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蛋灰多少元
⑴ 養墨西哥鐵樹放些鴨蛋殼好么
西哥鐵樹,又名美葉鳳尾蕉,南美鐵樹,學名:ZamiapumilaL,為近年從美洲引進的蘇鐵科美洲樹屬的一種大型名貴觀賞植物。其葉片、株形較之於蘇鐵更多一種粗獷豪放的精神,正由南向北流行,成為深受人們歡迎的室內觀葉植物之一。那麼,花卉愛好者如何來識別、繁殖和養護墨西哥鐵樹呢? 墨西哥鐵樹多為單干,干高15厘米-30厘米,少有分枝,有時呈現叢生狀,粗圓柱形,柱面密布暗褐色的葉痕,多年生的總干基部莖盤處常著生幼小的萌櫱;葉為大型偶數羽狀復葉,叢生於莖干頂端,葉長60厘米-120厘米,硬革質,葉柄長15厘米-20厘米,疏生堅硬小刺;羽狀小葉7對-12對,小葉橢圓形,兩側不等,基部2/3處全緣,上部密生鈍鋸齒,頂端鈍漸尖,邊緣背卷,無中脈,葉背可見明顯突起的平行脈40條;雌雄異株,雄花序松球狀,長10厘米-15厘米,雌花序似掌狀。 墨西哥鐵樹的繁殖可用播種和切割吸芽法。播種可將成熟的種子,洗去假種皮後點播,覆土厚度2厘米-3厘米,在30℃-33℃的高溫下才能較快萌動發芽;夏天應給予必要的遮陰和噴水,冬天加適度防寒,約徑3年一4年即可供室內盆栽觀賞。切割吸芽可於春季出房後的4月-5月間進行,行施切割時要盡量少傷及莖干,切口用干凈的草木灰或硫磺粉塗抹,待切口滲出的汁液吸干後,將其栽在裝有含較多粗沙的腐殖土盆內,澆水後放於半陰處催根,溫度最好保持在27℃-30℃,切口處很快就會癒合,抽生出新根。 墨西哥鐵樹原產於墨西哥,獨特的優厚生長環境條件,使其形成肉質粗壯的須根系。因此,比較耐乾旱,但要求栽培基質疏鬆肥沃,才最適於盆栽植株的生長;花盆排水孔處要墊好瓦片,並鋪一厚層粗沙子,以利於盆內積水的濾出。它性喜陽光,尤適於溫暖濕潤和通風良好的環境,為此冬季室溫不應低於0℃,否則會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入冬時,在上海以北地區,均應移入室內保暖,室溫在5℃左右,就能安全越冬。夏季烈日炎炎、氣溫較高時,宜放置半陰處,避免陽光直射,在保持盆土溫潤的同時,經常在葉面和莖幹上噴水,使其維持一個比較溫潤的小環境,方可保持葉片翠綠,生機盎然。梅雨季節盆要放斜,盡量避免盆內積水導致爛根;入秋後要控制澆水量,霜降後應及早搬入室內。在整個生長季節,每月可施一次薄餅肥水,在水鹼較重的地區,可在澆噴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亞鐵,用以提高用水酸度,防止葉片發生生理性黃化。
⑵ 我想轉一家乾洗店得多少錢
看要開多大的了,小型乾洗店,洗衣設備配置不高,基礎一套價格在3~6左右;中型乾洗店設備配置要求會高些,一套的價格6~8萬左右;大型乾洗店配置比較齊全,全套設備下來價格在15~20萬左右。一般會選擇開一家小型乾洗店,容易打理。店面在30~50平方米左右,設備價格在3~6萬塊錢左右。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資金也不是特別充足,建議選擇品牌進行加入。傳統乾洗店已經逐漸滿足不了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了,所以,如果有智能乾洗品牌出現,可以考慮一下。比如澳貝森智能乾洗店這個品牌就很好,之前調研的時候發現,澳貝森的一套設備小幾萬,附送一套黑科技技術,同時,有專人進行技術培訓。澳貝森智能科技主要體現在機器人迎賓,智能衣櫃,智能預約取衣等功能,他們家主推線上宣傳推廣和線下實體店打基礎的模式,輻射范圍廣,盈利渠道多種多樣,利潤點高,客戶穩定,粘性好,而且澳貝森已經成功運營過多家網紅店,經驗充足,經營者對後期問題的處理不需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開個乾洗店,能省力省錢就盡量節省,加入品牌是最劃算不過的
.
.
.
.
.
.
.
.
.
.
.
.
.
花單生或2-4朵聚生於枝頂或與葉對生,長約2厘米,青黃色,下垂;花蕾披針形;萼片三角形,被微毛;外輪花瓣狹而厚,肉質,長圓形,頂端急尖,被微毛,鑷合狀排列,內輪花瓣極小,退化成鱗片狀,被微毛;雄蕊長圓形,葯隔寬,頂端近截形;心皮長圓形,無毛,柱頭卵狀披針形,每心皮有胚珠1顆。
果實由多數圓形或橢圓形的成熟心皮微相連易於分開而成的聚合漿果圓球狀或心狀圓錐形,直徑5-10厘米,無毛,黃綠色,外面被白色粉霜。花期5-6月,果期6-11月。[1]
分布范圍
編輯
中國浙江、台灣、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和雲南等省區均有栽培。原產熱帶美洲;全球熱帶地區有栽培。[1]
生長習性
編輯
光照
番荔枝喜光耐陰,光照充足植株生長健壯,葉片肥厚。在果實發育階段增加光照可提高果實的品質。[3]
溫度
番荔枝需要溫暖的氣候和適當的降水,不耐霜凍和陰冷天氣。普通番荔枝最適生長溫度平均最高為25-32℃,平均最低為了15-25℃,果實成熟最適平均溫度為25-30℃。番荔枝果樹安全越冬的臨界溫度為0℃。大部分的番荔枝都為半落葉果樹,在冬末或早春便進入自然休眠或環境條件引起的強迫性休眠。休眠使植株免除冬春晚霜或乾旱的影響。適當的冬季低溫利於加速落葉,促進萌芽。但低溫對誘發萌芽的作用並不像在其他落葉果樹那樣是必要的。在果實成熟期間的溫度既不能過低,也不能過高。遇上低溫,特別是13℃以下的低溫,果實會出現生理病害,經常會出現銹斑病,推遲成熟時間。而溫度過高又會造成過早成熟,容易造成果實腐爛。[3]
水分
番荔枝對水分比較敏感,水分過多過少都不利於植株生長。番荔枝在短期的水淹情況下生長即受到影響,造成落葉少花。灌溉或降雨對開花和早期坐果是重要的。這期間過於缺水,會導致落花落果,果實生長緩慢。同時,水分還會影響果實的品質,有報道澳大利亞有灌溉的番荔枝裂果率為9.8%,而沒有灌溉的番荔枝的裂果率為20%。番荔枝在低濕(相對濕度低於70%)情況下,落花增加,柱頭干化,坐果明顯減少。昆士蘭東南部番荔枝盛花期,最熱的時候白天相對濕度常低於30%,生產上他們採用高密度種植、營造防風林和噴霧的方法來增加果園的濕度。但濕度過高(高於95%)又會把柱頭上的糖類分泌物稀釋,使花粉發芽率低,不利於受精。[3]
土壤
番荔枝類果樹對各類土壤的適應性都很強。在砂質到黏壤質土上都能生長。但是要獲得高產和穩產,則以砂質土或砂壤土為好。因為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會影響開花坐果。而疏鬆的砂壤土則無此弊端,容易通過施肥和灌溉來控制生長。如土層淺薄,可培土加厚土層,改進排水,也可進行覆蓋,促使表土層吸收根的發育。[3]
繁殖方式
編輯
播種
實生育苗在生產上使用僅局限於普通番荔枝,雜交番荔枝不能做母樹。實生育苗種子來源十分重要,種子應來自優良品種(普通番荔枝)豐產、優質母株上大且果形端正的果實。最好是用同一品種人工授粉所結的果實。待果實充分成熟,果實為淡綠黃色,小果間縫合線明顯時採收取種。作為嫁接砧木培養,種子採集可降低要求。種子取出後洗凈,剔除不實粒和小粒種子,晾乾即可播種。如經貯藏的番荔枝種子,播種前要曬,以促進發芽。播前可用200ppm的赤黴素浸泡種子24-36小時,以促進提早發芽。苗床以肥沃砂質壤土為好,並施入腐爛有機肥抖勻。修溝起畦,畦寬以方便田間作業為准。採用條播、撒播均可,播種量每畝7-8千克。播後用細沙或細土覆蓋,稍壓實後淋透水,然後蓋草或塑料農膜保濕。出苗後揭開蓋草或塑料農膜,以免壓彎幼苗。幼苗期要注意水肥管理,一般3-4澆水一次,乾旱時每天澆水一次。到6-8片葉後可開始追肥,以利培育壯苗。[3]
嫁接
番荔枝嫁接育苗一般選用普通番荔枝做砧木,這樣的砧木具有親和性好、樹形矮化、產期提早的特點。砧木的粗度一般達到0.8厘米左右時才能進行嫁接。嫁接時間:枝接一般在春季,而芽接則在夏秋季嫁接較好,冬季嫁接一般不能成活。番荔枝的接穗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的優良品種母樹的外圍枝梢,接穗採下後,將葉片剪去,保留0.3-0.5厘米長的葉柄以減少水分的蒸發。此法適用於生長季節樹液流動期進行,以便於砧木能剝離樹皮。[3]
栽培技術
編輯
定植
番荔枝定植時,苗木應選用以普通番荔枝作為砧木的嫁接苗,種植時間選擇在春季最好,特別是在未萌芽前種植,成活率最高。也可在6-7月雨水季節定植,但要注意排水,番荔枝根部最忌積水。定植時對最好對苗木進行分級,從外地調入的苗木栽種前需在水中浸根3-5小時。此後將苗放入深20-30厘米的穴中,缺水的山地可適當加深10厘米,使根系舒展,邊填土邊提苗邊踏實,種好後在四周做1個樹盤,用稻草等覆蓋物覆蓋並澆足定根水。[4]
肥水
番荔枝的施肥原則為根據樹體大小和不同生長階段科學施肥,以施用有機質肥為主,有機肥、無機肥結合的方式進行,逐步向綠色農業靠攏。一般1年施肥3次,第1次在冬季修剪前後,結合深翻土壤和清園進行,施用以有機肥為主,深挖深放,重施全施,施用全部有機肥,以及佔全年80%的磷肥、20%的氮鉀肥;第2次於夏期果開花後的幼果期間(5-6月),施全年總量的氮肥35%、磷肥10%及鉀肥20%;第3次在冬期果幼果期間(9-10月),施用全年總量的氮肥35%、磷肥10%及鉀肥35%。施用時一般應挖溝填埋,不應撒施,挖溝可挖條溝、環狀、半環狀、放射狀等。並且根據樹體情況還可進行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也是補充果實和樹體營養的有限途徑,根外追肥可選用植物動力2003、天達2116、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5]
水分
首先要做好田間的排灌設施,防止大旱和大澇,灌水時期應在發芽至開花期、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期、迅速膨大期、采果後及休眠期,並且視情況適當澆水。番荔枝根部最忌積水,因此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果園積水。[5]
修剪
番荔枝每年都要進行修剪,以保持樹形和促進花芽分化。修剪一般每年分2次進行,冬(1-3月)、夏(6-9月)各1次,修剪的目的就是縮小樹幅、矮化植株、整理樹形,冬季修剪要進行整株人工強制落葉,以促使花芽分化,且使生長整齊。番荔枝結果形一般控制為圓頭形或半圓頭形,修剪是進行反季節生產的關鍵技術。[5]
病蟲防治
編輯
炭疽病
危害症狀:主要造成落葉、黑果、爛果。
防治方法:在新梢抽發和謝花座果期,噴葯1-2次,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6]
根腐病
引發病因:積水、傷根、高溫高濕、施用未腐熟的垃圾雜肥易引發該病,施用發酵腐熟的豆麩、禽畜糞等有機肥,有利抑制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以防為主,及時挖除病株燒毀,跡地撒施10:1的石灰、硫磺粉,每株地施0.5公斤。[6]
蒂腐病
危害症狀:主要引起死苗,枯梢、爛果。
葯劑防治:新梢萌發後或謝花座果期,噴葯1-2次(可結合炭疽病防治),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0.5%的波爾多液。[6]
紅蜘蛛
防治方法:查蟲適時噴葯,查不到捕食蟎,紅蜘蛛密度每葉2隻以上,並趨發展上升時,全面噴葯:用1.8%的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5%的噠蟎靈1500-2000倍液或24%的螺蟎酯懸浮劑3000-5000倍液防治。[6]
介殼蟲
防治方法:在春秋兩季新梢期和幼果期。用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倍液防治。[6]
主要價值
編輯
營養
番荔枝
每100克番荔枝果肉組織營養成分的含量:水分為8.36克,可溶性固形物18.0%-26%,脂肪0.14%-0.3%,礦物質0.6%-0.7%,碳水化合物23.9%,鈣0.2%,磷0.04%,鐵1.0%,有機酸為0.42%,含總糖15.3%-18.3%,維生素C為0.265克,蛋白質含量為1.55克等含有很多人體所需的物質。[7]
保健
番荔枝具有激活腦細胞的功效,在中國以外常用來治療腦萎縮。患者經常食用釋迦,對於病症的減輕有明顯的輔助食療作用,此外,釋迦纖維含量較高,能有效地促進腸蠕動,排走積存在腸內的宿便,同時,它還是最佳的抗氧化水果,能夠有效延緩肌膚衰老,美白肌膚。[8]
美國專家從1970年開始,就針對番荔枝進行了20多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番荔枝的萃取物可有效對抗12類癌症的惡性細胞,其中包括結腸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胰腺癌等。同時,番荔枝還具有抗真菌和抗寄生蟲的功效,此外,它還能幫助調節血壓,還是一種抗抑鬱劑和廣譜抗生素。[9]
觀賞
番荔枝除可作熱帶果樹種植外,適宜在園林綠地中栽植觀賞,孤植或成片栽植效果均佳。
落葉喬木,高10-15米,胸徑達1-1.5米;樹冠開展,分枝多而密,莖枝粗壯,多節瘤,常有彎曲現象;樹皮厚,不規則開裂,具乳汁。
葉長圓形,長15-30厘米,寬6-9厘米,先端圓或鈍,基部圓或鈍,幼時上面被銹色柔毛,後兩面均無毛,中脈在上面呈凹槽,下面渾圓且十分凸起,側脈30對以上,相互平行,兩面稍凸起,網脈細;葉柄圓形,長約10厘米。
花梗被銹色柔毛;花萼裂片披針形,外面被毛;花有香甜味,花冠裂片卵形,全緣。漿果球形,直徑3-4厘米,可食,味如柿子;種子卵圓形,長約2-3厘米,黃褐色,具光澤,疤痕側生,長圓形。花期6月,果期10月。[1]
生長習性
編輯
牛油果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僅個別品種可忍受短期0度低溫,在世界上40°S-40°N有栽培,適宜年均溫度20-25℃,抗寒力因品種不同而異(墨西哥系的耐寒性比較強,瓜地馬拉系和西印度系的耐寒性較弱),抗寒品種可耐-6℃低溫,抗寒力低的品種遇0℃低溫則乾枯,需要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根淺,枝條脆弱,不能耐強風,大風影響可導致減產,對土壤適應性較強。[3]
地理分布
編輯
牛油果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後在加利福尼亞州被普遍種植,因此加利福尼亞州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牛油果生產地,在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均有種植,但以美國南部、瓜地馬拉、墨西哥及古巴栽培最多,並形成了墨西哥系、瓜地馬拉系、西印度系三大種群,中國的廣東、海南、福建、廣西、台灣、雲南及四川等地都有少量栽培。[4]
繁殖方法
編輯
牛油果多用種子繁殖,也可用嫁接繁殖,播種時要剝去種皮在砂床催芽,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避風之地種植,株行距以5*(6-7)米較適宜,品種混栽可保證授粉。嫁接最好用容器育苗,苗徑粗0.8-1厘米便可嫁接。[3]
栽培技術
編輯
定植
苗間50-60厘米定植,栽植株行距5-6米,嫁接苗定植3-4年或實生苗4-6年開花結果。
覆蓋
牛油果是在熱帶雨林條件下、在競爭陽光中生長的果樹,高溫高濕的環境使其快速生長,若環境條件不具備則生長慢。故國外牛油果栽培多強調初期在植株附近生草或種綠肥,並在根際附近大量覆蓋,通過覆蓋增加表土有機質,形成與原產地相似的雨林根際環境,穩定根際生態條件,促進能抑制根腐病活動的微生物的繁殖。故從幼樹期到樹體本身能通過落葉形成覆蓋層和根腐病發生前,進行樹盤幼樹特別重要。在冬季開始覆蓋,春天補充厚度,到夏天便能形成很好的覆蓋層。根際覆蓋還可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減輕乾熱對牛油果的損害,夏降土溫,冬升土溫,增加土壤有機質,減少雜草,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但雨季要防覆蓋土壤過濕。
施肥
每年常規應用氮肥4次以上,通常是撤施或是經由灌溉系統施,成年樹幼果期施有機肥每株50公斤,復合肥50克,採收後再施一次,數量加倍。當葉片分析指明磷、鉀含量低時施用磷、鉀肥,在某些類型土壤上可以通過施用含鋅的肥料或葉面噴施鋅,春天新葉開展時噴施最有效,作物生長在鈣質土或氧含量低的土壤上最有效的方法是將螫合鐵溶液注入根區。某些土壤和灌溉水中有氮時用氮量應降低,樹上很少見到有新葉生長並且葉色灰白或結果多時,則要增施氮肥。[3]
排水
牛油果周年常綠,全年均需保持根際土壤濕潤,對土壤乾旱十分敏感,一旦缺水,生理機能受阻,樹勢衰弱,導致落葉落果,冬季抗寒力降低,故乾旱時要適當灌水。從坐果到果實成熟,保持土壤水分至關重要,坐果的第一個月若受旱幼果嚴重脫落。在海南島,4-5月的乾熱天氣使油梨嚴重落果。故若連晴10-20天,園地土壤開始微裂,就應及時灌溉;降雨量長期低於蒸騰、蒸發量,也應補充灌水。但灌水要恰到好處,既要充足,又切忌過量,一般以濕透土壤為妥,若過濕,會加劇根腐病,又會降低果實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最好用噴灌或滴灌,漫灌可能使根系腐爛,滴灌可節水50%-60%。若乾旱葉片開始捲曲,還可進行樹冠噴水。雨季要注意排水,平地果園尤為注意。[3]
病害防治
編輯
炭疽病
危害:炭疽病是牛油果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成熟果實,也可侵染葉片、嫩枝、花及幼果,引起落果及果實腐爛,縮短貨架期。一般果實成熟後發病,果熟前病斑直徑不超過5毫米,圓形,輕微凹陷,棕色或黑色。條件適宜時,病斑擴展很快,凹陷明顯,病斑中心出現輻射狀開裂,最終病斑連片,出現粉紅色分生孢子堆。隨著果實逐漸成熟,病原菌能侵入果肉,造成黑綠色干腐。
防治:清除果園內發病枝條,剪除病葉,消除傳染源,采後盡早進行低溫預處理和低溫貯藏,幾乎所有牛油果品種對該病原菌都敏感,防治的關鍵是盡量減少其他果實病害發生(尤其是尾孢斑點病)及避免果實運輸中的機械損傷。
瘡痂病
危害:受害果實初期產生輕微的圓形褐色疤狀突起,後變褐色至淺紫色,果實成熟後病斑聯合、中心凹陷、果皮粗糙。該病害侵染果實後不影響其風味品質,但外觀質量嚴重下降。在幼果期,如遇陰冷、潮濕天氣,該病害發生嚴重。還可為害葉片,受害葉片出現棕色斑點,葉片皺縮,病斑進一步發展呈星形,中心穿孔。葉片受害經常發生於樹冠頂部,且病斑多在葉背紋理內,病斑小,離散不連續,不易觀察。葉柄和小枝病斑卵圓形,容易和介殼蟲造成的斑點混淆。
防治:剪除發病枝條以減少病原物,噴灑波爾多液或其他銅制劑。
尾孢斑點病
危害:可為害葉片、莖乾和果實。侵染果實,在其表面形成枯斑或導致表皮開裂,裂縫可引起炭疽菌侵染。侵染葉片時,首先在葉面出現2~5毫米的枯斑,初褐色,後變為紫色,斑點擴展到葉片兩面,形狀不規則,嚴重時,枯斑連合形成較大枯斑。
防治:採用化學防治,噴施銅制劑和嘧菌脂於枝條和果實。
小穴殼果腐病
危害:採摘前感病果實症狀不明顯,病斑小而淺,在果實採收軟化後熟過程中症狀變明顯。初期果皮出現小而不規則的褐色至紅色病斑,由於病菌侵入維管束,剝開果皮可以看到果肉出現褐色條紋,隨後果蒂部出現紫褐色不規則形病斑。隨著果實後熟,表皮病斑逐漸變長變黑並凹陷,褐色果皮覆蓋一層灰褐色的菌絲體和孢子,流出褐色果肉和汁液,散發難聞氣味。
防治:剪除病死枝梢,清除枯木和病果,選擇晴朗天氣采果,加強果樹營養,減少其他病害發生。
蒂腐病
危害:果蒂首先感病,果實蒂部周圍出現輕微枯萎,隨果實成熟,病菌侵入果實,圍繞果蒂出現明顯的黑色腐爛,病健部分界明顯。並逐漸擴展至整個果實表面,病菌侵入果肉,引起組織變色,降解,散發難聞氣味,從而降低果實品質。
防治:病原菌可以存活在寄主病殘體上。所以要及時清除傳染源,避免園區內病殘體積累。在果園較低部位澆水,可預防病菌向高處果實移動。消除水分脅迫可減少侵染。在樹下覆蓋薄膜或雜草等可促使病殘體加速分解。另外,陰雨天勿採收。
疫霉果腐病
危害:在采前和采後疫霉均可引起果實腐爛,還可導致莖干潰瘍和腐爛。感病果實常在近蒂部出現黑色圓形病斑,病菌可侵入果肉。
防治:剪除發病的枯枝、莖干,清理果園,清除落果、病果,防止病原再侵染。植株下覆蓋厚的覆蓋物,抑制土壤中病菌擴散為害。
煤煙病
危害:果實、葉片和莖干表面覆蓋大量黑色煤煙狀菌絲和孢子,並生長在蠟蚧和粉虱分泌的蜜露上。
防治:關鍵在於控制害蟲,減少蜜露產生。較好的方法是應用天敵進行生物防治。[3]
主要價值
編輯
工業
種仁富含脂肪、為重要食用油及重要的工礦用油,又可制人造黃油及肥皂。[1]
食用
營養成分
果實為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含多種維生素、豐富的脂肪和蛋白質,鈉、鉀、鎂、鈣等含量也高,除作生果食用外也可作菜餚和罐頭
⑶ 墨西哥蛋不出殼會死嘛
過了孵化期不出殼,會死的。
墨西哥蛋龜孵化需要兩個月經,在孵化前期的2個月之內,將溫度維持在23C,濕度為蛭石微微粘手為宜,1個月之後,龜卵內會出現一個小小的粉紅色斑點,此時胚胎已開始形成。再過1個月之後,就可以等待小龜出殼了。
墨西哥龜有著巨大的頭部和一副突出的嘴巴,上顎並非完全呈鉤狀,或者說只是略微的相像而已,頭部略泛黃並伴有很多而又明顯的黑色網狀條紋,下巴有著兩條觸須,四肢和尾巴為淺灰色,腳趾間有腳蹼。
雄性有著長而粗的尾巴,在它們的大腿和下肢有著比較粗糙像刻度一樣的鱗片。雌性則細而短,後腿缺少了這種鱗片。
⑷ 墨西哥蛋龜龜殼發灰
龜殼發灰是患了腐皮病或是蛻皮。
烏龜的龜殼像石灰一樣,一般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烏龜患了腐皮病,第二種是蛻皮。
得了腐皮病,原因是桿菌感染引起的。因飼養密度較大,龜互相撕咬,病菌侵入後,引起受傷部位皮膚組織壞死。
水質污染也易引起龜患病。肉眼可見病龜的患部潰爛,表皮發白。
防治方法是,首先清除患處的病灶,用金黴素眼膏塗抹,每天1次。若龜自己進食,可在食物中填加土黴素粉。若龜已停食,可用金黴素塗抹然後將病龜隔離喂養。
切忌放水飼養,以免加重病情。龜恢復後再人池飼養。
如果是蛻皮,那是正常的,是小烏龜成長的標志。
⑸ 墨西哥蛋龜成體貴還是苗子貴
成體貴。
苗子雖然便宜些,但是不容易養殖。但從苗子養起來有樂趣。龜蛋孵化的過程,選擇大小合適的塑料飯盒,或小號整理箱,蓋子和底部都要打幾個孔,以便通風和排水。准備溫濕度計和噴壺。然後購買適量蛭石(花市和淘寶有售)或用干凈的細河沙,在盒底鋪墊3-4厘米厚。用噴壺均勻噴水,直到墊材全部濕潤後,余水從底孔流盡。在墊材表面按出一個淺坑,將龜蛋放置在上面,埋起三分之二,蛋與蛋之間間隔2厘米左右。蓋上蓋子,放置在避光處。環境溫度需保持在25-32℃,箱內濕度80%-90%。一般水龜的孵化期在60天左右,期間可以隔幾天開箱看看墊材濕度,如果墊材幹了,可在盒子邊緣和蛋旁邊的墊材上注入少量水,不要直接澆在蛋上。孵化期間盡量少翻動。蛋龜,目前的龜類當中還是很火的,可以說喜歡蛋龜養龜人士不在少數的。在蛋龜中除了窄橋,就屬墨西哥蛋龜最受人喜歡,簡稱墨蛋。
龜蛋的營養價值較高,但由於其構成成分與雞蛋有所不同,其蛋白質的含量遠高於雞蛋和鴨蛋,所以一般很難凝成固體。
⑹ 如何買好的墨西哥蛋龜
先看是否全品,狀態好不好,能不能開食,這是最基本的。
然後看品相,背甲上的雞爪紋清晰漂亮,頭大,頭紋呈蠕蟲狀,飽滿清晰,這就算品相好了。
至於殼色,很多人喜歡白的,那就挑個白點的苗子用白環境養,不講究白的就無所謂了。
⑺ 墨西哥蛋龜2011價格及飼養指南
墨蛋現在市面上4厘米的在1800左右,10厘米的要3000左右。
頭部花紋要清晰而大的,背甲淡色,花紋清晰的最好。
墨蛋屬於比較好養的,性格兇猛,多數個體吃食好,選擇高品質的龜糧或者鮮活食均可,對水質亦不太敏感,有過濾+曬水+浮木洞足矣。
⑻ 薩爾文蛋龜幾年可以繁殖
薩爾文蛋龜3年可以繁殖。
薩爾文蛋龜能長到25厘米左右。薩爾文蛋龜屬於大型麝香龜,薩爾文蛋龜主要生活在中美洲,它有一個橢圓形的甲殼,殼上有3條縱向嵴椎骨,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
薩爾文蛋龜的顏色為棕色或灰色,作為食肉動物,它主要以水生昆蟲和其他無嵴椎動物以及軟體動物和小魚為食。薩爾文蛋龜一次產蛋3到20個,品種不同,蛋的數量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通常,薩爾文蛋龜每年產蛋3到10個。
產蛋通常在春末開始,在秋季達到高峰,通常在清晨或白天停止。 通常情況下,薩爾文蛋龜的個頭越大,產蛋越多,而且由於環境的原因,家養薩爾文蛋龜很難產蛋。
薩爾文蛋龜的盔甲似乎比它的同伴的更寬更平整。它的腹部盔甲上有更多的特徵,十字架形狀的盔甲,在前端有一個氨水鏈覆蓋,並且可以在小范圍內關閉。
鏈子的上半部分比後面長,而後面的部分更銳利,沒有凹槽。腹部盔甲缺乏喉罩和胸腔, 另一方面,腹部和臀部護盾相對較寬,比它們自己的長度還要大。
蛋龜是越來越流行的一大類龜,蛋龜並不是一種龜的名字,而是涉及到2個亞科4個屬的龜類,這4個科屬的龜類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背甲呈橢圓形,而且平滑,從上往下看就像一個大雞蛋一樣。
久而久之,喜愛它們的朋友就給它們起了一個親切的名字:「蛋龜」,並且把不同種的龜名字後面都加上一個「蛋」字,比如像:薩爾文巨蛋,墨西哥巨蛋,紅面蛋,白唇蛋等等。蛋龜基本上涉及到了:匣子龜屬,大麝香龜屬,麝香龜屬和動胸龜屬。
「蛋龜」這一名稱的來由,是出自於它的外形酷似一枚蛋,久而久之,大家便有了這樣的稱呼。這樣的一個俗稱所對應的科學名稱是「動胸龜科」,因其腹部有可以活動和閉合的腹甲而聞名於世,而該科下屬涉及到2個亞科和4個屬,包括一些種類所細分的亞種。
其中不免要說到麝香龜和泥龜,麝香龜因其受到威脅時,能散發出的麝香味,而被發現的學者以這樣的一個特性所命名。而泥龜由於它獨有的習慣,喜歡躲入泥中進行夏眠或冬眠,從此,便有了「泥龜」的稱呼。
⑼ 水龜一次性會產下多少個蛋
龜是我國的重要資源,它品種多,分布廣,近年來,我國對龜類
的研究和開發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龜類品種的利用和養殖規模在不斷擴
大,養殖技術也逐步完善。它的作用和價值正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認識
與深化,當前已成為特種水產養殖的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國有龜類5科,18屬,31種,其中淡水中生長的26種,海水中生長
的5種。一級保護的品種有1種,二級保護的品種9種,且近年從國外又引
進了一批新的品種。現就淡水龜類養殖品種的分類、分布、經濟價值、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飼養管理等介紹如下:
一、國內淡水龜類養殖品種
1.平胸龜
平胸龜(Platysternon megalephalum 圖1),又叫鷹嘴龜、鷹嘴龍尾
龜、大頭龜、三不象等。屬爬行綱,龜鱉目,平胸龜科,平胸龜屬。國
內主要分布於安徽、重慶、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浙江、江蘇、湖
南等。國外分布於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
[經濟價值]食用、葯用、觀賞、培育綠毛龜出口創匯等。
[形態特徵]頭大,呈三角形,且頭背覆以大塊角質硬殼,上喙鉤曲
呈鷹嘴狀,眼大,無外耳鼓膜。背甲棕褐色,長卵形且中央平坦,前後
邊緣不呈齒狀。腹甲呈橄欖色,較小且平,背腹甲借韌帶相連,有下緣
角板。四肢灰色,具瓦狀鱗片,後肢較長,除外側的指、趾外,有銳利
的長爪,指、趾間有半蹼,既利於陸地爬行,又便於水中游泳。尾長,
個別已超過自身背甲的長度,尾上覆以環狀短鱗片。此龜的頭、四肢均
不能縮入腹甲,是我國已知龜類中較特殊的一種。
[雌雄鑒別]雄龜腹甲較長,中央略凹,尾較粗,泄殖腔孔距腹甲後
緣較遠。雌性腹甲中央平坦,體較寬,肛孔距腹甲後緣較近。
[生活習性]為水陸兩棲,以水中生活為主,一般生活在溪流、湖沼
的草叢中。由於具有鋒利的爪和強有力的尾巴,能夠輕易爬越障礙物,
還能爬上樹捕食小鳥,性兇猛。3、4月份天氣轉暖時,開始尋食、發情
,5~9月份食慾最旺,秋末冬初,則鑽入沙土、草叢或潛於水底冬眠。
野生平胸龜主要覓食螺、蜆、貝、蝦、魚、蟹、蛙、昆蟲和蝸牛,飢餓
時樹葉草根也吃。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喂以動物下腳料、螺、蛙、魚
蝦肉以及糠麩、豆餅、果實或水果皮等。人工飼養的平胸龜,三年左右
開始性成熟,4~9月份產卵,產卵時大多數卵產於陸地沙土中,少數產
於水中。
[養殖設備]平胸龜性情兇猛,多在夜間活動,飼養池或養殖器皿應
根據它的特性,池壁四周必須光滑,深度宜超過龜全身長度的3倍以上,
以防止龜豎立攀爬逃走。
[飼養管理]該龜有相互咬四肢的習性,所以,飼養時應一缸養一隻
。日常投喂一般按龜的體重進行餵食。500克以上,每次可投喂一隻小青
蛙或5~7條蚯蚓。鑒於此龜喜食活食,如蚯蚓、黃粉蟲、蟋蟀等,對新
購來不食的龜可採用活食引誘,待正常進食後,再逐漸改喂魚蝦肉、配
合飼料等。春、夏兩季每1~2天喂一次,宜量少,不宜多,以免造成消
化不良。換水時,水溫溫差不要超過3℃。冬季溫度降到10℃左右,應在
器皿里加入沙土,使其隱入沙中冬眠。冬眠中,切忌提高環境溫度,以
免影響龜的正常冬眠。
平胸龜的腳爪易發生潰爛,有的爪甚至脫落,一旦發現這類情況應
立即用3%雙氧水清洗潰爛部位,再塗上氯黴素眼葯膏,隔天換一次葯,
直至痊癒。
2.烏龜
烏龜(Chinemys reevesii 圖2),又叫草龜、泥龜、臭烏龜。屬烏龜
屬中的一個種。國內除東北、西北各省(區)及西藏自治區未見報道外,
其餘各地均有分布。國外分布於日本。
[經濟價值]烏龜除可供觀賞、科研、教學外,主要還有三個用途。
一是食用。俗話說烏龜全身都是寶,龜肉、龜卵味道極其鮮美,蛋白質
含量豐富。「龜身五花肉」即是指龜肉有牛、羊、豬、雞、魚等多種動
物肉的營養和味道,特別是以龜肉為主要原料配製而成的各種龜肉羹,
已成為現時宴席上的高級名餚之一。二是葯用。李時珍曰:「介蟲三百
六十,而龜為之首。龜,介蟲之靈長者也」。龜甲龜板為傳統的名貴葯
材,它富含骨膠原和蛋白質、鈣、磷、脂類、肽類和多種酶。據中醫臨
床研究證實,龜板氣腥、味咸、性寒,具有滋陰降火,潛陽退蒸,補腎
健骨等功效。據說龜血還有抑制癌細胞的特殊功效。三是出口創匯。烏
龜及其深加工產品,如罐頭食品、營養保健品、中醫葯葯品等都可出口
,培育出綠毛龜也可出口創匯。
[形態特徵]頭部粗大,略呈三角形。頭背為橄欖色,頭側及咽部有
黃色縱紋及斑點,一直延伸到頸部。背甲棕色或黑色,且具三條嵴棱,
腹甲棕黃色並有黑褐色斑塊。背甲腹甲間借骨縫相連。四肢灰褐色,指
、趾間具蹼,四肢具爪。
[生活習性]生活於江河、湖泊、稻田、池塘、溪流中,其食性雜,
如小麥、稻穀、小魚、蝦、螺、動物屍體等。每年4~9月份為繁殖期,
每窩產卵1~15枚不等,年產卵1~4窩,人工飼養條件下產卵較好。溫度
10℃進入冬眠。
[養殖設備]大至池塘,小至缸盆均可。大規模集約化與庭院養殖都
行。池塘與水泥池養殖時,應給烏龜留有陸面休息、曬背的地方,缸、
盆養殖水不宜太深,一般15~20厘米,稚龜水深3~5厘米。
[飼養管理]烏龜是我國龜種類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目前養殖規
模最大的一種。養殖方式可採用常溫養殖與加溫養殖。最佳養殖水溫
為28~31℃,19~32℃生長較好,12℃左右開始冬眠。越冬可在池塘,
也可干放在室內泥沙中越冬,冬季池塘底泥不能低於0℃,室內越冬也不
能低於0℃,且溫度不能時高時低(保持在0℃以上,12℃以下)。
烏龜為雜食性,動、植物飼料均可,但要飼養好得話,最好投喂蛋
白質高的飼料,或生產配合飼料投喂,早春、晚秋2~3天投喂一次,平
常飼養季節1天投喂一次。池塘養殖15天左右用生石灰消毒及調節水質。
3.黃緣盒龜
黃緣盒龜(Cistoclemmys flavomarginata)別名斷板龜、呷蛇龜、夾
板龜、黃板龜。分類地位為龜科,盒龜屬,黃緣盒龜種。國內分布於安
徽、河南、澳門、香港、台灣、福建、湖南、江蘇、浙江、廣東、廣西
等。國外分布於日本。
[形態特徵]頭部光滑,吻前端平,上喙有明顯的勾曲。頭頂部呈橄
欖色,眼後有一條黃色「U」形弧紋。背甲絳棕色且隆起較高,中央嵴棱
明顯,呈淡黃色,每塊盾片上同心環紋較清晰,緣盾的腹面呈淡黃色,
故稱「黃緣盒龜」。腹甲黑褐色,背甲與腹甲間、胸盾與腹盾間均以韌
帶相連,腹甲前後邊緣呈半圓型,無缺刻。四肢平扁,上有鱗,指、趾
間具半蹼,尾短。
[雌雄鑒別]雄性龜的背甲較長,腹甲中央略凹,肛孔距腹甲後邊緣
較遠。雌性龜的背甲較寬,腹甲中央平坦,肛孔距腹甲後邊緣較近。
[生活習性]黃緣盒龜主要生活在河流、湖泊等近水的潮濕地帶,常
棲息於倒木、腐林、岩縫、深洞及落葉下,晝伏夜出。每年4月開始發情
交配,5月下旬至9月為產卵期,每年產卵3~4窩,每窩2~10枚,人工養
殖產卵多些。當氣溫下降至10℃時,則進入冬眠。
[養殖設備]黃緣盒龜以陸地棲息為主,如使用水陸兩便的池飼養,
水深不要超過龜體一倍。如在有圍牆的庭院內養殖,須與家禽、家畜隔
離,並設置遮雨、光的龜窩供棲息和產卵。在龜窩附近設方形水泥池,
供飲水和戲游。另外,還需要置一個飼料槽或飼料池。
[飼養管理]此龜分布較廣,食性雜,適應性較強。日常投喂以蝦、魚
為主,也可喂蚯蚓、蝗蟲、螺蚌肉等,在自然界,該龜以動物餌料為主
,但人工飼養條件下,可動、植物飼料混合喂養,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飼
料。
春夏秋季節1天投喂一次,投餌時間一般在清晨、傍晚,初春、深秋
每2~3天投飼一次,投喂時間宜中午。黃緣盒龜在環境溫度28℃時最適
宜,15℃時偶爾少食,10℃以下冬眠,35℃時,會出現夏眠狀態,或煩
躁不安,且有停食現象。
每年11月初,由於溫度的下降,龜逐漸進入冬眠,這時應將龜轉入
室內沙、泥中越冬,越冬期間,溫差不能太大,否則影響冬眠。
翌年3月下旬,溫度回升到18~19℃左右,龜開始活動、進食,初次
餵食應少而精,尤其在喂後,環境溫度不得低於15℃,否則將引起消化
不良等症。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與穩定,可相應增加餌料投放量,並定
期在飼料中加些防病葯物及鈣、維生素E等,促進小龜骨質發育、增加親
龜的產卵量。
4.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Cuora aurocpitata)別名萬金龜,分類地位為龜科、閉
殼龜屬、金頭閉殼龜種。國內分布於安徽,國外未見報道。
[形態特徵]頭較長,頭背面呈金黃色,眼較大,上頜略勾曲。背甲
絳褐色,散有淡黃色斑塊。腹甲黃色,盾片上有排列基本對稱的黑圖斑
;背甲與腹甲、胸盾與腹盾間均以韌帶相連。四肢背部為灰褐色,腹部
為金黃色,指趾間具蹼。
[雌雄鑒別]雌性龜吻較圓鈍,腹甲中央平坦,泄殖腔孔距腹甲邊緣
較近,泄殖腔內無交接器;雄性吻較尖,腹甲中央略凹,泄殖腔孔距腹
甲邊緣較遠,泄殖腔孔有黑色交接器。
[生活習性]生活於丘陵區的山溪、岩石縫中,以昆蟲、小魚、小蝦
等動物為食。喜陰暗處,善攀爬。
[養殖設備]金頭閉殼龜屬水棲龜類,它的蹼較豐富,可生活於深水
域,水中必須散布有露出水面的石塊,供其休息,飼養池一定要布置成
「水陸」式,水深在20厘米左右的不需建陸地,如水深超過20厘米以上
的要建陸地,以防龜長時間在水中沒有喘息機會而窒息死亡。
[飼養管理]根據金頭閉殼龜的習性以及對溫度、餌料的要求,一般
來說很容易飼養。溫度在15℃左右出現停食或少食,10℃以下進入冬眠
狀態,20℃時可正常進食。人工飼養條件下,開始時以鮮魚肉引誘吃食
,逐漸投餌自食。除投放魚、蝦等肉食性餌料外,還應常投喂少許植物
餌料。每日投喂一次。春、夏、秋季可增加投喂量或次數。初春、深秋
之際要特別注意溫度,尤其是換水溫差不能相差過大。越冬水溫應0℃以
上,否則有凍傷的危險。
5.馬來龜
馬來龜(Malayemys subrijuga)又叫蝸牛龜。分類為龜科,馬來龜屬
。分布於越南、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
[形態特徵]頭較寬大,頂部呈黑色,邊緣有一「∨」型白色條紋,
過眼眶上部,延伸到頸部,且條紋逐漸變粗;吻鈍,眼部周圍被白色眼
線包圍,似戴上一眼鏡;鼻孔處有四條白色縱條紋,自眼眶前端有一黃
白色斑點,且斑點下端有一黃白色斜條紋,過眼眶下延伸到頸部,且逐
漸變粗;上頜中央呈「∧」型,下頜中央有2條白色粗條紋,延伸到頸部
,頸部呈黑色,有數條粗細不一的縱條紋。背甲黑色,中央3條嵴棱較明
顯,緣盾邊緣呈黃色(幼體明顯),甲橋處有黑色斑塊,腹甲黃色,每塊
盾片上有大黑斑塊,腹甲後緣缺刻較深。四肢黑色,邊緣有黃白色縱條
紋,指趾間具蹼。
[雌雄鑒別]雌、雄的腹甲中央均平坦,無凹陷,鑒別時依據尾部的
形狀,尾粗且長的龜為雄性,反之則為雌性。
[生活習性]馬來龜生活於溪流、沼澤、稻田中,喜食蝸牛、小魚、
蚯蚓、蠕蟲及甲殼類小動物。
[飼養設備]與其它龜相比無特殊性。
[飼養管理]馬來龜喜暖怕寒,在深秋、初春、冬季成活率低,不易
養活,不宜購買。馬來龜雖屬水棲龜類,但新購來的龜,初期不宜放在
深水中,應將龜放在淺水區域,少驚動龜,使其逐漸適應新環境。對較
活潑的可試投喂蚯蚓、蝸牛等。馬來龜適應能力弱,日常飼養時須嚴格
注意溫度的變化,環境溫度為18℃時,出現停食,15℃時很少活動,逐
漸進入冬眠,當環境溫度忽高忽低,溫差為4℃時,龜會出現爬動、伸頭
或縮頭等反應。冬季,溫度不能長期處於10℃以下,否則龜易出現直腸
阻塞等症,嚴重者,無法拯治。
6.彩龜
彩龜(Callagur borneoensis)別名泥龜、三線龜。分類為龜科,咸
水龜屬。分布於泰國、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婆羅洲。
[形態特徵]背甲為橢圓形,中央隆起,背甲後部邊緣不呈鋸齒狀。
背甲為淡灰色,中央嵴棱處及兩側有三條黑色粗條紋;除頸盾、第一枚
緣盾外,背甲邊緣處均有大黑色斑塊。腹甲和甲橋均為淡黃色,腹甲較
窄但長,甲橋較寬。頭部為橄欖色或灰色,眼眶和面部為黑色,吻部上
翹呈黑色,頸部腹部為灰褐色。四肢為灰褐色或淡黃色,有鱗片;指、
趾間具豐富的蹼,尾適中。
[雌雄鑒別]雌性頭部為橄欖色或灰色,雄性在性未成熟前,頭頂部
為炭灰色,在繁殖季節,其頭頂側部逐漸變白,在兩眼之間,有一紅色
縱條紋鑲嵌在黑條紋間。
[生活習性]成年龜生活於港灣、海口與大河流中,幼龜則於淡水河
中,且能短時間生活在海水中。人工飼養下為雜食性。
[飼養環境]彩龜為水棲龜類,生活於深水中,飼養時,最好為其准
備一水池,體積比龜大4倍,將水池布置成「水陸」式。若沒有條件,也
可將龜放在淺水中或潮濕的陸地,但不能放置在過於乾燥的環境中,對
於新購來的龜,水尤其重要。
[飼養管理]彩龜體型較大,背甲長一般為30厘米左右,故一般是用
魚鉤釣上來的。對新購來的龜,首先是檢查龜的口腔、食道是否有鉤,
如有,應想法去掉。飼養中宜投喂動植物飼料,一般動、植物飼料比為6
∶4,溫度25℃以上,一天投喂一次,25℃以下至18℃以上可兩天喂一次
,為做好防病工作,應定期消毒和在飼料中添加一些防病葯物。冬季,
根據龜的體質狀況,決定其是否能冬眠。健康的龜可放置在淺水中,溫
度最低不能低於5℃。 (全文完)
7.黃喉擬水龜
黃喉擬水龜(Mauremys mutica)別名石龜、水龜、黃龜,屬龜科,擬
水龜屬。國內分布於江蘇、浙江、安徽、廣西、廣東、海南、福建及台
灣、香港,國外分布於越南、日本。
[形態特徵]黃喉擬水龜體型中等,頭部呈蛇頭形,似三線閉殼龜,
光滑無鱗片,頭部呈灰黃色或黃橄欖色。頭部兩側的眼後鼓膜處,各有
一黃色縱紋。鼓膜呈圓形,色黃。背甲較低平,成黃或棕色,有的中央
有一條縱棱。背甲每一盾片邊緣色較深,頭腹面及喉部均為黃色,因而
得名。腹甲為黃色,又叫「象牙板」,甲橋明顯。每一盾片後緣中間有
一方形棕黑色斑。有些地區的黃喉水龜,其方形棕黑色斑不明顯。四肢
扁圓,色較深。指與趾間全蹼,具爪。尾短而尖細,尾側有黃色縱紋。
[雌雄鑒別]雄性龜比雌龜個體大,背甲較長,腹甲中央凹陷,尾較
長,肛孔離腹甲後緣較遠。雌性腹甲平坦,尾短。
[生活習性]黃喉擬水龜生活在淡水水域,屬水陸兩棲龜類,一般棲
息在溪流、池沼、荒田中。此龜每年4~9月繁殖,有時在水中,有時在
陸地交配,在自然環境中,多在夜間進行;而人工飼養的白天在運動場
或水池中常見其互相追逐、交配。6~7月為產卵旺季,卵產於岸邊坐北
向南、沙土松軟、隱蔽較好的場地,每次產卵4~8枚,每年產卵1~3次
,卵呈長橢圓形,灰白色,每隻重6~18克。
[飼養管理]龜池應選擇背風向陽、土質松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不受污染且又僻靜的地方。池的大小因地制宜和視飼數量而定。黃喉
擬水龜食性很雜,可食魚類、肉類、動物內臟、下腳料、螺、蚌等動物
飼料和植物性的果皮、糠、玉米、薯類、青菜。動植物飼料按7∶3投喂
。夏季每天兩次,秋冬中午投一次,冬眠停喂。水質根據情況換水,以
淺綠色水為佳。
8.四眼斑水龜
四眼斑水龜(Sacalia quadriocellata)別名六眼龜。屬龜科,眼斑
水龜屬。國內分布於江西、福建、廣西、廣東、海南,國外分布於越南
。
[形態特徵]體形略扁平,頭部皮膚光滑,呈棕橄欖色。頸部與頭部
同色,具棕紅色縱紋,頸背縱紋特別明顯。頭後兩側各有一對或兩對眼
斑花紋。其中一對(或兩對)黃色,色彩明亮。夜間用燈光映照,呈現光
澤。頦部有兩塊棕紅色斑。背甲較低平,呈褐色,脊椎明顯。頭背與體
背均無棕黑色蟲蝕紋,腹甲平坦,淡棕黃色,前緣平,後緣微凹,綴有
棕色蟲紋斑。四肢較扁,黑褐色,內側及腹面色淺。指、趾間全蹼,爪
較尖,善爬行和游泳。前肢外側有若干大鱗。尾細,背色深,腹色淺。
幼龜眼斑棕黃色,隨著年齡的增大,色漸深。
[雌雄鑒別]雄性龜的兩對眼斑為綠色,周圍有白環包圍,頭頂部為
橄欖色,其頸部三條縱紋為桔紅色。雌性眼斑為淡黃色,頭頂部為淡棕
色,周圍無白環包圍,且前一對眼斑較小,頸部三條縱紋為淡黃色。
[生活習性]以水生為主,產卵於沙土中。每逢大雨後常出來覓食,
所以居住山區的捉龜愛好者,大雨後去捕捉,常有收獲。四眼龜性溫順
,白天躲藏,夜間尋食。喜食昆蟲、小蛙類、魚蝦等,山區的果實、桑
椹、大蕉、嫩草葉、根等亦能吞食。每年三四月開始尋食和交配,5~10
月食慾最旺,10月間尋找岩洞、石縫開始越冬,如遇稍暖天氣,常離開
潮濕的縫洞再度尋食。當氣溫降至12℃時進入冬眠. 9.凹甲陸龜
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別名山龜、龜王。屬陸龜科,凹甲陸
龜屬,國內分布於廣西、廣東、海南。國外分布於緬甸、馬來西亞、柬
埔寨。
[形態特徵]龜的頭頂部具大鱗,呈淡黃色。上喙中央略有缺刻。背
甲呈淡黃色,且有黑斑,每塊盾片中央向內凹陷;背甲前後緣呈鋸齒狀
,後緣較明顯。腹甲平坦,呈淡黃色。尾部兩側有錐形角質刺。四肢粗
壯,有黑褐色鱗片,指、趾間無蹼。
[雌雄鑒別]雄性背甲較長且狹,肛孔距腹甲邊緣較遠;雌性背甲寬
短,尾不超過背甲邊緣或超出很少,肛孔距腹甲邊緣很近。
[生活習性]凹甲陸龜喜暖怕寒,膽小怕驚動,遇到敵害或受驚時,
常會發出「呼」或「哧」的喘息聲,喜歡水,人工飼養下喜食黃瓜、蘋
果、香蕉等瓜果,少數龜也食瘦肉。
[飼養管理]凹甲陸龜性情較暴。對新購來的龜首先要進行全身檢查
,如有無體表破損、寄生蟲等,然後對症治療。新購的龜一般不主動進
食,應耐心誘食,若一個多月後仍不主動進食,則採取強迫填喂,每次
喂少量黃瓜、蘋果等,並適當加喂些健胃助消化葯物,如多酶片、干酵
母。同時,還可適當增喂些抗生素葯物預防疾病。
凹甲陸龜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每天喂一些瓜果即可,定時打掃飼養
環境衛生。凹甲陸龜對周圍環境溫度變化較敏感,一般宜在26℃,此刻
,龜攝食能力較旺;20℃時則有時進食,有時少動甚至不食。此時通常
不投食,以免因溫度忽高忽低,造成龜的腸胃消化功能紊亂,引起疾病
。
環境溫度降低至17℃以下,龜逐漸進入冬眠期。冬眠期是龜生命的
重要時期。若冬眠不好,極易引起死亡。一般冬眠前需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是檢查龜的體表寄生蟲、糞便等情況。二是冬眠前將龜放入水溫27
℃左右的盆中洗澡,使龜體內的糞便排空。對不健康的龜應採取加溫不
使其冬眠。健康的龜則使其自然冬眠。冬眠時,應在龜舍內鋪墊上少許
稻草或棉墊,並保持飼養箱內潮濕,將飼養箱放置在室內。
二、國外淡水龜類常見品種
根據我國氣候條件與隨著市場的開放和擴大,近十年來,我國從國
外引進了20餘個淡水龜類新品種,現就常見的簡介如下:
1.草龜
草龜(Hardalla thurjii)別名花冠龜。分類為龜科、草龜屬。分布
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
[形態特徵]頭部較尖,頭頂邊緣有一條粗細不勻的條紋,呈桔紅色
,頭頂中央有一呈「個」字型的淡黃紅色圖案,鼻孔兩側有桔紅色不規
則圖紋;背甲黑色,邊緣有白色細條紋,背甲中央嵴棱明顯;腹甲為淡
黃色,每塊盾片上有大塊斑點,四肢邊緣兩側有兩條白色條紋,四肢灰
黑色,指、趾間具豐富蹼。
[雌雄鑒別]雄性背甲較長且窄,尾較粗,雌性背甲較寬,尾細且短
。
[生活習性]生活於沼澤、池塘、湖、河中,食物為雜食性。人工飼
養下以食植物為主,如浮萍、水花生、蘇丹草等。少數食肉類。
[飼養設備]草龜屬水棲龜類,飼養設備要有一定的坡度,使龜有上
岸棲息的場地而不被水淹,水深也不能超過龜背的1/3,各種池都可,大
小不限。
[飼養管理]日常飼養下,在水中放些浮萍和其他水草,對食肉類的
龜,定期投喂魚、蝦、螺、蚌肉等。春、夏季勤換水,尤其是夏季應常
換,並做好消毒工作,養殖中應不搬動,避免龜因環境變換而停食影響
生長。冬季,溫度在14℃左右時,龜即進入冬眠。所以,氣溫18℃左右
時,須少量餵食。冬眠期間,可將龜放到潮濕沙中,溫度保持5℃以上。
2.廟龜
廟龜(Hieremys annandalei)又叫黃頭龜。分類為龜科,廟龜屬。分
布於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
[形態特徵]頭較小,頂部呈黑色,散布有黃色小雜斑點,吻部較尖
,眼眶黑色有黃色碎斑點,上頜中央呈「W」型。頭側部無縱條紋。背甲
隆起較高呈黑色,腹甲淡黃色,四肢黑褐色,指趾間具蹼,尾適中。
[雌雄鑒別]雄性腹甲中央凹陷,尾粗且長;雌性腹甲平坦,肛孔距
腹甲後邊緣較近,尾短。
[生活習性]生活於江湖、溪流。能短時間生活於海水中,食植物性
飼料。
[飼養設備]廟龜對飼養設備要求不嚴,各種池均可,但必須布置成
「水陸」兩便式,即在一個池中要有水的部分,又要安排有陸地休息的
部分。
[飼養管理]新進的廟龜,很少爬動,多數時間將頭縮入殼內,傍晚
或夜間爬動較多,受驚後會發出「呼」的喘息聲。廟龜的食性較單一,
人工飼養下主投瓜果或蔬菜。對已熟悉環境且開食的龜,應單獨飼養,
待逐漸馴服使其不怕人後,再與其他龜混養,這樣可避免弱者受欺的現
象。在飼養管理中,溫度是養好龜的關鍵。春、夏、秋三季,氣溫較高
且穩定,溫度在23℃以上可正常進食、消化、排便。初春、深秋之季,
由於溫度不穩定,飼養中掌握不好,極易出現病症,一般18℃以下,不
餵食,20℃左右餵食後,環境溫度需保持在23℃以上,不能長時間低
於20℃,若無條件加溫,則可停食。無須擔心龜會餓死,只需保持一定
的潮濕,
溫度為10℃以上,使龜冬眠。冬眠時,盡量少驚動龜,溫度也不要
提高到17℃以上,否則,龜將蘇醒爬動,從而消耗體力,對龜有害。翌
年4月下旬,氣溫回升到20℃以上後,應開始投餌。
3.巴西彩龜
巴西彩龜(Trachemys scripta)又叫紅耳清龜、彩龜、翠龜。分類為
龜科,彩龜屬。分布於美國、墨西哥、巴西。
[形態特徵]體型適中,頭較小,吻鈍,頭、頸處具黃綠相間的縱條
紋,眼後有一對紅色斑塊。背甲扁平,每塊盾片上具有圓環狀綠紋,後
緣不呈鋸齒狀。腹甲淡黃色,具有黑色圓環紋,似銅錢,背甲、腹甲間
借骨縫相連。四肢淡綠色,有灰褐色縱條紋,趾、指間具豐富的蹼。
[雌雄鑒別]雌性體型寬,尾短,泄殖孔距尾基部較近;雄性體型較
窄且長,尾長而粗,泄殖孔距尾基部較遠,爪長。
[生活習性]生活於湖泊、小河、水庫、池塘中。喜食肉類,如魚、
蝦、螺、蚌肉,瘦豬肉等。
[養殖設備]規模養殖可用池塘與水泥池,觀賞可用盆缸。幼龜一般
可用玻璃缸飼養,將缸內2/3面積作為水面積,1/3辟為陸地。可用鵝卵
石、假山石鋪成,也可用一長玻璃條將缸分割在1/3處鋪上沙土,種植部
分野草。
[飼養管理]巴西彩龜人工飼養下,喜食麵包蟲、魚、蝦、螺、蚌肉
等,投喂時,宜將肉切碎成肉糜。春夏季環境溫度在20℃以上時,龜活
動力強,每星期投喂3~4次,若用於繁殖也可每天投喂,其體重增長較
快,一年內可達100克。秋季,由於氣溫不穩定,需注意水溫,一般17℃
左右不宜餵食,15℃以下開始進入冬眠。對體弱或50克以下的幼龜最好
採取加溫飼養,水溫控制在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