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空軍多少人
① 同屬北美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單論軍事到底誰更厲害一些
如果不考慮外交成分的話,我會說加拿大的軍事力量要比墨西哥強大一些,加拿大至少還有個坦克,墨西哥連個正經坦克都沒有,怎麼會有人說他軍事力量高於加拿大。
1、加拿大軍事
加拿大軍隊人數不到8萬,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全球排名第25位,當然也有可能還要靠後。加拿大軍隊所用武器都來自於外購,自主研發的武器很少,但不是沒有,該國的空軍人數不到20000人,其戰斗機不到100架,雖然都是年代比較久遠的戰斗機,但是打起仗來也還是有一定戰鬥力的,不過據說加拿大跟美利堅合眾國關系特好,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打算去美國淘點新型戰斗機。
當然由於墨西哥離美國近,美國方面也是害怕墨西哥軍事過於強大所以有意壓制墨西哥的軍事發展。墨西哥這個國家認為有美國給他們撐腰,天不怕地不怕,陸軍什麼的根本沒必要發展。墨西哥倒是有海軍但是其海軍的作戰武器老化到令人發指,其它方面也沒有辦法跟加拿大相提並論。
② 你認為世界上軍事實力一直被高估和被低估的國家,是哪個
在世界上有這么一個國家,人口數億、人均GDP高於中國(好像去年剛被中國超了),在所在大洲是首屈一指的大國,自然資源豐富,政治地位高,是二戰的戰勝國。
當然還有比巴西還弱的,就是墨西哥……墨西哥也是人口過1億,人均GDP比中國高的大國。然而,墨西哥空軍只有幾架F-5,陸軍沒有主戰坦克,軍隊最高級的設備是波音787,空軍一號。人家不是沒錢,是完全沒有發展軍備的必要,因為不管怎麼發展美國都是想怎麼虐就怎麼虐。打不贏毒梟也是正常的。
③ 2022年墨西哥海軍陸戰隊還剩多少人
具體未知。
只知道墨西哥海軍共有3.7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劃分為16個軍區。編有2個艦隊、17個分艦隊。
墨西哥海軍陸戰隊在 2007-2009 年重組為 30 個海軍步兵營、一個傘兵營、一個隸屬於總統衛隊旅的營、兩個快速反應部隊,三個特種部隊團體。
④ 世界上各國家軍隊人數排行。起碼寫出前10位.
1.美國
全球戰略進攻型軍隊,公認的超級大國,其建立在發達的工農業生產上,地緣環境好,國民素質高。憑借2戰和戰後中東-東南亞地區的沖突,在大量國家駐扎精銳部隊,又憑借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左右了歐亞和拉美多國的政局。空間技術一流,具有太空戰實力,海空軍實力優勢明顯,作戰理念先進,情報和網路技術發達。特點是先發制人,深入敵國作戰,把威脅(包括對本土利益和海外利益的威脅)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中俄實行談判-遏制政策,盡量避免直接作戰,對其他國家,實行非友即敵政策,設法盡量軍事打擊敵對國,此戰略在911後在國內受到更多支持。
海軍和空軍武器質量總體領先全球,數量是西歐和日本的總和
美國擁有最先進且規模最龐大的戰略轟炸群,戰斗機處於3代向4代機型過渡期。3代機以F16C/D為主,在3代機型中也是性能突出的。空軍偵察,預警系統先進而完善。
海軍是美國最強勢的環節,在航空母艦和核攻擊潛艇數量上,是居絕對優勢地位的,在役的艦載3代機超級大黃蜂的數量也達到1000架以上,從屬於航空母艦戰斗群的一些環節,比如常規潛艇和頻海戰斗艦,美國雖然已經停止使用或發展得比較晚,但是同樣通過利用一些盟友的支持而維系相當的支持力。
美製坦克和輕裝甲武器和歐洲挑戰者和豹2等系列相比,並沒有任何優勢。尤其美製的輕武器耐用性相對弱,這多少給美軍帶來一些美中不足。但美製彈道導彈和陸基防空系統,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是世界絕對一流的。
美國的軟肋:
美國海外經濟利益過於龐大,接觸面過廣,兵力顯得分散,在若乾熱點地區的軍事行動陷入泥潭。另外,事實上由於美國第三產業比重太大,國民相對不重視重工業的生產環節,本土重工業生產是不足的,尤其是機電自動化方面,更無優勢,美國主要武器的許多重要部件生產,都由歐洲企業(日本和韓國也有,但主要是西歐)進行,再到美國組裝。如果美國失去對歐洲的控制力,對它絕對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這點,一些人總稱北大西洋公約會因俄羅斯的轉弱,歐洲軍事實力的提升而破裂,我看就美國的利益而言,絕對不會。
2.俄羅斯
亞歐大陸戰略防禦性軍隊,技術基礎好,但是工農業生產工藝相對落後,國內資源非常豐富,抗制裁和封鎖能力超強,軍人素質一流,且能吃苦耐勞,紀律嚴明,空間技術優勢明顯,但近年落後於美國,中國也逐漸接近其水平。海空軍因為多國的戰略包圍而活動受限制。
但是俄羅斯新領導人普京的鐵腕手段加上務實的外交,俄羅斯國內局勢近年已經明顯好轉,加上俄羅斯空軍和陸軍的強大實力,還有俄羅斯和美國匹敵的彈道導彈,(包括世界最優秀的戰略導彈潛艇),還有與美國不相上下的核武器庫。
俄羅斯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第二。
3.法國
全球型軍隊,微型超級大國,按購買力計演算法國也是歐洲第一經濟大國。重視歐洲防務建設,認為歐盟必須加強獨立的防務建設,並在歐洲安全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反對美國過多介入歐洲。工農業非常發達,體系完整。但因為國小人少,加上法國西方直面大西洋,東,北方向地勢坦盪,易攻難守,百年戰爭中面臨英-尼德蘭聯軍和後來的德軍的進攻,總是非常被動,令這個西歐最驕傲的民族蒙上很多歷史上的不光彩。
目前法國是北約內部獨立的軍事大國,海陸空軍隊戰鬥力強而靈活,空間技術在歐洲優勢明顯,可以說代表歐洲高科技精華的歐空局、空客,都是在法國為領導下開展的。(2004-2005年獨力控制非洲一個跟伊拉克實力相當的國家,這點較美國成功),它是除美國與前蘇聯外唯一擁有彈道導彈核潛艇、陸基戰略導彈和戰略轟炸機「三位一體」核力量的國家。
法國陸軍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之一「勒克萊爾」,但是未經過實戰考驗。是美國以外唯一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核潛艇和常規潛艇技術都居世界前列,3代半的陣風戰斗機以投入現役數年,並已經發展出艦載型。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海空武器的戰斗模塊都是獨立研究生產的,性能不比任何美國盟友購買的美製武器遜色。
4.英國
積極參與型的進攻軍隊,英國是個注重現實利益的國家,基本上目前他的軍事行動都是以北約或歐盟為依託的。因為經常是美國發動的戰爭第二大盟友,所以經常被人垢病。但是原因一個,因為美國發動的那些戰爭,事實上對西歐多數國家來說都是有利益的,根本不是什麼樂意當美國哈巴狗的意思。英國戰略資源比較豐富,抗制裁能力在西歐各國中最強,20世紀90年代以後英國空間、信息技術、激光制導等高科技發展迅速,總體實力有回升勢頭。
由於自古而今事實上英國本土都不太安定,作為強勢一方的英格蘭政府積累了相當的情報戰,反游擊戰的經驗,加上英國坦克,步兵戰車方面比法國略多。所以陸軍英國相對更強一些。而事實上在海空軍實力兩方面,它和法國都有差距,主要體現在同一級的戰斗機,英國空軍總列裝的晚幾年,一些人總認為英國海軍強於法國海軍,我看同樣不成立,因為英國那兩艘常規動力輕型航空母艦,技術上已經和美法等國的航空母艦,差距太大了。英國也不太明智地放棄了常規潛艇,我認為對於歐洲海區不太深的海域,北海,地中海,波羅的海,北約海軍的對手,俄羅斯核潛艇的優勢是難以體現的。常規潛艇對歐洲國家來說是有用的。
5.日本
地區性軍隊,戰後在美國的重點支持下,工業生產非常發達,門類齊全,技術先進,日本多種和軍事有直接關系的產品產量和質量都是世界先進水平,有短期製造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能力。
日本有性能一流的常規潛艇和驅逐艦,也通過從歐美購買了完整的艦載武器系統,海軍戰鬥力是居亞洲首位的,其反潛力量更是世界數一數二。而日本的F15J+F2的戰斗機組合,雖然不是三代機型中算優秀的,但是在亞洲,相對於中國空軍實力接近的SU30+J10組合,日本總是早列裝軍隊幾年。有些人認為中國有彈道導彈和現成的核力量,如果美駐軍退出日本,中日開戰,中國可以短期摧毀日本,問題就是日本已經大規模引進美製愛國者系列防空-攔截導彈多年,而且現在已經獲許生產愛國者3,而中國彈道導彈數量上是有限的,未必能穿透日本的防禦系統。加上日本的防核攻擊工程,是世界一流的。
然而日本比較多的受制約的地方,因為在真正戰略核心科技方面,日本和其他主要發達國家相比還是劣勢,若一項有戰鬥力的武器需要大量引用歐美技術,造成過高成本,90坦克的失敗,就是那樣的道理。而日本自衛隊近年缺少實戰經驗,也難以對他們的國產武器做出好的評估和提升。日本自身資源貧乏,如果日本繼續沒有海外控制資源的能力,一旦美國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反面對他們形成資源封鎖,或者中國海軍能達到那能力,他們的那支自衛隊,就真的該考慮有沒有自衛的能力了。
6.德國
歐洲地區性的軍隊,工業生產力非常強,技術尖端,但因美、法的雙重控制體系欠完整,因為國小封閉,抗制裁力很弱,其國民素質一流,文化深厚,戰斗意志和戰術思想聞名世界而富有創造力。
陸軍戰鬥力在歐洲首屈一指。其生產的豹2系列坦克和美洲虎步兵車,已經被多個機構評為世界第一,目前已經被歐洲多個國家的制式坦克,輕武器(尤其是反坦克輕武器)和特種部隊的戰鬥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德國缺少現成的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和導彈技術非常相關的衛星發射能力,也相當薄弱。
和英國空軍一樣,德國空軍重型戰斗機採用的是狂風戰斗機,而輕型機則是比較落後的F4向EF2000的過渡期,但是德國空軍的戰斗機數量不如英國,更何況英國是F35計劃的第一合作國。
德國海軍有世界一流的常規潛艇和水面艦艇,但沒有航空母艦和核潛艇。缺乏遠程打擊的能力。
7.中國大陸
防禦性的大國軍隊,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總量按購買力計算已經是世界第3。國民重視教育,有很強的創造力和靈活性,然而自身發明創造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而常被別國利用,主要高新技術常依靠對國外產權的引進,而任何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輸出設限重重。
因為人多優質地少,周邊強弱敵對勢力林立,且缺少對海外資源的控制,國內資源現已經超負荷運用,抗制裁封鎖的能力較弱,民性比較溫良,過分依賴和相信聯合國,遵循與鄰為善,缺乏侵略性,但由於人民勤勞堅韌,文化底蘊深厚,在國民生存權受威脅之時,智慧能充分用到戰爭中,國家維系了數千年不倒。
軍事工業部門比較齊全,初步具有空間戰和信息戰的能力,但軍隊總體科技水平偏低,中上級軍官中懷疑改革,排資論輩的保守派勢力比較強,對政治學習、外在形式上的榮譽重視程度甚於提高技戰水平。
陸軍,中國擁有在世界上算比較先進的99坦克,但是還剛開始緩慢的列裝少數精銳部隊,主力還是以59改型為主,也有少量的88型坦克,輕武器也有類似的問題,絕大多數士兵沒有機會接觸到中國事實上比較先進的反坦克火箭筒和榴彈發射器。但是中國裝甲力量相對於歐洲國家和日本,有數量上的明顯優勢。2炮部隊的彈道導彈,洲際導彈水平世界前列,因為中國有完善的衛星,航天技術為後盾。核彈頭數量位居第5位。
中國沒有航空母艦,而核潛艇數量居世界第二。但是水面艦艇以及反潛力量,都弱於日本,也明顯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空軍戰斗機通過武裝俄制3代重型戰斗機,自我發展3代輕型戰斗機,大致在綜合質量上和日本空軍持平,保飛率卻比較低,但中國空軍航電和導彈,都以我研發為主,不那麼容易受國際局勢影響。
8.義大利
明顯受制於美國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性的軍隊,但一方面,因為其重要的戰略位置令美國在戰後對其重點培養,使其在戰後由弱小而半分裂的弱國成為軍事實力和潛在武器生產力名列世界前列的強國,義大利軍品有精工細作的優點。
義大利擁有以一艘輕型航空母艦為中心的海軍戰斗群,水面艦隊總體弱於英法而強於德國,但潛艇製造和戰鬥力則遠不如德國。
空軍義大利和德國是完全一致的裝備水準,但是義大利是F35計劃的第2合作夥伴。
陸軍是義大利軍隊的軟肋,裝甲利是美國衛星-宇航研發和實驗在歐洲的頭號合作夥伴。
9.以色列
以攻為守的小國先進軍隊,國家很小,生存環境惡劣,周邊強敵林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不被國際社會支持。國民重視教育,文化底蘊深厚,採用「舉國皆兵」的國防思想,重視軍事而不濫用武力,武器和戰術的創造性非常強,在長期戰爭中屢戰屢勝。
本來按照以色列軍隊近幾十年的戰績,甚至這個袖珍國家軍事可以排得更前,但是以色列面對的主要是不發達的中東國家,基本上有西方海軍控制的地中海,以色列海軍實力不強,但是敵人卻不可能在海洋給他們形成威脅。
而在陸軍和空軍方面,以色列軍都是一流的。F15I和F16I,都是美武器外售國中,通過購買國自己的實用改進的最有效的一個。而梅卡瓦系列坦克也為敵人列裝的俄制坦克製造了無數次恥辱。
10.瑞典
歐洲防禦性的軍隊,非北約成員國,國家規模很小(800W人口,48萬平方公里,面臨蘇聯和德國那樣的強大鄰邦),軍工業非常發達,能自主研製和大規模生產先進武器,主張和平和中立,國民素質非常高,舉國皆兵的國防體系,軍內民主、平等、廉潔,紀律嚴明,一旦進入戰爭狀態勇猛異常。
瑞典國防軍所採用的飛機、艦艇、裝甲車輛、導彈等,絕大多數在國內研製及生產。例如空軍的新一代戰機JAS-39「鷹獅」,海軍的新一代隱形護衛艦Ys一2000及「哥特蘭」級潛艇,陸軍的「比爾」反坦克導彈、CV一90戰斗車輛系列等。這些武器,在響應的海陸空三大領域,和其他比他們大很多的大國產品,毫不遜色。
由瑞典可以得出一個道理,幍光養晦,形成良好的國際聲譽,是建立在武裝中立前的「絕對武裝」二字,我可能打不過你,但是如果你打我會付出比打我得到的利益大得多的代價。
11.韓國
東北亞重要軍事力量,但受制約於美日,地方狹窄,抗制裁能力很弱,新興發達的工業和技術大國,國民民族意識非常強。
韓國海軍是另外一個擁有宙斯盾和F15的國家,韓國也擁有F16戰斗機的生產能力,,韓國生產機載和艦載導彈,以目前的實力,比日本更好,因為他們得到更多西方國家的技術。
韓國結合自己的國情改進美國M1坦克,那個曾經被中國陸軍打得無還手之力的國家,再也不是昨日阿鬥了。
12.西班牙
類似於義大利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性軍隊,曾經被國際孤立,加入北約和歐盟時間較晚,近年海空軍力量在美國和歐盟的支持下發展迅速,非常積極地參加美國和法國主導的對國際熱點地區的控制,擴展勢力范圍很快。
西班牙擁有以輕型航空母艦,宙斯盾系統為依託的海軍,F18戰斗機加戰斧巡航導彈對中小型落後有足夠的震懾力,之所以前幾年和摩洛哥的領土糾紛,他們取得明顯的優勢。
陸軍,他們也擁有不錯的豹2坦克
但是西班牙工業水準還是比義大利弱,那麼他們對武器的改進和維修,可能要稍微弱一些。
13.澳大利亞
進攻性軍隊,人口不多,資源豐富,但是偏偏澳大利亞不甘心安逸生活,追隨美國參與各種大小軍事行動非常積極,幾乎有美軍作戰的地方就少不了澳大利亞的參與。
澳大利亞是美國F18戰斗機最大的海外生產國,和加拿大這些和平主義的國家不同,他們為自己的F18不斷的購買和使用他們自己或歐美各種最先進的巡航導彈和先進航電模塊,不久的將來也將武裝更先進的F35。
澳大利亞擁有南半球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伊戰進攻階段負載封鎖伊領海,掃雷任務的就是他們了,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現在在造的2艘「兩棲」戰艦堪培拉級,事實上完全可以說是航母了,更何況澳海軍導彈采購從不落伍。
澳大利亞是美國自己以外M1A2坦克用於實戰唯一一個。
但當然澳大利亞人口有限,缺少老牌的大型軍工業集團,也是他們軍工自我發展的軟肋。
14.荷蘭
進攻型軍隊,但都是追隨美國或英法等大國,這個國家可以說完全沒有縱深,過去多次敵國入侵他們的領土總迅速淪陷,靠擅長的敵後游擊戰和持久戰維系國家的多次再獨立,他們加入歐盟和北約,積極參與各種軍事行動,打擊歐盟和美國想控制的國家軍事實力,控制海外資源是符合他們利益的。
荷蘭是美國以外F16戰斗機最大生產國,並通過自己的改進把F16MLU提升到F16C/D的戰鬥力,同樣也是唯一使用F16戰斗機取得戰績的歐洲國家。
荷蘭是歐洲海軍比較發達的國家,尤以其兩棲艦、護衛艦和常規潛艇研發和生產,數世界一流水平。
陸軍正規部隊一直是荷蘭相對軟的環節,但是目前它通過購買德國豹2坦克(德國豹2最大進口國),大量購買美製愛國者2-3型導彈,為這個國家不斷在外「招惹是非」提供了實力保證。
15.印度
印度現在軍隊規模非常龐大,人數眾多,而且不乏俄羅斯軍隊里最頂級的軍事裝備,但是這個國家民眾素質比較低,種姓等級制度根深蒂固,官僚腐敗嚴重,工業落後,即使是印度軍隊平時訓練中簡單的故障,都總要叫師傅俄羅斯幫忙修理。而且和中國一樣,印度得到的能和西方主力海陸空力量抗衡的武器,占的比重不大,主要更多還是俄羅斯50-60年代的武器。
有些人看到印度人的面孔會想到剛烈而崇武的穆斯林,但是他們多數是印度教徒,是反感殺生的,英軍在2戰中善戰的所謂印度兵,事實上多數是少數民族錫克人,或是乾脆現在屬於巴基斯坦人的穆斯林。
現在印度軍隊中絕大部分為俄式裝備或仿俄式裝備,尤其是空軍最為明顯,但是印度的工業實力卻使得那些俄羅斯尖端武器(比出售給中國的好)無法體現戰鬥力,印度有航空母艦,但是他們的航空母艦艦載系統都非常舊,加之印度沒有艦載機,那樣的航空母艦是沒有用的,問題要看將來俄羅斯什麼時候為他們提供。反倒是印度海軍有不錯的導彈巡洋艦和彈道導彈潛艇,這點目前是值得一提的。
印度近些年來發展的比較成功的是彈道導彈,但是水準和數量當然和中國軍隊的彈道導彈技術,還差很遠。
16.烏克蘭
東歐防禦性的軍隊,資源豐富,處於戰略地理位置,軍事工業基礎很強,但缺乏有效管理,在西方和俄羅斯之間長期游移不定,政治上的缺乏主見讓其在軍事思想、技術走向後繼發展上趨向緩慢。加上自我毀滅了所有核武器庫存,部分非常有戰鬥力的常規武器,讓當今烏克蘭離蘇聯時代作為蘇聯一個省級的時候,軍事上衰退了很多。
但蘇聯時代過去常規武器的生產能力,在烏克蘭那部分的生產能力,在烏克蘭還是保留得很好的。但烏克蘭要恢復真正應該有的軍事戰鬥力,那麼目前政局的不穩定狀態,肯定是不行的。
17.土耳其
中東防禦性的軍隊。土耳其可以說是處在西方與俄羅斯,西方與中東的交點中,他們選擇追隨西方已經很多年了,土耳其軍人人數上在北約國家中僅少於美國,軍人在他們國家地位很高,這個國家凝聚力是非常可以的,
目前土耳其擁有F16生產線,但是他們生產的F16卻沒有象歐洲國家那樣自動升級,也不能象有錢的沙特那樣不段購買新的空軍力量。土海軍實力比較弱小,而陸軍實力卻比較強大,由大量豹2和改進性的M60形成基本適合他們軍人素質和經濟力量的高低組合。
但是土耳其的防空防導彈系統,長期需要西歐和美國的援助。
18.加拿大
有限參與的北約軍隊,加拿大是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其軍事防務和美國是一體的,加拿大海空軍裝備上和澳大利亞接近,但是沒有澳大利亞海空軍的戰斗模塊升級得快。陸軍實力也弱於澳大利亞軍隊。
19.沙特
單看武器裝備的質量,沙特空軍擁有和西歐英法等國接近的陸軍和空軍武器,但是沙特本來人口就太少,加上人口素質不高,他們的軍隊大量來自其他穆斯林國家的雇傭兵,加之911後沙特內部不團結因素已經逐漸增多。
20.巴西
巴西海陸空武器上的實力弱於以上的19國,但本人看巴西面積廣闊,國民素質比較高,經濟相對發達,加上巴西海軍人員和空軍飛行員的素質的確可以。如果某一天美國介入歐亞大陸的戰爭過多而崩潰,可能取而代之的,巴西希望很大。
因為美洲的地緣政治,國民素質等軟因素,的確是太好了
⑤ 墨西哥軍隊實力在世界上排第幾
墨西哥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總統通過國防部和海軍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現役部隊17.5萬人。
文職人員:3000人。
預備役部隊:30萬人。
准軍事部隊:農防民兵1.4萬人。
墨西哥陸軍兵力13萬人。編有2個步兵旅、1個摩步旅、1個裝甲旅、1個總統警衛旅、1個空降旅、1個機械化步兵團、19個摩托化騎兵團、7個炮兵團、1個裝甲團、8個獨立步兵營和3個炮兵營。
裝甲偵察車:M-8型40輛、「大山貓」119輛、VBL型40輛、「莫瓦格」25輛、Mex-1型41輛、MAC-1型15輛。
裝甲輸送車:HWK-11型40輛、M-2A1型34輛、VCR/TT型36輛、DN-4型40輛、DN-5型40輛、AMX-VCI型409輛、BDX型95輛、LAV-150ST型26輛。
牽引炮:75毫米18門、105毫米100門。
自行炮:75毫米51門。
迫擊炮:81毫米1500門、120毫米75門。
反坦克炮:37毫米30門。
高炮:12.7毫米40門。
反坦克導彈:「米蘭」若干具。
地空導彈:RBS-70型若幹部。
墨西哥海軍兵力3.7萬人(含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編有2個艦隊。
驅逐艦:「基林」級2艘、「弗萊徹」級1艘。
護衛艦:「布朗斯坦」級2艘、「埃德索爾」級1艘、 「勞倫斯/克羅斯利」級1艘。
巡邏艦艇:共106艘。
坦克登陸艦艇:2艘。
輔助艦船:22艘。
陸戰隊:8600人,裝備有兩棲車輛25輛、牽引炮105毫米8門、火箭炮51毫米6門、迫擊炮100門、無坐力炮和高炮若干門。
海軍航空兵:1100人,裝備有飛機95架,其中作戰飛機9架、直升機37架。
墨西哥空軍兵力8000人。編有1個戰斗機中隊、10個防暴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2個攝影偵察機中隊、1個武裝直升機中隊、1個搜索與救援機中隊。作戰飛機125架、武裝直升機95架。
戰斗機:F-5E型8架、F-5F型2架。
防暴機:PC-7型74架、AT-33型27架。
武裝直升機:「貝爾」205型1架、「貝爾」206型27架、「貝爾」212型25架、UH-1H型20架。
運輸機:共77架。
運輸直升機:20架。
聯絡通用機:53架。
攝影偵察機:19架,其中14架「指揮官」500S型具有作戰能力。
教練機:47架,其中22架MD53OF型直升機具有作戰能力。
http://www.e68.com.hk/military/mildata/memilforce.htm
⑥ 2022年墨西哥海軍陸戰隊還有多少人
一千多。海軍陸戰隊,海軍中擔負渡海登陸作戰任務的兵種。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墨西哥海軍陸戰隊還有一千多人,從以前的一萬三千多人,在對抗毒販中只剩下了一千多人。
⑦ 墨西哥的軍事實力如何
墨西哥的軍情資料
主要統計
面積196.7183萬平方千米。人口1.04億人(其中,13~17歲男528.7萬人,女513.6萬人;18~22歲男489.3萬人,女479.1萬人;23~31歲男897.1萬人,女897.5萬人)。國內生產總值4840億美元(1999年)。國防費30億美元(2000年國防預算)。原煤888.6萬噸(1995年)。原油10.42億桶(1996年)。天然氣384.54億立方米(1995年)。發電量1508.2億度(1995年)。糧食2914.1萬噸(1998年)。海運能力,商船(載重100噸以上)635艘,總載重量149.53萬噸(1998年)。民航能力,固定航班機場83處,客運量207.64億人千米、貨運量19.68億噸千米(1998年)。
國防體制
墨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有權宣布全國「緊急狀態」和「戰爭狀態」,決定兵力調動、高級將領任免、國防開支等重大事宜。國家安全內閣會議為最高國防決策機構,由總統領導,成員有國防部長、海軍部長、內政部長、外交部長以及其他有關政府部長。國防部和海軍部分別為政府中一個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也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國防部領導和指揮陸、空軍。海軍部領導和指揮海軍。國防部長和海軍部長經總統任命,由現役四星上將擔任。總統通過國防部和海軍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通過總統府參謀部對國家安全和軍事問題進行協調。
領導人物
總統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維森特·福克斯(2000年12月1日就職)。國防部長里卡多·維加·加西亞上將(2000年12月1日上任)。海軍部長馬爾科·安東尼奧·佩羅特·岡薩雷斯上將(2000年12月1日上任)。
武裝力量
兵力 現役部隊19.28萬人。
陸軍
14.4萬人。劃分為12個軍區、44個軍分區。編有3個軍、4個裝甲旅、1個空降旅、1個軍警旅、9個步兵旅、3個炮兵團、80個步兵營、1個機械化步兵營、19個裝甲營、44個特種空中機動分隊。
裝甲偵察車:M-8型40輛,ERC-90F「大山貓」型119輛,VBL型40輛,「莫瓦格」25輛,MAC-1型40輛。
裝甲輸送車:HWK-11型40輛,M-2A1型32輛,VCn/TT型40輛,DN-3/4/5型134輛,AMX-VCI型495輛,BDX型95輛,LAV-150ST型26輛,BTR-60型若干輛。
牽引炮:75毫米18門,105毫米176門。
自行炮:75毫米5門。
迫擊炮:81毫米1500門,102毫米75門。
反坦克導彈:「米蘭」式若干具
火箭炮:82毫米若干門
反坦克炮:37毫米30門
高射機槍:12.7毫米40挺,20毫米40挺。
地空導彈:RBS-70型若幹部
海軍
3.7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劃分為16個軍區。編有2個艦隊、17個分艦隊。
驅逐艦:「基林」級2艘,「弗萊徹」級1艘。
護衛艦:「諾克斯」級2艘,「布朗斯坦」級2艘,「埃德索爾」級1艘,「查爾斯·勞倫斯」級3艘。
巡邏艇:109艘
測量船:5艘
輔助船:41艘
訓練艦:1艘
拖船:3艘
陸戰隊
8600人。編有3個陸戰旅、1個空降旅、14個地區營、2個岸炮營、1個總統警衛營、1個岸防大隊、1個獨立保安連。裝備裝甲突擊車:VAP-3550型25輛。
牽引炮:105毫米16門
火箭炮:51毫米6門
迫擊炮:60、80毫米100門。
無坐力炮:106毫米若干門
高炮:20、40毫米若干門
海軍航空兵
1100人。裝備各型飛機和直升機共134架
空軍
1.18萬人。編有18個中隊。裝備作戰飛機107架、武裝直升機71架。
戰斗機:F-5E型8架,F-5F型2架。
戰斗教練機:PC-7型70架,AT-33型17架。
武裝直升機:「貝爾」205A型1架,「貝爾」206B型15架,「貝爾」206L-3型7架,「貝爾」212型24架。
偵察機:「指揮官」500S型10架,SA2-37A型2架,C-26型4架。
運輸機:「康維爾」CV-580型1架,洛克希德「噴氣星」L-1329型1架,「塞斯納」500型1架,C-118型1架,C-130A型7架,L-100「大力神」型1架,「指揮官」500S型10架,波音727-100型3架,波音757型1架,IAI-201型9架。
聯絡機:「阿拉瓦」IAI型9架,「空中霸王」A90型1架,「空中霸王」C90型3架,「超級霸王」300型1架,「步槍手」1架,「幸運山毛櫸」F-33C型29架,「色斯納」182S型73架,「塞斯納」206型11架,「塞斯納」210型11架,PC-6型4架,「渦輪指揮官」6架。
直升機:S-70A型6架,米-2型1架,米-8型11架,米-17型24架,米-26T型1架。
教練機:「莫萊」M-7型6架,「莫萊」MXT-7-180型21架,「斯蒂阿曼」PT-17型12架,SF-260型30架。
教練直升機:MD-530F型24架。
預備役
30萬人
准軍事部隊
民兵1.4萬人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役制,同時招募志願兵。義務兵服役期為1年,志願兵服役期為3-9年。
軍銜
分5等15級:將官3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4級(一級上尉、上尉、中尉、少尉),軍士3級(上士、中士、下士),兵2級(上等兵、列兵)。
軍隊節日
2月19日為陸軍節
6月1日為海軍節
9月16日為空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