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霸主西班牙如何變弱
❶ 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是怎樣被英國奪走的
格瑞福蘭海戰
❷ 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是怎樣被英國奪走的
16世紀末,英國的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輕工業的發展,迫使它急於尋找海外商業市場;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的革新,更加膨脹了英國奪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 對於西班牙來說,自然不允許其他國家分佔它來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國的海上搶劫以及對美洲的掠奪嚴重地威脅著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壟斷地位,引起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仇視。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訴諸武力,他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企圖把信奉天主教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扶上英國王位。為此,他在英國開始進行顛覆活動。 瑪麗早在1568年就因蘇格蘭政變而逃到英國,被伊麗莎白所囚禁。當英國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慫恿下謀刺伊麗莎白而另立瑪麗時,伊麗莎白乘機處死了瑪麗。腓力二世謀殺不成,就決心用武力征服英國。 當時,英國的海上實力並不強大,難以與西班牙海上艦隊相匹敵,只能靠海盜頭子德雷克、霍金斯和雷利等人組織的海盜集團在海上襲擊、攔劫西班牙運載金銀的船隻,進行海盜活動。而腓力二世卻擁有一支龐大的艦隊——「無敵艦隊」。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❸ 曾經是歐洲第一強國的西班牙,它究竟是如何沒落的
西班牙的沒落始於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軍擊敗的那一刻,從那時起,失去了海上霸權的西班牙,便開啟了他的沒落之旅。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時至今日,西班牙依然是一個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經濟實力在歐盟和世界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想要成為想要恢復歐洲第一強國的稱號,顯然西班牙政府已經力不從心了。
❹ 16至18世紀西歐國家海上霸權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海上霸主地位的轉移由西班牙到荷蘭到英國。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始建於1588年5月的西班牙艦隊包括127艘兵船、運輸船和水手,以及2.3萬名步兵。這一龐大艦隊於1588年5月28日從里斯本出發,7月,在英吉利海峽遭到英國艦隊的迎擊而慘敗。
艦隊進入北海,企圖環航蘇格蘭與愛爾蘭返回西班牙,結果在途中遇到風暴,半個艦隊被大海吞噬,人員損失近萬名,西班牙從此喪失海上霸權。
荷蘭擁有世界上的最龐大的船隊。那時,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荷蘭的造船廠已充分使用機械,造船速度相當快,幾乎一天可以造一條船。早在1600年,荷蘭就擁有1萬只船。按噸位占當時歐洲總噸位數的3/4。世界各地的貿易貨運大多由荷蘭承擔,有「海上馬車夫」之稱。
16世紀英國海軍和西班牙無敵艦隊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以無敵艦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國的這場勝利牢固地樹立起了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王的地位。
(4)海上霸主西班牙如何變弱擴展閱讀:
英國確立海上霸主地位的主要原因
英國有著發展海上力量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同時還應注意到英國的民眾似乎也願意將精力投入到廣袤的海洋上。
馬漢在提到發展海權所需要的國家民族特點時提到,「如果海權真正建立在一種廣泛的平時貿易的基礎之上,從事商業的習性往往必然是依靠海洋強大起來的民族的顯著特點」。
英國人血液中就流淌著海洋元素,「早在8世紀末,來自北歐的挪威海盜和丹麥人在人侵不列顛時,就把海洋意識、航海技術、海軍傳統傳入了英國。北歐人憑借海軍橫行一時,不列顛的7個王國毫無辦法。在同北歐人的長期斗爭中,不列顛人懂得了海軍的重要性」。
英國直到1066年,征服了法國諾曼底地區的威廉登陸英國後,英國才最後告別了入侵時代,多次殘酷的海外民族入侵和種族清洗,使英國人在民族性格上趨向於冷酷無情與精明勢利,維京人的海洋民族文化傳統也移植到了英國的文化傳統當中。
❺ 西班牙不可一世的「無敵艦隊」是如何覆滅的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為什麼強大的「無敵艦隊」竟然在寡弱對手面前不堪一擊,一戰而負呢?大致有三種意見。一是基礎說。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的暫時的虛假繁榮。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強專制統治,搜刮民財,連年征戰,專橫殘忍,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危機四伏。這次戰爭根本是不得民心的。二是指揮失當說。另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西班牙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1588年4月25日,腓力二世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率領艦隊遠征。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所以被任命為艦隊統帥。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他也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將領指揮海戰,焉有不敗之理?三是天災說。這種說法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而不是人禍。它首先遇到的對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製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大多數步兵也因為暈船而失去戰鬥力。「無敵艦隊」還沒有與英國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從而導致厄運的發生。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軍覆沒。
❻ 英國是如何戰勝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呢
- 英國牢牢抓住制海權,積累下大量的財富,並在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在當時的英國自稱為日不落帝國。
- 英國海軍上將霍華德為了迎戰西班牙艦隊,將英國軍艦進行改裝,增加了艦的長度,去掉了船樓結構,把許多火炮裝在舷窗內而不是裝在甲板上,使火力強度和准確性大大提高。
- 英國艦隊避免與西班牙艦隊近戰,採用遠距離炮擊。西班牙軍艦既高又大,行動緩慢,英國軍艦都是中型船和小船,在遠處靈活閃避,活動自如,使得遠距離炮戰的西班牙艦隊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西班牙軍艦慘敗。
❼ 歷史上,英國是如何戰勝海上霸主西班牙的
英國在這一時期已經比西班牙更先一步的進入到了工業化時代,國家的各個綜合實力相較於西班牙來說水平要更高一些,船隻已經掌握了十分先進的造船技術和火炮技術,海軍將領又十分精通海上作戰的戰略技術,使得他們在戰爭的過程中更勝一籌。
這一時期的英國海軍雖然缺乏軍費的支持,但在得到女王頒發號令許可的情況下,開始逐漸進行自己的海盜行為,去尋找落後國家的財富,搶奪財產來充當自己的軍費開支,以此來完成技術上的不斷精進。
加上西班牙此時的國情又發生了變化,這時國家領導人無法再注意到這次海上戰爭的重要性,專注於處理國家內部政務,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進行管理,便成為了西班牙艦隊真正衰落的原因。
❽ 曾經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為什麼會被英國奪走
15世紀,隨著哥倫布麥哲倫相繼發現了新大陸以後,世界開始逐漸連成一個整體,各個地區不再是單獨的個體,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到來了,而在地理大發現之初,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成為了世界的霸主,尤其是西班牙更是打造了號稱為無敵艦隊的一支海軍,但王朝盛衰中終有時,在那個群雄四起的時代,沒有人可以一勞永逸,永恆的稱霸,西班牙同樣如此,如果自身不努力發展很快就會被其它國家超越,而當時的西班牙統治者,並沒有將地理大發現所帶來的財富,用於發展本國的實力上,而是花費大量的錢財供於王室享樂消費用,而此時的英國正是在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帶領下暗自發展,英國素來就注重海軍的力量,他們的海軍號稱皇家海軍既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不過值得玩味的是,當時皇家海軍的統治者是一群海盜。
❾ 葡萄牙和西班牙為何沒能一直維持其16世紀開創的海上霸主地位
原因可從以下四個角度加以探究:
一、自身國土面積狹小、資源短缺
翻開世界歷史地圖,大家都會發現,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6世紀和今天,其國土面積都小的可憐,還沒有福建省國土面積大,國內自身資源短缺已是必然。加之人口不過幾百萬人,想要管理廣袤的世界范圍內的殖民地,越感力不從心。其國家基本實力與後來擊敗西葡相繼取得海上霸主地位的法國、英國等不可同日而語。
3
反觀西班牙,從卡洛斯一世開始起就在歐洲范圍內連年征戰,招敵無數,軍費的消耗使得國庫空虛,國家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為彌補財政赤字,政府不斷徵收各種稅收,人民群眾負擔沉重,對政府離心離德。公元1588年西班牙國王菲利佩二世發動對英作戰,結果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慘敗而歸,結束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而實力相對較弱的葡萄牙更不足為提了,英國最終取代了西、葡,建立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
❿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原因是什麼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派出無敵艦隊,與英國在英吉利海峽舉行了一場讓世人矚目的戰役。
但是的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更是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而當時的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然而,就是在這種眾寡懸殊,西班牙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海戰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也正是這場戰爭使得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學術界一直對「無敵艦隊」在寡弱對手面前不堪一擊,最終覆沒的解決深感不解,專家們更是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有人認為,不得民心而發起戰爭是當時西班牙失敗的重要原因。他們認為,當時的西班牙只是表面上的強盛。國王腓力二世的專制統治早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這種民憤使得戰爭失利。
也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西班牙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艦隊總司令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深得國王信賴。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驗,而且暈船。因此,他也曾向腓力二世請辭,但未被獲准。而在這樣一位將領指揮下的海戰只能失敗。
另外,有一部分人也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導致了最後的慘敗。在「無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風暴的襲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泄露,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步兵也因為暈船不適應而失去戰鬥力。而西頓尼亞帶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厄運的發生無可避免。而更讓艦隊雪上加霜的是,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全軍覆沒的命運就這樣劃上了句號。
歷史已經成為過去,「無敵艦隊」覆滅的事實無可改變。但軍事家們仍能在對「無敵艦隊」覆滅原因的思考中,找到值得深思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