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的魚用什麼魚餌
1. 釣太陽魚用什麼餌最好是冬天
想釣好一種魚一定要先了解它,關於太陽魚的基本習性介紹
咱不是魚類研究專家,在垂釣方法上倒還可以自己摸索總結,但一些專業知識肯定是不清楚的,只能通過查閱一些資料,大家如果想完全地、更好地了解這種魚,可以去問問度娘或者翻翻書籍,我呢這里只說一些對垂釣有關的知識。首先太陽魚並不是本土魚種,是一種入侵魚,這一點在之前一篇文章里也有說過,不過相比其他入侵魚種它可能算入侵比較失敗的一種。因為一方面它刺少、肉多、還比較鮮美,另一方面貪吃、不挑食、特別好釣,所以基本上有多少釣多少,釣多少吃多少。
太陽魚原產於美國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是一種小體型魚種,成魚體長在24~40公分,一般就一二兩大,較大體型也就三四斤,不過我沒見過大的。在外形方面就不做過多描述了,可以參考羅非魚,形狀大致一樣,只不過太陽魚色彩更絢麗多樣、最大的區別是就是鰓蓋後面有一個黑色形似耳狀的軟膜。
2. 六線魚、星鰻、黑魚、黑鰩、鱈魚等海魚的釣餌分別用什麼
六線魚、星鰻、黑魚、黑鰩、鱈魚等海魚的釣餌分別用什麼?
六線魚。春冬時節,多選用小蝦米,貝肉或小銀魚,而夏秋季時節則多選用岩蟲、沙蠶、蛤肉等。鯽魚。平常時節能夠選用小烏賊、帶皮六線魚肉、鮐魚肉、牛黃喉等做為釣餌,但到秋天,就是鯽魚的「旺食期」,提議應用談水的活泥鰍做為釣餌。
實際上草魚一般不太偏食,大家開制餌料的佔比,可依照一般的開制方式就可以。「老三樣」其餌料的配製一般是:九一八魚餌百分之四十,野戰藍鯽百分之四十,速攻二號百分之二十。在冬天,草魚張口少,我們可以試一試逗釣,一般實際效果最好。
鯽魚餌料
螺鯉魚餌是野釣鯽魚的一款非常精典的餌料。螺鯉魚餌可分成螺鯉一號、螺鯉二號,及其螺鯉三號。螺鯉一號的餌料是鄉味,鄉味餌料關鍵合適在夏天釣魚,一般比較合適釣魚一些大中型鯽魚
3. 釣太陽魚用什麼餌最好
釣太陽魚時,商品餌的配置要比其他魚簡單很多,不要去講究配方,可以使用腥香味+四號鯽+新四季。
沒有什麼搭配原則,只是大方向偏腥而已,在開好餌料後我又在上面薄薄地撒了一層赤尾青,這個東西是鮮腥的,在水溫不高、魚吃口不強的時候好用。
在釣法上,手桿可以作釣之外,路亞也是可以的,些地方甚至路亞太陽魚比用手桿作釣更常見,因為它咬鉤比較兇猛、攻擊性強。
釣魚水溫:
暖水性魚類一般在水溫30℃-50℃時食慾最旺盛,生長繁殖的速度也最快;當水溫降至20℃以下時,便會食慾減退、行動遲緩;水溫降至15℃以下就會死亡。
溫水性魚類最適宜在水溫15℃-30℃之間生活;水溫30℃以上時便避入涼爽的水域(一般都是深水區);水溫40℃以上會致使溫水性魚類的大面積死亡;
在水溫10℃以下時,這種魚會食慾減退、停止生長;當水溫降至4℃以下時,它們中的多數就會停食冬眠。因此釣取溫水性魚類的最佳水溫應該是在15℃-30℃之間。
4. ff14墨烏賊用什麼魚餌
釣墨魚是用假餌,即一條營光管,在水中就像蝦仔。
5. 請問在海里釣魚一般用什麼魚餌,效果最好
在海里釣魚一般用海蟲,海蝦(肉)、青蟲、小海魚(肉)、小蟹等作為魚餌
海釣使用魚餌的技巧
選擇和使用餌料,是釣海魚的一項基本功。善釣者能根據不同季節和所要釣的不同魚類選用餌料,以求達到最佳效果。釣海魚所用餌料種類繁多。一般說來,可以分成活餌和死餌兩大類。
一、活餌
活餌一般是指海蟲、海蝦和小魚等物,以此作餌,在水中游動極易引起魚兒注意。一旦咬鉤容易釣獲。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活餌。
1.有一種海蟲,狀似蚯蚓,也有點像細小的蜈蚣,又稱海蜈蚣。此蟲藏身於海灘沙土之中、亂石瓦礫之下,只要挖半尺許便可獲得。一年四季都有,冬春之際最多,而且肥大,有的竟達7~8厘米長。這種海蜈蚣養在略含海水的潮濕細沙之中,每天換一次沙可以養一個星期左右。用時將它穿在鉤上,或一條,或數條,蟲尾露在鉤外蠕動,各種魚類都很愛吃。盛夏季節,海蜈蚣瘦小,而且不易挖到。此時另有一種海蟲,形似大蚯蚓,渾身呈紅赤色,體長15~20厘米,名叫赤蟲。挖赤蟲需掘深些,一般在爛泥中較多。一條赤蟲可分作五六次用,每次截取一小段,剩下的再養在裝滿海水的闊嘴瓶中。海蜈蚣和赤蟲在黑暗中會發出磷光,用於夜釣效果尤佳。海蟲尚有青蟲、草蟲以及一種常在石頭上爬行的海蟑螂等,均可以用作魚餌。
2.用作魚餌以活蝦最好。此蝦色澤淡黃、透明,有淺咖啡色的斑紋,把它養在干凈的細沙中,海水淹及蝦背,使它可以伸出頭呼吸氧氣,每天換二三次海水,可以養十幾天。使用時把魚鉤鉤住蝦頭靠近背部略微隆起的角狀物上,輕輕放入海里。如果是釣鱸魚,應將蝦懸於離水面約1米深處,如果要釣石斑魚或其它魚類,活蝦就需沉底才能釣到。
3.靠近岸邊的地方,經常有小魚出現,成群結隊。可以自製一個網兜,撈取一些養在水桶里。用小魚釣鱸魚,特別是秋天鱸魚還不很大的時候,其效果有時比小蝦的效果更佳。用小魚作釣餌,魚鉤應從魚眼珠的眼白部分穿過,這樣在水中就不會立即死去。如果穿住魚頭、魚身,魚一會兒就死了,失去活餌作用。小魚較難養,最好是使用充氧器,不斷給其充氧,延長存活時間。
二、死餌
活餌雖然好用,但用得較多的還是死餌。
1.這是經常使用的一種餌料。使用時將鮮蝦剝掉外殼,穿滿整隻魚鉤。用不完的蝦可以撒少許食鹽置於陰涼處,可以保存三四天不變質。加鹽的蝦肉雖然不及鮮蝦肉那樣鮮美,但肉質較韌,魚兒咬鉤時不易叼走。如果釣較大的魚,則無需剝掉蝦殼,因為蝦頭這部分魚兒特別愛吃,用整蝦作為釣餌有其特效。夜間釣魚,蝦眼發亮,更能引起魚兒的注意。
2.雙殼螃蟹 螃蟹到了夏天就會脫殼。在脫殼前的一段時間,軟殼已經形成而硬殼還沒有脫落,此時取其肉作餌,效果特佳。使用的時候一般先拔其腿,取其腿肉,先用大腿,後用小腿。然後撕下軟殼作餌,一張軟殼一般可以做四次餌。軟殼用完,蟹尚未死,此時可剪開其軀體,用其體肉做餌了。選用活的雙殼螃蟹,邊剝邊釣,因其味鮮,魚兒極愛吃,也有些釣者喜歡在家裡把蟹肉剝好,以免現場弄臟了手,這樣做也可以。不過蟹肉過了兩三個小時就會變質,變質的肉就不宜作餌了。
3.海蠣子 海蠣子又叫牡蠣、海蚝,冬天最多,到清明節便逐漸減少。取其肉做餌,效果與蝦肉不相上下。海蠣子做餌需要稍微加工一下。方法是先將其肉在陰涼處風干,然後置於容器中,一層肉,一層鹽,加蓋備用。一次可制數千克,隨用隨取,非常方便。蚝肉味濃而質軟,魚兒容易上鉤。如果垂直放線下餌,將餌懸於稍離海底之處,上鉤率會更高些。
4.鱟膏 春夏之際鱟較多,市場上經常有鱟肉、鱟卵和鱟膏出售。鱟膏附著在鱟肉體內軟甲之上,用刀將它刮下來即成片狀,置於能吸水的紙上晾乾,然後放入寬口瓶中,加鹽腌漬三四天。使用的時候只要將鱟膏剪成細條即成。加工後的鱟膏保持適當濕度,質地軟韌。如果用鐵錨牌21 7號長柄魚鉤,將餌穿得飽滿,用以釣取較大的黃鰭鯛最靈驗。
5.豬瘦肉,這是一種為魚兒普遍愛吃而又最容易獲得的餌料。應注意選擇色澤鮮紅、無筋無油的純瘦肉。按橫紋切成細長條,每條長約3 5毫米。注意不要順紋切,順紋切肉質太韌,魚兒難以上鉤。瘦肉餌別有風味,各種魚都愛吃,釣取300~500克重的魚最好用。缺點是小魚不容易上鉤。
6.魚肚:鯤?魚等腥味比較濃的魚類其內臟(主要是肚)是很好的餌料。平時要注意收集,家宰魚要將魚肚加鹽儲藏,加鹽的魚肚時間越長,其味越香,對魚的吸引力越大。缺點和瘦肉餌一樣,不適合釣小魚。
7.雞腸 剛從雞腹里取出的雞腸不可漂洗,剪成小段,用以釣取黃鰭鯛,常獲奇效。不過雞腸較韌,魚咬鉤時可讓它多咬一會兒,不可急於提竿。
8.鮮魷魚.鮮魷魚的肉去膜、切成長條便可作餌。魷魚肉味極為鮮美,魚兒見之無不爭相奪食。不過其肉質偏韌,經常出現咬鉤勤而上鉤少的情況。解決的方法是把魷魚肉置於陽光下曬幾小時,待其肉色轉為淡紅,略有變質,其韌性即可減退。此時用以作餌,軟硬適中,效果較佳。
9.麵粉餌:將用剩的魚餌如蝦肉、蟹肉搗爛,加上麵粉,反復搓揉至面團呈黏性,也是很好的餌料。最佳麵粉餌是用魷魚膏拌麵粉製成。魷魚膏是用魷魚的內臟,置於寬口缽中,加鹽,缽口裹以細紗布,置於陽光下曬數十天使其內臟化為膏狀濃液。如果太濃,可以加少許海水或鹽水調和。以它拌麵粉,香味四溢(外行者會覺得其臭難聞),是釣黃鰭鯛和黑鰭鯛的理想餌料。魷魚膏如果儲存好,長年不變質,隨時可以取用,極其方便。秋冬之際黃鰭鯛較大,用它作餌尤為難得。
除上述作餌的東西外,還有蟶肉、螺肉、魚肉等都可以作為餌料。
6. 海魚吃什麼餌
海魚在營養成分的含量上比河魚多,營養價值略勝一籌,但是海魚相比於河魚更難上鉤。選對餌料,是釣魚成功的第一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來釣海魚的魚餌和注意事項。
一、釣海魚用什麼魚餌
釣海魚可用蚯蚓、小魚、小泥鰍、紅蟲、小蝦、魚肚、瘦肉、雞腸肝等,也可購買商品餌料。
二、釣海魚的注意事項
1.潮汐
潮汐的變化嚴重影響海洋魚類的活動,大部分的近海魚類都會隨著潮水的漲落而做短距離的洄遊。漲潮時游到岸邊淺灘覓食,退潮時又游回深水區。漲潮為最佳海釣時刻,其次為落潮,平潮和停潮期間魚兒最不愛咬鉤。
2.海風
海風因素對海釣的影響僅次於潮汐。一般地說,有風比無風要好。海風可以吹起海浪,海浪的運動可以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從而提高魚類活性,增加咬鉤的頻率。海風當然也不能太大,若強烈的海風引起大濤大涌,會把魚兒攪得暈頭轉向,照樣影響它們咬鉤。一般地說,海風在三四級之間最為適宜。應當說明的是,六七級以上的海風固然不利於我們海釣,但若強烈的海風連續刮上幾天後平息下來,又會造成魚極愛咬鉤的最佳時刻。此時魚的咬鉤除頻繁外還特別猛烈。這是因為魚幾天沒有進食,已相當飢餓。尤其是台風前後,常常會釣到「爆箱」。
3.地貌
海底的地貌復雜多變,犬牙交錯。有暗礁,有大片高低不平的礁石群。有的是泥質,有的是泥沙質等。尤其是海底礁群,在礁石上有較多的藤壺、牡蠣及低等藻類,是魚類生存、棲息、躲避敵害的好地方,是良好的釣點。但各種不同的魚類由於生活習性的不同,生活、棲息的海底環境也不相同。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釣點則成為釣獲好壞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地方,魚兒的密度很不一樣,其主要原因在於海底凹凸不平。
3.日夜
對於海釣來說,魚兒在夜間更愛咬鉤。這說明魚吃食不僅靠視覺,同時靠嗅覺,雖然是夜晚,魚兒尋餌的技能並不比白天差。這時一些喜歡鬧窩的小魚也紛紛回巢休息,大魚開始出來覓食。魚兒的這些特點吸引了不少的朋友熱衷於夜釣。
雖然釣海魚難度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漁汛,選擇對了餌料和釣點,就成功了一半。
7. 釣海魚用什麼餌料
釣海魚需要使用帶腥香味道的餌料,製作海魚餌料,需要准備的材料包括有:容器、清水、腥香型的鯽魚餌料、肝香型的羅非餌料、小黃面。
一、首先准備在容器中加入腥香型的鯽魚餌料。
8. 釣太陽魚用的什麼豆
黃豆。
太陽魚屬於雜食魚,蚯蚓、紅蟲、蝸牛之類的腥餌,玉米、豆餅一類的素餌都可以。豆餅是從黃豆榨油後所得油餅,可做飼料、肥料。是榨油後的副產品,在各種植物中營養價值最高。
太陽魚,淡水魚類,原產於美國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美洲中南部。成魚體長24到40公分。大多數太陽魚都擁有格外出眾的色彩,而美麗的太陽魚種類中最為奪目的種類就是這一款被稱為「嫦娥」的種類,其閃爍著耀眼的金屬藍色調的魚身上布滿了桔色的斑紋,眩目而美麗的眼睛後端有一雙宛如耳狀的花紋,這是它們明顯的標志。總種類約有30種,屬於多次性產卵的魚類。主食浮游動物及水生昆蟲,也吃水生植物、小雜魚和小型軟體動物。
9. 美國紅魚的釣魚方法
美國紅魚,原產於北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灣,又名紅姑魚,屬鱸形目、石首魚科,學名Sciaemops Ocellatus。外形與我國出產的大黃魚較為相似,但因其體色隱約泛紅,故名「美國紅魚」(以下簡稱「紅魚」)。紅魚雖屬於暖水性魚種,但它適應環境能力較強,能耐低溫,在攝氏2度至33度范圍均能存活,18度至30度其生長速度最快。紅魚食性范圍較廣,對餌料要求不是很高,小雜魚、蝦、貝類及人工餌料均能滿足其生長需求。紅魚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主要是該魚的肉質細嫩、少刺,其外觀色澤鮮艷,食用味道鮮美。據測定,紅魚的蛋白質含量比大黃魚高,但脂肪含量低,屬於上等的海味珍品。
由於紅魚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我國於1991年開始引進並進行繁殖,初始僅限於南方的熱帶水域,後隨繁殖、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養殖范圍由南至北,不斷得以擴大。青島海域大面積利用網箱養殖紅魚大約始於2000年前後。不少養殖單位及個人,為加快周轉,早得效益,只在水溫適宜得季節,由福建等熱帶水域引進體重大約在300-500 克左右的魚苗,直接放於網箱養殖,經幾個月的育肥促長,體重接近1000克左右時進入市場。養殖過程中,由於台風及網箱破損等原因,致使紅魚逃逸數量巨大,且個體較大。近幾年來,在網箱周圍及附近的灘塗、磯礁、防波堤等地方均有釣獲。如潮水適時,又逢魚群,其釣獲量頗豐。所釣紅魚體重也大小不一,小的300克左右,大者接近4000克,這些紅魚到底全部是逃逸的還是有一部分是逃逸後在自然水域繁殖的,筆者由於缺乏相關知識及調查,不敢妄下結論。紅魚生性兇悍,有蠻力,由於口吻較大,吞食兇猛,釣獲時非常刺激,極有樂趣。
下面就青島海域紅魚的幾種釣法簡述如下,有條件的釣友不妨一試:
1、筏釣
經養殖單位或個人許可,可乘其交通船登上養殖紅魚的魚排(由幾個或數十個養殖網箱通過木板聯結而成),選擇網箱的之間的縫隙或拆去魚網的空格,下線垂釣。釣具最好使用手線。由於紅魚的力氣較大,一般選擇8號左右(粗線也可防止勒手)的尼龍線為主線,長度視水深情況確定,末端拴50克左右中通活動鉛墜,在墜前40厘米及墜後各拴18號丸世魚鉤(其他鉤門較寬的長柄鉤亦可),腦線採用4號線即可,長度30厘米左右。垂釣時鉛墜著地,緊線後,一餌落底,一餌離底10厘米左右,要不時提動或移動魚線,使水下的魚餌呈活動狀,以便吸引紅魚吞食。為享受手感而不願用手線的釣友(如筆者)也可用較硬的船竿或短海竿,鉤、線、墜要求及釣法基本同上,只是主線可稍細一些。市場在賣的筏釣竿由於太細軟,不容易控制上鉤的紅魚,魚在沖撞時極易掛在懸垂的魚網上,造成竿折、線斷、魚亡,所以極不實用。既是用手線或船竿、海竿,中魚時也需迅速上提,盡量控制魚的沖撞范圍,以免掛鉤跑魚。魚餌最好採用養殖場日常投放的面條魚,也可用白蝦、離蝦,沙蠶及岩蟲勉強可以,只是容易招引小黃魚(六線魚)、小黑頭(君魚)咬鉤,摘鉤掛食太耽誤時間,容易喪失釣紅魚的良機。之所以選擇網箱的縫隙或空格垂釣,是因為養殖者往網箱里撒餌料時,有不少餌料通過網箱的網眼遺漏下落,而逃逸的紅魚早已習慣於食來張口,坐享其成,因此巡遊范圍不大,久居不離。由於紅魚具有聚群習性,一旦有魚開口咬鉤,便可連續上魚。
2、磯釣或防波堤釣
晚秋、初冬季節,由於水溫下降,(低於10攝氏度時)紅魚已停止生長,網箱里的成品紅魚大多已進入市場,即便還有沒賣出的,有條件的養殖戶也將紅魚移至室內飼養,而無條件進行室內養殖的,養殖戶也絕少或不再向網箱投放餌料。此時,生活在網箱附近的紅魚(逃逸的),無奈地結束了食來張口的貴族生活,要生存就必須走出來自己打食。這時再在網箱上垂釣無異於空耗大好時光了。網箱養殖,為避風浪大多選擇在港灣附近或水質較好的灣汊里。紅魚大概沒有大距離的遷徙或洄遊習性,即使離開網箱區域,也不會走的很遠,這時,養殖區附近的磯礁或港灣的防波堤,便成了垂釣紅魚的極好釣點。由於磯礁或防波堤上長滿海草和貝類,又是小魚、小蝦會聚的地方,自然就成了紅魚的覓食佳地。如同垂釣其他海魚一樣,垂釣紅魚也要選擇適當的潮時,否則容易事倍功半。在青島地區,根據筆者的實踐及其他釣友的經驗,紅魚咬鉤的高峰期在滿潮前的一個小時左右,或低潮初漲後的一個小時左右,其他時間便所獲了了,即使有魚,也是極個別的散兵游勇,極難群聚。在磯礁或防波堤上垂釣,最好選用5米左右的硬調磯釣竿,阿波的浮力可以稍大一些,主線6號、腦線4號即可,魚鉤還是選用丸世18號或其他鉤型、大小相似的。首選魚餌還是小面條魚,因為紅魚對它是認知的,畢竟是它的一種習慣餌料;小蝦和岩蟲也不錯,還可以兼釣真鯛(海鮒)、君魚(黑頭)。紅魚咬鉤兇猛,吞食餌料後掉頭就走,從不送漂,所以,當看到阿波下沉後,一兩秒後即可抖腕剎鉤,提魚上岸。連續釣到兩叄條紅魚時,即可判定已經遇到魚群,這時最好能用海水浸濕的玉米面加蝦糠(做海米剩下的皮和碎屑)或砸碎的貝類打窩,這樣可較長時間地留住魚群,增加魚獲。
3、灘塗釣
在沒有磯礁或防波堤的灣汊周邊,只要灣汊里有過養殖紅魚的網箱,特別是確認曾經逃逸過紅魚,其灣汊的灘塗,也是垂釣紅魚的佳地。灘塗垂釣紅魚,最好選用3米左右調性較硬的海竿,鉤、線、墜的配置如同筏釣一樣,餌料也不外乎上述幾種。灘塗釣紅魚,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潮汛,即滿潮前的一小時左右,其餘時間魚獲均不理想。灘塗最好是沙石混雜。再就是拋竿不能太遠,水深一米左右即可,特別是夜間垂釣,由於紅魚不受驚嚇,敢於在淺水區覓食,有時就洄遊於潮頭,水深半米左右,離岸也就三五米遠。以上是筆者在青島附近海域垂釣紅魚的一管之見,其他海域是否適宜不得而知,不妥之處還望釣友特別是青島地區的釣友們指正。
10. 黑魚是常見的肉食性淡水魚類,路亞黑魚用什麼擬餌
擬餌採用
黑魚在中國的遍布十分普遍,這種黑魚都能夠做為垂釣的目標,許多垂釣者都喜歡釣黑魚。實際看來,垂釣黑魚有不一樣的方法,可以選擇最喜歡的方法垂釣他們。例如,垂釣黑魚有路亞釣這類方法,這就是一種較為特殊的方法。這時不但必須使用特殊的釣竿,還要使用特殊的一類餌料,便是假餌。假餌指的是一類餌料,當中有許多品種,基本上在店鋪里都可以買到。實際用哪一種假餌垂釣黑魚,還要看具體的垂釣狀況。
路亞釣是一種特殊的垂釣方法,必須使用專用工具都是較為特殊的。除開魚餌必須應用假餌以外,釣竿也得用專業的釣竿,也就是特意為路亞釣設計方案的路亞竿。路亞竿的類型也比較多,在挑選的情況下應注意強度,也就是特性。一般來說,路亞釣黑魚,特性在M和MH的二種是最常用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例如海域十分復雜,或是臟物比較多,提議用H特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