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統治葡萄牙多少年
❶ 葡萄牙西班牙海上殖民霸權延續了多長時間
1415年亨利王子時代。葡萄牙開始崛起。於1580年被西班牙兼並,菲利普二世兼任葡萄牙國王,開始了哈布斯堡統治伊比里壓半島的時代。哈布斯堡王朝剝奪了葡萄牙在海內外的幾乎所有財產,代替了葡萄牙在海上統治者的地位。 葡萄牙前後在海上縱橫了大約一個世紀左右。
❷ 葡萄牙為什麼從西班牙獨立出來
葡萄牙從西班牙獨立出來的原因:由於1589年葡萄牙王位被西班牙控制,為了擺脫西班牙壓迫和統治,葡萄牙於1640年成功復國,獨立成功。
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打敗英國支持的葡萄牙的安東尼奧,1589年控制了葡萄牙王位。西班牙的壓迫和統治,使葡萄牙人十分反感。1640年,葡萄牙向布拉干薩公爵若昂(又譯約翰)求助, 並在里斯本、布拉加和埃武拉等地舉行暴動。
西班牙害怕控制不住局勢,下令要所有葡萄牙貴族和軍隊前往馬德里集中。但葡萄牙貴族於1640年12月1日,採取斷然行動,把西班牙總督驅逐出境,宣布葡萄牙復國,推選若昂為國王,12月15日,舉行登基典禮,稱若昂四世。
(2)西班牙統治葡萄牙多少年擴展閱讀
葡萄牙獨立慶典
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12月,葡萄牙爆發革命,擺脫西班牙的統治,恢復了獨立。1641年1月,新國王若奧四世派費雷拉為使節,赴澳門傳達葡萄牙恢復獨立的消息。為此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在澳門舉辦了容重的典禮。
1642年5月31日,費雷拉抵達澳門。在澳門總督和教會領袖召集的秘密會議上公布了這一消息。此後的10個星期,在澳的葡萄牙人為祖國的光復進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貴族們穿上節日盛裝,公共建築,敎堂和富裕市民的房屋懸燈結綵,各個教堂和修道院舉行感恩祈禱,組織化裝遊行,市民更是興高采烈地觀賞門牛表演。
6月20日,澳門總督和所有有聲望的市民,宗敎人士在公共廣場參加效忠於若奧四世的宣誓儀式。宣誓以後,兒童向民眾表演戲劇,榮譽團的士兵對天鳴槍,所有的炮台鳴放禮炮,使整個慶典進入最高廟。慶典結束後,在澳葡萄牙人又委託費雷拉前往裡斯本,以澳門的名義向若奧四世呈獻200門大炮,大批彈葯以及20萬兩白銀,以表示對新國王的忠誠。
❸ 葡萄牙什麼時候被西班牙殖民
近代以來的殖民主義,大體上經歷了產生、發展、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四個時期。殖民主義的產生時期大致從15世紀初至19世紀初,這一時期的殖民列強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俄國等。其中走在最前列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本文試對葡、西兩國早期殖民活動的有關方面作一歸納對比,歡迎指正。
一、關於相同方面
葡萄牙、西班牙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封建國家,由於這一共同因素,再加上他們殖民活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大致相同,因此,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有許多相同之處。
1、時間上,在近代所有殖民國家中,葡、西兩國最早走上海上探險和殖民擴張的道路。
早在15世紀,葡、西兩國就開始了殖民探險活動,到16世紀中葉,這兩國已建立起各自殖民帝國的基本輪廓,第一次世界瓜分是在葡、西兩國之間進行的。而荷、英、法的殖民擴張則要到16世紀晚期17世紀初才開始。那麼葡、西兩國為什麼能夠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原因大致有三。第一,當時兩國已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是他們能夠首先進行殖民征服的政治前提。15世紀後半葉,歐洲其他國家剛剛結束百年戰爭,又陷入玫瑰戰爭、義大利戰爭或大封建主反抗的漩渦里而難以自拔,他們雖有探索新航路的強烈願望,卻不得不落在葡、西兩國之後來實現。第二,葡、西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於進行海上探險。第三,他們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和先進的航海技術。
2、組織方式上和手段上,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
當時葡、西兩國還處在封建統治之下,國內工商業基礎薄弱。由於商人力量弱小,尚未有能力單獨組織對外擴張,因此兩國的殖民探險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領導的人類歷史上三次最重要的航行都是政府組織的。可以說,封建政府是當時殖民活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和資助者。又由於兩國國內商品少,無法用更多的商品與殖民地進行貿易,所以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貿易只不過是個副產品。掠奪黃金、屠殺土著、搶占土地,成為哥倫布及其後繼者們的三部曲。而後起的殖民國家荷、英、法諸國,由於商業資本的發達,他們對外殖民不是政府包辦,而是在國家政權的支持下,由商業公司(如英國組建了倫敦公司、東印度公司等)單獨組織進行;主要手段也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商業殖民。
3、性質上,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屬於封建殖民征服,算不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擴張。
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第一,兩國的殖民征服是歐洲中世紀後期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當時,歐洲社會商品的性質基本上仍是封建性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只表現為一些零星的幼芽,根基是不牢固的。第二,兩國的殖民征服都是在封建王室直接策劃與控制下由貴族為主體進行的。第三,兩國王室組織和支持殖民征服的目的,是擴大封建統治范圍。第四,兩國都建立了封建性的龐大的帝國,在殖民土地上,著重掠奪金銀、土地,極少從事資本主義經營,且所得財富沒有在本國化為資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樂上。
因此,無論是從兩國殖民征服的原因、組織、目的,還是結果上看,兩國殖民活動均是封建性的。
二、不同方面
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盡管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兩國國情不盡相同,他們的殖民活動又各有特點。
1、時間上,葡萄牙的殖民活動早於西班牙。
葡萄牙人最早殖民活動是1415年佔領了摩洛哥的休達地區,此後一直致力於開辟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而西班牙的殖民活動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開始的,1493年佔領愛斯班諾爾(今海地),這是西班牙第一塊殖民地。為什麼葡萄牙比西班牙率先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首先,葡萄牙較早形成統一國家和建立中央集權。7世紀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後,當地居民就開始了收復失地運動,建立自己的國家。其中,葡萄牙王國形成於12世紀中期,而西班牙王國則形成於15世紀晚期。其次,葡萄牙疆域不大,三面為西班牙領土所包圍,從國王阿方索三世(1248-1279年)和迪尼什(1279-1325年)的時代起,歷代國王都致力於海上勢力的發展,無意介於歐洲大陸的紛爭。最後,葡萄牙掌握了更多的航海知識,地理知識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進。例如,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請求資助時,遭到拒絕。因葡萄牙人確信地球比哥倫布所認為的還大,海洋更寬,前往東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繞過非洲而不是橫越大西洋,結果哥倫布是在西班牙王室贊助下成行的。
2、空間上,葡萄牙殖民活動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東,重點在亞非地區;西班牙則是自東往西,重點在美洲地區。
葡萄牙王室支持了由西向東殖民探險的迪亞士、達·伽馬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亞非;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自東往西殖民探險的哥倫布、麥哲倫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美洲。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在空間上的差異,是兩國爭奪殖民霸權斗爭的結果。早在15世紀上半葉,葡萄牙剛剛在西非海岸進行殖民探險時,就以一副霸主的面孔出現。葡萄牙政府三令五申,宣告任何國家的任何船隻,未經葡萄牙下令許可,不準在西非沿岸航行。1455年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也頒布了授予葡萄牙海上霸權的特權令,其大意是:葡萄牙殖民者已經侵佔的地方是它的勢力范圍,還未侵佔而准備侵佔的地方也是它的勢力范圍。根據教皇的諭令,葡萄牙統治者便以「海上霸主」自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葡萄牙的海上霸權受到了西班牙的挑戰,於是葡、西兩國互不相讓,走上了爭奪殖民霸權的道路。在教皇的調停下,兩國在1494年6月簽訂了《托德西里雅斯條約》,議定以維德角群島以西370里格(一里格約合6公里)處,自北極至南極劃一條線,即所謂教皇子午線,線東屬葡萄牙勢力范圍,線西屬西班牙勢力范圍。但這條「子午線」忽視了地球是圓的,世界上任何地方既處於線東,也處於線西。所以,麥哲倫船隊環航全球後,兩國在太平洋又發生了爭執,為此於1529年簽訂《薩拉戈薩條約》,規定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劃一條線,線西和線東分別屬於葡萄牙、西班牙的勢力范圍。根據上述兩條分界線,地球已一分為二,西班牙幾乎獨霸美洲,而葡萄牙則獨霸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巴西。這兩個條約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葡、西兩國殖民活動的理論依據。
3、掠奪方式上,葡萄牙主要佔「點」據「線」,以欺詐性貿易掠奪財富為主;而西班牙則搶佔大片土地(即「面」),直接掠奪金銀。
到16世紀早期,葡萄牙人已佔領了非洲西岸、非洲東岸、印度洋西岸的一些據點,控制了歐洲繞非洲到印度的航路。接著,葡萄牙佔領了馬六甲,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進而壟斷歐洲到摩鹿加群島的香料貿易線。後來,又在印度和東南亞一些地方建立了商站。因此,葡萄牙在亞非以侵佔軍事據點為主,同時採取壟斷商路、建立商站,進行欺詐性貿易的辦法掠取大量財富。而西班牙則在中、南美洲侵佔大片土地。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中、南美洲的廣大地區,除巴西外,都被劃入西班牙龐大殖民帝國的版圖之內。葡、西兩國掠奪方式的差異主要原因是:第一,兩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不同。葡、西兩國由於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的差異,相對來說,葡萄牙的軍事力量弱小,西班牙的軍事力量強大。第二,兩國殖民對象不同,葡萄牙所侵略的對象大多是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封建國家。而西班牙的侵略對象是遠遠落後於歐洲、地廣人稀的美洲,且當時美洲的一些主要地區(如墨西哥、秘魯)的印第安人之間不團結、鬧分裂的程度,遠比當時某些非洲人的情況嚴重。所以,相對弱小的葡萄牙面對的是強大的封建國家,難以深入亞非內地、征服廣大的內陸地區,只能佔領一些比較偏僻的沿海港口和島嶼作據點,以欺詐性貿易進行間接掠奪。相對強大的西班牙面對的是地廣人稀、又不團結的美洲,能夠比較輕易地佔領大片土地,直接掠奪金銀。
❹ 誰知道葡萄牙的歷史
葡萄牙歷史
history of Portugal 葡萄牙共和國位於歐洲西南伊比利亞半島西部。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地理學家把這一地區稱作盧西塔尼亞。葡萄牙西、南瀕臨大西洋,東、北與西班牙接壤。面積92072平方公里。人口1023萬(1985),99%以上為葡萄牙人,余為西班牙人。95%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首都里斯本。 古代歷史 史前伊比利亞半島居住著伊比利亞人和克爾特人,稱克爾特伊比利亞人。後來腓尼基人進入半島,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人統治了盧西塔尼亞的南部。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佔領葡萄牙中部,統治了半島。5世紀西羅馬帝國日益衰落,西哥特人佔領了半島, 8世紀阿拉伯穆斯林侵佔這一地區,逃亡的西哥特人佩拉吉奧在阿斯圖里亞斯山集結抵抗力量並建立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了半島,建立了萊昂王國與加利西亞和卡斯特拉兩個小國。 王國的建立與海外擴張 11世紀,萊昂王國和卡斯特拉王國的阿方索六世(1072~1109在位)成為半島的統治者,他封勃艮第的恩里克為葡萄牙的伯爵。恩里克之子阿豐索一世在1143年建立了獨立的葡萄牙王國。1385年與英國結盟。15~16世紀進行海外擴張。 葡萄牙的崛起是從中世紀後期開始的。1481年若昂二世(1481~1495在位)即位,當時葡萄牙面臨著王權與貴族特權的矛盾。若昂二世以謀反的罪名逮捕並處死了葡最大的貴族布拉干薩公爵弗蘭特,接著又粉碎了幾起暗殺陰謀,懾服了貴族,改變了國內封建割據的局面。1495年曼努埃爾一世(1495~1521在位)即位後,葡萄牙的海外擴張達到了鼎盛時期。葡萄牙的海外擴張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初的迪尼斯國王(1279~1325在位)時期,當時他鼓勵發展農業,使葡萄牙的糧食有剩餘供出口,國王還鼓勵工業特別是優質亞麻布的生產,國內市場活躍,並組織商船隊到歐洲其他地區進行貿易。他招雇能乾的海員,使本國人民學到了最新的航海技術。到15世紀中葉,被稱作「航海家」的亨利為後來的海外探險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1481年若昂二世即位後很快就派船遠征,於第 2年到達非洲的黃金海岸(今迦納)並建立了要塞,葡萄牙人稱它為聖若澤達米納。1485年 D.康的船隊抵達扎伊爾(剛果)和安哥拉海岸。1487年由B.迪亞士率領的探險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發現了好望角。1497年7月,達·伽馬指揮4隻船,約 170人從里斯本出發,11月22日繞過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的莫三比克等一些地區,後於1498年 5月20日抵達印度西海岸,開辟了歐洲至亞洲的航線,促進了歐亞商業關系的發展。1500年4月22日,P.卡布拉爾的船隊到了巴西,宣布巴西歸屬葡萄牙。後又繞過好望角,經馬達加斯加,到達印度南部沿海的卡利庫特。葡萄牙人費爾瑙·德·安德拉德曾到過中國廣州。1542年,葡萄牙商人獲准在中國寧波定居。1557年葡萄牙建立澳門殖民地。葡萄牙人佔領了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大片土地,使當地的財富大量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帝國達到全盛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也有很大發展,特別是民族詩人L.V.de卡蒙斯(1524~1580)成為迄今為止葡萄牙最負盛名的文學家。 1580~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並,淪為西班牙的藩屬。1581年,葡萄牙議會同意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兼葡萄牙國王,稱費利佩一世。西班牙人的橫征暴斂,使葡萄牙人民陷入極度貧困的境地,葡萄牙的艦隊、海防遭到嚴重破壞,它在東方的一些主要殖民地也漸漸落入英國、荷蘭人手中,從此葡萄牙迅速衰落。 布拉干薩王朝時期 1640年12月1日,布拉干薩公爵若昂在一些貴族的支持下,利用西班牙國內外不安定的局勢,領導起義,趕走了西班牙總督,建立了布拉干薩王朝。布拉干薩公爵為國王,稱若昂四世(1640~1656在位)、1703年新王朝通過與英國簽定的梅休因條約,再一次加強英葡間的同盟關系。18世紀初,由於巴西殖民地的迅速發展,巴西金礦和金剛石礦的發現,再度使葡萄牙變得富有,王室並未致力於發展工業、農業和其他經濟,卻大肆揮霍這一巨大財富。1750年若昂五世當政時(1706~1750),人民和國家都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蓬巴爾侯爵S.J.de卡瓦洛·埃·梅洛首相的改革曾使葡萄牙經濟有所好轉。1807年法國入侵葡萄牙,王室逃亡巴西。葡萄牙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持續了 7年,後法軍因受英國打擊,於1811年撤離葡萄牙。1820年 8月24日,葡萄牙立憲主義者發動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10月4日在里斯本組成政務會,驅逐英國軍官。1821年若昂六世(1816~1826在位)回到里斯本,1822年召集立憲會議制定一部自由憲法。不久,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一世也在巴西宣布獨立,並頒布憲章。在布拉干薩王朝統治的後期,葡國內建立了主要鐵路網,同西班牙以及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相連接,對外貿易逐漸增加,並擴大了它在非洲的殖民地。葡萄牙提出一個以「玫瑰色地圖」著稱的擴張計劃,企圖從安哥拉橫越非洲到莫三比克,進行殖民擴張,因而觸犯了英國的利益。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葡萄牙人撤出希雷河流域,葡萄牙政府屈服,引起國內不滿,共和主義運動不斷高漲,1891年爆發波爾圖起義。 共和國時期 1910年10月4日葡萄牙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國。1911年召開立憲會議,通過憲法, M.J.de阿里亞加就任總統。新政府宣布廢除君主制,政教分離。1926年 5月A.□.de F.卡爾莫納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成立新政府,自任總統(1928~1951)。1932年A.de O.薩拉查任總理,1933年頒布新憲法。他所領導的「國民同盟」成為唯一的合法政黨,建立了獨裁統治。在薩拉查統治時期,發展工業、電力,使葡萄牙渡過了經濟困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名義上保持中立,但為交戰雙方都提供戰略物資。1943年後又先後向英國、美國提供亞速爾群島海空基地。戰後經濟主要依靠美國。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年加入聯合國。 薩拉查在葡萄牙統治長達37年,對內實行專制獨裁,對外鎮壓葡屬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60年代後,葡屬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武裝斗爭日益激烈,葡萄牙國內人民也奮起反對獨裁統治和殖民主義戰爭。1961年12月19日,印度接管了葡在印的領地果阿、第烏、達曼。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獨立。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獨立。同年 7月5日維德角、7月12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先後獨立。11月11日安哥拉宣布獨立。1970年薩拉查病逝,M.J.das N.卡埃塔諾繼任總理,繼續執行薩拉查的政策。1974年 4月25日,一些中下級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法西斯政權。政變後成立過6屆臨時政府。1975年3月,成立由軍人組成的軍事委員會,作為國家的權力機構之一。之後,實行了廣泛的國有化,將銀行、保險公司以及運輸、通信、能源等部門劃歸國有。1975年4月,進行立憲議會選舉。1976年4月頒布憲法並進行議會選舉,同年6月選舉總統,A.dos S.R.埃亞內斯當選總統。第一屆憲法政府由社會黨單獨組閣。 1979年2月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80年初,社會民主黨、社會民主中心黨和人民君主黨聯合執政。1982年修改憲法,取消原由軍人組成的革命委員會,成立國務委員會和憲法法庭。1983年 6月,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成立第 9屆憲法政府。因聯合執政後在經濟、社會政策和總統選舉問題上的分歧,導致社會民主黨於1985年 6月退出政府,至此政府解體。同年10月舉行大選,社會民主黨單獨執政,為第10屆憲法政府。1986年1~2月舉行總統選舉,社會黨總書記M.A.N.L.蘇亞雷斯當選總統。成為葡萄牙近60年來的第一位文人總統。
❺ 葡萄牙和西班牙有統一過么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處伊比利亞半島,中世紀屬於同一國家。
公元861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葡萄牙脫離獨立,但西班牙卻不予承認,為此兩個國家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爭。
直到公元1143年,西班牙才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國家。1494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
條約規定,在西經41°到45°之間劃一分界線,凡在分界線以東新發現的土地屬葡萄牙勢力范圍,而以西新發現的土地則屬西班牙勢力范圍。
(5)西班牙統治葡萄牙多少年擴展閱讀:
葡萄牙和西班牙能率先從事海外擴張。但是,這一擴張沒有經濟實力和經濟動力作後盾,它們缺乏從事貿易所必需的航運業以及能向西屬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製成品的工業。
誠然,有數十年西班牙的工業由於海外製造品市場的突然發展而受到促進,然而,約1560年前後,工業的發展停止了,隨即開始了長期的衰落。
一個原因在於大批金銀財寶源源流入國內,引起了急速的通貨膨脹,這使西班牙工業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西班牙海外事業的最後結果是進一步刺激西北歐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而在伊比利亞半島,它僅僅提供了足夠的財富,卻並沒有實行基本的制度改革。
勢力強大的王公貴族不願意看到工商業的發展導致新興勢力的崛起,他們甚至荒唐地把從事工商業的外國人趕走。這就是西班牙繁榮數十年後隨即突然地、無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❻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關系
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國家,其實從發源來看,屬於同宗同源。
甚至早期,西班牙和葡萄牙連語言和文字都是一樣的。所以其實兩國那是存在統一的基礎的。而且同處伊比利亞半島。
更加直接的是,西班牙比葡萄牙強大很多,國土面積是葡萄牙的5倍多,人口也接近5倍,整個國力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而且近代以前的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一直比葡萄牙強大很多,而且將葡萄牙兩麵包圍。其實西班牙在哈布斯堡王朝時期,一度吞並了葡萄牙,長達60年時間。從這也可以看到,西班牙是具備吞並葡萄牙的能力的,但是最終還是被葡萄牙獨立了。
地理位置:
西班牙全國總面積達50.6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240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約830公里,東西方向最長1000公里。
絕大部份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隔比利牛斯山脈與法國和安道爾相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北面比斯開灣,東臨地中海與義大利隔海相望,西北、西南臨大西洋。
❼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關系
西班牙和葡萄牙歷史上同根同源。
歷史上,葡萄牙和西班牙曾經至少有兩個時期是同一個國家。第一次是在羅馬帝國時期,當時兩國都隸屬於羅馬帝國的西班牙行省。在羅馬崩潰時期,大量日耳曼人和其它蠻族先後攻入伊比利亞半島,來自頓河流域的阿蘭人在現代葡萄牙所在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王國。
第二次,則是在1580年,葡萄牙國王恩里克去世後沒有後嗣,而按照歐洲傳統,沒有後嗣就要從和他血緣最近的其它王室里找繼承人。和恩里克血緣最近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遂於次年加冕成為了葡萄牙國王,西班牙和葡萄牙也結成了伊比利亞聯盟,名義上成為了邦聯。公元1640年,葡萄牙發生革命,開始驅逐西班牙勢力。經過28年時斷時續的漫長戰爭,最終雙方在英國人的調停下達成里斯本條約,西班牙承認葡萄牙布拉甘薩王朝的主權,伊比利亞聯盟解體。
而在之後的歲月里,雖然西班牙也曾經嘗試重新兼並葡萄牙,並和葡萄牙在海外殖民地爆發過直接軍事沖突,但因為葡萄牙本身也始終擁有較強的軍事實力,西班牙的兼並嘗試始終沒能成功。最終葡萄牙的獨立一直保持到了近代,伊比利亞半島上也穩定地形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
葡萄牙歷史沿革
1139年葡萄牙王國成立。
16世紀起,成為大航海時代中重要的海上強國,在亞洲、非洲和美洲建立起大量殖民地。
1494年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意圖將世界瓜分為二。
1580年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吞並。
1640年擺脫西班牙的統治。
1822年,最大殖民地巴西獨立,葡萄牙國力開始衰退。
1820年—1910年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君主政體,建立共和國,1926年5月建立軍政府。
1932年薩拉查就任總理,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重新成為西方民主制國家。
❽ 葡萄牙一共有多少年的歷史
history of Portugal 葡萄牙共和國位於歐洲西南伊比利亞半島西部。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地理學家把這一地區稱作盧西塔尼亞。葡萄牙西、南瀕臨大西洋,東、北與西班牙接壤。面積92072平方公里。人口1023萬(1985),99%以上為葡萄牙人,余為西班牙人。95%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首都里斯本。 古代歷史 史前伊比利亞半島居住著伊比利亞人和克爾特人,稱克爾特伊比利亞人。後來腓尼基人進入半島,公元前3世紀迦太基人統治了盧西塔尼亞的南部。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佔領葡萄牙中部,統治了半島。5世紀西羅馬帝國日益衰落,西哥特人佔領了半島, 8世紀阿拉伯穆斯林侵佔這一地區,逃亡的西哥特人佩拉吉奧在阿斯圖里亞斯山集結抵抗力量並建立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了半島,建立了萊昂王國與加利西亞和卡斯特拉兩個小國。 王國的建立與海外擴張 11世紀,萊昂王國和卡斯特拉王國的阿方索六世(1072~1109在位)成為半島的統治者,他封勃艮第的恩里克為葡萄牙的伯爵。恩里克之子阿豐索一世在1143年建立了獨立的葡萄牙王國。1385年與英國結盟。15~16世紀進行海外擴張。 葡萄牙的崛起是從中世紀後期開始的。1481年若昂二世(1481~1495在位)即位,當時葡萄牙面臨著王權與貴族特權的矛盾。若昂二世以謀反的罪名逮捕並處死了葡最大的貴族布拉干薩公爵弗蘭特,接著又粉碎了幾起暗殺陰謀,懾服了貴族,改變了國內封建割據的局面。1495年曼努埃爾一世(1495~1521在位)即位後,葡萄牙的海外擴張達到了鼎盛時期。葡萄牙的海外擴張史可以追溯到14世紀初的迪尼斯國王(1279~1325在位)時期,當時他鼓勵發展農業,使葡萄牙的糧食有剩餘供出口,國王還鼓勵工業特別是優質亞麻布的生產,國內市場活躍,並組織商船隊到歐洲其他地區進行貿易。他招雇能乾的海員,使本國人民學到了最新的航海技術。到15世紀中葉,被稱作「航海家」的亨利為後來的海外探險做了大量的准備工作。1481年若昂二世即位後很快就派船遠征,於第 2年到達非洲的黃金海岸(今迦納)並建立了要塞,葡萄牙人稱它為聖若澤達米納。1485年 D.康的船隊抵達扎伊爾(剛果)和安哥拉海岸。1487年由B.迪亞士率領的探險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1488年發現了好望角。1497年7月,達·伽馬指揮4隻船,約 170人從里斯本出發,11月22日繞過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的莫三比克等一些地區,後於1498年 5月20日抵達印度西海岸,開辟了歐洲至亞洲的航線,促進了歐亞商業關系的發展。1500年4月22日,P.卡布拉爾的船隊到了巴西,宣布巴西歸屬葡萄牙。後又繞過好望角,經馬達加斯加,到達印度南部沿海的卡利庫特。葡萄牙人費爾瑙·德·安德拉德曾到過中國廣州。1542年,葡萄牙商人獲准在中國寧波定居。1557年葡萄牙建立澳門殖民地。葡萄牙人佔領了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大片土地,使當地的財富大量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帝國達到全盛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化藝術也有很大發展,特別是民族詩人L.V.de卡蒙斯(1524~1580)成為迄今為止葡萄牙最負盛名的文學家。 1580~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吞並,淪為西班牙的藩屬。1581年,葡萄牙議會同意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兼葡萄牙國王,稱費利佩一世。西班牙人的橫征暴斂,使葡萄牙人民陷入極度貧困的境地,葡萄牙的艦隊、海防遭到嚴重破壞,它在東方的一些主要殖民地也漸漸落入英國、荷蘭人手中,從此葡萄牙迅速衰落。 布拉干薩王朝時期 1640年12月1日,布拉干薩公爵若昂在一些貴族的支持下,利用西班牙國內外不安定的局勢,領導起義,趕走了西班牙總督,建立了布拉干薩王朝。布拉干薩公爵為國王,稱若昂四世(1640~1656在位)、1703年新王朝通過與英國簽定的梅休因條約,再一次加強英葡間的同盟關系。18世紀初,由於巴西殖民地的迅速發展,巴西金礦和金剛石礦的發現,再度使葡萄牙變得富有,王室並未致力於發展工業、農業和其他經濟,卻大肆揮霍這一巨大財富。1750年若昂五世當政時(1706~1750),人民和國家都背負了沉重的債務。蓬巴爾侯爵S.J.de卡瓦洛·埃·梅洛首相的改革曾使葡萄牙經濟有所好轉。1807年法國入侵葡萄牙,王室逃亡巴西。葡萄牙人民的反侵略斗爭持續了 7年,後法軍因受英國打擊,於1811年撤離葡萄牙。1820年 8月24日,葡萄牙立憲主義者發動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10月4日在里斯本組成政務會,驅逐英國軍官。1821年若昂六世(1816~1826在位)回到里斯本,1822年召集立憲會議制定一部自由憲法。不久,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一世也在巴西宣布獨立,並頒布憲章。在布拉干薩王朝統治的後期,葡國內建立了主要鐵路網,同西班牙以及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相連接,對外貿易逐漸增加,並擴大了它在非洲的殖民地。葡萄牙提出一個以「玫瑰色地圖」著稱的擴張計劃,企圖從安哥拉橫越非洲到莫三比克,進行殖民擴張,因而觸犯了英國的利益。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葡萄牙人撤出希雷河流域,葡萄牙政府屈服,引起國內不滿,共和主義運動不斷高漲,1891年爆發波爾圖起義。 共和國時期 1910年10月4日葡萄牙資產階級革命成功,建立了共和國。1911年召開立憲會議,通過憲法, M.J.de阿里亞加就任總統。新政府宣布廢除君主制,政教分離。1926年 5月A.□.de F.卡爾莫納將軍發動軍事政變,成立新政府,自任總統(1928~1951)。1932年A.de O.薩拉查任總理,1933年頒布新憲法。他所領導的「國民同盟」成為唯一的合法政黨,建立了獨裁統治。在薩拉查統治時期,發展工業、電力,使葡萄牙渡過了經濟困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名義上保持中立,但為交戰雙方都提供戰略物資。1943年後又先後向英國、美國提供亞速爾群島海空基地。戰後經濟主要依靠美國。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年加入聯合國。 薩拉查在葡萄牙統治長達37年,對內實行專制獨裁,對外鎮壓葡屬非洲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60年代後,葡屬殖民地人民爭取獨立的武裝斗爭日益激烈,葡萄牙國內人民也奮起反對獨裁統治和殖民主義戰爭。1961年12月19日,印度接管了葡在印的領地果阿、第烏、達曼。1973年9月24日幾內亞比索獨立。1975年6月25日,莫三比克獨立。同年 7月5日維德角、7月12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先後獨立。11月11日安哥拉宣布獨立。1970年薩拉查病逝,M.J.das N.卡埃塔諾繼任總理,繼續執行薩拉查的政策。1974年 4月25日,一些中下級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法西斯政權。政變後成立過6屆臨時政府。1975年3月,成立由軍人組成的軍事委員會,作為國家的權力機構之一。之後,實行了廣泛的國有化,將銀行、保險公司以及運輸、通信、能源等部門劃歸國有。1975年4月,進行立憲議會選舉。1976年4月頒布憲法並進行議會選舉,同年6月選舉總統,A.dos S.R.埃亞內斯當選總統。第一屆憲法政府由社會黨單獨組閣。 1979年2月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80年初,社會民主黨、社會民主中心黨和人民君主黨聯合執政。1982年修改憲法,取消原由軍人組成的革命委員會,成立國務委員會和憲法法庭。1983年 6月,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聯合執政,成立第 9屆憲法政府。因聯合執政後在經濟、社會政策和總統選舉問題上的分歧,導致社會民主黨於1985年 6月退出政府,至此政府解體。同年10月舉行大選,社會民主黨單獨執政,為第10屆憲法政府。1986年1~2月舉行總統選舉,社會黨總書記M.A.N.L.蘇亞雷斯當選總統。成為葡萄牙近60年來的第一位文人總統。從1179年至今,有835年的歷史
求採納
❾ 葡萄牙的歷史的怎樣的順序如何
葡萄牙的歷史
葡萄牙位於歐洲西南方,她是歐洲歷史最為悠久的國家之一。公元前7世紀,葡萄牙就有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和西哥特人等定居者。
1140年,葡萄牙脫離西班牙統治,亨利克「稱帝」,成為該國的第一位國王。
葡萄牙如今的版圖成型於1249年的王阿方索三世統治時期。
公元前時期公元前一千年時就有若幹部族居住在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而第一個有證據支持曾居住此地的是公元前8、9世紀時,住在葡萄牙北部及西班牙的加利西亞(Galicia)的塞爾特人(Celts);同時期還有沿著奧加威(Algarve)建立漁村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他們並曾往北開拓直到現今的里斯本(Lisbon);希臘人(Greeks)及迦太基人(Cathaginians)則住在南方及西方海岸地帶。
羅馬人(Romans)在公元前201年擊敗迦太基人,公元前140年打敗塞爾特人後,就掌控了葡萄牙中部及南部。在羅馬統治的六個世紀中,引進屬於拉丁語系的葡萄牙語及風俗,也替基督教的引入打下基礎。
西哥德人及阿拉伯人統治時期(公元469—1139年)羅馬帝國公元3、4世紀時勢微,連帶影響這個地區的統治權。公元469年,屬日耳曼民族的西歌德人(Visigoths)越過庇里牛斯山(Pyrenees)來到此地,7世紀時引進基督教。
公元711年,回教徒入侵推翻了西歌德王朝,在科多巴(Córdoba)建立艾爾安答路斯(al-Andalus)王國;雖然回教統治者不排斥猶太教及基督教,但許多基督徒改信回教,公元9、10世紀是回教最興盛的時期。
經過近四個世紀的回教統治,葡萄牙境內仍有許多回教式建築地標,以及許多源自回教及阿拉伯的習俗,也影響了當地的方言。
十字軍東征及葡萄牙建國時期(公元1139—1415年)公元1139年,來自葡萄凱爾(Portucale)(以波爾多為中心的領地)邊境的貴族艾方索?亨利克斯(艾方索一世) (Afonso Henriques)(Afonso I)宣布獨立,並自稱是第一任葡萄牙國王,藉由十字軍的協助與回教徒對抗,在公元1147年收復里斯本,公元1249年在阿列提住(Alentejo)及奧加威擊潰殘存回教部隊,至此完全取回此地的統轄權。
迪尼斯一世(Dinis I)(公元1279—1325年)推廣使用葡萄牙語(以取代西班牙語),在公元1290年創立第一所大學,公元1297年簽訂奧卡尼塞許條約(Treaty of Alca?ices)確立國界,成為十四世紀歐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大探險時期(公元1415—1580年)艾維茲王朝(House of Aviz)第一位國王裘奧一世(Jo?o I)(公元1385—1433)在位時,成就了葡萄牙前所未見的興盛景象,也為日後的版圖擴張與經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增強國力,與英國簽訂溫瑟條約(Treaty of Windsor)建立永久的同盟關系。
15世紀是海權時代的黃金時期,在裘奧的兒子導航者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the Navigator)的領軍下,葡萄牙成為海洋技術及探險的世界領導者。葡萄牙冒險家的足跡從摩洛哥(Moroccan)、馬德拉群島(Madeira Islands)直至無人居住的亞速群島(Azores Islands),並為了奴隸及財富進軍非洲大陸。
公元1488年巴托羅繆?迪亞茲(Bartolomeu Diaz)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之後,世界就此改變,他不僅開啟前往東方的大門,也打開了葡萄牙香料貿易的入口。接下來雖然葡萄牙與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失之交臂,仍在公元1498年,由瓦思庫?達?加瑪(Vasco da Gama)率領第一隻遠征艦隊前往印度(India),在東非及印度尼西亞打下不少殖民地。兩年後,佩卓?奧維瑞許?卡布奧(Pedro Alvares Cabral)拿下巴西,建立廣大的葡萄牙帝國。
哈普斯堡及布拉剛薩王朝時期(公元1580—1807年)公元1580年艾維茲王朝失勢,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強說他有一半葡萄牙皇室血統,使得伊比利半島的統治權又回到一個國家手中,在哈普斯堡王朝(House of Habsnurg)統治60年中,葡萄牙被拖進好幾次戰爭中,最慘的是公元1588年西葡無敵艦隊慘敗給英國,經過這些歲月葡萄牙帝國也逐漸消失。
--------------------------------------------------------------------------------
2 葡萄牙的歷史
公元1640年,葡萄牙布拉剛薩王朝(House of Bragan?a)反抗西班牙的菲利普四世宣布獨立,為抵抗西班牙維持國家獨立,他再次長途跋涉與英國修好。經過半世紀,裘奧五世(公元1706—1750年)利用巴西採到的黃金及鑽石振興經濟,使得葡萄牙再次興盛。
公元1755年的大地震摧毀了里斯本及葡萄牙南部,超過15,000人死亡,彭波候爵(Marquês de Pombal)配合國家經濟改革,進行里斯本的重建工作。
拿破崙及後拿破崙時期(公元1807—1910年)拿破崙(Napoleon)在公元1807年攻進葡萄牙,王室卻為了保命逃到巴西。裘奧六世在公元1821年重返里斯本,所面對卻是紛擾不斷葡萄牙王室所產生的詭譎政治氣氛,兒子佩卓在巴西自立為王並宣布獨立,公元1826年裘奧六世死後,就發生兄弟戰爭(War of the Two Brothers)(公元1826—1834年)。
因為公元1822年曾在皇室缺席情況下草擬憲法,大幅削去君主的權力,所以公元1826年時,立憲派(有佩卓,巴西第一位國王)與君主派(有米格爾(Miguel),佩卓的兄弟)就在葡萄牙各地爆發戰爭。8年的血腥沖突後,米格爾遭到放逐,由年僅15歲佩卓的妹妹瑪麗亞二世(Maria II)(公元1834—1854年)繼任王位,不過接下來的75年中,自由民主派與君主派仍然持續對峙。
第一共和到薩拉札時期(公元1910—1974年)公元1910年10月5日曼紐爾二世(Manuel II)亡命英國,正式宣告上世紀的政治喧擾告一段落,第一共和(First Republic)時期由此展開,新政府賦與男性選舉及參政權,並削弱教會影響力,同時工人也擁有罷工權,也依工作表現評定人事考績而不是依家世背景;但挑戰教會權力引發全世界反彈,釋出勞工權益也造成政府與勞工間的對峙。
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更使得經濟動搖,國內動盪,公元1926年的軍事行動正式結束脆弱的共和政府,安東尼奧?卡莫那(António Carmona)將軍成為臨時軍事政府的領導人,為了解決經濟危機,他指派著名經濟學教授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札(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擔任財政大臣,公元1932年成為首相,但不久也成為獨裁者,依舊抱著權力不放,恐怖的秘密警察抓出反對薩拉札的人,並且血腥鎮壓非洲的叛亂,這也拖垮了葡萄牙的全國經濟。
革命改造時期(公元1974—1999年)70年代早期,國際反對帝國主義聲浪高漲,國內軍人亦對鎮壓非洲殖民地行動感到厭煩,於是在公元1974年4月25日左派軍隊發動政變,即為康乃馨革命(Revolution of Carnations),在葡萄牙每個城鎮都有一條叫做4月25日的街道以資紀念。
公元1975年社會主義政府宣布放棄非洲殖民地的管轄權,公元1976年舉行第一次選舉,選出頗具人氣的馬利歐?索瑞茲(Mario Soares)擔任首相,面對國內經濟危機,他提出「百日維新」來振興經濟。公元1986年葡萄牙加入歐洲共同體(也就是現在的歐盟),這項新挑戰仍無法阻止索瑞茲贏得這年的總統大選,他也是葡萄牙第一位平民總統。
現今的葡萄牙葡萄牙目前仍致力在經濟趕上其它的西歐國家,加入歐盟似乎尚未對葡萄牙的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公元1999年的經濟成長率達3.5%,這幾年在公共建設亦有頗多進展。雖然在里斯本舉行的1998萬國博覽會不甚成功,參加人數不如預期,但籌備過程中改善了里斯本的交通運輸,也提高了葡萄牙的國際聲勢。
重生的葡萄牙在後殖民地時代扮演一個全新的角色,過去幾年都在協助過去的殖民地安哥拉及東帝汶(East Timor)尋求和平。公元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同意放棄最後一個殖民地—澳門(Macau),將它交還中國結束442年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