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西班牙是多少年出現
① 西班牙是哪年成立的給出時間,最好也把它的成立過程簡述一下。謝謝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
1492年取得「收復失地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24日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
1931年4月12日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發動叛亂,引發三年的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1日,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1978年12月新憲法正式出台。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共體。
② 西班牙是哪年建國的
西班牙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公元前35,000年前後,西班牙就出現了智人。公元前九世紀左右腓尼基人、古希臘人、迦太基人以及凱爾特人開始進入伊比利亞半島。隨後到了公元前218年,羅馬人開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羅馬人的入侵對現代西班牙的語言、宗教和法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四世紀,日耳曼部落入侵。到五世紀,西班牙被西哥特人征服,隨後在公元711年,穆斯林的北非人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西班牙人開始了驅逐入侵者的戰爭(光復運動)。這場戰爭持續到1492年。在1512年,西班牙完成了統一。義大利的歷史,在地中海地區,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這一地區有著重要的史前時期人類活動的記錄。許多地方,如拉丁、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巴西利卡塔,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大希臘,埃特魯里亞文明,以及其後的羅馬帝國分別統治了這片土地許多個世紀。義大利的發展亦即是羅馬帝國的興衰。中世紀時,由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義大利地區隨著中世紀的封建制度,變成以城邦發展為主體,教廷在中世紀對義大利以至全歐洲有著長遠的影響。15世紀末,發源於義大利中部佛羅倫薩的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確定了近現代歐洲思想和藝術的根基。文藝復興令義大利地區雲集著各種有專能的學者,多個城邦的經濟蓬勃,每個富甲一方的義大利富商成為當地的大地主。義大利自然被分裂成多個小城邦國。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義大利卻姍姍來遲。在法國的拿破崙的軍事行動,義大利各個城邦國都被其征服,由拿破崙劃成一個義大利王國,這是現代史上義大利的第一次統一。但這個王國維持了不久,當拿破崙在1815年戰敗投降後,歐洲列強召開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歐洲,義大利王國被瓦解,回復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多個城邦國。當中中部劃分為教皇國,由教廷掌管羅馬。奧地利帝國的勢力也滲透至威尼斯和義大利東北部。此後40年,義大利地區和整個歐洲大陸都經歷多次大規模的民族革命浪潮,歐洲近代民族主義之父糾澤佩·馬志尼提出統一義大利的設想。與此同時,薩丁尼亞王國在1850年代迅速崛起,義大利統一運動的策劃者加富爾伯爵,就是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在1850年成為薩丁尼亞王國國王時的首相。由革命家糾澤佩·加里波底於1860年開始發動統一運動。1861年3月17日義大利半島上的各個公國和兩西西里王國合並成為義大利王國。除了教皇國因為受法國保護下仍然在中部存在外,義大利半島已見統一。直到1870年9月20日,羅馬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這也標志著義大利統一的完成。教廷被迫在梵蒂岡成為義大利境內的一個獨立國家。
③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有哪些防控措施
1、大規模隔離運動,是防止疫情擴散最成功的手段。
疫情之中,歐美各國政府開始採取嚴厲的封城和隔離手段。英國的戰地醫院在戰後很長一段時間繼續維持運作,用來隔離流感病人。
在美國,童子軍負責在各地街上巡邏。但凡見到有人無故走在馬路上,立馬一張百元罰單開出去。美國的圖書館、學校、劇場等公共場所當時全部關閉。
2、1920年,西班牙大流感「結束」的時候,全球估計約5億人口已經被感染;其中近1億人死亡。
到這個時候,地球上實際上已經實現了對西班牙大流感的「群體免疫」,大部分人或者感染了病毒死掉了,或者感染了病毒然後痊癒了;加上各國政府採取的嚴厲封城隔離措施,流感終於悄悄地在人間「消失」了。
(3)發西班牙是多少年出現擴展閱讀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
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CampFunston,Kansas),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④ 西班牙王國是哪一年獨立的
是1493年正式獨立的
⑤ 西班牙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1516年立國,有496年歷史了
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⑥ 西班牙建國多少年了
西班牙建國88年。
不同於新中國慶祝10月1日的「建國日」,西班牙的國慶節慶祝的是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第一次踏足美洲大陸的日子,同時也是歷史上西班牙真正結束四分五裂的狀況,並且結束了外族統治,真正成為了統一而強大的西班牙王國的日子。
10月12日對於西班牙人民來講是意義非凡的一天,因此歷經歷史迭代,人們也給這一天起了不同的名字用以紀念,直到1987年,西班牙憲法正式將這一天作為西班牙的國慶節。
Día de la Fiesta Nacional/ Día Nacional de España. 國慶節/西班牙國慶日
⑦ 求助!西班牙歷史(十六、十七世紀)
西歐政治經濟的變革浪潮和文藝復興運動的蓬勃發展也猛烈地沖擊著西
班牙王國,到15世紀中葉,西班牙的資本主義也獲得一定的發展,但由於西
班牙歷史形成的特殊原因,使得資本主義在西班牙的成長遠不如它在英國,
法國,尼德蘭和義大利那樣順利,因而資本主義與封建勢力的斗爭在西班牙
就表現得更為痛苦與悲哀.
摩爾人的長期佔領和西班牙人民收復失地斗爭的階段性,使得西班牙各
地區形成了許多"獨立的王國",這些王國都有它們各自特殊的法律和風俗
習慣.馬克思在論述西班牙革命時說:"西班牙地方性的生活,各省和城市
公社的獨立性,社會的復雜情況,起初是由這個國家的地理特點造成的,而
後來歷史的發展則是依各省擺脫摩爾人統治所採用的各自不同的方式."這
一狀況對西班牙社會政治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農民和新興的城市居民為了
保衛他們已有的權利,常常與當時體現國家統一的王權發生沖突,甚至和封
建貴族結成聯盟與王權對抗.結果是,王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不得不對
城市和封建貴族兩種勢力同時進行削弱,從而導致了極端專制的君主統治,
形成了西班牙歷史上極為殘暴的"黑鐵時代".
1469年,阿拉岡王子斐迪南和卡斯提王位繼承人伊莎貝耳聯姻,此後他
們分別成為該國的國王和女王,於是1479年兩國正式合並,西班牙統一王國
至此形成.但是部分大封建諸侯不肯放棄割據勢力,反對統一.伊莎貝耳和
斐迪南依靠城市,小貴族和教會的支持,與大封建主進行斗爭.城市勢力在
斗爭中起了首要作用,卡斯提城市於1480年結成同盟,阿拉岡城市於1488
年參加.城市同盟組織民軍,幫助國王摧毀大封建主的城堡,沒收他們侵吞
的土地,剝奪他們享有的特權等等,使西班牙建立起強大的王權.統一的西
班牙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國王擁有四萬人的常備軍,於1492年收復了阿拉
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後據點格拉納達城,從此長達七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
動,以西班牙人的完全勝利而告終.
然而王權的建立並沒有給城市勢力帶來多少好處,斐迪南為鞏固其統治
開始建立君主專制制度.城市自治權被削弱,國會越來越少召集會議.國王
以宗教裁判所為加強專制統治的工具,對一切反抗國王和教會的人都加以異
端的罪名.宗教裁判所羅織人罪,籍沒財產,濫施酷刑.從1483年起,十五
年內被處火刑的約有九千人,判處其他刑罰的達九萬人,充分暴露了專制統
治的野蠻殘暴.1516年,斐迪南死後無嗣,外孫查理繼承西班牙王位,稱查
理一世(1516—1556年).查理從母系方面繼承西班牙及其領地那不勒斯王
國,西西里,撒丁尼亞和美洲的殖民地;從父系方面繼承奧地利和所謂"勃
日第遺產",包括尼德蘭,盧森堡和佛朗士——康泰.1519年,查理當選為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五世.他在義大利戰爭中打敗法國,奪取米蘭和
其他地區.在十六世紀的20至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又侵佔美洲的墨西哥,
秘魯,智利,哥倫比亞等地.1535年,北非的突尼西亞,歐蘭和其他一些地方
也被西班牙佔領.這樣,西班牙成為一個地跨三洲的殖民大帝國.但國內的
橫征暴斂和對外的窮奢贖武,激發了各階層人民反對專制主義的斗爭,1520
年爆發了卡斯提城市起義,然而不久就被國王依靠大貴族的勢力而殘暴鎮壓
了.起義失敗後,城市的自由被取消,等級議會制日趨衰落,中世紀的封建
殘余始終保持了它強大的勢力,使得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的資本主義因素難
以得到充分發展的機會.正如馬克思在《革命的西班牙》一文中分析西班牙
君主專制和其他西歐國家不同之點時所說的:"在西班牙則恰恰相反,貴族
政治雖趨於衰落,卻保持了自己的最惡劣的特權,而城市雖已喪失自己的中
世紀的權力,卻沒有得到現代城市所具有的意義."
查理五世於1556年退位.他的弟弟斐迪南繼任神聖羅馬皇帝,西班牙王
位由他的兒子腓力普二世(1556—1598年)繼承,領土包括西班牙本土,尼
德蘭,義大利境內屬地和美洲殖民地.這一時期是塞萬提斯生活的主要時期,
其社會現實對塞萬提斯的人生與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腓力普二世更加狂妄專暴,他利用宗教裁判所壓制反對者,大肆沒收富
裕商人和工業企業家的財產.從1565年起,又制訂了一系列迫害摩里斯哥人
(西班牙統一後被迫改信基督教的摩爾人)的法令.如:摩里斯哥人不準攜
帶武器和穿著民族服裝,也不準說阿拉伯語和做伊斯蘭教禮拜,違者處以火
刑.遭受迫害的摩里斯哥人於1568——1570年舉行起義.起義被鎮壓後,整
個安達魯西亞變成了一片廢墟.1585年,阿拉岡也發生了農民起義,起義者
殺死封建領主,拒絕履行封建義務,但不久也被鎮壓.
好大喜功的腓力普二世對外實行瘋狂的擴張政策,不斷進行戰爭. 1571
年,西班牙與威尼斯的聯合艦隊在勒邦多海戰中,擊潰土耳其艦隊.1580年,
西班牙攻陷里斯本,次年兼並葡萄牙及其全部殖民地.但在對英,法和尼德
蘭的戰爭中,西班牙卻連遭失敗.1588年,腓力普二世派遣無敵艦隊遠征英
國,在英吉利海峽幾乎全軍覆沒,從此海上霸權落入英國之手.1589年,他
又出兵干涉法國胡格諾戰爭,於1598年被逐出法國.對尼德蘭的戰爭,自
1567年即已開始,戰爭綿延幾十年,但終不能鎮壓尼德蘭的革命.尼德蘭北
部七省的獨立,使西班牙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遭到嚴重打擊.無休止的戰爭
耗盡國力,國家財政陷入紊亂.1573年到1598年間,國債由三千七百萬杜
卡特增加到一億杜卡特.腓力普二世雖然一再增加賦稅,但在1575年和1596
年,仍兩度無力償付國債.至此,西班牙不斷衰落,經濟發展日益落後於西
歐其他國家.國內經濟狀況的惡化,工商業的凋敝,使人民生活窮困萬狀,
不少人逃到海外謀生,有的為了逃避賦稅而進入修道院.這一時期,西班牙
的人口減少達到驚人的程度,許多大城市的人口減少一半,有的減少四分之
三,有些小鎮和村莊甚至消失.到17世紀中,西班牙的修道院竟多至九千所,
神甫,修女,修士達到一百二十萬人.貧民和乞丐約占人口的三分之一.1598
年,腓力普三世繼位,在政治和經濟上毫無革興之意,並於1609—1610年實
現其父遺志,將數十萬摩里斯哥人(大部分是勤勞優秀的手工業者和農民)
驅逐出境,這就使西班牙本來已經衰落的工農業更加一蹶不振.整個國家此
時籠罩在一片絕望的情緒之中.正如塞萬提斯借堂吉訶德之口多次譴責的那
樣,這是一個"黑鐵時代".
------------------
到了兩王之孫卡洛斯一世與其子腓力二世時,西班牙進入更輝煌的霸權時代。尤其是卡洛斯一世(即查理五世),被推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文治武功鼎盛,為西班牙歷史的全盛時期。
查理五世統轄近半的歐洲大陸及美洲大陸的大部份,後來還陸續征服墨西哥的馬雅帝國以及秘魯的印加帝國。在中南美洲建立殖民地的進展下,使十五、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世紀』。
1588年5月,由里斯本出發的127艘西班牙無敵艦隊,不幸於多佛海峽被英國機動性高的80艘艦隊所打敗,從此以後,西班牙國勢一蹶不振,海上霸權也由英國取代。
--------------------
西班牙鼎盛時期
1469年伊莎貝爾嫁給了阿拉貢的王子費爾南多,1474年23歲的伊莎貝爾被立為卡斯蒂利亞女王,她建立起新的法庭和城鎮行政制度。1479年費爾南多繼位,成為阿拉貢國王,兩國正式合並為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夫婦二人被稱為「天主教雙王」。1492年西班牙人徹底打敗了摩爾人。天主教雙王共有一子四女,分別與歐洲一些王室聯姻,王儲胡安娶了德國皇帝馬克西米連的女兒瑪加麗達,葡萄牙王子先後娶了長女伊薩貝爾和三女兒瑪麗亞,二女兒胡安娜嫁給馬克西米連的兒子菲利佩,四女兒與英國亨利八世結婚。聯姻不但鞏固了他們在西班牙的統治地位,也意味著領土的兼並和擴張。天主教雙王的統治使西班牙在歐洲率先實現國土統一,使西班牙結束了中世紀並進入文藝復興時期。1506年胡安娜的長子卡洛斯成為尼德蘭君主。1516年費爾南多去世,卡洛斯成為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國王,稱為卡洛斯一世(歐洲其他國家稱之為查理五世)。1519年馬克西米連去世後,卡洛斯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20年正式被加冕為皇帝。卡洛斯一世統治的范圍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奧地利、尼德蘭、盧森堡、佛朗士—康泰、西班牙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北非的突尼西亞和奧蘭等地,成為一個橫跨四大洲的日不落帝國。至此,憑借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從美洲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西班牙在卡洛斯一世時期達到鼎盛時期。
西班牙衰落
西班牙從卡洛斯一世開始起先後有五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成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菲利佩二世、菲利佩三世、菲利佩四世、卡洛斯二世。由於卡洛斯一世和菲利佩二世在歐洲連年征戰,四處樹敵,造成國庫空虛,負債累累。為彌補財政赤字,稅收負擔不斷加重,人民群眾的不滿和離心主義情緒日增。西從拉美運回的黃金白銀被海盜掠奪或通過貿易方式流入英、法等國,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西班牙卻因工農業競爭力低而日趨衰落。由於經濟和宗教沖突,1588年菲利佩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1648年,西對法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和荷蘭的領土,西逐漸走向衰落。
-----------------------
無敵艦隊
無敵艦隊(古西班牙語:la Felicissima Armada即最幸運的艦隊;現代西班牙語:la Armada Invencible即不可擊敗的艦隊)是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圖征服英格蘭卻失敗的龐大艦隊。無敵艦隊之役是英西戰爭中最大型的戰役,也是戰爭過程之中第一個侵略性攻擊意圖。這場戰爭同時也是英國歷史中最有名的時期。在格瑞福蘭海戰(battle of Gravelines)中,西班牙船艦被弗朗西斯?德雷克所領導的英國海軍沖散,英軍用的秘密武器稱為地獄燃燒者,即八艘起火燃燒並且滿載火葯的商船。
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被英軍擊敗時本想南退,卻因颳起強大的南風而不可行,殘存的艦隊只好隨風北上,最後繞過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島西岸回國時僅存43艘,由於損失百艘以上的大戰艦及超過一萬四千名士兵,從此國勢鼎盛的西班牙一蹶不振,英格蘭則成為海上強權,開啟了伊麗莎白一世的盛世。
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
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Treaty of Tordesillas)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於1494年6月7日,在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的托爾德西里亞斯簽訂的一份旨在瓜分新世界的協議。協議規定兩國將共同壟斷歐洲之外的世界,並特別將位於維德角群島以西300里格(約合1770公里或1100英里),大約位於西經46°37'的南北經線,為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西、葡兩國分別於該年的7月2日和9月5日批准了該條約。由於麥哲倫的環球航行,1529年兩國又重新簽訂了薩拉戈薩條約(Treaty of Saragossa)用以明確這一分割在太平洋上的位置。
--------------------------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
Wikipedia,自由的網路全書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是指1556年至1700年間統治西班牙,西屬尼德蘭和義大利部分公國和1580年至1640年間統治葡萄牙的家族。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別為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他們都是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成員。而在1700年後繼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員。
Template:西班牙歷史
目錄 [隱藏]
1 起源
2 美洲殖民地
3 短暫吞並葡萄牙
4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5 參看
[編輯]起源
Image:Battle of Pavia.jpg
發生於1525年的巴瓦之戰1504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病逝。由於,她與阿拉貢國王費迪南二世所生的兒子都不幸夭折,在伊莎貝拉身故以後,女王儲胡安娜(Joanna the Mad)繼承卡斯蒂利亞王位。神聖羅馬皇帝馬西米連一世的兒子菲利浦以胡安娜的王夫的身分,和岳父費迪南一起監國。
1516年,費迪南病逝後,胡安娜和菲利浦的兒子,西班牙兼奧地利王子卡爾(西班牙文名:卡洛斯,英譯查理)以特拉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西班牙(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上任後贊助了麥哲倫的環球旅行。1519年查理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查理五世。1535年,查理佔領突尼西亞等地。西班牙的統治地區包括德意志、尼德蘭、義大利南部、突尼西亞和美洲殖民地。16世紀時的西班牙成為了西歐強國,擁有歐洲最強大的海軍和艦隊。
其後於1556年查理將西班牙王位讓與其子菲利浦二世(Philip II),並廢除了菲利浦及其後裔繼承奧地利爵位的權利,正式揭開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序頁。
[編輯]美洲殖民地
1571年10月,西班牙打敗奧斯曼土耳其的艦隊,取得地中海的軍事優勢。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包括4個總督區:
西班牙總督區(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
新格瑞那達總督區(包括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厄瓜多爾)
秘魯總督區(包括秘魯、智利)
拉普拉塔總督區(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
總督由西班牙國王任命。每年有兩支艦隊從每周運送各種貨物回西班牙,壟斷了世界可可豆市場長達1個世紀。16世紀中葉,每年從美洲運回的黃金達5500公斤,白銀24.6萬公斤,世界貴金屬開采量的83%歸西班牙所有。
[編輯]短暫吞並葡萄牙
在西班牙統一後,哈布斯堡王室漸漸向葡萄牙滲透。通過互相通婚,使哈布斯堡的血統混入葡萄牙的阿維士王室。
菲利浦二世繼西班牙王位後,葡萄牙出現王位繼承危機。1578年,菲利浦的表弟,葡萄牙王斯巴斯蒂安(Sebastian)發動對北非穆斯林的聖戰,但不幸戰敗被俘後處決(葡國民的說法是失蹤)。已成為紅衣主教的王叔亨利企圖還俗繼承王位,但遭教宗國瑞十三世/格高里十三世拒絕,最後於1580年無嗣而亡,由另一位侄子安東尼奧暫繼王位。但安東尼奧的繼承並不獲教宗承認,教宗反而傾向由亨利的外甥,西班牙王菲利浦承繼葡萄牙王位。
同年11月,菲利浦派艾爾巴公爵帶領軍隊開進葡萄牙,很快攻陷里斯本,安東尼奧被迫流亡巴黎和葡萄牙若干個外島。
葡萄牙疏密院迫於軍事和教宗的壓力,容許菲利浦有條件地繼承葡萄牙王位,成為葡萄牙王菲利浦一世。而條件便是:
葡萄牙維持由一獨立政府管治,不受西班牙政府管轄
葡萄牙王國及其海外領地不得被國王擅自收編為西班牙領土或行省
維持葡萄牙語的國語地位
在西班牙吞並葡萄牙的同時繼承了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使西班牙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但是哈布斯堡王朝在葡萄牙的名聲一向不好,而且無敵艦隊和三十年戰爭的戰敗,更令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瀕臨破產邊緣,如菲利浦二世在去世前兩年的1596年宣布破產。1609年尼德蘭也發生革命從西班牙獨立出去。在三十年戰爭期間歐洲一片反哈布斯堡的浪潮中,葡萄牙終於在1640年發動恢復獨立活動。同年12月1日,葡萄牙疏密院立先王曼鈕一世的玄孫,布拉干薩公爵約翰為葡萄牙王約翰四世。葡萄牙恢復獨立,哈布斯堡王室也結束了對葡萄牙達60年,歷3代君主的管治。
[編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主條目: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的去世,結束了哈布斯堡家族對西班牙歷5代的統治。他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外甥,來自波旁王室的法王路易十四之孫安茹公爵菲利普,而非他的奧地利表親(可能礙於他曾祖卡洛斯一世的遺詔)。由於與奧地利王室的近親關系,西班牙的外交政策一般是親奧地利的,而路易十四決心在西班牙建立一個親法的政權。他為了他的孫子得以繼承西班牙王位,他執意廢除與英國,荷蘭和奧地利簽定的《1700倫敦條約》。神聖羅馬皇帝,卡洛斯的表親利奧波德一世為支持其子卡爾大公競爭西班牙王位,便以路易十四毀約為由,於1702年對法國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法國的宿敵英國和荷蘭,初期曾一度承認菲利普的繼位,但菲利普宣布切斷西班牙和英荷兩國的貿易關系,將兩國推向奧地利的一邊,再加上路易十四支持廢英王查理二世的兒子,信奉天主教的占姆士王子奪回他姐姐瑪麗二世的江山,更令她和她的丈夫,荷蘭護國公威廉三世的反法立場更為堅定。英國,荷蘭聯同大部分德意志城邦如漢諾威和普魯士都站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一邊。巴伐利亞和科隆選帝侯以及葡萄牙王國和薩伏依公國就站在法國波旁王室的一邊。而西班牙本土,也出現了反波旁的武裝,而阿拉貢、華倫西亞和加泰隆尼亞地區更宣布效忠哈布斯堡王朝。
奧地利軍元帥,法王路易十四的私生孫帶領奧軍於1702年進佔法國勢力范圍米蘭公國,揭開了戰爭的序幕。而英軍統帥,前首相邱吉爾的祖先,馬爾巴羅公爵亦帶領英軍,進入西屬尼德蘭,支援荷蘭。而奧地利軍隊也在阿拉貢、華倫西亞和加泰隆尼亞等西班牙領土站穩了腳跟,英軍更乘機佔領了直布羅陀。西班牙本土、尼德蘭低地和北美洲成為此戰的主要戰場。這場戰爭爆發時,英王威廉三世剛駕崩不久,因此戰爭主要戰事都發生在安妮女王在位時,因此在北美又稱為安妮女王之役。
1711年,經過多年交戰,歐洲各國的緊張關系因為各種因素緩和下來。在英國,親法的扥利黨獲得政權,而波旁王朝也願意為英荷兩國商人提供貿易優惠和保障。因此三國於1713年簽定烏得勒支和約。而1714年,哈布斯堡王軍在西班牙最後一個據點巴塞隆納的陷落,促成了奧法拉施塔特和約和巴登和約。而奧西之間的領土紛爭直至1720年,四國同盟之役後的議和才得以最終解決。
⑧ 西班牙有多少年的歷史歷史上都有什麼大事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
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
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兒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
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聯邦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
1837年伊莎貝拉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ñ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聯邦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 *** 。
1936年佛朗哥發動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
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
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
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
1874年12月王朝復辟。
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
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
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 *** 參加的聯合 *** 。
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
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
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
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
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
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
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
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
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
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
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
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
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
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
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
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 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
當時五萬 *** 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
四年之後, *** 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 *** 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
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
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 *** 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
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 *** 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
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
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
*** 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阿爾罕布拉宮便是 *** 藝術登峰造極之作。
同時, *** 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
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
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 *** 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
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
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 *** 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⑨ 西班牙是哪一年統一的
1512年
1469年阿拉岡王子斐迪南與卡斯提王位女繼承人伊薩貝拉結婚,為兩國合並奠定基礎。1474年伊薩貝拉繼位為卡斯提女王,1479年,斐迪南也登上阿拉岡王位,兩國正式合並。1492年終於攻克格拉那大,長達七個多世紀之久的收復失地運動,以西班牙人全勝而結束。1512年西班牙又兼並半島北部的那瓦爾王國,至此,除葡萄牙以外,整個比利牛斯半島完全實現統一。
⑩ 西班牙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