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北方是什麼地形
❶ 墨西哥的氣候,地理高手進
墨西哥的氣候因緯度差異而有很大的不同。海岸低地屬熱帶雨林,中部高原氣候較涼爽,四季分別不大,但日夜溫差大。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地就比較寒冷。由南北吹向赤道的信風,使得墨西哥灣區和加勒比海沿岸的氣候舒適宜人。各區降雨量有很大不同,海岸低地比高原地帶多雨,不過仍有地區差異,終年有雨的地方包括東馬德雷高地地峽、以及南端的奇阿帕斯.其它地區就乾濕季明顯,5-10月為乾季,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和中部高原最為乾燥。12月到隔年2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北風讓內陸非常寒冷,氣溫常常低到攝氏個位數,北部有些地方還會下雪。墨西哥主要有兩個季節:乾季與雨季。5月到11月是雨季,乾季是11月到隔年5月。雨季降雨量最高可達每月150公釐,越往南降雨越多,8月到10月南部會有颶風。所以要造訪當地海灘的最佳時節是乾季(11月到隔年5月)。
❷ 墨西哥是什麼氣候
墨西哥東南部平原和沿海是熱帶草原氣候,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
❸ 地理語言,描述墨西哥的地形特徵
(1)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均海拔較高;(2)高原分布於中部,沿海有比較狹窄的平原,東南部平原面積相對較大。(3)整個墨西哥地形呈現中部高,東西兩側低的特點,地形起伏較大。
❹ 墨西哥國家簡介
墨西哥合眾國,簡稱墨西哥,為北美洲的一個聯邦共和制國家,北部同美國接壤,南側和西側濱臨太平洋,東南為貝里斯、瓜地馬拉和加勒比海,東部則為墨西哥灣。其面積達近二百萬平方公里(超過760,000平方英里),為美洲面積第五大和世界面積第十四大的國家。其總人口超過1.2億,為世界第十一人口大國,西班牙語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及拉丁美洲第二人口大國。墨西哥為聯邦國家,包括三十二個州;其首都和最大城市墨西哥城亦為一州。
❺ 墨西哥城市分布特點
1)墨西哥分布特點一是地形方面:【城市大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內陸高原地區】。
2)墨西哥分布特點二是海陸位置方面:【城市分布是沿海少,內陸多】。
3)形成該特點的原因是【沿海地區地勢低,氣溫高,內陸高原氣候涼爽】。
❻ 墨西哥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墨西哥領土面積1972550平方公里,是拉丁美洲第三大國,僅次於巴西與阿根廷,位居世界第十四位,位於北美洲南部,拉丁美洲西北端,是南美洲、北美洲陸路交通的必經之地,素稱「陸上橋梁」。北鄰美國,南接瓜地馬拉和貝里斯,東接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西臨太平洋和加利福尼亞灣。海岸線長11122公里。其中太平洋海岸7828公里,墨西哥灣、加勒比海岸3294公里。有300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和35.8萬平方公里大陸架。著名的特萬特佩克地峽將北美洲和中美洲連成一片。
❼ 墨西哥高原的地貌結構
科迪勒拉山系的地貌結構自成一體,它是由一系列縱向山脈、山間高原、盆地和谷地組成,但其南北兩段略有差異:墨西哥高原位於北段,北段(北美)大致可分為東、中、西三個縱列帶。
中部為山間高原盆地帶。自北而南有育空高原、不列顛哥倫比亞高原、哥倫比亞高原、大盆地、科羅拉多高原和墨西哥高原。分布范圍很廣,其構造地形差別也大。墨西哥高原具有斷塊山與盆地間錯分布的特徵,南部較高,南緣有一條東西向火山帶。
東部以落基山脈為主體,其北有布魯克斯山,其南為墨西哥高原東側的東馬德雷山。落基山脈南北延5000千米,一般高2000米,南部高峰可達4000米以上。落基山構造復雜,大多以褶皺和沖斷層為基礎,呈現為條狀山脈和間隔斷層谷地為主。著名的黃石公園就位於它的中段,以溫泉和噴泉著稱。
墨西哥的氣候深受地形的影響,墨西哥的居民、主要城市多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氣候宜人的高原地區。
❽ 文化源地的墨西哥高原
位於北美大陸南部墨西哥境內中部的高原。墨西哥高原佔全國面積的5/6,北起墨、美邊界,東、西、南三面為馬德雷山脈所環繞,。高原邊緣山脈外側陡峭,內側平緩與寬廣,使高原在地貌形態中似一方桌隆起在兩側海岸平原之上,所以稱「梅薩」(意為桌狀高原)。 墨西哥地形主要為山地和高原,總稱墨西哥高原,所以墨西哥又被稱為「高原之國」。北美大陸南部墨西哥境內高原。北起墨、美邊界,東、西、南三面為馬德雷山脈所環繞,面積120萬平方公里。高原邊緣山脈的外側陡峭,內側平緩寬廣,使高原在地貌形態上似一方桌隆起在兩側海岸平原之上,故稱「梅薩」(意為桌狀高原)。地勢由北向南逐漸抬升,大致以北緯22°為界分成南北兩部。北部高原海拔約1,000米,內有許多被山嶺隔開的內陸沉積盆地,地勢平坦,故又稱「北部盆地」,當地人叫「博爾松」,氣候溫熱乾燥,農業需靠灌溉;南部稱「中央高原」,地勢高峻,平均海拔2,000—2,500米,多寬廣平坦的山間谷地和火山錐,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是墨西哥主要農業區。富鉛、鋅、銻、汞、銀、錳、銅、鐵、錳等礦產資源。公元14至16世紀初,阿茲台克文化是墨西哥中部最主要的土著文化。阿茲特克人的祖先原屬於北部的游牧部落。公元9世紀到13世紀,阿茲台克人由北向南遷移。據傳說,其太陽神和戰神曾啟示他們,一隻老鷹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條蛇的地方就是阿茲台克人永久定居之地。墨西哥在阿茲特克語中的意思是戰神指定的地方。墨西哥國徽上鷹啄蛇的圖案即源於此安第斯山區 安第斯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從北到南全長8900餘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縱貫南美大陸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樑」之稱,山脈有許多海拔6000米以上、山頂終年積雪的高峰,且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安地斯山系從南到北分為3大部分∶即南安地斯,包括火地島和巴塔哥尼亞科迪勒拉;中安地斯,包括智利和秘魯科迪勒拉;北安地斯,包括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加勒比)科迪勒拉。南段低狹單一,山體破碎,冰川發達,多冰川湖;中段高度最大,夾有寬廣的山間高原和深谷,是印加人文化的發祥地;北段山脈條狀分支,間有廣谷和低地。多火山,地震頻繁。安第斯山最高峰是位在阿根廷內的阿空加瓜山(Aconcagua),海拔696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火山,也是最高的死火山。此外安第斯山脈中的哥多伯西峰(Cotopaxi)是世界最高的活火山之一,海拔約5897米。南美洲諸重要河流的發源地。安第斯山脈不是由眾多高大的山峰沿一條單線組成,而是由許多連續不斷的平行山脈和橫斷山脈(或科迪勒拉)組成的,其間有許多高原和窪地。分別稱為東科迪勒拉和西科迪勒拉的東、西山脈界線分明,勾勒出了該山系的主體特徵。東、西科迪勒拉總的方向是南北走向,但東科迪勒拉有幾處向東凸出,形成形似半島的孤立山脈,或像位於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毗連地區的阿爾蒂普拉諾那樣的山間高原。這種活動的強度在新生代期間──特別是在1,500萬至600萬年前──進一步加強,於是出現了今天科迪勒拉的外形。作為最後結果的山系垂直差極大,從太平洋海岸外的秘魯-智利(阿塔卡馬)海溝的底部,到與之水平距離不足322公里(200哩)的高山嶺之間的高度差達12,192公尺(40,000尺)以上。形成安地斯山脈的地殼運動迄今尚未結束,作為通常稱之為「火環」的更大的環太平洋火山系的一部分,安地斯山系仍處在火山活動期,容易發生破壞性的地震。
❾ 墨西哥的地形特徵
高原和山地為主.全國面積5/6左右為高原和山地.墨西哥高原居中,兩側為東西馬德雷山,以南是新火山山脈和南馬德雷山脈,東南為地勢平坦的尤卡坦半島 ,沿海多狹長平原.全國最高峰奧里薩巴火山,海拔5700米.
❿ 從地形和氣候角度分析墨西哥中北部和東南部沿海地區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及成因
墨西哥中北部的農業地域類型主要為旱作農業,東南部沿海主要為熱帶種植園農業
墨西哥中北部主要是熱帶草原氣候和亞熱帶沙漠氣候,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形平坦,降水較少,適合旱作農業;東南部沿海主要是熱帶雨林氣候,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位於當地盛行風的迎風坡,降水充足,又緯度低, 熱量充足適合熱帶種植園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