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隨想曲如何分樂章的

西班牙隨想曲如何分樂章的

發布時間: 2023-01-07 06:39:03

❶ 《阿爾波拉達》是管弦樂《西班牙隨想曲》的第( )樂章

第一樂章

❷ 好聽的歐洲古典音樂

http://bbs.musicool.cn/forum-5-1.html
有碰到一個喜歡古典音樂的。高興。

❸ 關於交響樂 古典樂

交響曲的首、末樂章一般都很宏偉。還有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雖然配器較單薄,但是有一種別樣的氣勢。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 (只在一根上弦演奏)、勃蘭登堡協奏曲 、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帕蒂塔、哥德堡變奏曲(為貴族解決失眠而作)

亨德爾:皇家煙火音樂(據說當時弄出了火災)、彌塞亞、水上音樂(旋律直白形象)、D大調第五號大協奏曲、G小調第六號大協奏曲、C大調大協奏曲「亞歷山大的盛宴」、快樂的鐵匠

帕哈貝爾:卡農

海頓:創世紀(詠嘆調與合唱)、104部交響曲(如45「告別」、82「熊」、83「母雞」、94「驚愕」、101「鍾」、104「倫敦」)、奏鳴曲(我也不記得多少部了)、皇帝四重奏(第二樂章悠揚變奏,今被引用為德國國歌)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樂章最有名、還有《冬》的經典冬雨演繹等等)

莫扎特:第20、21、23、27鋼琴協奏曲(20、21的第二樂章優美……唯美)、第40、41交響樂、弦樂小夜曲(共四個樂章,都很熟悉的)、D小調幻想曲、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序曲很好聽)、單簧管協奏曲、長笛與豎琴協奏曲、星星變奏曲、四重奏(如:羅迪、米蘭、維也納、海頓、霍夫美斯特、普魯士等,還有嬉遊曲推薦)

貝多芬:九首交響樂(當然三「英雄」、五「命運」、六「田園」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鳴曲「春天」「克魯采」、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

舒伯特:A大調五重奏「鱒魚」(第三樂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調第十四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四把豎琴絕無僅有)、羅馬狂歡節序曲

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有熟悉的婚禮進行曲)、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三個樂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交響曲(比較著名的有第三「蘇格蘭」和第四「義大利」)

勃拉姆斯:第一(又稱「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第四樂章五分三十秒起旋律模仿歡樂頌)、二、三、四交響曲 (四是最深刻的,很好聽,氣勢磅礴)、匈牙利舞曲(原為鋼琴曲,後被改編為弦樂版本,2、6較有名)、學院慶典序曲(少有的歡快)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較有名)、鍾(改編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曲)、愛之夢、獻辭、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很特別,加入詼諧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旅行年代(歐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園的噴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每個樂章都好聽)、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是著名的炫技「鍾」)、24首隨想曲(第24首最著名,被眾多作曲家改編,其中拉赫馬尼諾夫的最成功)、摩西幻想曲

羅西尼:弦樂奏鳴曲(1-6全集,每樂章都很好聽)、威廉·退爾序曲、塞維利亞理發師、賊雀序曲

比才:卡門第一|二組曲(共八首,推薦間奏曲、哈巴涅拉、夜曲、波西米亞舞曲)、阿萊城姑娘第一|二組曲(共八首,推薦夜曲、小柔版、間奏曲、小步舞曲)

蘇佩:輕騎兵序曲、維也納早中晚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天鵝湖(推薦:圓舞曲、四小天鵝)、胡桃夾子(推薦:花之圓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薦:玫瑰柔板)、第五交響曲(第三樂章舞曲風格)、第六交響曲「悲愴」(每個樂章都令人難忘)、鋼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經典)、如歌的行板、弦樂小夜曲、憂傷小夜曲、1812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第二樂章很著名、其他三個樂章也很熟悉)、第八交響曲(第三樂章一聽難忘)、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深刻)、母親教我的歌

德彪西:夜曲(第二樂章「節日」好聽)、大海、牧神午後(根據象徵派作家馬拉美同名作改編、其中的長笛值得一聽)、

拉威爾:波萊羅 、茨岡 、由拉威爾改編成弦樂版本的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色彩斑斕)、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優美舒緩)、

斯美塔那:我的祖國(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很有名)、被出賣的新娘

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培爾·金特組曲(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廟、索爾維格之歌)、

西貝柳斯:芬蘭頌、悲傷圓舞曲、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有名)

拉赫馬尼諾夫:帕格尼尼狂想曲(變奏18較著名)、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很美)、第三鋼琴協奏曲、雙鋼琴(OP5,OP17)、練聲曲

格林卡: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小提琴主題伴隨四個樂章)、西班牙隨想曲

聖桑:動物狂歡節(其中「天鵝」最著名、「水族館」也不錯、尾聲很宏偉)、骷髏之舞、影子與迴旋隨想曲

薩拉薩蒂:卡門主題幻想曲、流浪者之歌

馬斯奈:沉思

多普勒:匈牙利田園幻想曲

蒙蒂:查爾達什舞曲(倫敦小提琴之聲有48把小提琴絕妙演繹)

馬勒:第一進行曲、旅行者之歌(聲樂套曲,古斯塔夫·馬勒作詞)、交響曲

R斯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品30(開頭被選為一電影配樂)、唐璜 作品20 、梯爾·艾倫斯皮格爾的惡作劇 作品28 、玫瑰騎士圓舞曲

法雅:愛情魔術師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降E大調「浪漫」)

維尼亞夫斯基:華麗的波蘭舞曲(炫技的)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芭蕾舞劇選曲)、交響童話彼得與狼(認識每一件樂器的音色)

肖斯塔科維奇:鋼琴協奏曲、第二圓舞曲(法國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歐協樂團有經典演繹)

埃爾加:威儀堂堂進行曲、新穎主題變奏曲「謎語」 、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深沉,《瘋狂大提琴》里有經典詮釋)

弗蘭克: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有名)

韋伯:邀舞、魔彈射手

布里頓: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和彼得與狼類似介紹樂器音色)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樂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現)

❹ capriccio espagnol是什麼意思

網頁圖片視頻地圖資訊詞典影響力更多
capriccio espagnol
網路西班牙隨想曲;西班牙綺想曲;易斯巴諾幻想曲
網路釋義

1.
西班牙隨想曲
...u rossignol)以及里姆斯基·科薩柯夫的《西班牙隨想曲》(Capriccio espagnol)。
www.verycd.com|基於86個網頁
2.
西班牙綺想曲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西班牙綺想曲 (Capriccio espagnol)3059 艾爾佳 Sir Edward Elgar:Cell...
pang8230.myweb.hinet.net|基於5個網頁
3.
易斯巴諾幻想曲
... 04 流行變奏曲 Andante Variationen Nr.6 5:28 05 易斯巴諾幻想曲 Capriccio Espagnol 4:58 06 萊特頓 Lichtertanz 3:51 ...

❺ 隨想曲的簡介

隨想曲是音樂體裁的一種,其曲式結構較自由,帶有隨意性並富於生氣。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隨想曲的相關介紹,歡迎閱讀!

隨想曲的含義

隨想曲顧名思義從字面上的意思來解釋的話可以有兩種解釋 方法 ,第一種隨便想一想,第二種就是隨著自己的性子去思考。這兩種意思都是有隨便的感覺,但是第一種可以不用去思考,而第二種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思考了。其實隨想曲從感覺就像是一個人隨著音樂跳舞一樣,不去計較任何的事情。不管怎麼跳,都是很好的在鬆弛,發泄自己,這是直觀地解釋。

隨想曲是一種相當古老的音樂體裁,古今的含義是不一樣的。早期的隨想曲,是一種自由的賦格曲,所謂賦格曲,是各聲部互相模仿的復調樂曲。後來,隨想曲泛指各種自由形式的樂曲,其中不受主題的約束,作曲者可以任其奔放的樂思自由馳騁。但總而言之,隨想曲(capriccio)的意思是作曲家憑幻想創作的樂曲的通稱。

隨想曲的後期發展

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弦樂器的練習曲常用“隨想曲”的名稱。十九世紀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維尼亞夫斯基等的《隨想曲》,都是有藝術價值的練習曲。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不僅是小提琴技術鍛煉的重要練習曲,也是小提琴音樂的珍品。其中第二十四首a小調隨想曲特別有名。帕加尼尼用簡潔精練的音樂語言表現了熱情洋溢、神采飛揚的浪漫主義精神境界。這是一首小提琴變奏曲,包含主題和十一個變奏。主題輕快活躍,節奏富於彈性。以下十一個變奏,全都保持著主題的調性和節拍,即每個變奏都是a小調,2/4拍子,但各有其技術上的特點。

近代作曲家常常把內容反映異國風光、形式比較靈活的作品,叫作隨想曲。俄羅斯作曲家裡姆斯基-柯薩科夫的《西班牙隨想曲》和柴可夫斯基的《義大利隨想曲》,都是這一類型的作品。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西班牙隨想曲》是一部色彩華麗、技巧絢爛的管弦樂曲,描繪了南國大自然的旖旎風光和西班牙人民富於詩意的生活圖景。樂曲採用西班牙民間歌曲和舞曲作為主題,共分五個短小的樂章。第一樂章取材於西班牙西北部阿斯土裡亞斯的《黎明小夜曲》,這是一首兩拍子的活躍喧騰的舞曲,充滿了力量和光輝。 第二樂章是一首抒情變奏曲,主題取材於阿斯土裡亞斯的一首舞蹈歌曲,叫做《黃昏舞曲》。在變奏發展中,作者用絢麗多彩的配器手法,賦予豐富的色彩變化。在主題和五個變奏中,歌唱性的旋律分別由圓號、大提琴、英國管、木管樂器加小提琴、長笛、雙簧管加大提琴演奏。除了第一變奏以外,為了造成和聲色彩的變化,在結構上都有一些擴充。第二、第三變奏稍稍放慢了速度,向高潮發展。 第三樂章是第一樂章的再現,但調性移高了半音。

第四樂章“場面和吉卜賽歌曲”是一個有濃厚的即興風味的樂章。這個樂章包含兩個主題:第一個主題輕盈幽雅,嫵媚動人,取材於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的歌曲《吉卜賽之歌》。這個主題描繪出一個翩躚起舞的吉卜賽女郎的優美形象。兩個主題多次交替出現,前面和中間穿插著由小號、獨奏小提琴、長笛、單簧管、豎琴等不同樂器演奏的華彩段。第五樂章取材於阿斯土裡亞斯的凡丹戈舞曲。凡丹龍是一種三拍子的舞曲,用鼓、響板和吉他伴奏。在這個樂章中,凡丹戈的主題是用變奏的手法發展的,然後第四樂章的兩個主題也先後出現。最後,第一樂章《黎明小夜曲》的主題作為尾聲熱烈地結束全曲。這一樂章描繪了民間節慶的歡樂場面。

隨想曲的比較異同

幻想曲、狂想曲、隨想曲這三種樂曲都屬於器樂曲,具有形式自由、即興發揮、不拘一格的特點。幻想曲的形式極其自由,沒有固定的曲式,而聽任作曲家奔放的樂思自由馳騁。著名的幻想曲有:俄羅斯作曲家格林卡的《卡瑪林斯卡婭幻想曲》,通過俄羅斯長腔歌曲和舞蹈歌曲的對比,創造出鮮明生動的俄羅斯民間生活形象。 狂想曲泛指一種感情奔放、無拘無束的音樂作品,常取材於民族、民間音樂和城市流行音樂,以祖國、民族、英雄人物作為歌頌對象,篇幅較大。如李斯特的優美而動人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匈牙利人和吉普賽人的民歌和民間舞曲為基礎寫成,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

❻ 變奏曲(Variation)簡介

變奏曲(Variation)是指主題及其一系列變化反復,並按照統一的藝術構思而組成的樂曲。“變奏”一詞,源出拉丁語variatio,原義是變化,意即主題的演變。從古老的固定低音變奏曲到近代的裝飾變奏曲和自由變奏曲,所用的變奏手法各不相同。作曲家可新創主題,也可借用現成曲調。然後保持主題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發揮。手法有裝飾變奏、對應變奏、曲調變奏、音型變奏、卡農變奏、和聲變奏、特性變奏等。另外,還可以在拍子、速度、調性等方面加以變化而成一段變奏。變奏少則數段。多則數十段。變奏曲可作為獨立的作品,也可作為大型作品的一個樂章。下面我就為大傢具體介紹一下變奏曲。

管弦樂曲《森吉德馬》前後兩段旋律相同,而速度、力度、節奏、音色和伴奏音型起了變化,就是用了變奏手法。第一段輕柔緩慢,氣息寬廣,描寫遼闊壯麗的草原景色。第二段速度轉快,節奏活躍,描寫草原人民的愉快生活。

這種保持原來的旋律,而變化音樂語言中其他因素的變奏手法,叫做固定旋律變奏。另一種常用的變奏手法是裝飾變奏。裝飾變奏只是保持主題的旋律骨架。而變化旋律的細節,也就是用裝飾音把原來的旋律進行加工,同時也可以變化音樂語言中的其他因素,如速度、力度、節奏、音色、伴奏音型等等。

貝多芬所作《田園交響曲》第五樂章開頭的主題,描寫雨過天晴時牧人歡樂的歌聲。貝多芬發展這個主題時.既用了固定旋律變奏手法,又用了裝飾變奏手法。主題後緊跟著的兩次固定旋律變奏,同一個旋律,一次比一次移低八度,伴奏音型一次比一次加速,力度則一次比一次加強,從而使歡快的情緒逐步加深。後來這個主題再一次出現時,改用了裝飾變奏的手法,在旋律音與旋律音之間,加進了裝飾音,把原來的旋律裝飾得更加流利歡暢。

以上這兩個例子,僅是在樂曲中採用了變奏手法,如果在一首樂曲中,有系統地用變奏的手法來發展主題,那就叫變奏曲。變奏曲的原則是:先奏出完整的主題,然後依次演奏一個一個變奏。變奏的次數可多可少,少則三四次,多則二三十次。十七、十八世紀的組曲中,一首舞曲的後面往往緊跟著同一舞曲的變化反復,稱為“復奏”。這種包含主題和一個變奏的舞曲,是變奏曲的前身。

巴赫的《b小調樂隊組曲》中的波蘭舞曲就是。這首曲子是由長笛和弦樂器演奏的。長笛和第一小提琴演奏旋律,其他樂器演奏和聲。後面緊跟著這個舞曲的“復奏”,同樣的旋律移到低音部,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長笛吹另一個流暢的旋律,和它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一種固定旋律的變奏手法。復奏以後,又回到原來的舞曲,也就是說,變奏以後,又回到了主題。

也就是說,變奏以後,又回到了主題。貝多芬的《f小調鋼琴奏鳴曲》,因為音樂熱情奔放、充滿 英雄氣概,而被稱為“熱情奏鳴曲”。其中第二樂章是一首變奏曲。抒情歌唱性的主題,象一首寧靜而嚴肅的歌曲,表現出凝神思索的形象。主題的節奏是沉著的,嚴肅的,基本上一拍一個和弦。下面四個變奏用裝飾變奏的手法來發展這個主題。從第一變奏到第三變奏,節奏逐漸加快,從一拍兩個音、一拍四個音,到一拍八個音,表現從沉思中活動起來的精神境界。第三變奏是節奏的高潮,逐漸滋長的希望,達到了神采飛揚的境地。第四變奏回復了主題的節奏,但低音區和高音區的對照,猶如向深沉的內心投進了光亮,使人從沉思默想中振奮起來。突然,一個強烈的不協和弦打破了沉寂,導向熱情奔放的第三樂章,它和第二樂章是緊密相連的。

舒伯特《A大調鋼琴五重奏》的第四樂章也是變奏曲。變奏曲的主題是他創作的歌曲《鱒魚》,所以這首五重奏又被稱作《鱒魚鋼琴五重奏》。鋼琴五重奏通常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鋼琴演奏的,但這首五重奏不用第二小提琴而用了低音提琴。第四樂章包含《鱒魚》主題和五個變奏,每個變奏基本上保持著主題的旋律,主要是用固定旋律的變奏手法來發展主題的。在主題中,旋律由小提琴奏出。在五個變奏中,旋律分別由鋼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最後,在尾聲中,主題第一段的旋律由小提琴和大提琴一問一答輪流演奏,鋼琴上並且出現了歌曲《鱒魚》中描寫鱒魚戲水的伴奏音型。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西班牙隨想曲》,它的第二樂章也是一首固定旋律變奏曲。主題是西班牙阿斯土裡亞斯省的一首舞蹈歌曲,叫做《黃昏舞曲》。在變奏發展中,作者絢麗多彩的配器手法,賦予豐富的色彩變化。在主題和四個變奏中,歌唱性的旋律分別由圓號、大提琴、英國管、木管樂器加小提琴、長笛、雙簧管加大提琴演奏。四個變奏除了第一變奏以外,為了造成和聲色彩變化,在結構上都有一些擴充。

復變奏曲包含兩個主題的變奏曲,也就是雙主題變奏曲有兩種不同的形式結構:

第一種,先出現兩個主題,然後依次出現兩個主題的一系列變奏;

第二種,先出現第一主題和它的一系列變奏,然後出現第二主題和它的一系列變奏。

現以後一種類型的雙主題變奏曲——俄羅斯作曲家格林卡的《卡瑪林斯卡亞幻想曲》為例。這首幻想曲用變奏的手法發展兩個俄羅斯民間主題,渲染成一幅民間風俗生活的圖畫,是俄羅斯民族交響音樂的奠基作品。第一主題出現在短短的引子以後,是俄羅斯民間的一首婚禮歌曲,原來的歌詞是:“森林後,黑暗的森林後,一片綠色的小花園後,飛起一群天鵝。……”這個主題的曲調淳樸優美,由弦樂器齊奏。第一主題後面緊跟著三個變奏,用支聲復調來襯托原來的旋律。所謂支聲復調,就是在主旋律的上下,加進和主旋律時而平行、時而分離的陪襯旋律,是民間音樂中常用的手法。第二主題採用俄羅斯民間的卡瑪林斯卡亞舞曲,這是一種兩拍 子的、歡快的舞曲。

第二主題的一系列變奏,也廣泛運用了支聲復調的手法。格林卡在兩個形成鮮明對比的主題之間,找到了音調上的內在聯系,因此在第二主題的變奏中,很自然地引進了第一主題開始的旋律。在第二主題的一系列變奏以後,又繼續變奏第一主題,最後又 是第二主題的繼續變奏。末段速度轉快,全曲在生動熱烈的 氣氛中結束。

固定低音:以4~8小節的低音旋律或和弦進行為主題(前者如J.S.巴赫的c小調《帕薩卡里亞》,後者如他的d小調《恰空》),當主題不斷反復時,上方聲部蜿蜒不絕地變化復調結構與和聲織體。在巴羅克時期的組曲中,有些舞曲反復演奏時,往往將旋律加以裝飾,或同時改變其織體,稱為“復奏變奏曲”。

裝飾:將一個結構完整(通常為二段式)的主題,進行一系列的變奏。常用的變奏手法有:

1,裝飾主題的旋律,並改變其織體;

2,保持主題的旋律,而改變其和聲與織體;

3,改變主題的速度、節拍、節奏、調性、調式;

4,從單調體變為復調體(卡農、賦格)等。固定低音變奏曲,主題和變奏是連續不斷地發展的;裝飾變奏曲的主題和每個變奏都是結構完整的段落,變奏少則3、4次,多則幾十次(L.van貝多芬的《迪亞貝利主題變奏曲》多達33次),除了從主調體變為復調體的變奏外,主題結構都保持不變。

自由:不僅主題的結構常起根本的變化,主題的性格和體裁也變幻不定(如從抒情性變為諧謔性,從進行曲變為舞曲等);保持不變的,只是主題的個別音調和若乾和聲輪廓,因此又稱“性格變奏曲”。R.舒曼的《交響練習曲》是性格變奏曲最早的範例。

19世紀末葉的標題音樂常利用性格變奏曲移步換形的特點來揭示特定的標題內容。如R.施特勞斯的《堂吉訶德》(1897),主題帶有騎士性格,各個變奏描繪了堂吉訶德的10次奇遇,終曲則描寫了他的死亡。

在V.丹第的《伊斯塔爾變奏曲》中,甚至運用了獨特的倒裝變奏的形式,從最復雜的變奏開始,隨後的一系列變奏描寫伊斯塔爾在經過七重門時所受到的考驗,最後才出現齊奏的主題。

在浪漫派作曲家的作品中,往往同時運用裝飾變奏和自由變奏,如П.И.柴科夫斯基為大提琴和樂隊寫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變奏曲可以作為獨立的作品(聲樂曲或器樂曲),如:A.亞當的《莫扎特主題變奏曲》(花腔女高音獨唱曲)、巴赫的《戈爾德貝格變奏曲》;變奏曲也可作為奏鳴曲、協奏曲、交響曲、室內樂、組曲等套曲的一個樂章,並常用於慢樂章,如貝多芬《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的第2樂章。某些變奏曲,按其藝術構思將一系列變奏劃分為幾個部分,因而使變奏曲具有組曲的性質,如С.В.拉赫瑪尼諾夫為鋼琴和樂隊而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見變奏曲式)。

《戈德堡變奏曲》應該算是巴赫諸多鋼琴獨奏作品中流傳最廣的一部,編號為BWV988。名氣與聲望上可以與“平均律”相提並論,音律的美感很容易引起聽者的共鳴。當初巴赫在創作它的時候就對這部作品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定義——“一首為音樂愛好者消遣用的各種詠嘆調以及變奏”。其實這部作品屬於巴赫《鍵盤練習曲》的第四部分,寫於 1741-1742年間。當時巴赫身處萊比錫,五十多歲的他視力開始逐漸衰退,但藝術熱情絲毫沒有減退,創作風格越發純熟。這部變奏曲問世之初巴赫為它定的標題是《有各種變奏的詠嘆調》,而後人根據其有趣的創作背景把這作品稱為《戈德堡變奏曲》。

這是音樂史上規模最大,結構最恢宏,也是最偉大的變奏曲。這部變奏曲是為兩層大鍵琴而作,巴赫在各段變奏里都指定了鍵盤的種類。變奏曲的形式,是以一個基本主題,引導出對比命題和對應(反對)命題,然後再探求演繹與對比的各種可能性。巴赫這部作品,以他1725年為安娜·瑪格達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薩拉班德舞曲作為主題,發展成30段變奏。這30的數字,由3所支配,以3個成一組的變奏,以卡農的方式表達:一位齊聲的卡農,二為二度卡農,三為三度卡農……此後達到第九個卡農後,第十變奏為四聲部的賦格,之間不斷出現創意曲、托卡它、詠嘆調等各種形式。第一層與第二層鍵盤交替。第十六變奏作為中心,速度分為前後兩半,這種作曲技巧所構成的建築結構之微妙,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這部作品共分32段,第一段以那首薩拉班德舞曲的主題開頭,第32段是經過30段變奏後和緩地、平靜地重新回到主題(不同的是第一段的簡單主題經過30段變奏後,已變得異常豐富和復雜。

貝多芬寫過兩首著名的變奏曲。一首是作於1802年,主題采自芭蕾舞劇《普羅米修斯的生民》(OP.43,1801年)的《降E大調變奏曲》(OP.35),該作品內有變奏和賦格15段,被稱為《普羅米修斯變奏曲》。這一主題後來又用於《英雄交響樂》的最後樂章,因此,該曲還被稱為《英雄變奏曲》。此曲風格雄壯豪邁,技巧輝煌豐富,貝多芬將即興手法和賦格處理緊密結合,體現了鋼琴曲的交響氣勢。

另一首是作於1823年的《迪阿貝利變奏曲》。奧地利作曲家兼出版家迪阿貝利創作了一首圓舞曲,並邀請50位音樂家根據此主題各創作一首變奏曲,合成一部集體創作集,以愛國藝術家協會的名義出版。參加此項活動的音樂家包括了貝多芬、舒伯特、車爾尼、胡梅爾和年僅11歲的李斯特。迪阿貝利是一位相當成功的音樂出版家,但卻只是一個平庸的作曲家,當時貝多芬接到迪阿貝利這個主題時曾大笑,譏諷這是“擦鞋匠的破布”,認為這是一首極粗俗、無聊、幼稚的圓舞曲,拒絕參加“愛國藝術家協會”。後來同意單獨給貝多芬出版,他才答應為迪阿貝利寫一首六至八段的變奏曲。但是,在創作過程中,貝多芬的樂思滾滾而來,一下寫了33首,比他1807年創作的有32段變奏的c小調變奏曲還要多。因篇幅過大,歪打正著,正好單獨成冊,作為上卷。其餘音樂家的作品合為下卷。

貝多芬是在53歲的時候創作此曲的,這也是他創作出許多偉大作品的鼎盛時期。也許是創作的構思早已深埋在貝多芬的心裡,一但遇上合適的環境,音樂的種子馬上破土而出,他的創作仿若下筆有神,擋不住的音樂靈感令他一下子就創作了33首優秀的變奏曲。這部作品是繼巴赫《哥爾德堡變奏曲》後,又一部傳世的經典鋼琴變奏作品。這部出色的鋼琴變奏作品,自1824年出版後卻更遭到了數年乏人問津的尷尬命運。直到由19世紀著名的指揮家、鋼琴家彪羅對《迪阿貝利變奏曲》作了大量的推廣工作,成功地激起了人們對該曲的興趣。

貝多芬高超的創作技巧和極富創造性的手法在《迪阿貝利變奏曲》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彪羅認為不應只簡單地把這部作品看作是一系列精彩的變奏,應更深地發掘作品的內涵——在作品中,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貝多芬思想的進化和對聲音的想像力,整個音響世界的意象被勾勒出來,這部作品反映的是他天才般音樂“小宇宙”的無限潛能。在第31變奏中,人們會看到巴赫所寫的柔板的再現,隨後的兩重賦格變奏非常類似亨德爾時代的復活。最後三段變奏構成了過去音樂世界的重演。除c小調的第9和第28至31變奏以及降E大調的第32的賦格變奏外,整曲都採用C大調。第23變奏採用了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的主題,但這並未打亂變奏形式的邏輯。舒曼曾稱這部變奏曲是貝多芬用鋼琴對聽眾的永別。在這部作品中,貝多芬表現出高深的技巧,因此它被稱為音樂史上無與倫比的著名變奏曲。《迪阿貝利變奏曲》表現出古典主義的宏偉氣勢,貝多芬將原本平庸無趣的圓舞曲主題打造成華麗典雅的音樂殿堂。只有巴赫的《哥爾德堡變奏曲》以及獨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五樂章主題加32個變奏的《夏空舞曲》才能與之媲美。

《海頓主題變奏曲》也叫做《聖安東尼變奏曲》,勃拉姆斯以奧地利朝聖歌曲《聖安東尼贊歌》為主題創作而成。這是當時頗為流行的曲調,海頓的一首管樂嬉遊曲也用了《聖安東尼贊歌》的主題,為了讓聽眾更好地區分,因此勃拉姆斯把作品命名為《海頓主題變奏曲》。此曲有兩種演奏的形式,可用於樂隊演奏,也可以用於兩架鋼琴演奏。全曲共有八段變奏,並有一個帕薩卡里亞舞曲式的結尾。《海頓主題變奏曲》於1873年初在維也納首演。

英國作曲家布里頓,非常尊重和敬重自己的作曲老師——布里奇。1937年,他自老師布里奇《三首牧歌》中第二首的主題加以變奏,創作了這部管弦樂作品。全曲共十段,為了使聽眾便於理解各段變奏都加了註解:柔板、進行曲、浪漫曲、義大利曲調、布列舞、古典曲、維也納圓舞曲、無窮動、送葬進行曲、歌曲與賦格。1937年,在奧地利的薩爾茨堡音樂節成功首演。

1934年,俄國作曲家、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用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小提琴隨想曲》最後一首的主題,創作了鋼琴與樂隊的變奏曲。有關這部作品的創作經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佳話:有一次,拉赫瑪尼諾夫與他的好朋友、俄國著名鋼琴家莫伊賽維奇共進晚餐。兩人都是大名鼎鼎的鋼琴家,席間,他們談及《帕格尼尼狂想曲》中第二十四變奏曲的演奏方法。這段音樂以和弦跳音寫成,技巧極高並很難演奏。拉赫瑪尼諾夫正搔首躊躇如何表現音樂,侍者送上一盤飲料,不過他卻無心品嘗。莫伊賽維奇笑道:“欲使跳音得心應手,何不飲用薄荷奶油?”拉赫瑪尼諾夫停下思考,順手取了一杯,一飲而下。隨後坐到鋼琴前彈奏起來,剛才想不通的彈奏方式,彷彿一下子全部開竅,彈奏得完美無瑕。自此以後,拉赫瑪尼諾夫每次上台演奏此曲,必先飲薄荷奶油一杯。因此,這首曲子也叫《薄荷奶油變奏曲》

1712年,奧地利著名小提琴、作曲家克萊斯勒,根據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塔蒂尼的變奏曲改編成《科列里主題變奏曲》。原曲名為《據科列里極其優美的加沃特的運弓技法——小提琴的五十個變奏》,但這個曲名太長而且顯啰嗦,因此重新命名為《科列里主題變奏曲》。這個變奏主題源自義大利早期小提琴樂派的代表人物——科列里,他所作的《小提琴奏鳴曲集》第十首第四樂章中的《加沃特舞曲》。樂曲由主題與三個變奏構成。主題旋律跳躍歡快,具有較強的舞曲性質。第一變奏採用琶音奏法,輕捷而流暢。第二變奏用跳進音程和顫音相結合的奏法,活潑優美,有著鮮明的加沃特舞曲的特點。第三變奏採用和弦奏法,間斷有力,生氣勃勃,使樂曲形成了一個高潮。最後,樂曲將主題重奏一遍結束。

法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拉莫,為其《新編古鋼琴組曲集》中的第七首,改編成了變奏曲,命名為《加沃特與六個變奏》。樂曲由一個主題和六個變奏組成。第一變奏用左手的和弦奏出,右手用連續的十六分音符的走句裝飾。第二變奏將左、右手的兩部分加以調換。第三變奏中上聲部的主旋律與構成對位的低聲部相互交織,中聲部則繼續奏出連續的十六分音符的走句。第四變奏採用輕快而較強的節奏。第五變奏採用分散和弦式進行與同音反復進行。最後的第六變奏用右手奏出和弦,並由上聲部的和弦連成主旋律,而以用左手奏出的樂音為其襯托。

值得一提的是,拉莫不僅是一位作曲家,還是一位音樂改革家。他在自然音響的體系基礎上,創立了現代和聲體系,建立了和聲體系轉位法,也就是說拉莫建立了和聲和古典轉調的程序。當時對位法非常盛行,即幾個旋律平行展開,在垂直的方向獲得了意外的和弦,從而產生了“拉莫法制”。拉莫在理論上創立了和弦、和弦移位、基本和聲功能學說,又是第一個論證主調和聲音樂的人,並通過豐富的創作實踐,整理為系統化的體系,為音樂理論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德彪西認為:“只有拉莫才是法國真正的第一位音樂家”。

1876年,柴可夫斯基創作了《洛可可主題變奏曲》,題獻給他的好朋友、著名大提琴家菲芩哈根,該曲於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洛可可”一詞,源於法語ro-caill,意思為“貝殼形”。是法國十八世紀中葉,庭院布置、室內裝飾多方面的一種實用的藝術風格,其特點為強調富麗堂皇的外形和纖巧繁瑣的裝飾,在具體運用中強調不對稱的各種漩渦形曲線和輕淡柔和的色彩。在音樂上常指巴洛克至古典樂派過渡時期的音樂作品風格。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題變奏曲》,曲名意在表明樂曲按照莫扎特的風格寫成。曲調流麗安逸,具有和莫扎特作品相似的詩意,同時也表現出柴可夫斯基的藝術個性,以及俄羅斯民族音樂的風格。1879年,李斯特聽了這部作品後贊嘆道:“瞧,終於又聽到音樂了”!《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由一個主題與八個變奏組成,具有濃厚的俄羅斯音樂特點。由於這部作品是一首經典的變奏曲,所以版本也很多,但大提琴家菲芩哈根編定、演奏的版本流傳最廣。除了上述介紹的作品,著名的變奏曲還有:帕格尼尼的《摩西主題變奏曲》、柯達伊的《孔雀變奏曲》、埃爾加的《謎語變奏曲》、《威尼斯狂歡節幻想變奏曲》、《那坡里民歌主題幻想曲與變奏曲》、《魔笛主題變奏曲》等等。

在中國民間音樂中,加花變奏法是旋律發展的重要手法之一。用裝飾音把旋律裝飾起來,使其更為豐富。加花變奏的手法有兩種:一是原板變奏,保持結構而使骨幹音提前或延遲出現;二是增減板變奏,擴充或壓縮節拍,增減速度放慢,減板速度加快,民間稱之為“快減慢繁”法。江南絲竹,古曲《春江花月夜》都有此類的變奏手法。

❼ 求助莫什科夫斯基的《西班牙隨想曲》

西班牙隨想曲》拉丁轉寫:Kapritschtschio na ispanskije temi,意譯為「基於西班牙主題隨想曲」,作品號三十四)是俄國作曲家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基於西班牙地方曲調,在1887年寫成的一部管弦樂曲,在西方常以法語名稱──Capriccio Espagnol示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原欲將該曲歸類為小提琴獨奏和管弦樂隊協奏作品,但後來決定純粹將該曲歸類為管弦樂曲,以令演繹者更加著重活潑的旋律。

隨想曲共有五個樂章組成。
1. 第一樂章為晨歌(Alborada),是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地區用來迎接日出的傳統舞曲,富有令人興奮的節慶色彩。
2. 第二樂章變奏曲(Variazioni),首先由圓號部奏出主題旋律,繼而其他樂部相繼奏出主題的變奏曲。
3. 第三樂章晨歌,再現第一樂章的旋律,只是在配樂和音調上有所不同
4. 第四樂章場景和吉普賽歌謠(Scena e canto gitano),先以五個華彩樂段(cadenza)開首,分別以圓號加小號、小提琴獨奏、長笛、單簧管以及豎琴,分別伴以不同的敲擊樂器奏出。繼而整個樂隊奏出一段三拍子舞曲,推至高潮後緊接(attacca)到終章。
5. 第五樂章為阿斯圖里亞斯風格的方登戈舞(Fandango asturiano),是西班牙北部阿斯圖里亞斯地區一種富有活力的舞曲。第一樂章晨歌的主旋律在這一樂章的尾部,也即是整首隨想曲的最後更為輕快激昂地重現。
全曲的演奏一般需要16分鍾。

❽ 古典音樂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在小提琴一根弦上演奏) 、勃蘭登堡協奏曲 、英國組曲、法國組曲、帕蒂塔、哥德堡變奏曲(為貴族解決失眠而作)

亨德爾:皇家煙火音樂、彌塞亞、水上音樂(旋律直白形象)、D大調第五號大協奏曲、G小調第六號大協奏曲、C大調大協奏曲「亞歷山大的盛宴」、快樂的鐵匠

帕哈貝爾:卡農

海頓:創世紀(詠嘆調與合唱)、104部交響曲(如45「告別」、82「熊」、83「母雞」、94「驚愕」、101「鍾」、104「倫敦」)、奏鳴曲(我也不記得多少部了)、皇帝四重奏(第二樂章悠揚變奏,今被引用為德國國歌)

維瓦爾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其中《春》第一樂章最有名、還有《冬》的經典冬雨演繹等等)

莫扎特:第20、21、23、27鋼琴協奏曲(20、21的第二樂章優美……唯美)、第40、41交響樂、弦樂小夜曲(共四個樂章,都很熟悉的)、D小調幻想曲、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序曲很好聽)、單簧管協奏曲、長笛與豎琴協奏曲、星星變奏曲、四重奏(如:羅迪、米蘭、維也納、海頓、霍夫美斯特、普魯士等,還有嬉遊曲推薦)

利奧波德·莫扎特(神童莫扎特之父):玩具交響曲

貝多芬:九首交響樂(當然三「英雄」、五「命運」、六「田園」最著名啦)、小提琴奏鳴曲「春天」「克魯采」、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鋼琴奏鳴曲、浪漫曲兩首

舒伯特:A大調五重奏「鱒魚」(第三樂章「幽默曲」最有名)、D小調第十四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小夜曲、音樂瞬間、多首藝術歌曲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第二樂章四把豎琴絕無僅有)、羅馬狂歡節序曲

門德爾松:仲夏夜之夢(有熟悉的婚禮進行曲)、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三個樂章都很有名,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交響曲(比較著名的有第三「蘇格蘭」和第四「義大利」)

勃拉姆斯:第一(又稱「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第四樂章五分三十秒起旋律模仿歡樂頌)、二、三、四交響曲 (四是最深刻的,很好聽,氣勢磅礴)、匈牙利狂想曲(2、6較有名)、學院慶典序曲(少有的歡快)

肖邦:19首夜曲(前三首最著名)、第一敘事曲、4首即興曲、多首詼諧曲、多首圓舞曲、多首大圓舞曲(又名波蘭舞曲、波羅乃茲)、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多首練習曲(如:黑鍵、離別、革命、蝴蝶、枯木、海洋)、多首前奏曲(如:雨滴)、第一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一、二協奏曲的第二樂章都柔美至極,唯美)、引子與輝煌大圓舞曲(肖邦極少有的大提琴與鋼琴作品)

舒曼:童年情景(第七首「夢幻曲」最經典,還有「竹馬游戲」、「在火爐邊」等)、狂歡節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二、第六首較有名)、鍾(改編自帕格尼尼小提琴曲)、愛之夢、獻辭、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很特別,加入詼諧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旅行年代(歐貝曼山谷、埃斯特哈奇庄園的噴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協奏曲(每個樂章都好聽)、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是著名的炫技「鍾」)、24首隨想曲(第24首最著名,被眾多作曲家改編,其中拉赫馬尼諾夫的最成功)、摩西幻想曲

羅西尼:弦樂奏鳴曲(1-6全集)、威廉·退爾序曲、塞維利亞理發師、賊雀序曲

比才:卡門第一|二組曲(共八首,推薦間奏曲、哈巴涅拉、夜曲、波西米亞舞曲)、阿萊城姑娘第一|二組曲(共八首,推薦夜曲、小柔版、間奏曲、小步舞曲)

蘇佩:輕騎兵序曲、維也納早中晚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天鵝湖(推薦:圓舞曲、四小天鵝)、胡桃夾子(推薦:花之圓舞曲、糖梅仙子之舞)、睡美人(推薦:玫瑰柔板)、第五交響曲(第三樂章舞曲風格)、第六交響曲「悲愴」(每個樂章都令人難忘)、鋼琴套曲《四季》(「六月」船歌最經典)、如歌的行板、弦樂小夜曲、憂傷小夜曲、1812序曲

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第二樂章很著名、其他三個樂章也很熟悉)、第八交響曲(第三樂章一聽難忘)、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深刻)、母親教我的歌

德彪西:夜曲(第二樂章「節日」好聽)、大海、牧神午後(根據象徵派作家馬拉美同名作改編、其中的長笛值得一聽)、意象集、版畫集、兒童園地、貝加馬斯克組曲

拉威爾:鵝媽媽組曲、波萊羅 、茨岡 、庫普蘭之墓(共六首、四首有鋼琴、弦樂版本)、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有鋼琴、弦樂版本)、由拉威爾改編成弦樂版本的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色彩斑斕)、鋼琴奏鳴曲(第二樂章優美)、水的嬉戲

斯美塔那:我的祖國(第二樂章「伏爾塔瓦河」很有名)、被出賣的新娘

格里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培爾·金特組曲(較著名的有晨曲、阿尼特拉舞曲、在山神廟、索爾維格之歌)、抒情小品集、霍爾堡時代組曲(前奏曲悅耳)

西貝柳斯:芬蘭頌、悲傷圓舞曲、小提琴協奏曲

弗雷:西西里舞曲、夢後、帕凡(孔雀)舞曲

格魯克:奧菲歐與尤利迪西

拉赫馬尼諾夫:帕格尼尼狂想曲(變奏18較著名)、第二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很美)、第三鋼琴協奏曲、雙鋼琴(OP5,OP17)、練聲曲

格林卡:魯斯蘭與柳德米拉序曲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小提琴主題伴隨四個樂章)、西班牙隨想曲

聖桑:動物狂歡節(其中「天鵝」最著名、「水族館」也不錯)、骷髏之舞、影子與迴旋隨想曲

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蝙蝠序曲、春之聲圓舞曲、維也納森林故事圓舞曲、埃及進行曲、皇帝圓舞曲、電閃雷鳴波爾卡、南方的玫瑰圓舞曲、前進波爾卡、安銳波爾卡、撥弦波爾卡(與約瑟夫·施特勞斯共同創作)、吉卜塞男爵、晨報圓舞曲、維也納糖果圓舞曲、維也納氣質圓舞曲、天佑皇帝約瑟夫一世萬歲進行曲(有德國國歌片段)、游覽列車波爾卡、享受生活圓舞曲、爆炸波爾卡、你和你圓舞曲、檸檬樹花開何處圓舞曲、音樂美酒和女人圓舞曲、藝術家生涯圓舞曲、閑聊波爾卡、奧菲歐四對舞

約瑟夫·施特勞斯:奧地利村燕圓舞曲、水彩畫圓舞曲、無憂無慮快速波爾卡、小磨房波爾卡

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茨基進行曲、中國人加洛普

瓦爾托伊費爾:溜冰圓舞曲、西班牙圓舞曲

伊凡諾維奇:多瑙河之波圓舞曲

萊哈爾:金銀圓舞曲

約納森:杜鵑圓舞曲

安德森:打字機、藍色探戈、快樂雪橇、調皮的節拍器

薩拉薩蒂:卡門主題幻想曲、流浪者之歌

馬斯奈:沉思

多普勒:匈牙利田園幻想曲

蒙蒂:查爾達什舞曲(倫敦小提琴之聲有48把小提琴絕妙演繹)

巴伯:弦樂柔版

瓦格納:漂泊的荷蘭人(前奏曲)、羅恩格林(第一幕序曲)、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帕西法爾(序曲、聖星期五的奇跡)、湯豪舍(前奏曲)

馬勒:第一進行曲、旅行者之歌(聲樂套曲,古斯塔夫·馬勒作詞)、交響曲

R斯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品30(開頭被選為一電影配樂)、唐璜 作品20 、梯爾·艾倫斯皮格爾的惡作劇 作品28 、玫瑰騎士圓舞曲

法雅:愛情魔術師

布魯克納:第四交響曲(降E大調「浪漫」)

維尼亞夫斯基:華麗的波蘭舞曲(炫技的)

普羅科菲耶夫:羅密歐與朱麗葉(芭蕾舞劇選曲)、交響童話彼得與狼(認識每一件樂器的音色)

肖斯塔科維奇:鋼琴協奏曲、第二圓舞曲(法國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歐協樂團有經典演繹)

埃爾加:小提琴小品愛的致意(又稱愛的禮贊)、威儀堂堂進行曲、新穎主題變奏曲「謎語」 、大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深沉)

弗蘭克: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有名)

馬斯卡尼:鄉村騎士間奏曲

韋伯:邀舞、魔彈射手

布里頓: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和彼得與狼類似介紹樂器音色)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木星」樂章很著名的!熟悉的旋律在三分十五秒出現)

❾ 【DAY 34】賞析《天方夜譚》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Rimsky-Korsakov,1844-1908),俄國作曲家。代表作組曲《天方夜譚》和《西班牙隨想曲》等。《天方夜譚》又譯《舍赫拉查達交響組曲》,作於1888年,管弦樂曲。 同年在彼得堡首演。這一組曲取材於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作者在初版總譜上介紹了原作的梗概:古代阿拉伯的蘇丹王沙赫里亞爾專橫而殘酷,他認為女人皆居心叵測而不貞,於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處死。機智的少女山魯佐德(又譯「舍赫拉查達」)嫁給這位蘇丹王之後,在當夜給蘇丹王講了一個離奇生動的故事。第二天,這個故事正講到關鍵之處,被山魯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蘇丹王,為了繼續聽下去,破例沒有處死山魯佐德這位新娘。之後,山魯佐德又以同樣的方式給蘇丹王講了一連串的動聽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個夜晚。最後,蘇丹王被山魯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終於徹底放棄了殘酷的念頭,決心與山魯佐德白頭偕老。

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在最早出版的總譜中,每個樂章均附有標題,標題內容取自《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第一樂章「海洋與辛巴達的船」;第二樂章「卡倫德王子的故事」;第三樂章「王子與公主」;第四樂章「巴格達的節日,大海,船在聳立著青銅騎士的岩石旁遇難,終曲」。今天介紹的是第三樂章「王子與公主」:如小快板的小行板。先以弦樂表現年輕王子與公主的情景,中間部單簧管奏歡快的舞蹈風格主題,在狂熱之後,小提琴獨奏雪拉莎的主題,在小提琴技巧性分散和弦上,木管奏王子與公主的主題,最後以木管暗示雪拉莎主題而結束。

❿ 古典音樂欣賞入門

看看這個:會對你有幫助

如果想欣賞古典樂。建議不要去買一些國內」權威」「寫的叫《音樂欣賞入門》之類的書,這類書會把一首曲目解說得」清清楚楚」,至於作者是不是這個意思,他是不管的,我個人認為他只想把他一個人的思想強加給你。這對入門有一點用,但是卻把你的思想限制了,當欣賞一些純音樂(如伯拉姆斯的作品),你就會不知所雲了。音樂界有一句名言,讓音樂說話,讓解說消失。通你只需了解作者創作背景和作者對作品的意見就好,其它人說的都是在強奸作者。所以一個好的解說者,只會告訴你作者創作這篇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想告訴聽眾的東西,至於音樂本身,通常只會告訴你幾個主題,讓你能注意就行。至於怎樣理解—這是你個人的事,除了作者別人都可能是錯的,除了你。你的任何理解對於你都是對的。 建議先買一本《辛豐年音樂筆記》,非常值得一讀,深入淺出。他在上面有十二篇關於古典樂欣賞入門的好文章。有些書籍,能賣到書都可以買來看一看,對提高自己的音樂理解能力很有好處。如:《管弦樂名曲解說》,唐.愛斯著,分上、中、下三冊,共計不過幾十元,不過寫得又好又全,基本不用再買音樂欣賞類的書了;《西方音樂史》,保羅.朗多爾米著;或《西方文明中的音樂》,朗格著,二位兄台觀點」奇特(落伍)」,不要全部認同。還有一些音樂家的個人傳記,如《勃拉姆斯》等,英國OMNIBUS經典版本,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還有如《古斯塔夫.馬勒》,布魯諾.瓦爾特著等等(你喜歡誰就買誰)。一句話,國內的權威人士寫的就最好別買,被誤導了不要來找我;),至於什麼音樂學校的欣賞課教材,更純粹是誤人子第+放P。另外有兩個刊物,《音樂愛好者》與《愛樂》,也可以訂來看,尤其是《愛樂》。如果有足夠的興趣,甚至可以賣一些講樂理知識的書看,或者同時學一門樂器就更好了。最簡單的:口琴就好.

好了,進入正題。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是入門的首選,優美動聽,淺顯易懂,可以從入門到精通(他也有相當多的非標題音樂,如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一鋼琴協奏曲),而且也適合發燒用,色彩極好。他的作品中,最淺的大概是:《1812序曲》(樂曲是俄國人民反抗拿破倫入侵),比現在流行歌其實還容易懂。緊跟著是《天鵝湖》,最好是聽全劇,選段也不錯,買一張DVD,邊看跳舞邊聽更好了,裡面每一支曲都極為優美,音效也好。第三應為《胡桃夾子》,其它同天鵝。關於版本問題,對這類通俗得比流行歌還流行的曲目,只要是一支像樣的樂隊演奏都差不多(除了那盤極發燒的孔澤爾的名盤外都行),只要錄音好就行。再後可以找《義大利隨想曲》來聽聽,我一直覺得這是我聽過的色彩最好、又優美動聽的音樂。SONY公司錄制,費城交響樂團演奏,尤金.奧曼迪指揮的應該是最好的版本了,費城樂團本就是以色彩著稱的,這個版本比卡拉揚的版本錄音效果和演奏都好,第一推薦。再後就較自由了,《羅密歐與朱麗葉》、《里米尼的費朗西斯卡》、《弦樂小夜曲》、《曼弗爾德》等,一路往下聽就行,為了方便理解,最好有一本老柴的傳記。

接著講,再後你可以聽老柴的交響樂和純音樂作品了,如《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鋼琴協奏曲》等和他的6首交響樂,不過推薦從第6開始聽,再聽第5,反過來聽。第6的感染力最強,如果音響好,一個完全不懂音樂的人也會被振撼—這是真正發自內心,真達心靈深處的音樂,你只需知道這是老柴個人的經歷的悲劇和悲愴的感想就行了。而第5中的憂郁、哀愁,同樣會深深的打動一個完全不懂音樂的人。第四我個人認為很難懂,而1、2、3,本人都沒有啃過,不作評價,有機會可以聽聽。當然,如果你喜歡室內樂的話,老柴的《四季》、《費羅倫薩的回憶》、《弦樂四重奏》不可不聽。第6的版本我聽過至少5個,最好的又是費城的那個版本,盡管沒有卡拉楊的錄音好,但音樂感染力卻是最好的,卡拉楊的還不如伯恩斯坦的版本。

經常聽到別人都是推薦聽貝多芬來入門,但如從老柴入門應該更好。聽。推薦聽完老柴後可以選貝多芬的第九中的第五樂章來聽聽,第三中的第四樂章,第五中的第一樂章,第六可以全部聽。好了,可以了,等你精通了再回來聽就可以了,否則會讓你剛入門又被趕出來的。其實,他的幾部序曲倒可以仔細的聽一聽,作為愛樂者的話,多聽貝多芬是沒錯的。推薦的版本是卡拉楊的,據說伯恩斯坦指揮柏林愛樂樂團1990年的第九的版本相當不錯,托斯卡尼尼的也很好。

以下曲目都是好東東 ,大家可以隨機緣聽:里姆斯基的《天方夜譚》(又名《舍赫拉查得》或《一千零一夜》)和《西班牙隨想曲》,雷斯皮基的《羅馬的噴泉》,比才的《卡門組曲》,聖桑的《天鵝》,薩拉薩提的《流浪者之歌》等。這類型的小品還有很多,都是色彩又好,又淺顯易懂的好曲目。如果想爆棚,理查.斯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第一段描寫日出的音樂不錯(燒了音響不要來找我),其它段都是高深莫測,還是別聽為妙。不過此君的《唐璜》倒值得一聽。

再下面有個人的值得一聽,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典,新世界》,個人認為,這是最深入淺出、優美動聽的交響樂作品之一。另外他的第八也可一聽,還有一些,如節日序曲,B大調大提琴協奏曲和些室內樂作品也可一聽。他的作品,總聽來說,優美動聽,淺顯易懂,色彩也不錯,用他入門也可以,只是他的名氣不如老柴,也就不是那麼容易買到。說起大提琴協奏曲,有一首是筆者喜歡的,就是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個人感覺比德沃夏克的這首還好聽。

再下面就可以根據個人愛好聽了,只提幾個人就可以了。

瓦格納,此位仁兄的音樂著實好,起碼《指環》中的音樂,《湯豪舍序曲》是該聽的。他的音樂色彩和以上的諸位不一樣,怎麼說呢,他是主要以一種音樂的色彩(即和弦的色彩)而不是音響的色彩來描繪,不過音效也很好哦。他的音樂很容易抓住人,此人又才華橫溢,他的所有作品,全是自己作詩(劇本),自己作曲、配器,場景也自己搞。甚至自己設計修了一座音樂廳(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專演自己的歌劇,音效全球最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怎麼樣,找來聽聽吧。

馬勒,此人的音樂宏大、深奧,不過他的《第一交響樂》還是很好懂的,聽第一時對比他的旅伴之歌來聽理解得更好(以後有機會我展開這部作品來講);第二也行,可以聽一聽。不過其人的第八,要動用近千人的樂隊及合唱隊,想試音響的爆棚效果肯定不錯。

柏遼茲,此兄台的《幻想交響曲》,可以好好聽一聽,尤其是其中的刑場的一段(葬禮進行曲),他的音樂都是些極爆棚、色彩又好的作品。

J.S.巴赫,許多人認為他的音樂很難懂,其實未必,他的音樂動聽,很好懂(都是一些純音樂的作品)。

維瓦爾第,他的《四季》很值得一聽哦,此人應屬於浪漫主義的作品。

莫扎特和舒伯特,他們的音樂就是音樂,你要聽的是音樂本身,任何的音效反而會讓人分散注意力。莫扎特的鋼琴,經歷過一此滄桑的人會真正喜歡這部作品的。

伯拉姆斯,此人的第一、第四、悲劇序曲、海頓主題變奏曲與命運之歌本人聽過,聽聽吧,求你們了,就聽一下吧。不過他的作品要聽多遍才能聽出其中味來,對我輩來說,只需了解有這樣的音樂作品就可以了。他的室內樂很值得一讀,喜歡室內樂的朋友可以多聽一些。

其實吉它中有一些好曲目,隨便找一盤古典吉它的都差不多。但有一首值得一提,羅德里哥的《阿蘭祖茲吉它協奏曲》,第二段相當不錯。

最後,有一句名言:你喜歡的,就是好的;你的見解,永遠是對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