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什麼時候有鬥牛
A. 西班牙鬥牛節的主要介紹
西班牙的鬥牛歷史悠久,13世紀時便有了鬥牛節。現在,西班牙共有大小鬥牛場400多個,最大的鬥牛場可容納2萬人。每年鬥牛次數達5000場以上。鬥牛所用之牛是專門喂養的,放養於農村,盡可能要它們少見人。放養時間是4—6年。
鬥牛要舉行入場式。首先奏樂樂曲雄壯奔放。樂曲聲中,鬥牛士入場。他們身穿綉花緊身衣,緊腿褲,頭戴三角帽。鬥牛士一般20來名,他們的隊伍由兩名騎士率領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這之後由主持宣布鬥牛開始。
一場鬥牛表演要有6頭公牛出場,它們的體重在370-500公斤之間。每斗一頭牛大約耗時20分鍾。每頭牛的名字、年齡和體重都由主持向觀眾進行介紹。鬥牛士更少不了要介紹給觀眾。每當介紹到有名氣的鬥牛士時,全場會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一個鬥牛士水平的高低,不但要看他挑逗公牛的技術,而且要看他是否有一劍殺死公牛的本領。凡是能一劍結果公牛性命的,主持會當眾宣布褒獎鬥牛士牛耳一隻;如果他挑逗動作一直出色,還獎給他牛尾一條。
B. 西班牙的鬥牛文化起源於什麼時候為何用紅布指揮
西班牙的鬥牛文化起源於13世紀。最初宰殺牛是用於祭拜神明,由於西班牙非常重視祭神活動,把宰殺牛的活動環節看的十分重要。因此,慢慢便把宰殺牛的過程演變成鬥牛表演,並一直延續下來成為了一項西班牙人熱衷的娛樂活動。而鬥牛之所以用紅色的布,並不是因為紅色能引起公牛的憤怒,因為公牛實際上是色盲,它只憤怒眼前的招惹物,無關顏色。選用紅色只不過是為了引起觀眾的興奮感,因為公牛的鮮血是紅色的,這塊紅布意識著公牛的下場,起到刺激觀眾的感官的作用。
上了鬥牛場上的公牛,最終的下場就是倒在表演場上的血泊中,鬥牛是一項非常殘忍的活動。因此,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發展,有越來越多的人對鬥牛這項殘忍的活動提出了抗議,西班牙也出台了多項針對鬥牛行為的管控制度。因此,鬥牛這項活動也隨著歷史的長河,慢慢衰落。
C.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什麼時間
起源法國 鬥牛舞從外文音譯過來叫帕索多波累,我們習慣於叫它為鬥牛舞。鬥牛舞起源於西班牙。鬥牛舞的舞蹈動作是模仿西班牙鬥牛士的動作,它的音樂是用西班牙風格的進行曲來伴奏。它的音樂和舞蹈都是表達鬥牛場上緊張和激奮的情緒。 鬥牛舞的動作中,男士是模仿鬥牛士,女士則象徵這鬥牛士手中的斗篷,因此男士必須保持一種強壯英武的姿態,女士則要與男士默契配合,共同戰勝野牛。 鬥牛舞的音樂是2/4拍,一小節兩拍,重音在第一拍上,舞蹈是從音樂小節的第一拍上開始起步的。 鬥牛舞的舞步是一拍一步,它的舞步型有四步型的、八步型的等等。 鬥牛舞的數拍是1,2,12,12,12來數的,由於有些動作包括很多步子,用這種數拍方法就比較麻煩,不便於記動作。 我們可以用數數字的方法數1、2、3、4或1、2、3、4、5、6、7、8分別數一組4步或8步的步子,來解決這個問題。 鬥牛舞和桑巴舞一樣,也是一種行進型的舞蹈。 鬥牛舞是表達鬥牛場上鬥牛士揮動斗篷勇猛、機智地與野牛搏鬥的壯觀場景的舞蹈。鬥牛舞採用西班牙風格的進行曲伴奏,它那鮮明的強弱節奏和雄壯有力的旋律,烘托出鬥牛場上激奮的情緒。在跳鬥牛舞時,男士必須保持一種強壯英武的姿態,腳部動作要堅實有力,膝蓋要稍稍彎曲,這樣便於控制腿部的動作。腳法上多使用掌,腳跟踮起,男女舞伴要稍微靠近些。所有的舞步、手臂動作的配合、身體的轉動要剛勁有力,發力要快,收力要堅決,要在一剎那間停的住,特別強調膝部和腳部的力量。 鬥牛舞在有些動作中,男士和女士並不象在正常的情況下有相對的腳的運動,比如在十六步7-16步動作中,男士雙腳是原地的,而女士的運動是從並進姿態到反並進姿態,當女士跳她的舞步時,男士把手臂的造型從並進姿態到反並進姿態。 當然很多舞蹈老師會把十六步中的動作稍微變形,男士在十六步7-16步動作中腳步也有動作,並不是原地的,而是變化為一隻腳原地,另一隻腳向前伸出一小步,無重心;伸出的腳回歸原位,另一隻腳再伸出,這就是舞蹈的變形,是一些高水平的舞蹈老師編舞時,常用的方法。所以在看別人跳拉丁舞時,同樣名稱的動作,你會發現跳法不是完全一樣的,因為是在原形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 跳鬥牛舞,要保持一種氣勢、因為要和野牛搏鬥,所以,不能隨隨便便的,要始終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要符合我們前面所說的鬥牛舞的風格。現在很多人跳鬥牛舞的時候,給人的感覺是委靡不振,這樣跳鬥牛舞是非常難看的。首先說明舞者只是學會了舞步,對於鬥牛舞的風格特點一點都不懂。 跳鬥牛舞,動作按照節奏跳的同時,也要和音樂的情緒配合好,雙臂張開的時候,要象撐開一個斗篷的感覺,要力灌雙臂,雙臂上要保持著很大的力量才行。雖然手裡什麼也沒有,但是雙臂上已經充滿了內力--由內向外擴散出來的力量,似乎要用力撐著斗篷一樣。 跳鬥牛舞,胯要始終稍微向前頂,重心保持在前腳掌上。而且,胯經常是向一側的側前方頂出。很多人學鬥牛舞時,這個要領老師肯定說過,不過,很多人並沒領悟,所以跳出來的姿態感覺都是錯誤的。在出步移動身體的時候,胯向前頂出的姿態始終不能變。有些人雖然懂得鬥牛舞的姿態是胯稍微前頂,原地步的時候還對,但是,只要一開始出步移動身體,胯前頂的感覺就沒有了,姿態錯誤,架子散了。有的嚴重的不但胯不向前頂,甚至向後撅屁股,哪就一點鬥牛舞的感覺都沒有了。所以,鬥牛舞中胯向前頂是鬥牛舞最重要的標志性動作,必須注意
D. 西班牙鬥牛季是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啊
從每年的3月19日聖約瑟夫日開始,到10月12日西班牙國慶節這長達7個月的日子,成為鬥牛季。其中3月在瓦倫西亞著名的火祭節以及6月在格拉納達的聖體節都將進行一系列隆重的鬥牛賽,另外,普及到民眾中的就是我們熟悉的一年一度的奔牛節。但是上個月,巴塞羅那組織了最後一次鬥牛活動,今後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禁止鬥牛,在其它地區還是可以看的。
E. 西班牙鬥牛歷史簡介
西班牙鬥牛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300多鬥牛場(最大的是馬德里的文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使用體重4千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
F. 西班牙鬥牛有多少年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
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西班牙的鬥牛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他們先是以野牛為獵獲的對象,而後拿它做游戲,進而將它投入戰爭。18世紀以前,鬥牛基本是顯示勇士殺牛的剽悍勇猛,1743年馬德里興建了第一個永久性的鬥牛場,鬥牛活動逐漸演變成一項民族娛樂性的體育活動。
G. 西班牙在什麼時候舉行鬥牛節
鬥牛季節從每年的三月十九日「巴侖西亞的火節」開始到十月十二日的「沙拉哥沙的比拉爾祭」時結束,一般在禮拜天與假日舉行,七八月份是欣賞鬥牛表演的黃金時期。
H. 西班牙鬥牛的鬥牛歷史
鬥牛的西班牙語為toreo、corrida de toros 或 tauromaquia,葡萄牙語為tourada、corrida de touros 或tauromaquia,是一項人與牛斗的運動。參與鬥牛的人稱為鬥牛士,主要流行於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更是西班牙的國技。鬥牛的歷史可追溯至史前時代的牛崇拜以及壁畫中。
西班牙鬥牛已經有好幾個世紀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在阿爾達米拉岩洞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岩壁畫里,人們看到了一些記錄著人與牛搏鬥的描繪。根據歷史記載,曾經統治西班牙的古羅馬愷撒大帝就熱衷於騎在馬上鬥牛。而後,鬥牛發展成站立在地上與牛搏鬥。至此,現代鬥牛的雛形基本形成。在這以後的六百多年時間里,這一競技運動一直被認為是勇敢善戰的象徵,在西班牙的貴族中頗為流行。
到了18世紀中期,波旁王朝統治時期,第一位國王菲利佩五世對於這項運動深惡痛絕,認為這種容易對皇室成員造成傷害的殘酷運動應該被禁止。此後,這一傳統貴族專利就從皇宮傳到了民間。現今,在這個伊比利亞半島上,鬥牛被視為一種高貴的藝術,從每年的3月19日——聖約瑟夫日開始,到10月12日西班牙國慶節這長達7個月的時期,成為鬥牛季。其中3月時在瓦倫西亞著名的火祭節以及6月時在格拉納達的聖體節都將進行一系列隆重的鬥牛賽,另外,普及到民眾中的就是我們熟悉的一年一度的奔牛節。
I. 西班牙鬥牛的起源是什麼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的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將這種祭神活動演變為賽牛表演,而真正的鬥牛表演則誕生於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有大小400多個鬥牛場,其中最大的是馬德里的班雲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民間有一種說法,只有在班雲達斯鬥牛場勝利出來的鬥牛士才是真正的鬥牛士,因此也成為鬥牛士的聖地。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使用體重4千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
在西班牙,所有的鬥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舉行。一場鬥牛由三個鬥牛士出場,角斗六條公牛,每人兩個回合。這三位鬥牛士各有三個花鏢手和兩個騎馬的長矛手作為助手。整個鬥牛過程包括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鏢及正式斗殺四部分。牛死後,裝束著花飾的騾子車會出場將牛拖走,鬥牛士則接受觀眾的歡呼、掌聲和投來的鮮花,鬥牛士按刺殺水平的由低至高分別享有保留牛耳、保留牛尾、被從正門抬出的榮譽。但是,鬥牛是項很危險的活動,鬥牛士死在場上也不是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