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牛活動和什麼是西班牙兩大國粹
⑴ 西班牙有什麼特色~
1、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
是一家位於西班牙巴塞羅那市的足球俱樂部,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傳統豪門之一。1899年11月29日由瑞士人胡安·甘伯創立。球隊主場諾坎普球場可容納接近十萬名觀眾,是全歐洲最大及世界第二大的足球場。
2、西班牙鬥牛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後來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出現於18世紀中葉)。
3、西班牙弗拉門戈
弗拉門戈舞是集歌、舞、吉他 演奏為一體的一種特殊藝術形式,弗拉門戈舞是西班牙境內的安達盧西亞地區吉普賽人(又稱弗拉門戈人)的音樂和舞蹈。
4、三王節
三王節是西班牙的兒童節,每年的1月6日舉行。在西班牙傳說中,很久以前從東方來了三個國王——黑臉國王、黃臉國王和白臉國王,這三個國王給人們帶來了幸福和歡樂。他們還專門給小孩送禮物,送禮物的時間就定在每年的1月6日,於是這個節日成了西班牙的兒童節。
5、法耶節
每年3月12日至19日是西班牙的法耶節。歷時近一周,有煙花爆竹秀、遊行、向聖母獻花等活動,最後以午夜焚偶引發高潮。
⑵ 地理與風土人情西班牙的什麼
西班牙風土人情
西班牙是一個集浪漫與激情於一身的國度,它的歷史,它的藝術,還有它的氣質不斷地吸引著好奇的人們。西班牙又是一個熱情開朗的民族,這個國家以熱情的民族性著稱於世。他們非常健談,喜歡聊天,話題涉及范圍廣泛,既可議論政治,又可大談鬥牛,既可議論生活瑣事,又可高談藝術文學。西班牙的社交活動大多習慣於安排在晚上9點以後,用餐也在很晚才進行。鬥牛活動是西班牙的國粹,優秀的鬥牛士是整個國家尊崇的英雄。西班牙還有許多古老的、獨特的民族的文化傳統和別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娛樂活動,其中包括聞名於世的西班牙鬥牛、熱情奔放的西班牙舞蹈,以及各種各樣的風俗習慣、民族節日都能使來自異國他鄉的客人們感受到西班牙那特有的情趣。
西班牙東臨地中海,北瀕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安道爾接壤,西部和葡萄牙緊密相連,兩國一起位於歐洲西南端伊比利亞半島上,號稱「永不沉沒的航船」。
南部的直布羅陀海峽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路的咽喉要道,與非洲大陸的摩洛哥隔海相望,是歐洲一顆璀燦的明珠。一年四季分明,受地中海氣候影響,陽光充足,是歐洲最具吸引力的國家之一。東海岸和東南海岸濱臨地中海,北部濱臨比斯開灣,西海岸和西南海岸則濱臨大西洋,長4000公里的海岸沿線處處景色迷人。
西班牙人最喜歡石榴花,認為石榴花是富貴和吉樣的象徵,並尊其為國花。西班牙人喜歡紅色,視其為吉祥、熱烈的象徵;喜歡黃色,視其為高貴和明朗;喜歡黑色,以黑色象徵庄嚴。西班牙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男女地位-反常態,在參與社會活動、決定事情、發表演說等方面,女人有絕對權威,遺產的繼承權亦歸屬女人。
一、 西班牙服飾禮儀及儀態禮儀
服飾禮儀及儀態禮儀是西班牙風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從側面反映出本民族的風俗文化發展,經過多年的積淀,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飾禮儀。
1服飾
西班牙人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
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班牙婦女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否則會被視為沒有穿衣服一般被人嘲笑。另外,西班牙有的地方的婦女喜歡將捕捉到的螢火蟲用薄紗包起來。
2儀態
日常儀態禮儀從側面反映了西班牙人的禮貌。
在西班牙人家裡做客,最好不要端坐著默不做聲,應盡量向主人暢敘你的感受。不管是給你擺出家庭相冊,還是帶你參觀居室,你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倘若西班牙朋友邀請你上他家吃飯,則需給東道主捎去一件禮物:一瓶酒或一些甜點都行,主人總會說上幾句,諸如「給你添麻煩了」等客氣套語。
扇子是西班牙婦女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的媒介物,她們用扇子做出各種動作來表達自己不便說出口的話:當女士們打開扇子,遮起下半部臉時,這表明她在問你:「你喜歡我嗎?」,或者說:「我愛你」。如果女士們不停地扇扇子,那意思是:「請離開我」。扇子在女士手裡一會打開,-會合上,那是說:「我非常想念你」。如果她把扇子在手中翻來翻去,那是在告訴你:「你太討厭了」。如果她把扇子收起來,那意思是:「你這個人不值得一愛」。如果她把扇子扔在桌子上,那表明:「我不喜歡你,我愛的是別人。」女士在男友面的打開扇子支著下巴,意思是「我希望下次同你早點見面」。
二、相見及商務禮儀
西班牙人十分友好,且通常喜歡把這份熱情在相互見面時表露出來。
1相見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
親屬間的問候,經常是擁抱和親吻,遇上長輩,還會給你幾個熱吻。對第一次碰面的陌生人,常以握手相識,男士間,有時還會在對方手臂或肩背拍上幾下,女士間則要輕輕摟一摟並給予對方左右臉頰兩個親吻。
2商務禮儀
按照西班牙商人的商業習慣和禮俗,建議你隨時穿著保守式樣西裝,內穿白襯衫,打保守式樣的領帶。
在西班牙,通常在晚間赴宴或參觀劇院也不是盛裝出現。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
在西班牙,商人和實物不可分離,只要有可能,客人應將產品的樣品或者服務項目遞送給或者介紹給主人。到西班牙作客的商人,在辦公時間以穿黑色皮鞋為宜,不要穿棕色皮鞋,尤其在日落之後,一定要穿綠色的鞋子,因為西班牙日落之後,一定要穿黑色的鞋子,因為西班牙人歷來就喜歡黑色。喜歡獅子、鷹、花卉、石榴,而不喜歡山水、亭台、樓閣。西班牙人是拉丁血統的人,性格開朗而純朴,南北方有區別,北方的巴斯克人朴實而穩健,而南部的卡邁蘭人,則因自古以來從事商業的關系,大多數是地地道道的商人,西班牙這個國家現在還遺留著階級制度,即限於上流階級的人。才能上大學,而一流公司的高層人員,則多為這些上流階級的人所佔據。因此,較低一級的公司,他們的領導人員就都是職業學校畢業的中等階級的人了。但是,他們多數是從實際工作中訓練出來的。因此,在經營方面,態度非常積極。談判時,出面磋商的人也具備絕對的決定權,所以,商務談判我方也必須派遣相當的人員前往洽談,否則,他們是會不予理睬的。拜會公司單位,必須要預先約會。最好持用有西班牙文、中文對照的名片,這樣,會給會面和談判供方便。在首都馬德里及全國最大商港和工業中心巴塞羅納的西班牙商人作風頗為貴族化及保守。
⑶ 西班牙有哪兩大國粹求大神幫助
兩大國粹是:弗拉門戈歌舞和鬥牛
⑷ 西班牙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西班牙有四種主要的語言,除了西班牙語為全國的官方語言外,其餘三種為地區級官方語言:
「科卡」表演這種風俗源自西班牙當地中世紀的一個傳說,根據西班牙當地傳說,中世紀時兩個當地的女子就是依靠這種舞姿擺脫了惡龍的糾纏,得以生還,「科卡」便由此而來。
在「科卡」表演上,小姑娘穿上美麗的傳統服飾,再讓媽媽把她們放在肩膀上,母女共舞。
⑸ 西班牙奔牛節有什麼意義
西班牙奔牛節的意義為:
1、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它代表了西班牙的民族精神。
2、西班牙人認為奔牛節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膽識、技巧和意志的機會,讓男人們有機會證實自己是真正的男子漢。活動越危險才越能展現個人的勇氣和能力,因此人們總是想方設法激怒公牛,讓場面變得驚險而刺激。
3、西班牙文化中這種對榮譽的感悟和認同,使西班牙人在追求生命和榮譽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追求榮譽,這也是奔牛節這樣的活動能夠在西班牙誕生、發展並延續至今的原因。
(5)鬥牛活動和什麼是西班牙兩大國粹擴展閱讀
聖費爾明節(西班牙語:San Fermín),又名奔牛節。是屬於西班牙納瓦拉自治區首府潘普洛納市的一項傳統慶祝活動,因為歐內斯特·海明威的著作《太陽照常升起》描寫過其中的奔牛活動而聞名於世。
聖費爾明節日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期間舉行。在節日的幾天里,每天都有6頭兇悍的公牛追逐著數百名壯漢,沿著「奔牛之路」穿城而過,直奔鬥牛場,場面極其驚心動魄。
聖費爾明節最初源於12世紀,聖費爾明是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省會潘普洛納城的保護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紀念城市創建者和保護者聖費爾明,這時的聖費爾明節只是個純粹的宗教節日。
⑹ 西班牙鬥牛的民俗活動
西班牙鬥牛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300多鬥牛場(最大的是馬德里的文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使用體重4千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
鬥牛的主要流程
一場鬥牛由三個鬥牛士出場,角斗六條公牛,每人兩個回合。在西班牙,所有的鬥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舉行。西班牙人慣有懶散拖沓的習慣,較不準時,唯一準時的事情就是觀看鬥牛比賽。另外,鬥牛時必須陽光普照,鑒於西班牙多數地方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部分地區的地中海式氣候條件,所以只能在每年的三月至十一月之間進行。這三位鬥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包括三個花鏢手和兩個騎馬的長矛手。觀眾對每場決戰都很難預料其結果,因為它取決於諸多因素,如鬥牛士的膽略和技巧,但也取決於出場的公牛,一些由著名牧場培養的兇猛公牛直接威脅著鬥牛士的勝利、甚至生命。其實對於鬥牛而言,牛和鬥牛士同樣重要,因為它的受訓練程度和兇猛性關繫到鬥牛士的吉凶,在歷史上再出名的鬥牛士都不免戰死沙場,最後被牛挑死的命運。
整個表演以鬥牛士入場拉開序幕,兩位前導一律十六世紀裝束,騎著馬首先上場。他們徑直向主席就座看台跑去,請求他賜給牛欄的鑰匙。此時全場異常安靜,觀眾靜待這神聖又庄嚴的場面。爾後,樂隊奏起了嘹亮的鬥牛士進行曲,樂曲聲中三位鬥牛士各自率自己的一班人馬分三列同時上場。綢制的鬥牛士服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十分耀眼。他們擺著特有的姿勢繞場一周,隨後來到主席面前向他鞠躬致意,但鬥牛士退場後。主席反手一揮,號角吹響,也就是告示牛欄大門敞開,牛飛奔而出,即鬥牛開始。以上的開始序曲部分各地有所不同,但都大同小異。
整個鬥牛過程包括引逗、長矛穿刺、上花鏢及正式斗殺四個部分。引逗是整個表演的開鑼戲。由於此牛牛野性始發,所以由三個鬥牛士助手負責引逗其全場飛奔,消耗其最初的銳氣。幾個回合過去,騎馬帶甲的長矛手出場,他們用長矛頭刺扎牛背頸部,使其血管刺破,進行放血,同時為主鬥牛士開一個下劍的通道。所騎之馬都用護甲裹住,雙眼蒙上以防膽怯。受刺後的公牛,會越發凶暴猛烈,因此長矛手稍不留神被掀翻刺傷也屢見不鮮。因此需要由三位助手上前引開公牛,也利長矛退場。
長矛手完成任務後,由花鏢手徒步上場,手執一對木桿制、飾以花色羽毛或紙、前端帶有金屬利鉤的花鏢,孤身一人站立場中,並引逗公牛向自己發起沖擊。待公牛沖上來,便迅捷將花鏢刺入背頸部,如果刺中,利鉤會扎在牛頸背上,也起放血作用。由於作出瞄準、前沖、刺入的時間很短,且需判斷牛的沖勢,因此需要其動作干凈利落。但也時常有人只能刺入一鏢,或兩鏢皆不中,即會招來滿場噓聲。但如果一次花鏢手雙鏢均插不中,可以允許其再補刺一次,但再失手,即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這也會主鬥牛士增加了難度。
最後手持利劍和紅布的主鬥牛士上場,開始表演一些顯示功力的引逗及閃躲動作,如胸部閃躲,即讓牛沖向直線沖向自身時,腿一側滑,牛貼身沖過,另外還有如「貝羅尼卡」,即是以紅布甩向牛的面部,以激怒引逗公牛。貝羅尼卡原是耶酥受難時為其拂面的聖女之名,因其動作的相似性,所以命名。其他還有鬥牛士原地不動,引逗著牛圍著其身體打轉的環體閃躲等等不一而足。
在最後階段,也即最後刺殺階段,也是鬥牛的高潮。鬥牛士以一把帶彎頭利劍瞄準牛的頸部,爾後既引逗牛向其沖來,自己也迎牛而上,沖上前把劍刺向牛的心臟。於是牛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應聲倒地。刺殺是最富有技巧的,鬥牛士須將劍與眼睛齊平,踮腳,手水平下壓,發力,劍入牛身後須抖腕使劍稍微左彎,以沖破心臟主心室,這要求很高的速度、力量和准確性。刺殺動作分為三種:人不動而牛沖過來;這時鬥牛士在瞄準階段等都是靜態的,有利於准備,瞄準和判斷。第二種是人動而牛不動,即在牛處在觀望的時間內,鬥牛士向前沖,邊沖邊瞄準,直至劍入牛身,這時牛也是發力向前頂,借力刺得更深。第三種是人動牛也動,這是最難把握和最高境界的刺殺動作。即鬥牛士沖向牛,逗著牛也從一定距離沖向人,鬥牛士在運動中判斷運動中的牛的部位並准確下手,這是極其復雜和難掌握的,但如果運用得好,則牛的死亡時間最短,漂亮的甚至可能應聲倒地。
如果牛被刺後,已失斗性,但由於劍刺得不夠深或牛足夠強壯,會暫時還不倒地而死,這時鬥牛士或其助手會以十字劍或短劍匕首刺中牛的中樞神經部位,這時牛會立即倒地而死。這時裝束著花飾的騾子車即會出場將牛拖走,鬥牛士會接受觀眾的歡呼致意,也可將帽子拋向觀眾,也接受觀眾的歡呼、掌聲和投來的鮮花,鬥牛士按刺殺水平的由低至高分別享有保留牛耳,保留牛尾,被從正門抬出的榮譽。
⑺ 西班牙特色是什麼
西班牙特色主要有三,分別為弗拉門戈、足球、鬥牛。
一、弗拉門戈
弗拉門戈是源於西班牙南部安達路西亞地區的一種藝術形式,深受猶太人和摩爾人的影響,還吸收了吉普賽人的藝術風格,具有獨特的舞蹈、音樂及歌曲。因當地政府近些年的大力宣傳,弗拉門戈已成為代表西班牙的文化符號。
吉他伴奏、人聲伴唱、響板、舞蹈和拍手是弗拉門戈的基本元素,音樂有50多種,每種都有其特定的節奏模式。在表演時,弗拉門戈舞沒有固定的動作,全靠舞者根據現場的演唱、伴奏以及觀眾的情緒感染而即興表演出來。
西班牙特色習俗: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
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