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水果產地哪裡最多
『壹』 世界果品貿易市場分別分布於哪裡
世界果品流通的集散地。各國果品進、出口貿易都在這里進行。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986年統計,世界水果進出口約為2300萬噸。進出口數量最多的水果是柑橘和香蕉,約為1454萬噸;其次是蘋果,356萬噸左右;依次為葡萄,137萬噸左右;梨和桃各為60多萬噸,菠蘿50萬噸左右。進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是聯邦德國,為298.9萬噸;其次是英國,178萬噸;依次是法國171萬噸,日本138.9萬噸,蘇聯129.2萬噸,加拿大103.7萬噸,荷蘭71萬噸。
1986年世界水果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是西班牙,為284.8萬噸;義大利居第二位,為155.8萬噸。
歐洲共同體市場
是世界水果貿易的最大市場。1986年該市場共進口水果1135萬噸,其中,柑橘進口436萬噸,香蕉245.6萬噸,蘋果201.3萬噸,葡萄80.9萬噸,葡萄乾29.6萬噸,桃50.9萬噸,梨40.8萬噸,菠蘿21.5萬噸;出口685.8萬噸。其中柑橘出口363.7萬噸,香蕉7.6萬噸,蘋果138萬噸,葡萄76.5萬噸,葡萄乾14.8萬噸,桃49.7萬噸,梨30.8萬噸,菠蘿21.5萬噸。歐洲共同體國家尚需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水果,其中以聯邦德國進口水果最多,1986年約凈進口296.6萬噸;其次是英國、法國。
北美水果市場
1986年北美市場共進口水果496萬噸,出口156萬噸。其中美國進口水果382萬噸,出口水果111.7萬噸。美國進口的水果,主要有:柑橘進口39萬噸,香蕉30萬噸,蘋果4.3萬噸,葡萄15萬噸,葡萄乾2.9萬噸,梨3.4萬噸,桃4.5萬噸,菠蘿1.3萬噸,菠蘿罐頭3.1萬噸。出口水果僅有蘋果及少量葡萄,共約7.3萬噸。
東歐水果市場
1986年共進口水果219萬噸,其中,柑橘進口107.2萬噸,蘋果79.4萬噸,香蕉15.2萬噸,葡萄8.3萬噸,葡萄乾7.3萬噸;出口83.4萬噸。而蘇聯則進口129萬噸,其中柑橘進口51.9萬噸,蘋果67.8萬噸,葡萄乾5.9萬噸,葡萄2.4萬噸。
香港水果市場
1986年香港水果總銷售量僅為33.2萬噸。其中,柑橘17.2萬噸,梨5.4萬噸,香蕉8.3萬噸,蘋果3.5萬噸,葡萄1.9萬噸。這個市場競爭對手很多,美國的柑橘、蘋果、葡萄,日本的梨、柿及蘋果,菲律賓的香蕉等都銷往這個市場。
『貳』 關於西班牙的風景,文化,特產,習俗,服飾
西班牙的風景,文化,特產,習俗,服飾
社交禮儀
儀態禮儀 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見禮儀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商務禮儀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旅遊禮儀 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新聞出版
全國共有報刊155種,全國性雜志170種,銷售量共420萬。主要報紙平均日發行量:《國家報》,發行量46萬份;《世界報》,31萬份;《阿貝塞報》,28萬份;《先鋒報》,20萬份;《加泰羅尼亞報》,17萬份;《道理報》15萬份。 主要通訊社:埃菲社,官方通訊社,1939年1月創辦。另外還有私營的歐洲通訊社、羅戈斯通訊社。 廣播電視總局統管電台、電視台。全國共有200多家電台,主要有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和私營的西班牙廣播公司、洲際電台、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 電視台:西班牙電視台為國營、全國性電視台,有兩個頻道。此外還有安達盧西亞、加泰羅尼亞、加里西亞、巴斯克和馬德里等地方電視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頻道、天線-3和電視5台3家私營電視台。1997年兩家數碼電視台開始運營。
飲食種類
因地而異,但是大多菜都要加橄欖油。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氣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西北部較濕潤,內陸和東南部較乾燥。月平均氣溫從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達1,500毫米。中部的馬德里地區屬於高原氣候,夏季乾熱,冬季乾冷。東北部的巴塞羅那地區則為最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夏季較炎熱乾燥,降水以冬季為主,一年能保證有250天以上的陽光。 礦藏:汞儲量佔世界首位,並有煤、鐵、鋁土、鉬、黃鐵礦、石油等。森林面積廣闊,有歐洲栓皮櫟、橡、栗、杉等。盛產沙丁魚和龍蝦等。 位置: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線總長為7921公里,西班牙太陽海岸是著名的代表,其中地中海海岸線長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線長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亞海海岸線長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583公里,北非兩個飛地----休達和梅利亞的海岸線分別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島的海岸線長9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境內高原和山地相間,全國平均海拔660米,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是歐洲地勢最高國家之一。主要山脈北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 國界線:西班牙陸路邊境線為2013公里,其中與法國、安道爾邊境線為720公里,與葡萄牙邊境線為1292公里,與直布羅陀邊境線為1公里。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 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三面環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不僅有著名的西班牙太陽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地理區: 北部山區:這里有歐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脈,整個山脈綿延千里,景色如畫。一年四季,無論山上山下,還是平原陸地,到處是一片翠綠。尤其是阿斯圖里亞斯地區,山脈連綿,松濤茫茫,林海鬱郁。 緊靠比利牛斯山脈的坎塔布連山脈,海拔達2000米以上,北臨茫茫無邊的比斯開灣,陸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許多寬廣的河谷置於其間,湖水清澈如鏡。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還有數不勝數的飛瀑,從高處傾瀉而下,整日水霧彌漫,蔚為壯觀。這里既是重要的軟木產區,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區和工業區。 中央高原:位於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將梅塞塔高原分為北部舊卡斯蒂利亞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亞高原。在這塊廣袤無垠、山嶺起伏的土地上,有著大片著名的橄欖樹林和動物保護區。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區是崇山峻嶺。一條條山間公路首尾相接,汽車有時在山間行駛大半天,好像還在原來的位置。 阿拉貢平原:阿拉貢平原位於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面的埃布羅河流域,是個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狀平原。在古地質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泊,後來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變成了乾涸的陸地。阿拉貢平原常年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質肥沃,被稱為富饒的「豐水寶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糧倉,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從東南部安達盧西亞到東北部加泰羅尼亞,長達1500公里。走在細軟的沙灘上,海天一色,遊人如潮。南端安達盧西亞山脈中的穆拉薩山峻峭高聳,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最高點,號稱西班牙「民族的脊樑」。這座山終年雲煙裊裊,清風悠揚,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安達盧西亞平原:位於莫萊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之間。這里一馬平川,坦坦盪盪;瓜達爾基維爾河由西往東橫貫整個平原,灌溉著千萬畝良田。由於高聳的安達盧西亞山脈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所以這里氣候乾燥,盛夏驕陽似火。
[編輯本段]國家歷史
簡史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遺產已達37處,在所有國家中名列第一。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和赫內拉利花園 布爾戈斯大教堂 布爾戈斯大教堂埃斯庫里亞爾修道院 巴塞羅那的圭爾公園 圭爾宮和米拉大樓 阿爾塔米拉洞窟 塞哥維亞古鎮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教區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鎮 阿維拉古鎮及城外教堂 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建築 歷史名城托萊多 加拉霍奈國家公園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卡塞雷斯古鎮 塞維利亞大教堂 阿爾卡薩爾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 古城薩拉曼卡 波布萊特修道院 梅里達考古遺跡 瓜達盧佩的聖 瑪利亞皇家修道院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 多尼納國家公園 有城牆的昆卡城 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市場 拉斯馬德拉斯 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帕烏醫院 聖米蘭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 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岩畫藝術 阿爾卡拉的埃納雷斯堡大學和歷史區 伊維薩島景觀 拉拉瓜納的聖克利斯托瓦爾 阿塔皮爾卡考古遺址 加泰羅尼的維爾德布伊羅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遺址 埃爾切的帕默拉爾 盧戈的羅馬城牆 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群úbeda和baeza
『叄』 西班牙特產有哪些
巴塞羅那購物線(ShoppingLine)頗出名氣,長達5km,為歐洲之最。此線從港口開始,沿著蘭布拉大道,穿過哥特區和加泰羅尼亞廣場,順著華貴大道(PasseigdeGrcia)或加泰羅尼亞蘭布拉大道(LaRambladeCatalunya)向來到狄亞格納爾大街(Diagonal)的上端,都是高興購物的人們。
巴塞羅那購物線作為城市的象徵引頸著歷史和現代的不同需求。這里的商店融合了傳統和現代化,在為顧客提供多元化和物有所值的產品和一流的服務同時,又不失其特有的風格。
橄欖油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地區以出產頂級橄欖油著名於世,它每年出產的特級初榨橄欖油佔到西班牙全國量的60%,出口佔到80%,而西班牙的橄欖油產量佔到寰球銷量的50%,所以安達盧西亞在歐洲就是頂級初榨橄欖油的代名詞。
鑲嵌品
格拉納達鑲嵌品Taracea是最具特色的手工藝品之一!目前仍營業的商店都在格瑞那達。Taracea是一種寶貴仔細的鑲嵌工藝,用於幾何形態地點綴傢具、箱子和其它物品,製造需要成百上千的細骨、銀子以及名貴木材。
陶製法雅
手繪的陶製法雅小姐,精細又俏皮可愛。不僅看得出製造者精緻的手法,一個個張開雙臂的娃娃,想必也會把熱忱和快樂帶給她的主人。
陶瓷器
塞維利亞是出名的陶瓷器出產地,各色狀態的瓷器美麗慷慨,都可作為回國的留念品,但是要小心運輸,倖免磕碰。
弗拉門戈服飾
在這個佛拉門戈舞的盛行的地方,弗拉門戈服飾也特別多,各種顏色和樣式的衣服令人愛不釋手。
去西班牙旅遊買什麼?
波蓋利亞市場是巴塞羅那最古老、最地道的食品市場,這里既是當地美食家們的天堂,也擠滿了挎著相機的觀光客。各種當地出產的蔬菜水果,清新而豐滿,泛著令人喜悅的光澤,具有鮮艷耀眼的色彩。伊比利亞火腿、乳酪和海鮮也一樣受到青睞。
更多關於西班牙特產有哪些,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b733c1615731706.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肆』 農作物在西班牙的分布特點
西班牙主要種植小麥、大賣和其他穀物,分布在中北部和中部。甜菜是主要的經濟作物,主要生長在埃布羅河河谷。此外,還大量生產橄欖、葡萄、柑橘類水果、西紅柿和其他蔬菜、玉米、大米和棉花。西班牙的葡萄酒和橄欖油出口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它也是最大的柑橘類水果出口國之一,主要柑橘來自巴倫西亞。
『伍』 西班牙全境可以分為哪些地理區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地理區:
北部山區:這里有歐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脈,整個山脈綿延千里,景色如畫。一年四季,無論山上山下,還是平原陸地,到處是一片翠綠。尤其是阿斯圖里亞斯地區,山脈連綿,松濤茫茫,林海鬱郁。
緊靠比利牛斯山脈的坎塔布連山脈,海拔達2000米以上,北臨茫茫無邊的比斯開灣,陸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許多寬廣的河谷置於其間,湖水清澈如鏡。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還有數不勝數的飛瀑,從高處傾瀉而下,整日水霧彌漫,蔚為壯觀。這里既是重要的軟木產區,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區和工業區。
中央高原:位於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將梅塞塔高原分為北部舊卡斯蒂利亞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亞高原。在這塊廣袤無垠、山嶺起伏的土地上,有著大片著名的橄欖樹林和動物保護區。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區是崇山峻嶺。一條條山間公路首尾相接,汽車有時在山間行駛大半天,好像還在原來的位置。
阿拉貢平原:阿拉貢平原位於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面的埃布羅河流域,是個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狀平原。在古地質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泊,後來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變成了乾涸的陸地。阿拉貢平原常年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質肥沃,被稱為富饒的「豐水寶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糧倉,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從東南部安達盧西亞到東北部加泰羅尼亞,長達1500公里。走在細軟的沙灘上,海天一色,遊人如潮。南端安達盧西亞山脈中的穆拉薩山峻峭高聳,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最高點,號稱西班牙「民族的脊樑」。這座山終年雲煙裊裊,清風悠揚,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安達盧西亞平原:位於莫萊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之間。這里一馬平川,坦坦盪盪;瓜達爾基維爾河由西往東橫貫整個平原,灌溉著千萬畝良田。由於高聳的安達盧西亞山脈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所以這里氣候乾燥,盛夏驕陽似火。
『陸』 西班牙有關問題
西班牙的概況?
自然地理?
行政區劃?
人口?
首都?
政治?
經濟?
文化?
歷史?
國王?
答案在:http://bk..com/view/3820.htm
『柒』 西班牙及葡萄牙人文及自然
葡萄牙
【自然地理】
面積為92072平方公里(2005年12月)。位於歐洲伊比利亞半島西南部。東、北與毗鄰西班牙,西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800多公里。地形北高南低,多為山地和丘陵。北部是梅塞塔高原;中部山區平均海拔800~1000米,埃什特雷拉峰海拔1991米;南部和西部分別為丘陵和沿海平原。主要河流有特茹河、杜羅河(流經境內322公里)和蒙特古河。北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平均氣溫1月7~11℃,7月20~26℃。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毫米
【首都】
里斯本(Lisbon),人口56.47萬(2001年),最熱月(8月)氣溫為17-28℃(平均日最低溫及最高溫),最冷月(1月)氣溫為8-14℃。最旱月(7月)降水3毫米(月均降水量),最濕月(1月)111毫米
。
西班牙
國歌:《皇家進行曲》西班牙國歌最早源於十八世紀卡洛斯三世時期的格拉納達軍隊進行曲,皇家名稱為《西班牙榮譽進行曲》,民間則稱為《步兵進行曲》。王室曾多次組織音樂家譜寫新歌,但無一能夠超過這個曲子,於是這首有曲無詞的國歌便延續下來,直至2007年年底,由全國性發起徵集歌詞的活動,確定了西班牙國歌歌詞,歌詞為「西班牙萬歲!/我們一起唱/用不同的聲音/同一顆心;」
「西班牙萬歲!/從綠色的山谷/到浩瀚的海洋/是兄弟的贊歌;」
「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要去擁抱她/在她湛藍的天空下/各民族親如一家;」
「光榮的子孫/偉大的歷史/歌唱正義與繁榮/歌唱民主與和平。」
4段歌詞體現了「團結、自由、民主、和平」。
但是這段歌詞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西班牙國歌的歌詞問題還是被擱置了下來。
1931年,第二共和國曾把《列戈頌歌》定為國歌,但是民主政府失敗後又恢復了原有國歌的地位
四大旅遊區:加那利群島--熱帶風光、太陽海岸--地中海沙灘、巴利阿里群島--地中海浴池、馬德里--文化古城;
首都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標志是一隻站立著夠蘋果吃的熊。它地處海拔670米的山間盆地上,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之一。這里風光秀麗,陽光燦爛,空氣清新,每年的晴天數居歐洲各大首都之首。
在古代,馬德里不過是曼薩納雷斯河畔的一個小村落,羅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先後在這里統治。馬德里的名字來自於公元十世紀阿拉伯人在這里修建的要塞馬吉里特。1083年,西班牙人把外來統治者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1562年,費利佩二世將首都從托萊多遷往位於半島心臟地帶的戰略要地馬德里。當時這座城市只有3萬居民,但是今天馬德里已擁有人口近四百萬,成為西班牙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
現在的馬德里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西班牙工業總產值的10%來自這座首都的機器製造、化學工業、建築、皮革及木材加工、食品等工業部門。自從1851年馬德里第一條鐵路通車以來,馬德里已同國內20多個城市以及世界各大城市通有飛機航線,西班牙的公路網以馬德里為中心向全國各地延伸。地鐵交通是馬德里市內的主要交通方式,地鐵總長約100公里,每天100萬人次上下進出。
無數名勝古跡遍布馬德里全城。1000多個凱旋門,3000多個廣場,50座博物館,這座1992年被評為「歐洲文化名城」的古城洋溢著濃烈的歷史氛圍。三個主要廣場——太陽門廣場、中心廣場和西班牙廣場之間的三角地帶就是馬德里的市中心。太陽門廣場被稱為西班牙的中心,在那裡有一個標志,西班牙人以此為基點計算通往全國各地的汽車、火車、飛機的里程。西班牙廣場上有西班牙著名的塞萬提斯紀念碑,紀念碑的一面是西班牙開國女王伊莎貝爾像以及象徵平靜的地中海和洶涌的大西洋的兩個水池,另一面是享譽世界的堂吉河德和桑丘主僕銅像。哥倫布紀念碑樹立在哥倫布廣場,遙望遠方的哥倫布雕像和他腳下三桅船形狀的噴泉也是馬德里標志性建築之一。大地女神廣場上的雕塑「獅子戰車」的形象也經常被用來標志馬德里市,這個廣場是著名球會皇家馬德里球迷歡慶的地點。
隨著近一二十年來旅遊事業的發展,馬德里除了新建了許多機關、商業大樓等以外,同時還新建了許多主要供外國旅遊者休息的華麗飯店和旅館。在新的建築中,「歐洲門」無論在建築上還是在美學上都令人嘆服。兩座對稱的平行四邊形塔樓分別坐落在高速路的兩側,向對方劇烈傾斜。這是為在馬德里召開的歐盟會議興建的建築,顯示出一種勇敢無畏的豪氣。
其他主要城市
巴塞羅那(Barcelona)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
位於西班牙東北部地中海沿岸,依山傍海,地勢雄偉,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門戶,全市面積9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51萬,若連同外圍地區為400萬,僅次於首都馬德里,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其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但是本地的加泰羅尼亞語則在整個地區通用。巴塞羅那是加泰羅尼亞的港口城市,是享譽世界的地中海風光旅遊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貿易、工業和金融基地,工業產值佔全國的1/5,有汽車、重型機械、化工、精密儀器、紡織等工業部門。巴塞羅那港還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集裝箱集散碼頭,巴塞羅那港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年入港船隻為8000艘(總噸位為4000萬噸),年吞吐量為2000萬噸。巴塞羅那比馬德里更為古老,在西班牙的大部分歷史上他都是比馬德里更為重要的城市,先是西哥人的首都,後來是巴塞羅那有權勢的諸伯爵的領地。1137年成為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聯合王國的首府,此後變成一座極其富裕而顯耀的城市。15世紀初期巴塞羅那及其所轄地區並入西班牙國,自那以後馬德里與巴塞羅那之間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作為這個國家名列前茅的海港、商業中心和工業城市,巴塞羅那日益繁榮。
文化和民生
宗教:
西班牙自從羅馬人統治時期開始就確立了天主教國家的地位。公元八世紀「再征服」戰爭將阿拉伯人趕出半島之後,天主教完全控制了整個西班牙。中世紀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橫行整個歐洲,濫施酷刑,捕殺異端,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無不談虎色變。歐洲宗教改革時期西班牙成為西歐各國的眼中釘。十八世紀以後,教會和世俗力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反教權運動日益高漲,教會勢力逐漸衰敗。但是,目前仍有百分之九十四的西班牙人信奉天主教,其餘也有新教徒、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
西班牙全境分十一個教區,其中托萊多教區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托萊多主教從哥特時期以來就是西班牙的紅衣大主教。
天主教的影響更多地表現在西班牙人的日常生活中。像其他天主教徒一樣,西班牙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都是在教堂中度過的:出生後的洗禮,第一次領聖餐,婚禮和死後的葬禮。西班牙節日眾多,有一個原因就是每一個城市、每一個村子、每一種職業都有一個聖徒作為守護神。每到聖徒生日的時候,這個城市或者行業公會就要舉行大彌撒和宗教遊行。另外,每一個教徒也都有自己的守護神,不僅要過自己的生日,也要過聖徒的生日,稱作「DíadelSanto」。西班牙人的名字大多取自聖徒,最常見的男女名字就是聖父聖母「何塞」和「瑪麗亞」,而且不論男女,都經常把這兩個名字連用。比如西班牙前任首相就叫「何塞·馬利亞·阿斯納爾」。
西班牙社交禮儀
儀態禮儀
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見禮儀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商務禮儀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旅遊禮儀
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自然地理
氣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西北部較濕潤,內陸和東南部較乾燥。月平均氣溫從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達1,500毫米。中部的馬德里地區屬於高原氣候,夏季乾熱,冬季乾冷。東北部的巴塞羅那地區則為最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夏季較炎熱乾燥,降水以冬季為主,一年能保證有250天以上的陽光。
礦藏:汞儲量佔世界首位,並有煤、鐵、鋁土、鉬、黃鐵礦、石油等。森林面積廣闊,有歐洲栓皮櫟、橡、栗、杉等。盛產沙丁魚和龍蝦等。
位置: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線總長為7921公里,其中地中海海岸線長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線長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亞海海岸線長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583公里,北非兩個飛地----休達和梅利亞的海岸線分別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島的海岸線長9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境內高原和山地相間,全國平均海拔660米,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是歐洲地勢最高國家之一。主要山脈北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
國界線:西班牙陸路邊境線為2013公里,其中與法國、安道爾邊境線為720公里,與葡萄牙邊境線為1292公里,與直布羅陀邊境線為1公里。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三面環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不僅有美麗的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地理區:
北部山區:這里有歐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脈,整個山脈綿延千里,景色如畫。一年四季,無論山上山下,還是平原陸地,到處是一片翠綠。尤其是阿斯圖里亞斯地區,山脈連綿,松濤茫茫,林海鬱郁。
緊靠比利牛斯山脈的坎塔布連山脈,海拔達2000米以上,北臨茫茫無邊的比斯開灣,陸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許多寬廣的河谷置於其間,湖水清澈如鏡。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還有數不勝數的飛瀑,從高處傾瀉而下,整日水霧彌漫,蔚為壯觀。這里既是重要的軟木產區,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區和工業區。
中央高原:位於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將梅塞塔高原分為北部舊卡斯蒂利亞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亞高原。在這塊廣袤無垠、山嶺起伏的土地上,有著大片著名的橄欖樹林和動物保護區。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區是崇山峻嶺。一條條山間公路首尾相接,汽車有時在山間行駛大半天,好像還在原來的位置。
阿拉貢平原:阿拉貢平原位於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面的埃布羅河流域,是個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狀平原。在古地質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泊,後來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變成了乾涸的陸地。阿拉貢平原常年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質肥沃,被稱為富饒的「豐水寶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糧倉,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從東南部安達盧西亞到東北部加泰羅尼亞,長達1500公里。走在細軟的沙灘上,海天一色,遊人如潮。南端安達盧西亞山脈中的穆拉薩山峻峭高聳,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最高點,號稱西班牙「民族的脊樑」。這座山終年雲煙裊裊,清風悠揚,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安達盧西亞平原:位於莫萊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之間。這里一馬平川,坦坦盪盪;瓜達爾基維爾河由西往東橫貫整個平原,灌溉著千萬畝良田。由於高聳的安達盧西亞山脈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所以這里氣候乾燥,盛夏驕陽似火。
西班牙鬥牛(corridadetoro)
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鬥牛季節是3月至10月,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則每天都可觀賞。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氣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西北部較濕潤,內陸和東南部較乾燥。月平均氣溫從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達1,500毫米。中部的馬德里地區屬於高原氣候,夏季乾熱,冬季乾冷。東北部的巴塞羅那地區則為最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夏季較炎熱乾燥,降水以冬季為主,一年能保證有250天以上的陽光。
礦藏:汞儲量佔世界首位,並有煤、鐵、鋁土、鉬、黃鐵礦、石油等。森林面積廣闊,有歐洲栓皮櫟、橡、栗、杉等。盛產沙丁魚和龍蝦等。
位置: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線總長為7921公里,其中地中海海岸線長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線長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亞海海岸線長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583公里,北非兩個飛地----休達和梅利亞的海岸線分別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島的海岸線長9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境內高原和山地相間,全國平均海拔660米,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是歐洲地勢最高國家之一。主要山脈北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
國界線:西班牙陸路邊境線為2013公里,其中與法國、安道爾邊境線為720公里,與葡萄牙邊境線為1292公里,與直布羅陀邊境線為1公里。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三面環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不僅有美麗的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地理區:
北部山區:這里有歐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脈,整個山脈綿延千里,景色如畫。一年四季,無論山上山下,還是平原陸地,到處是一片翠綠。尤其是阿斯圖里亞斯地區,山脈連綿,松濤茫茫,林海鬱郁。
緊靠比利牛斯山脈的坎塔布連山脈,海拔達2000米以上,北臨茫茫無邊的比斯開灣,陸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許多寬廣的河谷置於其間,湖水清澈如鏡。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還有數不勝數的飛瀑,從高處傾瀉而下,整日水霧彌漫,蔚為壯觀。這里既是重要的軟木產區,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區和工業區。
中央高原:位於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將梅塞塔高原分為北部舊卡斯蒂利亞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亞高原。在這塊廣袤無垠、山嶺起伏的土地上,有著大片著名的橄欖樹林和動物保護區。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區是崇山峻嶺。一條條山間公路首尾相接,汽車有時在山間行駛大半天,好像還在原來的位置。
阿拉貢平原:阿拉貢平原位於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面的埃布羅河流域,是個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狀平原。在古地質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泊,後來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變成了乾涸的陸地。阿拉貢平原常年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質肥沃,被稱為富饒的「豐水寶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糧倉,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從東南部安達盧西亞到東北部加泰羅尼亞,長達1500公里。走在細軟的沙灘上,海天一色,遊人如潮。南端安達盧西亞山脈中的穆拉薩山峻峭高聳,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最高點,號稱西班牙「民族的脊樑」。這座山終年雲煙裊裊,清風悠揚,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安達盧西亞平原:位於莫萊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之間。這里一馬平川,坦坦盪盪;瓜達爾基維爾河由西往東橫貫整個平原,灌溉著千萬畝良田。由於高聳的安達盧西亞山脈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所以這里氣候乾燥,盛夏驕陽似火。
西班牙鬥牛(corridadetoro)
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鬥牛季節是3月至10月,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則每天都可觀賞。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遺產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遺產已達37處,在所有國家中名列第一。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和赫內拉利花園布爾戈斯大教堂
布爾戈斯大教堂埃斯庫里亞爾修道院巴塞羅那的圭爾公園圭爾宮和米拉大樓阿爾塔米拉洞窟
塞哥維亞古鎮及高架引水渠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教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鎮
阿維拉古鎮及城外教堂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建築歷史名城托萊多加拉霍奈國家公園
卡塞雷斯古鎮塞維利亞大教堂阿爾卡薩爾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古城薩拉曼卡波布萊特修道院
梅里達考古遺跡瓜達盧佩的聖瑪利亞皇家修道院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多尼納國家公園
有城牆的昆卡城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市場拉斯馬德拉斯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帕烏醫院
聖米蘭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岩畫藝術阿爾卡拉的埃納雷斯堡大學和歷史區
伊維薩島景觀拉拉瓜納的聖克利斯托瓦爾阿塔皮爾卡考古遺址加泰羅尼的維爾德布伊羅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遺址埃爾切的帕默拉爾盧戈的羅馬城牆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巨著合奏的úbeda和baeza
『捌』 西班牙都盛產哪些水果
西班牙是溫帶國家,每個季節每個地區都不一樣呀
葡萄,橄欖,小桔子,櫻桃,草莓,香蕉等等
『玖』 西班牙最主要的本土紅葡萄品種是
丹魄-Tempranillo
別 名:Tinto Fino,Cencibel,Tinta Roriz,Tempranilla,Aragones
典型香氣:煙草,草莓
Tempranillo的名字來源於西班牙語中的「Temprano」,意思是「早」,中文譯名有當帕尼羅、天帕尼羅、唐普蘭尼洛等。Tempranillo原產於伊比利亞半島,後來成為西班牙的標志性紅葡萄品種。最出色的Tempranillo產自里奧哈河谷及杜羅河產區,得益於大陸性氣候與溫暖的地中海氣候。因為白天炎熱乾燥、夜晚涼爽的氣候最適合其生長:涼爽的晚間提高其酸度並風格精細,而炎熱的白天則對其糖分濃縮和表皮增厚有促進作用。另Tempranillo在葡萄牙亦非常出名,主要用於釀造波特酒及干型餐酒。除西班牙和葡萄牙外,也在其它國家有所種植,如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國家。
從Tempranillo的原意分析,Temprano有「早熟」之意,後綴「–illo」是「小」的意思,整個單詞之意為早熟的小葡萄。它比歌海娜成熟的時間早兩周左右。它果實皮厚色深,單寧中等。以Tempranillo為主的葡萄酒會帶有從草莓,黑加侖,櫻桃,漿果、李子到巧克力,煙草、皮革、香草等香氣,在年輕時飲用-稱作「jovenes」可以充分領略其果味,在橡木桶陳釀數年後轉為酒體濃厚的紅酒。在酒中表現出草莓等紅色水果的香氣,酸度較低,和其他品種調配時亦會有出色的表現。Tempranillo也經常和佳麗釀,歌海娜混釀。在因海拔較低而酸度不夠的Tempranillo經常會與高酸度的葡萄品種如嘉西諾混釀以增加其酸度。
顏色: 深紫色
葡萄酒主要特點
總體: 色深,單寧中等
香氣:草莓,黑加侖,櫻桃,漿果、李子,巧克力,煙草、皮革、香草等香氣
氣候:大陸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
理想土壤: 貧瘠石灰黏土
主要產區:Rioja(里奧哈),Ribera del Duero(杜羅河岸)
原產地: 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