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油價怎麼樣
❶ WTI與布倫特有什麼不同
WTI與布倫特的不同:
石油定價參照的油種叫基準油。基準油的選取具有地區性,和交割庫的選址密切相關。中東出口歐洲的原油價格主要參考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出口北美的原油價格主要參考WTI價格;出口亞洲的原油價格主要參照阿曼和迪拜原油價格。
WTI之所以為人所熟知,更因為美國是石油最大的消費國,WTI即期合約被很多投資者視為國際能源市場衡量原油價格變化的基準價,很多媒體對原油價格走勢的描述也引用WTI作為代表價格。
雖然WTI原油價格可以很好地反映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交易和物流中心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的市場供求狀況,但是它離美國南部沿海地區煉油廠比較遠。因此這個價格並不能很好地反映美國墨西哥灣地區原油市場供求的走勢,也不能真正地反映美國以外原油市場的情況。
1988年6月23日,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推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被認為是「高度靈活的規避風險及進行交易的工具」,躋身於國際原油價格的三大基準,倫敦因此成為三大國際原油期貨交易中心之一。布倫特原油期貨及現貨市場所構成的布倫特原油定價體系,最多時竟涵蓋了世界原油交易量的80%。
2010年1月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停止使用WTI指數。WTI反映的只是美國原油市場的供需情況,或者更確切點說,反映的是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主要交割庫——位於俄克拉荷馬州的庫欣(Cushing)原油的庫存情況。
理論上來說,WTI原油比布倫特原油「輕」,硫含量也更低,因此其價格相對布倫特原油應該有一個溢價。但事實上,由於庫欣的原油庫存一直處於高位,抑制了WTI價格的上漲。而庫欣原油高庫存情況得不到緩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對原油出口的嚴格控制。庫欣原油主要供應給美國國內的煉廠使用,沒有其他銷售渠道。
與WTI不同的是,作為歐洲原油重要價格基準的布倫特原油期貨,流動性不受限制,可以出口到海外市場,再加上海上運輸的自然屬性,使其價格更加容易受到政治因素和原油出口中斷的影響。因此布倫特市場的交易量更大、交投更加活躍,對中東北非局勢的敏感度也高於WTI。這都反映出布倫特作為首選的國際原油標尺的地位。
布倫特原油期貨是全球原油定價中最廣泛使用的合約,目前約70%的原油現貨交易定價參照的是布倫特標尺,部分亞洲原油出產國最近都從其地區性標尺轉到了布倫特。目前世界上有2/3地區石油市場原油價格與布倫特原油關聯,包括中國成品油價格參考機制。
❷ 布倫特原油價格為什麼比國際原油價格高那麼多
因為布倫特原油在北海,而北海油田也開始老化了。本身布倫特原油的品質就非常好,僅次於美國德克薩斯的中質原油(WTI),而美國的WTI會被輸送到一個叫庫欣的地方存儲起來,而通到墨西哥灣的輸油管要到2013年才能建完。所以在這之前,WTI的流通性要遠低於布倫特原油。原本這兩個油價格都是差不多的。一方面北海油田的老化,產油量的降低,WTI國際化程度低於布倫特,導致布倫特原油的價格要高於WTI,而品質又優於除布倫特外的其他油,而歐洲也依賴布倫特的品質,其他地方開採的重質油也無法達到歐洲的一些煉油廠的要求。所以才使得布倫特脫穎而出。
❸ 原油市場的噩夢要來了,熱帶風暴,克勞德特即將襲擊墨西哥灣沿岸,啥情況
1.利比亞計劃在8月出口120萬桶原油。根據運輸計劃,利比亞將在出口180萬桶原油。利比亞仍處於內戰中,自1月以來,東部部隊一直阻礙能源,特別是石油的出口。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已多次宣布原油出口出現不可抗力。這導致利比亞大部分能源輸出停止,儲油罐滿了。
自從歐佩克+決定放鬆減產,俄國計劃每天增產40萬桶原油,原油產量開始增加,供應量增加,原油不好;雙風暴可能在下周初登陸美國,短期內會對油價產生影響,影響程度需要特別關注最新的影響;技術上,近3個月國際原油保持區間波動,波動幅度有所下降,而國內原油在持續回調後有企穩跡象。
❹ 石油價格受哪些因素影響為什麼啊
1、供求關系決定油價方向
決定原油價格長期走勢的主要是原油供需基本面因素。由於原油是不可再生性資源,因此原油短期供給彈性較小,所以在沒有新的大型油田被發現以及重大技術創新出現時,影響原油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是決定原油需求的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2、石油庫存——影響油價波動預期
石油庫存分為商業庫存和戰略儲備,商業庫存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在石油需求出現季節性波動的情況下企業能夠高效運作,同時防止潛在的原油供給不足;國家戰略儲備的主要目的是應付石油危機。
影響現貨原油價格漲跌的因素中,石油庫存對油價的影響是復雜的,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減少當期供應,從而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增加當期供應,從而導致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3、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4、匯率因素
影響現貨原油價格漲跌的因素中,由於國際原油交易主要以美元為標價,因此美元匯率也是影響原油價格漲跌的重要因素之一。當美元升值時,國際上黃金、石油、銅等大宗商品原料價格有下跌的壓力;反之,當美元貶值時,此類大宗商品的價格將上漲。
5、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全球經濟的增長會通過改變石油市場的需求量影響石油價格,經濟增長和石油需求的增長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石油價格的變化趨勢與美國GDP變化趨勢大致一致,全球經濟狀況對石油價格也對石油價格的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6、替代能源的發展
從能源消費結構圖中可以看出,石油的消費目前為止仍處於首位。石油在短期內還不可能被其他資源所替代,對石油的需求短期內仍會處於一個較高的水平。
7、突發事件與氣候狀況
石油除了具有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緊張的地緣政治強化了國際石油市場對供給收縮的預期。針對石油設施的恐怖襲擊、石油工人罷工、產油國政局動盪等地緣政治因素都會對國際油價帶來沖擊。
8、國際石油投機因素——加劇油價的短期波動
目前在國際石油期貨市場上,國際投機資本的操作是影響國際油價不可忽略的因素。原油市場的投機與市場預期往往加大了原油價格的波動,國際原油市場中投機因素對原油價格有著10%-20%的影響力。尤其是某些突發性事件發生的時候,大量的投機資本便在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上進行操作,加劇了國際石油價格的動盪。
9、人們的預期——心理因素助長油價波動
近幾年,對美元貶值以及通貨膨脹的預期使得大量的投資基金選擇長期投資石油以規避通脹風險。短期內又有大量的投機資本進入石油市場利用各種預期或題材炒作,放大了油價上漲的趨勢。
❺ 石油價格為什麼這么高
需求旺盛
原油庫存大幅度下降、冬季取暖油需求預期增長、美國汽油需求增加以及中國經濟增長等基本因素將繼續支撐原油價格在高位波動。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的工業原油儲備雖然在今年6月份增加了2400萬桶,但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1.29億桶。在整個第二季度,經合組織成員的原油庫存也沒有提高上來,這加重了市場對需求緊張的預期,成為推動油價上升的動力。
美國的原油庫存一樣處於近幾年的低位。美國政府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美國石油及產品商業庫存總量比去年同期低7090萬桶;取暖用油的庫存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0%。如果美國經濟出現復甦,那麼工業燃料的需求也會增加。
在影響國際市場原油供求的因素中,當然不能忽略中國。今年前7個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超過8%,與原油相關的汽車、交通運輸等行業更是高速發展。尤其是汽車行業,其增速超過了30%,直接導致原油進口和消費猛增。
❻ 墨西哥灣水下天然氣管道泄漏,引發海上大火,現場情況如何
引言:現在的人越來越注重於環保,那麼就會選擇天然氣管道,但是也存在著安全隱患。所以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對於水下天然氣管道相關人員也會加強管理。畢竟是對於人身安全有危害,那麼在管理方面上也是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和物力的。像墨西哥灣水下天然氣管道泄漏就會導致引發海上大火,那麼現場的情況如何呢?在這里小編有以下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問題。
相信在出現海上大火的情況下,大家都會選擇齊心協力的去解決問題,而不是都在旁邊看著。因為這樣即使不負責任的體現,又是對社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這能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為團結就是力量,眾人齊心協力才能拯救海面。
❼ 布倫特原油期貨為什麼比紐約原油貴那麼多。
全球石油供應地區主要分為三塊,一是布倫特北海,二是歐佩克組織,三是美國的 wti。其中美國的 wti 是不向世界市場開放,所產石油的九成均被聯邦政府采購存儲於墨西哥灣。而歐佩克組織的產能六成均位於中東動盪地區,故造成供應不穩定的情況,自然導致了地緣穩定,交通便利的英國北海石油產區的需求。故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往往較高的主要原因。其次,歐佩克組織的原油採掘成本大大低於布倫特原油的採掘成本。
關注原油期貨的投資者應該有留意到,市場上經過長期交易已經形成了三種基準價格,包括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低硫原油價格、英國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和阿聯酋迪拜原油價格。
而在各種資訊新聞中提到的國際油價一般是兩種,布倫特原油和紐約原油。從原油質地來說,這兩種原油主要是含硫量的不同,紐約原油的含硫量較布倫特原油還要少,但是價格稍高。這種價差區別是由兩種原油的供給和需求以及對應的煉油能力決定的。除此之外,紐約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價格區別還在於布倫特原油的品質叫紐約原油期貨稍低。
這三種國際原油的3種基準油價均分為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這里小編整理了部分資料,簡要介紹這三種油價的區別。
1、中東迪拜原油
在各類資訊中,迪拜原油是我們比較少看到的。這種原油產自阿聯酉迪拜,是一種輕質酸性原油,因對市場影響較小,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
2、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
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是在歐洲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進行交易的。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倫敦市場油價」也就是指下一個月交貨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北海布倫特原油從質地上來說也是一種輕質原油,但其品質略低於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輕質低硫原油。非洲、中東和歐洲地區所產原油在向西方國家供應時通常採用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格。
3、紐約原油期貨
紐約原油期貨是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一種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又被稱為「西得克薩斯中質油」或「得克薩斯輕質甜油」。而市場上所說的「紐約市場油價」就是指紐約商品交易所大致下一個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紐約原油期貨的品質較好,其價格是北美地區原油的基準價格,也是全球原油定價的基準價格之一。
這三種原油期貨同屬國際原油基準價格,其中布倫特原油是市場交易最廣泛的原油期貨之一。
❽ 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與其他兩種原油基準價格有什麼區別
全球石油供應地區主要分為三塊,一是布倫特北海,二是歐佩克組織,三是美國的 wti。其中美國的 wti 是不向世界市場開放,所產石油的九成均被聯邦采購存儲於墨西哥灣。而歐佩克組織的產能六成均位於中東動盪地區,故造成供應不穩定的情況,自然導致了地緣穩定,交通便利的英國北海石油產區的需求。故布倫特原油的價格往往較高的主要原因。其次,歐佩克組織的原油採掘成本大大低於布倫特原油的採掘成本。
關注原油期貨的者應該有留意到,市場上經過長期交易已經形成了三種基準價格,包括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低硫原油價格、英國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北海布倫特原油價格和阿聯酋迪拜原油價格。
而在各種資訊新聞中提到的國際油價一般是兩種,布倫特原油和紐約原油。從原油質地來說,這兩種原油主要是含硫量的不同,紐約原油的含硫量較布倫特原油還要少,但是價格稍高。這種價差區別是由兩種原油的供給和需求以及對應的煉油能力決定的。除此之外,紐約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的價格區別還在於布倫特原油的品質叫紐約原油期貨稍低。
這三種國際原油的3種基準油價均分為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這里整理了部分資料,簡要介紹這三種油價的區別。
1、中東迪拜原油
在各類資訊中,迪拜原油是我們比較少看到的。這種原油產自阿聯酉迪拜,是一種輕質酸性原油,因對市場影響較小,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
2、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
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是在歐洲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進行交易的。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倫敦市場油價」也就是指下一個月交貨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北海布倫特原油從質地上來說也是一種輕質原油,但其品質略低於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輕質低硫原油。非洲、中東和歐洲地區所產原油在向西方國家供應時通常採用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格。
3、紐約原油期貨
紐約原油期貨是在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一種輕質低硫原油期貨,又被稱為「西得克薩斯中質油」或「得克薩斯輕質甜油」。而市場上所說的「紐約市場油價」就是指紐約商品交易所大致下一個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紐約原油期貨的品質較好,其價格是北美地區原油的基準價格,也是全球原油定價的基準價格之一。
這三種原油期貨同屬國際原油基準價格,其中布倫特原油是市場交易最廣泛的原油期貨之一。
❾ 國際油價為何下跌
我們的石油不會耗盡——前提是,高昂的油價促使我們去開發更多的油田。
文 Leonardo Maugeri
有人認為世界上的石油資源正在耗盡,那隻是無稽之談。恰恰相反,我們的石油資源十分充足,而高昂的油價正是促使我們去挖掘地球巨大能源儲備的動力。
過去的20年間,由於油價過低,挫傷了人們在那些擁有最大原油儲備地區開發新油田的積極性。於是,地球自身的新能源生產力被削弱。最終,我們的儲油量連為突發事件提供緩沖空間的安全底線都無法達到。今天,備用石油產量僅佔世界石油消費總量的2%。在這種情況下,油價非常容易受到各種政治危機以及自然災害的影響,或者因為謠言和投機行為而上下波動。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直至21世紀初期,油價受過度供給的影響,基本上在每桶18至20美元的低位區間波動。在1986年和1998至1999年之間,油價曾一度低於10美元一桶。在這種環境下,石油生產者害怕陷入過度生產的危機,於是在開發新油田的問題上一直止步不前,一些國家甚至開始限制已開采地區的石油產量。
如上可以推出,高油價驅使開采更多的石油,去勘探更多的石油,最近墨西哥灣又勘探出幾十億的油田,美國政府也正促進大陸架上開採石油的法案。簡單來說,供開始大於求,所以價格下跌。緊本人意見。
❿ 世界原油價格最高位是那一年
世界原油最高價格是2008年
二、油價上漲的原因分析
石油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和基礎原材料,其價格波動受到諸多因素的左右,如供求、結算貨幣匯率、地緣政治、經濟前景、氣候變化以及股市行情等。不同國家和機構的代表對於油價問題的看法分歧較大。以石油輸出國組織為代表的產油國和發展中國家認為,當前國際石油價格與供需基本面無關,完全是市場炒作所致。石油輸出國組織秘書長艾爾-巴德里認為活躍的投機行為才是推高油價的幕後「黑手」,石油市場並不存在供應短缺問題,而且目前53天的原油儲備水平足以應付夏季能源需求的上升。而以國際能源機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國際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則認為,發展中國家不斷增加的需求,是導致油價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石油輸出國組織應該增加石油生產。探究近來油價高企的原因,我們認為金融因素超過了商品因素。由於美元是原油交易的主要結算貨幣,美元貶值、次貸危機、股市下跌刺激投機資金進入包括原油期貨在內的商品市場,推高油價。
(一)投機基金的大肆炒作是油價上漲最直接的推動因素
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投機基金的投機交易是引起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和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原油價格與以市場投機為目的的非商業持倉量、基金凈多頭頭寸之間具有高度的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達到了0.89和0.81。因此,正是期貨市場的金融杠桿效應增加了對沖基金的能量,不同基金之間的做多、做空造成石油價格走勢遠遠偏離供求關系。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調查顯示,目前原油價格中的60%是由純粹的投機因素造成。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石油期貨炒作只佔當時石油期貨市場總量的29%,而今天卻已大幅上升到71%。尤其是從2003年起,期貨市場的整體商品指數投機資金由130億美元,上升到目前的2600億美元,升幅2000%,比 2007年年初高出60%;僅今年前52個交易日,新流入商品市場的投機資金就高達550億美元;炒家擁有的石油期貨合同,從714手暴漲到今天的300萬手,上升了4200倍左右。自2004年以來,進入國際石油期貨市場的基金數量由4000多家增加到8500家;其中,共有595個對沖基金在進行石油交易,比三年前增加逾3倍。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進行的石油期貨和實貨交易的規模對比,從2003年的6比1到今天的18比1,四年增加兩倍。如果將倫敦和新加坡期貨交易所、不受監管的洲際交易所以及櫃台交易、指數交易和衍生品計算在內,這個比例還要提高。石油期貨市場的正常運作受到各種漏洞的干擾,出現不受限制和難以覺察的投機,遠遠超出健康的旨在提供流動性的水平,造成具有破壞性的價格扭曲。
美國議會和相關機構已經意識到投機基金對油價的操縱,油價的不斷高漲也對美國經濟帶來越來越大的負面影響,因而不得不對此展開調查並計劃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5月26日,根據美國國會的指令, CFTC宣布對原油期貨市場展開全面調查,以釐清國際油價是否被操縱。調查初步顯示,投機基金通過三條可能的路徑操縱國際油價:首先,指數基金、養老基金及一些主權基金通過交易量佔25%的場外(OTC)市場來撬動整個國際原油價格,操縱國際石油價格;其次,通過普氏能源資訊(Platt's)這一全球著名的私人石油信息提供商進行報價來操縱國際油價;最後,部分參股石油公司的大投行憑借其在華爾街的影響力發布利多的研究報告,從而拉抬國際油價。CFTC還在研究採取相應的監管措施。6月10日,CFTC成立了咨詢小組,包括能源產業人士和交易所官員及市場主要參與者——雷曼兄弟、高盛、美林等投資銀行,討論一些美國議員提出的方案,即CFTC嚴格約束原油期貨頭寸限制的豁免權利,對於保值者(即通過市場降低商品價格波動風險的機構)給予此豁免權;但是對於單純的投機者(即就是通過押注價格漲跌而獲利的機構)不給予豁免權,希望限制投機者對原油價格的炒作。
(二)美元持續貶值是本次油價上漲的推動因素
從2002年以來,美元累積貶值已超過50%。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聯儲先後七次降息以刺激美國經濟增長。美元兌歐元等主要貨幣匯率持續下跌,大量資金從美國股市、債市中流出,流入石油等商品市場尋求保值增值,助推油價上漲。2007年國際油價累計上漲9.3%,而同期美元兌歐元貶值9.1%,兩者相關性很強。今年以來美元貶值對油價的影響有所減弱,但仍存在較大相關性。以6月為例,當月有4個交易日的油價波動緣於美國經濟因素,美元走軟對油價形成4.6美元的提升作用。
(三)地緣政治加深市場對原油供應穩定性的擔憂
圍繞石油的局部戰爭和恐怖主義從來沒有停止過。美國佔領伊拉克並沒有給伊帶來全面和平,至今伊拉克國內局勢依然動盪,石油生產充滿不確定性;同時,伊朗核問題引發緊張局面,沙特石油管道受到恐怖主義活動威脅,奈及利亞等主要產油地區沖突不斷,更加加劇了市場對局部供應中斷的擔憂,從而給予投機基金很好的炒作題材。6月份,奈及利亞石油工人罷工對油價形成4.4美元的提升作用;以色列針對伊朗核設施打擊的軍演及言論,再次點燃了市場對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的擔憂,油價由此提升近8美元。
(四)產油國自身需求大增
從需求看,歷史上發生的三次石油危機,使油價在短期內分別上漲了250%、160%、200%,特別是前兩次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也抑制了石油需求。而這一次油價暴漲的作用有限,世界經濟沒有因油價過高而出現明顯的衰退,全球石油需求也仍然強勁,特別是產油國自身需求的增長也成為油價走高的重要推手。根據英國石油公司最新的2008世界能源統計數據,中東地區的石油消費需求增長4.4%,遠遠超過亞太地區2.3%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