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西班牙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12-14 09:45:58

Ⅰ 西班牙名畫復製品遭毀容式修復,如何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

我認為,西班牙名畫復製品被毀,也許是當地沒有設置非常嚴密的保護措施,作為文化遺產,我認為應該設置專門存放地,增強保護措施,不能給不法分子有機可乘。

先了解,文化遺產是什麼,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我們應該正確對待文化遺產,要加強保護理念,不在文物古跡上亂塗亂畫,不隨便攀爬文物古跡,自覺遵守文物保護單位的規章制度。

Ⅱ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有哪些

(截至 2018 年) 2018 干石牆藝術,知識和技術 約旦的阿薩默爾 克羅埃西亞 – 塞普勒斯 – 法國 – 希臘 – 義大利 – 斯洛維尼亞 – 西班牙 – 瑞士 約旦 雪崩風險管理雪崩風險管理 瑞士 – 奧地利 布勞德魯克/摩德羅提斯克/柯克費斯特/摩德羅塔拉克:歐洲 藍印花布印染 斯洛維尼亞的棒槌蕾絲製作 奧地利 – 捷克共和國 – 德國 – 匈牙利 – 斯洛伐 克 斯洛維尼亞 布得斯拉夫聖母像紀念(布得斯拉夫節) 白俄羅斯 查坎:塔吉克刺綉藝術 塔吉克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一般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記錄著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方式、風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質、價值觀念、心理結構、氣質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系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Ⅲ 世界文化遺產有哪些

一)世界文化遺產的組織和宗旨
世界文化遺產屬於世界遺產范疇,世界文化遺產全稱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立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其宗旨在於促進各國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為合理保護和恢復全人類共同的遺產作出積極的貢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是政府間組織,由21個成員國組成,每年召開一次會議,主要決定哪些遺產可以錄入《世界遺產名錄》,並對已列入名錄的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委員會內由七名成員構成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團每年舉行兩次會議,籌備委員會的工作。世界遺產委員會承擔四項主要任務:
1、在挑選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地時,負責對世界遺產的定義進行解釋;
2、審查世界遺產保護狀況報告。當遺產得不到恰當的處理和保護時,該委員會讓締約國採取特別性保護措施;
3、經過與有關締約國協商,該委員會作出決定把瀕危遺產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4、管理世界遺產基金(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基金)。對為保護遺產而申請援助的國家給予技術和財力援助。《公約》規定設立。
截止2002年,在全球范圍內,共有175個國家或地區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是目前加入締約國最多的《公約》之一。 中國自1985年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締約國以來,中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世界遺產保護領域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二) 世界遺產的概念和種類
世界遺產公約的標志,它象徵著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類創造的形狀,圓圈代表大 自然,兩者密切相連。這個標志呈圓形,既象徵全世界,也象徵著要進行保護。
世界遺產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即雙重遺產))和文化景觀以及近年設立的非物質遺產等5類。截止2003年,共有128個國家中有世界遺產754處,其中文化遺產582處,自然遺產149處,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23處。
文化遺產
《公約》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
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
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
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准方可獲得批准:
1、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
2、 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
3、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4、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入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
5、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
6、 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
自然遺產
《公約》給自然遺產的定義是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
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
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准並獲得批准:
1、 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
2、 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
3、 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
4、 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文化景觀及其它
文化景觀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並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文化景觀代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觀的選擇應基於它們自身的突出、普遍的價值,其明確劃定的地理--文化區域的代表性及其體現此類區域的基本而具有獨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體現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現代化技術及保持或提高景觀的自然價值,保護文化景現有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一般來說,文化景觀有以下類型:
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築的景觀。包括出於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並不總是)與宗教或其它紀念性建築物或建築群有聯系。
有機進化的景觀.它產生於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並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系或相適應而發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兩種次類別:一是殘遺物(或化石)景觀,代表一種過去某段時間已經完結的進化過程,不管是突發的或是漸進的。它們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價值,還在於顯著特點依然體現在實物上.二是持續性景觀,它在當今與傳統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中,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而且其自身演變過程仍在進行之中,同時又展示了歷史上其演變發展的物證。
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景觀還不多,廬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此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跡遺址、自然景觀一旦受到某種嚴重威脅,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調查和審議,可列入《處於危險之中的世界遺產名錄》,以待採取緊急搶救措施。
非物質文化遺產
指來自某一文化社區的全部創作,這些創作以傳統為依據、由某一群體或一些個體所表達並被認為是符合社區期望的作為其文化和社會特性的表達形式;准則和價值通過模仿或其他方式口頭相傳。它的形式包括:語言、文學、音樂、舞蹈、游戲、神話、禮儀、習慣、手工藝、建築術及其它藝術。我國的崑曲已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明清故宮: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頤和園: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天壇:文化遺產,1998年列入,北京市
長城: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北京市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河北省
平遙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山西省
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山東省
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甘肅省
大足石刻: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重慶市
秦始皇陵: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陝西省
蘇州古曲園林: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江蘇省
武當山古建築群: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湖北省
拉薩布達拉宮:文化遺產,1994年列入,西藏自治區
麗江古城:文化遺產,1997年列入,雲南省
泰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87年列入,山東省
黃山:自然與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安徽省
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6年列入,四川省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黃龍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四川省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1992年列入,湖南省
廬山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景觀,1995年列入,江西省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遺產,1999年列入,福建省
龍門石窟: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河南省
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四川省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 2000年列入,安徽省
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湖北明顯陵、河北清東陵、河北清西陵)2000年列入,(北京十三陵、南京明孝陵)2003年列入
雲岡石窟: 文化遺產, 2001年列入,山西省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 2004年列入,吉林省
澳門歷史城區: 文化遺產,2005年列入,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三江並流: 自然遺產,2003年列入,雲南省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自然遺產,2006年列入,四川省
安陽殷墟:歷史文化遺產,2006年7月13日列入,河南省
開平碉樓及村落:文化遺產2007年6月28日列入,廣東省

《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屬於下列各類內容之一者,可列為文化遺產:①文物: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建築物、雕刻和繪畫,具有考古意義的成分或結構,銘文、洞穴、住區及各類文物的綜合體;②建築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因其建築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觀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單獨或相互聯系的建築群;③遺址:從歷史、美學、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造工程或人與自然的共同傑作以及考古遺址地帶。
凡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准方可獲得批准。①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②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產生過大影響;③能為一種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見證;④可作為一種建築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入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⑤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⑥與具特殊普遍意義的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直接或實質的聯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或該項標准與其它標准一起作用時,此款才能成為列人《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

長城 The Great Wall

舉世聞名的中國古建築萬里長城,東起渤海灣山海關,西至甘肅省的嘉峪關。穿過崇山峻嶺、山澗峽谷,綿延起伏1.2萬余華里,橫跨中國北方七個省、市、自治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御敵,便據險修築長城。秦統一中國後,把分段的防衛牆連接起來,建成規模宏偉的萬里長城,以後各朝又陸續加固增修。到了明代(1368年至1644年),在舊有的基礎上逐漸改建成如今的面貌。萬里長城氣魄雄偉,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工程之一。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多>>

故宮 Imperial Palace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位於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後經多次重修與改建,仍保持原有布局。佔地7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屋宇9000餘間,周圍宮牆高10餘米,長約3公里,四腳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整個建築群氣勢宏偉豪華,布局開闊對稱,內外裝飾壯麗輝煌,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4年7月1日,沈陽故宮 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更多>>

莫高窟 Mogao Caves

位於甘肅省敦煌市鳴沙山東麓斷崖上。俗稱千佛洞,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以後歷代相繼鑿建。洞窟分上下五層,高低錯落,依次排列,南北長1600多米。其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柱窟和覆斗頂窟。現存已編號洞窟492個,壁畫4.5萬多平方米,彩塑3000餘尊,唐、宋木構建築5座。1900年於藏經洞發現西晉至宋代經、史、子、集各類文書繪畫作品5萬余件。莫高窟集建築、繪畫、雕塑於一體,是我國內容最豐富的石窟藝術寶庫。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多>>

秦始皇陵
Mausol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驪山北麓。陵墓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現存墓封土高40米。陵園布局仿秦都咸陽,分內外兩城,內城周長約2.5公里,外城周長約6.3公里。兵馬俑坑位於秦始皇陵東側,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發現。現已挖掘四個坑,面積共2.5萬余平方米。能內叢葬大量與真人真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繪兵馬俑和當時實戰使用的各種兵器。出土文物達萬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多>>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Zhoukoudian Ruins of Peking Man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重要遺址。1927年開始發掘,洞內曾發現3個完整的頭蓋骨和一些殘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的發現地。山頂洞人代表一萬多年前新人的類型,是研究人類進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建國以來,又陸續發現了北京猿人化石,打制石器和用火遺跡等新材料,是研究人類發展史和中國原始社會史極其珍貴的資料。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多>>

承德避暑山莊與周圍寺廟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又稱「承德離宮」、「熱河行宮」。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年)。佔地560餘萬平方米,建築物達110餘處,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周圍環繞長10公里的石砌宮牆。宮殿區分正宮、東宮、松鶴齋、萬壑松風等四組建築。正宮的澹泊敬誠殿全為楠木結構,各種大典均在此舉行。是我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多>>

孔府、孔廟、孔林
Temple of Confucius,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曲阜孔廟為我國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廟。佔地約10萬平方米,殿堂466間。主要建築物有金、元兩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閣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孔府與孔廟毗鄰,為孔子後裔直系子孫衍聖公住宅。孔林為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立有歷代頌揚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多>>

西藏布達拉宮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傳佛教名寺。海拔3000多米。為紀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贊干布的婚事而興建,已有1300多年歷史。宏偉壯麗的布達拉宮建築依山壘砌,宮殿高13層,達117米,全由花岡石砌成,飛檐金頂,雕梁畫棟,氣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貴的宗教、藝術和文化寶庫。內有宮殿、佛堂、習經室、寢宮、靈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築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體現了藏式建築的鮮明特色和漢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風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與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更多>>

武當山古建築群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Wudangshan Mountain

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稱太和山。方圓400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等勝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峰奇谷險,洞室幽邃。山上有屬於道教的巨大古建築群,主要有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等。峰頂建於明代的金殿,以銅鑄鎏金著稱,是我國現有的最大的銅質建築的珍品之一。武當山為武當派拳術發源地。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多>>

麗江古城 The Ancient City-Lijiang

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中葉),面積1.6平方公里,是納西族聚居地。有黑龍潭、五鳳樓等名勝古跡,建國後曾發現「灕江人」石。古城四周青山環繞,黑龍潭水分三條支流穿越古城而過,途中又分成條條細流入牆繞戶,與散點狀井泉構成一個完整的水系。聞名遐爾的東巴象形文字、繪畫、音樂、舞蹈、東巴經等,內涵豐富。是研究納西族獨特的居住環境、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風情的寶貴實物例證。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更多>>

平遙古城 The Ancient City-Pingyao
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至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為方形,牆高約12米,周長6.4公里,面積2.25平方公里,有瓮城、垛口、敵樓、角樓等城防設施,以及魁星樓、點將台、關帝廟等附屬建築。明、清兩代均有補修,但基本上還保持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內街道、市樓、商店等仍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置的實物材料。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Ⅳ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首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附介紹)全球范圍19個首批獲受保護對象目錄如下:
亞洲
中國:2001 崑曲
印度:2001卡提亞達姆梵劇
烏茲別克:2001博恩遜區的文化空間
日本:2001 能劇和狂言
韓國:2001 宗廟皇家祭祖儀式及神殿音樂
菲律賓:2001伊夫高人的哈德哈德聖歌
歐洲
喬治亞:2001 喬治亞復調唱法
立陶宛:2001 十字架工藝及其在立陶宛的象徵
西班牙:2001 埃爾切的神秘劇
義大利:2001 西西里傀儡戲
俄羅斯:2001 塞梅斯基口頭文化
南美洲
貝里斯城:2001加利弗那語言、舞蹈和音樂
厄瓜多和秘魯:2001 薩培拉人的口頭遺產與文化現象
玻利維亞:2001奧魯羅狂歡節
非洲
貝南:2001傑萊德口頭傳統
多米尼加:2001 維拉•麥拉康果斯聖靈手足之情的文化空間
象牙海岸:2001 塔巴納人的喇叭音樂
摩洛哥:2001 djamaa el-fna廣場的文化空間
幾內亞:2001 尼亞加索「蘇蘇-巴拉」的文化空間

崑曲——中國 崑曲是中國最古老的,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劇種。在中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崑曲的演出。一部戲曲通常包括至少24折,包括獨唱、復雜的故事主線和次要情節,題材涉及人或神。崑曲以12個演員通過手勢、身段、打鬥招式、雜技和一些程式化的舞蹈和歌唱來表現,並由管弦樂和打擊樂器伴著吟唱和表演。 崑曲來源於明清時代(1644—1911)的戲曲。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政府開辦了傳統戲劇和音樂的培訓學院和研究機構。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1976)這些措施被壓制,80年代初,文化部調動所有倖存的崑曲演員和其他劇種的演員投入演出、創作,重新開始他們的演藝生涯。一代代新人也就得到培養。 威脅:缺少統一固定的表演形式,且自從1990年以來,登台表演只零星地有過 。 保護計劃:戲曲研究院開始正視收集崑曲劇本的各種版本、照片、錄音和錄像片。政府計劃支持六個現有的崑曲劇院、新學員的培訓、稀有劇種的復興,並組織各種節目。

卡提亞達姆梵劇—印度 卡提亞達姆梵劇是一種神聖的戲劇,來源於12至17世紀期間的寺廟戲劇。梵劇由繁復的儀式、布景、管弦樂隊和舞台道具組成。象徵神聖的火把、聖潔的舞台、心靈純凈的演員,以及庄嚴神聖的演出,都顯示出梵劇的宗教本源。 卡提亞達姆梵劇表演在喀拉拉邦的chakyar,nambiar 和 nangiar部落代代相傳。保護梵劇是如此重要:對於喀拉拉邦,馬拉雅拉姆方言亟需保護;對於整個印度南部,德拉威語的梵劇文化萬古流芳;對於印度,它是一個國家的財富。 威脅:卡提亞達姆梵劇正面臨著因缺少資金支持而逐漸消失的危險。另外,chakyar家族以表演梵劇為生的人越來越少,18個家族中只有5戶還在繼續這個職業。 保護計劃:提議建立卡提亞達姆梵劇檔案和資料館。計劃包括組織培訓工場、製作道具服裝等相關用品、培養表演大使,號召多建兩家傳統的劇院以供梵劇表演。

博恩遜區的文化空間—烏茲別克 位於小亞細亞平原到印度的博恩遜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居住區之一,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文化和宗教,如索羅亞斯德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很多與季節和家庭有關的傳統儀式仍存在著,人們以歌曲、舞蹈和音樂慶祝節日。他們求雨的方式是將一個布偶放入河中吸滿水,這種儀式就來自於索羅亞斯德教。留存下來的習俗還有婚禮、葬禮及治病的驅邪儀式。 威脅:蘇聯時期的文化政策忽視博恩遜的傳統藝術。 保護計劃:地方組織正在收集、整理民俗傳統。民俗學者、音樂學者和民族學者將致力於研究這些受到威脅的傳統文化。音樂和歌曲會以出版物、音樂會和節日的形式再現。

能劇和狂言—日本 能劇和狂言的產生可以追溯到8世紀,隨後的發展又融入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如雜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戲。今天,它已經成為了日本最主要的傳統戲劇。該劇由傳統文學作品、面具、服裝、道具和舞蹈組成。 有兩種類型:能劇和狂言。「能劇」中超自然的英雄化成人類講述故事。面具用來表現幽靈、女人、孩子和老人。「狂言」以滑稽的對白來表演,劇本採用的語言為中世紀時的口語。 威脅:青年人對古老戲劇沒有興趣。 保護計劃:自1957年被列為無形遺產後,能劇和狂言及其藝術家們得到了應有的保護。日本政府提供財政支持培訓戲劇演員。一整套記錄該古老劇種的計劃正在籌備。

JONGMYO宗廟皇家祭祖儀式及神殿音樂—韓國 皇家儒教神殿由於供奉朝鮮王朝的祖先,主持獨特的歌舞音樂等表演。每逢五月的第一個周日,皇室後裔就會組織祭祖活動。這種典型的宗廟祭祀以傳統的中國經典為基礎,通過祭祀祖先和孝行希望祖先的靈魂得到永久的安息。 盛裝的宗教祭司頭戴王冠代錶王族,在聖器里擺放祭祀用的食物和美酒。鑼、鍾、琵笆、錫塔爾琴、長笛和64種舞蹈分別代表著「陰」和「陽」,其中一種舞蹈,mumnu代表國王間的戰斗,也顯示了陰陽的力量。 威脅:現代化使得民眾對神殿儀式和傳統音樂失去興趣。 保護計劃:該儀式和音樂已經被列入了國家無形遺產保護名錄,並於1982年立法保護文化遺產和傳統藝術家。為增加祭祀儀式表演藝術家的培訓課程即將出台。復興傳統儀式委員會的史料調查工作得到支持,而且,韓國國家傳統戲劇中心和國家音樂學院也開始聯合研究恢復傳統服飾、相關用品、曲譜和樂器。

...........

還有很多自己看拉。。 我可偷懶下,!-_-

Ⅳ 西班牙finca del rocio 是哪裡

西班牙民間節日充滿激情,一年四季,各個地方總會有人在過節。遊客不管何時到來總能體驗到這種調劑日常生活的歡樂和奇異的節慶活動。 狂歡節 西班牙每年的第一個節日是每年二月舉行的狂歡節,帶面具的男女老少、小丑、巨人和鬼怪成了這一節日的主角。在納瓦拉省的蘭斯(Lanz)舉行的狂歡節以其神話人物西里波特(Ziripot)和薩爾蒂克(Zaldico)使人們看到了幾千年前的傳統;卡塞雷斯省的貝拉新鎮(Villanueva de la Vera)則以焚燒貝羅·巴洛(Pero-Palo)的模型慶祝這一節日。加的斯(Cadiz)狂歡節則以街頭樂隊的遊行(charangas)體現了滑稽和諷刺的氣氛;歡騰熱鬧的特內里費和位於大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島的狂歡節則以其絢麗多彩和裝飾精美足可與世界上其它地方的狂歡節相媲美。 焚燒模型和點發焰火是西班牙三月份的主要慶典。瓦倫西亞也要慶祝它的傳統節日 —— 法雅節(falla)。它以焚燒法雅模擬人(ninots)而聞名於世,充分表現了人民的智慧、樂觀和激情。 宗教節日 聖周是西班牙最突出的宗教節日,至今他還保留著不可磨滅的傳統痕跡。在塞維利亞、巴亞多利德、薩莫拉、穆爾西亞和昆卡的教友會的遊行和優雅的馬術表演也聞名於世。 盛典和朝聖 絢麗多彩慶典和朝聖在每年春天舉行。穆爾西亞的慶典和朝聖活動和塞維利亞的四月博覽會舉世聞名,在一周內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充滿民間氣息;一個叫做「摩爾人和基督徒」的壯觀而絢麗的節日在萊潘特地區的阿爾克伊(Alcoy)舉行,特色十分突出。 在西班牙全境都有戶外的朝聖和盛典活動。瓜達拉哈拉省的阿鐵薩(Atienza)「馬群」 (Caballada) 盛典、加利西亞地區的克羅巴(La Groba)的「捕野馬」(A rapa das bestas)盛典都有古老的傳統,但在韋爾瓦(Huelva)省的阿爾蒙特城(Almonte)舉行的聖母瑪麗亞朝聖節(Rocío)更是絢麗多彩,萬眾歡騰。 另一重要的宗教節日是在托萊多舉行的慶祝聖體節,上百的教徒們都上街遊行以示慶祝。這一節日在托萊多的卡姆尼亞(Camu??as)和巴塞羅那的貝爾卡(Berga) 也同樣很重要。 夏季慶典 為慶祝聖胡安之夜各地也都舉辦有象徵意義的節日,如在索利亞省的聖佩德羅·曼里克舉行的跨火節;在梅諾爾卡島(Menorca)的修達德拉(Ciutadella)市舉行的馬術節等。 七月最突出的節日是在潘普洛納(Pamplona)舉行的聖費爾明節(San Fermín)。健壯的奔牛和萬眾奔跑的場面震動了世界。在加利西亞地區的利巴特梅(Ribarteme)舉行的朝聖盛典來紀念聖瑪爾塔的復活,以及在阿斯圖里亞斯舉辦的巴蓋拉婚禮節 (boda vaqueira) 都是慶祝豐收的重大節日。 阿利坎特省南部的埃爾切 (Elche) 還舉辦另一個聞名全國的慶典活動——「Misteri d』Elx」(埃爾切神秘劇,一種宣傳宗教的戲劇,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該劇每年8月上演,再現聖母瑪麗亞升天的場景。 其他重要節日和民間歌舞 每年從8月到10月,在薩拉曼卡的阿爾貝卡(La Alberca)、加的斯的貝海·德拉弗隆特拉(Vejer de la Frontera)、薩莫拉的托洛(Toro)、比斯開的翁達洛阿(Ondarroa)、洛格羅尼奧(Logro??o)和其他很多城市都舉辦極富特色的重大節日。 聖誕節是一年之中舉行的最後一個全國性節日,各地的聖誕節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的展示耶穌降生模型和顯聖節遊行(即三王來朝節)均具有濃郁的西班牙特色。 民間歌舞表現了西班牙人民真摯的感情和偉大的智慧。幾乎每個地方豐富的民間歌舞都為專業表演提供了靈感。西班牙最有名的民間舞蹈有:加利西亞地區的穆涅伊拉舞(mu??eira)、阿拉貢和瓦倫西亞地區的霍塔舞(jotas)、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薩爾達納舞(sardana)、巴斯克地區的索爾西科舞(zortziko)和安達盧西亞地區的塞維利亞舞(sevillanas
滿意

Ⅵ 世界其他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伽里富納文化:貝里斯,並得到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支持
吉拉德舞蹈:貝南,並得到奈及利亞和多哥支持
奧魯洛狂歡節:玻利維亞
崑曲藝術:中國
塔巴納喇叭樂:象牙海岸
聖靈手足之情:多米尼加
復調唱法:喬治亞
梭梭·巴拉打擊樂:幾內亞
庫蒂亞泰姆梵劇:印度
西西里傀儡戲:義大利
能樂:日本
王室宗廟神殿歌舞:韓國
木製十字架工藝:立陶宛,並得到拉脫維亞支持
德迦瑪·艾爾法納廣場的民俗文化:摩洛哥
伊富高人的哈德哈德聖歌:菲律賓
塞梅斯基人的口述文化:俄羅斯
神秘的埃爾切戲劇:西班牙
博伊桑:烏茲別克
扎帕拉人的民俗文化:秘魯
亞塞拜然木卡姆:亞塞拜然
班什嘉年華:比利時
The Andean Cosmovision of the Kallawaya:玻利維亞
The Oral and Graphic Expressions of the Wajapi:巴西
柬埔寨皇家芭蕾:柬埔寨
The Oral Traditions of the Aka Pygmies of Central Africa:中非共和國
古琴藝術:中國
The Carnival of Barranquilla:哥倫比亞
La Tumba Francesa, Music of the Oriente Brotherhood:古巴
The Al-Sirah al-Hilaliyya Epic:埃及
The Kihnu Cultural Space:愛沙尼亞
口誦吠陀經:印度
Wayang Puppet Theatre:印度尼西亞
伊拉克木卡姆音樂:伊拉克
The Maroon Heritage of Moore Town:牙買加
人偶凈琉璃文樂木偶劇:日本
韓國清唱板索里:韓國
The Art of the Akyns, Kirghiz Epic Tellers:吉爾吉斯斯坦
Woodcrafting Knowledge of the Zafimaniry:馬達加斯加
The Indigenous Festivity dedicated to the Dead:墨西哥
馬頭琴傳統音樂:蒙古
Lakalaka, Dances and Sung Speeches of Tonga:湯加
The Arts of the Meddah, Public Storytellers:土耳其
萬那杜沙畫:萬那杜
雅樂 (Nha Nhac,越南的古代宮廷音樂:越南
薩那歌曲:葉門
The Baltic Song and Dance Celebrations: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
Shashmaqom Music:塔吉克和烏茲別克
Albanian folk iso-polyphony (阿爾巴尼亞)
Ahellil of Gourara (Algeria)
簧笛古調:亞美尼亞
Baul songs (Bangladesh)
Processional giants and dragons in Belgium and France (巴拉圭和法國)
The mask dance of the drums from Drametse (Bhutan)
Samba of Roda from Recôncavo Baiano (巴西)
The Bistritsa Babi (grandmothers of Bistritsa) – Archaic polyphony, dances and ritual practices from the Shoplouk region (Bulgaria)
Sbek Thom, 高棉皮影戲(Cambodia)
新疆木卡姆:中國
The cultural space of Palenque de San Basilio (哥倫比亞)
Oxherding and oxcart tradition in Costa Rica (哥斯大黎加)
Slovácko Verbuňk, Dance of recruits (捷克)
Cocolo dancing drama tradition (Dominican Republic)
Rabinal Achí Ballet (Guatemala)
Ramlila: the traditional performance of the Ramayana (印度)
Indonesian Kris (印尼)
The A Tenore Song of the Sardinian pastoral culture (義大利)
歌舞伎:日本
The cultural space of the Be in Petra and Wadi Rum (約旦)
Vimbuza Healing Dance (馬拉維)
Gule Wamkulu (馬拉維、莫三比克和尚比亞)
瑪蓉舞劇(馬來西亞)
The cultural space of the Yaaral and Degal (Mali)
蒙古族長調民歌:蒙古、中國
The Moussem of Tan-Tan (Morocco)
Chopi Timbila (Mozambique)
El Güegüense (Nicaragua)
Ifa Divination system in Nigeria (奈及利亞)
The Palestinian Hikaye (Palestine)
Taquile and its textile art (秘魯)
Darangen Epic of the Maranao People of Lake Lanao (菲律賓)
江陵端午祭:韓國
The Căluş (羅馬尼亞)
Yakut Heroic Epos - Olonkho (Russian Federation)
The Kankurang, or Manding initiatory rite (Senegal and Gambia)
Fujara - Musical instrument and its music (Slovakia)
The Patum of Berga (西班牙)
The Mevlevi Sema Ceremony (土耳其)
Bark cloth making in Uganda (烏干達)
The space of Gong culture in the Central Highland of Vietnam (越南)
The Makishi Masquerade (尚比亞)
Mbende/Jerusarema dance (辛巴威)

Ⅶ 揭秘:西班牙為什麼是歐盟第一,世界第二最長壽國

原文

在大城市的同學們,不要太拚命,交了那麼多社保,只是養活了現在的土著,等我們老了, 根本就沒有足夠的錢給我們發養老金,所以工作還是要好好工作的,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了保重身體,大城市的燈火通明其實燃燒的正是我們年輕人的青春和精力啊。其實有時候,多學學西班牙人,也是挺好的,希望我們都可以生活的幸福長久。

Ⅷ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錄前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 (Proclamation des Proclamation des chefs-d'oeuvre patrimoine oral et immatériel de l'humanité)[註:這里所使用的「傑作」一詞通常也被籠統地譯為「代表作」]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前身。1997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大會通過了建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代表作)」的決議,提出了「傑作(代表作)」這一稱號,並將「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代表作)」正式定名於聯合國的文件中。200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實施「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代表作)」計劃。其主要獎勵兩種表現形式:
1. 一種定期發生的文化表現形式,如音樂或戲劇表演,宗教儀式或各類節慶儀式;
2. 一個文化空間,定義為一個集中舉行流行和傳統文化活動的場所,也可定義為一段通常定期舉行特定活動的時間。這一時間和自然空間是因空間中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存在而存在的。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代表作)」的評選標准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代表作)國際評審委員會議事規則》,其評選標准主要有兩條:
第一,遺產具有傑出的文化代表性,對有關群體和文化多樣性具有特殊價值;
第二,遺產當前迫切需要保護,特別是因面臨社會變革等因素缺乏保護而將消失。
在實際評審過程中,對每個申報項目需要參照如下具體的評選標准:
(1)參選作品應具備體現人類的創造天才的優秀作品和特殊價值;
(2)具有特殊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體現;
(3) 在歷史學、藝術學、人種學、社會學、語言學及文學方面有特殊價值的民間傳統文化表達;
(4) 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傑作)」規則的五項條件。這五項條件包括:
① 表明其深深紮根於相關群體的文化傳統或有關社區文化歷史之中;
② 能夠作為一種手段對民間的文化特性和有關的文化社區起肯定作用,在智力借鑒和交流方面有重要價 值,並促使各民族和各社會集團更加接近,對有關的群體起到文化和社會的現實作用;
③ 能夠提高開發技能,提高技術質量;
④ 對現代的傳統具有唯一見證的價值;
⑤ 由於缺乏搶救和保護手段,或因加速的演變過程、城市化趨勢、或適應新環境文化的影響而面臨消失的危險。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代表作)」的申報
根據《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申報指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在各成員國申報的基礎上,每兩年宣布一次《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代表作)》,每次每個成員國可有一個項目入選。入選項目要求是具有突出價值的人類創作天才代表作的非物質遺產,或是從歷史、藝術、人種學、社會學、語言學或文學角度具有突出價值廣為流傳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如果表現形式或文化空間超越政治邊界,相關成員國可聯手共同提交一個多國申報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鼓勵多國聯合申報,此類項目可以不佔本國的申報名額。截至2005年11月,中國獨立申報成功的項目有崑曲、古琴藝術和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聯合申報成功的項目是與蒙古國共同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傑作(代表作)」向《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過渡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通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公約》中規定, 「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傑作)」計劃行將終止,建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同時在《公約》中過渡條款第31條規定:「委員會應把在本公約生效前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傑作)'的遺產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於2006年4月生效後,各國申報的遺產項目一旦入選,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1年、2003年、2005年宣布的三批90項「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傑作)」也自動納入到了《名錄》中。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第八章 過渡條款
第三十一條:與宣布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傑作)的關系
一、 委員會應把在本公約生效前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傑作)」的遺產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 把這些遺產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絕不是預設按第十六條第二款將確定的今後列入遺產的標准。
三、 在本公約生效後, 將不再宣布其它任何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傑作)。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Liste représentative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de l'humanité)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第16條設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第四章 在國際一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十六條: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一、 為了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 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識和從尊重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促進對話, 委員會應該根據有關締約國的提名編輯、更新和公布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 委員會擬訂有關編輯、更新和公布此代表作名錄的標准並提交大會批准。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標准
要求申報締約國在申報文件中說明擬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符合以下所有標准:
[1] 該遺產屬於《公約》第2條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 將該遺產列入名錄,有助於確保擴大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識,促進對話,從而體現全世界的文化多樣性,並有助於見證人類的創造力。
[3] 制訂的保護措施對該遺產可起到保護和宣傳作用。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4次會議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扎比審議並批准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其中包括中國申報的22個項目),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改變「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規則後的第一年。此前「申遺」每兩年舉行一次,每個國家只能申報一項。從2009年開始申報每年舉行一次,數量也不再受限制。
2011年11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6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又評選出19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至此,全球共有232項代表作被納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包括中國遺產29項。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Liste 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ériel nécessitant une sauvegarde urgente)是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公約》第17條設立的。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
第四章 在國際一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十七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 為了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委員會編輯、更新和公布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根據有關締約國的要求將此類遺產列入該名錄。
二、 委員會擬訂有關編輯、更新和公布此名錄的標准並提交大會批准。
三、 委員會在極其緊急的情況(其具體標准由大會根據委員會的建議加以批准)下,可與有關締約國協商將有關的遺產列入第一款所提之名錄。 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標准
根據「執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業務指南」(2010年6月修正)的相關規定,要求申報締約國在申報文件中說明擬議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遺產符合以下所有標准:
[1] 該遺產屬於《公約》第2條定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 盡管社區、群體,或適當時有關個人和締約國做出了努力,但該遺產的生存能力仍然受到威脅,因此該遺產急需保護;或者,該遺產面臨嚴重威脅,若不立即保護,將難以為繼,因此,該遺產特別急需保護。
[3] 制訂保護措施,使社區、群體,或適當時有關個人能夠繼續演繹和傳承該遺產。
[4] 該遺產已按《公約》第11條和第12條的規定,列入申報締約國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5] 在極為緊急的情況下,經與有關締約國正式協商,根據《公約》第17.3條,將該遺產列入名錄。
2009年10月1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都阿布扎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來自8個國家的12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被正式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教科文組織遴選出的首批進入該《名錄》的遺產名單。
此次經過獨立專家組認真篩選後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12個項目分別來自白俄羅斯、中國、法國、肯亞、拉脫維亞、馬里、蒙古和越南8個國家。教科文組織表示,為確保這些文化遺產的生存能力,有關締約國必須承諾制定專門的保護計劃,並可以獲得專門為此設立的基金的資助。
2011年11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6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又評選出1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至此,全球共有27項代表作被納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中包括中國遺產7項。
《最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實踐項目名冊》(Registre des meilleures activités de sauvegarde de patrimoine immaterial)即《成功經驗匯編》,系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公約》第18條而設立。 第十八條: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
一、 在締約國提名的基礎上, 委員會根據其制定的、大會批準的標准,兼顧發展中國家的特殊需要,定期遴選並宣傳其認為最能體現本公約原則和目標的國家、分地區或地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
二、 為此, 委員會接受、審議和批准締約國提交的關於要求國際援助擬訂此類提名的申請。
三、 委員會按照它確定的方式,配合這些計劃、項目和活動的實施,隨時推廣有關經驗。 最能體現《公約》原則和目標的計劃、項目和活動的遴選標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鼓勵締約國向委員會申報最能體現《公約》原則和目標的國家、分地 區或地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計劃、項目和活動,供 其遴選和宣傳。並強調在遴選和宣傳保護計劃、項目和活動時,應特別關注發展中國家的需要和公平的地域分配原則,同時加強南南合作和北南南合作。
委員會應從提案中選出最符合以下標準的計劃、項目和活動:
[1] 該計劃、項目和活動涉及《公約》第2.3條定義的保護措施。
[2] 該計劃、項目和活動促進了地區、分地區和/或國際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協調。
[3] 該計劃、項目和活動體現了《公約》的原則和目標。
[4] 該計劃、項目或活動證明有助於促進對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生存能力的保護。
[5] 在社區、群體,或適當時有關個人的參與下,在其自由事先知情同意下,該計劃、項目或活動正在或已經實施。
[6] 該計劃、項目或活動視情況可成為分地區、地區或國際保護活動的範例。
[7] 如果申報締約國、執行機構和社區、群體,或適當時有關個人的計劃、項目或活動被選中,他們就願意合作傳播最佳做法。
[8] 該計劃、項目或活動的經驗與其效果評估密切相關。
[9] 該計劃、項目或活動主要用於滿足發展中國家的特定需要。
第一批入選項目
200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4次會議上,政府間委員會審議批准將分別來自兩個國家和一個分區域的3個保護計劃列入「最佳實踐項目名冊」,它們是:
1. 保護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艾馬拉人社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拉美)
2. 傳統文化中心——普索爾教育計劃的學校博物館(西班牙)
3. 印度尼西亞北加浪岸的蠟染布博物館——小學、初高中、職業學校和工藝學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和培訓(印尼)
201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6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委員會又決定將5個項目收錄到《最佳實踐項目名冊》。至此,全球共有8個項目被收錄到《最佳實踐項目名冊》。

Ⅸ 哪個國家的世界遺產有二十項

義大利的世界遺產(自然與文化)最多,中國第二,西班牙第三。

世界遺產是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世界遺產委員會確認的人類罕見的、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及自然景觀。

世界遺產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包含文化景觀)、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三類。廣義概念,根據形態和性質,世界遺產分為物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截至2019年7月10日,世界遺產總數達1121項,分布在世界167個國家,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39項,世界自然遺產213項,世界文化遺產869項。中國擁有世界遺產55項,總數和義大利並列位居世界第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1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