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王國軍事實力如何

西班牙王國軍事實力如何

發布時間: 2023-01-18 19:59:27

① 如果西班牙和葡萄牙合並,綜合國力可以和英法相當嗎

不可以,勢力差多了伊比利亞半島上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合並形成西班牙王國,通過對南部摩爾人的征服,完成收復失地

② 西班牙歷史的帝國時代

西班牙帝國是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全球性帝國。它也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帝國之一。在16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進行環球探險、殖民擴張和開拓跨洋商路的急先鋒。當時西班牙和美洲大陸之間的跨大西洋商路和途徑菲律賓的東亞與墨西哥之間的跨太平洋商路十分繁榮。西班牙征服者摧毀了阿茲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和瑪雅文明,將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廣闊土地納入自己的版圖。西班牙帝國依靠其經驗豐富的海軍縱橫大洋;依靠其著名的、可怕而訓練有素的步兵——西班牙方陣(tercios)在歐洲戰場上占盡了優勢。正如著名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維拉(Pierre Vilar)所說:「這是人類歷史上正在上演的最特別的一幕史詩。」在16和17世紀,西班牙文化也正處於其黃金時代。
但是最初的美洲殖民地是令人沮喪的,盡管殖民對於貿易有刺激作用,當時的貿易規模仍然很小。隨著殖民者來到新大陸的天花和麻疹等疾病使土著人口急劇減少,特別是在阿茲特克、瑪雅和印加等文明的人口聚居區;而這又進一步削弱了被征服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
在16世紀20年代,墨西哥的瓜納華托發現了銀礦,開始大量產出白銀,其後又在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Zacatecas)和秘魯的波托西發現了銀礦,美洲的白銀輸出急劇增加。運載白銀的船隊往返於大西洋兩岸,重新帶動了西班牙的經濟,使其得以進口奢侈品和穀物。白銀輸出同時也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維持其用於進行在歐洲和北非的一系列戰爭的軍事力量的重要財政來源,雖然除了17世紀的少數年份,西班牙本土(特別是卡斯蒂利亞地區)的稅收仍然是帝國最重要的歲入來源。盡管從17世紀40年代開始,西班牙便經歷著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的衰退,但是自1580年西班牙帝國和葡萄牙帝國合並(1640年重新分離)開始到19世紀其失去美洲殖民地,期間它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帝國。面對新的挑戰以及帝國建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災難,西班牙的思想家們在自然法、國家主權、國家法、戰爭和經濟等方面闡述了最初的現代思想。在薩拉曼卡學派等的影響下,他們甚至對帝國主義的合法性提出了質疑。 西班牙帝國在哈布斯堡家族統治時期達到了頂峰,隨後又陷入衰退。身兼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查理五世,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治下的西班牙帝國在歐洲的領土達到了極限。
查理五世在1516年繼承西班牙王位,從此西班牙便越來越深的捲入了歐洲的王朝斗爭之中。查理五世並不經常呆在西班牙,而在其彌留之際,他將哈布斯堡的龐大遺產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西班牙及其在地中海和海外的財產,另一部分是神聖羅馬帝國。此外,哈布斯堡在尼德蘭的財產仍然歸屬於西班牙國王。
這次財產劃分被證明是對於其繼承者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的巨大挑戰,他在查理五世於1556年退位之後成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躲過了肆虐於歐洲其他地區的宗教沖突,仍保有羅馬天主教的信仰。腓力二世把他自己當成了對抗奧斯曼土耳其和異教徒的天主教鬥士。在16世紀60年代,他試圖加強對尼德蘭的控制,但卻導致了該地區的動盪不安,並逐漸使加爾文教派掌握了主導權,發動了反叛運動和八年戰爭。這使得西班牙的財政消耗殆盡。其後西班牙又試圖征服英格蘭——後者是荷蘭謹慎的支持者——這導致無敵艦隊在英西戰爭(1585-1604)和對法戰爭(1590-1598)中的覆滅。
盡管存在著這些問題,但是自16世紀中期開始不斷從美洲流入的白銀、西班牙步兵的聲名和很快地從無敵艦隊的覆滅災難中恢復過來的海軍都使得西班牙仍舊保持在歐洲的主導地位。158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合並組成了伊比利亞聯盟,這不僅使半島得以統一,也將兩個大帝國的全球資源都整合到了西班牙國王王冠之下。但是,卡斯蒂利亞的經濟和行政問題以及本土經濟的衰弱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變得日漸明顯:高漲的通貨膨脹、將猶太人和摩爾人驅逐出西班牙的不良後果以及西班牙對黃金、白銀日益增長的依賴性,導致了政府的幾次破產和由此而起的數次經濟危機,這種情況在不堪重負的卡斯蒂利亞地區尤為嚴重。
西班牙沿海的村莊和巴利阿里群島時常遭受來自北非的巴巴利海盜的攻擊。福門特拉島上的居民甚至短暫的撤離該島。後來海盜的侵襲蔓延至了西班牙其他沿海地區和義大利沿海地區,海盜從他們的北非巢穴出發只要橫渡一片平靜的海域很快就能到達這些地區。其中最著名的海盜是土耳其的巴巴羅薩(「紅鬍子」)。據羅伯特·戴維斯統計,16世紀至19世紀,約有100萬到125萬歐洲人被北非海盜捕獲,並作為奴隸賣至北非和奧斯曼帝國等地。這種情況在西班牙和其他基督教勢力開始抑制穆斯林在地中海的海軍力量並取得1571年勒潘多海戰的勝利之後才有所緩解,但是海盜問題仍然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困擾著西班牙。
1596-1602年的塞爾維亞大瘟疫導致了約60萬-70萬人的死亡,約占當時西班牙國內人口的10%。而17世紀的另一場大瘟疫更是導致了約125萬人死亡。
腓力二世於1598年去世,其子西班牙的腓力三世繼承王位。在其統治其間,他與荷蘭簽訂了十年停戰協定,但是隨後又捲入了歐洲范圍的三十年戰爭之中。這時的政府政策為個人喜好所左右。不過這個時期也涌現出了如格雷考和塞萬提斯這樣的天才人物。
西班牙的腓力四世於1621年繼承王位。當時西班牙政府的政策大部分由大臣加斯帕爾·德·古茲曼·皮爾蒙特(Gaspar de Guzmán y Pimentel)所主導。1640年,正當中歐的戰事連綿不絕,除了法國其他國家都未佔到絲毫便宜的時候,葡萄牙和加泰羅尼亞地區發生了叛亂。為了國內的穩定,西班牙放棄了葡萄牙,但是在義大利和加泰羅尼亞大部分區域,法國勢力都被驅逐出去,加泰羅尼亞的獨立運動也被鎮壓下來。在腓力的智障兒子卡洛斯二世統治期間,西班牙最終失去了其在歐洲的領導地位,淪為了二流國家。
卡洛斯二世死後,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絕嗣,隨之而來的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各國都想染指西班牙王位。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波旁王朝最終獲得了西班牙的控制權,但是作為妥協條件,法國與西班牙及其歐洲領土不可合並。 西班牙的黃金時代是指西班牙帝國(包括現今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語國家)藝術和文學繁榮的時期,這個時期正好是哈布斯堡王室統治的衰弱期(腓力三世、腓力四世和查理二世)。這個時期的最後一位偉大作家胡安娜(Juana Inés de la Cruz)於1695年死於新西班牙。
西班牙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均是其國內主要的藝術贊助人。腓力二世所修建的恢弘的皇家修道院——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當時吸引了眾多的歐洲偉大建築師和畫家。委拉斯開茲被認為是歐洲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畫家,在當時也極受推崇,他和腓力四世及其首席大臣奧利瓦雷斯公爵保持著良好的關系,其存世的幾幅畫像展示了其獨特的風格與高超的技術。格雷考是這個時期定居於西班牙的廣受推崇的希臘藝術家,他為西班牙藝術注入了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風格,並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西班牙繪畫風格。許多西班牙最偉大的音樂也被認為出自該時期。湯瑪斯·路易斯·德·維多利亞(Tomás Luis de Victoria)、路易斯·米蘭(Luis de Milán)和阿隆索·洛博(Alonso Lobo)等作曲家的作品是文藝復興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創造了輪唱(Antiphon)和對位法等音樂技巧,其影響甚至遠及巴洛克時期。
西班牙文學在這個時期也十分繁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的作品。西班牙最為多產的劇作家是洛佩·德·維加(Lopéz de Vegas),他一生中可能完成了多達1000部的劇作,其中約有400多部留存至今。 來自法國王室的腓力五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他在1715年簽署了Decreto de Nueva Planta法案,終結了原來組成西班牙帝國的各王國的歷史權力和特權,將其統一在卡斯蒂利亞的法令之下——後者的西班牙總議會(Cortes Generales)更樂意於接受國王的旨意。西班牙不僅在文化上,而且在政治上成為了專制主義的法國的追隨者。其後,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五世和卡洛斯三世繼續統治著西班牙。
在卡洛斯三世及其大臣伊斯奎拉克侯爵萊奧波爾多·德·格雷戈里奧等人的統治下,西班牙開始實行開明專制,這在18世紀中期為西班牙帶來了新的繁榮。盡管與法國一同輸了對抗英國的七年戰爭,但是在其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西班牙卻奪回了之前失去的大部分領土,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改善。然而,卡洛斯三世的改革精神在其子卡洛斯四世的統治時期盪然無存,後者被認為存在智力障礙。在他的妻子的情人曼努埃爾·德·戈多伊(Manuel de Godoy)的操縱下,卡洛斯四世廢除了卡洛斯三世時期諸多的改革政策。在法國大革命戰爭其間短暫的反對法國大革命之後,西班牙被哄騙加入了與這個鄰國的不穩固的聯盟,從而遭致了英國的封鎖。卡洛斯四世優柔寡斷,後來又拒絕加入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大陸封鎖體系,導致法軍於1808年入侵西班牙,這又最終觸發了西班牙獨立戰爭。
在由於哈布斯堡王室腐朽的統治所導致的西班牙17世紀後半葉的衰弱之後,18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西班牙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無法挽回西班牙相較於歐洲其他發生巨大變革地區,如英國、法國和低地國家,在政治和商業發展上的落伍。因拿破崙的入侵而爆發的混亂又進一步擴大了這條鴻溝。 西班牙在拿破崙戰爭初期站在法國的對立面,但是西班牙軍隊的戰敗促使卡洛斯四世與革命中的法國結盟。之後,在1805年的決定性的特拉法加海戰之中,法西聯合艦隊的主力被消滅殆盡,這又促使西班牙國王重新考慮與法國的結盟。西班牙退出了大陸封鎖體系,而拿破崙和西班牙國王又進一步交惡,最終導致法國入侵西班牙並廢黜了卡洛斯四世。西班牙民眾有力的抵抗了法軍的入侵,全國各地的議會均聲明支持查理四世的兒子斐迪南七世。
西班牙遭受到了英國的封鎖,而它的殖民地——它們第一次與母國統治者斷絕音訊——開始與英國獨立進行貿易。其後它們在南美洲擊退了英國的入侵,這進一步鼓勵了殖民地的獨立傾向。最初,殖民地議會宣布支持斐迪南,希望在議會已經起草的自由派憲法的框架下從馬德里獲得更大的自治權。這時的西班牙議會流亡至了加的斯。1812年,加的斯議會創立了第一部現代西班牙憲法——1812年西班牙憲法。
威靈頓公爵指揮下的英國軍隊和拿破崙的軍隊在半島戰爭中展開戰斗,此時約瑟夫·波拿巴被拿破崙在馬德里扶立為西班牙國王。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出現了西方現代史上的首次游擊戰:法國在西班牙境內的補給線受到了西班牙游擊隊的多次攻擊。伊比利亞半島的戰爭局勢不斷反復,威靈頓花了數年時間堅守位於葡萄牙的堡壘,並在西班牙境內發動了數次戰役。1813年,在決定性的維多利亞戰役中,法軍被擊敗。第二年,斐迪南被重新冊立為西班牙國王。 雖然將法國軍隊趕出西班牙之後,西班牙議會已經宣誓恪守1812年憲法,但是費爾南德七世公開宣稱這個國家太自由了。他回到西班牙後,拒絕了向憲法宣誓,並繼續以其祖先的那種權力專制主義的方式進行統治。
雖然西班牙本土接受了費迪南的這種態度,但是西班牙帝國的新世界部分對此表示了反對。革命爆發了。西班牙由於之前與法國的作戰和國家重建而瀕於破產,甚至無法為士兵發餉,最終被迫於1819年將佛羅里達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1820年,一支被派往殖民地(此時的殖民地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受到了來自反叛分子和門羅主義的雙重威脅)的遠征軍在拉斐爾·德爾列戈領導下於加的斯發動起義。全西班牙的軍隊都聲明對這些起義者表示同情。斐迪南被迫接受了自由派的1812年憲法。在自由派得勢期間,斐迪南處於事實上的被軟禁狀態。
自由派統治了三年時間,其後發生了內戰,這場戰爭為之後一個世紀的西班牙政治定下了一個基調。自由派的政府被當時的歐洲各國看成是大革命時期法國政府的翻版,引起了1822年凡羅拿會議的敵視,法國被授權介入這場戰爭。法國使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西班牙遠征軍摧垮了自由派政府,費爾南德重掌權力。此時,美洲殖民地已經完全淪陷;1824年,美洲大陸的最後一支西班牙軍隊在南秘魯地區的阿亞庫喬戰役中被擊敗。
接下來的十年內,西班牙局勢動盪不安。由於費爾南德只誕有一名女性繼承人,西班牙王位很有可能由其兄弟卡洛斯王子繼承。此時的斐迪南由於懼怕外國干涉,已經和保守派結盟,他沒有把卡洛斯王子的不同政策作為一種可行的選擇來考慮。斐迪南隨後頒布了1830年國事詔書,使其女兒伊莎貝拉能夠繼承王位,從而破滅了卡洛斯王子的希望。卡洛斯王子逃往葡萄牙,對抗這份詔書。
斐迪南死於1833年,隨後年僅三歲的伊莎貝拉登基為西班牙女王,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卡洛斯戰爭。卡洛斯率軍侵入西班牙,並獲得了西班牙保守派的支持;伊莎貝拉的母親——兩西西里的瑪利亞·克里斯蒂娜(María Cristina de Habsburgo) 則被推舉為攝政,直至其女兒成年。
年末,叛軍看起來已經接近毀滅邊緣了;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被稱為「克里斯蒂諾軍」(Cristino forces)的軍隊,已經將叛軍趕出了巴斯克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其後卡洛斯任命了巴斯克總督托馬斯·德·祖瑪拉卡里格為他的總司令。祖瑪拉卡里格使叛軍恢復了戰鬥力,至1835年他已經將克里斯蒂諾軍趕至了埃布羅河邊,並將原本士氣低落的叛軍改造成了一支擁有3000多素質較之政府軍更為優秀的士兵的軍隊。
1835年,祖瑪拉卡里格的死改變了卡洛斯派的命運。克里斯蒂諾軍在范蓋拉親王巴爾多梅羅·埃斯帕特羅的有力指揮下,在1836年的勒查納戰役(Battle of Luchana)中獲得勝利,扭轉了戰爭局勢。1839年,一紙《范蓋拉協議》結束了第一次卡洛斯戰爭。
埃斯帕特羅由於戰爭中的表現成為了戰爭英雄,廣受歡迎,被稱為「西班牙的保護者」(Pacifier of Spain)。他要求瑪利亞·克里斯蒂娜進行自由主義改革。但是反對這項主張的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辭去了攝政職位,並讓埃斯帕特羅代替她成為了攝政。但是隨後埃斯帕特羅推行的自由主義改革遭到了溫和派的反對,這位前指揮官的雷霆手段在全國各地引起了零星的暴動,這些暴動最終都被血腥的鎮壓了。埃斯帕特羅在1843年被溫和派的拉蒙·馬里亞·納維茨·坎波斯推翻,後者後來卻被仍認為太過於傾向保守派。這時卡洛斯派又蠢蠢欲動,第二次卡洛斯戰爭隨即於1846年在加泰羅尼亞爆發,但是由於缺乏組織,至1849年卡洛斯派被鎮壓。
成年後,西班牙的伊莎貝拉二世積極參與政府運作,但是在其統治期間卻異常不受歡迎。人們認為她只親近周圍的人,而毫不關心西班牙的普通民眾。1856年,她試圖建立一個置於萊昂帕多·奧唐奈爾領導之下的跨國聯盟——伊比利亞聯盟,此時後者已經進軍至馬德里並解散了由埃斯帕特羅組織的一屆政府。但是伊莎貝拉的計劃最終宣告失敗,她的政治威信以及在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都大受打擊。
1860年,伊莎貝拉發動了一場由奧唐奈爾和胡安·普里姆指揮的、針對摩洛哥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這場戰爭提升了伊莎貝拉在國內的威望。但是,欽查群島戰爭期間的一場企圖重新奪回秘魯和智利的戰役中,西班牙被南美國家所擊敗,遭遇到了災難性的失敗。
1866年,胡安·普里姆領導的一次叛亂被鎮壓。但是很清楚,西班牙人民對伊莎貝拉的統治日漸不滿。1868年,爆發了光榮革命,進步人士弗朗西斯科·塞拉諾和胡安·普里姆聯手發動叛亂,並在阿爾科萊阿戰役中擊敗了伊莎貝拉的軍隊。伊莎貝拉被放逐至巴黎。
之後兩年西班牙又爆發了革命,陷入了無政府狀態。1870年,西班牙議會宣布西班牙將會擁有一位新的國王。事後證明,這個決定在歐洲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於法國反對德意志霍亨索倫王室的利奧波德親王為王位候選人而發動了普法戰爭。最後,議會選舉義大利薩伏依王朝王子阿馬德奧親王(Amadeo de Saboya) 為西班牙國王,並於第二年加冕。
阿馬德奧作為自由黨人,已經向自由主義憲法宣誓。但是他立即就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整合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政治形態。他為西班牙人之間以及西班牙各政黨之間的相互斗爭所折磨。

③ 為何歷史上,葡萄牙一直不加入西班牙

這是因為葡萄牙的實力並不弱,西班牙其實只是看起來強大,但是無法強行佔領葡萄牙,並且葡萄牙雖然不強但是還有雲雲盟友。

強行統一的並不牢靠,這遭到了葡萄牙的反抗斗爭。最後在西盟國家的支持下,葡萄牙又重新的獨立了出來。

④ 曾經的世界霸主西班牙殖民地位是如何被英國一步一步取代的

當時的西班牙可以說是上世紀初期得英國,繁榮的西班牙,全世界金銀的開發西班牙佔到了絕大部分,但是這么豪的物資,並沒有來造福人民,或者是發展本國的軍事實力,而是供王室各種奢侈的消費。

西班牙的繁榮,對英國,法國等國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因為西班牙王室會把大部分的物資,用來購置英國等國家的奢侈品,側面的促進了英國等國家的發展,英國注重軍工業的發展,進而取代了西班牙,稱為日不落帝國。

⑤ 西班牙帝國在美洲的殖民統治真的非常殘暴嗎

殖民!是殖民者最貪婪的黃金夢,這其中的征服、掠奪充滿了鎮壓和血腥。

西班牙女王支持了哥倫布的航海發財夢,哥倫布也為西班牙帶回了墨西哥,蘊藏著巨大財富的信息。短短百年間,西班牙就成為了海上第一強國,同時也是美洲最大的殖民國。

然,百年靠殖民崛起的帝國卻又迅速地衰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新大陸是哥倫布第一個發現的,而太平洋則是西班牙人巴爾沃亞第一個發現的。

巴爾沃亞,西班牙人,經濟狀況非常糟糕,負債累累無法償還。正好此時聽說哥倫布發現了遍地都是黃金的新大陸。

1510年,西班牙王室決定由伊斯帕尼奧拉島的法學家西索,組織一支遠征隊,准備前往聖塞瓦斯蒂安新殖民地(哥倫比亞西北部島拉巴海灣)進行探險。但出海的船員名單里沒有巴爾沃亞。

無奈的巴爾沃亞只好藏入一隻木箱里,隨船出海,到達達連後,他們屠殺搶掠了對他們友善的土著人。然後,巴爾沃亞取代恩西索,在那裡進行殖民統治。

1519年至1522年,西班牙王室又僱用葡萄牙人斐迪南.麥哲倫進行了首次環海航行,這次他發現了麥哲倫海峽,海峽由他的名字命名。

幾十年間,西班牙派出一批又一批的探險者,來到中南美洲的沿岸 探索 將殖民范圍擴大到了北美洲,幾乎縱深到了華盛頓州境內。

殖民者入駐加勒比海中的諸多島嶼,把當地土著人抓來作為奴隸發掘和開采全礦。

隨著黃金不斷地流向西班牙,葡萄牙這個新起的海上強國,也開始參與了和西班牙一起,對新大陸殖民的競爭活動中,雙方對新領土所屬權紛爭越來越激烈。

說起葡萄牙,他和西班牙是有 歷史 淵源的。15世紀以前,他只是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個小國,國土狹小,人口稀疏。四面不圍著強敵,隨時都有滅國被吞並的可能。

然,危機之中也有機遇,葡萄牙因為弱小而不敢與強國爭鋒。就在奧斯曼土耳其與奧地利爭陸地霸權,與西班牙爭奪海上霸權,莫卧爾帝國陷入分裂。

西方強國爭霸權戰火連天,東方強國閉關鎖國時,葡萄牙悄悄崛起,大量造船發展海上力量,佔領了世界各地許多具有戰略意義的港口,同時也具備了與西班牙抗爭的軍事力量。於是,葡萄牙與西班牙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爭。

1494年,在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調解下,簽訂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由此確定「教皇子午線」,確認南美洲除巴西以外均為西班牙所有,西班牙獲得了新大陸獨占權。

西班牙得知阿茲特克帝國藏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後。西班牙帝國的貪婪欲迅速膨脹,他們不滿足於加勒比海諸島,懷揣著對巨額財富更大的貪婪和渴望,決定開拓更寬闊的探險殖民進行軍事征服。

一、阿茲特克帝國消亡

1519年,西班牙派埃爾南.科爾特斯組織一支500人的軍隊,出征特諾奇蒂特蘭。當時阿茲特克帝國皇帝蒙特蘇馬二世,以為這群白人殖民者是神明,便熱情友好地歡迎了這群殖民者。

然,這群白人殖民者是來掠奪阿茲特克帝國財富的。這當然遭遇到了阿茲特克帝國君民的拚死抵抗。科爾特斯探險隊雖然武器先進,卻奈何不得阿茲特克大規模的圍攻,只好撤出特諾奇蒂特蘭。

然而,帝國主義者怎麼會甘心他們的失敗,放棄掠奪的本性。科爾特斯又聯合當地印第安人圍剿阿茲特克帝國,殖民者不僅武器先進殺傷力強,更要命的是殖民者將天花病毒也帶到了新大陸。

盡管如此阿茲特克帝國還是堅持抵抗了很多年,最後還是被帝國殖民者滅國,阿玆特克文明從此消亡。科爾特斯為西班牙在中美洲建立了一個大型殖民地。

二、印加帝國消亡

印加帝國地跨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等國。擁有高度發達的治煉、割石、建築等技術,興盛時間長達400年之久。

1532年,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趁印加帝國兩王子為爭奪皇位正在內亂,帶著天花病毒和168人及先進的武器,再加上聯合當地住民的支持,對印加帝國進行侵略戰爭。

然,擁有8萬大軍的印加帝國居然,敗給了僅有168個人的西班牙人。美國生物學家賈雷德.戴蒙德在《槍炮、病毒與鋼鐵》一書中的分析原因大概有三:

1、西班牙人帶去了天花病毒

西班牙人對天花已經有了免疫力,他們將天花病毒帶入印加,印加人見西班牙人不死,以為他們是神,並且死亡也削弱了印加的軍事力量。

2、西班牙人用的是先進的火搶

當時的火搶火炮的殺傷力雖然不是很強,但噴火且聲音大,印加人那見過這東東。搶炮一響,印加軍隊就崩潰了。

3、印加內敵自耗

印加帝國兄弟爭王位時過多的消耗了凝聚力。

還有一個重要怪點,文字應該是文明發展的重要因素,很奇怪的是印加擁有高度文明卻沒有文字。可以想像若大的帝國沒有文字,中央政令是如何下達的,帝國如何治理?

從16世紀末開始,西班牙開啟了對北美洲的殖民。

一、西班牙帝國形成

1541年,皮薩羅的助手埃爾南多.德.索托,率探險隊進入今美國東南部達密西西比河流域。

1542年,弗朗西斯科.科羅納多進入美國西部的新墨西哥州,和達堪薩斯州。

1565年,佩德羅.蒙尼德茲.德阿維萊斯從佛羅里達半島東北部登陸奧古斯丁城堡,並建軍事基地。

33年後,唐璜.德奧尼亞特從墨西哥北上進入北美洲,欲征服了當地的普韋布洛人,遭遇抵抗並一度將他們趕出新墨西哥。直到17世紀,西班牙一入徹底實現了對普韋布洛人的殖民。

1640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王國合並,巴西被西班牙人統治,西班牙帝國形成。

二、帝國迅速衰落

資本主義的本性就是靠戰爭侵略和掠奪,17世紀初當英國、法國、荷蘭發現殖民北美洲就可以財源滾滾來時,他們也參加到殖民的隊伍中,與西班牙爭奪殖民霸權。

不到百年的時間里,英法在北美洲的實力及影響力、控制力都遠遠超西班牙。這對西班牙、葡萄牙來說實在不是好消息。

到了18世紀工業革命時期,英法在北美洲建立起來的美國更是突飛猛進。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帝國呈江河日下之勢。為什麼會這樣呢?究其原因有三:

一、高度決定戰略,戰略決定局勢。西班牙殖民主要是趨利,以攫取財富為目的,沒有發展經濟的高度。

二、西班牙對海外殖民沒有建立獨立的政治體制,沒有建立由歐洲人構成的 社會 ,而是與當地的土著人混搭。

相對於英法等國來說,他們則重商主義,鼓勵移民自由自主開發拓展的方式建立殖民地。

總之,新大陸殖民化與世界市場、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有關。西歐資本主義需要什麼,美洲殖民地就生產什麼。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白銀、黃金採掘業發達。英法殖民地甘蔗、可可、煙草、靛藍種植業和畜牧業的發展都是圍繞著世界市場、西歐資本主義的需求而發展,美洲殖民地為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之後,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進入了美洲這個與世隔絕的人間天堂。在以前美洲雖然與世界隔離但是他們的文明發展卻是燦爛多彩的,比如由印加人建立的印加帝國,由阿茲特克人和托爾特克人建立的阿茲特克帝國和由瑪雅人建立的瑪雅帝國等。特別是阿茲特克帝國經過一系列的戰爭成為古代美洲 歷史 上最為強盛的帝國。他們擁有精確的歷法,發達的農業灌溉系統等,如果沒有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他們或許還能在自己得國家慢慢發展出很高的文明。但是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入侵這一切都化為泡影並成為整個印第安人文明的巨大災難。

1493年西班牙在海地率先建立起了西班牙 歷史 上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性的殖民基地——聖多明哥,以此為基地西班牙殖民者不斷向美洲的大陸縱深挺進,他們依靠遠遠先進與美洲印第安人的武器和戰術,接連佔領並摧毀了阿茲特克帝國和印加帝國以及瑪雅帝國。他們 對這些國家進行了毫無人性的掠奪和屠殺,很多印第安部落在被西班牙殖民者洗劫之後被付之一炬,被抓的印第安俘虜則被他們強迫在種植園和礦場勞動,對於沒有勞動能力的印第安奴隸那他們也就失去了繼續生存下去的權力,他們或者被這些殖民者殘忍的殺害或者是被丟到野外自生自滅讓野獸捕食。

隨著時間的發展西班牙殖民者發現這些美洲的印第安人對他們從歐洲帶來的疾病病毒毫無抵抗能力。為了減少印第安人對他們的反抗殖民者就把沾染了「天花」病毒的衣服,被子和毛巾送給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感染天花病毒之後由於得不到救治很多村寨部落在一夜之間徹底消失。由於西班牙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屠殺致使印第安人口數量劇減,難以滿足他們種植園和礦場的發展需要,他們一邊從非洲販運黑奴外還在美洲對印第安女人進行強奸,為的就是讓印第安女人懷上他們的孩子。很多印第安男人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子和女兒被殖民者殘忍殺害。

根據有限的資料記載西班牙殖民者強行闖入印第安人部落對部落里的女人和女孩驚醒肆意地凌辱強奸,由此很多印第安女人懷上了殖民者的孩子,現在的美洲印第安人就是當時那些殖民者的後代。由於當時的衛生條件落後大部分驕奢淫逸的西班牙殖民者染上了梅毒,並把這種病毒帶到歐洲如今則是充滿了全世界。在西班牙殖民統治美洲期間超過1500萬印第安人死亡,被掠奪的黃金高達8300公斤,白銀30萬公斤。直到1898年西班牙在與美國的戰爭中失敗,才徹底結束西班牙在美洲大陸的殘暴統治。

那是相當的殘酷,到處抓印度安人當奴隸,還肆意屠殺印第安人。當然,跟西歐人比起來就不值一提了,北美印第安人人口比南美多,但現在印第安人血統佔南美很大比例,佔北美比例微乎其微,美國政府一度用錢買印第安人的腦殼,殘忍程度不是西班牙人可以比擬的

⑥ 西班牙 皇室 軍權

細讀西班牙王國的歷史,略為思考便不難明白,西班牙在16世紀時幾乎是在一夜之間躋身世界列強的。在西班牙的發跡過程中,一位航海家兼冒險家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位不但在西班牙歷史上,在世界歷史上也可大書一筆的人物便是哥倫布。西班牙阿拉貢地區出生的「天主教國王」費迪南德二世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看中了哥倫布征服海洋、探索未知世界的雄心,他們也想藉助哥倫布,讓他為西班牙在海外尋找一個新世界。於是,他們於1492年資助哥倫布探險。哥倫布不負重託發現了美洲,新世界幾乎無窮無盡的金銀使西班牙暴富起來。擁有了玻利維亞波托西銀礦等巨額財富,西班牙也幾乎擁有了整個世界。
遺憾的是,飛來的橫財卻沒有使西班牙的經濟飛躍。王公貴族們不是將財富揮霍掉,便是用它重整軍備。因此,西班牙雖然擁有了一支令對手敬畏的無敵艦隊,但它的經濟實力卻遠遠滯後於其軍事實力,更不能與其強勁對手大英帝國相提並論。而且,無敵艦隊並非無敵,就如同常勝將軍並非沒有過失敗一樣。西班牙王公貴族生活上的驕奢淫逸與政治上的短視無能,為日後西班牙帝國的覆滅埋下了禍根。
當時在歐洲大陸君臨天下的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王朝只是它的一個分支。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因為沒有子嗣,便立下遺囑,確認法國王儲的次子安茹公爵為其繼承人。1701年,安茹公爵即菲力浦五世加冕成為西班牙國王,波旁王朝正式入主西班牙。此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為奪回在西班牙的王位發動了所謂的王位繼承戰爭,雙方在歐洲大陸廝殺、征伐達12年之久,歐洲列強均被牽涉其中。1713年簽訂的《烏得勒支和約》確認菲力浦五世為西班牙合法的國王。
菲力浦五世去世後,其子費迪南德六世於1746年即位;1759年費迪南德六世夭折,其弟查理三世即位,並統治西班牙達29年之久。
在波旁王朝眾多的西班牙君主中,查理三世是最受歷史學家們青睞的一位。查理三世痛感教會干政造成的諸多流弊,以空前的鐵腕在帝國內部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下令驅逐耶穌會會士,禁止僧侶團活動,把他們解散並沒收其財產。查理三世最受人民歡迎、最遭教會痛恨的著名行動,結束了宗教法庭和殘酷刑訊帶來的恐怖。
與其父相比,查理三世之子查理四世遭到歷史學家眾口一詞的批評。查理四世重用弄臣曼努埃爾·戈多伊,此人擔任王朝的首席國務部長和首相,把持朝政長達25年之久。在戈多伊的唆使下,查理四世與歐洲新貴拿破崙結盟,這次決策的失誤導致西班牙歷史最大的失敗之一。1805年在著名的特拉法加海戰中,納爾遜海軍上將率領的英國艦隊幾乎將法西聯合艦隊徹底殲滅,「無敵艦隊」從此蛻化為一個頗有諷刺意味的歷史名詞。
1801年西班牙民眾暴動反對戈多伊的專制統治,戈多伊在最後關頭倉皇逃遁,尋求法國的庇護。拿破崙則以一間陰暗潮濕的牢房接待這位昔日的盟友。
查理四世愧對蒼生,引咎退位,讓位於其子費迪南德七世。拿破崙見勢不妙,引兵攻入西班牙,費迪南德尚未當上國王,先淪為俘虜。拿破崙任命其哥哥約瑟夫·波拿巴為新國王。西班牙人奮起反抗,開展了所謂的「游擊戰」抵禦法軍的入侵。1812年西班牙各路人民代表齊聚加的斯,通過了新憲法,確定了王權和教會權力的界限。這一刻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因為它標志著西班牙歷史上首次君主立憲制的誕生。
拿破崙兵敗大陸,被流放海外,費迪南德也於1814年重新掌權。他雖然接納了1812年人民代表共同制定的新憲法,但與此同時,這位生性多變、易為他人左右的君主又把其前任查理三世的許多改革措施予以推翻,僧侶團、宗教法庭和刑訊又回到了西班牙。這一不得人心的舉措遭到自由黨人的反對。費迪南德又順從了他們的要求,他對1812年的憲法重新發誓,劃分他和教會的權力,宗教法庭隨之又被取締。
三年之後,費迪南德七世又在西班牙建立了專制的君主制。直到19世紀以後很長時間,君主專制和自由政體交替主導著西班牙的政局,內亂頻仍、世事跌宕是19世紀西班牙的真實寫照。
1833年,費迪南德七世去世引發了一場內戰。費迪南德七世死時,其女兒伊莎貝拉公主尚未成年,因此暫由他的第四個妻子瑪麗亞·克里斯蒂娜攝政。對此,費迪南德的小弟卡洛斯堅決反對。他在巴斯克地區、納瓦拉、阿拉貢及加泰羅尼亞等地呼籲反對王後攝政,為此導致了歐洲歷史上著名的1833年~1840年及1872年~1876年間兩度禍害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戰爭。
伊莎貝拉女王統治西班牙直至1868年。同年,她被軍人推翻流亡國外。第二年西班牙被自由派統治,短期內甚至成為共和國。之後,阿方索十二很快在西班牙恢復君主統治,西班牙又回到了保守狀態。阿方索重新給予教會過去的權力地位。在其後任阿方索十三統治期內(1886年登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相繼獲得獨立。1898年,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也交給了美國,至此,查理五世開創的龐大的西班牙帝國分崩離析……
而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爭斗在世紀之交之後依然沒有停止,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1931年4月14日,共和黨人在選舉中獲勝後,國王退位,這標志著波旁王朝的終結,共和黨人為此歡呼雀躍。然而隨後的1936年便爆發了內戰。陸軍參謀長佛朗哥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在內戰中漁利,建立了獨裁統治。與西班牙頗有勢力的君主主義者相比,工於心計的佛朗哥更像一個老練的權術家。他一步步向對方妥協,1945年他答應恢復君主制,1947年又頒布一部法律,確定在他死後由一位經他確認的王室成員出任國家元首。佛朗哥在多方尋覓之後,終於確定阿方索十三的孫子、波旁王朝的直系後裔胡安·卡洛斯為其繼承人。
胡安·卡洛斯1938年1月5日出生於義大利羅馬,是巴塞羅那公爵、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的兒子。他生長在義大利和瑞士,10歲時才第一次踏上西班牙的國土。
胡安·卡洛斯和弟弟阿方索一塊兒在聖塞巴斯蒂安上學,1955年入薩拉戈薩軍事學院,隨後又進馬林海軍學院、聖哈維爾空軍學院就讀。在軍事學院就讀期間發生了一場悲劇,胡安·卡洛斯的弟弟死於非命:當時兄弟倆正擦槍准備一起去打獵。阿方索的槍意外走火,阿方索當即身亡。
胡安·卡洛斯在三個兵種中均被任命為中尉。作為未來的武裝力量總司令,他對西班牙的軍隊知之甚詳。此外,他還在馬德里大學修讀了企業經濟學和管理學。在父親同意下,他接受了佛朗哥的建議,成為這位大獨裁者的繼承人。1969年7月23日,佛朗哥的繼任人選正式公布。
1962年5月,胡安·卡洛斯與一位歐洲王室的公主結婚,她便是希臘公主索菲,西班牙人按自己的習慣稱她為索菲亞。這起婚姻符合傳統的觀念,結婚儀式在教堂舉行。所有人都相信,王子將是未來西班牙稱職的國王。他由佛朗哥任命避免了國內局勢的動盪。
1975年11月,佛朗哥死後僅幾天,胡安·卡洛斯宣布成為西班牙國王。1976年11月17日通過了關於政治改革的法律,佛朗哥的獨裁政體被徹底結束,重新在西班牙實行兩院制。1978年在對政治犯進行大赦後,君主立憲制憲法被人民所認可。現在西班牙是一個根據現代議會制原則進行統治的王國。為了能從現行的君主專制制過渡到君主立憲制,胡安·卡洛斯主動剝奪自己的權力。為此,他在世界范圍內達到廣泛的認可和贊賞。如今,他同其他歐洲君主一樣享有類似的權力和義務。
1981年2月23日下午,以國民衛隊軍官特赫羅斯為首的一批對改革不滿的軍人突然襲擊議會,發動了政變。大批支持政變者的軍隊和坦克開往首都,佔領了馬德里的國家電台,要求恢復佛朗哥的獨裁製度,新生的西班牙君主立憲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胡安·卡洛斯國王在得知政變的消息後,立即於當天夜裡親自向各省的軍區司令打電話,警告他們同叛亂分子保持距離。各軍區司令知道國王對政變的態度之後,明確表示不支持政變者。胡安·卡洛斯國王還親自說服軍隊的高級領導人站在自己一邊,他們中有許多是國王軍校時的同學。國王甚至披掛上陣,身穿軍隊總司令的戎裝在電視台發表講話,呼籲人民反對政變,支持國王和政府。氣勢洶洶的政變分子內心其實很虛弱。他們眼見國王的態度如此堅決,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捍衛君主立憲制,於是俯首就擒,參加政變的部隊也紛紛投誠。在1981年2月23日這個決定性的夜晚,胡安·卡洛斯真正成為西班牙的國王,他也因此贏得了西班牙乃至全世界的敬佩。
胡安·卡洛斯一家住在薩蘇埃拉王宮里。這座別墅式王宮坐落在馬德里城邊上,外表看上去像一個庄園。胡安·卡洛斯喜歡書籍和古典音樂,也愛收集歷史上著名的帆船模型,他曾被牛津、劍橋、巴黎大學文理學院、博洛尼亞、斯特拉斯堡、哈佛、利馬和曼谷等世界名校均授予過名譽博士學位。國王大多數時間都在家裡工作,每天4小時的午休時間用來長距離散步或騎馬。總理定期來到王宮向國王通報近期國務。當然,國王在馬德里皇宮里也有工作間。正式的會面,如國王夫婦接見國賓和大使等都在這里的豪華房間里進行。每逢節日,國王夫婦還在此舉行宴會。這里的大餐廳約有400平方米,設145個座位,而在薩蘇埃拉宮則只能款待20名左右的客人。加冕廳內設有國王夫婦的加冕椅,四級鋪著紅地毯的台階通向加冕椅前。國王夫婦很少坐在加冕椅上,接待客人時他們總是站在客人中間。
胡安·卡洛斯和王後索菲亞都熱心於運動。夏季,國王一家喜歡在馬約卡島附近的海面上駕駛帆船;冬季,則在比利牛斯山滑雪。國王還喜歡飛行、高速駕駛摩托車和汽車飛馳。國王為人非常隨和,據說有一次國王騎摩托車旅行,途中碰到一個摩托車手因缺油而拋錨,國王駕駛摩托車疾馳,帶這位車手買來了汽油。在國王摘下頭盔擦汗時,那個摩托車手才認出眼前的熱心人原來是國王陛下。
在西班牙,人們不稱王後索菲亞為「殿下」,而是平民色彩較重的「夫人」。國王夫婦共有三個孩子:公主伊蕾娜、克里斯蒂娜和王儲菲力浦。孩子們上學、放學,都是王後親自接送。王後愛好考古和音樂,她還是名出色的護士。王後在馬德里的慈善機構工作,她支持紅十字會,是一家精神障礙者救助組織的成員。
國王一家一般都在馬約卡島的馬里溫特宮度假。1995年夏季,警方在馬約卡島上破獲了一起針對國王的刺殺事件。這起事件是西班牙巴斯克地下組織埃塔(ETA)所為。幸虧馬約卡島上的警察在行動開始前便將殺手抓獲。
國王的兩個女兒均受過高等教育。伊蕾娜公主當了老師,1995年3月18日與一位同齡銀行家海梅·馬里夏拉爾結婚。克里斯蒂娜公主先是學社會學,後又在美國進修語言。因為早在兒時父親便帶她出海航行,她後來成為一名優秀的帆船手。
王儲菲力浦中學畢業後到加拿大萊克菲爾德學院深造。像父親一樣,他接著讀軍事學院,三年後完成了在三個兵種軍事學院的巡迴。1988年開始攻讀法學和經濟學。身高1.97米的王儲自少年時起就跟隨在父親的左右,9歲時被確認為亞斯都里阿斯王子(西班牙西北部地區,歷史上曾是王國)。在一次歡慶儀式上,父親授予他勝利十字勛章,接著意味深長地告誡兒子:「這枚十字勛章既是頒給現在的你,同時也是頒給作為未來國王的你。你必須像王冠所要求的那樣,以自豪和尊嚴來佩帶它。你必須勤奮、勇敢、知人善任。這枚十字勛章要求你和所有西班牙人,特別是年輕一代,永遠去做西班牙要求和期待你去做的事情。」

⑦ 各個時期世界最強國家

公元前15世紀及以前:埃及王國、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14世紀:埃及王國、商王國

公元前13世紀:埃及王國、商王國
公元前12世紀:商王國
公元前11世紀:商王國
公元前10世紀:周王國
公元前9世紀:周王國、亞述帝國
公元前8世紀:周王國、亞述帝國
公元前7世紀: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
公元前5世紀:希臘城邦、波斯帝國
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3世紀:秦帝國(含戰國諸國)、孔雀帝國
公元前2世紀:漢帝國、迦太基王國
公元前1世紀:漢帝國、羅馬共和國
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漢帝國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匈奴王國
公元4世紀:波斯帝國薩珊王朝
公元5世紀:波斯帝國薩珊王朝
公元6世紀:拜占庭帝國、隋帝國
公元7世紀:唐帝國、阿拉伯帝國
公元8世紀:唐帝國、阿拉伯帝國
公元9世紀:拜占庭帝國
公元10世紀:拜占庭帝國、遼帝國
公元11世紀:宋帝國、遼帝國
公元12世紀:宋帝國、金帝國
公元13世紀:元帝國
公元14世紀:元帝國、明帝國、奧斯曼帝國、瑪雅王國
公元15世紀:明帝國、奧斯曼帝國
公元16世紀:明帝國、奧斯曼帝國、西班牙王國、葡萄牙王國
公元17世紀:荷蘭共和國、西班牙王國
公元18世紀:法蘭西共和國(帝國)、英帝國
公元19世紀:英帝國
公元20世紀:德意志第三帝國、蘇維埃聯邦共和國、美利堅合眾國
公元21世紀:美利堅合眾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遍認為始於21世紀中葉,希望如此)
三皇五帝在中國只是傳說,追溯三皇的話完全可以媲美《聖經》裡面的故事了。據推算遂人,伏羲等可追溯到10000年前到七八千年之前,我更相信那是一些傳說,三皇五帝時期的統治者動輒就可以在位100多年,但根據那時候的生活條件,人不可能活那麼久的,一般人活個三五十年就是高壽了,所以三皇五帝時期,大概就是盤古開天地至公元前21世紀這段時間根本無從考證,一般會把中國的皇帝時期(距今大概5000年)作為中華文明的開始,但是皇帝也無非是一個傳說,什麼炎帝人身牛頭之類的,完全是一種神話的傳說。
然後再是夏朝。中國的夏朝一般只存在於我們國家的歷史課本上,因為基本上沒有關於夏朝的文字記錄,也沒有明確是夏朝的文物出土,因此國外很多人都不承認夏朝的存在。也就是說公前21世紀-公元前16世紀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是待定的,甚至

⑧ 16世紀的西班牙,到底發生了什麼

16世紀的西班牙,問題在於如何在各個領地之間分配帝國的軍事開支,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的解決方案是修改憲制。帝國的每個省份——從秘魯到佛蘭德斯——都要按照自己的經濟實力為國防做出貢獻,組建一支在任何一個王國受到攻擊時都可以用上的14萬人的軍隊。這個責任不會再不成比例地由卡斯蒂利亞負擔。相反,卡斯蒂利亞獨有的對西班牙命運的使命感將屬於所有人。正如他在1624年的《大備忘錄》(Great Memorial)中所言,腓力不應該只是“葡萄牙、阿拉貢、巴倫西亞國王和巴塞羅那伯爵”,他將是“西班牙國王”。

薩丁尼亞和馬略卡(Mallorca)不情願地簽字同意這一措施,同時還在協商當地貴族的軍事和行政職位。巴倫西亞和阿拉貢用一筆現金買斷了自己的長期義務。加泰羅尼亞、葡萄牙和那不勒斯則支吾搪塞。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的表兄萊加內斯(Leganés)侯爵迭戈·馬克西亞(Diego Mexia)說服佛蘭德斯和布拉班特每年多出50萬埃斯庫多,而且為佛蘭德斯的軍隊提供1.2萬人。

地租收入日益減少的大貴族早已依賴國王的年金,他們也被要求在戰爭中為國王出錢出力。這些大貴族勢單力孤,除了捐錢之外別無選擇。叛亂加劇了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的偏執,他的手段變得越來越武斷。他開始向特權階級提出更多的要求,把積極響應當作忠誠的證明。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Francisco de Miranda)寫了一篇備忘錄回顧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的失勢,為將來的國務操作提供建議。他承認伯爵–公爵的意圖可能值得贊許,不過“由於他無窮無盡的索求和臨時財政政策,我們只能說他的政權變成了暴政”。

1636年,腓力四世承認西班牙面臨“一場任何人從未見過的恢宏而狂暴的大戰……我們的敵人想要摧垮我的整個王國”。戰火延燒至佛蘭德斯和北德意志、西北大西洋海域、巴西、加勒比、東印度、北義大利與瓦爾泰利納、西南德意志、阿爾薩斯、洛林、魯西永和西比利牛斯。西班牙帝國沒有一處不被戰爭波及。整個十年間,西班牙一邊在佛蘭德斯維持大軍,一邊在大西洋建造海軍。17世紀30年代末,西班牙擁有150艘前線戰船和數支敦刻爾克私掠船隊。

奧利瓦雷斯伯爵–公爵定期向皇帝輸送補助金,他唆使法國國王的弟弟加斯東·德·奧爾良和法國宮廷里其他心有不滿的人與西班牙聯手。盡管曼托瓦之戰輸了,但是西班牙依然擁有米蘭,仍能幹涉北義大利政治。

1632年8月22日馬斯特里赫特陷落是西班牙霸權坍塌的第一個標志。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North-Rhine-Westphalia)和佛蘭德斯兩地西班牙駐軍的供給線因此被切斷。在大將(登·貝赫)叛逃的情況下,布魯塞爾政府向尼德蘭發出求和訊號,然而黎塞留破壞了和談並且入侵洛林公國。

西班牙加大了對皇帝的補助金(每年100萬弗羅林),1633年向佛蘭德斯派出費里亞公爵(米蘭的指揮官)和腓力四世的弟弟、大公夫人伊莎貝拉的指定繼承人樞機主教王子堂費爾南多(Cardinal Infante DonFernando)率領的2.4萬人的援軍。這支軍隊在萊茵河上游慘敗,不過1634年西班牙又組織了另一支援軍(1.2萬人),這是戰爭結束之前西班牙最後一支穿過瓦爾泰利納的軍隊。

⑨ 十五世紀歐洲軍事強國和軍事弱國

15世紀要分前半,後半

前期,西歐各國並不強大
英格蘭和法國的百年戰爭還沒結束,不過一場拖了過百年的戰爭,雙方實力可想而知,而法國國王名義上是法蘭西土地上所有公國的國王,但實際各地軍閥割據,法國國王實際並不能控制他們,所以當時法國沒人們看到的那麼強大,百年戰爭的使法國王室勢力大受削弱也繼續延續這個問題

西班牙的光復活動還沒結束,半島上四分五裂,主要是信奉天主教的卡斯提爾王國,阿拉貢王國,葡萄牙王國和信奉伊斯蘭的格拉納達王國

其他強國都在東歐,如匈牙利王國,條頓騎士團,波蘭和立陶宛大公國(這個聯合王國當時很強大,面積是歐洲之最,並在15世紀初徹底擊敗了當時東歐相當強大的條頓騎士團)

南歐很多地區已經被奧斯曼土耳其佔領,昔日輝煌的拜占庭帝國,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外圍百里的的土地

今天義大利則是四分五裂,公國林立,威尼斯共和國是最為強大富有的一個,俄羅斯則只是對俄羅斯廣大草原的合稱,並不存在這個國家,而且俄羅斯草原上的各個公國不僅相對比較弱小,而且各自獨立

中歐比較特別,都是公國城邦林立,但他們而相同種族的基礎,組建了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是個日耳曼人建立的鬆散聯邦,不過帝國皇帝還是可以以皇帝的名義召集各個聯邦軍隊共同對外,因此神聖羅馬帝國共同對外時,還是當時歐洲數一數二的強國,不過帝國相互攻伐,內戰不斷也是事實

北歐有一個強大的聯盟國家,是卡馬爾聯盟,瑞典,挪威,丹麥共同組成,當時也是非常強大

15世紀後期
英法百年戰爭已經結束,法國兼並了自己的數個屬國(之前割據的那些),法國變得強大,英格蘭這時還不是什麼一流強國,還在積累資本當中

實力增長最快要算是西班牙了,光復活動已經成功,把伊斯蘭勢力趕回北非,並實現了把在光復活動中產生的幾個伊比利亞半島國家(除了葡萄牙)統一,成為今天的西班牙,控制西地中海並資助了海外事業,最出名的是地理大發現,直到無敵艦隊覆滅前,西班牙是歐洲最富有國家,也是歐洲海上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而最強大的西班牙是18世紀,在歐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19世紀開始沒落至今

實力依然強大的匈牙利吞並了波西米亞和西里西亞等地,介入神聖羅馬帝國內部,東歐實力分布開始發生大變化,慢慢轉變成今天的力量分布,實力最強的波蘭和立陶宛大公國已經分家,不過立陶宛公國依然強大,波蘭此後開始沒落,莫斯科大公國開始崛起,這是俄國的前身,也就是15世紀的俄國就和今天的德國面積差不多

存在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已經滅亡,奧斯曼土耳其已經攻佔整個巴爾干

義大利依然四分五裂,威尼斯是義大利各國最強大的城邦國家,這是個商業養著的國家,所以面積雖少,軍事實力卻異常強大,尤其是海軍,聯合匈牙利共同組成對抗奧斯曼帝國繼續入侵歐洲的主力軍,成功抵擋多次強大帝國的進攻,不過由於地理大發現,威尼斯逐漸沒落,最終成為後來奧地利的一部分

條頓騎士團因為慘敗給波蘭和立陶宛大公國,而沒落,土地只剩下東普魯士地區,因宗教改革,騎士團不再軍事修道,變成正常的公國,因其土地是普魯士地區,因此成為普魯士公國,普魯士公國就是普魯士的前身,也是德國的前身,雖然普魯士現在不屬於德國

北歐聯盟已經解散,不過聯盟主導的丹麥依然很強大,實際上丹麥自建立時,一直都是強大的,長期徘徊在二流強國的地位,也達到一流強國,不過很短時間,最強大時,北緯50以上的大西洋都是他的,英格蘭愛爾蘭都是它的領土

⑩ 中世紀2全面戰爭國家強弱排行

  1. 英國

戰略:英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是其最大的優勢。英吉利海峽是天然的屏障,最重要的是不列顛作為島國幾乎每個城市都有港口,所以英國的經濟算是一流的。擴張方面,北邊的蘇格蘭是首選,而歐洲南端的沿海叛軍城市也很富庶,最好趁早搶占。統一英侖三島後資金就不是問題了,可以南攻法國,也可以東進丹麥,看個人喜好了。

2.法國戰略:

法國初期的形勢並不好,南北領地支援困難,且周邊虎狼環飼。建議優先佔領北部的叛軍城市和西面的叛軍城堡,再和英國開戰進取不列顛,不要過早和神羅/米蘭交戰。馬塞的經濟很好,不到萬不得以不要放棄,讓將軍多招些僱傭軍抵擋米蘭的第一波進攻。可以考慮把巴黎轉換為城堡,以盡早

出高級兵種。城市之間優先修路。等撐到後期,法國的高級兵種成型後,基本就能橫行天下了。

3.神聖羅馬帝國

戰略:神羅的初期是《中世紀2 全面戰爭》中最差的國家之一,兵種弱小不說,領土還全都是貧瘠的內陸,更要命的是周圍的鄰居(尤其是義大利三小強和丹麥)沒有一個是好惹的,真有被「反德同盟」包圍的感覺,稍有不慎就會陷入多線開戰,天下圍攻的境地,所以神羅的攻略方向是值得仔細

研究的。本人四次神羅通關,認為最好的方略是「東守西攻,先南後北」。具體點說就是一開局先集中兵力取得西面的2座叛軍城堡和南邊的佛羅侖撒,東面和波匈結盟/和親,西面不要惹法國,10 回合發展之後全力對付義大利三小強(爭取在他們主力在外的時候襲占其城),兵種垃圾就多招僱傭

兵,把將軍衛隊集群使用(不要招募騎士,會把你的經濟拖跨的),多給教皇上供,等佔領了米蘭和威尼斯在義大利的領土經濟問題就解決了大半,之後可以象南進攻西西里,也可以象西佔領富庶的法國的馬塞,北邊的漢堡就留給丹麥,讓他和波英互相鬥去吧。

4.威尼斯

戰略:作為「臭名著著」的義大利三賤客之一,威尼斯的實力自然不容輕視,其最大的問題是初期的領地非常分散,東邊的拜占廷和西邊的米蘭也都很有侵略性。個人推薦先討伐米蘭和西西里,把義大利半島緊緊攥在手裡,然後大軍東進,拿下巴爾干半島。北邊的國家互相傾軋,一般不會聯合

起來對付你;而地中海的貿易利潤可是相當驚人的。之後是東進聖地或是北上德意志就看大家的喜好了。

5.西班牙

戰略:作為地處歐亞大陸最西端半島的國家,西班牙初期的環境很封閉,面對的只有葡萄牙和摩爾,而戰略目標也相對簡單,就是統一半島,然後東進法蘭西。值得注意的有2點,一是對付摩爾最好用十字軍的力量,二是要搶在葡萄牙之前佔領瓦侖西亞(由大英雄熙德守衛...)

(10)西班牙王國軍事實力如何擴展閱讀

《中世紀II:全面戰爭》(Medieval II: Total War)是由Creative Assembly開發的回合制戰略游戲,已於2006年由Sega Entertainment發行。

該游戲是2002年的《中世紀:全面戰爭》的續作,是全面戰爭系列的第四作。

游戲時間設定為1080年至1530年的中世紀時期。如同前作一樣,游戲將重點放在中世紀歐洲,北非,中東的戰爭、宗教、政治表現上。游戲的延續使用了《羅馬:全面戰爭》的源代碼。相比前作,

主要改進了圖象引擎,首次引入了人物圖象組裝系統,使得人物不再千人一面;另外戰場繪圖和天氣系統也更加完善。

跨入歐洲歷史上最動盪、最血腥的時代,《Medieval II:Total War》允許玩家率領他們的軍隊穿越美洲大陸被發現之前的歐洲和聖地(巴勒斯坦)戰場,並與可怕的阿茲特克人戰斗。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