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為什麼要滅絕印第安人

西班牙為什麼要滅絕印第安人

發布時間: 2022-12-16 05:39:50

『壹』 印第安文明為什麼會輕易的被西班牙擊潰

一般來說,從16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的40年間,被成為「美洲征服時期」。來自西班牙形形色色的冒險家和亡命之徒,在沒有得到王室的資助和支持的情況下,用他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去冒險。在他們征服的地區中,他們僅僅在口頭上對西班牙王室保持效忠,而其唯一的目的是通過殘酷的掠奪和壓榨印第安人來聚斂財富。顯然西班牙王室不會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這些從印第安人的伏擊、熱帶疾病、毒蛇、飢渴和同夥的明槍暗箭中倖存下來的征服者,其權利和地位很快就被王室委派的收稅官、法官和傳教士所代替了,美洲的征服,其最終的受益者是西班牙王室和塞維利亞的商人。

征服美洲的原動力
百年戰爭的結束標志著歐洲民族國家的興起,隨著歐洲主要國家(英國、法國、西班牙)中央集權體制的確立,原來普遍意義上的「封建制度」(feudality)逐漸解體,權利再次集中到了國王手中,而國家之間的戰爭顯然要比原來諸侯之間的戰爭需要更多更優秀的士兵,以及更加精良的武器裝備。同時,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已經開始使用的火炮,以及後來的火繩槍等當時的新型武器,也對這種新興的王朝國家的經濟支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的歐洲君主們不但需要為軍隊裝備馬匹、冷兵器和盔甲,而且需要支付火炮工廠、軍械工廠和火葯廠的花費,同時還需要更多的金錢支付大規模職業化軍隊的軍餉。

對於西班牙王室來說,他們的擴張野心與財政壓力之間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盡管西班牙人最終取得了近200年的「再征服」(Reconquista)戰爭的勝利,並將摩爾人(Moors)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但是在長期的戰爭中,西班牙國庫實際上已經消耗殆盡,也可以說,1492年的西班牙實際上並沒有與其大國地位相稱的財富儲備,這實際上也是王室支持哥倫布航海的原因之一。另外,1495年法國國王入侵那不勒斯王國所爆發的義大利戰爭,最終導致了1503年法西兩國的交戰。由於當時法國的國力更強,所以對於西班牙人來說,盡快的獲得大量的財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16世紀的歐洲,財富就意味著金銀等貴金屬的儲量。我們知道,黃金在歐洲是一種特別稀有的金屬。據估計,在15世紀末歐洲的黃金總儲量不會超過88噸;打一個形象的比喻,這些黃金可以鑄成一個棱長為2米的正方體;而同時期歐洲的白銀的總儲量據估計也不會超過3150噸。這么可憐的貴金屬儲量對於當時歐洲王室之間不斷的征戰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雖然當時的西班牙可以通過其鄰國葡萄牙,獲得其在非洲海岸開採的黃金,或者通過與熱那亞、威尼斯等義大利城邦的東方貿易獲得黃金,但是這些資金對於西班牙王室的宏偉計劃的實施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義大利戰爭進行的同時,另外一場爭奪黃金的戰爭也在進行中。對於西班牙王室來說,尚未完全探索的新大陸顯然是一個潛在的財富來源,這可能也是國王急切的想要將美洲的新征服地區歸於自己控制的一個原因吧。

據估計,科爾特斯(Fernando Cortés)從蒙特祖馬(Montezuma II)的帝國中獲得了約合630萬美元的黃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從印加帝國獲得了132.6萬金比索(約合616.9萬美元)和約合68.1萬美元的銀幣。註:以上均是按20世紀50年代的美元估價。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歐洲王室或者銀行家的保險櫃中有這樣大一筆錢:這可能就是西班牙在16世紀達到鼎盛時期的奧秘。

到1560年為止,據估計至少有99噸黃金從新大陸運抵西班牙,這幾乎相當於歐洲所有黃金儲量的總和。當1545年波特西(Potosi)銀礦和1547年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Zacatecas)銀礦發現並開采之後,歐洲的白銀儲量也開始急劇增長:到16世紀末,約有6800噸白銀穿越大西洋運到歐洲。當然,歐洲人也獲得了來自美洲的其他奇珍異寶:阿茲特克帝國的寶石、波哥大的祖母綠、委內瑞拉的珍珠、新墨西哥的海狸皮、蓋亞那的珍貴木材、西印度群島的靛藍染料、香草和可可等等。西班牙的征服者們不但幫助自己的國家贏得了這場黃金爭奪戰的勝利,而且也迎來了西班牙歷史上短暫而輝煌的全盛時代。

第一部分:西班牙征服者
在1481~1492年的「再征服」運動中,西班牙國王菲迪南五世和女王伊莎貝拉(Ferdinand V & Isabella)建立了一支高效的職業軍隊。從1490年開始,西班牙用了10年的時間對所有軍隊進行重組,目的是為了打造一支完全由王室控制的常備軍。1495年,王室委派大元帥岡扎羅 德 科爾多瓦(Gonzalo de Córdoba,再征服運動中「偉大的上尉」)率部參加了著名的義大利戰爭,這支軍隊不但以優秀的常規步兵和騎兵部隊著稱,而且也是歐洲第一支嘗試使用小型火器(火繩槍)來作戰的軍隊。

在義大利戰爭的初期,科爾多瓦根據瑞士長矛兵的組織方式,訓練了一定比例的西班牙步兵。到1505年,他已經鑄造了一支具備高度的紀律性和紀律性的長矛兵/火槍手混成軍團,這也是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陣」的雛形。西班牙軍隊有效的使用長矛和火槍相互配合,同時第一次按照較為現代的方式對這種合成兵團進行了嚴格的組織和訓練。在接下來的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中,西班牙步兵將在歐洲大陸上處於支配性的地位。在義大利戰爭的後期,很多退役的西班牙軍人來到美洲,繼續從事他們唯一熟悉的工作——戰爭。

來到西印度群島的西班牙殖民地,並從這里出發征服整個中南美洲的西班牙前軍人,可能是在地理大發現時代中最富冒險精神的人:他們果敢、冷酷而且似乎也沒有什麼道德約束。最重要的是:在歐洲和北非的作戰中取得的勝利,不但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賦予征服者們一種不可動搖的自信。在新大陸的大多數比例懸殊的作戰中,這種自信給予了西班牙人一種克服一切的勇氣,同時為他們贏得歷次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如果我們了解一下在歷次美洲征服戰爭中參戰的西班牙軍人的人數,可能我們會更加深刻的理解這一點。當科爾特斯進入特諾奇蒂特蘭城時,他們面對的潛在敵人可能至少有4萬,但他僅僅有400名步兵,15名騎兵,10門重炮和4門輕炮;當他在1521年卷土重來並圍攻阿茲特克人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的時候,他也僅有850名步兵,86名騎兵和15門火炮。而當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時,他所率領的軍隊僅有102名步兵、62名騎兵和 2門輕炮。

遠程武器的不可靠性
在新大陸的征服者們也裝備了少量的輕型火器。但是我們要注意,在當時的歐洲,這種笨重的火繩槍(Arquebus)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武器;它實際上並不能適應美洲地區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當時西班牙人所使用的火繩槍,它在發射時需要先安放支架,同時火槍手還需攜帶點燃的火繩以備隨時點火射擊,而且火繩本身也需要使用打火石和火絨點燃,而火器發射所需要的大量精煉火葯也給後勤工作帶來了不少負擔。在很多時候,西班牙火槍手們在點燃火繩之前就已經遭到了印第安人的突然襲擊,特別是在秘魯和尤卡坦半島地區。火槍手的實際作戰效果是值得懷疑的。

當時在歐洲廣泛採用的弩弓(十字弓,即crossbow)也不太適應美洲的征服戰爭。盡管西班牙人使用的弩弓威力更強、准確性也更好,但是它的射速很慢,並且在與中美洲的濕熱氣候下很容易生銹和損壞(弓弦和機械裝置都是鋼制的)。因此連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都認為這是一種不太有效的武器。因為在美洲征服戰爭中,少數的西班牙征服者往往要面對成千上萬的印第安武士,由於印第安人的防護裝備非常簡陋,因此對於遠程武器來說,發射速度要比射程更加重要,而西班牙人裝備的弩弓顯然不能滿足實際作戰的需要。

在當時西班牙人不同的記錄中,大多描述了這樣的事實:在投入戰斗後的幾個周之內,很多火槍手和弩弓手都作為普通步兵參戰;由於氣候的原因,很多鋼制弓弦已經生銹或者損壞了;在長期的作戰中會有更多的射擊武器無法使用。例如,參加特諾奇蒂特蘭圍城戰的850名西班牙步兵中,只有120-160名弩弓手和火槍手;而當阿爾瓦雷多進攻基多城時,他的500名士兵中僅有100名弩弓手(沒有一名火槍手)。

圖1:西班牙弩弓手。他正在使用一種木質杠桿來重新裝箭,這種杠桿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工具。它是一種輕型弩,因此它比當時歐洲普遍使用的重型弩(需要更為大型且復雜的起弓設備)較為適合美洲的作戰。 圖2:16世紀20年代德國製造的十字弓,它是一種復合弓(由藤條和鯨須組成),在弓體上覆有皮革。它的總長度為0.7m,弓的跨度為0.6m。
此外射擊武器的補充也很成問題。據說,在特諾奇蒂特蘭圍城戰之前,科爾特斯曾經要求位於特斯可可湖(Lake Texcoco)附近的印第安盟友幫助他們製造弩箭;西班牙人將他們使用的箭頭和箭桿作為樣本分發給他們,然後要求他們仿製8000支箭。在8天後,印第安人就交付了約50000支箭桿和數量近似的銅制箭頭,箭頭的質量甚至比西班牙人自己製造的還要好!然後,科爾特斯的弩弓手們對銅制箭頭進行磨光、上油,並在箭桿尾部粘上羽毛。而對於火器來說,最主要的消耗品顯然是火葯。在科爾特斯第二次向特諾奇提特蘭進軍的時候,他的部隊攜帶了約510千克的火葯。另外,大量弓弦也從西印度群島運抵前線,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弩弓在戰爭中的不可靠性。

既然西班牙人在射擊武器方面並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那麼顯然征服者們是在肉搏交鋒中擊敗印第安人的。這個結論似乎難以令人置信。因為在征服戰爭的大多數時候,西班牙人總是處於兵力的絕對劣勢,而且他們也不是總能得到當地印第安盟友的幫助——如果他們的數量可以克服西班牙人在肉搏戰中的劣勢的話。但是事實卻是西班牙征服者在大多數戰斗中均能佔得上風,那麼這些征服者們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西班牙征服者的優勢
首先,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西班牙人裝備了馬匹。由於美洲印第安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見到過馬這種動物,所以西班牙騎兵在面對印第安人時有一種天然的心理優勢。在征服戰爭的大多數時間中,很少有印第安人能夠俘獲馬匹並熟悉它。在《斷矛》【注】一書中記錄了墨西哥人對西班牙騎兵(尤其是戰馬)的描述:

「這些「牡鹿」的脖子上掛著小鈴鐺,當它們快速奔跑的時候,鈴鐺會發出很大的聲響……它們經常噴鼻息,並發出咆哮……它們很容易流汗……在奔跑中它的鼻子會產生大量的泡沫,它掉到地上就像龍舌蘭肥皂一樣(據記載,阿茲特克人曾使用這種植物製造肥皂)……在它們急馳的時候,會產生像雷鳴一樣的聲響,又好像石塊雨點般落到地面上的聲音……它們從大路上經過後,會在地上留下很多的小坑,似乎它的蹄子踏到的任何地方都會開裂……」

註:《斷矛》(」broken spears」)一書是由美國歷史學家Miguel Leon-Portillo於1992年出版的一本介紹阿茲特克歷史的書,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主要的資料來源於墨西哥當地的印第安人口口相傳的歷史;通過與主流的《征服新西班牙信史》和《墨西哥征服史》相比較,我們可能會對當時的阿茲特克文明產生更加客觀的評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
盡管在當時的歐洲,重騎兵的優勢開始受到了火槍兵/長矛兵方陣的挑戰,但是在對付美洲印第安人時卻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騎兵可以居高臨下,但印第安人卻難以殺傷騎兵,而且騎兵還可以使用他們的馬匹撞倒對方。另外,騎兵的機動性顯然更好,可以出其不意的對印第安人進行突襲,甚至一支小型騎兵部隊就可以輕易的沖散印第安人密集的隊伍。

其次,西班牙人的盔甲也具有很大的優勢。提到西班牙人所穿著的盔甲,我們首先要談一下當時的歐洲人衣著。當時歐洲男子流行的衣著是這樣的:上身穿著布制或皮製的緊身上衣,但是袖子卻很寬大,而且在肩膀上有墊肩;穿著長及膝蓋的褲子,在膝蓋處的褲腿是縮口的,以便在褲子中添加各種填充物。膝蓋以下著有及膝的長襪,腳上穿著摩爾人式的紅色皮製軟鞋,有時候還穿著粗牛皮製成的長靴。在袖子和褲腿中的各類纖維填充物的作用,主要是在遭受刀劍砍擊時可以為士兵提供一定的防護(如果在上臂或者大腿處沒有裝甲的話)。軍隊的統帥和一些比較富有的騎兵仍然穿著我們通常所說的三段式盔甲,它可以提供全面的防護,包括:帶有封閉面甲的頭盔;胸甲、上臂甲、小臂甲以及鐵手套;同時還有及膝的腿部護甲,有時還包括脛甲。

『貳』 造成印第安人的文明輕易被一小部分西班牙人所消滅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分為兩部分,內因:印地安人文明的落後.西班牙人的強大.外因: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導致印地安人文明的滅亡.

『叄』 為什麼當時西班牙到了拉丁美洲之後要進行印第安人種族滅族行為

西班牙人並不是在拉美的所有地方都進行了種族滅絕,你想啊,侵略者要實行侵佔行為,必然就會引起反抗,戰爭就會有死亡。西班牙侵佔拉美大部分領土,成為宗主國後,必然會為所欲為。他們認為自己有尊貴的血統,而土著人就是他們的努力,任他們宰割。西班牙侵佔拉美的歷史,確實是讓世界連為一體,推動了全球化的發展,但是在這個層面來說,對土著人是永遠的痛。
樓主若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可以上網搜一些資料來看,我的回答只是冰山一角,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肆』 西班牙人為什麼敢殺印第安人

因為印第安人與世隔絕,西班牙人高速發展的時候,印第安人還處於原始狀態,光武器都不是一個等級的

『伍』 西方國家為什麼要殺印第安人

西方國家屠殺印第安人,是為了搶奪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財富。
16世紀後來到美洲的歐洲殖民者帶給當地印第安人是毀滅性的災難。據統計,殖民時期,西班牙所屬的領地有1300萬印第安人被殺,巴西地區有大約1000萬被殺,美國西進運動中又有100萬左右印第安人被殺。大量印第安人被奴役甚至屠殺。到21世紀大約有3000萬印第安人。拉丁美洲的男性印第安人基本上沒有純男性系列的後代,其混血後代麥士蒂索人大多為男性殖民者與當地女性的後代。而北美的情況更糟,印第安人被趕入印第安保留地,其在當地人口所佔比例小於5%。在美國,印第安人僅占總人口的1%左右。

《世界通史全編》有這樣的文字:「在當時世界『文明』的國度美國(這里指美國獨立前的十三個殖民地),這種種族滅絕政策,來得更加兇殘。他們一再提高屠殺印第安人的賞格。那些謹嚴的新教大師,新英格蘭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們的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和每俘獲一個紅種人都給賞金40鎊;1720年,每張頭蓋皮的賞金提高到100鎊;1744年馬薩諸塞灣的一個部落被宣布為叛匪以後,規定了這樣的賞格:『每剝一個12歲以上男子的頭蓋皮得新幣一百鎊;……每剝一個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得五十鎊!』」
1783年,美國獨立以後,對印第安人的屠殺和虐待並沒有絲毫收斂。隨著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為了開拓疆土,美國政府把印第安人驅逐出祖居地。1830年,美國政府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案》,規定東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為他們劃定的保留地中去,實行種族隔離和迫害。這些「印第安人保留地」絕大部分是偏僻貧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帶。一個叫切羅基的部族,在被迫遷往「印第安准州」(即今奧克拉何馬州)的遷徙中,歷時3—5個月,約4000人喪生,占該部族的人口的25%。這一慘劇後來被稱為「血淚的審判」。印第安人長期遭到屠殺、圍攻、驅趕、被迫遷徙等迫害,人數急劇減少。到20世紀初期,只剩下30多萬人。直到1924年,美國國會才通過了《印第安人公民資格法》,宣布凡在美國境內出生的人均為美國公民。1934年,美國又根據羅斯福總統的「新政」通過了《印第安人重新組織法》,允許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強迫印第安人放棄傳統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況才有所改善。才沒有遭到滅族。
在殖民者進入新大陸之前之前,美洲已經有了四個印第安人建立的奴隸制大帝國。令人遺憾的歷史事實是: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來自歐洲的殖民者所毀滅,難以馴化的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以致於殖民者們不得不從文明程度更低的非洲運去更易於統御的黑人作為奴隸。

『陸』 歐洲白人移民為什麼會消滅印第安人呢

印第安人人口迅速下降的原因 新航路開辟以前美洲印第安人總人口大約是4000萬左右,但在新航路開辟以後的100年間印第安人人口減少了90%—95%,加勒比海地區及熱帶沿海地區的印第安人幾乎滅絕。只有一些自然條件惡劣地區,印第安人相對較多保存下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肯定是歐洲人入侵美洲的結果,具體原因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分析。
第一,歐洲殖民者入侵後直接和間接大量屠殺印第安人。歐洲殖民者用屠殺來回報熱情款待他們的印第安人,他們屠殺印第安人的手段有兩種:一是利用印第安人不同部落間的矛盾,挑起他們之間的戰爭;另一手段是直接採用暴力戰爭屠殺武力極其落後的印第安人。西班牙貴族出身的赫南多·科泰斯遠征阿茲特克帝國時在武力進攻其力不支的情況下,他就和與阿茲特克帝國為敵的其他印第安人部落的人達成協議,一方面得到該部落的物質資助,一方面得到該部落的武力支援。歐洲人在美洲的殖民地均是武力征服該殖民地土著居民後建立起來的。整個美洲幾乎全部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

第二,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瘟疫造成了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歐洲人來到美洲,無意中把歐洲的一些瘟疫如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斑疹傷寒、鼠疫等帶到美洲,給對這些瘟疫毫無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以致命的打擊。西班牙的赫南多·科泰斯遠征阿茲特克帝國時由於雙方力量過於懸殊,赫南多·科泰斯在攻入阿茲特克帝國的首都特諾奇翟特蘭後,在阿茲特克人頑強的抵抗下力量嚴重削弱後倉皇而逃,但阿茲特克帝國並沒有反擊追蹤,原因是就在阿茲特克人把科泰斯逐出首都時,科泰斯他們帶來的天花就在阿茲特克人的首都蔓延開來,天花使阿茲特克人損失了一半人口,其皇帝也因天花喪了命。阿茲特克人無力反攻西班牙人,給了他們喘息和反攻的機會,最後整個阿茲特克帝國被100多人的科泰斯的隊伍征服了。1532年皮薩羅率領168人進攻印加帝國,天花泛濫奪取印加帝國大量人口後皮薩羅征服了印加帝國。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湯比因說:「如果說天花就是奪取印加皇帝瓦依納卡帕克生命的疾病的話,那麼,這些病毒就是皮薩羅率領入侵南美洲的為數不多的侵略者的肉眼看不見的先鋒。」在一定的程度說就是這些瘟疫大規模的消滅了美洲的大量的土著居民,戰爭直接奪去印第安人生命是無法與瘟疫相比的。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在他的《16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一文中明確指出「可以絕對肯定的是,美洲被歐洲征服後,人口大幅度下降,或許不到十室九空的地步。」他認為正是瘟疫給了美洲土著人以致命的打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英國人1788年移民悉尼後不久,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就蒙受了滅頂之災就是另一典型例子。

第三,殖民者征服殖民地後強迫印第安人進行高強度的勞動壓迫死不少的印第安人。歐洲殖民者特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封建帝國,殖民者建立了大量的封建庄園,開了很多的礦山,他們使用印第安人,大量的高強度的勞動致使不少印第安人受壓迫而死。

第四,印第安人因被征服造成的心理上的巨大傷害也是使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印第安人部落面對歐洲殖民者先進武器的殺戮和瘟疫造成人口的大量減少,他們的文化信仰徹底被摧毀:他們認為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天佑白人」,這對印第安人造成的巨大的心理創傷是無可彌補的,對相對落後的印第安人的影響是可以想像的。

第五,美國獨立後的西進運動加速了印第安人的減少。美國獨立後領土迅速擴張,很快從大西洋沿岸擴展到太平洋東岸。伴隨著領土擴張的西進運動雖然促進了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但對於印第安人來說卻是災難。美國獨立後的1787年憲法修正案沒有規定印第安人任何人權,西進運動時美國人用武力把印第安人趕進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保護地」,不走的則武力解決,這使得大批美國的印第安人受到巨大損害。從這個意義上講,西進運動就是印第安人的血淚史,造成了印第安人長期的貧窮和落後。

-----------------------------------------------------------
以上是參考答案,滿意請安滿意鍵謝謝

『柒』 為啥歐洲殖民者非要把印第安人斬盡殺絕

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世界進入近代以來,亞非拉幾乎所有國家都曾被歐洲殖民者侵略。但是最悲慘的民族當屬印第安人。

但問題是北美的印第安人連做奴隸的機會都沒有。

北美白人滅絕印第安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只有三個字:合法性。

具體來說就是,白人趕走和殺死印第安人後,佔領了他們的土地。雖然印第安人很落後,完全不是白人的對手。但是,只要在北美的土地上還存在大批的印第安人,不論這些印第安人是做奴隸,還是獨立建國,他們都是這片土地的主人,而白人只是客人和強盜。

不只印第安人和其他國家的人會永遠這么認為,連美國人自己都會這么認為。

所以,北美的白人為了子孫後代不永遠背負強盜的罵名,必須讓北美這片土地成為無主之地。這樣白人才能成為北美真正的主人,才能具有合法性。

『捌』 關於屠殺印第安人這件事情我們都知道,那麼為什麼要屠殺他們,你知道其中的緣由嗎

  1. 印第安人大屠殺的直接原因是美國的西進運動,十九世紀40年代,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地區發現了金礦,從而形成了美國的淘金熱,大量的移民湧入西部。當然這其中包括很多印第安人,美國為了奪得更多的金礦資源,於是和印第安人展開了資源爭奪。美國為了最大限度的奪取金礦資源,於是展開了對印第安人的瘋狂屠殺。

2.印第安人大屠殺的深層次原因是種族歧視。

3.美國認為如果不殺死他們,他們就會反擊。認為美國人必須追求滅絕印第安人或者將他們驅趕到 我們不去的地方。才能確保自身安全。

(8)西班牙為什麼要滅絕印第安人擴展閱讀:

印第安人大屠殺是16-19世紀發生在美洲大陸的一場殘暴的屠殺。西班牙、葡萄牙、美國等國,實行了一系列對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種族滅絕政策,由於其導致了美洲印第安人的大滅絕,這些行為和政策被統稱為印第安人大屠殺。

1851年9月,美國政府委派印第安事務官以及總統特派專員,與西部地區多個印第安人部落簽訂了一份條約,該條約以簽訂地點命名,被美國人稱為《拉勒米堡條約》,印第安人稱為"長草地條約",這是美國歷史上關於印第安人的最重要的條約之一。

『玖』 為什麼歐洲人以前要殺印第安人

開始歐洲殖民者弱小的時候,也因為各種矛盾,被印第安人攻擊過。而歐洲人開始階段,是介入印第安人部落之間的紛爭:和進入非洲,挑起各個部落之間的戰爭,是一樣的。
等歐洲人足夠多,同時,火器威力越來越大後,自然是搶佔地盤。殺死了印第安人,美國就成為了這片土地的主人。
相比之下,如果需要勞動力,帶來的非洲人,則沒有這種主場優勢。
就彷彿殺死了房子的主人,房子歸我了,然後我在去僱傭一批人來照顧房子。相反,如果不殺死房子的主人,房子依舊有歸屬的爭議。
這是根本原因。
當然,也有歷史記載,導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原因,並不是屠殺。印第安人一直在美洲,所以,沒有接觸過整個亞歐大陸的細菌,比如,造成歐洲人死了三分之一的黑死病。
所以,當歐洲人將這種細菌帶入美洲,歐洲人已經有了抗體,可印第安人沒有,加上沒有近代化的醫療,所以大量死亡。
不管怎麼說,現在,美洲的主人,都不是印第安人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1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2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