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班牙抗法會怎麼樣
『壹』 如果二戰西班牙與英法一樣強大那會怎樣
二戰的時候西班牙也是法西斯政權,是軸心國的同盟,給德意提供物資和軍火,但是就是保持軍事中立,死活不出兵,要真是和英法一樣強估計軸心國得在再多一個。歐洲戰場局勢將會更復雜
『貳』 西班牙上千人示威抗議,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西班牙人上千人聚集在一起進行示威抗議遊行,主要是由於在疫情之下失業人員太多,很多人的經濟都受到了影響,於是他們在街上聚集在一起,抗議政府處理經濟危機不力。
並且不僅僅是西班牙的首都爆發了示威遊行活動,還有塞維利亞等地區也爆發了這些示威活動,其他城市比如巴倫西亞巴塞羅那這些地區都已經爆發過了示威,按理說如果按照西班牙的法律規定的話,如果群眾要想狙擊示威活動,必須要在提前一天之內向當局者提出申請,但是顯然這些人的情分已經到達了高點,根本不想遵從這些規則,直接就開始進行示威遊行了,說白了也是想要通過這種活動讓政府看一看人們到底有多憤怒,而這些示威遊行已經影響了競選,同時也影響了西班牙公民自由投票的權利,到時候也不知道這個事情應該怎麼收場。
『叄』 為什麼西班牙人民在民族革命戰爭中會失敗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是與反對德國、義大利和葡萄牙等法西斯國家侵略的民族解放斗爭交織在一起的西班牙人民民主革命。
1931年4月在西班牙發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聯合成為人民陣線的西班牙民主力量在1936年2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勝,組成了共和國政府。但是西班牙反動派依仗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支持策劃了反對共和國的軍事陰謀。1936年7月17日駐扎在西屬摩洛哥的部隊發生叛亂,次日西班牙各大城市也都爆發了叛亂。法西斯陰謀家們把大部分軍隊拉到了自己一方。叛軍利用叛亂的突然性和共和國政府的猶豫不決,佔領了西屬摩洛哥、加那利群島和巴利阿里群島,並在西班牙北部和西南部的一些省修築了防禦工事。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在西班牙共產黨的號召下起來保衛共和國。民軍部隊和忠於共和國的部隊經過頑強戰斗,粉碎了在馬德里、巴塞羅娜、巴倫西亞、卡塔黑納、馬拉加、畢爾巴鄂以及在國內其他各大中心城市叛亂的守備部隊。
叛亂者處於危機之中,他們只控制了幾個經濟落後的省:南方的安達盧西亞和北方的加利西亞、納瓦拉、舊卡斯蒂利亞。而國內所有大的工業和政治中心,主要海港、基本交通線和最重要的農業區都在共和國控制區內。然而西班牙政府沒有抓緊時機徹底粉碎叛軍。佛朗哥分子得到了德國、義大利、葡萄牙等法西斯列強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英、法、美三國政府也對西班牙共和國採取敵視立場。他們宣布了「不幹涉」西班牙內部事務的政策,而實質上是為扼殺西班牙的民主制度推波助瀾。西班牙共和國處在經濟封鎖之中。
叛軍依靠法西斯大國的援助於1936年8月初開始沿葡萄牙邊界向卡塞雷斯和巴達霍斯方向發動進攻。1936年9月中旬起馬德里成了緊張爭奪的目標。在通往西班牙首都的遠近接近地上展開的激烈戰斗表明,共和國方面不僅有可能擊退叛軍,而且能夠徹底粉碎他們。法西斯大國擔心叛軍遭致失敗,決定公開插手西班牙的國內戰爭。1936年11月18日德國和義大利斷絕了與共和國政府的外交關系並且承認佛朗哥為西班牙政府首腦。在短期內調往西班牙的外國部隊竟達5方多人,其中包括義大利常規軍2.5萬人和德國「鷹」軍團編成內的近1萬人。隨後干涉軍的力量又迅速增長。1936~1939年共有30多萬干涉者士兵在西班牙作戰,其中德國5萬、義大利15萬、葡萄牙2萬、摩洛哥約9萬以及其他國家的法西斯集群。戰爭頭兩年內德國和義大利向佛朗哥提供了1650架飛機、1150輛坦克和裝甲車、2700門火炮、數十萬支步槍、750萬發炮彈、1.7萬枚航空炸彈、7600多輛汽車和大量軍需品。義大利和德國的武裝干涉改變了戰爭雙方的力量對比,軍事優勢轉到佛朗哥分子一邊。
1937年1~2月叛亂者和武裝干涉者兩次試圖奪取馬德里都沒有成功。在中部戰線、南部戰線、特別在馬德里附近,未經嚴格訓練的民軍部隊在激戰過程中改編為正規的人民軍。這支軍隊不僅堅守了馬德里,在哈拉馬河使敵人遭受重大損失,而且在瓜達拉哈拉粉碎了義大利遠征軍。這些勝利證明了西班牙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政策是正確的。
西班牙人民反對法西斯聯軍的戰爭贏得了民主力量、全世界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的支持和竭盡全力的援助。世界上54個國家的4.2萬名國際主義志願者抵達西班牙,其中大部分人加入了國際縱隊和3個國際營。為了有效地幫助西班牙人民,共產國際和各國共產黨把一些積極的反法西斯戰士派往西班牙,如:陶里亞蒂、達列姆、柯都維亞、隆哥、布克、拜姆勒、科爾、孔特魯拉斯、施泰恩、賴謝爾、斯弗契夫斯基、明尼希、喬皮奇、帕羅維奇、季米特洛夫、扎爾卡、蓋爾、雷恩、福克斯等。蘇聯人民忠實地遵循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站在西班牙共和國保衛者的最前列。蘇聯把反對法西斯侵略看作是全體進步人類的共同事業。
僅在1936年蘇聯人民就募集了6160萬盧布作為援助西班牙共和國的資金,而蘇聯政府向西班牙共和國提供了8500萬美元的貸款。在近3年期間內蘇聯沖破法西斯強國對西班牙共和國的封鎖,除了向共和國提供糧食、葯品和工廠設備以外,還提供了648架飛機、407輛坦克和裝甲車、1186門火炮、2萬余挺機槍和近50萬支步槍。大約3000名蘇聯志願者——軍事顧問、飛行員、坦克手、水手和其他專業人員曾在共和國軍隊中英勇奮戰。蘇聯軍事專家在創建正規的人民軍以及准備並實施反對干涉軍和叛軍的最重要戰役方面給共和國以巨大的幫助。
佛朗哥在馬德里附近遭到反擊後,根據德軍總參謀部的指示把爭奪的重心轉向西班牙北部,以便佔領與共和國分隔的重要工業區——巴斯克和阿斯圖里亞斯。在戰線的其他一些地段法西斯分子轉入防禦。1937年年中叛軍和干涉軍集中兵力轉入進攻。有15萬名士兵和軍官參加了進攻,其中包括10萬名義大利人。佛朗哥分子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畢爾巴鄂方向上。共和國軍僅能以臨時湊集的6萬人的部隊對抗進攻之敵,然而他們進行了堅決的抵抗。干涉軍向未設防的城市和鄉村猛烈實施密集空中突擊。1937年4月26日在沒有任何軍事必要的情況下完全炸毀了格爾尼卡。叛軍和干涉軍利用無政府主義者的背叛行為而得以突破北線的防禦,於6月20日奪取了畢爾巴鄂城,並由此向桑坦德,進而向希洪進攻。
為了援助阿斯圖里亞斯的保衛者,共和國軍指揮部更加積極地組織中部戰線和東部戰線的戰斗行動。1937年6~9月實施了兩次重大的進攻戰役,一次在馬德里西北部,另一次在薩拉戈薩東部。佛朗哥被迫從北方抽調部分兵力投入到馬德里和薩拉戈薩附近的戰斗。北線得到了一個月的喘息機會,但是這一機會未能適當加以利用。8月底桑坦德失陷,2個月之後共和國軍在阿斯圖里亞斯的最後一個支撐點——希洪也陷落了。共和國軍在東線左翼成功地實施了攻克敵之主要支撐點——特魯埃耳的戰役。為了恢復這里的態勢,法西斯分子不得不中斷進攻馬德里的准備工作而把全部兵力調往特魯埃耳。共和國軍未能得到其他方向上的突擊支援,重新被擊退到原出發地。在暫時失利的情況下,共和國某些政黨的隊伍中和陸軍部的機關里出現了投降情緒。特別是陸軍部長普里托阻撓人民軍隊的加強,其行動是十分有害的。
法西斯指揮部利用在特魯埃耳取得的勝利,把主要力量調往東部戰線。干涉軍和叛軍在埃布羅河河谷地區集中了西班牙5個軍,以及義大利遠征軍,德國「鷹」軍團,幾乎全部空軍和大量坦克兵團;而共和軍在這個方向上作戰的只有11個師,這些師在不久前的戰斗中已經遭到削弱,也沒有預備隊。
1938年3月9日叛軍部隊轉入進攻,突破了共和國軍的防禦並重新掌握了戰略主動權。1938年4月8日共和國政府進行了改組,普里托被免職,奈格林總理親自擔任軍事領導。政府按照西班牙共產黨的倡議,提出了內容廣泛的綱領:團結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把人民陣線的范圍擴大到全民族統一的程度。這項綱領開辟了在西班牙恢復民主和實現真正的民族獨立的道路。
共和國指揮部力圖削弱法西斯的攻勢,在加泰羅尼亞發動了進攻。7月25日共和國軍突然強渡埃布羅河並在寬闊地段上沖破了敵人正面,奪取了河右岸的大面積登陸場。埃布羅河戰役是共和國軍扭轉政治軍事形勢和使戰爭進程朝著於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的一次重要嘗試。
但是,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帝國主義反動勢力對國際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加緊鎮壓、歐洲許多小國家的制度法西斯化以及法國邊界的封閉,使西班牙共和國處於嚴重困境。德意干涉者在對西班牙共和國的武裝干涉中不僅有完全的行動自由,而且得到英、法、美三國統治集團的直接支持。叛軍和干涉軍獲得增援後決定奪取加泰羅尼亞。他們集中了大約26個師,而共和國軍方面只能以總數為17.6萬人的21個師相抵抗。這些師在以前的惡戰中已喪失了元氣,僅裝備有240輛坦克和裝甲車、225門火炮和134架飛機。
1938年12月23日敵人開始在加泰羅尼亞戰線發動進攻。共和國為數60萬人的五個集團軍均在其他戰線上,在這里戰斗的共和國部隊得不到他們積極行動的支援,而處於困境。經過1個月的激烈戰斗,共和國軍於1939年1月26日放棄了巴塞羅那。2月11日法西斯分子以重大傷亡為代價開進到法西邊界。2月9日英國巡洋艦「德文郡」號迫使梅諾卡島的保衛者投降。
英法帝國主義者在美國的公開支持下逼迫共和國方面投降。1939年2月27日英法政府宣布承認佛朗哥並斷絕同共和國奈格林政府的外交關系。以卡薩多上校和右翼社會黨人貝斯太羅為首的叛變分子和投降分子受英法兩國政府的指使於3月3日在卡塔黑納發動了反對共和國的叛亂,這次叛亂很快就被鎮壓下去了。但是共和國的艦隊卻在海軍上將布伊薩率領下離開基地,開赴賓澤特,後在那裡被法國當局拘留。3月5日晚卡薩多組織了反革命政變並奪取了馬德里市政府。3月28日叛徒們把戰線讓開,3月30日共和國的全部領土被法西斯軍隊佔領。
西班牙共和國的失敗是一系列不利的內外因素所造成的。註定西班牙人民失敗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德意的武裝干涉和英法的「不幹涉」政策。內部原因主要是:在工人階級和人民陣線內部團結不夠牢固,結果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團結,致使無產階級在聯合政府中不能實現自己的路線和制止投降分子的破壞活動;沒有盡早地組建正規軍,招致戰爭初期喪失大片領土;過多地採取防禦戰略使共和國軍不能予敵以強有力的突擊和在軍事行動中達到有利於共和國的轉折;沒有按照西班牙共產黨的指點建立必要的軍事經濟。
西班牙人民民族革命戰爭是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資本主義國家工人運動和民主運動的最高峰。在這一戰爭過程中建立了具有人民民主特徵的新型民主共和國。西班牙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流血最多的戰爭之一。戰爭期間,在軍事行動、空戰、轟炸和佛朗哥分子佔領區的鎮壓中死亡的人數達100多萬。這場戰爭中武裝斗爭的主要方式是在某一方向上實施進攻配之以在戰線其餘地段的陣地防禦。與空軍和海軍協同動作的步兵部隊在武裝斗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西班牙戰爭證明:戰斗和戰役的成功要靠武裝力量各軍兵種之間的密切協同。戰爭過程表明,空軍的戰斗能力很強,它能夠在掌握制空權和大量集中使用的情況下達到可觀的效果。戰爭的經驗還表明,僅能防槍彈的輕型和中型坦克在炮火的打擊下會遭受嚴重損失。同時,在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突擊的支持下集中實施坦克沖擊獲得了巨大成功。在固守所佔領土中步兵起了重大作用。海軍具有重要意義,干涉者利用它封鎖西班牙共和國的海岸,轟擊港口和基地並保障自己的海上交通。共和國海軍主要被用於護送地中海的運輸船和掩護海岸。
『肆』 求西班牙的歷史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史前期,其間經歷了第二個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歐盟成員國的現狀。
現代人類在大約3萬5000年前即已經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在其後的數千年裡又有數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紛至沓來,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
18世紀,西班牙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法國最終占據了歐洲大陸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區域。這又引發了一場成功的、但又是毀滅性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造成的政權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陸殖民地的相繼獨立。
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最後在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台而告終結,他一直控制著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現代西班牙顯示了在受歡迎的胡安·卡洛斯國王領導下、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健康、現代、民主的發展趨向,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區之一。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並舉辦了1992年夏季奧運會及1982年世界盃。
請參考http://ke..com/link?url=jhmY9eSmtLcaIhSa
『伍』 二戰,西班牙是個怎樣的存在戰後結局如何
翻看關於世界第二次大戰的歷史,我們可以知道有很多國家都參與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西班牙這一個國家來說,他們並沒有參與到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去,但是這一個國家之中的結局也並不是很好。它被各國孤立,只能自己尋求發展。
三、綜述從上面的陳述中,我們可以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西班牙最終結局是被各國孤立,只能獨立發展。
『陸』 西班牙內戰中,受強大蘇聯支持的共和派,為何會遭遇慘敗
因為當時的共和派,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開始的共和派還是占優勢的一方,不過後來德國和義大利加強了對叛軍的支援,已經英國等國不插手和自身出現了內亂,所以哪怕有蘇聯做靠山也無法阻止叛軍的崛起。
國際縱隊的退出,對共和派也是巨大的打擊。當英國方面通過了所謂的撤軍計劃的時候,共和派心都涼了半截,國際縱隊可是有著一萬人,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是一個巨大的戰力。但是英國看著這邊的戰場太多於威脅了,很多人都是有去無回,就叫他們回去了。
『柒』 法西斯對西班牙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法西斯避免不了其侵略的本性,理智的佛朗哥也遏止不了其貪婪的慾望,西班牙在二戰初期當時也曾瀕臨參戰的邊緣。1940年夏,德國對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的侵略使西班牙處於一個嶄新的地位。德軍似乎極有可能越過比利牛斯山,橫跨西班牙以攻擊直布羅陀和北非。假使他們這樣做的話,以佛朗哥為首的西班牙政府會予以抵抗還是會與之合作呢?或者佛朗哥是否在等待機會親自發動一場戰爭呢?
面對入侵的威脅和當時法西斯軸心國發展形勢下參戰的巨大利益,一方面,西班牙政府在四五月間已通知了英、法、意政府,西班牙對於任何入侵的企圖都將加以抵抗,而且在5月的第一個星期里,無論在公開場合或私下,他們依然重申西班牙嚴守中立的政策。
同時,德意法西斯的節節勝利大大刺激了西班牙的擴張野心,長槍黨黨徒開始上街舉行遊行示威,提出對直布羅陀、摩洛哥、丹吉爾和阿爾及利亞的領土要求。6月10日,義大利對英法的宣戰成為當時對西班牙參戰的最有力召喚,兩天後,佛朗哥宣布西班牙已從「中立」轉變為「非交戰狀態」。6月14日,巴黎淪陷的當天,西班牙軍隊佔領了一直為法國殖民地的丹吉爾港。種種跡象表明,西班牙離參戰只有一步之遙。
『捌』 為什麼西班牙王位會引起一場歐洲戰爭
按照我們中國的歷史傳統,國家的王位由外國人來繼承,簡直不可思議,就是異姓人奪取王位也會被視為大逆不道。但是,歐洲國家的王室往往結為姻親,各種親戚關系皆可以成為繼承一個國家王位的理由或借口。那麼西班牙王位怎麼會引起一場歐洲戰爭呢?
這場戰爭對法國是災難,對英國是福音。從此,英國成為海上強國,在歐洲事務中充當「仲裁者」的角色。法國國勢衰落下去。西班牙由歐洲二等國降到不起眼的小角色。
『玖』 我在西班牙學法律以後好找工作么
你說這話就外行了,肯定是能回國工作的,學法律之後不知道你想做什麼,要麼就考外交部,要麼當律師,收益是按你接手官司的大小,而獲得浮動收益的,人家那邊是純正的「法治」,我國有我國的國情,建議哥們還是發揮自己的優勢,專業打跨國官司吧,畢竟小語種學法律的不多,也可以做跨國公司做法律顧問
『拾』 法西戰爭:西班牙人民反對法國侵略軍
法西戰爭是在拿破崙戰爭(1799—1815)期間,西班牙人民為反對法國侵略軍而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它對於歐洲反對法國統治的解放運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1808—1814年,這次戰爭的特點是人民大眾反對法國佔領軍的斗爭與反封建的革命斗爭相結合。法國損失官兵50餘萬,其中傷亡30萬。法西戰爭對於歐洲反對法國統治的解放運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1807年11月,法國和西班牙軍隊佔領了葡萄牙。拿破崙企圖奪取比利牛斯半島,遂於1808年春開始占據西班牙的各戰略要點。3月20日,繆拉元帥率法軍進駐馬德里,西班牙王國 *** 無力抵抗法國侵略軍。5月2日,馬德里爆發反佔領自發起義,但遭到繆拉軍隊的殘酷鎮壓。拿破崙利用國王查理四世與其子斐迪南七世之間的糾紛,迫使波旁王朝讓出王位,立其兄約瑟夫·波拿巴為西班牙國王。1808年夏季,西班牙全國各地建立地方洪達(委員會),組織領導抵抗運動。
1808年6月6日,塞維利亞(西班牙臨時首都)洪達以全國名義對法宣戰。西軍兵力為15萬人。法軍約為10萬人,但在組織編制、武器裝備和作戰經驗方面均優於西軍。然而,法軍指揮部低估了西班牙人民的抵抗力量。在解放戰爭的頭幾個月里,西軍得到志願支隊的支援,取得了重大勝利。編有3個師的法國軍(約2萬人)被圍困於拜倫地域(安達盧西亞),並於1808年7月22日向西軍投降。法軍在西班牙全境到處受敵。在葡萄牙作戰的法軍與西班牙法軍主力的聯系已被切斷,面臨必遭英葡聯軍殲滅的危險(英葡聯軍於8月在葡萄牙登陸),故於1808年8月30日投降。法軍在西班牙的處境日益險惡。約瑟夫·波拿巴放棄馬德里,率部北上橫渡埃布羅河。西軍完全可以全殲法軍,但由於缺乏統一指揮,各起義軍意見不一致,妨礙了組織追擊。法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1808年9月,為管理國家和指揮作戰,成立了有保守派貴族代表參加的中央洪達。1808年11月,拿破崙率20萬大軍侵西班牙。法軍總兵力達30萬人。西班牙4個集團軍(約10萬人)在埃布羅河憑險設防,但未能阻止拿破崙軍隊的進攻。英軍倉卒撤出葡萄牙。
1809年3月底,西軍在塔霍河地區被擊潰。正規軍的失利並未挫傷西班牙人民的斗爭意志。反對佔領軍的游擊運動烈火在全國燃燒起來。游擊隊對法國駐軍採取突然襲擊,設置伏擊,不斷襲擾敵人。馬克思指出,游擊隊「為真正地武裝人民奠定了基礎」。
1809年底,在法軍佔領區,除為數眾多的零星游擊小組外,有20支大規模游擊隊,到1810年底則增加到30多支,他們使法軍遭受巨大損失。弗朗西斯科·J·米納(大學生)領導的游擊支隊,從1810年4月起到1812年11月止共進行戰斗143次,佔領要塞13座,俘法軍官兵1.4萬人。游擊隊積極作戰阻止法軍向前推進。中央洪達得到了喘息時間,在巴倫西亞、拉曼查和埃斯特拉馬杜拉組建了新軍。
1809年夏,西軍兵力達20萬人。1809年3月,韋爾斯利率英國遠征軍在葡萄牙再次登陸。1809年6月28日塔拉韋拉一戰,英西聯軍獲勝。但是,8月6日法軍又在該地域擊潰西軍,韋爾斯利倉卒撤至葡萄牙。1810年,法軍指揮部擁兵27萬,力圖徹底殲滅西軍,控制整個西班牙。
法西戰爭是一場持久的,不利於法國的戰爭。拿破崙積極准備對俄作戰,被迫減少西班牙法軍總數。1811年12月和1812年初,從西班牙撤出士兵1.4萬名,1812年5月,又將4萬名戰鬥力較強的軍隊撤回法國。1812年對俄戰爭開始(參見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從根本上改變了西班牙的局勢。7月20日在大盧基簽訂反法友好同盟俄西條約(1812)。西班牙戰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英西葡聯軍積極作戰,法軍被迫向塔霍河撤退。拿破崙軍隊在俄國的潰敗決定了西班牙法軍的敗局。1813年,拿破崙被迫再次從西班牙撤出1萬名法軍老兵。1813年6月21日,在維多利亞城區進行了西班牙境內最後的一次大規模戰役。英葡西聯軍和游擊隊重創約瑟夫·波拿巴率領的法軍。1813年底,法軍撤離西班牙。1814年初,惠靈頓率領英西聯軍越過西法國界,入法作戰。西班牙人民經過頑強斗爭捍衛了自由和獨立。1808—1814年法西戰爭中,法國損失官兵50餘萬,其中傷亡30萬。法西戰爭對於歐洲反對法國統治的解放運動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