法西斯分子發動的,德國、義大利、日本都是實行法西斯專政統治,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二戰期間就有這么一個法西斯國家,盡管他表面上和德國、義大利稱兄道弟,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參戰,這個國家就是法西斯頭目佛朗哥統治下的西班牙。
㈩ 西班牙為什麼不參加二戰
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權是在德、意法西斯的大力協助下建立的法西斯政權。1939年3月21日,佛朗哥西班牙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簽署與希特勒的秘密友好協定,成為軸心國的一員。但是,當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時,西班牙卻宣布中立。縱觀二戰時期,盡管側重點不同,西班牙始終處於中立狀態,是二戰保持中立的少數國家之一。本文試就二戰西班牙中立的原因做一番探討。
二戰時期,西班牙堅持中立,一方面是由它的國內經濟和政治狀況決定的。
二戰時期西班牙的國內經濟狀況:
西班牙本身就只是一個貧窮的農業國家,三年的內戰耗盡了西班牙的人力、物力資源。內戰後的西班牙一片蕭條,國家經濟處於崩潰邊緣。「1939年7月29日的《西班牙向上》周刊承認,『許多地區變成一片廢墟。』近60%的房屋被毀,40%的鐵路機車車輛損壞,許多橋梁和道路設施也遭到破壞。」[1]P284頁
工業上,「工人的工資降到1936年的水平。數十萬人,包括政治犯和被槍決人的子女,靠長槍黨的福利組織『社會救濟』的救濟糧為生。」[2]P19頁直到1942年,西班牙用於新工業建設的資金、原料、機器等仍舊非常缺乏。
農業上,由於佛朗哥主義的土地政策,西班牙的農業十分衰落。國內居民普遍挨餓。「生產下降了21%。1939年同1935年相比,馬匹數下降40%,小麥產量下降30%,大麥、煙草、橄欖的產量下降35%,甜菜產量下降65%。糧食種植面積由828.8萬公頃下降到625.8萬公頃。以1929年的產量為100,1939年農業產量為1929年的76.7%。」[3]P488頁1942年,在一個向柏林當局的報告中,如是說:「西班牙國內局勢最近三個星期以來變得更加尖銳……飢餓騷動可能發生。甚至軍隊也得不到足夠的糧食供應。……囚犯們的伙食很差,他們的家屬快要餓死了。」[4]P294頁
商業上,「在商品缺乏的情況下,抬高物價和投機倒把行為達到了這樣的規模,致使供應和運輸總局不得不發布命令,規定提高價格不準超過1936年7月18日物價的百分之二十五。違反禁令者科以罰金。」[5]P284頁「偷運、黑市和賄賂的大時代開始了。」[6]P19頁
西班牙經濟的這種狀況,使得在1939年時,西班牙連「歐洲和美洲的非交戰國可能提供的設備和原料這種進口商品都無法付款。」[7]P285頁丘吉爾斷言,「據我們獲悉,西班牙的局勢逐漸惡化,這個國家瀕臨飢饉。」[8]P294頁西班牙政府在宣布中立時指出,「由於它的供應困難,它必須從英國及其盟國進口糧食和其他生命攸關的物品。」[9]P22頁
由此可見,迫使西班牙在二戰中保持中立的原因中,經濟的極端貧困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沒有經濟作後盾的戰爭無疑是危險的戰爭。
二戰時期西班牙的政治狀況:
三年內戰使得佛朗哥建立的獨裁政權的政局相當不穩。「長槍黨妄圖稱為政治力量的代表者,但在人民中卻沒有什麼根基,而佛朗哥將軍本人至多被承認為一個軍事活動家而已。人民不滿長槍黨,因為長槍黨成員應有盡有,而居民則貧困不堪。在長槍黨和作為第二執政黨『雷克特』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政治分歧。軍人組成第三執政黨……大多數居民始終是『赤色分子。』……」[10]P303頁
在西班牙內部,「一半西班牙人作為佛朗哥手下敗敵,是新建立的國家的潛在敵人。……戰敗的共和國戰士和民兵並不都在1939年4月1日放下了武器。在難以行進的山區,侯爵、無政府主義小組、共產主義小組以及短命的社會主義小組的游擊隊,開始了一場小型戰爭。」[11]P18頁
左派共產黨的活動未因佛朗哥獨裁政策的建立和恐怖政策的實施而滅絕,他們繼續進行反對佛朗哥主義的斗爭,盡管一再被鎮壓,他們也一再重建。
而在另一半中,佛朗哥也「感到他的追隨者們也不都是絕對可信的。」[12]P18頁「右派統治集團,……他們雖然並不反對整個專制制度,但對西班牙參展計劃卻表示極不滿意。」[13]P303頁
二戰後期,1943年,反佛朗哥主義的反對派更加壯大。西班牙共產黨的力量不斷壯大,他們「成功地建立了好幾個龐大的地下組織。在國外的共產黨派也開始活躍起來,其中包括社會黨人……」[14]P316頁右派力量也蠢蠢欲動。1945年,「巴塞羅那伯爵堂·胡安發出了致佛朗哥、保皇黨人和全體西班牙人的信件,信件中譴責了極權主義國家的構想。」[15]P320頁 盛贊保皇派的政治藍圖。
在這樣的國內局勢下,佛朗哥甚至不敢保證個人的生命安全:「1942年春,佛朗哥在內戰之後,首次敢於冒險在國內作長途旅行。……在他訪問的城市裡,成千上萬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在領袖到達之前被投進監獄。佛朗哥幾十年都不敢坐飛機,他害怕行刺;這位小心翼翼的加利西亞人,從未放鬆保障他人身安全的嚴格措施。」
政局如此不穩,佛朗哥即便想要參戰也是力不從心的。在希特勒問及西班牙中立的緣由時,西班牙這樣回答:「領袖盡量避免過早地參戰,因而也就可避免西班牙力所不及的長時間的作戰,而且避免了在某種情況下可能危及現政權的根源。」
國內的經濟政治局勢從根本上決定了西班牙在二戰中的中立態度。此外,當時的國際環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西班牙政府在二戰中的中立態度。
首先我們考察一下二戰期間西班牙與德國的關系。佛朗哥獨裁政權可以說是由德意志、義大利一手扶植起來的。而德國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西班牙,其目的也是希望西班牙能夠在即將爆發的戰爭中堅定的站在軸心國一方。雙方的關系本應該是合作無間,共進退的才是,然而,事實卻遠非如此。
二戰初期,迫於國內政治經濟局勢的壓力,西班牙不得不宣布中立,但是,它卻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它的海港和飛機場。並且,在「1939年和1941年之間,AXIS的力量占明顯優勢時,佛朗哥從中立到了一個更加積極的非交戰國的政策,直到1941年7月,西班牙輸送一個志願的空軍集團(藍色師團)與德國並肩與蘇聯戰斗。」西班牙如此積極,德國方面卻相對冷淡許多。希特勒斷言:「老實說,負擔一個義大利已經夠沉重的了,不管西班牙士兵的素質如何,考慮到西班牙的極端貧困和毫無准備,西班牙與其說是難得的夥伴,不如說是個沉重的負擔。」
而且,即使是如此,佛朗哥面對德國的態度也十分強硬的。在德國取得節節勝利時,佛朗哥積極要求參戰,同時也提出了苛刻的參戰條件。及至德國對英國空戰失利,佛朗哥更是趁機勒索,遭德國拒絕後,佛朗哥拒絕希特勒穿過西班牙領土的要求。可以說,西班牙此舉對二戰的後果影響甚大,可能改變二戰的後果。[20]P77頁
在德國入侵蘇聯失利後,西班牙馬上從蘇德戰場撤回了藍色師團。「1943年10月,大元帥又從非交戰國狀態退回到了中立狀態。」
縱觀二戰期間的西德關系,十分微妙。德國極力想要控制西班牙,佛朗哥卻又根據西班牙的利益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整個戰爭期間,佛朗哥將軍的政策完全是自私而冷酷的。他只想到西班牙和西班牙人的利益。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報答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對他的援助。」德國對西班牙的粗暴態度和前線的失利,終於促使西班牙不斷疏遠德國,一直保持中立。
另一方面,英美對西班牙的軟硬兩手外交政策也對西班牙保持中立起了重要的影響作用。
西班牙的中立對英國很有厲害關系。丘吉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西班牙可以幫我們很多忙,但更可以對我們為害甚大……這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他宣布中立,並從此嚴守中立。在我們兩國之間進行著繁榮和互惠互利的貿易,……我們就是希望西班牙保持中立。我們想要同西班牙進行貿易,我們希望它不讓德國和義大利的潛艇利用它的港口。我們不僅希望直布羅陀不受騷擾,也希望我們的艦只能夠利用阿爾赫西拉斯的碇泊所,希望我們日漸擴大的空軍基地能利用直布羅陀連接大陸的地帶。我們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這些便利條件才能到達地中海。」
鑒於這種厲害關系,再加上西班牙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困難,英美便對西班牙採取了軟硬兩手政策。一方面,英美向西班牙輸送了大量原料和小麥,解了佛朗哥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英美也警告西班牙佛朗哥貿然參戰的後果。當佛朗哥聲援軸心國時,「大不列顛作出反映,用經濟報復對付依賴從英國進口的西班牙,威脅要佔領卡那利群島。」逼迫佛朗哥就範。
就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中,西班牙權衡再三,始終選擇了中立立場。
綜上所述,二戰時期西班牙經濟崩潰、政局不穩的內部狀況是佛朗哥選擇中立的根本原因,而外部的環境作用更堅定了佛朗哥中立的決心。
來自網路 鏈接http://..com/question/162946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