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有哪些知名故事
1. 求西班牙或拉丁美的故事或傳說
七百多年前,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歷經三年艱險歷程,翻山越嶺來到中國,曾在中國任地方官的他24年後第一次返回歐洲,一本《馬可·波羅游記》讓歐洲人第一次認識了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和其令人驚異的文明發展水平。七個多世紀後的今天,西班牙人艾力賽來中國早已用不著跋山涉水,作為商人,他曾11年間91次來到中國,幫助西班牙最主要的建築公司——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在中國的數十筆合作項目,同時為很多西班牙企業和中國企業在彼此的市場上找到了中意的項目。而作為現任西班牙駐華大使,他喜歡到新疆等其他駐華官員並不喜歡去的邊陲地區,去了解那裡的中國人和中國企業。讓西班牙了解中國,投資中國,搶占國際市場,同時讓中國了解西班牙的技術和工業,是艾力賽近20年來一直在努力的事。「每天在這里,一邊可以欣賞到牆上掛著的西班牙現代藝術作品,而另一邊順窗望去,就是北京的美麗街景。」在北京西班牙駐華大使館的二層辦公室里,艾力賽很愜意地對我們說。這位61歲的西班牙駐華大使,一頭銀發,步伐從容,從他晶靈睿智的眼神中實在無法猜想他已年近花甲。艾力賽酷愛現代藝術和古典音樂,並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熱衷於一提到西班牙我們就會立刻想到的鬥牛。然而,多數中國人對西班牙的了解還停留在「鬥牛」和《唐吉訶德》上。那麼西班牙對中國呢,恐怕也只有長城和人口眾多的印象了。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一家西班牙新聞媒體在中國有常駐機構,西班牙與中國的貿易額以及在中國的投資額也少得可憐。這一切正是2003年新上任的西班牙大使艾力賽所面臨的問題。艾力賽生於一個外交家庭,當他1943年在葡萄牙呱呱墜地時,他的父親正擔任西班牙駐葡萄牙歐潑爾圖的總領事。因為父親工作地點的不斷變化,他相繼在馬德里、日內瓦和紐約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的課程。1965年從馬德里大學法學系畢業後,很快就子從父業也做起了一名外交官。在艾力賽最初的18年職業生涯中,大部分的時間是幫助西班牙企業與歐洲和其他國家進行商業洽談。他曾擔任過西班牙駐維也納大使館商務參贊、西班牙駐美國大使館商務參贊和西班牙-歐盟磋商會議書記。1983年,他出乎人們意料地由政府工作轉向了私營企業。進入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Tecnicas Reunidas Internacional S.A.)任秘書長,這一公司是在實施工程項目及建設工業工廠方面最主要的西班牙私營公司之一。「我的孩子們當時也經常問我『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放棄政府工作』。我對他們講,這將是更具挑戰性的工作。顯然為一家跨國公司工作比為西班牙本土公司工作難度要更大。當時我覺得自己是在向全世界推廣西班牙的技術和經濟。」正是在那個時期,艾力賽第一次來到中國,當然在有了第一次後,就立刻有了第二次和更多次。「1985年到1996年,我到中國91次,幾乎每個月都要來中國。我很幸運,看到了這十幾年中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只在經濟結構和外交上,更體現在投資政策和商業環境上。對於我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經歷。現在我再回到中國,發現這些變化更大了。」那11年,正是中西兩國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位於東半球的中國和西半球的西班牙相繼進行了經濟改革。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優越的投資環境以及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吸引了世界頂級跨國企業的投資。另一方面,80年代初,西班牙在政治上順利完成向民主化過渡後,繼而進行了一系列經濟自由化改革,實行緊縮、調整、改造政策,並集中力量發展外向型經濟。後加入歐共體,並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區的國家之一。這樣一個以最大限度吸引各國投資的風水寶地和一個依賴於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中等發達國家,在過去的20年中卻並沒有如人們所希望的那樣出現熱鬧的經貿往來和海外投資。從1980年開始到2002年,西班牙在華投資項目僅為597個,實際投入只有3.04億美元。西班牙的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和美國。此外,西班牙最主要的出口國家和海外投資地是拉美國家。按艾力賽的說法:「西班牙企業在拉美看到了快速增長的市場,在那裡的競爭力也最強。」艾力賽向我們介紹,在拉美,西班牙企業經營著40%的電信行業,30%的銀行和23%的電子產品。在那裡,西班牙擁有著絕對優勢。但在亞洲卻恰恰相反。4年前,西班牙政府終於意識到,亞太地區擁有世界上50%的人口和25%的經濟力量,而西班牙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微乎其微。與該地區的貿易只佔西班牙外貿總額的3%,只有6.3%的西班牙政府人員派駐該地區。可以說,西班牙在亞太地區幾乎是一片空白。為了將投資重心由拉丁美洲向亞洲轉移,西班牙首相史無前例地制定了「亞太計劃」,以增加西班牙在亞太市場的參與程度,而中國是其中的一個重點。艾力賽很高興地說:「這個計劃實施以來,西班牙對中國的出口增加了45%。中國對西班牙出口增長了70%。」作為西班牙駐中國大使,艾力賽是這個計劃的直接執行者之一。而在「亞太計劃」實行之前,艾力賽在中國11年的經商歷程就已經為此埋下了伏筆。建築業始終是西班牙經濟增長的發動機。當時作為西班牙主要建築公司的秘書長和中西商人委員會副會長,艾力賽較早地帶領西班牙企業進入了中國。最讓艾力賽感到驕傲的是「其中的很多項目現在中國得到了政府的最高肯定,國際聯合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也成為中國最信賴的公司。」西班牙企業在中國市場上的知名度不高。20年前,第一家到中國來的西班牙企業是一家運輸公司ALSA,他們最初在廣州、深圳和香港建立合資公司,開展運輸業務,後又擴展至北京、天津等地。其後在中國投資發展比較好的企業還有生產「高樂高」的努德萊斯巴公司,以及生產大大泡泡糖的西班牙通用糖果公司(Agrolimen)等。不過「大大泡泡糖」現在已經被美國的箭牌公司收購,其他西班牙公司在中國所佔的市場份額也十分有限。在與中國企業交往的十幾年中,艾力賽審視著這一切。在他看來,缺乏了解是中西貿易往來最重要的一個方面。「西班牙企業並不了解中國。西班牙人很少來中國,中國人也很少去西班牙。我們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讓中國企業了解西班牙的技術和工業。」 艾力賽說。在企業做秘書長時,他就想了很多方法來增進中西企業的了解。「當時幾乎每兩個星期就有一個中國代表團來西班牙考察,我會帶他們在西班牙到處參觀,介紹西班牙的工業和技術發展。」 艾力賽讓很多中國企業家了解到,西班牙不只有畢加索、高迪、多明戈這些藝術大師,還有發達的工業和優秀的企業家。但是讓西班牙了解中國可並不是件容易事,艾力賽本人也經歷了很多磕磕絆絆,才參透了該如何在中國做生意。艾力賽曾代表西班牙企業與中國遼寧省的一家公司談一個合作生產洗衣粉的項目,這一談判耗費了三年半的時間。後來艾力賽總結道:「在中國非常重視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你要想和一個企業做生意,必須要和他認識很久,說過很多話,才有可能合作成功。這是東方國家和西班牙還有一些西方國家非常不同的一點。在世界的很多其他地方,我都會告訴那裡的人,如果你去一個亞洲國家,你不能和一個你不認識的人或者企業做生意,因為那樣往往會失敗。」外交官出身的艾力賽在處理這件事上顯得很從容。「1985年,我第一次到中國的時候,帶了一個大項目,談判一直進展得很順利,但是在最後一刻,卻沒有通過。我記得我的中國朋友來到我的房間,他們對因為政府的決定讓談判失敗感到很遺憾。我的反映是:這種事是可能發生的,但是友誼還在,我們不該太在意這種失敗,而應該藉此機會加強雙方的關系。很多年後,那些合作夥伴說當時對我的這種反映很奇怪,他們沒想到一個歐洲人是這樣的反映,我說這是西班牙人和其他歐洲人的區別,我們知道如果一個計劃走向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我們就要加強友誼,即使我們也不喜歡這樣的結果。」外交官的睿智和協調能力最終讓艾力賽在中國有了很多朋友,也談成了很多生意。而這段經商經歷又成了作為西班牙駐華大使的艾力賽的寶貴資源,這不僅為他提供了一個關系網和熟悉的市場環境,更重要的是,做過商人的大使更了解企業的真正需要。在看準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各大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競爭態勢後,艾力賽為投資中國的西班牙企業提供出了兩個建議:只通過投資中國,能夠增強他們在中國的實力,可以做合資公司或者開設子公司。但他們不能停留於服務於中國市場,他們想到的應該是服務於全球市場。另一方面,中國的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很快,正由勞動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西班牙對中國的投資重點應放在產品研發(R&D)上。這是去年10月艾力賽出任西班牙駐中國大使時就曾經談到的問題。和很多駐華官員不同,艾力賽喜歡融入中國的文化和社會氛圍中,除了企業家,在中國他還有很多藝術界的朋友。艾力賽還不會講中文,但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這並不妨礙他與中國的朋友交流,「我在中國的很多朋友都跟我講英語,有的甚至還會西班牙語。所以我非常願意把我更多的時間放在了解中國人身上,而不是學漢語。不過我的夫人正在學習漢語。她非常喜歡中國。」大使夫人是個中國迷,在艾力賽結束商人身份去德國做西班牙大使時,那時的大使夫人就經常一個人跑到中國來購物。艾力賽出任西班牙駐中國大使後,大使夫人又如願以償地來到了中國。艾力賽說很難找一個准確的詞來形容自己,但他對我們說:「可以說之前經商的時候,我是一個成功的商人,現在作為一個大使,剛上任6個月,給我一些時間,我會告訴你他也是成功的。」
2. 西班牙海盜貝尼托·德索托的大膽故事
西班牙海岸的歷史充滿了關於著名海盜的傳說.
有一些海盜因為他們來自的地區而出名.
盡管很難將海盜視為當地英雄,但有關這些人的故事使許多漫長的冬季談話變得更加有趣.
歷史上有名的海盜之一是貝尼托·德索托,他過著短暫而快速的生活,每天都打破規則和限制.
他以危險的海盜、熟練的水手和真正的反叛者而聞名.
貝尼托1805年4月22日出生於加利西亞.
貝尼托·索托·阿博爾(Benito Soto Aboal)在大西洋附近長大.
無論他小時候住在哪裡,他的生活肯定充滿了船隻和水手,海洋的故事,以及探索新地方的夢想.
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歐洲被拿破崙·波拿巴統治著,他的戰爭永遠改變了歐洲大陸的面貌.
他是他那個時代最有組織的搶劫犯之一.
然而,他的海盜生涯並沒有持續太久,貝尼托加入了海上工作的黑暗面,因為他所服務的船隻命運悲慘.
他當了好幾年水手後就轉向海盜了.
當他開始在船上工作的時候,還不知道他到底多大,但是知道加利西亞在19世紀,他很可能是從十幾歲甚至更年輕的時候開始的,肖像被認為是貝尼托.
(pophaydn.
wordpress),歷史記錄顯示他曾在一艘名為「Defensor de Pedro」的阿根廷奴隸船上服役.
1827年,貝尼托和他的戰友在那艘船上發動叛亂.
當一些船員不想加入他的行列時,他把他們放在一條敞著的船上.
在途中,他遇到了美國、英國、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船隻.
在南美洲海岸附近活動之後,他想出了一個更好的主意——貝尼托決定找一個最好的地方等待從亞洲回來的船隻,特別是從印度富裕的貿易區回來的船隻.
貝尼托·德索托是一個不仁慈的殘忍的人.
他可能被致富的慾望蒙蔽了雙眼.
關於這個海盜最臭名昭著的故事是他襲擊了一艘名為「晨星」的船.
唱片上寫著:,一幅圖,描繪了布拉·內格拉追逐晨星的情景.
(公共領域),德索托擊沉了許多船隻,自己殺死了許多人.
當他抓獲晨星時,大部分船員被殺,所有的婦女都被 *** .
然而,船沒有沉沒,人們被一艘商船救了.
這是殘忍的海盜德索托的末日的開始,他帶著一塊土地來到加利西亞的一個科魯納城,在那裡他燒毀了另一艘船,然後改道前往加的斯.
就在那裡,黑布拉號沉沒了.
他在直布羅陀的陸地上被捕,被帶到加的斯受審.
海盜的自尊心不允許他求饒.
他可能知道沒有什麼能幫助他,也沒有人會救他.
他的行刑記錄上說他的遺言是「太長了,所有人」.
說完,海盜臉上洋洋自得地笑著死去.
上圖:普雷韋扎戰役(公共領域),作者是歷史學家、記者和作家納塔利婭·克里姆扎克.
她從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在古奧金斯工作.
3. 誰知到西班牙的神話故事,最好是英語的!! 急求!!
看維基網路
早期歷史
人類在歐洲居住的最早記錄是在西班牙的阿塔普埃爾卡山發現的,這里出土的化石大約來自於120萬年期。[2]現代人種中的克羅馬農人在3萬5000年前開始從比利牛斯山脈北部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上人類居留地最明顯的標志是阿爾塔米拉洞窟的著名岩畫,這批岩畫完成於公元前15世紀,並認為是岩畫藝術的傑出代表。[3]此外,在阿爾梅里亞地區的Los Millares和穆爾西亞的El Argar得到的考古發現表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就已經有較為發達的文明存在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東部。
在其後的幾個世紀里,揚帆而來的腓尼基人、希臘人和迦太基人成功的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地中海沿岸定居下來,並建立了商業據點。大約公元前11世紀,腓尼基商人在靠近塔特蘇斯(Tartessos)的地方建立了商業據點加的斯。公元前9世紀,第一批希臘殖民地,如恩波里翁(Emporion),在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的地中海沿岸建立。希臘人以埃布羅河(Iber,西班牙名為Ebro)為這片地區取名伊比利亞(Iberia)。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人抵達伊比利亞半島,最初與希臘人,不久之後又與初來乍到的羅馬人爭奪西地中海的控制權。他們最重要的殖民地是卡塔赫納(新迦太基)。[4]
羅馬人在入侵伊比利亞半島時遇見的土著居民是伊比利亞人,他們居住在從半島西南部到半島東北部的一帶地區;而凱爾特人則大多居住在半島的北部和西北部。在半島內陸地區,兩個種族相互接觸,產生了一種混合的、別具特色的文化,擁有這種文化的居民被稱為凱爾特伊比利亞人。[2]公元前181年至133年,在強大的羅馬共和國軍團和近西班牙的凱爾特伊比利亞人部落間發生了戰爭,被稱為凱爾特伊比利亞戰爭(或被稱為西班牙戰爭)。[5][6]
See the WikipediaEarly historyHumans live in Europe was first recorded in Spanish was atta Atapuerca mountains found, unearthed here about fossils from 1200000 years period. [2 ] modern race of Rome farmers in 5000 30000 before the start of the Pyrenees Mountains north into the Iberian peninsula. Human settlements on the Iberian peninsula most obvious sign of Alta Mira cave 's famous painting, the painting was completed in fifteenth Century BC, and is considered an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rock art. [3 ] in addition, in Almeria region of Los Millares and Murcia El Argar have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show that ring the late Neolithic and bronze age have more advanced civilization existed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in the East of.In the following centuries, set sail to the Phoenicians, Greeks and Carthaginians successfully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and the Mediterranean coast to settle dow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ercial base. Around eleventh Century BC, Phoenician traders near the Tate Su Si ( Tartessos ) built by local business locations in Cadiz. Ninth Century BC, the first Greek colonies, such as emporion ( Emporion ),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in eastern Mediterranean coast to build. The Greeks to the Ebro River ( Spain Iber, known as Ebro ) for the area called the Iberian ( Iberia ). Sixth Century BC, the Carthaginians arrived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 initially with the Greeks, shortly after the beginning of the Romans and compete for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control. Their most important colonial Cartagena ( New Carthage ). [4 ]The Romans in invasion of the Iberian Peninsula met when Aboriginal Iberian people, they live in from the southwest to the northeast of the peninsula Peninsula in the area; and the Celtic people live mostly in the north and northwest of the peninsula. In the peninsula and inland area, two ethnic contact each other, procing a hybrid, distinctive culture, have the culture of the inhabitants became known as the Celtic iberian. [2 ] in 181 BC to 133 years, in the strong Republic of Rome army and near Spain Celtic Iberian tribal war, known as the Celtic Iberian War ( or known as the Spanish war ). [5 ] [6 ]
4. 西班牙有多少年的歷史,歷史上都有什麼大事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兒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聯邦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拉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ñ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聯邦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5.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故事
路易十四撒下法德世仇的種子。1700年,英、法、荷、奧等國圍繞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深層的或最主要的則是諸列強借王位繼承問題進行了一場空前規模的殖民地大掠奪,並且主要斗爭矛頭指向的是法國。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歷史故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吧!
18世紀初,殖民主義者爭奪殖民地已發展到了瘋狂的程度。法國在印度占據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佔領了馬達加斯加;在北美,除繼續加強在加拿大的殖民統治外,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廣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有了這樣多的殖民地,才使得國王路易十四狂妄起來,在國內大興土木,包括修建富麗堂皇的凡爾賽宮殿、開辟巨大的園林,以窮奢極欲來顯示他的無限權威;不容法國人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以實現他夢寐以求的'幻想,即在法國只能有「一個國王,一個法律,一個上帝」。對外方面,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力圖擴張領土,其目標是:在法國的東北向外發展,以便取得易於攻守的天然疆界;把波旁王室的一個王公置於西班牙的王位,以擴大法國的力量並控制西班牙海外的殖民地。
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去世,沒有子嗣承繼王位。按照親屬關系,既可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繼承,也可以由波旁王朝的人繼承(因查理二世屬於哈布斯堡王朝旁系,但他又是路易十四的內弟)。由於法國外交的積極活動,查理二世的遺囑要把王位傳給路易十四的一個孫子安茹腓力普,路易十四興高采烈。因為,當時的西班牙除其本土外,還有義大利的大部分、西屬尼德蘭(今比利時),以及遍布美洲、亞洲、非洲的遼闊土地。這就是說,法國得到西班牙王位繼承權,也就意味著可以得到更多的殖民利益。正因為如此,英國、荷蘭、奧地利以及德意志境內的普魯士群起反對,他們結成同盟,決定對法作戰。於是,從1701年起,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
這次戰爭,一方是以封建君主專制的法國為首,有西班牙、巴伐利亞、科隆和其他幾個德意志國、薩伏依(很快就轉到敵對一方)、巴馬參加的同盟;另一方則是以奧地利和英國為首,有荷蘭、葡萄牙、勃蘭登堡以及許多德意志小國和義大利小國參加的同盟。
1701年,法奧未經正式宣戰即在義大利領土上開始軍事行動。1702年5月,英國和荷蘭(1701年兩國在海牙締結所謂「大同盟」,並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結成同盟)站到奧地利一方參戰。1702—1704年,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海上都發生過戰斗。陸上的戰斗行動僅局限於爭奪要塞、實施行軍機動和迂迴運動。野戰很少進行,僅在解除要塞包圍時才使用。1704年,英軍從海上攻佔了直布羅陀。同年,奧英同盟軍集中主要精力擊潰法國盟國巴伐利亞。1704年8月13日,薩伏依的葉夫根尼和馬爾波羅公爵統率的奧英聯軍(達6萬人)在豪什塔特附近擊潰法巴軍隊(約6萬人),斃俘達2.8萬人,使戰爭的進程變得有利於自己。1706年9月17日,薩伏依的葉夫根尼統率的奧軍在義大利都靈附近取得了巨大勝利。戰斗以後,法軍渡過波河,撤回本國。都靈之戰證明,在防禦戰中以線式戰斗隊形抗擊集中突擊是毫無用處的。1706年,法軍在尼德蘭的拉米利一帶遭到失敗。
法軍僅僅在西班牙取得了幾個局部性勝利,對整個戰爭進程沒有產生影響。1707年7月,奧英聯軍開始入侵法國,在包圍土倫長期未克之後返回義大利。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最後一次大規模交戰,於1709年7月11日發生在尼德蘭馬爾尊拉凱村附近。1709年秋季,要塞爭奪戰持續不斷。1710—1714年,交戰雙方持續打消耗戰,都避免決戰。
英奧兩國軍隊在兵力上雖占明顯優勢(聯軍為16萬人,法軍為7.5萬人),但沒有對法採取積極行動。戰略不果斷的原因在於:當時俄國在北方戰爭(1700—1721年)中獲勝。
英國為了竭力阻撓俄國在歐洲占據主導地位,改變政治方針,不願將法國徹底擊敗,背著自己的盟國開始與其和談,實際上停止了對法作戰。在英國的影響下,荷蘭、勃蘭登堡、薩伏依和葡萄牙也都放棄了積極的戰斗行動。
1713年4月11日,以法國和西班牙為一方,以英國、荷蘭、勃蘭登堡、薩伏依和葡萄牙為另一方,簽訂了《烏得勒支和約》。1714年,奧法又簽訂《拉什塔特和約》。
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爭奪戰,結束了法國在西歐的霸權地位。根據和約,法國將早先侵佔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領地劃歸英國,將阿卡迪亞殖民地割讓給英國,英國將它改名為新斯科舍。法國承認了英國對紐芬蘭和哈德孫灣周圍地區的權利的要求。法國還割讓一些地方給奧地利和荷蘭,撤回駐洛林的軍隊。哈布斯堡王朝把義大利的大部分領土(撒丁島、米蘭公國、那不勒斯王國、托斯卡納的一部分)、整個比利時、西屬尼德蘭和萊茵河地區部分領土(弗賴堡)並入自己的領地。西西里島歸屬薩伏依。英國在西班牙除得到直布羅陀外,還有梅諾卡島的一部分。根據和約,法國的腓力普雖保有西班牙王位,但以他和他的後代永不能繼承法國的王位為條件,並規定法西兩國不能合並。同時由於在戰爭中法國屢遭失敗,國民經濟受到嚴重破壞,財政虧空,民不聊生,國力大為削弱,盛極一時的法國開始走下坡路了。在路易十五於1715年繼承王位之後,國力進一步衰竭,年年入不敷出,歲歲國債增加,專制統治最後不得不走向崩潰,巴黎人民越來越覺醒,一場起義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這次戰爭是以掠奪殖民地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規模的大沖突,其基本特點是:時間長、范圍廣、規模大;多數交戰在夏季進行;注重機動作戰,進攻行動的地位更加突出等。
這些特點,特別是攻勢作戰、機動作戰對世界軍事產生了重大影響。
6. 西班牙的「番茄大戰」,有哪些有趣的起源故事
西班牙的番茄大戰節日是來源於這樣的一個說法,當時西班牙瓦倫西亞地區盛產各種蔬菜水果,有一天這個城市來了一個樂隊,這個樂隊的領隊站的很高把喇叭也舉得很高聲音響徹整個城市。後來有一個小夥子就不耐煩的直接抓起一個西紅柿往喇叭桶裡面扔,他旁邊的人也爭相比試,比賽誰能扔進那個喇叭桶裡面。後來這個就是西紅柿大戰的由來了。
沉醉於紅色的海洋中
不過這是屬於他們的愉快的一天,他們在這一天盡情的玩耍,在大戰之後他們會得到專門的地方去洗漱,這也是讓他們能肆意玩耍的原因吧,這個節日的第二天之後這個小鎮將會恢復到往日的寧靜轉變的非常快,該幹啥的就幹啥了,彷彿轉變了一個人似的。
7. 西班牙文學名著
《卷煙女工》作者:(西班牙)埃米莉亞·帕爾多·巴桑
《卷煙女工》是一部具有地方風俗特點的小說,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北部山區,以馬里內達市為中心,作者如實地去描寫了其故鄉人民的喜怒哀樂情愫。另外,作者還使用了為數不少的人民大眾語匯乃至土語、方言。要知道一個人要放棄他慣常使用的小說遣詞造句方式,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看來不規范但又充滿生活氣息的鮮活語言也並非易事
《圖拉姨媽》 作者: (西班牙) 米·德·烏納穆諾 著
簡介: 本書是烏納穆諾後期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小說問世後,引起了強烈反響,小說的創作意圖之一是探討一個女人的心理。 名為圖拉的女人,具有母親般的強烈激情和對性行為的污穢的深惡痛絕。所以在小說中,她一方面熱心於照看姐姐和姐夫的孩子,另一方面又竭力拒絕任何一個男人的追求和結婚,最後終於孤獨的死去。此外,小說還塑造了缺乏主見,任人擺布的拉米羅,熱烈追求愛情、卻食愛情苦果死去的羅莎。遵守圖拉教誨,以其精神統治家庭成員的曼諾利塔等人物的形象。作品取材經濟,筆墨節儉,大量採取對話形式,表現了作者朴質無華,深入淺出的創作風格。
就介紹這兩個吧,下面這個網站上輸入「西班牙文學名著」有好多,自己找吧
8. 在歷史上,西班牙帝國有什麼特殊的故事沒有被人們講述呢
西班牙是一個獨特的王國,並且西班牙帝國被列為西歐歷史上十大帝國之一,那麼為什麼西班牙帝國能夠有如此成就呢?我們有什麼不太了解的地方?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學習一下有關西班牙帝國的特殊歷史故事。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9. 哪位高人介紹一下西班牙的傳說、寓言、神話故事等很著急。
看維基網路
早期歷史
人類在歐洲居住的最早記錄是在西班牙的阿塔普埃爾卡山發現的,這里出土的化石大約來自於120萬年期。[2]現代人種中的克羅馬農人在3萬5000年前開始從比利牛斯山脈北部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上人類居留地最明顯的標志是阿爾塔米拉洞窟的著名岩畫,這批岩畫完成於公元前15世紀,並認為是岩畫藝術的傑出代表。[3]此外,在阿爾梅里亞地區的Los Millares和穆爾西亞的El Argar得到的考古發現表明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就已經有較為發達的文明存在於伊比利亞半島的東部。
在其後的幾個世紀里,揚帆而來的腓尼基人、希臘人和迦太基人成功的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地中海沿岸定居下來,並建立了商業據點。大約公元前11世紀,腓尼基商人在靠近塔特蘇斯(Tartessos)的地方建立了商業據點加的斯。公元前9世紀,第一批希臘殖民地,如恩波里翁(Emporion),在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的地中海沿岸建立。希臘人以埃布羅河(Iber,西班牙名為Ebro)為這片地區取名伊比利亞(Iberia)。公元前6世紀,迦太基人抵達伊比利亞半島,最初與希臘人,不久之後又與初來乍到的羅馬人爭奪西地中海的控制權。他們最重要的殖民地是卡塔赫納(新迦太基)。[4]
羅馬人在入侵伊比利亞半島時遇見的土著居民是伊比利亞人,他們居住在從半島西南部到半島東北部的一帶地區;而凱爾特人則大多居住在半島的北部和西北部。在半島內陸地區,兩個種族相互接觸,產生了一種混合的、別具特色的文化,擁有這種文化的居民被稱為凱爾特伊比利亞人。[2]公元前181年至133年,在強大的羅馬共和國軍團和近西班牙的凱爾特伊比利亞人部落間發生了戰爭,被稱為凱爾特伊比利亞戰爭(或被稱為西班牙戰爭)。[5][6]
10. 西班牙的著名書籍
《堂吉訶德》是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巨制。第一部敘述堂吉訶德因閱讀騎士小說入迷,企圖仿效古老的游俠騎士生活。他拼湊了一副盔甲,騎上一匹瘦馬,第一次出遊,受傷而歸。第二次找了鄰居桑丘·潘沙作為侍從,一同出遊,幹了許多荒唐可笑的蠢事:把風車當作巨人,把旅店當作城堡,把羊群當作敵人……最後差點喪命,被人救護回家。 第二部敘述堂吉訶德帶了侍從桑丘·潘沙第三次出遊,描寫堂吉訶德在途中的一些驚險的遭遇,以及公爵夫人如何捉弄堂吉訶德主僕二人,桑丘當了總督如何治理海島等。最後,堂吉訶德被扮成騎士的鄰居參孫打敗,回到家中,病倒在床,臨終時才恍然大悟,痛斥騎士小說。《卷煙女工》作者:(西班牙)埃米莉亞·帕爾多·巴桑
《卷煙女工》是一部具有地方風俗特點的小說,故事發生在西班牙北部山區,以馬里內達市為中心,作者如實地去描寫了其故鄉人民的喜怒哀樂情愫。另外,作者還使用了為數不少的人民大眾語匯乃至土語、方言。要知道一個人要放棄他慣常使用的小說遣詞造句方式,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看來不規范但又充滿生活氣息的鮮活語言也並非易事
《圖拉姨媽》 作者: (西班牙) 米·德·烏納穆諾 著
簡介: 本書是烏納穆諾後期小說創作的代表作,小說問世後,引起了強烈反響,小說的創作意圖之一是探討一個女人的心理。 名為圖拉的女人,具有母親般的強烈激情和對性行為的污穢的深惡痛絕。所以在小說中,她一方面熱心於照看姐姐和姐夫的孩子,另一方面又竭力拒絕任何一個男人的追求和結婚,最後終於孤獨的死去。此外,小說還塑造了缺乏主見,任人擺布的拉米羅,熱烈追求愛情、卻食愛情苦果死去的羅莎。遵守圖拉教誨,以其精神統治家庭成員的曼諾利塔等人物的形象。作品取材經濟,筆墨節儉,大量採取對話形式,表現了作者朴質無華,深入淺出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