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人以什麼聞名
⑴ 介紹一下西班牙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方面情況
自然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西班牙全國總面積達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240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約830公里,東西方向最長1000公里。
絕大部份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隔比利牛斯山脈與法國和安道爾相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北面比斯開灣,東臨地中海與義大利隔海相望,西北、西南臨大西洋。
拓展資料:
西班牙王國(西班牙語:Reino de España;英語:The Kingdom of Spain),簡稱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 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處,西鄰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 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
⑵ 歐洲大陸有哪些民族
.毀滅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在公元5世紀,日耳曼人包圍了羅馬帝國的首府羅馬城,羅馬皇帝被迫派出使者求和。使者無法說服日耳曼人放棄他們的條件,就虛張聲勢他說,羅馬城中早已准備好了。日耳曼人首領傲慢他說:「草長得越茂盛,割起來就越容易。」結果,日耳曼人毀滅了羅馬帝國。
日耳曼人屬歐羅巴人種,最初散布在歐洲的維斯瓦河、多瑙河、萊茵河、北海、波羅的海間日耳曼尼亞地區,是一個文化和語言相近的民族集團。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和日德蘭半島是他們的故鄉。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稱他們為「日耳曼」。他們講的日耳曼語是一個語族。
日耳曼人最初是游牧民族。公元前1世紀分為東、西、北三支,開始定居,經營農業。法蘭西人、德意志人、荷蘭人、丹麥人、瑞典人、盎格魯一薩克森人等現代民族都與日耳曼人有淵源關系。
日耳曼人曾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產生過重大影響。從公元2世紀起,日耳曼人開始向南遷徙。由於羅馬人有效的防禦,日耳曼人南下的勢頭被阻,轉而向東南侵入薩爾馬提亞人的區域,佔有多瑙河下游、黑海和亞速海北岸,與羅馬帝國對峙。374年,東方的匈奴渡過頓河,突然出現在日耳曼人東哥特部落聯盟境內,並迅速征服和擊潰了東哥特人。匈奴以南俄草原為基地繼續向西遷徙,迫使日耳曼人西哥特部落聯盟向羅馬帝國敗逃,開始了有名的民族大遷徙。在遷徙浪潮中,羅馬帝國覆滅了,日耳曼人橫掃歐洲,相繼建立了西哥特王國、法蘭克王國。汪達爾王國等,並進入北非地區。這些王國改變了原羅馬帝國統治地區的政治、社會、文化狀況。後來,北支日耳曼人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日德蘭半島再度南徙,對英國、法國、斯堪的納維亞各國產生極大影響。
日耳曼人文化有自己的特點。哥特式藝術是12世紀後出現的一種以新型建築為主的藝術,包括雕刻、繪畫和工藝美術。這種建築風格一反羅馬式厚重陰暗的半圓形拱門,廣泛地運用了線條輕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彩色玻璃鑲嵌的花窗,修長的立柱或簇柱。這種建築和中世紀後的很多傳統藝術都是在大遷徙後產生的。斯堪的納維亞式建築和金屬花飾、銅銀雕摟器皿也是日耳曼人文化的一部分。
建造盧浮官的法蘭西人法國的盧浮宮是收藏世界名家藝術品最豐富的博物館。這座輝煌、漂亮建築的建造者是法蘭西人。它是歐洲西部法國的最大民族,分屬歐羅巴人種的地中海等類型,使用法語。
在今天的法國地域內,最初的居民是克爾特人部落,羅馬人稱他們為高盧人。高盧人被羅馬人征服後,逐漸與羅馬移民形成了高盧羅馬人。後來,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征服了大部分高盧,建立了法蘭克王國。一部分日耳曼人逐步被高盧羅馬人同化,構成現代法蘭西人的基礎。9世紀中葉,進入法國西北的諾曼人也被同化,成為法蘭西民族中的一員。查理曼帝國分裂後,萊茵河以西的羅曼語地區大部劃歸西法蘭克王國統轄,並開始稱為「法蘭西」。這是第一次在語言和地域上把法蘭西和德意志分開。法國大革命是法蘭西現代民族最終形成的階段。
法蘭西人是文化極為發達的民族,他們擁有許多優秀的作家、思想家和藝術家。偉大的雨果、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羅丹等為世界人民所敬仰。法蘭西人的建築很富有藝術性,著名的凡爾賽宮是一座藝術宮殿,埃菲爾鐵塔也舉世聞名。
創造羅馬文化的義大利人義大利人是歐洲南部義大利的最大民族,分屬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和地中海類型,使用義大利語,約有6000萬人。
古義大利人是在公元前1000年進入義大利半島的。他們中的一支拉丁部落居住在半島中部的拉丁平原,於公元前754年建立了羅馬城。公元前6至前2世紀,拉丁部落先後征服了半島北部和南部,並佔領了附近的一些島嶼。1至2世紀,義大利民族開始形成。民族大遷徙以後,義大利人又融合了東哥特人、法蘭克人等。
義大利人自古從事農業、漁業和畜牧業。義大利的北部和中部是農業區,沿海地區和各國島嶼是漁業區,南部是牧業區。他們的手工業、商業和航海業十分發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義大利工業發展迅速,在造船、航空、汽車製造、機床生產等方面居世界前列,成為發達的工業國。
義大利人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羅馬文化和義大利文化。詩人維吉爾、賀拉斯,史學家塔西陀,哲學家盧克萊修和塞涅卡,都是古羅馬文化的代表。14世紀,義大利首先掀起了偉大的「文藝復興」運動,後來擴大到歐洲其他一些國家。在這場運動中,義大利產生了著名的詩人但丁和偉大的畫家達?芬奇。義大利人在建築藝術和造型、園林藝術上也有較大成就。
影響世界的天主教國家梵蒂岡就在羅馬城附近,它薈萃了許多珍貴的藝術品。義大利人大多信奉天主教。
「歐洲的思想家」德意志人德意志人是歐洲中部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國,約有8000多萬人。另有1000多萬人居住在美國、原蘇聯、加拿大、巴西等國。德意志人分屬歐羅巴人種北歐類型和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德語。
德意志人大多是古代日耳曼人各部的直系後裔。後來,法蘭克王國分裂為東、西法蘭克,居住在文化影響較少的萊茵河右岸的日耳曼部落劃歸東法蘭克,從而為德意志人的形成提供了共同的地域。919年,第一個德意志王朝建立。「德意志」的名稱來源於「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民族長期處於封建割劇狀態德意志人有傳統的農業和畜牧業。現代德意志人有發達的工業,在儀器儀表、汽車製造、電器電子、化工等方面擁有雄厚的實力。
由於德意志民族的統一至19世紀後半葉才完成,長期的封建割據和其他原因使德意志人中存在著明顯的地方差異,根據方言、文化和風俗等特點,可分為黑森人、薩克森人、梅克倫堡人、巴伐利亞人等。
德意志人是文化、教育水準極高的民族,對歐洲和世界文化有著重要影響。馬丁?路德、弗洛伊德、康德、墨格爾、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等大思想家都是德意志人,因此,德意志人有「歐洲的思想家」之稱。萊辛、歌德、海涅等創作的文學作品也享譽全球。
大不列顛島上的盎格魯一薩克遜人盎格魯一薩克遜人是大西洋上大不列顛島英國的最大民族,又稱「英格蘭人」、「英吉利人」,主要分布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少數分布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使用英語,約有5000萬人,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還有一部分分布在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
盎格魯一薩克遜人的祖先來自歐洲大陸,是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人、薩克遜人。大不列顛島的土著居民是來自比利牛斯半島的伊比利亞人,他們以創造了巨石文化而著稱。後來,克爾特人中的不列顛人、別爾格人等從大陸進入大不列顛島,同化了土著居民,形成盎格魯一薩克遜人的最早基礎。從公元5世紀起,盎格魯人、薩克遜人進入不列顛。他們同化、消滅了一部分克爾特人,將另一部分克爾特人驅趕到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區。9世紀,丹麥人對不列顛的侵略,促進了盎格魯一薩克遜人的形成。1066年,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征服了不列顛,他們在英法百年戰爭後融合在盎格魯一薩克遜人中。
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在近代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的先例,率先發展了近代工業,是一個現代化水平較高的民族。他們曾廣泛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自稱為。「日不落」大英帝國,英語也因此成為世界通用語言。
盎格魯一薩克遜人有很高的文化水準,曾出過許多科學家。
文學家和藝術家。羅素、喬叟、莎士比亞、司各特、哈代等都是世界文化名人。
盎格魯一薩克遜人現在遍布全球,他們也把自己的風格帶到了世界各地,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西方傳統的最一般模式。
為現代文明奠基的希臘人希臘人是歐洲西南部巴爾干半島希臘的最大民族,分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和阿爾卑斯類型,使用希臘語,約有近千萬人。另有近200萬人分布在美國、原蘇聯、澳大利亞等地。
古希臘人創造了古老的愛琴文明。從公元前2000年起,一些講印歐語的部落陸續進入希臘半島,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國家,逐步形成了古希臘民族。1832年建立希臘王國,1974年改為共和國。
希臘人創造了輝煌的古希臘文明,對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在建築、雕塑、天文學、數學等方面進行了許多開創性的工作。在文學上,有「荷馬史詩」、《伊索寓言》等作品,還有悲劇家埃斯庫羅斯、喜劇家阿里斯托芬的戲劇。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德謨克里特、柏拉圖負有盛名。亞里士多德不僅是一位哲學家,而且對科學作出了重大貢獻。希臘還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
希臘在古代主要從事農業、漁業、手工業及商業,工商業比較發達。在現代,海運業十分發達。希臘人仍保存著許多傳統習俗。緊袖緊身上衣,短裙,白色緊身褲和高筒襪,系紅絨球的鞋,是希臘男子的傳統服飾。
以鬥牛聞名的西班牙人西班牙人是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的最大民族,分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和阿爾卑斯類型,使用西班牙語,約有3000萬人。
西班牙人的形成情況非常復雜。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最初居民是來自北非的伊比利亞人,在公元前3000年創造了青銅文化。後來,他們與遷入半島的克爾特人雜居,逐步形成伊比利亞一克爾特人。他們受羅馬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5世紀,日耳曼人中的汪達爾人、蘇維匯人、西哥特人侵佔了半島,統治達300年。8世紀起,北非來的摩爾人統治了半島,歷時、800年。這些外來民族的文化對西班牙人的文化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摩爾人被趕走後,西班牙人建立了統一的國家,西班牙民族最終形成。由於復雜的歷史原因,今天的西班牙人內部存在著較大的地方差異,可分為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和安達盧西亞三個文化系統。
西班牙16世紀成為海上強國和殖民帝國,艦隊號稱「無敵」,把他們的文化傳播到各殖民地,對各殖民地(尤其對拉丁美洲)新興民族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
西班牙人在過去大多從事農業生產,有些地方至今仍保持傳統的庄園經營方式。現在,旅遊業非常發達。
西班牙人的鬥牛和弗拉門戈舞舉世聞名。西班牙制式的吉他是很有特色的民間樂器。建築也獨具風格。在文學上,有塞萬提斯等一大批優秀的作家。
七個兄弟創建的民族匈牙利人相傳在9世紀末,在今匈牙利境內的七個部落歃血為盟,結為兄弟,推舉馬扎爾部落首領為國王,建立了匈牙利王國。從此,「七個兄弟創建了一個民族」的說法流傳至今。
匈牙利人是歐洲中部匈牙利的最大民族,又稱為「馬扎爾人」,屬歐羅巴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混合類型,使用匈牙利語,約有1000萬人。他們的祖先最初居住在伏爾加河中游和卡馬河之間的森林地區,後來逐漸向南遷徙。9世紀,他們居住在今匈牙利境內。公元1000年,建立匈牙利王國。
匈牙利人最初以農牧業為主,果園業特別發達。現在,農業仍是匈牙利的主要生產部門,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農村裡的匈牙利人大多居住在泥木結構的房屋裡,附有庭院。民族服裝與南部斯拉夫人相似。男子穿粗麻布的寬袖窄上衣,白色褲子,長筒皮靴。女子穿寬袖上衣、裙子、長筒皮靴,圍綉花裙。
匈牙利人的騎兵很有名氣,他們頭戴斜插鳥翎的無檐殼帽,腰佩長弧形的馬刀,十分威武。現代的匈牙利人仍然喜愛騎馬。
匈牙利人有悠久的文明史,文化富有特色。裴多菲是世界著名詩人。李斯特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一生創作了許多鋼琴曲,首創了交響詩的音樂體裁,被稱為「鍵盤魔王」。匈牙利人的舞蹈、音樂和民間文學也很豐富。
古代丹人的後裔丹麥人丹麥人是歐洲北部丹麥的最大民族,屬歐羅巴人種北歐類型,使用丹麥語,約有500萬人。他們身材十分高大,皮膚白皙,金發碧眼。
丹麥人的早期歷史與挪威人、瑞典人密不可分,他們的祖先曾共同組成日耳曼人北支,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今丹麥人居住的日德蘭半島,曾經是日耳曼人一些部落的故鄉。民族大遷徙時期,這些部落逐步南移。不久,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日耳曼人部落遷來這里,與當地留下來的人混合,並以部落名稱「丹人」命名這塊土地為「丹麥」,意思是「丹人的國家」。後來,他們又吸收了部分斯拉夫人、弗里斯人,在公元10世紀形成了丹麥民族。985年,建立了丹麥國。
丹麥人過去主要以漁業、畜牧業和農業生產為生,這些生產部門至今仍占重要地位。他們的造船業、航海業、商業和手工業自古就十分發達。現在,丹麥農村已普遍實現電氣化。
丹麥人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水平,曾產生童話家安徒生、劇作家霍爾堡等文學大師。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還保存著許多傳統習俗。農村盛行父系大家族制。丹麥人喜歡游泳、滑雪等運動。
以馴鹿為生的薩阿米人熊是薩阿米人想像中的「山的祖父」,所以獵熊時有-種特殊的儀式。一隊獵人在一個槍上系鈴的人帶領下,來到築在一棵大樹下的熊窩旁。他們先圍熊窩唱歌,然後再殺死那隻熊。隨後再次唱歌,感謝那隻被殺死的熊沒有損壞他們的武器。回去後,又一次唱歌,唱完後才吃熊肉。這是居住在歐洲北部的薩阿米人的習俗。
薩阿米人又稱「拉普人」,主要分布在瑞典、挪威、蘇蘭、原蘇聯境內的北極圈內,是蒙古人種和歐羅巴人種的混合類型,屬烏拉爾人種,講拉普語,約有6萬人。他們身材較矮,平均身高男為1.6米,女為1.5米,皮膚白皙,還有棕色。
薩阿米人的祖先早在一萬年前就從烏拉爾地區遷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居住,後來受到日耳曼人和芬蘭人的排擠,北移到現在的區域。薩阿米人的社會以父系大家族和氏族為基本單位,過去,一直過著原始民主制的生活,如今接受現代文明的影響,在居住區興建現代化設施,有些人甚至使用直升飛機放牧。
薩阿米人最初是從事漁獵的民族,後來馴養北歐野鹿成功,便以馴鹿作為主要謀生手段,但一部分薩阿米人繼續過著游牧生活。馴鹿業的發展對他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有著直接的影響,使他們創造了別具一格的馴鹿文明。
薩阿米人大多居住在小木屋中,男子戴五星形帽或綴有很多花紋的長筒帽,穿長袍,寬袍帶上綉有花飾。婦女戴頭巾,穿連衣裙,盛裝時有很多飾物。
開創資產階級革命先河的荷蘭人荷蘭人是歐洲西部荷蘭的最大民族,主要分布在荷蘭的北部和中部地區,屬歐羅巴人種,使用荷蘭語,約有1300萬人。
荷蘭人的祖先是西支日耳曼人。公元3世紀,法蘭克人相繼征服了今荷蘭境內的其他部落,與他們融合在一起,從而構成了現代荷蘭人的基礎。15世紀末,今荷蘭、比利時、盧林堡、法蘭西的北部地區被統稱為「尼德蘭」,是當時西歐工商業最發達的地區,資本主義發展較快。16世紀,尼德蘭處於西班牙封建專制統治之下。
年,尼德蘭人民開始了反對西班牙的戰爭,率先進行資產階級革命。荷蘭人是革命的主力軍。1581年,荷蘭共和國成立,荷蘭民族迅速形成,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民族,工商業和海運業很發達。現在荷蘭人大多數是城鎮居民,主要從事現代工業生產。他們的造船工業和電子工業十分有名。畜牧業和奶製品產業也很重要。
荷蘭人的文化也很發達。曾產生了國際法創造人格勞秀斯、思想家斯賓諾莎等偉大的文人。繪畫藝術也很著名,在色彩運用上別具特色,特別注意裝飾性,是優秀的市民藝術。「上帝創造天地,荷蘭人創造荷蘭。」這是荷蘭人著名的諺語。
有著豐富文明史的南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有個特殊的節日,叫「謝肉節」,前後有一個星期——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娛樂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爺回門日,星期六是姑娘相嫂子日,星期日是送冬和寬恕日。這個節來源於古代南斯拉夫人的農業節日——送冬節。節日里,斯拉夫人用烤制的金黃色的圓形小薄餅祭祀太陽,燒掉用稻草製作的寒冬女王像。
南斯拉夫人是指歐洲大陸上使用斯拉夫各種語言的居民,主要分布在歐洲中部、東部和東南部分,屬歐羅巴人種東歐類型和巴爾干類型,約有近3億人。按地域劃分,西部南斯拉夫人包括波蘭人、盧日支人、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東部南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南部南斯拉夫人包括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黑山人、波斯尼亞人和保加利亞人。
南斯拉夫人起源於今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谷,到19世紀中期以後,在大多數南斯拉夫人的國家裡,都分別形成了現代民族。
南斯拉夫人有著悠久的文明史。他們接受了拜占庭帝國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宗教上的影響,還吸收了古羅馬和被他們同化的各族的文化因素。今在的南斯拉夫人各族,如波蘭人、捷克人、保加利亞人、俄羅斯人等都分別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他們在宗教和文化上形成了兩個集團: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保加利亞人、塞爾維亞人、馬其頓人等大多信奉東正教,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洛維尼亞人等則大多信奉天主教。這兩個集團最明顯的區別是所用的文字不同,前者使用基里爾字母(俄文字母)後者使用羅馬字母(英文字母)。
南斯拉夫人在古代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同時因自然環境的不同而從事畜牧業、漁業、養蜂業等。今天,南斯拉夫人各族絕大多數開發。了現代工業文明,同時也保存了一些傳統習俗,並產生了許多新風尚。
古代羅斯的後裔俄羅斯人俄羅斯人是歐洲東部俄羅斯的最大民族,屬歐羅巴人種東歐類型,使用俄羅斯語,約有1億多人。
「俄羅斯」一詞源於古代東部南斯拉夫人羅斯部族。13世紀,俄羅斯人只是羅斯部族的一個部落。14世紀,他們逐漸獨立出來,並於15、世紀末建立了莫斯科公國,在擴張過程中,俄羅斯人逐漸分布到現在的區域內,與被征服地區的居民融合後形成了俄羅斯現代民族。
由於分布地區不同和長期形成的生活文化的差異,俄羅斯人內部又分為北俄羅斯人、南俄羅斯人、中俄羅斯人、哥薩克人等。過去主要從事農業生產,飼養牛、羊、豬、鹿等,傳統的手工業十分發達。在現代,他們的工業發展迅速,農業已基本實現機械化。
俄羅斯人有豐富的民間文化。他們的木刻、繪畫、陶瓷、金屬或骨製品的藝術加工很有特色,音樂、舞蹈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傳說、故事、民歌、詩歌等口頭文學十分豐富。在他們中間,出現了一些世界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北俄羅斯人大多居住在用圓木架成的壁桁或木屋中,一般是帶地下室的樓房;南俄羅斯人大多住在磚瓦或木架結構的平房中,屋頂呈四斜面。北方農村婦女的傳統服裝是無袖長袍,南方農村婦女則穿家制毛質裙子。男子穿斜領麻布襯衫、細腿褲、呢子上衣,系腰帶。現代俄羅斯人平時穿西裝。
「現代的南斯拉夫人」保加利亞人保加利亞人有過玫瑰節的習俗。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天,人們身穿節日盛裝,腰系大鈴擋,頭戴假面具,踏著明快的節奏歡跳著。飛機從天空撒下一片片玫瑰花瓣,飄落在歡跳的人們身上,表示美麗吉祥。
保加利亞人是歐洲東南部保加利亞的最大民族,屬歐羅巴人種巴爾干類型,混有蒙古人種成分,使用保加利亞語,約有800萬人。他們是古保加爾人和南斯拉夫人的混血後裔。保加爾人是從中國西域地區逐步遷移到今保加利亞境內的,屬突厥族。7世紀,他們與剛剛遷到那裡的南斯拉夫人逐漸融合,並同化了當地的色雷斯人,形成了現代保加利亞人的基礎。公元18世紀至19世紀,保加利亞人正式形成。
保加利亞人之所以被稱為「現代的南斯拉夫人」,是因為保加爾人與斯拉夫人曾聯合創立了斯拉夫保加利亞王國;在保加利亞人的形成過程中,斯拉夫人在人種、語言、文化、風俗等方面居於優勢地位。保加利亞人保留了保加爾人的名稱,保持了斯拉夫人的風格。
保加利亞人主要從事農牧業,現代工業也有較大的發展。在文化上,他們繼續保持著傳統方式。民間手工藝品、音樂、舞蹈具有濃重的民族色彩。霍曼舞是在一支歡快的樂曲伴奏下,集體表演的舞蹈,經常在節日里表演。
保加利亞婦女穿緊身的小衣和綉有圖案的外套、帶花邊的長裙,腰系綉花腰帶。
豪爽善戰的騎士哥薩克人皮筒帽、黑斗篷、馬褲、馬靴和小高領、緊袖口的上衣,這是哥薩克人的標准軍服。哥薩克軍人都是體格強健,留著一撮八字鬍或一蓬連鬢胡的勇士,腰間掛著一把長長的馬刀。騎兵是他們最主要的武裝部隊形式。
哥薩克人主要分布在頓河、捷列克河和庫班河流域,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人中具有獨特歷史和文化的地方集團,屬歐羅巴人種東歐類型,使用俄羅斯語南方方言。
公元15至17世紀,在沙皇俄國封建主的殘酷壓迫下,大批農民和工商業者向南部邊疆流亡,到頓河流域一帶定居務農。這些流亡者自稱「哥薩克」,意思是「自由自在的人」。後來,哥薩克人按地域組成了幾個軍事公社,不斷同鄰近地區發生戰爭。哥薩克人豪爽善戰,他們的騎兵在俄國的軍事力量中佔有重要地位。封建主忌憚他們的力量,又不能消滅他們,便採取了僱傭他們從軍的策略。因此,職業軍人在哥薩克人中佔有相當多的數量。沙皇也曾誘騙他們到第聶伯河、亞伊克河流域務農。到17世紀後半期,哥薩克人基本上以務農和從軍為生。
哥薩克人在文化上有自己的特點。頓河地區的哥薩克婦女把頭發梳成高髻,上蒙一塊小綢帕,穿緊身短花襖、拖地長裙。
⑶ 西班牙的人文特色是怎樣的
西班牙有四種主要的語言,除了西班牙語為全國的官方語言外,其餘三種為地區級官方語言:
「科卡」表演這種風俗源自西班牙當地中世紀的一個傳說,根據西班牙當地傳說,中世紀時兩個當地的女子就是依靠這種舞姿擺脫了惡龍的糾纏,得以生還,「科卡」便由此而來。
在「科卡」表演上,小姑娘穿上美麗的傳統服飾,再讓媽媽把她們放在肩膀上,母女共舞。
⑷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嗎
西班牙,坐落於歐洲西南邊的伊比利亞半島,總面積佔半島花園的5/6,位於歐洲與非洲的交匯處,這也是一個三面環山的南歐我國,一年四季陽光明媚,北京首都馬德里一年裡有300好幾個大晴天,漁業養殖和農牧業都那麼比較發達,出產紅提、橄攬以及各種美味的海鮮。
北有東西綿延不斷的坎塔布里亞山峰和比利牛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是西班牙與法國的界山,長430公里,有海拔高度3000米以上的高峰期。
大家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再見。
⑸ 西班牙有哪些傳統風俗
西班牙的各種禮儀
海外生活之西班牙的風俗文化
西班牙人在正式社交場合通常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內穿白襯衫,打領帶。他們喜歡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班牙女性外出有戴耳環的習俗,否則會被視為沒有穿衣服一般被人嘲笑。另外,西班牙有的地方的婦女喜歡將捕捉到的螢火蟲用薄紗包起來。
儀態禮儀:當地女性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女人,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見禮儀: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和吻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餐飲禮儀:西班牙人的主食以麵食為主,也吃米飯,喜食酸辣味的食品,一般不吃過份油膩和鹹味太重的菜。早餐習慣吃酸牛奶,水果,午餐和晚餐通常要喝啤酒,葡萄酒或白蘭地酒,飯後則喝咖啡及吃水果。
喜喪禮儀:西班牙巴斯克人的婚禮沿襲著一套傳統的習俗。人們習慣上認為星期二是「吉日」,因此婚禮一般選在這一天舉行。典禮要在教堂里按天主教教會規定的儀式進行。隨後還要舉辦宴會和舞會。西班牙的節日繁多,如狂歡節,烹調節,復活節等。為了紀念西班牙著名作家塞萬提斯,每年4.23都會紀念他。
商務禮儀: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旅遊禮儀: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主要禁忌:在西班牙,不要對鬥牛活動有非議,如果你對情況不了解,最好不要對鬥牛活動發表任何意見。到西班牙人家中作客,可送上鮮花,他們最喜愛石榴花。
⑹ 求西班牙的人文習俗民族風情
西班牙體驗西班牙異域風情 格蘭維亞在亭台樓閣、規劃定位、建築景觀上,都張揚地表露出西班牙獨特的設計風格,營建了一個「園中有家,家中有景」的居住空間,原汁原味的體現了西班牙的建築風情。一直以來人們對在格蘭維亞能享受到西班牙人的居住環境充滿著憧憬和期待。因此,在西區一期排屋即將交付前,我們先來認識西班牙,體驗西班牙的人文風情,謹以此獻給即將入住新房的業主們。 西班牙的生活習俗 西班牙是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國家,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西班牙人熱情、浪漫、奔放、好客、富有幽默感。他們愛好十分廣泛,喜歡旅遊、酷愛戶外活動,對足球、登山及自行車等運動情有獨鍾。 西班牙的節日豐富多彩,每年約200多個。除了國慶節、元旦、聖誕節、復活節、聖周等一些重要的傳統節日外,每個地區都有濃郁地方色彩的節目。在節假日及周末,西班牙人喜歡家人團聚,不願接待客人。 付小費是西班牙一個流行的習慣,盡管大部分的飯店、酒吧間已收取服務費,但一般顧客還是留一點小費,這個習慣也擴展到旅館外勤侍者、劇院引座員及計程車司機。付小費不是強制性的,如果不想給小費,對方也不會反對。 西班牙人十分注重生活質量,喜愛聚會、聊天、對夜生活尤為著迷。一般來說,西班牙夜生活很豐富。酒吧間及迪斯科舞廳後半夜都不關門,夏天經常凌晨3:00或4:00後才關門。大城市,如馬德里或巴塞羅那,連冬天都有很多娛樂場所到天亮時才關門。
西班牙的特色文化
西班牙的鬥牛、弗拉門戈舞聞名於世。鬥牛是西班牙的古老傳統,人們認為,鬥牛作為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體育項目,代表著西班牙人粗獷豪爽的民族性格。西班牙人說,這是他們的天性,來自於他們的生存環境。而弗拉門戈舞則是西班牙最激動人心、最著名的民間歌舞,它是西班牙人的驕傲,與鬥牛並稱為西班牙兩大國粹。 西班牙的鬥牛,風靡全國,享譽世界。鬥牛在場地和程序上都是很規范的,鬥牛場是一個圓形露天沙地,直徑為150英尺,圍有1米多高的擋板,擋板外面設梯形看台,台下面有牛圈、小教堂、急救室等。鬥牛一般於黃昏時舉行,每個鬥牛日要進行六場鬥牛,因而通常有六頭牛被殺。鬥牛士共有三人,每人斗殺兩頭牛。在西班牙人的心目中,鬥牛士都是最值得崇拜的英雄。 鬥牛的季節是每年3月至10月,這是因為鬥牛時必須陽光普照。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 ,天天都可觀賞。鬥牛場面壯觀,格鬥驚心動魄,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千百年來,這種人牛之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是現代西班牙旅遊業的最重要項目。 弗拉門戈舞如今已是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它熱情、奔放、優美、剛健,形象地體現了西班牙人民的民族氣質。弗拉門戈的古典歌曲和舞蹈節目約有60多種,有單人表演的,也有集體表演的,有些是有伴奏的,有些是無伴奏的。弗拉門戈舞源自平民階級,所以在舞者的舉手投足中表達出人性最無保留的情緒。舞蹈中的男子非常注重腳的動作,用腳跟敲擊地板時發出的節奏十分清脆,而女子在表演時注重手、腕、臂、腰、臀的動作,舞姿奔放、熱情、舒展而優美。 西班牙生活越來越近 濃情8月格蘭維亞一期排屋即將交房 ,純正的西班牙園林風情、古樸典雅的建築、超大露台、獨立私家花園、四季景觀大道、雕塑花園、休閑水岸等優美映畫即將展現,來自西班牙的異域情調生活指日可待,讓我們靜靜憧憬這一刻的到來。
⑺ 為什麼稱西班牙人是「鬥牛士」
鬥牛是西班牙多年來留下來的民族習俗。
"西班牙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300多鬥牛場(最大的是馬德里的文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使用體重4千公斤的非洲純種公牛)。
鬥牛表演是精彩的,也是殘忍的。人對牛殘忍,牛對人也殘忍。西班牙全國每年要殺死大約5萬頭牛,300年鬥牛史中,125名成名的主鬥牛士中有40多位死於牛角之下。
對於鬥牛,國際上有爭論,西班牙也有爭論。多數人認為,鬥牛是西班牙多年來留下來的民族習俗,不應該被取締。但也有少數人,尤其是動物保護組織,主張取締鬥牛。據說,西班牙王室內,有人喜歡看鬥牛,有人就不喜歡。國王卡洛斯一世和王後就不太喜歡看鬥牛,西班牙前首相阿斯納爾也不喜歡鬥牛,從不涉足鬥牛場。前不久傳出消息說,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羅那市政府正在醞釀制定法令,爭取在「幾年內」讓鬥牛這種血淋淋的娛樂活動徹底消失,但是,動議甫見報端,即遭到當地鬥牛聯盟等組織的強烈反對。因為鬥牛除了是西班牙的傳統習俗外,還有許多人靠鬥牛為生,取消鬥牛,豈不是要砸掉無數飯碗?看來,鬥了幾百年牛的西班牙人,今後還會繼續與牛較勁。
宗教 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國花 石榴花
國慶日 10月12日
西班牙人最喜歡石榴花,認為石榴花是富貴和吉樣的象徵,並尊其為國花。西班牙人喜歡紅色,視其為吉祥、熱烈的象徵;喜歡黃色,視其為高貴和明朗;喜歡黑色,以黑色象徵庄嚴。
⑻ 西班牙有什麼特色,有什麼獨有的文化
1、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2、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
3、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8)西班牙人以什麼聞名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
西班牙主要礦產儲藏量:煤88億噸,鐵19億噸,黃鐵礦5億噸,銅400萬噸,鋅190萬噸,汞70萬噸。森林總面積15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0%,軟木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
地形地貌:
西班牙地勢以高原為主,間以山脈。海拔3718 米的穆拉森山為全國最高點。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個山脈環繞的閉塞性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3/5,平均海拔600米~800米。北有東西綿亘的坎塔布里亞山脈和比利牛斯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