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美洲挖了多少金礦
Ⅰ 西班牙對美洲的征服
從地理大發現之後,西班牙以「發現新大陸」引以為傲,雖然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 1451-1506)終其一生都將自己在1942年所踏上的美洲誤為是印度,
把當地人取名為印地安人,但這個錯誤並未損及哥倫布對於歐洲和美洲的影響.
恩格斯曾說過:「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
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
海岸時所需要的第一件東西.」(注一)而美洲正符合了這樣的條件,美洲蘊含
豐富的金礦,銀礦,吸引了大量的歐洲人前往掏金,一艘艘滿載征服者的船隻開
進了美洲,拿著槍炮的征服者,無情地大肆搜刮.有沒有人想過 當時的美洲也
是有人居住的,雖然他們的科技還不如歐洲進步,但大量的歐洲人入侵美洲,奴
役印地安人,破壞文化資產,同時也帶來傳染病.首先,入侵加上傳染病讓當時
的美洲人口銳減.再者,西班牙人在美洲實行殖民政策,把印地安人當奴隸來進
行買賣,又強迫當地人信奉天主教,如此的殖民政策導致許多的歐洲人大量移民
美洲,在當地有許多歐洲人和美洲人通婚,改變了美洲的種族結構,所以才會造
成現在美洲的多元文化,可是當我們從另一個方面想,假如當初沒有地理大發
現,美洲的文化資產是否得以保留至今 是否可以成我們學習的對象 也許我們
就可以向他們學習,現代的科技也許會更進一步.因此本文擬以地理大發現後歐
洲人對美洲人的影響作為探討的主軸.
貳●正文
由於地理大發現,發現了美洲,讓哥倫布成為世人傳頌的傳奇人物,地理大發現
更被西班牙視為偉大的光榮,但發現美洲真的是件好事嗎 地理大發現為歐洲人
帶來大量財富和資源的同時,卻對美洲產生了許多不良的影響,可以分析為四個
方面:
一,宗教的改變
許多印地安人在非自願的情況之下,被迫皈依了天主教.歐洲來的傳教士為了瓦
解土著宗教,還把魔鬼與印地安人的偶像崇拜聯系在一起,他們的宗教宣傳信仰
土著宗教就是魔鬼.實際上,把土著諸神與基督教的魔鬼相混同是16世紀西班
牙人中一種必然的和自然的現象,同時僧侶與首批征服者也具有同樣的認識並且
協調行動,以對付印地安人及宗教.例如:印地安人舉行起義後神父就散布天使
的叛逆路錫福出現了,於是西班牙征服者就可以出來鎮壓「魔鬼」.1616-1618
年特佩旺人起義,在此次起義中印地安人火燒了阿卡波內塔,殺死了絕大部分的
耶穌徒,因此,後來西班牙人就指控起義首領是「魔鬼」的代理人和親信,隨之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地理大發現後歐洲人對美洲人的影響
3/5
派兵加以鎮壓,最後傳教士還是極力宣揚耶穌,十字架和聖禮名稱能威懾和制服
魔鬼,從而威逼墨西哥的印地安人皈依天主教.(注二)
二,文化的破壞
現代的拉丁美洲文化的基本要素大部分形成於殖民地時期.在西班牙,葡萄牙等
國家的三百年統治之下,西歐各種文化成分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手段被移植到拉丁
美洲,而拉丁美洲內的印地安文化,來自非洲黑人文化以及少量的東方文化融合
為今日的美洲文化.(注三)地理大發現後,西歐殖民者和傳教士以劍與十字架
征服並佔領了美洲廣大的地區.在過程中他們一方面無情地殺戮或奴役印地安
人,掠奪或摧殘其文化遺產,殖民過程中帶來西屬王家和羅馬教皇大學都遵循類
似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的規章,在葡萄牙統治的巴西,耶穌會創辦的的學校,經
由教育來同化當地的住民而使印地安人的語言漸漸的消失.舉例來說,在歐洲人
還未入侵前,印地安人就在中美洲和中部安第斯山區創造燦爛的文化,如為人所
熟知的印加文明.而自從歐洲人入侵後,帶來嚴重的沖擊破壞了當地的文化,帶
來異宗教讓原本的宗教信仰遭受毀滅的地步,神廟被搗毀,金字塔被夷平,文化
遺產被洗劫一空或被付之一炬,使印第安文明的發展就此被攔腰斬斷.(注四)
此外,在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中,壯麗輝煌的特諾奇地特籣大部分被摧毀,而殘存
的建築也隨著即被拆卸下來建造西班牙的新首都.(注五)
三,人口的損失
美洲印地安人的人口數在歐洲人進入美洲之後快速下降.首先是歐洲殖民者的屠
殺,根據研究,在1492-1550年間,西歐殖民者在美洲的征服活動消滅了兩種文
化最早接觸點的印地安居民;加勒比亞各島嶼的印地安人.西歐的殖民者還大量
的屠殺了中部墨西哥的印地安居民.在這地區1525年約有2500萬人降至1605
年下降了為100多萬人.在南美洲中部安第斯山區,1525年時約350萬-600萬
人,1561年降至150萬人,而到1754年更降為60萬人.16世紀的文化沖突,
16,17世紀采礦業中的奴隸制或「米塔」繇役制,以及17世紀大庄園里的舍賣
商店,都構成了美洲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注六)
再者是傳染病的影響,在長期與外界隔絕下,印地安人對曾遍及歐洲大陸的許多
疾病都無免疫力.結果造成對西班牙來說微不足道的小病,比如麻疹,流行性感
冒等,對印地安人卻都是致命的疾病.由於這些流行以及天花的傳染,造成墨西
哥在西元一五一九年一千一百萬的人口,到了西元一六五0年剩下不到一百五十
萬人.(注七)
最後是奴隸政策,在秘魯也跟古巴一樣虐待土人,因為秘魯的征服者並不願意開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www.pdffactory.com
地理大發現後歐洲人對美洲人的影響
4/5
墾農地,他們只選擇出產金銀的山地居住,因此就把大批的秘魯人趕上山間,終
日為他們做苦工,開採金銀礦.這些秘魯人本來都是住在熱帶的盆地,現在突然
被強迫遷到寒冷的高山,由於過度的勞力與營養不足,而相繼病死.又據Velasco
的統計,一五七四年秘魯的人口約有一百五十萬,可是到了一七九六年就只剩下
六十萬.
四,人口結構
大量的印地安人死亡,美洲的空缺則是由來自歐洲和非洲的移民潮,由此產生的
居留地有三種類型.一種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組成;在這些殖民地中,伊
比利亞移民組成一個永久居留的貴族階層,統治高地被征服的印第安人和低地從
非洲輸入的黑人奴隸.第二種居留地發展於西印度群島;在那裡,歐洲人—英國
人,法國人及西班牙人也組成一個居留的貴族階層,不過,所統治的僅僅是從外
面輸入的黑人勞動力.最初,種植園主僱用來自歐洲的契約僱工為他們經營煙
草,靛藍和棉花種植園.但是,由於17世紀中葉他們轉向蔗糖生產,需要的勞
動力便要多得多,遂從非洲運進奴隸.第三種居留地見於大西洋沿海一帶.那些
方的土著印第安人或者人數 太少,或者非常難駕御,無法作為充足的勞動力
來源,而且,除了南部的殖民地外,那一帶的作物也不成為輸入黑人勞動力的根
據.這個轉變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和文化的屬性,形成了現今美洲文化的雛
形.(注九)
參●結論
現代拉丁美洲文化的基本要素大部分形成於殖民地時期,在歐洲等國家的三百多
年的殖民統治之下,歐洲的各種文化透過不同的路徑殖民到拉丁美洲,而當時的
殖民時期所形成的文化一直保留至今,所以才會造成今日拉丁美洲的獨特文化,
但是當初殖民時期歐洲人對拉丁美洲文化資產的破壞是無庸置疑的,迫害當地居
民不管他們的死活,再加上傳染病的流行,所以造成大量的人口死亡.逼迫當地
人信奉基督教,而且許多的神廟就為了蓋基督教教堂而被搗毀,再者把神廟拆掉
把建材運回歐洲蓋基督教教堂,許多的文化資產在當時被無情的摧毀,這段時間
以來被破壞的文物已經永遠不能恢復了,導致現代的文化遺憾.
Ⅱ 以前西方國家掠奪了多少財富
1492年8月3日義大利水手哥倫布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帶領88名水手乘3艘帆船橫渡大西洋,於10月12日到達中美洲巴哈馬群島,1493年返回西班牙。此後,西班牙人就開始大規模征服這塊大陸。為了掠奪財富,他們對印第安人進行了種族滅絕的大屠殺,他們還強迫印第安人到金礦勞動。從16世紀到18世紀的二百年中,西班牙殖民主義者從美洲搶走了250萬公斤的黃金和1億公斤的白銀。
(回答完畢,若有價值,請予採納)
Ⅲ 世界十大金礦在哪分別產量是多少
世界十大金礦寶藏探秘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看似平靜的地球上,一夜暴發的財富夢想吸引著無數的探險者,最能讓探險者日思夜想的當數下面這十大金礦寶藏:
1、葬於海底的加州金礦
公元1849年,美國加州發現金礦,一時掀起淘金熱。8年後,一群人帶著用血汗換來的黃金,准備回家。1857年9月10日,這群人所乘坐的「中美」號汽船遇上狂風暴雨,他們組成自救隊,婦女和兒童被送上救生艇,而423名淘金漢連同黃金葬身海底。
那些倖存者已無法確定沉船的方位,這批黃金寶藏的下落成了謎。一位叫史賓賽的尋寶專家花費15年尋找「中美」號,他深信已找到該船沉落的確切地點,並希望兩年內打撈出這批黃金。
2、亞馬遜密林的「黃金城」
在古代,有一個印加帝國,京城內所有宮殿都用大量金銀裝飾而成。16世紀初,西班牙人推翻了印加帝國。西班牙統帥庇薩羅聽說印加帝國的黃金全是從一個叫瑪諾阿國運來的,而那裡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庇薩羅組織探險隊,開赴位於亞馬遜密林深處的「黃金城」。然而在這個原始森林裡,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恐懼和死亡。隨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荷蘭人和德國人風聞「黃金城」的消息,蜂擁而至。其中,有位叫凱薩達的西班牙人率領探險隊向「黃金城」進發,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在康迪那瑪爾加平原發現了「黃金城」,找到了價值300萬美元的翡翠寶石,然而這僅是「黃金城」財寶中的微小部分。
3、失蹤的「第八奇觀」
18世紀初,以追求豪華生活而著稱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建造了被他稱為「世界第八奇觀」的琥珀屋。琥珀屋約55平方米,全部用琥珀板鑲成,室內的裝飾板也全部用帶銀箔的琥珀板鑲成。不久,為討好俄國,腓特烈一世將琥珀屋作為禮物送給彼得大帝。彼得大帝病逝,繼位的女皇又對琥珀屋加以擴整。二戰期間,德軍一個法西斯組織將琥珀屋拆卸裝箱,運住柯尼斯堡。然而此後,再沒人見過琥珀屋。
後來,一位德國青年稱,他的父親喬治?林格爾曾是納粹軍官,具體過問並執行了掩藏琥珀屋的命令,並在生前親口告知,琥珀屋藏在一個名為斯泰因達姆的地下室。這份情報又給人注射了一針興奮劑,然而揭開琥珀屋之謎仍是不易的事情。
4、神秘的「錢坑」寶藏
1795年10月,三位少年登上離加拿大僅3英里處的橡樹島旅遊,他們發現朝海一面的大片紅橡樹林中突然出現空曠地,地中間獨立著一棵古橡樹,樹枝上似乎掛過一個古船的吊滑車,正下方有個淺坑,這里可能埋有海盜的寶藏。原來橡樹島在17世紀時是海盜出沒地,有一個海盜叫威廉?基特,1701年他在倫敦被處決,臨死前提出交換條件:若能免他一死,他願告訴一個埋寶地。但他被拒絕了。基特的寶藏是否就是埋在此地呢?三位少年開始挖掘,但最終毫無結果。掘寶者又陸續做過16次挖掘,但都以失敗告終。
現在,一個由加拿大和美國人組成的聯合公司正在對「錢坑」進行大規模發掘。他們推測可能有幾十億美元埋在地下。
5、洛豪德島的海盜遺產
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名為洛豪德的小島,「島不在美,有寶則名」。相傳島上藏有無數財寶,周圍海底也鋪滿寶石。
17世紀70年代,一位名叫威廉?菲波斯的人,在偶然中發現一張有關洛豪德島的地圖,圖上標有西班牙商船「黃金」號的沉沒地,他欣喜若狂。原來,「黃金」號商船有一段神秘的故事,那是在16世紀50-70年代,西班牙人遠征美洲,從印地安人手裡掠奪了無數金銀珠寶,然後載滿船艙回國。然而,海盜們襲擊了他們,搶奪了大量財寶。海盜將一部分財寶藏在洛豪德島,並繪制了藏寶圖。此後,「藏金島」的傳說不脛而走,風靡世界。
菲波斯揣著藏寶圖,登上荒島勘察,最終他發現了一叢精美的珊瑚,而珊瑚內竟藏有一隻裝滿珍奇寶物的木箱……一時間,許多真真假假的「藏寶圖」應運而生,充斥歐洲,不少人不惜重金購買,結果呢?不少人或葬身海底,或暴死荒島……海盜遺產成了謎團。
6、恐怖的亞利桑那州金礦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有一個被稱為「迷信山」的山區。在山中的某一個不知名的地方,有座被人們稱為「迷失荷蘭人金礦」吸引著無數探險者。
1840年末,一位叫伯蘭塔的探險者深入山區,發現一處金礦,並作了標記。後來,德國探險者華茲找到這處金礦。1891年,華茲死於肺炎,他臨終前畫了一張金礦地圖。1931年,一位叫魯斯的男子通過種種途徑弄到這張地圖,於是他進入「迷信山」山區,然而6個月後,有人在山區發現了他的頭顱,頭上中了兩槍。1959年,又有3位探險者在山區遇害……
從此,探險者的身影、槍聲、響尾蛇構成了亞利桑那金礦恐怖的色調。
7、金銀島上埋藏的秘密
蘇格蘭作家斯蒂文森的小說《金銀島》講述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探險故事,主要講的是以海盜和船長各自一幫人為爭奪荒島寶藏而展開了拚鬥,在尾聲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筆財寶隱藏在荒島的某一處。《金銀島》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為背景寫的,該島位於距哥斯大黎加海岸300英里的海中,曾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據說,島上至少埋有6處寶藏,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秘魯利馬的寶藏。
1820年,利馬市仍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當秘魯民族英雄玻利瓦爾率軍進攻利馬時,利馬的西班牙總督帶著搜刮的財寶,坐著「親愛瑪麗」號帆船逃跑。到了海上,船長見財起意,殺死總督。船長將財寶藏進可可島上的一個洞穴內。此後,他卻一直沒找到適當機會重返可可島,直至1844年,船長去世,留下一張藏寶圖。1978年,一件事情讓所有尋寶者驚呆,哥斯大黎加政府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封閉了可可島。然而這其中隱藏了怎樣的秘密呢?
8、地下陵寢的寶藏
秘魯政府近年宣布:對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廢墟的地下國王陵墓加以嚴格保護,並在嚴密防衛下,由兩位考古學家在此地挖掘。他們在找什麼?
在16世紀下葉,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險到此,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頭人引路,穿過錯綜復雜的地下迷宮,來到這座地下的國王陵寢。瞬間,商人被黃金珠寶照耀得不知所措,這座陵寢內擺滿珍奇珠寶。印第安頭人告訴古特尼茨,只要他協助建設當地公共工程,這些黃金全歸他。於是,古特尼茨以一個巨富的姿態回國。
然而,在古特尼茨之後的無數探寶者卻沒這種運氣,但總有人提供線索:在當地廢墟下,隱藏一處更大的寶藏。此說真真假假,為陵寢蒙上神秘的面紗,而要揭開面紗,則要看考古學家的運氣了。
9、沉睡海底的「黃金船隊」
早在1702年,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黃金船隊」就在大西洋維哥灣被英國人擊沉,從而留下探寶史上一大遺案。這批財寶究竟有多少?據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恰孔估計:約有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沉入了海底。
盡管英國人冒險多次潛入海下,也僅撈上很少的戰利品。從此,在附近海域,出現了一批批冒險家的身影……
10、「聖荷西」號沉船的珍寶
1708年5月28日,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從巴拿馬起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這艘船上滿載著金銀珠寶,據估計至少值10億美元。當時,西班牙正與英國、荷蘭等國處於敵對狀態。然而「聖荷西」號船長費德茲竟天真地認為,不會遇上敵艦。「聖荷西」號平安行駛了幾天,直至6月8日,當人們發現前面海域上一字排開的英國艦隊時,全傻眼了。炮彈落在「聖荷西」號甲板上,600多船員以及無數珍寶沉入海底。經測定,沉落地點大約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6英里的加勒比海740英尺深的海底。
1983年,哥倫比亞政府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的國家財產。人們估計,哥政府已勘察出沉船地點了,但打撈結果至今仍是未知數。
Ⅳ 請提供當年歐洲人發掘美洲金礦的史料。
1.白人在南美洲掠奪了近10萬噸白銀與近千噸黃金。
在發現加利福尼亞金礦後又為美國提供了13億美元的金銀。
2.金銀湧入歐洲造成了著名的「價格革命」(物價飛漲幾倍——在10倍以下。)
金銀促進了歐亞國際貿易,據研究歐洲將13萬噸南美洲白銀轉手涌進明朝購買茶葉,造成了明朝商品經濟革命,出現了《金瓶梅》等表現商人的著名小說。巨額利潤使新大陸有利可圖,殖民活動隨之開始,隨之在美洲發現了比金銀更貴重的蔗糖,進而建立了黑奴種植園。
你可以去查《中國大網路全書經濟卷》
Ⅳ 慾望之下,這個世界沒有倖存者!
一、
2011年9月,在美國印鈔運動、歐洲經濟危機、日本核危機的輪番進攻下,黃金價格猛漲到395.3元/克。有句名言叫做:亂世買黃金。一旦世界陷入動盪,便是黃金暴漲的福音。
拋開人類賦予黃金的價值,其實它就是一堆金屬。為此,「股神」巴菲特發出「黃金無用」的悲呼:
「黃金被人類從美洲、非洲或某處地底挖掘出來,拿去熔化處理,然後再挖個豪華的地宮把它們藏起來,派一堆人嚴加看守,美其名曰:金庫。其實,這東西沒有實用性,外星人看了恐怕都不知道人類在幹嘛。」
換句話講,即使不是黃金,人類也會找另一種產量小、又便於儲藏得金屬替代它的角色,用它來對抗通脹、防止經濟危機。其實,人類守護的不是黃金,而是財富的慾望。這好似一場自娛自樂的游戲,慾望在背後誘惑著人類,從通脹走向崩盤,周而復始,游戲規則不變,只是主角不同。
二、
問世間,誰不愛黃金?中國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然而有個國家卻因黃金泛濫而陷入通脹,不是說黃金是對抗通脹的利器嗎?
14世紀,西班牙僅用600多人征服了美洲這片20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1640年帝國衰落,西班牙從美洲攫取了875噸黃金,45000白銀,占當時世界貴金屬開采量的83%,換算成當時的中國銀兩,差不多有25億兩,再造一個強大的西班牙帝國。
伴隨著西班牙殖民者瘋狂挖掘金礦,市場上流通的黃金越來越多。他們犯下的最大錯誤是沒把這筆財富拿去發展經濟,而是搞大軍隊規模。黃金越來越多,西班牙越搶越膨脹。半個世紀里,黃金橫行,歐洲的物價漲了4倍還多。
為了維持國家霸權,西班牙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稱霸歐洲的慾望逼得西班牙不停的打仗,打仗就得花錢購置軍備物資,購買物資就得讓敵人賺錢,敵人有錢不滿你的統治就繼續和你打仗。結果,西班牙的敵手越打越強大,而西班牙卻越打越衰弱。
西班牙成也黃金,敗也黃金。貪婪讓黃金泛濫,變得不值錢,本是財富象徵的「黃金」在通脹的路上越走越遠,導致了西班牙帝國的崩塌。
三、
當人類瘋狂追求財富和霸權的時候,通脹已經睜開了混沌的雙眼,製造了一場又一場經濟慘案。它通過毀掉財富和慾望,給人類最慘痛的教訓。
通脹來襲,可以讓一個曾經富得流油的國家,一個資源無比豐富的國家,陷入絕望墮入地獄。通脹有多可怕?說來可笑,它能讓財富(貨幣)貶值到還不如衛生紙值錢。
比如,當西班牙窮得只剩下黃金,荷蘭卻窮得只剩下鬱金香。
17世紀,鬱金香被引入荷蘭。作為達官貴人的心愛之物,價格不斷被炒作飆漲。一些投機商蠢蠢欲動,大量囤積鬱金以待價而沽。1634年,炒作鬱金香的熱潮蔓延為荷蘭的全民運動。當時1000元一朵的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後就升值為2萬元了,價格飆漲20倍,這個暴利程度超過股市、樓市。
鬱金香的熱潮狂熱到什麼程度?無論是貴族、市民、農民,還是工匠、船夫,甚至是掃煙囪的工人,都加入了鬱金香的投機運動中,慾望掩埋了人類對崩盤危機的恐懼。人們瘋狂地將財產變成現金,只為買一株鬱金香。為了方便交易,荷蘭還設立了固定的交易市場。
最後,鬱金香被炒到怎樣的高價?舉個例子,1637年,一株名貴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價格虛高之下必有通脹泡沫。1637年2月4日,一場突然的拋售使荷蘭陷入恐慌,鬱金香價格一泄千里。一周後,價格已暴跌90%,而普通的品種甚至不如一顆洋蔥的售價。無數人傾家盪產,哀嚎一片。
四、
曾看過一個踩踏事件的視頻,在一場火災現場,調查者意外發現:大多數遇難者不是被火災奪去了生命,而是在慌不擇路地逃生中,被擁擠的人群踩踏而死。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卻毀於毫無秩序的逃生。這一幕和美國股市的崩盤後的大逃亡何其相似。
比如,當荷蘭窮得只剩下鬱金香,美國卻窮得只剩下股票。
時光回到20世紀初,美國剛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財富和機會瘋狂涌來。1927年,美國掀起了第一波股市狂潮。
一時間,股市成了一場全民運動。僅靠倒手幾只股票就能大賺一筆,這簡直就是印鈔機,從紐約、舊金山到鄉村小鎮,股民比比皆是,甚至連擦鞋匠也在炒股。
然而,熱情高漲的股市並沒有給美國帶來好運。這邊股市行情一路高歌,那邊美國經濟一落千丈,失業率創下一戰後的新高。沒有經濟力量支持的股市如何能走多遠?
股市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瘋漲,通脹正在上演。有的銀行家開始擔心,當前美國貿易疲軟、信用膨脹,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還會出現如此高的股價,人們是不是瘋了?混沌之下總有明白人,美國總統肯尼迪的父親及時從股市中脫身,高位逃脫奠定了肯尼迪家族的財富地位。
1929年夏天,股價瘋漲的神話繼續上演,美國誕生了無數個百萬富翁。只要股市還在漲,股民就瘋狂砸錢,他們大膽貸款,把貸來的錢投到股市中,雖然這種活期貸款利率高至8%到9%,只要有利可圖,貪婪的股民就敢鋌而走險,渾然不知股市崩潰近在咫尺。
全民炒股熱潮使資金不斷湧向股市,股市泡沫叢生,股價虛高,市值通脹。1929年10月29日,歷史上稱作「黑色星期二」,股指從最高點386點跌至298點,跌幅高達22%。
一場股市「踩踏事件」上演了,股民們都在不計價格地拋售手中的股票,害怕下一刻變成了廢紙。越拋售越恐慌,交易量達到了天文數字般的1600萬股,創下了此後近40年中的最高紀錄。許多百萬富翁淪為貧民,數以千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股災發生後的三年間,美國有5000家銀行倒閉,至少13萬家企業破產,汽車產值下降了95%。據統計,美國工業總產量和國民收入暴跌了將近一半,經濟水平倒退了10年,失業率創記錄,每4個人中就有1人失業,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
五、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人類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股市的泡沫還未遠去,一場比特幣的故事席捲而來。
從最初的1美元可買1300枚比特幣,八年間比特幣價格猛漲超過500萬倍,目前比特幣已漲至4000美元1枚,開啟了暴漲之路。去中心化、不可復制、跨境轉賬時間快、手續費低、支持跨國小額支付、能實時查看歷史賬目等,使比特幣備受追捧。然而與法定貨幣相比,比特幣沒有主權國家的信用背書,其支付功能仍未被大眾接受,充滿未知的風險。
行情滾燙的比特幣更像是一場投機運動,投機的泡沫引發了價值的通脹。人們投資比特幣是為了炒高價格,在高點賣出大賺一筆。這種模式不創造財富,只是在轉移財富。這好似鬱金香泡沫的前兆。
除此以外,世界上已出現很多「類比特幣」的虛擬貨幣,將對比特幣價格構成挑戰。若是泡沫破裂,暴漲的比特幣難逃悲慘厄運。
六、
再回首,樓市泡沫破裂的聲音似乎在遠方響起。
先來看西班牙的例子 ,2001年至2007年期間,首都馬德里房價一度從約1800每平上漲到4000(約人民幣2.9萬),6年期間漲幅高達122%,經濟危機和歐債危機導致了西班牙房產泡沫的破滅,自08年以來,樓市全線暴跌,平均跌達50%左右,個別跌幅70%。西班牙樓市泡沫破裂之後才發現20%以上的房子都是空的,而沒有崩盤之前,房子總是不停的建,不停的賣,表面上看似乎供不應求!其實這裡面已經沒有剛需了,人手數套房,全是為了炒而買的!人口不斷湧入,房子不夠住那都是慌言,就是為了掩蓋泡沫的真相!
除此之外,一場全民炒房運動之後,日本的房價曾暴跌過49.56%;美國的房價也在次貸危機中無情的腰斬過;中國香港房價整體跌幅也高達過70%,超過10萬名香港人淪為「負資產」;內地城市溫州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房價曾暴跌30%-40%,個別豪宅價格甚至5折甩賣。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實。
不管曾經的樓市經歷了多少的暴跌的驚濤駭浪,一線城市堅挺的房價讓中國老百姓依舊相信樓市不破的神話。這一邊,有人在奮不顧身投入到炒房的熱潮中,眼見著一線城市的房價創出新高,然而事實上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略有下調趨勢;另一邊,一些商業大佬對樓市毫無眷念,逐步謀劃退出房地產行業。
早在2017年的萬達年會上,王健林就宣布, 萬達商業2020年以後原則上不再搞重資產,全部為輕資產,除了萬達城配套的住宅外,也不再新增住宅開發,逐漸從地產開發這個行業退出。 接著,萬達繼續瘦身,變現,收縮,退出。7月萬達以637.5億元的總價將77家城市酒店全部股權以及13個文旅項目的91%股權分別轉讓給富力和融創。隨後,萬達密集收回至少400億元萬達廣場項目公司的注冊資本金。
在王健林賣掉了鋼筋混凝土的肉身,留下了輕資產的靈魂之前,香港首富李嘉誠早有動作,2016年剛出售了上海浦東世紀匯廣場之後,又迅速賣掉了香港中環中心。這位熬過兩次石油危機、中東戰爭、亞洲金融風暴以及世界金融危機的香港富豪,有一個投資原則是「不賺最後一個銅板」。 對於樓市,這個精明的商人表示:如果地產價格太高,到老百姓買不起的地步就有風險了,我不會冒險去賺最後一個銅板。
房子的價值本該是給人住的,卻變成了一種投資品,通過交易炒作來謀取暴利。長此以往,樓市價格越炒越高,泡沫不斷通脹膨脹,這就好比股市,有人看到最早炒房的人賺到了錢,於是後面的人跟風不斷高買高賣,人們瘋狂地砸進巨額資金,到最後樓市泡沫托不住了(國外已有先例),裸泳的人沒有及時退出,反而成了最後一個接盤俠,這是非常危險的。
七、
凡是玩過DOTA等競技游戲的人都明白,一局比賽雙方或多方因競技、人頭懸殊差距過大,而造成無法逆轉的現象,稱之為崩盤。
當一個行業湧入過多資金,價格被炒得越來越高,無人接盤時便會走向崩盤,商品的價值就會淪為一堆廢紙。每一次崩盤背後,暗藏著人類無窮無盡的慾望,當慾望突破理性的邊界,結局便無法控制。
我們所能做的,是在當全民被捲入一場慾望的交易中時,用僅存的理性來還原經濟本質,盡量避免崩盤之後,被世界拋棄的厄運。
從今天起,我們要學會踏實耕耘、遠離資產泡沫,正視投機風險。世界上從來沒有一夜暴富的永恆神話,也沒有不勞而獲的永久成功。你靠投機炒作贏來的每一份成就,或許未來的某一天都會還回去,崩盤的噩夢潛伏在我們身邊,隨時可能被引爆。
每次崩盤之後,每個人的命運將被重新定義,有人成功躲過危機,有人萬念俱灰,有人劫後重生。只願我們在慾望面前,不要重蹈覆轍。
Ⅵ 作為大航海時代的最牛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怎麼走向衰落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他們只有掠奪財富的能力,並沒有守住財富和賺取財富的能力。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作為地理大發現時期最早的開拓者。
所以我們說中國的古代只有資本主義萌芽,而這個萌芽一直沒有發展起來。英國在打敗荷蘭和法國後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之後,大量的財富是湧入新興的資產階級新貴族和手工工場。在資產階級手中,他們會用這筆資金擴大生產規模。 等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接近完成的時候,英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發達的製造業,才是英國能夠成為當時世界霸主的最主要的條件。
Ⅶ 「先發後至」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到底是因何落後於世界
在以「地理大發現」為主導的拓殖時代,西班牙、葡萄牙以「先發」的姿態空前出擊,但這兩個國家隨後為何陷入了停滯呢?
一、西葡兩國早熟的民族國家之路眾所周知,葡萄牙和西班牙都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在宗教和文化上來看,伊比利亞人都熱衷於崇拜天主。8世紀初,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侵佔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方。但他們沒有將當地的土著居民視為威脅,以至於伊比利亞人的反抗和復國運動一直沒有停歇。
這種為民族復興而不斷進行的戰斗,被當地人稱之為「光復運動」。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也正是在復國戰爭中不斷形成的。861 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兩個國家斷斷續續地進行了三百年之久的內戰。1143年,西班牙國王萊昂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的國家。1179年,羅馬教皇正式認可葡萄牙的合法地位。
宗教裁判所的陰森恐怖
文史君說1578年,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在討伐摩洛哥的戰役中陣亡。西班牙趁機以葡萄牙王位空懸為理由,提出西、葡兩國合並的事宜。兩國合並之後,國王的目光便開始從「海上」轉移到對「陸地霸權」的追求。
西、葡兩國的殖民地壟斷地位不斷受到新興國家的挑戰。17世紀以後,隨著荷蘭商人的崛起,西、葡兩國遂喪失了他們在海外貿易上的優勢地位。率先力主進行「地理大發現」的西、葡,因為一系列政策和經濟手段的失敗,喪失了在「現代化」競賽中的優勢,導致現代化事業中「後至」的悲慘結局。
Ⅷ 尋找海中「金礦」講述了什麼
海底尋寶和陸上淘金一樣,首先要找到「金礦」。早期的潛水尋寶者,是靠漁民提供線索來確定沉船的位置,通常要向提供線索的漁民支付一定的報酬或合資打撈。有的靠漁民的指引確實找到了沉寶,有的卻買到了假情報,或者沉船早已被打撈過。今天的專業或業余潛水員,不再依賴於漁民提供的或真或假的情報。他們可以翻閱大量的歷史資料,從中尋找有關沉船的確切記載。
潛水尋寶者最感興趣的是西班牙強盛時期的沉船。1492年~1830年,西班牙人在美洲找到了50億比索的金銀。在運回國的航途中,有約1/10的大帆船沉入大海。沉船海區多在加勒比海、巴哈馬和佛羅里達沿海。在東方,西班牙人使用的是馬尼拉大帆船,這種船重1500噸,是西班牙大帆船的3倍(運載量5~10倍)。從1565年開始,在之後的3個世紀里,每年在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和馬尼拉之間進行漫長和危險的航行。船上除金銀外,還載有貴重的象牙、翡翠工藝品和中國瓷器,成箱的珠寶。有人從沖上德雷克灣海岸上的砂石中發現了古代瓷器的碎片,經查證,是來自一船名叫「聖·艾格斯特」的大帆船。1595年它沉沒在舊金山附近的德雷克灣。人們估計沉船就在離發現碎瓷片處幾千米的海域內。
在西班牙統治美洲的300年裡,約有2000條西班牙運寶船沉入海中。95%的船隻都沉沒在水深不到50米的淺海區。雖然這個深度對專業潛水員和業余潛水員都是安全的,可是,真正打撈上來的沉船為數很少。
西班牙殖民地時期的財寶吸引了德國人、葡萄牙人、法國人和英國人。他們一哄而起,瓜分和掠奪海底的財寶。同時,海盜船和走私船大量出現,到18世紀初,每年通過加勒比海的非西班牙船隻有600艘,到1785年增加到1300艘,1800年超過2500艘。隨著航運業的發展,沉船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到1830年,每年約有500艘船沉沒在加勒比海和美國東海岸了。
即使在有了現代化航海手段的今天,沉船事件仍不斷發生。不難想像,在僅靠羅盤確定方位,沒有海圖或僅有不準確的海圖的時代,木製海船極易受熱帶風暴的襲擊,觸礁沉沒是常有的事。所有沉船,不管是西班牙大帆船、19世紀英格蘭的商船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貨船,一旦重見天日,它們載有的珍寶器皿都會身價倍增。
潛海尋寶的人們早在17世紀英國人遷居百慕大的時候,大量的小船就漫遊於西印度群島沿海,人們開始打撈這里的沉船。19世紀,巴哈馬人把潛水尋寶作為效益最高的致富手段。在開曼島,許多富戶都是前兩個世紀潛海尋寶者的家族。到了20世紀,水下呼吸器開始應用到潛水尋寶活動中,在海底金銀財寶的引誘下,許多人把獵取水下珍寶作為自己的職業。
對業余潛水愛好者來說,他們也能在偶然的情況下交上好運氣。1906年,在牙買加南邊的培州暗礁群,一個漁夫沒有戴潛水裝具捕撈龍蝦,結果發現了大量的西班牙金條。1958年,一對在巴哈馬海濱城市拿騷度蜜月的年輕夫婦,在海邊潛水時無意中發現了300磅的金錠。然而突然而降的幸福,使他們未經考慮便輕率地以黃金價格把金錠賣掉了。他們沒有賣出應值的價錢。1963年,兩個十幾歲的孩子穿著輕便潛水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靠近維羅的近淺灘上找龍蝦,發現海底閃閃發光,這兩個小傢伙膽戰心驚地靠近觀察,結果發現的是價值超過20萬美元的美國雙鷹金幣。他們只用了兩個小時,就把金幣全部打撈上來。更多的發現是在1969年。一個潛水員和他的妻子來到大開曼島度假。一天,他們夫婦在海邊拾貝殼,無意中發現在水深不到1米的海底有一枚嵌有寶石的金十字架。他沒有聲張,悄悄拿來潛水呼吸器,潛入海中。當他扒開一層沙石後,下面露出了一艘沉船的艙室,裡面堆滿了金銀財寶!經打撈查證,艙內有1521根金條銀條、1個3磅(1磅≈0.45千克)重的金盤、一個嵌滿綠寶石的金手鐲、300個小金塑像和其他貴重物品。令人難以相信的是,這片海灘就在一個旅館的前面,而且裡面住著上千名專業潛水員。他們經常在這一帶海域尋找沉船。
但作為一個潛水員來說,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會得到應有的報酬。一名美國潛水員,利用假期在佛羅里達近海找到了一艘19世紀的沉船,打撈上來50000個小銅幣。另一名美國潛水員在3年的時間里堅持業余潛水,找到了西班牙沉船中的寶石、壁爐等,凈得50000美元。
更多的沉船是由一些專業打撈公司打撈上來。1955年,一家美國打撈公司打撈上來一艘19世紀的帆船,裡面有3000枚金幣和上千瓶威士忌。到1950年,幾乎每年都有60多條沉船被發現和打撈。這種無節制的打撈一方面給海底文物造成破壞,另一方面也會使海底「金礦」漸漸窮盡。於是,有關海底尋寶的規定便制訂了出來。1964年在佛羅里達沿岸的尋寶組織只有109個是合法的,到了1972年,這種尋寶組織只剩下了6個。
今天,潛水裝具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潛水深度和水下停留時間;水下金屬探測器會使業余潛水員不致失去良機。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潛水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他們中會有不少人將成為水下的幸運者。
Ⅸ 閱讀下列材料:西班牙殖民者通過開礦,首先掠奪的是金銀一類貴金屬。據統計,在殖民統治的300年間,西班
(1)西班牙、葡萄牙、英國、法國、荷蘭。 (2)掠奪黃金白銀、掠奪拉美殖民地熱帶和亞熱帶的經濟作物(如蔗糖生產)、走私、劫掠和公開的戰爭等手段。 (3)殖民掠奪加深了拉美人民的災難和痛苦,也激發了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黑人和土生白人紛紛行動起來,展開了爭取獨立的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