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佔領是墨西哥多少土地
1. 到處發動戰爭的美國果真不佔領別國領土嗎
美國自從獨立建國以來的245年間已經歷過獨立戰爭、謝司起義、美墨戰爭、第二次美英戰爭、南北戰爭、美西戰爭、美菲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格瑞那達戰爭、巴拿馬戰爭、海灣戰爭、索馬里內戰、波斯尼亞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內戰以及敘利亞戰爭等200餘場戰爭。
美國建國至今的245年間只有18年是沒打仗的。縱觀美國的 歷史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總結為:要麼就是在干仗,要麼在干仗的路上。這些戰爭中獨立戰爭是美國為反抗英國殖民統治而進行的,謝司起義、南北戰爭屬於美國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作為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成員進行的正義戰爭,除此之外剩下的戰爭絕大多數是美國對其他國家所發動的侵略戰爭。
從世界 歷史 發展的趨勢來看二戰以前絕大部分戰爭都是以領土擴張為目的。因此戰爭過後戰勝國都會要求戰敗國割讓土地。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國近代史上每次戰敗後的割地賠款:鴉片戰爭後割讓香港給英國,甲午戰爭後割讓台灣給日本。同樣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後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而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後割讓了戰前40%左右的領土。
圍繞著熱衷於發動戰爭的美國卻有這樣一種說法:美國盡管熱衷於到處發動戰爭,但卻沒佔領別國任何一寸領土。如果我們只看美國近幾十年來的所作所為似乎也找不出這種說法有什麼毛病。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都不是以領土擴張為目的。美國對越南、伊拉克、南聯盟、阿富汗、利比亞、敘利亞等國都曾發動過戰爭,但美國沒佔領這些國家任何一寸領土也確實是客觀事實。
美國沒佔領這些國家的領土難道是因為良心發現嗎?如果美國真有如此仁慈還會發動戰爭嗎?美國近幾十年來從未佔領別國領土當然不是出於仁慈,而是由美國的全球戰略目標所決定的。說美國對佔領別國領土不感興趣的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忽略了一個客觀事實——自二戰以來隨著殖民體系的全面坍塌已使公然吞並佔領別國領土這種擴張模式難以為繼。
如果說美國在最近幾十年來從未佔領別國領土,那麼難道說英、法、德等國在二戰後佔領過別國領土嗎?美國近幾十年來沒佔領過別國領土不是因為美國格外仁慈,而是因為公然吞並佔領別國領土的時代早已成為 歷史 。如果我們把時間線一直往前延伸就會發現早期的美國實際上和其他列強同樣熱衷於領土擴張,否則美國根本就不可能有如今這么大的國土面積。
美國的國土面積有多大呢?1989年至1996年美國中情局初始版《世界概況》中公布的官方國土數據為9372610平方公里。我國教科書在引入這一數據時將其四捨五入為937萬平方公里。這一面積位於俄羅斯的1709萬平方公里、加拿大的998萬平方公里、我國的960萬平方公里之後(位居世界第四)。1997年美國中情局在調整美國和加拿大邊境屬於美國一側的水域面積計算方式後將國土面積變更至9629091平方公里。
這一調整使美國的國土面積超過中國躍居世界第三位。2004年美國中情局又進一步將國土面積變更為9631418平方公里,2006年又變更至9631420平方公里,不過在聯合國公布的各個國家領土面積中美國依舊是962.9萬平方公里。這一數據所統計的是美國本土50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的總面積,事實上美國還擁有關島、波多黎各、北馬里亞納群島等海外領地。
這還僅僅只是美國的陸地國土面積而已。由於位於太平洋正中心的夏威夷群島和中途島屬於美國領土。這就使美國得以將幾乎小半個太平洋納入自己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范圍內。如果把美國的陸地國土面積和領海面積加起來高達2182萬平方公里。這在全世界僅次於海陸總面積2466萬平方公里的俄羅斯。拋開關於美國領土面積的爭議暫且不談,但舉世公認的是美國確實是一個世界級的領土大國。
美國如此龐大的領土領海面積可不是自建國之日起就一直擁有的。當初美國獨立時的領土只有大西洋沿岸的特拉華、賓夕法尼亞、新澤西、喬治亞、康涅狄格、馬薩諸塞灣、馬里蘭、南卡羅來納、新罕布希爾、弗吉尼亞、紐約、北卡羅來納、羅德島這十三個州。可如今的美國卻是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個由50個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那麼多出來的37個州難道都是充話費送的嗎?
1783年9月3日英王代表與北美殖民地代表於法國巴黎凡爾賽宮簽訂《巴黎條約》:英國正式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的獨立,同時英國還把阿巴拉契亞山以西至密西西比河這一大片土地送給了美國。如今在這片土地上出現了亞拉巴州、密西西州、田納西州、肯塔基州、西弗吉利亞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納州、伊利諾伊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以及明尼蘇達州的一部分。
從此美國就開始了自己的領土擴張歷程。美國的早期 歷史 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就是一段領土擴張史。1803年美國乘法蘭西皇帝拿破崙忙於應付歐洲戰爭之際從法國手中以1500萬美元價格購買了83萬平方英里(2144476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這次土地購買行為使美國領土擴大了一倍。1819年美國又以500萬美從西班牙手中強買了15萬多平方公里的佛羅里達。
如果說到此為止美國的領土擴張還主要是從其他列強手中購買或奪取,那麼對墨西哥的戰爭就是徹頭徹尾的侵略戰爭了。美國在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中佔領了墨西哥北部236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地之後的墨西哥剩下的國土面積只有197.3萬平方公里。換句話說墨西哥大部分領土都在美墨戰爭中割讓給了美國,如今墨西哥的領土連美墨戰爭前的一半都不到。
如今美國的德克薩斯、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州就是 歷史 上從墨西哥割讓的土地。1867年3月30日美國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手續費的價格從沙俄手中買下了近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平均每英畝土塊僅值兩美分)。1893年美國基督教傳教士率領所有教會成員推翻了夏威夷王國。1894年7月4日在美國的授意下夏威夷臨時政府升級為夏威夷共和國(當然國家實權操之於親美派人物手中)。
1898年美國正式宣布將夏威夷合並。這時美國並未將夏威夷設立成為同本土一樣的州,而是在島上建立起殖民統治。事實上直到1941年日本偷襲隸屬於夏威夷的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時夏威夷都還不是美國的正式領土,而依然是一塊海外殖民地。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才正式成為美國第五十個州。至此結束了夏威夷作為殖民地存在的 歷史 ,成為和美國本土各州平等的行政區。
就在美國吞並夏威夷之時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賓爆發了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美國把這視為是將西班牙勢力從古巴排擠出去而由自己取而代之的天賜良機美國自然是不會放過的,於是當時的美國政府和媒體開始一邊倒地支持古巴的獨立運動。1898年2月15日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國以此事系佔領古巴的西班牙殖民當局所為作為理由對西班牙開戰。
12月10日戰敗的西班牙被迫在巴黎和美國締結和約:西班牙承認古巴獨立,美國則在贏得對西班牙的戰爭後佔領了古巴。1901年古巴新憲法被迫接受「普拉特修正案」:允許美國保留干預古巴內政的權利。1902年5月20日在美國的扶植下成立了受美國保護的「古巴共和國」,至此古巴結束殖民地狀態,盡管在形式上已成為一個國家,但仍是受美國控制的受保護國。
由於古巴的獨立是在美國的支持下實現的,古巴政府本身就是由美國扶植的,所以這一時期的美古關系處於 歷史 上的蜜月時期。1901年2月美國總統麥金利簽署的普拉特修正案中有一條就是強迫古巴讓出關塔那摩灣及其鄰近的部分陸地給美國建立軍事基地。1903年2月名義上獨立後的古巴共和國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同意美國無限期租用關塔那摩基地。
另一方面西班牙人在菲律賓戰場也是屢戰屢敗:1898年5月2日美國海軍在馬尼拉灣殲滅了西班牙艦隊。5月底菲律賓起義軍攻佔了甲米地全省,全殲西軍2800人並俘獲西軍司令培尼亞將軍。6月12日菲律賓宣布獨立並成立了以阿奎那多為首的中央政府。到1898年8月除馬尼拉和南部某些地區外,菲軍已幾乎解放全部領土。1898年9月15日在馬拉洛斯舉行的菲律賓議會制定了憲法,11月29日菲律賓正式通過了憲法。
1899年1月23日菲律賓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就在這時美國暴露出了真面目:事實上美國並非真心幫助菲律賓獨立,而是希望取代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地位。1899年2月4日蓄謀已久的美軍發起了對菲律賓共和國的進攻,次日菲律賓共和國向美國宣戰,菲律賓與美國就這樣由反對西班牙的盟友轉而兵戎相見。1901年3月21日菲律賓第一共和國總統阿奎那多被美軍俘虜。
盡管此後菲律賓人的游擊隊仍在堅持戰斗,但首都的淪陷、總統的被俘使菲律賓人的軍心鬥志遭到瓦解。1902年7月4日美國駐菲總督阿瑟·麥克阿瑟宣布:美菲戰爭結束了。此後菲律賓與美國之間的關系不再是兩國關系,因為菲律賓已不再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而是成為了美國的殖民地,由美國派駐的菲律賓總督治理。在這一時期菲律賓人對美國的殖民統治展開了反抗。
僅僅在1903年至1908年菲律賓就爆發了50多次大規模的武裝起義,涌現出近390個反美組織。而在為期三年的美菲戰爭以及戰後美國鎮壓菲律賓人民起義的過程中美軍大約屠殺了100萬左右的菲律賓人。直到1935年3月24日在美國的同意下菲律賓自治邦得以成立,菲律賓自治邦是菲律賓由美國殖民地向獨立主權國家過渡的一個階段。然而還沒來得及等菲律賓人獨立建國就遭遇了日本的入侵。
1943年10月14日日本佔領軍扶植勞威爾在菲律賓成立了菲律賓第二共和國,盡管名義上菲律賓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但實際上卻是日本控制下的一個傀儡政權。二戰結束後美國重新佔領了菲律賓,1946年7月4日菲律賓終於在美國的同意下得以獨立建國。由於菲律賓的獨立是在美國的同意下得以實現的,因此在菲律賓獨立後其內政外交仍受到美國的重大影響。
縱觀從美國獨立直到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這百餘年的美國 歷史 幾乎就是一部擴張史:在此期間美國由大西洋沿岸十三個州組成的小國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囊括五十個州、幾乎占據北美大陸一半面積的龐大國家。至此基於陸權的領土擴張已走到盡頭。如果美國要繼續對外擴張就只能通過海洋實現,於是美國的對外擴張模式自然而然地由陸權模式轉型成為海權模式。
在陸權擴張時代土地就是財富的象徵,所以陸權擴張時代美國有一種對土地的執念。也正因為如此才締造了美國如今遼闊的疆域。進入海權擴張時代後貿易取代土地成為財富的新來源,因此進入海權擴張時代後的美國不再直接通過赤裸裸的領土擴張作為發展自身的手段,而越來越傾向於擴張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經濟輻射力、文化滲透力。美西戰爭後海權論的提出者馬漢就明確向美國政府指出了美國擴張模式的轉型。
美國政府接受了馬漢的建議,所以沒把菲律賓和古巴直接納入領土,而是在當地扶持親美政權進行間接統治。當美國完成在北美大陸的陸權擴張之時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已被列強瓜分完畢,當時作為新興大國的美國還無力奪取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所以美國在完成陸權擴張之後搖身一變成為國際上的「反殖民」先鋒:美國不僅自己不再進行海外擴張,還多次呼籲英、法等老牌殖民帝國放棄殖民地。
其實美國這時的真實想法是:被自己吞並的地盤都早已成為本土的一部分,所以即使沒海外殖民地對自己影響也不大,然而本土面積有限的歐洲列強如果放棄殖民地就再也無力與美國抗衡了。因此這時的美國就打起民族解放的旗號抨擊歐洲列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總統威爾遜就公開鼓吹民族自決原則。盡管美國所謂的「民族自決」原則其實是為美國自身利益服務的,然而這個口號確實具有很大迷惑性。
威爾遜所謂的「民族自決」原則在客觀上和蘇俄十月革命後的反殖民主義宣傳一同促成了各殖民地的獨立風潮。國際上一部分國家和個人受此迷惑往往記住了美國在世人面前展現的「反殖民主義」先鋒形象,卻忽視了美國在此之前長達百年的擴張史。如今的美國作為以商業立國的海權國家實際上並不需要直接吞並別國的領土就能實現利用別國資源促進自身發展的效果。
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石油美元霸權。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正是這次會議確定了二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在這一體系下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世界上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作為國際交易的結算貨幣。由此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霸權地位,也奠定了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
上世紀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被當時的尼克松政府宣布結束,隨即美國又適時建立美元石油交易體系作為替代。美國以其特殊的經濟金融地位維持著石油美元環流,從而使美國長期呈現消費膨脹外貿逆差和大量吸收外資並存的局面。美國經濟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格局中不斷增長的。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美聯儲通過周期性調整利率收割世界的財富。
適當的製造地區緊張則是對這一措施的配套。通過周期性製造地區局勢緊張從而使全球資金為了避險更傾向於進入美國市場。美國通過明火執仗的方式打擊過伊拉克、南聯盟、利比亞、敘利亞等國,通過封鎖制裁的方式打壓古巴、朝鮮、伊朗等國。無論通過哪種模式都進一步加劇了世界的緊張局勢。每次沖突危機發生之後國際資本就會形成一種不安全感。
通過把其他國家搞亂就更加襯托出美國市場的安全穩定。這樣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國際資本進入美國市場,從而更加方便了美國收割全世界的羊毛。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的國家發展戰略大致是這樣的: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維持自己對世界貿易航線的控制,同時利用自己的美元霸權對發展中國家薅羊毛。美國在伊拉克戰爭後的確沒公然吞並伊拉克,好像也並沒從伊拉克運走石油資源。
可實際上石油美元霸權的構建並不需要美國一定要霸佔全世界絕大部分的石油資源。美國只需要將石油和美元掛鉤,然後以石油美元為基礎建立自己的金融霸權。由於美元成為了國際流通貨幣,美國就能憑借美元換來想要的資源。美國實際上並不需要對別國實現政治名義上的統治,而完全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經濟、軍事、文化手段實現對別國資源的掠奪。
我所謂的資源不限於石油等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資源,同樣也包括勞動力、智力等無形資源。美國完全可以通過經濟、軍事、 科技 、文化等各種手段從其他國家獲取經濟和戰略利益,那麼為什麼還一定要佔領這些國家呢?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後沒公然吞並這兩個國家不是因為美國對這兩國大發善心,而是因為美國完全不需要吞並這兩個國家。
首先阿富汗、伊拉克遠離美國本土,所以控制難度相對較大;其二在主權國家觀念深入人心的當今時代公然吞並一個主權國家在國際輿論上不好聽;其三美國通過扶植親美政府、駐軍等手段已實際上控制了這些國家,在商業貿易上也已打開了市場。那麼又何必再去謀求所謂政治佔領的虛名呢?如果美國公然吞並了這些國家無疑也需要順帶接手當地的經濟問題、治安問題。
這也就是說美國需要拿出錢來發展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解決當地頻繁的恐怖襲擊問題。這不是使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嗎?相反實行間接控制既得到了利益,又省去了佔領管理成本。美國曾有過長達百年的陸權擴張 歷史 ,然而在海權擴張時代美國的擴張形式已變得更為隱蔽。至少從19世紀起美國的領土面積、人口規模就使其擁有了比英、法、德等歐洲國家龐大得多的國內市場體量。
這意味著美國根本不需要依靠海外殖民地輸血也照樣可以過得風生水起。從那時起殖民擴張對美國就成了成本大於受益的虧本買賣。擁有龐大國內市場的美國並不需要靠海外殖民地輸血,可建設開發海外殖民地反而需要在早期階段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既然美國已找到了通過金融貿易手段從外部世界掠奪資源的方法,那麼又何必再像其他列強那樣費心費力去佔領地盤呢?
2. 美國曾經侵佔了墨西哥幾百萬平方公里領土,為什麼一直不收復它和美國關系還那麼好
美國攫取了墨西哥近一半的領土,合計約230萬平方公里。這就是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大部,以及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州的一部分。美國僅僅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作為「補償」。
通過美墨戰爭,美國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而且從此成為美洲的主宰。就連親自參與了戰爭的美國名將格蘭特也不得不承認:「這場戰爭乃是強大民族對弱小民族所進行的最不正義的戰爭之一。」
3. 美國是怎麼打敗墨西哥贏得西部領土的墨西哥現在對美國沒有領土要求嗎
美國攫取了墨西哥近一半的領土,合計約230萬平方公里。
美國1776年獨立後,
乘歐洲列強在非洲、亞洲爭奪殖民地之機,在北美大陸大肆擴張。1823年,總統詹姆斯·門羅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確立了擴張領土、稱霸美洲的基本國策。很快,美國政府的侵略目光便落到了近鄰大國墨西哥身上。1835年,墨西 哥得克薩斯和加利福尼亞的美國移民奴隸主發動武裝叛亂,墨西哥政府出兵鎮壓,美國竟直接出兵干涉,並支持得克薩斯於次年宣布獨立。1845年7月,以瘋狂擴張著稱的美國總統詹姆斯·波爾克正式宣布把得克薩斯並入美國的版圖。幾乎與此同時,波爾克又命令扎卡里·泰勒將軍率領一支部隊悄悄進駐得克薩斯與墨西哥交界的努埃塞斯河畔,伺機發動侵略戰爭。當年11月,波爾克以墨西哥應歸還美國300萬美元債務為要挾,要求墨西哥承認以格蘭德河為兩國邊界,美國以1500萬—4000萬美元「購買」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地區,遭到墨西哥政府斷然拒絕。
1846年5月13日,美國政府向墨西哥宣戰,美墨戰爭正式爆發了。宣戰不過是蒙蔽世人的把戲,美軍的軍事行動在此之前早已進行了4個多月。
「闖進玉米地的黑熊」
為盡快實現由北向南進攻,分割墨西哥領土,佔領其首都的目的,戰爭第一階段,美軍決定兵分三路入侵墨西哥:一路由斯蒂芬·卡尼上校指揮,負責遠征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一路由約翰·斯洛特艦隊司令指揮,負責從海路封鎖太平洋和墨西哥灣沿岸及港口;另一路由總司令泰勒率領,直取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5月18日,泰勒率部越過格蘭德河並佔領了馬塔莫羅斯城。6月,泰勒的部隊由5000人擴至1.45萬人。7月14日,其先頭部隊到達位於墨西哥城以北1000英里的查馬爾戈,並在這里建立了進攻蒙特雷的基地。其間,墨西哥政府曾經試圖同美國談判,但談判無疾而終,墨西哥總統帕斯多也因此下台。
從9月中旬開始,美軍多次發動對戰略要地蒙特雷的進攻,但是在墨西哥軍民的頑強抵抗下,屢遭失敗。驕橫的泰勒不得不改變強攻策略,與沃爾思率領的另外一支美軍從蒙特雷城東西兩側齊頭並進,迂迴攻擊。經過激烈廝殺,9月24日,美軍終於攻破蒙特雷城,25日,墨守軍投降。
在西部地區,居住在薩克拉門托河谷的一批美國移民6月14日佔領了聖諾明,並宣布成立「加利福尼亞共和國」。7月9日,美軍兵不血刃地佔領了舊金山和聖諾明。不到一個月時間,美軍先後佔領了聖巴巴拉和洛杉磯。8月17日,美軍宣布加利福尼亞正式成為美國領土。
在此期間,卡尼率領的遠征軍於1846年六七月間到達位於阿肯色河與聖菲小道的交匯處本特堡。8月15日到達拉斯韋加斯,宣布新墨西哥成為美國的一部分。9月底,卡尼率領騎兵部隊越過科羅拉多進入南加利福尼亞。1847年1月13日,在聖費爾南多,墨西哥殘余武裝力量向美軍投降。至此,美國已經侵佔了墨西哥大片領土。有人尖銳地評論說:「美軍猶如一頭闖進墨西哥玉米地的黑熊,只不過並不稀罕美味的玉米,而是把土地作為惟一的目標。」
墨西哥城血戰
從1847年2月開始,美國再次向作戰前線大量增派兵力,戰爭進入第二階段。3月9日,美軍司令斯科特調集軍隊1.3萬人,配備50門大炮,在海軍部隊的支援下,對墨西哥東海岸的最大港口韋拉克魯斯實施兩棲登陸作戰。駐守該港的4000墨軍士氣低落,無心戀戰,也沒有海軍支援,美軍無一傷亡就成功登陸。隨後,美軍便開始瘋狂圍攻韋拉克魯斯城。從3月22日開始,美72艘軍艦和陸軍的大炮對韋拉克魯斯進行了連續幾天的野蠻炮擊。但這次美軍遭到了墨西哥守軍的頑強抵抗,有82名美軍傷亡。惱羞成怒的斯科特下令:墨西哥人不投降,便不許任何活人離開這座城市。在美軍猛烈的炮火下,韋拉克魯斯血流成河。7天之後,美軍攻佔該城。
斯科特率美軍進入墨西哥城
攻陷韋拉克魯斯後,美軍就掃清了進攻墨西哥城的最大障礙,於是加快了行軍速度。墨西哥總統聖安納倉促集中1.3萬人在塞羅戈多與美軍會戰。4月18日,美軍穿過山谷密林,突襲墨軍左翼,俘虜3000多人,聖安納只好下令撤退。5月15日,美軍推進到離墨西哥城80英里的普埃布拉,因為城裡上層人士賣國投降,美軍輕松地攻佔了這座墨西哥第三大城。8月6日,美軍兵臨墨西哥城城下,已經沒有退路的墨西哥軍民在郊區外圍與敵人展開了激戰。但終因寡不敵眾,墨軍節節敗退。為奪取墨西哥首都,斯科特親自率7000人發動總攻,而此時墨西哥城內已經聚集了1.5萬官兵,美軍一時無法得逞。情急之下,9月12日,斯科特派人偷襲高達200英尺的查普爾特佩克小山工事,企圖居高臨下控制墨西哥城。面對美軍潮水般的進攻,駐守此地的墨西哥軍事學院的學生們浴血奮戰,美軍死傷遍地。9月13日黃昏,墨西哥總統聖安納率政府成員慌忙撤退,城內一片混亂。9月14日拂曉,美軍趁機攻入城內。為顯示威風,斯科特下令美軍官兵身穿嶄新制服舉行盛大的入城儀式,卻突然遭到了墨軍的猛烈射擊,死傷慘重。入城後,美軍與墨軍展開了整整一天的激烈巷戰,直至9月15日,在傷亡860多人後才完全控制了墨西哥城。
1500萬「買」了230萬平方公里
墨西哥城淪陷後,英勇不屈的墨西哥人民與佔領者展開了大規模的游擊戰。無奈之下,美軍調集2萬人專門同游擊隊作戰,殘酷鎮壓墨西哥人民的反抗。墨西哥政府本來可以抓住機會組織反攻,轉敗為勝。但墨西哥統治者一味妥協,還解除了聖安納的總統職務,成立了以培尼亞為臨時總統的新政府。培尼亞上台後,立即呼籲美國舉行和談。1848年2月2日,美墨雙方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美國攫取了墨西哥近一半的領土,合計約230萬平方公里。這就是今天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大部,以及科羅拉多州和懷俄明州的一部分。美國僅僅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作為「補償」。
通過美墨戰爭,美國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而且從此成為美洲的主宰。就連親自參與了戰爭的美國名將格蘭特也不得不承認:「這場戰爭乃是強大民族對弱小民族所進行的最不正義的戰爭之一。」
4. 美國吞並墨西哥60%的領土,真的是花錢買來的嗎
美國自從二戰結束,蘇聯解體冷戰勝利之後,就一直自稱為「世界警察」。並且對全球諸多小國家進行出兵侵略,攻陷後還在當地建立軍事基地,派兵駐守。那麼作為美國的鄰居墨西哥自然會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略,據說墨西哥被美國吞並了近60%的國土,這些都是買來的嗎?
1776年7月4號,北美洲第二屆大陸會議通過公布了《獨立宣言》,當時的美國僅有大西洋沿海岸的13個州,總面積大約為80萬平方公里。
到了1783不把,在美國的努力爭取下,英國終於承認美國的獨立主權,雙方派出代表在法國巴黎簽下了《巴黎合約》,至此英國又把大西洋沿海岸的大部分國土劃給美國,使得美國的總土地面積擴展到230餘萬平方公里。而獨立後的美國越來越強悍,並且呈現出向外苦擴展的野心。
既然美國有了先前的購買成功案例,那麼對待擁有墨西哥國土的事情上,自然也是以購買手段為主。以前的德克薩斯州是墨西哥的領土,美國宣布獨立後,以實力直接一把該州給佔領了。
因此墨西哥要開打,結果美國贏了,就對墨西哥展開強迫土地交易,把他們的內華達州、猶他地區、加利福尼亞州全都買了下來,當時墨西哥實力不足,所以不想賣也得賣,可謂是有苦難言,畢竟打不過人家。1853年為止,美國人約花費1500萬美金從墨西哥人手裡購買了140萬平方公里土地,約占墨西哥一半的領土,這使得本來蠻大的墨西哥一下縮減一半,因此說美國吞並墨西哥60%的土地,大多是靠買來的。
5. 美墨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何只割走墨西哥一半土地,而非徹底吞並
眾所周知,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是以山脈、河流等作為分界線的,這一現象反映在地圖上,就是大多數國家的邊界線都比較蜿蜒曲折。當然其中也不乏例外,比如大部分北非國家的邊界線都是筆直的,這乃是當初歐洲殖民者人為根據經緯線所劃定的結果。此外,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兩國的分界線也比較筆直,這則是兩場戰爭的結果。
▲1840年美國紐約街頭舊照
綜合考慮之後,美國決定放棄吞並墨西哥的所有領土,也放棄了對墨西哥南方地區民眾的「拯救」。在條約中,美國獲得了加利福尼亞、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的部分地區,合計19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佔到當時墨西哥領土面積的一半以上。作為補償,談判桌上的美國倒也頗為「慷慨」,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和放棄墨西哥所欠的325萬美元債務。考慮到昔日「路易斯安那購地案」的成交金額和通貨膨脹因素,這筆補償款也還過得去——當然,這只是美國為了使土地掠奪行為合法合理化所採取的伎倆,本質上仍然是不公平的。
結語
經此一戰,墨西哥雖然得以保留了一半土地,甚至連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也依然處於其轄制之下,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更加惡劣,國家經濟也被美國著力打壓,成為美國傾銷商品、獲取巨額利益的對象,完全失去了制衡和抵禦美國的能力。這是一場典型的「恃強凌弱」之戰,在《警世通言》中,這一詞語被用於形容夏桀、商紂,而美國對墨西哥的戰爭,與暴君盤剝百姓區別並不大。一貫以暴力手段維護自己利益,與道德和大勢逆向而行,美國這一招,總有一天會行不通的。
6. 讓墨西哥丟失230萬國土,還差點亡國的是哪一場戰爭
1835年,美國聯合墨西哥德克薩斯地區的種植園主叛亂,並入美國。墨西哥政府出兵鎮壓,美國派兵佔領德克薩斯,並攻入墨西哥,5月,美國對墨宣戰。
美國通過這場戰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千米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世所罕見。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7. 實行霸權主義的美國侵佔過哪些國家的領土
1776年7月4日,北美13個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獨立。此時,美國領土只有大西洋沿岸13個州的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並先後把13個州以外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劃歸美國,美國領土達到230萬平方公里,約占現在美國本土面積的30%。1789年,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剛剛成立的美國很快就走上了領土擴張的道路,除了用戰爭,金錢成了獲得領土最常用的方式。
拿破崙的盤算便宜美國
1800年,法國剛剛上台執政的拿破崙憑借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從西班牙手中奪得北美路易斯安那地區。路易斯安那地區在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加拿大,南到墨西哥灣,相當於現在美國中西部的13個州。強大法國的存在使剛剛獨立不久的美國感到非常不安,因為拿破崙極有可能會盤算北邊的加拿大,然後還會讓美洲印第安土著人騷擾美國邊境。1802年,當時的美國總統傑斐遜與法國談判,希望以高價買到這一大片土地。美國也作了最壞打算,如果談判失敗,就夥同英國孤立法國。
結果,談判出乎意料的順利和迅速,拿破崙竟以8000萬法郎(當時約合1500萬美元)的價格把如此大片的土地賣給美國,連美國都感到不可思議。其實,拿破崙有難言的苦衷。當時,拿破崙派2萬人入侵海地全軍覆沒,急需要資金來重整旗鼓。另外,拿破崙盤算過,如果美國和英國結盟,與法國開戰,英國必將進攻路易斯安那地區,與其讓它們落入宿敵英國之手,不如賣給美國,而且賣了這個地區,法國可解除後顧之憂,全力以赴控制歐洲。1803年4月,美法簽訂和約,美國輕而易舉地獲得了260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每平方公里不到5美元。
低價購買路易斯安那的成功勾起了美國政府擴張領土的慾望。毗鄰路易斯安那的佛羅里達便成了下一個目標,因為,那裡是發展種植園經濟的理想區域。美國一度曾提出路易斯安那的購買也包括佛羅里達,但遭到了佛羅里達的擁有者西班牙的嚴詞拒絕。
美國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要對西班牙動武時,1808年,西班牙本土被法國拿破崙佔領。趁此機會,大批美國人遷入佛羅里達。1809年,當地效忠於美國的居民已佔總人口的90%,西班牙在佛羅里達的統治搖搖欲墜。1814年,美國人大規模進軍佛羅里達。終於,西班牙意識到對這一區域的統治已力不從心。1819年2月22日,美西簽訂條約,美國僅花了500萬美元就獲得15萬多平方公里的佛羅里達。美法、美西這兩項交易使美國在不到20年之內,領土面積一下子擴大了1倍多。
「買」走墨西哥一半的土地
路易斯安那和佛羅里達的擴張使美國嘗到了甜頭,接著,美國又相繼通過策反與威脅的方式從墨西哥和英國手中得到了得克薩斯和俄勒岡地區,美國領土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太平洋沿岸。
此時,加利福尼亞又勾起了美國的興趣。1542年,西班牙僱用的葡萄牙探險家首先發現加利福尼亞。之後,墨西哥從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下獨立時,將其變為一個省。1841年,美國陸續向加利福尼亞移民。這些移民以農為生,成為墨西哥人在經濟上的競爭對手,一直不受當地人歡迎。但是,美國人還是源源不斷地進入加利福尼亞。為了得到這塊土地,美國政要屢屢出高價購買。當時的美國國務卿韋伯斯特甚至在一封信件中說,為了得到加利福尼亞,美國願意付出高於得克薩斯州20倍的價錢。不過,墨西哥斷然拒絕了這一無禮的要求。
於是,美國萌生了以武力滿足領土慾望的念頭。美國先在輿論造勢,一會宣傳英國企圖來爭奪這塊土地,一會又宣傳墨西哥正在秘密策劃反美運動,目的就要把美國民眾引上戰爭之路。兩國關系驟然緊張。同時,美國又開始了軍事挑釁行為。1846年,美國總統波爾克派軍隊進入兩國邊境有爭議地區。墨方提出強烈抗議,卻沒有任何效果。4月24日,墨西哥軍隊與美軍發生小規模沖突,打死3名美國人。這一事件正好給美國以開戰的借口。5月,美國正式向墨西哥宣戰,派出5萬軍隊從陸地和海上侵入墨西哥。墨西哥軍隊缺乏訓練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很快就敗下陣來,加利福尼亞順理成章地歸並美國。
1848年2月2日,美國與墨西哥簽訂條約,美國只象徵性地支付1500萬美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地區在內的近140萬平方公里土地。接著,在1853年,美國駐墨西哥公使加茲登又以1000萬美元購得美墨邊境近10萬平方公里土地(後以「加茲登」命名此地)。在這次美墨戰爭中,墨西哥喪失了大半領土。墨西哥戰爭之後,美國本土已經比1783年剛剛被承認獨立時的領土擴大了兩倍。不過,美國擴張道路並沒有停止。
國務卿的遠見使美國受益無窮
阿拉斯加成為美國領土的過程非常滑稽。19世紀初,世世代代居住在阿拉斯加南部的特林基特印第安人部落同入侵的俄國人接連進行了兩次戰爭,最終被火力強大的俄國人征服。但是,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後,俄國元氣大傷,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決心賣掉這塊不掙錢的土地。他把買主鎖定在美國人的身上。
由於擔心美國對購買阿拉斯加不感興趣,俄國花了10萬美元收買美國一些新聞記者和政客,試圖通過他們來游說美國政府。1867年3月,俄國派官員到美國洽談出售阿拉斯加問題。當時,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是個狂熱的擴張主義者。他在同俄國談判時,開始出價500萬美元,後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同俄國在一夜之間達成了購買協議,並且急不可待地於第二天凌晨在協議書上正式簽字。終於,美國以絕對低廉的價格買到了面積達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巨大半島及其周邊的阿留申群島。
當時在美國,只有少數漁民希望得到出入阿拉斯加海港的權利,一部分加利福尼亞商人謀求在那裡從事毛皮貿易的特權,而多數人對阿拉斯加一無所知。西沃德簽訂購買阿拉斯加協議後,立即在國內引起一陣反對聲,說阿拉斯加是「西沃德的冰箱」,批評這是「一筆糟糕的交易」,「一個異乎尋常的錯誤。」西沃德被國內輿論罵得躲在家裡許多天。
精明的西沃德還是堅持不懈地爭取到了國會的支持。1867年4月和7月,參眾兩院分別以多數票通過了這項協議。現在看來,美國人的確應該感謝西沃德這位政治家的遠見。據估計,阿拉斯加地下埋藏著5.7萬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300億桶原油,現在價值超過2萬億美元!隨著國際油價不斷升高,它的身價肯定不止這個數字。俄國人一定為當初這個魯莽的決定悔斷了腸。
19世紀末,美國還通過戰爭等許多方式獲得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如夏威夷。這樣,美國在100多年中,只用5000多萬美元,卻奪取了相當於獨立初期3倍多的領土。領土擴張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和今天「超級大國」地位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8. 哪個國家被奪走兩百萬土地,從此與世界強國無緣
墨西哥被美國奪走兩百多萬土地
美墨戰爭(墨西哥-美利堅戰爭)是美國與墨西哥在1846年至1848年爆發的一場戰爭。美國通過這場規模不算很大的戰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但美國也付出了慘重代價:死亡13283人(傷病而死者11550人),傷人,耗資9750萬美元。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
美墨戰爭的爆發原因,是墨西哥與德克薩斯共和國之間未解決的邊境問題,以及美國的擴張主義。美墨戰爭及隨後簽訂的《瓜達盧佩—伊達爾哥條約》,使墨西哥喪失了 23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如果加上之前獨立的德克薩斯,墨西哥的領土損失就更大。這是墨西哥領土的一半以上,而且是墨西哥最肥沃的國土。
1845年7月,奧沙利文在《民主評論》發表《兼並》一文,明確提出了「天定命運」理論。在文中他聲稱:「我們的天定命運,是拓展到上帝為我們年年增值的幾百萬人的自由發展所指定的整個大陸」,「上帝顯然的意志是要我們占居這個大陸」。
「天定命運」論是美國國內擴張主義思想進一步傳承和發展的產物。這就是美國極為無恥卑鄙的所謂民主自由!
9. 美國佔領了哪些地區
1846年5月13日,即軍事行動開始的4個月之後,當美軍已佔領努韋塞斯河與格蘭德河之間的一部分墨西哥領土後,美國政府才正式對墨西哥宣戰。干涉者的戰略企圖是想從北向南實施突擊,分割墨西哥領土,佔領其首都。美國海軍的任務是封鎖太平洋和墨西哥灣方面的港口和沿岸地區。經過幾次激戰,美軍才佔領蒙特雷。
至1847年初又佔領了墨西哥北部和加利福尼亞的大片土地。在2月22-23日布埃納維斯塔交戰中,墨西哥軍隊又被擊敗。但是,他們在印第安人的積極支援下繼續在干涉軍後方作戰。
10. 美國佔領墨西哥多少領土
美墨戰爭(墨西哥 - 美利堅戰爭,Mexican-American War)是美國與墨西哥在1846年至1848年爆發的一場戰爭。美國通過這場規模不算很大的戰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