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怎麼去西班牙
Ⅰ 簽證問題 我是在西班牙的留學生,想暑假從西班牙去摩洛哥旅遊,請問我如何在西班牙辦理摩洛哥簽證需
在西班牙馬德里辦理摩洛哥簽證需要的文件有:
西班牙居留證(沒有西班牙居留證是不可能在西班牙辦到摩洛哥及任何一北非國家簽證的)
有6個月期效以上的護照
機票來回訂位確認付款單
旅館訂房確認單
以上正本和復印件一份
大頭照一張
申請表DV32以上是網站上表示所需要的數據,但是,從大家的申請經驗來看,在以上文件之外請另外帶越多能證明你的身分的文件越好,例如結婚證書,學校學生證等等等
像我就在當天被要求多給他大學院校的學生證,好險我一直都有帶著!!
網站上另外也告知最好在出發一個月前申請,但是接著下一點也隱喻寫出就是看簽證官心情,而像我這次必須要當天拿到就還要看口袋是不是鼓的!
另外,很重要的,請帶一位西班牙人陪同(不要問為啥,就是要西班牙籍的人陪你就對了),因為從這次我辦的經驗,從原本跟我說當天領事部沒有上班不能辦簽證,到一知道陪我去的男友是西班牙人後,馬上連隊都不用排,直接見領事,臉色轉的可神速的!
Ⅱ 西班牙與摩洛哥接壤嗎
西班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
Ⅲ 請問一下摩洛哥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這五個國家怎麼走比較順
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
這樣走飛行時間比較少。
Ⅳ 持有中國護照從西班牙可以直接去摩洛哥嗎
可以,現在摩洛哥已經對中國免簽了,有護照和機票就能入境摩洛哥,但是你要看好之後你怎麼回國,要看你西班牙簽證入境次數,別只有個單次簽證回去還要從歐盟國家回去。
Ⅳ 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飛地是怎麼回事
西班牙在摩洛哥有兩塊飛地,分別是休達(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和梅里達(在休達以東),都是靠海的小城。
說這兩塊地方要說到幾百多年前,當時的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還是由很多小王國組成的,比如葡萄牙王國、卡斯蒂利亞王國、阿拉貢王國、加泰羅尼亞王國、納瓦拉王國、萊昂王國等等,後來,由於位於北非,也就是摩洛哥的摩爾人勢力強大起來,這些人渡過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地盤,一直佔領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南部,這些伊斯蘭教徒和原本這里的基督教徒產生了極大的政治和文化沖突,於是基督徒們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收復失地運動」,在這過程中,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加泰羅尼亞、萊昂等王國逐漸合並,形成了西班牙王國,葡萄牙王國也在其中增強了實力,逐步把摩爾人趕回了非洲,不但如此,他們還跨海作戰,甚至奪取了摩爾人原本的地盤。休達和梅里達就是在這過程中落入葡萄牙和西班牙手裡的。休達原本是葡萄牙的地盤,後來在西班牙兼並葡萄牙的歷史事件中被割讓給了西班牙。
後來二戰時候由於西班牙是中立國,因此這兩塊地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在從法國和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之後,摩洛哥曾多次宣布對梅利利亞、休達、加那利群島和許多屬西班牙的位於非洲海岸的小島的主權。為此,西班牙官方(國民也是如此)聲明休達和梅利利亞是西班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說明了直布羅陀海陝的主權應屬於自己,而不是屬於英國。
Ⅵ 如果從摩洛哥回西班牙是不是需要重新簽證
西班牙是歐盟國家,如果你有有效的歐盟的申根簽證的話就不需要重新辦理簽證。如果沒有的話就要重新申請,因為摩洛哥是在非洲,不是歐盟成員國,而且摩洛哥人要去歐盟國家的話也需要申請簽證。
Ⅶ 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海峽加什麼
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海峽叫直布羅陀海峽。
直布羅陀海峽位於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間(西經5度36分,北緯35度57分),長58千米;最窄處在西班牙馬羅基角和摩洛哥西雷斯角之間,寬僅14千米。「直布羅陀」為英文譯名。
直布羅陀海峽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爾(Trafalgar)角與南部的斯帕特爾(Spartel)角之間,寬43千米;海峽東端,在北部的直布羅陀岩赫丘利斯柱與南部的休達(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飛地)正東的阿科(Acho)山之間,寬23千米。
海峽是北非阿特拉斯山與西班牙高原之間所形成的弧狀構造帶的一個缺口,平均深度365米。海峽風向多為東風或西風,從北方進入西地中海的淺冷氣團,往往成為低層高速東風穿過,當地稱為累凡特(levanter)風。
(7)摩洛哥怎麼去西班牙擴展閱讀:
直布羅陀海峽戰略地位
直布羅陀海峽是連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門戶。位於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間,北岸為英國的直布羅陀南岸為摩洛哥。
全長約90千米。兩岸山勢雄偉,景色優美。沿岸有直布羅陀、阿耳赫西拉斯和休達等港口。
直布羅陀海峽全長僅58千米,海峽西寬東窄,最窄處的西班牙的馬羅基羅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間僅13千米,海峽東端介於直布羅陀市和阿爾霍山之間。
中段介於馬基羅和錫雷斯之間,寬22千米;其西面入峽處最寬,介於特拉法爾加角和斯帕特爾之間,寬43千米。東深西淺,最淺處水深301米,最深處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約375米。
Ⅷ 我要去西班牙留學 能在摩洛哥辦理簽證嗎
在摩洛哥,一般第一道菜都是先上一盤沙律或者水果作為開胃菜,之後便是一道含有土豆和肉類在一起的主菜。因為摩洛哥人很注重飲食的保養,諸如不飲酒、不吃很油膩的東西等等,而包含土豆在內的第一道主菜可以用來在胃中「打底」,避免對腸胃的刺激和傷害,這也是很好的一種飲食習慣。這道羊肉燉土豆是在一種特殊的摩洛哥陶制廚具之中烹調出來的,用的是穆斯林羊肉,通常都要燉幾個小時直到羊肉酥爛為止,如果評價它的味道就是原始的做法,原汁原味的羊肉。
由於摩洛哥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吃的所有的羊肉、雞肉等等都是經過「向」之後宰殺的(穆斯林的向禱告儀式),認為這樣才是對動物尊敬,吃起來才能心安理得。橄欖是非洲的特產,當作調味品用在肉菜里可以壓制肉類原本的腥味,讓味道更鮮美。這道橄欖燉雞也是一樣的道理,把雞肉同橄欖放在特製的器皿中煮很久,直至把骨頭里的水都帶到湯里,吃完雞肉,香濃稠厚的湯汁還可以用來蘸麵包吃。
酷司酷司(cous cous)是摩洛哥的一種主食,這是根據摩洛哥大廚的發音寫下來的,其實就是「中東米」,在一個深口大盤里裝上北非的米食——粗粒小麥粉,用雞汁蒸熟後輕敷陳年奶油再蒸,反復三次,雞汁的甜、奶油的香郁都入滲後才將各式肉類、蔬果、湯汁淋上,米飯最後看起來黃橙橙的,像小米飯一般,「酷司酷司」吃到口裡感覺鬆鬆軟軟,沒有特殊的味道和感覺,不覺間就吃下小半碗。雖然摩洛哥仍舊保持傳統的「手抓飯」說法,但是現在人們早就已經使用碗碟和刀叉來吃了。
除了料理方式多為燉煮、蒸、烤外,番紅花、紅椒粉、鬱郁粉、胡椒、小茴香、肉桂粉等各種風味不同的香料,更是讓菜色多了幾許變化性。而不僅一般菜色講求原味的燒烤,亦也先以香料腌漬後才烤,讓香料除去肉質中的腥味,並促使菜餚得香氣襲人。食材上,番茄、洋蔥、豆類、蛋、奶油、蜜蜂等料理中的主角都是極為廉價的材料,但在細慢燉下均成了道道美食。其酸甜苦辣並不特別強烈,僅算了得上是偏重口味的溫度感受。並和阿拉伯一樣以傳統麵食為主食.
除了各種面飯類外,主菜約可分成五種,苔吉(tajine)是慶典的必備料理,它本是傳統烹調食物的器皿,可使菜餚不失風味,現在則以此器皿烹調的菜餚名稱,像是燜煮雞、牛、羊或海鮮,便稱為何種苔吉(tajine),即把摩洛哥香料及肉類放入此器皿慢燴數小時,至入口即化的程度然後將實而不硬,軟卻不松的pita餅廝下沾挾食用,暖呼呼的一下就吃飽了。
知名代表名菜—古司古司〈cous cous〉是將北非的米食—粗粒小麥粉,用以雞汁蒸熟後輕敷陳年奶油再蒸,反覆三次,雞汁的甜、奶油的香郁都入滲後才將各式肉類、蔬果、湯汁淋上,口味獨樹一格,很受法人歡迎,也因此在法國便有許多由摩洛哥人所開設的古司古司專賣店。巴司蒂亞餡派〈pastilla〉是摩洛哥慶典名餚,製作手續麻煩且需要四至五個小時,做法先以香料、奶油燉煮雞肉至熟,再將雞肉去骨切碎, 而杏仁煮水去皮後要將其炒熟後搗碎,加入洋蔥與蛋以小火燜煮,最後一層層得鋪上雞肉、杏仁與碎蛋等餡料,放入烤箱烘烤。
摩洛哥式泡芙餅—飛塔〈fetta〉,是種中放雞牛〈或牛、羊〉,旁放置三角形的面餅,淋上香濃雞汁與葡萄汁雞肉佐食,由於添加了無糖奶水,散發出淡淡得奶香,愈嚼愈有味,回異於其他料理。
飲料則是以摩洛哥薄荷茶最具獨特;土耳其咖啡用香料煮成,也可算命。若怕每上一道菜就因興奮而狼吞虎咽,致使後上的菜餚無法盡興,最好事先知道共有幾道菜,此時便可算算桌上鋪了幾塊桌布,因其用完一道菜便會將桌布和餐盤一起收走,故有幾道菜從桌布就可得知。
Ⅸ 摩洛哥跟西班牙距離多遠
摩洛哥與西班牙隔地中海相望。其中摩北部城市丹吉爾離西班牙南部城市阿爾傑奇拉最近距離,僅15公裏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