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投送艦是什麼意思
A. 世界航母介紹
你看著(夠詳細吧!):
各國航母(准航母)概況
21世紀初,世界上共有9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美國、法國、英國、俄羅斯、義大利、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國。其中,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和最大的航空母艦,其它國家的航空母艦比美國的都小得多。
美國
共擁有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和企業號航空母艦(企業號在2009年一度退役,2010年作為航母訓練艦重新加入美國海軍,它是美國也是世界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在內的11艘大型航母(另有多艘封存航母,可隨時投入現役)。 CVN65「企業」號為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1958年至1960年建造,當時造價為4.5億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艦隊,1990年至1994年進行為期4年的更換核燃料和現代化改裝,之後加入大西洋艦隊,目前母港設在弗吉尼亞州美國最大的海軍基地諾福克。該艦標准排水量73570噸,滿載排水量93970噸,全艦長342.5米,飛行甲板寬76.88米,載機約90架,由8台A2w型核反應堆為4台齒輪傳動式汽輪機提供蒸汽,航速33節,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航行20萬海里。1964年8至10月,「企業」號航母在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長灘」號和「班市裡奇」號的護航下,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動力特混艦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沒有加油和再補給,歷時64天,總航程32600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開創了航空母艦發展的新紀元。該艦曾參加對古巴的海上封鎖以及越南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先後四次更換核燃料。現隸屬於大西洋艦隊,執行任務時搭載第3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8架。
美國現役航空母艦(8張)CVN68「尼米茲」號是繼「企業」號之後的第二艘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以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命名,1968年動工,1972年下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87年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設在布雷默頓,1998年3月進入位於諾福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歷時3年的大修,計劃2002年完成。該艦標准排水量74042噸,滿載排水量91487噸,總長333米,飛行甲板,寬76.8米,由2座A4W型壓水式核反應堆提供動力,28萬馬力,航速30節以上,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運行13年,續航力達80-100萬海里,可載各型艦載機90-100架,編制艦員5930人。「尼米茲」導採用了功率更大、結構更完善、壽命更長的A4W型核反應堆,並裝備了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和「海麻雀」艦空導彈,服役時間可長達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該艦隸屬太平洋艦隊,搭載第9艦載航空聯隊,從美國西海岸的聖迭戈出發。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熱的波斯灣執勤3個月,參加了對伊拉克的空襲作戰,然後又穿越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達美國東海岸的梅波特海軍基地,在175天內環球航行一周。 CVN69「艾森豪威爾」號為尼米茲級的第2艘,以美國第34任總統命名,性能與「尼米茲」號一致,1977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曾參加波黑戰爭空襲波黑塞族武裝,多次前往地中海和海灣執勤。該艦目前隸屬太平洋艦隊,搭載第7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80架。 CVN70「文森」號該艦以二戰前海軍的堅定支持者美國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主席「卡爾·文森」命名,性能與尼米茲級前二艘一樣,1982年3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83年部署至太平洋艦隊,母港為布雷默頓海軍基地。該艦曾多次在海灣執勤,參加過對伊拉克的空襲作戰,目前由第3航母大隊司令指揮,搭載第11艦載航空聯隊,裝奮各型飛機78架。 CVN71「羅斯福」號是尼米茲級的第1艘,以美國第26任總統命名,性能略有改進,滿載排水量增至97574噸,1986年10月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該艦曾參加海灣戰爭,1999年又參加了科索沃戰爭,在同級艦中實戰經驗最為豐富。目前搭載第8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80架.並由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2艘核潛艇和1艘快速戰斗支援艦擔負護航。 CVN72「林肯」號以美國最受擁戴的林肯總統命名。性能進一步改進,裝載2900噸航空彈葯和350萬加侖航空汽油後,滿載排水量達102000噸,是世界上第一艘超過10萬噸的航空母艦。該艦1989年服役,先部署在大西洋艦隊,1990年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由諾福克移至華盛頓州的埃弗雷特。目前由,搭載第14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78架,配屬2艘導彈巡洋艦、6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核潛艇和3艘後勤艦,正在波斯灣執勤,每天出動艦載機對伊拉克進行空中監觀和封鎖。 CVN73「華盛頓」號以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命名,性能與「林肯」號一樣,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目前隸屬於第2巡洋艦驅逐艦大隊,搭載第17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78架,正在地中海執勤,由導彈巡洋艦「諾曼底」號、驅逐艦「布里斯科」號和「加農」號、護衛艦「辛普森」號、核潛艇「安納波利斯」號和「阿爾巴尼」號、快速戰斗支援艦「供應」號擔負護航。 CVN74「斯坦尼斯」號,這是尼米茲級的第7艘,1995年12月服役,是美海軍第一艘裝備IT-21「21世紀信息技術」系統,實現網路化的現代航空母艦,核動力裝置也得到進一步改進,一次加註核燃料可連續運行23年,因此在45-50年的服役期內只需要換一次核燃料。該艦加入現役後先部署在大西洋艦隊,1998年8月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也由梅波特移至聖迭戈海至基地。2000年上半年,該艦搭載第9艦載航空聯隊各型飛機74架,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波斯灣進行為期6個月的海外執勤。 CVN75「杜魯門」號為美海軍20世紀最後服役的航母,造價高達45億美元。該艦以美國第33任總統命名,1993年至1996年建造,1998年7月服役,部署在了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目前,該艦正在中大西洋進行作戰部署前的最後一次海上訓練,由第2航母大隊司令指揮,搭載第3艦載航空聯隊的飛機74架。 CVN-76里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 CVN-76)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九號艦,也是美國在進入21世紀以後第一艘成軍的航空母艦。2001年時完工下水的里根號是以美國第40任總統隆納·里根為名,里根總統是帶領美國結束冷戰時期、非常受美國人民愛戴的國家領袖,也是第一位本人還在世時就被拿來替軍艦命名的前美國總統。不過由於新艦下水時里根本人因病無法參加儀式,因此是由前第一夫人萳西·里根(Nancy Reagan)代表出席,里根本人則在航艦正式服役後隔年與世長辭,享年93歲。 CVN-77「布希」號航空母艦,又名「喬治·H·W·布希」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簡稱為「布希」號,CVN-77是該艦的舷號。CVN-77將延續CVN-76的改進,飛行甲板沒有初期設想的那樣變化巨大,為CVN-78的漸改設計做鋪墊。該艦被人們稱為夢中的「尼米茲」終結者,是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最後一艘艦。
英國
無敵級航空母艦(亦稱「常勝」級)是英國皇家海軍也是世界上最先採用滑橇式飛行甲板的輕型航空母艦。
法國
克里蒙梭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核動力中型航母)
俄羅斯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常規動力重型航母)
義大利
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加富爾伯爵號航空母艦(又名「卡武爾」、「凱沃爾」號)(全部為輕型航母)
西班牙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輕型航母)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西班牙海軍稱戰略投送艦)
印度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原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1986年4月從英國購買。
泰國
加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輕型航母)。
巴西
聖保羅號航空母艦(輕型航母)。
編輯本段各國航母計劃
美國
2008年,美國CVN21「未來型航空母艦」(Future Aircraft Carrier)開工建造,這將是美國繼尼米茲級之後打造的新一代航母。它的首艦以美國第38任總統的名字命名為「傑拉爾德·R·福特」號,編號CVN78,預計於2012年下水,2015年服役。隨後,2號艦計劃於2012年開工,2016年下水,2019年服役。該型排水量為十萬噸的巨艦,無疑將繼續代表世界航母發展的最高水平。
法國、英國
同樣在2008年,法國和英國也不約而同地推進其航母計劃。兩國在共同的設計基礎上,分別建造自己的下一代航母。對法國而言,這是為了給「形單影只」的「戴高樂」號航母配一個搭檔,確保在「戴高樂」號檢修或修整時法國海軍仍有航母可用。對英國而言,則是為了避免海軍的實力衰退過快,從而以2艘新一代航母替代已退役的3艘無敵級輕型航母。 其中,法國的新一代航母被稱為PA2(Porte-Avions 2,即「戴高樂」級第二艘),計劃建造一艘;英國的「未來航母」被命名為伊麗莎白女王級(Queen Elizabeth Class),計劃建造兩艘。這兩型航母的排水量均在6萬噸級,雖然質量和數量不比美國,但從英法兩國的財力和海外用兵的需求來看,兩三艘航母,從可能性和必要性上都已經足夠了。
日本
在日本,直升機航母16DDH的2號艦於2008年開工。16DDH型直升機母艦雖然被日本海上自衛隊稱為「直升機驅逐艦」,但其18000噸的滿載排水量、直通甲板的外形、同時搭載和起降多架直升機的航空支援能力,都無法掩蓋其直升機航母的定位。該型艦的首艦已於2007年下水,目前正在測試之中,於2009年服役,這次開工的2號艦預計將於2011年投入使用。屆時,日本的直通甲板艦數量將達到5艘,其中包括兩艘18000噸的16DDH型艦和三艘滿載排水量14000噸的大隅級兩棲攻擊艦。
中國
官方媒體以引用的方式證實了中國從烏克蘭購買的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將被改裝為中國第一艘航母。 「瓦良格」號航空母艦長304.5米,滿載排水量67500噸。採用斜角飛行甲板,艦首建有起翹12度的滑躍甲板,飛機可以直接滑躍起飛。正式搭載蘇—33雙發戰斗機和卡-27直升機。 中國航母
? 主尺寸:艦長306米(全長)、281米(水線)、艦寬73米、吃水10米 飛行甲板:長304米、寬72米 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 。 瓦良格號近況(未經證實):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標準的PLA海軍灰的新鮮塗裝出現在30萬噸船塢泊船碼頭。 2005年12月,飛行甲板大部已經漆上黃色的底子,甲板上有汽車吊在活動。 2009年4月27日早晨,瓦良格在多艘拖輪的推動下離開了原來的泊位。當天上午,瓦良格就進入了剛剛落成的大連船舶重工在香爐礁新建的第三工場30萬噸級船塢。 2009年5月底,艦艏的蘇聯海軍航空兵徽章正在拆除,舷側的俄文艦名瓦良格——「БАРЯГ」也被鏟去。 2009年8月21日,瓦良格的艦島改造作業正式開始。 2009年9月初,瓦良格的艦島上又一次出現了腳手架。 2009年10月初,瓦良格修補後的艦島上出現了相控陣雷達的安裝基座。 2009年12月4日,瓦良格的艦島上開始吊裝塔狀桅桿。 2010年3月19日上午,瓦良格在拖輪的推動下,離開了度過近11個月的船塢,停泊在距原船塢僅「一牆之隔」的30萬噸南舾裝碼頭。飛行甲板上出現了新的起倒式護欄。船體的艙室改為全封閉設計,原有的舷窗全部取消,將大大改善居住性和三防能力,尤其適合炎熱的南海海域。 2010年4月3日,瓦良格的艦島已經開始塗裝灰色的無機富鋅底漆。 2010年5月16日,瓦良格號艦島的灰色底漆已基本刷完,煙囪部分則為白色塗裝。 2010年5月30日,瓦良格號汽輪機組的鍋爐開始點火吹管。 2010年8月20日,瓦良格航母蒸汽試驗排煙囪井。 2010年9月,瓦良格號滑躍甲板前端和飛行甲板尾部的人員防墜網支架已經安裝完畢,相控陣雷達的支架正在安裝中。 2010年10月下旬,瓦良格號左舷中部和尾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裝了726-4型艦載干擾彈火箭發射炮。 2010年11月2日,塔狀桅桿上的「頂板」三坐標雷達天線和「塔康」相控陣戰術空中導航系統信標天線安裝完畢,左舷前部的近防武器平台安裝了國產海紅旗-10艦艇自衛防禦導彈武器系統。右舷前升降機前方的起重機安裝完畢。 2010年11月18日,尾部近防武器平台上的海紅旗-10導彈發射器和近防炮也已安裝。 2010年12月10日,瓦良格號上錨鏈筒的噴水孔開始噴水,標志著甲板水管系已正常使用。 2010年12月15日,瓦良格號艦島後部的衛星通信球形天線罩已經安裝。 2010年12月20日,瓦良格號開始安裝錨鏈,火控雷達也已安裝。 2010年12月24日,製冷機和No.2 動力艙的蒸汽發電機組啟動運轉成功,低頻段雷達信號干擾機已安裝。 2011年1月,瓦良格號艦島中部安裝了「燈泡」數據鏈天線,一台利勃海爾LR1350型履帶式起重機上艦施工。 2011年2月,瓦良格號艦島一前一後安裝了兩座364雷達,艦島側面安裝了多套電子戰系統天線。 2011年3月初,瓦良格號艦島後部安裝了兩部347G型火控雷達。
瓦良格號航母(20張)2011年3月中旬,瓦良格號艦島塗上新漆,煥然一新。 2011年3月下旬,瓦良格號拆除艦島上的腳手架,露出真身,同時著陸攔阻裝置安裝中。 2011年4月2日,瓦良格號艦島前方的導航雷達安裝完畢,著陸攔阻裝置的液壓油罐安裝完畢。 2011年4月29日,瓦良格號艦島側方相陣控雷達(中華神盾)安裝完畢。 2011年5月10日,瓦良格號艦島前方相控陣雷達安裝完畢。 2011年5月11日,瓦良格號艦島後方相控陣雷達安裝完畢。
B.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的評價定位
在西班牙海軍最初的規劃中,SPS是一種典型的兩棲直升機突擊艦,擁有全通式飛行甲板與艦內船塢,航空器部分則只操作旋翼機。不過由於西班牙海軍剛好也在檢討未來航空母艦的存廢與定位,而且一直希望能獲得第二艘航空母艦。在北約的防務規劃中,西班牙海軍的主要任務區域是從直布羅陀海峽出海往南到迦納利群島之間的海運線,以屏衛北約的南翼,並提供反潛與防空的力量。西班牙海軍在伊比利半島兩端各設置一支具有三棲作戰能力的聯合特遣艦隊,每支艦隊由護衛艦、潛艇與其他艦艇組成。
不過由於原先西班牙海軍只擁有一艘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部署於南方的特遣艦隊中(A戰斗群),使西班牙海軍的編組產生缺憾。而每當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進行定期保修時,西班牙的海上航空兵力就會開天窗。所以SPS便納入了STOVL戰斗機(Short Take-Off and Vertical Landing aircraft 「垂直與短距起降戰斗機」)的操作能力,兼具兩棲攻擊艦、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運輸艦的功能,一方面滿足海外武力投送與物資運輸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彌補了原先只有一艘航空母艦的缺憾;不過由於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西班牙面臨嚴重財政危機,不得不大幅削減國防預算,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操作活動也大幅減少,最後在2013年2月6日除役。
雖然兩棲作戰將成為西班牙海軍未來最主要的任務型態,但如果就此放棄航空母艦兵力未免太不保險;而兩棲直升機突擊艦與輕型航空母艦在基本構型上本來就有許多共通點,如果能以一種船艦同時滿足兩種功能,在效益上自然是十分劃算。不過直升機突擊艦畢竟不可能與輕型航空母艦一模一樣,兩者在設計上仍有一些沖突,所以SPS在兼顧兩種能力時勢必會有一些犧牲。除了兼具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突擊艦的功能外,由於SPS具有可駛進/駛出(Roll on/Roll OFF,RORO)的車輛甲板,故也能作為器材運輸艦或災害救護艦。不過正因為功能廣泛,SPS勢必無法在每一項能力上盡善盡美,例如21節的航速在兩棲攻擊艦中算是不錯,但相較於正牌輕型航空母艦則明顯偏低,在固定翼艦載機的操作上較為不利。
C. 西班牙帝國的落日余暉,胡安卡洛斯級戰略投送艦如何
航空母艦是披堅執銳為祖國去爭奪陽光之下的土地的戰士,在所有國家當中,航空母艦都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但是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支撐得起一艘航空母艦,有許多國家面對的是航母還是兩棲攻擊艦的單選題,選擇航母就意味著兩棲編隊需要延後更迭,甚至於整個海軍現役艦艇的換代都需要延後。選擇兩棲攻擊艦就意味著將戰爭中的主動權拱手讓人。那麼這個艱難的選擇題應當如何作答?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的海鷂
北約因為胡安卡洛斯一世號缺乏艦載武裝,認為胡安卡洛斯一世更為接近後勤艦艇,所以將胡安卡洛斯一世看作登陸後勤艦,但是登陸後勤艦這個定義怎麼看怎麼像是說一艘補給艦而非一艘排水量高達2.7萬噸的大型戰艦。也許西班牙的戰略武力投送艦才是最適合胡安卡洛斯一世的艦種分類,畢竟無論是戰斗機,還是登陸部隊都是戰略級別的存在。
然而就像沒有一個指揮官會將手中的戰列巡洋艦看作巡洋艦一樣,也沒有一個國家會將胡安卡洛斯一世看作兩棲攻擊艦,不過無論世人如何評價,胡安卡洛斯一世都是財根緊縮的地區性大國的最佳之選。正是如此胡安卡洛斯一世級才能出口兩個國家,成為二十一世紀銷量最好的航空母艦!而且沒有之一!
D. 戰略投送艦是什麼鬼:西班牙的混血航母出世
1、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
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武力投送艦是西班牙海軍的一艘融合了輕型航空母艦與兩棲攻擊艦功能的多用途軍艦。
本艦具有直通飛行甲板和艦艏的滑躍甲板,適合艦載機的垂直或滑躍起飛和垂直降落,可適應鷂式戰斗機以及未來的F-35戰斗機的起降。該艦將優先地作為航空母艦使用,特別是在西班牙金融和經濟困境中退役了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之後,將接替其航母職責,該艦得名於西班牙前任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2、說白了,該艦就是一艘兼顧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功能的多用途艦只。西班牙這樣的小國,沒錢買軍艦,所以造了這樣的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