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語jung是什麼意思
㈠ jungsoojung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韓國名字:
soo jung ,秀晶。
簡介:鄭秀晶(Krystal),1994年10月24日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韓國女歌手、演員,女子演唱組合f(x)成員。
希望能幫到你
㈡ 茸的意思
指「鹿茸」(帶細毛的才生出來的鹿角,可入葯)
公梅花鹿或公馬鹿頭上一對帶細毛的嫩角。
基本信息
拼音:róng 注音:ㄖㄨㄥˊ簡體部首:艹,部外筆畫:6,總筆畫:9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6,總筆畫:12
方言集匯
◎ 粵語:jung4 jung5
◎客家話:[寶安腔] jung2 [海陸豐腔] rung2 [客語拼音字匯] yung2 [台灣四縣腔] jung2 [梅州腔] jung2 [客英字典] jung2 [東莞腔] jung2 [陸豐腔] jung3
◎潮州話:而翁5 [揭陽、潮陽]而雍5 ,rong5(jông) [揭陽、潮陽]riong5(jiông)
基本字義
1. ;草初生纖細柔軟的樣子:綠~~的草地。毛~~的小草。(作定語)
⒉ ;細柔的毛、發:「半脫紫~裘」。~毛。
⒊ ;指「鹿茸」([1]雄鹿的嫩角;帶茸毛;含血液;):~客(指鹿)。參(shēn)~(指人參和鹿茸)。
『逆序』 鹿~|毛~~ ;『英文』 鹿茸:youngpiloseantler
㈢ jung是什麼意思啊 謝謝
junk: [ dʒʌŋk ]
n. 垃圾
例句與用法:
1. He threw away all the junk in the boot of the car.
他把汽車行李箱中所有廢棄的舊物都扔了出去。
2. She likes to pick up some interesting junk in junk shops.
她喜歡在舊貨店買些有趣的舊貨。
3. It is folly to buy such a junk at$100.
花一百美元買這樣的舊化是愚蠢的。
4. Junk is anything that has outlived its usefulness.
破爛貨,是一些比它本身的用處還活久了的東西。
㈣ jung,judge, jungchen的比較級和最高級是什麼((德語)
你這個judge是英語,名詞有法官的意思,動詞有評價判定的意思
jung的比較級是jünger
Jungchen是名詞沒有比較級,而且德語名詞首字母要大寫,小夥子的意思
㈤ 德語的字母發音
字母分類
其中 Aa、Ee、Ii、Oo、Uu 以及三個變母音。其他為輔音字母。 法國古體圓體書寫是十分具有美感的,與羅馬體十分不同,德語的古體與羅馬體也是差異很大,古體印刷對於對德語不熟悉的初學者有分辨上的困難。而德國很多地方,如啤酒館為顯示傳統,還是使用傳統印刷體,所以德語學習也需要對德語字體有認識。
德語在印刷上分Druckschriften(印刷體)和Schreibschriften(書寫體)。書寫體一般為我們知道的黑體Gebrochene Schrift。而黑體印刷體又分為Schwabacher體、Fraktur體,等等。而書寫體又分為Sütterlinschrift、Offenbacher Schrift、Kurrentschrift等等。 發音 字母 音標 發音方法 字母出現形式 例子 說明 a [a:] 口張開,開口大,舌平放,舌尖輕抵下門齒。與漢語中發「啊」的音時相似,但嘴型要稍大些。 a
ah
aa Tag, Name
nah, Bahn
Waage, Saal, Maal [a] 與長音發音方式基本相同,比發[a]短促有力,嘴張更大,下頜略垂。 a Mann , dann , Ball ä[ε:] 先發[e].舌位保持不變,然後下巴下垂,嘴慢慢張大,如發[a:]狀。即可發出來[ε:] ä
äh Bär , Käme , Däne
äh Nähe , nähen [ε] 嘴型和發[ε:]一樣,但更加緊促有力,開口度比發[ε:]時略小 äBälle kälte, kämmen b [p] 雙唇緊閉,舌平放,有力送氣,沖破阻礙,形成爆破氣流。[p]是清輔音 b ab , Dieb , gab [b] 發音嘴形變化基本同發[p],但送氣要弱,聲帶振動。[b]是濁輔音 b baden , bitte , bad c [k] 雙全球唇微開,舌面向硬顎抬起形成阻塞,強烈送氣沖開阻塞。[k]為清輔音,是清脆音 c Computer, Café, Camping 在母音a,o,u前 [ts] 發音時,先發[t]音,送氣輕,同時強烈送氣發[s]音。兩個音要合起來,發成一個音 c Celsius, Cent 在e,i前面 d [t] 雙唇微開,舌尖緊抵上門齒,形成阻礙,強烈送氣沖突阻礙。[t] 是清輔音 d
dt Band, Land,
Stadt d在詞尾時 [d] 發音時嘴形基本同發[t],但送氣要弱。聲帶振動。[d]是濁輔音 d Daten , mm , das e [e:] 雙唇成扁平狀,上下齒微開,嘴角略向兩邊咧,舌尖抵下門齒 e
ee
eh eben, beten, neben
Kaffee, Beet, Meer
gehen, sehen, dehnen, [ε] 舌位如發[e:],下巴略下垂,嘴張更大,上下門齒微分 e Geld, kennen, Ecke [] 雙唇微開,下巴略下垂,舌平放,舌尖抵下門齒,吐氣輕 e Name, Katze, Kanne 在弱讀音節中 f [f] 上門齒貼下唇,形成較小的縫隙,氣管發氣,氣流通過縫隙形成摩擦爆破音。[f]為清輔音 f
ff
ph Faden , fein , fett
Neffe , Muffe , Affe
Phon , Photo g [k] 雙唇微開,舌面向硬顎抬起形成阻塞,強烈送氣沖開阻塞。[k]是清輔音,有時需要重音 g Tag , mag , klug [g] 發音時嘴形基本同發[k],但送氣要弱。聲帶振動。[g]是濁輔音 g
gg Gabe , geben , gibt Dogge [ç] 發音時唇齒微開,嘴角略向後咧,舌面向上齒齦抬起,舌尖接近下門齒,氣流通過舌面向硬齶間的縫隙發出摩擦音,不振動聲帶。[ç]是清輔音。 ig Richtig, fleißig,wichtig 位於音節末尾 [ʒ] g Ingenieur, Garage 外來語單詞中 h [h] 嘴自然張開,舌平放,送氣,氣流從口腔呼出。[h]為清輔音 h Haar , Hafen , hier , hei 在音節的開頭 表示前面的母音讀長音 Stahl, war, Zahl, ihn i [i:] 雙唇微開,舌尖緊抵下門齒,嘴角盡量後咧。與發漢語「衣」近似,發「衣」時嘴角不後咧,舌尖輕抵下門齒 i
ih
ie
ieh Dina , Ina , Tide
ihn , ihr , ihm
die , bieten , Bier
Vieh [i] 比發[i:]時嘴張更大,下巴略下垂 i bitte , dick , innen j [j] 唇齒微開,嘴角略向後咧,舌面向硬顎抬起,舌尖接近下門齒,氣流通過舌面與硬顎間的縫隙發出摩擦音。[j]是濁輔音 j ja , Jahr , jeder k [k] 雙唇微開,舌面向硬顎抬起形成阻塞,強烈送氣沖開阻塞。[k]為清輔音 k Kate , kunde , kommen l [l] 舌尖緊抵上門齒,唇微開,舌面前抬,送氣,氣流通過舌頁兩側呼出發音,聲帶振動 l
ll laden , lesen , Lust
Ball , Null , pelle m [m] 雙唇輕合,舌面平放,通過鼻腔振動聲帶發音。[m]是濁輔音 m
mm im , ihm , Miete
mm , Gummi n [n] 唇齒微開,舌前端抵上門齒,軟顎下垂,通過鼻腔振動聲帶發音。[n]是濁輔音 n
nn Name , nehmen , Nadel
Kinn , Kanne , dann o [o:] 雙唇前伸,撮成圓形,舌尖不抵下門齒。同漢語中發「喔」近似,注意發德語音時雙唇要更圓,開口度要小 o
oo
oh oben , loben , Politik
Boot , Moor
Mohn , Rohr , Bohnen [ɔ] 先發[o:],下巴略下垂即可發出短音 o Tonne , Dock , Optik ö[ø:] [:]是[e:]的唇化音,發音時:先發[e:],同時將嘴前伸至發[o:]狀,雙唇緊張有力地撮成圓形 ö
öh
oe öfen , Löwe , böse
fröhlich
Goethe [œ] [崁是[ε]的唇化音。發音時:可以先發長音[Φ:], 然後下顎下垂,雙唇前伸撮成圓形,即可發出[崁 ööffnen , Löffel ,können p [p] 雙唇緊閉,舌平放,有力送氣,沖破阻礙,形成爆破氣流。[p]是清輔音 p
pp Piep , Puck , Peter
tappen , nippen , Kippe q(u) [kv] 發音時, 先發[k],再發[v] qu quer , Qualitaet , Quantit琀 總與u連用 r [r] 1 舌尖發音:雙唇張開,下巴微垂,舌尖抬起,在氣流中自然地顫動。
2 小舌發音:雙唇張開,舌尖抵下門齒,舌面向後抬起,小舌在氣流中顫動 r Rasen , reisen , Rost [] 是[r]的弱化音 r
er ihr , Uhr , Haar
Hafer,klappern,verkaufen s [s] 雙唇微開,上下門齒閉上,舌尖抵下門齒,舌面前部與上下門齒構成縫隙,氣流通過縫隙發生摩擦,[s]是清輔音 s
ss das , was , bis
dass , muss , Fluss
Mass , Fuss , [z] 發音方法同[s],但聲帶要振動,[z]是濁輔音 s sehr, lesen , sie 在母音前面 t [t] 雙唇微開,舌尖緊抵上門齒,形成阻礙,強烈送氣沖突阻礙。[t] 是清輔音 t
tt
dt
th Tag , tut , tun, Kant
Gatte , bitte , matten
Stadt , Schmidt
Thema , Theater , Theke u [u:] 雙唇盡量前伸(比發o時更前伸),撮成圓形,舌尖輕抵下門齒,上下齒微開。同漢語中發「烏」音近似,而發漢語「烏」時雙唇不太圓,鬆弛,稍前伸 u
uh , Nu , gut
Kuh , Buhmann [u] 口形比發[u:]時更大,下巴略下垂 u und , unten , Hund ü [y:] [y:]是[i:]的唇化音,發音時:舌位如發[i:], 雙唇前伸撮成圓形如同發[u:]. ü
üh Güte , über , sü
Süden , kühl , fühlen [y] [y]是[i:]的唇化音,發音時:先發長音[y:], 然後下顎下垂,即可發出[y] ü gründen , dünn , fünf v [f] 上門齒貼下唇,形成縫隙,送氣,氣流通過縫隙形成摩擦發音。[f]為清輔音 v vier , Vati , Vater , vor 在德語本族語中 [v] 發音嘴形變化同[f],但送氣更強,聲帶振動。[v]為濁輔音 v Vage , vital , Motive , Video 許多外來詞中 w [v] 發音嘴形變化同[f],但送氣更強,聲帶振動。[v]為濁輔音 w wo , was , wer , wann x [ks] 先發[k], 在發[s] x
chs
ks Axt , Text , Marx
Achse , wachsen , Wuchs
links y [y:] [y:]是[i:]的唇化音,發音時:舌位如發[i:], 雙唇前伸撮成圓形如發[u:]. y Typ , Lyrik , Typus [y] [y]是[i:]的唇化音,發音時:先發長音[y:], 然後下顎下垂,即可發出[y] y System [j] 唇齒微開,嘴角略向後咧,舌面向硬顎抬起,舌尖接近下門齒,氣流通過舌面與硬顎間的縫隙發出摩擦音。[j]為濁輔音 y Yuan , Yacht , Yoga z [ts] 發[t]音,送氣輕,同時強烈送氣發[s]音。兩個音要合起來,發成一個音 z
ts
tz
ds Zoo , zu , Zeit
nichts
Satz
abends au [ao] au 為復合母音,發音時先發[a],再發長音短讀的[o],要發的緊促,要發成一個音 au Bau, kaufen , Augen ai [ae] 復合母音,發音時先發[a],再發長音短讀的[e] 。 發[a]的時候要清晰有力,然後迅速下滑到[e] ai
ei
ey
ay Mai , Maier
nein , Eis , mein
Meyer
Mayer , Bayern eu [ɔø] 復合母音。 發音時先發[ ],再發長音短讀的[崀.前者發音重些,
後者發音輕些。要發成一個音 eu
äu neu , heute ,neun
Bäume, säubern , häufen ch
ch [x] 嘴半開,舌尖抵下門齒,舌面向軟齶抬起,氣流通過舌面和軟齶間的縫隙發摩擦音,不振動聲帶,[x]是清輔音 ch acht , doch , noch 在a,u,ao,o後面 [ç] 發音時唇齒微開,嘴角略向後張開,舌面向硬齶抬起,舌尖接近下門齒,氣流通過舌面向硬齶間的縫隙發出摩擦音,但是不振動聲帶。[崀是清輔音 ch ich , dich , mich [k] 雙唇微開,舌面向硬顎抬起形成阻塞,強烈送氣沖開阻塞。[k]為清輔音 ch Chor , Chlor , Chrom 方言[∫] 雙唇盡量前伸並撅起,舌面前緣向上齒齦抬起,但不觸及,氣流經舌面形成的縱槽通過舌尖和齒齦間的縫隙發出有力的摩擦音,不振動聲帶。[∫]是清輔音 ch Chef , Chance 在法語外來詞中 [t∫] 是復合輔音,先發[t],隨之立即發[∫],前面的音送氣很輕,後面的音送氣強烈 ch Couch, Chili 在英語和西班牙語外來詞 sch [∫] 雙唇略微前伸,並向上下兩側撅起,舌面前緣向上齒齦抬起,抵住上齒齦,氣流經舌面形成的縱槽通過舌尖和齒齦間的縫隙發出輕微的的摩擦音,輕微振動聲帶。[∫]是清輔音。 sch
s(p)
s(t) schade , scharf , Schein
Sport, Spiel, Spiegel
Student, Stadt, Staat sp,st位於詞首或前綴後面 tsch [t∫] 是復合輔音,先發[t],隨之立即發[∫],前面的音送氣很輕,後面的音送氣強烈 tsch Deutsch, Kutsche ng [ŋ] 嘴微張,舌尖靠近下門齒,舌面上抬貼住硬齶形成阻塞,軟齶下垂,氣流通過鼻腔,同時振動聲帶。[崁是濁輔音 ng Leitung , jung , Ordnung nk [ŋk] 是復合輔音,先發[崁,再發[k] nk Dank , danke , links pf [pf] 先發[p],送氣要輕,接著發[f],送氣重些 pf Pferd , pflegen , Kopf
㈥ 各種語言中"中國"的單詞
阿拉伯語:الصين
保加利亞語;Китай
波蘭語:Porcelana
韓語:중국
丹麥語:Porcelæn
德語:Porzellan
俄語:Китай
法語:Chine
芬蘭語:Kiina
荷蘭語:China
捷克語:Porcelán
克羅埃西亞語:Porculan
羅馬尼亞語:Porţelan
挪威語:Porselen
葡萄牙語:Louça
瑞典語 Kina
西班牙語:Porcelana
英語: China
希臘語:∏ιατικά
義大利語:Porcellana
印度語:चीन
㈦ 《西藏生死書》里的薺菜籽的故事是什麼意思
這個故事是在西藏生死書的第三章——反省與改變裡面,講的是一位少婦死了兒子悲痛欲絕然後希望佛能復活她的兒子,然後佛讓她去城裡,向任何一戶沒有親人死過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給佛,最後少婦去了城裡沒有要到一粒芥菜子,隨之也懂得了生死的意義並且坦然面對死亡接受死亡。
可以幫你貼下第三章原文:
我小時候在西藏聽過喬達彌(Krisha Gotami)的故事,她是位生長在佛陀時代的少婦;她的第一個兒子在一歲左右就病逝了,喬達彌傷心欲絕,抱著小屍體在街上奔走,碰到人就問是否有葯可以讓她的兒子復活。有些人不理會她,有些人嘲笑她,有些人認為她發瘋了。最後她碰到一位智者告訴她,世界上只有佛陀一個人能夠為她施行奇跡。
因此,她就去找佛陀,把兒子的屍體放在佛陀的面前,說出整個過程。佛陀以無限的慈悲心聽著,然後輕聲說:「只有一個方法可以治療你的痛苦。你到城裡去,向任何一戶沒有親人死過的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給我。」
喬達彌很高興,立刻動身往城裡去。她對第一戶人家說:「佛陀要我從一戶沒有死過親人的人家拿回芥菜子。」
「我們家已經有很多人過世了。」那個人如此回答。她於是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回答是:「我們家已經有無數的人過世了。」她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向全城的人家去要芥菜子,最後終於了解佛陀的要求是無法辦到的。
她只好把兒子的屍體抱到墳場,做最後的道別,然後回到佛陀那兒。「你帶回芥菜子嗎?」他問。
「不!」她說:「我開始了解您給我的教法,悲傷讓我盲目,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受到死亡的折磨。」佛陀問:「你為什又回來呢?」
她回答:「請您開示死亡和死後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麼東西是不死的?」
佛陀開始對她開示:「如果你想了解生死的真義,就必須經常如此反省:宇宙間只有一個永不改變的法則,那就是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是無常。令郎的死亡,幫助你了解我們所處的輪回世界是無法忍受的苦海。脫離生死輪回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解脫之道。因為痛苦而使你准備學習,你的心也已經打開大門迎向真理了,我將教你解脫之道。」
喬達彌頂禮佛足,終其一生追隨佛陀。據聞,她在臨終前開悟。
接受死亡
在喬達彌的故事中,有一件值得我們再三察覺的事:接近死亡,可以帶來真正的覺醒和生命觀的改變。
譬如說,瀕死經驗最重要的預示是:它徹底改變了曾有瀕死經驗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到其影響和改變相當大:對於死亡的恐懼降低,也比較能接受死亡;增加對別人的關懷,更加肯定愛的重要性;追求物質的興趣減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層面和精神意義;當然,也比較能接受來世的信仰。有一個人對肯尼斯·瑞林說:
過去我是一個行屍走肉,除了貪求物質享受之外,生命毫無目標。現在我完全改變了,我有強烈的動機、生命的目的、明確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堅強信念,我對於財富的興趣和貪欲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層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這個世界有所改善的熱情。
有一位婦女告訴研究瀕死經驗的英國學者瑪格·葛雷(Margot Grey)說:
我慢慢感覺到我有一股強烈的愛心,有能力把愛傳達給別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喜悅和快樂。對於生病和臨終的人,我有強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們多少能夠知道,死亡的過程只不過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像重病之類的致命危機,可以產生同樣巨大的改變。死於癌症的弗瑞達·妮洛(Freda Naylor)醫師,勇敢地寫下她死前的日記:
我必須感謝癌症,讓我有一些從未有過的經驗。了解生命必死之後,讓我變得謙卑,使我認識到自己驚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發現自己,因為我必須在人生的跑道上停下來,重新衡量,然後再前進。
如果我們確實能夠謙卑而開放地「重新衡量,再前進」,以及真正接受我們的死亡,我們將發現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教導和修行。而這種接受極可能帶來另一個驚人的結果:真正的治療。
記得一九七六年有一位中年的美國婦女,在紐約晉見敦珠仁波切。她對於佛教並不熱衷,卻聽見說有一位大師來到了紐約。那時候,她病得很嚴重,絕望之餘,什麼事情都想嘗試,甚至看看一位西藏上師!當時我擔任她的翻譯。
她走入房間,坐在敦珠仁波切的面前。她因為自己的情況,加上見到仁波切便感動得掉下眼淚,她沖口而出:「我的醫師說我只能再活幾個月,您能幫助我嗎?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溫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來,然後安靜地說:「你看,我們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遲早的問題,有些人死得比別人早些罷了。」他以這幾句話,幫助她了解凡是人都會死,也了解並不是只有她會死,紓解了她的焦慮。然後,他談到了死亡的過程和對於死亡的接受,也談到死亡里存有解脫的希望。最後,他教她治療的修行法門,她就虔誠奉持不渝。
她不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因而獲得痊癒。我聽過許多類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診斷到了絕症的末期,只剩下幾個月可活。當他們閉靜潛修,真正面對自己和死亡的事實時,竟然治癒了。這告訴我們什麼?接受死亡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態度,並發現生死之間的基本關系,如此一來,就很可能產生戲劇化的治療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類的疾病其實是一種警訊,提醒我們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層部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看待這個警訊,全盤改變生命的方向,不僅能治療我們的身心,甚至整個生命。
心靈深處的改變
像喬達彌一般地深切反省無常,可以讓你從內心的深處來體會無常的真義,當代上師紐舒堪布(Nyoshul Khenpo)寫了一詩,道盡個中蘊味:
一切萬物都是虛幻短暫的,有分別心的人如刀上舔蜜,以苦為樂。堅持萬物實有的人,多可憐啊!
參道友們,往內觀照。
然而,往內觀照是多麼困難的事啊!我們多麼容易被舊習氣主宰啊!就像紐舒堪布的詩告訴我們的,即使它們帶來痛苦,我們卻以幾近聽天由命的態度接受它們,因為我們慣於屈從。我們自以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我們的習氣,就完全成為它們的奴隸了。
雖然如此,反省還是可以慢慢帶給我們智慧。我們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斷重復的模式里,也開始希望跳出窠臼。當然,我們也許還會再掉入其中,但慢慢的,我們可以跳出來,有所改變。這首題為〈人生五章〉的詩,道出了全部訊息:
1.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掉了進去。
我迷失了……我絕望了。
這不是我的錯,
費了好大的勁才爬出來。
2.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假裝沒看到,
還是掉了進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
但這不是我的錯。
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3.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兒,
但還是掉了進去……
這是一種習氣。
我的眼睛張開著,
我知道我在那兒。
這是我的錯。
我立刻爬了出來。
4.我走上同一條街,
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
我繞道而過。
5.我走上另一條街。
反省死亡,是為了在你的內心深處做一番真正的改變,並開始學習如何避免「人行道上的洞」和如何「走上另一條街」。通常這需要一段避靜和深觀的時間,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睜開眼睛,認清我們如何對待生命。
觀察死亡,並不見得就是恐怖或病態的事。當你真正受到啟發,放鬆、舒適,躺在床上,或在假日欣賞悅耳的音樂時,為什麼不對死亡做一番反省呢?當你快樂、健康、自信和充滿幸福的感覺時,為什麼不對死亡做一番反省呢?你沒有注意到,某些時刻,你會自然地被引導去做內省的功夫嗎?善用這些時刻,因為它能夠讓你有一種強烈的經驗,迅速改變你的世界觀。在這些時刻中,過去的信念自行崩潰,你可以發現自己的轉變。
觀照死亡,可以加深你的「厭離」感,藏文稱為ng¨| jung。ng¨|的意思是「確實的」或「必然的」,jung的意思是「走出」、「出頭」或「出生」。時常深觀死亡,可以讓你發現自己從習氣中「走出」,通常是帶著厭惡的感覺。你才發現自己越來越能准備放下它們,最後你將能夠把自己從習氣中解脫出來,誠如上師們所說的「好象從乳酪中挑出毛發」那麼容易。
你將產生的厭離感,既有憂傷也有喜悅:憂傷的是你知道過去的方式竟然一無是處,喜悅的是當你能夠放下它們時,你的視野將越來越廣。這種喜悅可以產生強大的新力量、信心和永恆的啟示,因為你再也不受習氣左右了,因為你已經真正從舊習氣出頭了,因為你已經能夠改變,而越來越自在了。
死亡的心跳
如果死亡只出現一次,我們就沒有機會認識它。但幸運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無常律動。每當我聽到山溪奔騰、浪濤拍岸,或自己的心跳聲,宛如聽到無常的聲音。這些改變,這些小死亡,都是我們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觸。它們都是死亡的脈搏、死亡的心跳,催促我們放下一切的執著。
因此,讓我們在生活中,當下就面對這些改變!這才是為死亡而准備的真正妙方。生命中也許充滿著痛苦和難題,但這些都是成長的契機,可以幫助我們在情感上接受死亡。一旦我們相信一切萬物都是恆常不變的,我們便無法從改變中學習。
如果無法學習,我們就會變得封閉而執著。執著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因為無常讓我們感到痛苦,即使一切都會改變,我們還是死命地執著。我們害怕放下,事實上是害怕生活,因為學習生活就是學習放下。這就是我們拚死拼活去執著的悲劇和嘲諷所在:執著不僅是做不到,反而會帶給我們最想要避免的痛苦。
執著背後的動機也許並不壞;希望快樂也並沒有錯,但我們所執著的東西,本質是執著不了的。西藏人說,「同一隻臟手不可能在同樣的流水中洗兩次」,又說「不管你多麼用力,沙中還是擠不出油來。」
確實地體會無常,可以讓我們慢慢解脫執著的觀念,以及錯誤的恆常觀、盲目的追逐。慢慢的,我們將恍然大悟,我們因為執著不可能執著的東西,而經驗到一切痛苦,就其最深層的意義而言,都是沒有必要的。開始體會無常,也許是一件痛苦的事,因為這種經驗是如此生疏。但只要我們不斷反省,我們的心就會逐漸改變。「放下」變得越來越自然,越來越容易。也許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夠讓我們的的愚蠢沉沒,但我們反省得越多,就越能夠發展出放下的觀點;那時候,我們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就會改變。
觀照無常本身還不夠,你必須在生活中履踐,如同醫學研究必須兼顧理論與實務,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中的實際訓練就在此時此地,就在「無常」的實驗室中。改變發生的時候,我們學習以一種新的智慧來看待它們;雖然舊習依然發生,但我們本身卻會有些不同。整個情況將變得比較輕松、不緊張、不痛苦,甚至於連舊習氣對我們雖有影響,都會覺得不像過去那麼大。隨著每一次的改變,我們會有稍許的體悟,我們對於生活的觀點也會變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寬廣。
處理「改變」
讓我們做個實驗。拿起一個銅板,想像它代表你正在執著的東西。握緊拳頭抓住它,伸出手臂,掌心向下。現在如果你打開或放鬆手掌,你將失去你正在執著的東西。那就是為什麼你要握住它的原因。
但還有另一個可能性:你可以放開手掌,但銅板還是會在手上。你的手臂仍然往外伸著,只要把你的掌心向上,即使是放開你的手掌,銅板還是留在你的手中。你放下,而銅板仍然是你的,甚至連銅板四周的虛空也是你的。
因此,有一種方法可以讓我們接受無常,同時毫不執著地享受生命。
現在讓我們想想人與人之間經常發生的事。人們時常是在突然感覺失去伴侶的時候,才能了解自己是愛他們的。然後人們就更執著了。當一方越執著,另一方就越逃避,彼此之間的關系也就變得越脆弱。
我們時刻都要快樂,但追求快樂的方式卻那麼笨拙,以致於帶來更多的憂愁。我們往往認為必須抓住,才能擁有獲得快樂的保證。我們問自己:如果我們不擁有,怎能享受呢?我們總是把執著誤以為是愛啊!即使擁有良好的關系,由於不安全感、佔有欲和驕傲,愛也被執著所破壞了;一旦失去了愛,你所面對的,就只剩下愛的「紀念品」和執著的疤痕。
既然如此,我們怎麼做才能克服執著呢?唯一的途徑是了解它的無常性;這種了解可以慢慢解除它對我們的控制。我們將了解上師所開示的對於改變的正確態度:想像我們是天空,看著烏雲飄過;想像我們是水銀一般的自由自在。當水銀落在地面時,仍然完整無瑕,從不與塵埃混合。當我們試著依照上師的開示去做,慢慢解除執著時,大慈悲心就從我們身上產生。執著的烏雲紛紛飄散,真正的慈悲心就像太陽發出光芒。那時候,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就能體會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這首詩的真義:
把喜悅綁縛在自己身上的人,反而毀滅了長著翅膀的生命;
當喜悅飛去而吻別它的人,
將活在永恆的朝陽之中。
戰士的精神
雖然我們一直認為如果放下的話,就會一無所有,但生命本身卻再三透露相反的訊息:放下是通往真正自由的道路。
當海浪拍岸時,岩石不會有什麼傷害,卻被雕塑成美麗的形狀;同樣道理,改變可以塑造我們的性格,也可以磨掉我們的稜角。透過各種改變的考驗,我們可以學習發展出溫和而不可動搖的沉著。我們對自己的信心增強了,善心和慈悲心也開始從我們本身自然反射出來,並且把喜悅帶給別人。這個善心可以超越死亡,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基本的善心。整個生命便是在教我們如何發掘那顆強烈的 善心,並訓練我們實現它。
因此,生命中的逆境,都是在教我們無常的道理,讓我們更接近真理。當你從高處掉下來時,只會落到地面--真理的地面;如果你由於修行而有所了解時,那麼從高處掉下來絕不會是災禍,而是內心皈依處的發現。
困難與障礙,如果能夠適當地加以了解和利用,常常可以變成出乎意料的力量泉源。在各位大師的傳記中,你會發現,如果他們沒有遇到困難與障礙的話,就找不到超越的力量。譬如說,西藏的偉大戰士格薩爾王(Gesa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的流亡歷程是西藏文學中最偉大的史詩。格薩爾的意思是「無敵」,沒有人能夠打敗他。從格薩爾出生的那一刻起,他有一位邪惡的叔父,名叫洛東,就想盡辦法要殺害他,但每次都讓格薩爾越來越堅強。事實上,由於洛東的努力,才使得格薩爾變得如此偉大。因此,西藏的諺語說:如果洛東不是這么邪惡詭詐,格薩爾不可能爬得這么高。
對西藏人而言,格薩爾不只是一位武術戰士,還是一位精神戰士。做為精神戰士,必須發展特殊勇氣,具有睿智、溫柔和大無畏的天賦。精神戰士仍然有恐懼的時候,盡管如此,他們卻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痛苦,認清恐懼,並且毫不逃避地從困難中學到教訓。誠如創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告訴我們的,做為一位戰士,就是「將追求安全感的狹隘心胸,換成一個非常寬廣的視野,那是一種無畏、開放和真正英雄式的胸懷。……」進入那種視野寬廣的領域,就是學習如何在改變中獲得自在,如何讓無常變成我們的朋友。
無常的訊息:死亡之中有什麼希望?
更深入探討無常,你將發現它有另一個訊息,另一個面目,它將帶給你偉大的希望,它將打開你的眼睛,讓你看見宇宙的基本性質,以及我們與它之間的非凡關系。
如果一切都是無常的,那麼一切就是我們所謂的「空」,也就是說,一切都沒有任何持久、穩定和本自具足的存在;一切事物,如果能夠看見它們的真正關系,必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佛陀把宇宙比喻成一個廣大的網,由無數各式各樣的明珠所織成,每一顆明珠都有無數的面向。每一顆明珠本身都反映出網上的其他明珠,事實上,每一顆明珠都含有其他明珠的影子。
就以海浪為例吧!從某一方面看,海浪似乎具有明顯獨立的個體,有始有終,有生有死。從另一方面看,海浪本身並不是真的存在,它只不過是水的行為而已,「空」無任何個體,而是「充滿」著水。所以,當你真正思考海浪時,你將發現它是由風和水暫時形成的,依存於一組不斷在改變的條件。你也將發現每一波浪之間都有關聯。
當你認真觀察,就可以發現萬物本身並不真實存在,這種非獨立存在,我們稱之為「空」。讓我們來觀想一棵樹。當你想到一棵樹的時候,就會想到一個明確的物體;在某個層次上,就像海浪一樣,樹確實是明確的物體。但當你仔細觀察的話,你就會發現,樹畢竟沒有獨立的存在。細細思考,就會發覺樹可以化解成無數微細的關系網,延伸到整個宇宙。落在樹葉上的雨,搖動樹的風,滋養樹的土壤、四季和氣候,乃至日月,都構成樹的一部分。當你繼續想下去,就可以發現宇宙間的一切都在成就這棵樹,任何時刻,樹都不能獨立於其他事物;任何時刻,樹的性質都在微細變化中。這就是我們所謂一切皆空,一切皆無法獨立存在。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萬物之間的交互關系非常廣泛深遠。生態學家知道,燃燒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一棵樹,多少會改變一位巴黎市民所呼吸的空氣品質;而尤加坦一隻鼓動翅膀的蝴蝶,會影響到赫布里德斯蕨類的生命。生物學家開始發現到基因神奇而復雜的作用,創造了人格與個性,它會伸展到久遠的過去,顯示每一個所謂的「個體」是由一連串不同的影響力組合而成。物理學家已經把量子的世界介紹給我們,量子世界很像佛陀所描述的因陀羅網(遍滿整個宇宙的發光網)。就像網上的摩尼寶珠一般,一切粒子的存在,其實就是其他粒子的不同組合。
因此,當我們認真觀察自己和周遭的事物時,就會發現從前我們認為是如此堅固、穩定和持久的東西,只不過是一場夢而已。佛陀說:
了知一切:
如幻影,如浮雲城堡,如夢,如魅,
沒有實質,
只有能夠被看到的性質而已。
了知一切:
如懸掛在萬里晴空中的月亮,
倒映在清澈的湖面,
雖然月亮不曾來到湖面。
了知一切:
如音樂、天籟和哭泣中的迴音,
而迴音中卻無旋律。
了知一切:
如魔術師變出
馬、牛、車等的幻影,
一切都不是它所呈現者。
觀想一切事物的本質猶如夢幻泡影,絕不會讓我們感到寒冷、絕望或痛苦。相反的,它會喚醒我們溫暖的幽默感,以及本自具足的慈悲心,因而對於一切事物和眾生越來越樂意布施。偉大的西藏聖者密勒日巴說:「見空性,發悲心。」當我們透過觀照而確實見到一切事物和我們的空性與互相依存性時,這個世界就呈現更明亮、新鮮、亮麗的光,有如佛陀所說的重重無盡互相輝映的珠網。我們再也不必保護或偽裝自己,就可以輕易做到如一位西藏上師所開示的:
時常認知生命有如夢幻,減低執著和嗔怨。對一切眾生生起慈悲心。不管別人如何對待你,都要保持慈悲。不管他們做什麼,只要你當它是一場夢,就會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修行的關鍵,就是在夢中保持積極的願力,這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真正的修行也要知道:如果我們與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互相依存的,那麼即使是我們最微小、最微不足道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會對全宇宙產生影響。丟一顆小石頭到水塘里,就會在水面上產生漣漪;漣漪合成另一個漣漪,再產生新的漣漪。每一件事物都是緊密相關的:我們應該可以了解到,我們會對自己所做、所說、所想的一切負責,事實上,我們是在對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個宇宙負責。DL喇嘛說過:
在今日高度互相依存的世界裡,個人和國家都無法自己解決。我們彼此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培養世界性的責任感。保護和滋養我們的世界家庭,支持弱勢的成員,並保存和照顧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是我們集體的和個人的責任。
不變者
無常已經把許多真理顯示給我們,但它還隱藏著一個最終的珍寶,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未曾發現、未曾懷疑、未曾認識,卻最屬於我們自己的真理。
西方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說過,我們最深的恐懼,就好象是龍,護衛著我們內心最深處的珍寶。我們將發現,無常道出一切皆不真實和不持久,它喚醒我們的恐懼,因為它驅使我們去問這些問題:如果一切皆會死亡和改變,那麼什麼才是確切真實的?表象之後,還隱藏著什麼無限寬廣的事物,來包容這些無常而改變的發生呢?有什麼是我們事實上可以依靠,死後還繼續存在的東西呢?
如果我們迫切地把這些問題牢記在心,加以思維,會慢慢發現,我們對於每一件事物的看法會有重大的改變。由於持續對「放下」觀想和修行,將發現在我們自身當中,有無法稱呼、描述或想像的「某種東西」,隱藏在一切變化和死亡之後。我們對於「恆常」的強烈執著,將因而開始化解褪去,不再是眼光狹隘,心神散亂。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將一再瞥見隱藏在無常背後的廣大意涵。我們過去的生命,就好象是搭乘飛機通過烏雲和亂流,突然間飛機往上爬升,進入清朗無邊的天空。這種新出現的自由,啟發和鼓舞了我們,讓我們發現自己本身就有濃厚的安詳、喜悅和信心,這種感覺令我們異常驚奇,也讓我們逐漸相信,我們確實擁有不可摧毀、不會死亡的「某種東西」。密勒日巴寫道:
在死亡的恐懼中,我辛苦地爬上了山--再三思索著死亡時刻的不可逆料,我攻佔了不死、恆常的心性之城堡。如今,對於死亡的一切恐懼都已經過去了。
因此,我們將逐漸察覺到我們自身就有密勒日巴所謂的「不死、恆常的心性」,寧靜如晴空般的沉靜。當這種新的覺醒開始變得清晰而持續的時候,就會發生《奧義書》(Upanishads)所說的「意識大回轉」,對於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在這里、我們應該怎麼做等問題,做了一次個人的、純粹非概念的顯露,最後的結果就是一種新的生活、新的誕生,幾乎可以說,是一種復活。
對於改變和無常的真理,我們無畏地反覆思維,將會慢慢發現,我們是以感激和喜悅的心情面對不變者的真理:不死而恆常的心性之真理。這是多麼美妙而具有療效的神秘經驗啊!
㈧ 在韓國jung是什麼意思
如果是姓氏的話就是姓鄭喔,韓文的話很多都是音譯的~
㈨ 韓語jung jiyong是什麼意思
jung jiyong更像是人名字的羅馬音
韓文:정지용
(因為一個韓文字可以對應很多個中文字, 所以下面列出名字里會用到的漢字)
정 : 鄭
지 : 至 / 地 /知 / 池 / 芝 / 智 / 遲 / 枝 / 志
용 : 勇 /庸 /容 / 榕/蓉 /龍 /茸
組合起來可以譯成各種名字:鄭志勇/鄭智龍/鄭知永....等等
如果看到的jung jiyong只是普通人的韓文名字, 就可以參考上面的音譯中文
如果問的這個jung jiyong是出名的人的話, 在韓網上的搜索結果就是下面的人
最上面的是已故詩人정지용(鄭芝溶)
下面由左到右→1981年生的魔術師、1961年生的公務員、1977年生的企業人、1960年生的金融人、1963年生的企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