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墨西哥的油這么值錢
1. 墨西哥石油豐富嗎
最大的石油儲集區:波斯灣油區,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石油工業是沙經濟的主要支柱,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沙特石油的儲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石油收入占國家財政收入的 70%以上,石油出口收入約占出口總額的90%。
2. 世界十大大產油國是
世界十大產油國 第十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伊拉克133百萬噸 第九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英國138百萬噸 第八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挪威147百萬噸 第七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委內瑞拉155百萬噸 第六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中國160百萬噸 第五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墨西哥167百萬噸 第四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伊朗180百萬噸 第三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俄羅斯304百萬噸 第二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美國354百萬噸 第一名. 世界十大產油國 - 沙烏地阿拉伯413百萬噸 十大石油出口國: 1、沙特 2、俄羅斯 3、伊朗 4、科威特 5、奈及利亞 6、瑞典 7、阿聯酋 8、印度尼西亞 9、巴西 10、伊拉克
3. 墨西哥石化工業發達,試分析其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有哪些
主要原因是本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墨西哥灣儲存著豐富的石油。再者是臨近石油消費大國美國,美國將一部分石化企業直接轉移到墨西哥,這樣可以減少美國本地的環境污染,直接運輸成品油既節省成本又可以為墨西哥經濟帶來發展。
墨西哥既是OPEC的成員國之一,又是北美貿易自由圈的成員之一,經濟的發展必然帶來化工經濟的發展。墨西哥地理位置優越它位於南北美洲的中心地帶,南部是世界最繁忙的水道巴拿馬運河,它左邊是太平洋,右邊是大西洋航運便利。
4. 為什麼美油比布油便宜那麼多
眾所周知,美國西德薩克斯輕質原油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和英國布倫特原油(Brent Oil)是世界原油市場兩大基準價格。美油和布油的價差變化也一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2017年初,美油和布油的價差其實還不大,但8月29日,哈維颶風橫掃美國德州,墨西哥海灣受到了重創,大部分煉油廠停產,石油出口受到嚴重的影響。也正因為此,美國墨西哥海岸的原油庫存大量增加(因為銷售不出去),WTI價格下跌。
今年初,美油和布油價差大幅縮窄。盡管當時金融市場波動性很強,石油市場卻仍在緊縮。(2017年末,美國的石油庫存大幅縮水,美油價格上漲,與布油的價差減小。)
美油和布油價差縮小的另一個原因是2017年3月特朗普批准實施的基石輸油管線項目,其中俄克拉荷馬州庫欣市附近的管道都被用於基石輸油管線建設。最終美國那幾個季度的原油出口量激增,美油與布油的價差減小。
上一周,布油和美油的價差再一次被拉開,兩者價差超過5美元/桶,是前幾個星期的兩倍。
這間接反映出了美國原油市場供應量充足,尤其是在世界其他地方的石油市場看起來都相當緊縮的時候(委內瑞拉石油產業面臨巨大困境,OPEC原油產量降至一年最低水平),美國的頁岩出油量仍在不斷增長。
![](http://www.gonzalobarr.com/images/loading.jpg)
如果主要的新供給都出現在美國,那麼全球石油價格就會上漲。
預期接下來美油和布油的價差會擴大。美國特朗普的鷹派作風很可能會對伊朗施壓,變相打壓伊朗石油的供應量。
總的來看,美國石油產量過剩以及除美國以外其他地方金融環境緊縮是美油和布油價差擴大的主要原因。
面對如此環境,投資商們表現如何?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 的分析師在分析報告中指出:「機構投資者開始重新對布油和美油定位,他們如今更看好布油。4月3日當周,盡管美油多頭倉位減少了42000手,但是布油的凈多頭規模卻超過60萬手」。更不要說各國的政治因素,給石油市場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但是另一方面,美油和布油價差擴大可能也會吸引更多的外商購買美油,進而提高美國石油的出口量,而這反而有助於美油和布油的價差縮小。
5. 墨西哥和委仙瑞拉同是石油產國(排名前十,為什麼經濟很落後)
很簡單,中東的幾個產油國油實在太多了,就好像浮在石油上,而他們的地域面積都不大,最主要是人口不多,所以才那麼富。相比中東,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人口就比較多,而石油儲量相比中東那些國家只是小巫見大巫了,所以窮也是有原因的。
6. 世界原油價格最高位是那一年
世界原油最高價格是2008年
二、油價上漲的原因分析
石油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和基礎原材料,其價格波動受到諸多因素的左右,如供求、結算貨幣匯率、地緣政治、經濟前景、氣候變化以及股市行情等。不同國家和機構的代表對於油價問題的看法分歧較大。以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代表的產油國和發展中國家認為,當前國際石油價格與供需基本面無關,完全是市場炒作所致。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艾爾-巴德里認為活躍的投機行為才是推高油價的幕後「黑手」,石油市場並不存在供應短缺問題,而且目前53天的原油儲備水平足以應付夏季能源需求的上升。而以國際能源機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國際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則認為,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加的需求,是導致油價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石油輸出國組織應該增加石油生產。探究近來油價高企的原因,我們認為金融因素超過了商品因素。由於美元是原油交易的主要結算貨幣,美元貶值、次貸危機、股市下跌刺激投機資金進入包括原油期貨在內的商品市場,推高油價。
(一)投機基金的大肆炒作是油價上漲最直接的推動因素
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投機基金的投機交易是引起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和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原油價格與以市場投機為目的的非商業持倉量、基金凈多頭頭寸之間具有高度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達到了0.89和0.81。因此,正是期貨市場的金融杠桿效應增加了對沖基金的能量,不同基金之間的做多、做空造成石油價格走勢遠遠偏離供求關系。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調查顯示,目前原油價格中的60%是由純粹的投機因素造成。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石油期貨炒作只佔當時石油期貨市場總量的29%,而今天卻已大幅上升到71%。尤其是從2003年起,期貨市場的整體商品指數投機資金由130億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600億美元,升幅2000%,比 2007年年初高出60%;僅今年前52個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場的投機資金就高達550億美元;炒家擁有的石油期貨合同,從714手暴漲到今天的300萬手,上升了4200倍左右。自2004年以來,進入國際石油期貨市場的基金數量由4000多家增加到8500家;其中,共有595個對沖基金在進行石油交易,比三年前增加逾3倍。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進行的石油期貨和實貨交易的規模對比,從2003年的6比1到今天的18比1,四年增加兩倍。如果將倫敦和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不受監管的洲際交易所以及櫃台交易、指數交易和衍生品計算在內,這個比例還要提高。石油期貨市場的正常運作受到各種漏洞的干擾,出現不受限制和難以覺察的投機,遠遠超出健康的旨在提供流動性的水平,造成具有破壞性的價格扭曲。
美國議會和相關機構已經意識到投機基金對油價的操縱,油價的不斷高漲也對美國經濟帶來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因而不得不對此展開調查並計劃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5月26日,根據美國國會的指令, CFTC宣布對原油期貨市場展開全面調查,以釐清國際油價是否被操縱。調查初步顯示,投機基金通過三條可能的路徑操縱國際油價:首先,指數基金、養老基金及一些主權基金通過交易量佔25%的場外(OTC)市場來撬動整個國際原油價格,操縱國際石油價格;其次,通過普氏能源資訊(Platt's)這一全球著名的私人石油信息提供商進行報價來操縱國際油價;最後,部分參股石油公司的大投行憑借其在華爾街的影響力發布利多的研究報告,從而拉抬國際油價。CFTC還在研究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6月10日,CFTC成立了咨詢小組,包括能源產業人士和交易所官員及市場主要參與者——雷曼兄弟、高盛、美林等投資銀行,討論一些美國議員提出的方案,即CFTC嚴格約束原油期貨頭寸限制的豁免權利,對於保值者(即通過市場降低商品價格波動風險的機構)給予此豁免權;但是對於單純的投機者(即就是通過押注價格漲跌而獲利的機構)不給予豁免權,希望限制投機者對原油價格的炒作。
(二)美元持續貶值是本次油價上漲的推動因素
從2002年以來,美元累積貶值已超過50%。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先後七次降息以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美元兌歐元等主要貨幣匯率持續下跌,大量資金從美國股市、債市中流出,流入石油等商品市場尋求保值增值,助推油價上漲。2007年國際油價累計上漲9.3%,而同期美元兌歐元貶值9.1%,兩者相關性很強。今年以來美元貶值對油價的影響有所減弱,但仍存在較大相關性。以6月為例,當月有4個交易日的油價波動緣於美國經濟因素,美元走軟對油價形成4.6美元的提升作用。
(三)地緣政治加深市場對原油供應穩定性的擔憂
圍繞石油的局部戰爭和恐怖主義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國佔領伊拉克並沒有給伊帶來全面和平,至今伊拉克國內局勢依然動盪,石油生產充滿不確定性;同時,伊朗核問題引發緊張局面,沙特石油管道受到恐怖主義活動威脅,奈及利亞等主要產油地區沖突不斷,更加加劇了市場對局部供應中斷的擔憂,從而給予投機基金很好的炒作題材。6月份,奈及利亞石油工人罷工對油價形成4.4美元的提升作用;以色列針對伊朗核設施打擊的軍演及言論,再次點燃了市場對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擔憂,油價由此提升近8美元。
(四)產油國自身需求大增
從需求看,歷史上發生的三次石油危機,使油價在短期內分別上漲了250%、160%、200%,特別是前兩次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也抑制了石油需求。而這一次油價暴漲的作用有限,世界經濟沒有因油價過高而出現明顯的衰退,全球石油需求也仍然強勁,特別是產油國自身需求的增長也成為油價走高的重要推手。根據英國石油公司最新的2008世界能源統計數據,中東地區的石油消費需求增長4.4%,遠遠超過亞太地區2.3%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