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1870年雙柱在哪裡鑄造
❶ 1811年西班牙雙柱銀元價值多少錢
看品相而定,一般三百元左右。
西班牙「雙柱」銀元,流通時間較早,幾乎遍布全世界,明萬曆年間流入中國。「雙柱」並非西班牙本土鑄造,1519至1521年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後發現大銀礦,1732年就地取材大量鑄造「雙柱」。
據英國東印度公司記錄,1681年至1833年,輸入中國的白銀達7000萬兩以上,合銀元l億枚,絕大部分是雙柱銀元。
「雙柱」有「雙球」和「人頭像』兩種。1732年開鑄前者,1772年開鑄後者。神話中歐非兩洲原本相連,後被大力士海格立斯拉開。直布羅陀兩岸的山峰被稱為海格立斯柱,這就是雙柱的來歷。
人像銀元有卡洛斯三世、四世和費迪南七世3個版。1772~1789年鑄三世幣,正面人像右邊為DEI·GRATIA,左邊為CAROLUS·Ⅲ,拉丁文意為「蒙神之恩查理三世為西班牙國王」。三世像但鑄四世字,只鑄1790年。
❷ 請問西班牙雙柱1777銀幣值多少錢
您的問題,西班牙雙柱1777銀幣,真品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在600元左右;不過市場上仿品不少,千萬要注意。
❸ 西班牙雙柱銀元什麼年代的最值錢
1808年的。
說明: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製造「雙柱百」銀元,流通時間較早,幾乎遍布全世界,明萬曆年間流度入中國。
西班牙本洋最早流入中國的具體時間已很難考證,最初很有可能是由葡萄牙人從歐洲來帶的,1517年葡萄牙商船便來到廣東從事貿易,到1557年葡萄牙正式入澳門以前其在沿海的貿易已經相當頻繁。
在這期間西班牙所屬墨西哥的造幣廠已於1535年建成,大量的早期本洋流向歐洲,當然也就很有可能隨著葡萄牙與中國的貿易流入中國。
(3)西班牙1870年雙柱在哪裡鑄造擴展閱讀:
因為COB是打制銀幣,雖說成色重量有一定之歸,但實際鑄造過程中,偷色減重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的,這一點與中國的銀兩比較類似,故而COB到中國近200年的時間一直按銀塊稱重的方式流通的,並沒有起到計數銀幣的作用。
地球雙柱則不同,其是用機器鑄造,成色形制標准,圖案精美,攜帶方便,完全可以按枚計值,毫不誇張的說,銀元能在乾隆年間取代銀兩成為沿海地區記賬標准,地球雙柱在華的大量流通有著開啟鴻蒙的功勞。
❹ 我有一枚外國銀幣,正面字母是DEI.GRATIA.1807CAROLUS.IIII
西班牙雙柱洋~
西班牙雙柱洋(幣反面有一些戳記,350~400RMB)
自明代中葉起,隨著東西方海上新航路的開辟,以及通商貿易漸趨發達,外國銀元開始流入中國。1570年西班牙侵入呂宋(菲律賓),於次年佔領馬尼拉並辟為商埠,從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開始以其銀元換取中國絲綢等物,這種銀元大多是在1521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鑄造的,成為最早流入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外國銀元。清代以降,順治至乾隆年間(1644~1795年),流入中國的外國銀幣,主要是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銀元。
西班牙在墨西哥生產的機制雙柱雙球銀元始於1732年,在此之前,西班牙製作的銀幣正面有皇冠等,背面無雙柱。雙柱雙球銀元正面是王冠、盾徽,周圍鐫刻譯意為「蒙天主之恩菲利浦五世榮任西班牙(印度)國王」的西班牙文「PHILIP.V.D.G.HISPAN.ETIND.REX」。背面是直布羅陀海峽最著名的「海格立斯」(大力神)雙柱圖,雙柱上各纏一卷帶,卷帶上鐫有公然鼓勵開拓萬裏海疆的拉丁文海盜宣傳口號「海外有天地」;中間是王冠覆蓋下的東西半球、陸地和海洋。1732~1771年主要有菲利浦五世銀幣、菲利浦三世和卡洛斯三世銀幣(中國嘉德2007春拍編號為5392號的一枚1763年西班牙雙柱雙球銀元以2800元成交)。從1772年開始取消雙球圖案,把雙柱移到盾牌兩邊並增加了西班牙國王頭像。以後遂成慣例,新國王登基,即開鑄有其頭像和稱號的雙柱銀元。這類銀元早期因為對華貿易流入中國很多,其中1789~1791年鑄造的卜洛斯三世頭像、配卡洛斯四世紀年(1111或IV)的過渡版為少見品種,較為珍貴。
在明、清的經濟史上,西班牙雙柱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曾一度被稱之為「本洋」而獨霸中國的經濟市場。從17世紀起,西班牙的本洋、荷蘭的馬劍銀元開始流入我國,葡萄牙的十字銀幣,後來墨西哥鷹洋、美國的貿易洋、日本的番龍洋等等陸續流入中國市場。初期,由於西班牙本洋的含銀量高、數量大,鑄造精、重量適中等優勢,一舉奪得市場交易的主幣位置,獲得了交易商家的青睞,被譽稱為「本洋」,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期間,連葡萄牙、荷蘭、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家,與中國交易大部分也使用西班牙雙柱銀元;直至1823年前後,墨西哥擺脫了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不再大量鑄造供應雙柱本洋,而代之以墨西哥自鑄的鷹洋,「本洋」的斷源和鷹洋的源源不斷,成為鷹洋取代雙柱的根本原因,西班牙雙柱自十九世紀初開始衰落,並逐漸退出中國市場。
西班牙8R(REAL,里亞爾,幣值)銀元,我國俗稱"雙柱"。它有兩種:一種,幣面鑄兩個半球,左右各列一柱,俗稱"雙球雙柱";另一種,正面是人物胸像,背面中間為盾形國徽,徽上皇冠。國徽的兩側各列一柱,柱上卷軸撓裹。俗稱"人像雙柱"。它是最早在中國流通的洋錢。統稱"本洋"。雙柱銀元,在清代乾隆年間開始流入中國。在亞洲也流通到東南亞、印度支那半島及日本等。雙柱銀元,名義上為西班牙銀元,實際都不是西班牙本土所鑄。西班牙國內使用的另有本土銀幣。
人像雙柱銀元。正面,國王胸像,邊緣書寫西班牙文"查里(卡羅列斯)三世和鑄造年份等字樣。背面中間為盾徽,盾中央橢圓內三朵百合花,另分4欄,斜角對稱相同圖案:一為張口直立雄獅(代表亞拉岡王國),一為古城堡(代表卡斯提王國)道:下方近似三角形中一個帶葉石榴(國花是),盾上皇冠。盾的兩側則各列一海格力斯柱,也稱大力神住。柱上卷軸撓裹,卷上書"海外有大陸"。邊緣書有西班牙文、「8R」和「M上0」(鑄地墨西哥)等字樣。直徑39毫米,重量27.07克,含銀90%。
1492年義大利人哥倫布,在西班牙大力宣傳「大地是圓球形的理論」;還推理說:「至西航行,從歐洲橫渡大西洋,也許能更近,更迅速到達印度、中國。」哥倫布的設想,被西班牙伊薩伯拉和費迪南五世國王賞識。議定由哥倫布率領包括「聖瑪麗亞號(100噸)」在內的三條小船,並委到交給他一封致中國皇帝的信件。1492年8月3日,一切就緒,哥倫布帶領87名船員啟航了。同年10月12日船隊到達巴哈馬群島。又有三世西行,到過中、南美洲等地。當時哥倫布誤認為所到之地就是印度。這一偶然發現了新大陸,即給西班牙帶來了大片的殖民地(古巴、墨西哥、瓜地馬拉、薩爾瓦多、秘魯、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拿馬、巴拉圭及烏拉圭等)和無可估量的財富。在新大陸這片廣闊的土地上,有好多地方盛產白銀。這正是西班牙王國發展國際通商所需的世界性流通貨幣的最佳幣財。因此,西班牙殖民者為了掠奪更大的利益,就在盛產白銀所屬殖民地,大量鑄造雙柱銀元。據統計,鑄過這種貨幣的有:墨西哥、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瓜地馬拉和秘魯等。人像雙柱有查里(卡洛爾斯)三世、四世和費迪南七世三種。不同的地區所鑄的雙柱,除正面人像不同外,背面圖案基本一致,面值完全相同。不同鑄地的區別,則在背面邊緣字母中各作記號。
人像雙柱銀元在西班牙部分殖民地鑄造的時間從1772年至1825年,它不但鑄地廣,鑄量多,而且流通區域很大,不僅多位鑄造地國影響極大,以後對流通過的國家、地區也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墨西哥產白銀最多,因此他鑄的雙柱銀元也最多,流入中國的雙柱銀元中也是墨西哥鑄的最多。一般流入我國的雙柱銀元,在進入各商號和銀號時,都會被打上各種驗收標記。墨西哥獨立後,停鑄雙柱銀元,墨西哥自鑄鷹洋,其面值、直徑、重量和成色完全一脈相承。1823年起墨西哥自鑄的鷹洋,不但製作的成色均稱上乘,而且鑄造數量很大,不久就代替了雙柱。後來日本、美國、安南、中國及英國等也陸續鑄造銀元,大都受鷹洋的影響,直徑、重量、成色都相似。雖說這些國家和地區所鑄的銀元受鷹洋的影響,只因鷹洋是繼承雙柱而來的,所以歸根結蒂為雙柱一脈。
西班牙雙柱佔領中國市場的時間前後不過幾十年,但是給當時的中國政府以極大的沖擊,給後來中國銀元的製作和使用極大的刺激,確實是在中國經濟史冊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一種貨幣。究其西班牙雙柱直接佔領中國市場,並由盛而衰的原因,筆者以為有以下幾條值得注意:
當時中國流通貨幣為銅錢和元寶,銅錢價值太低,交易量太大;元寶形狀各異,還需要稱重,所以攜帶和交易存在諸多不便,而雙柱銀洋含銀量固定、重量統一、形狀扁平等,具備攜帶和交易方便的優勢。
有墨西哥殖民地豐富的銀資源作後盾,可以有足夠的雙柱銀洋支撐中國市場,實際上當時西班牙雙柱的主要流向地就是中國市場,換回絲綢、陶瓷、茶葉、工藝品等商品,在當時各國銀洋一擁而入的初期,取得了更多的信任度。
墨西哥鷹洋接踵而至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可以說是順理成章,西班牙雙柱雖然是西班牙錢幣,眾所周知絕大部分在墨西哥鑄造,墨西哥的獨立結束了西班牙雙柱的鑄造歷史,也自然而然地結束了西班牙雙柱在中國的佔領史,於是更大量的墨西哥鷹洋湧入了中國。
先期的西班牙雙柱刺激著中國貨幣的改革,提醒著當時的政府不得不引進西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意識,以鍛壓取代鑄造,以銀元取代元寶,盡快適應市場的需要,所以自光緒後期始才逐步試制銀元,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銀幣歷史。
綜上所述,西班牙雙柱實在是中國經濟史、中國銀元史的重要見證,對於收藏者而言,當致力於歷史銀幣收藏時,絕對不能忘記西班牙雙柱這一品種。
盡管歷史已經久遠,很難尋覓美品的雙柱,但是這恰恰證明了一個道理:其中的滄桑和輪回是一條顛撲不破的規律。
❺ 1870年卡洛斯三世雙柱銀元重量
1870年卡洛斯三世雙柱銀元重量為25.2~27克;雙柱為不規則圓形。最大直徑38.3~40毫米。厚度2.l~2.5毫米。實測25.2~27克。邊齒為炬形和圓圈相間的凸形花紋。含銀903‰;雙柱銀元一般指西班牙銀圓。西班牙銀圓,西班牙在南美殖民地製造「雙柱」銀元,流通時間較早,幾乎遍布全世界,明萬曆年間流入中國。
❻ 西班牙雙柱銀元能值多少
西班牙「雙柱」目前(2015年)市場價:人像雙柱,普通版別五百元左右,好品好版(常見的都是墨西哥版的,其他地區的如秘魯、瓜地馬拉、玻利維亞等地的就少見,價格也得上揚好多)的至上千元,如果是打戳的,3百到也可以入手了。早期地球雙柱,一般品相的都在一千八上下,高品的可達幾千,差品的也得六百多。
西班牙「雙柱」銀元,並非西班牙本土鑄造,而是指西屬美洲製造的8瑞爾銀幣,1519至1521年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後發現豐富銀礦, 最早在1536年~1571年就開始鑄造最早的手工打制「雙柱」,1732年開始鑄造機制「雙柱」銀幣。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雙柱」銀幣。除墨西哥外,西屬美洲的其他地區如智利、玻利維亞、哥倫比亞、秘魯等也鑄「雙柱」。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銀幣,「雙柱」在明清時期大量流入中國,俗稱本洋。
1732年第一枚機制「雙柱」銀元在墨西哥造幣廠呱呱墜地,正面為海格立斯之柱,柱上有纏繞成S形的絲帶,上面寫著拉丁文PLVS VLTRA,意為「海外有天地」,「雙柱」之名由此而來。(傳說海格力斯用自己的神力,將地中海西端的阿特拉斯山一分為二,形成直布羅陀海峽,打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在打開的這扇門兩側各立了一個柱子,柱子上寫著Non Plus Ultra,意為此處之外再無一物,古代歐洲人相信,船從地中海駛出海格力斯雙柱後,就進入的無窮無盡的大西洋,航行沒有終點。但是隨著新大陸的發現,人們意識到事實並非如此,西班牙卡洛斯一世在使用雙柱標記時,把銘文的Non去掉了,變成了Plus Ultra)。兩柱間有兩個地球和皇冠, 幣背面是西班牙盾徽。所以早期的「雙柱」也被稱為「地球雙柱」。
1772年雙柱改版,正面改國王頭像,背面海格力斯雙柱,兩柱之間的皇冠下是盾徽,盾徽中央是三朵百合花;兩個斜角對稱為立獅,表示為亞拉岡王國;古城堡,表示為卡斯提王國,俗稱:「人像雙柱」。人像雙柱自卡洛斯三世(1772~1789)開始鑄造、經卡洛斯四世(1791~1808)到費迪南七世(1898~1825)。1825年,西屬美洲紛紛獨立,美洲各地停鑄「雙柱」改鑄自己的貨幣,其中墨西哥的「鷹洋」在隨後的時間里取代「雙柱」作為主要貿易銀元的地位,在中國,「鷹洋」最後將「雙柱」完全逐出了流通領域。
在國內流通的雙柱有個特點,就是上面大多有錢庄的驗銀戳記,有的甚至敲滿戳記。
❼ 雙柱幣銀元值多少錢,能賣到多少錢
你好!西班牙雙柱銀幣,俗稱「大奶媽」銀幣,真品而且品相完好的現在的市場價格在350--400元一枚,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好運!
❽ 1786年的西班牙雙住值多少錢,有大師指點下
所謂的"西班牙"雙柱其實是墨西哥生產的,西班牙本土直到1821年才鑄造雙柱銀幣。此類銀幣由於貿易,大量流入我國。
現在國內古銀幣交易價格有些虛高炒作,像1786年雙柱這樣存世量較大的其實價格不應超過千元級別(可參見E-BAY)
1786年雙柱是卡列羅三世銀幣(1759年~1788年),幣正面為卡三世國王側面肖像,左側為拉丁文CARO-LUS.III(意為卡列羅三世)。
銀幣正面右側均為拉丁文DEIGRATLA(意為蒙天主之恩),下部是鑄造年度阿拉伯數字。背面環周是拉丁文HISPAN.ET.IND.REX.M.8R.T.H意為西班牙和西印度國王、M表示墨西哥造、8R示面值為8瑞第納爾,後兩位字母T.H為鑄幣師、檢驗師的姓名首寫字母。這樣手工打造的方法大多形成了不太規則的圓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