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如何控制加泰羅
❶ 西班牙600年,為何都無法同化加泰羅尼亞
因為在西班牙統治下的600年之間,泰羅尼亞其實一直是獨立管理自己,並且擁有一個跟西班牙文化完全不一樣的文化體系。無論是從文字還是風俗習慣都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在這樣的情況下,西班牙要同化泰羅尼亞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並且泰羅尼亞在西班牙一直被西班牙不公平的對待。在這樣的情況下,泰羅尼亞對於融入西班牙是非常抗拒的一件事情。
西班牙占據加泰羅尼亞,是通過王位繼承,直接合並的,不是戰爭,所以關繫上面基本上是搭夥過日子的性質。而且合並時的法律,就規定了保障各個民族的自治權,因此,加泰羅尼亞這600年時間其實都是相對獨立的狀態,保持高度的自治性。
加泰羅尼亞的區位很好,再加上靠近法國,一直都是西班牙最富庶的地區,因此從古至今都是非常有錢的。而西班牙也一直對加泰羅尼亞進行不公平的對待,在加泰羅尼亞徵收更多的稅收,補貼其他地區。
❷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為什麼要獨立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獨立原因:
1、分離主義勢力長期存在,加泰羅尼亞位於西班牙東北部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歷史上曾一直要求能夠獲得高度自治權。加泰羅尼亞的獨立願望是一個復雜的歷史問題,長期以來,這一地區的分離主義勢力一直存在。
2、國內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加泰羅尼亞地區擁有700多萬人口,佔西班牙總人口的約六分之一。然而這個地區創造的GDP佔了整個西班牙的20%,因而也是西班牙十分富庶的地區,2008年經濟危機重創西班牙後,中央政府的稅收政策加重了加泰羅尼亞的經濟負擔。
根據自治政府2012年發表的2006-2009年加泰羅尼亞財政報告顯示,此四年間,佔全國總人數16%的加泰羅尼亞貢獻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8.6%,位列全國第一;上繳稅款占政府財政收入的19.5%。然而,政府對加泰羅尼亞的財政撥款則僅佔全國的14%。這引起了一些加泰羅尼亞人的不滿。
3、加泰羅尼亞地區部分民粹政黨的推波助瀾起到了主要作用。民粹政黨利用西班牙和加區的社會經濟矛盾,煽動民族主義情緒,操縱民意,以達到選舉目的。
(2)西班牙如何控制加泰羅擴展閱讀:
加泰羅尼亞地區於1469年成為西班牙王國的一部分。但長期以來,加區自認為有獨立於西班牙的歷史、文化和語言,部分民眾有獨立傾向。1931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國,加區開始享受高度自治,但在佛朗哥統治期間又遭到全面壓制。1975年佛朗哥去世後,西班牙進入民主轉型。
1978年,西班牙新憲法賦予加區高度自治權。2006年,西班牙議會通過一項新的自治法令再度擴大了加區的自治權,但西班牙憲法法院2010年判決這一法令部分內容違憲。受這一判決刺激,加區民族主義情緒重新高漲。
2 012年,支持獨立的政黨在加區議會選舉中大獲全勝。2014年11月,盡管遭憲法法院禁止,加區政府仍執意舉行了獨立公投,約540萬選民中有230萬參加投票,其中80.8%贊成獨立。2015年11月9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議會投票贊成了從西班牙獨立的決議,並推出了所謂的獨立路線圖。
2016年10月6日,加泰羅尼亞議會通過法案,2017年9月再舉行獨立公投。 2017年9月29日,加泰羅尼亞分離主義者參加了獨立前的最後一次公投集會。 2017年10月2日凌晨,加泰羅尼亞自治區政府宣布,90%的選票支持加泰羅尼亞成立獨立共和國。西班牙中央政府則宣布公投無效。
2017年10月28日,西班牙政府通過發布公告,正式接管加泰羅尼亞地區,並解除該地區高級領導人職務。
❸ 加泰羅尼亞希望獨立,它在歷史上與西班牙究竟是何關系
加泰羅尼亞曾經不屬於西班牙,因為在文化歷史上加泰羅尼亞地區更貼近於法國文化,所以在文化上加泰羅尼亞更親近於法國。再加上這些年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的出色,可以說是西班牙這個國家最富裕的地區,然而這些年西班牙國內的經濟非常的糟糕,所以使得加泰羅尼亞人認為是自己在養著整個西班牙。所以長此以往會爆發出激烈的沖突。
然而這些年加泰羅尼亞人為了謀求獨立,也和西班牙政府發生過一些沖突,所以也希望這件事情能夠和平解決,一旦發生嚴重的沖突的話,會給西班牙的老百姓帶來非常大的災難。
❹ 加泰羅尼亞和馬德里的歷史矛盾是怎樣的
1樓 巴賽羅那是注冊會員人數最多的豪門,甚至連教皇保羅二世都不顧地域、僧俗的差異而加盟其球迷大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首腦薩馬蘭奇、阿維蘭熱也公開展示自己的會員證;該隊曾將羅馬里奧、羅納爾多、里瓦爾多等足壇天皇巨星送至巔峰,屢獲世界足球先生稱號;他們是世界唯一在隊服上不加廣告(除服裝本身的品牌之外)的職業俱樂部,只是因為驕傲的加泰羅尼亞人認為任何商業廣告都無權超越偉大的巴塞羅那隊;他們集歐洲三大杯於一身,還17次贏得西甲冠軍。 皇家馬德里堪稱最老牌的歐洲勁旅,他們八次捧起歐洲足壇的最高榮譽――歐洲冠軍杯,而第二名才得過三次;他們的主場不敗紀錄長達8年零18天,23個賽季從未在主場失利;他們曾在一個賽季打入107球,又在一場歐洲比賽時狂灌對手11球;他們奪得30次西甲聯賽桂冠,所向披靡。 伊比利亞的恩怨情仇——上篇 十五世紀西班牙人開始收復失去的土地之前,馬德里和巴賽羅那,只是冷淡的相望。 馬德里是卡斯蒂利亞王國的首都,高踞在半島的巔峰, 俯視著他的伊比利亞. 而巴賽羅那的歷史要久遠的多, 在迦太基人向羅馬宣戰的時候, 這海神波塞冬化身的民族, 就在伊比利亞的東海岸建立了自由港城巴賽羅那, 多少年滄海桑田, 羅馬帝國已不在人間, 迦太基人也變成了加泰羅尼亞人, 而自由的港城依然存在,它享受著地中海的暖風, 它是驕傲的巴賽羅那。 此時的馬德里, 是貴族的庭院, 紳士和夫人們抽取羊毛業的利潤, 過著無憂無慮的奢侈的生活, 他們敬愛萬能的耶和華, 相信天主能夠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善待那裡的人民, 他們的性格保守而虔誠。巴賽羅那卻是平民的天堂, 這里有歐洲最講究的手工業作坊和最忙碌的行商, 他們的思想自由而開放. 貴族們嫌棄平民的世俗, 平民們蔑視貴族的懶惰, 兩個城市鬆散淡漠的關系, 大抵便是如此。 直到有一天, 美麗而任性的伊莎貝拉改變了整個伊比利亞。這個渴求真愛的女孩, 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女性繼承人, 卻被政治聯姻捆綁, 要嫁給年邁的葡萄牙國王, 然而她勇敢的擺脫了這聯姻, 與相愛的阿拉貢王國菲迪南王子私奔, 整個卡斯蒂利亞沸騰了。終於, 屈服於伊莎貝拉對愛情的堅貞, 馬德里同意了她和王子的婚姻, 於是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融合為整體, 一個嶄新的西班牙誕生了。 隨之而來, 是西班牙的擴張。累年征戰, 使財政不斷吃緊, 馬德里的貴族們, 漸漸把目光轉向了富裕的自由港城巴賽羅那。 馬德里的傳統, 是卡斯蒂利亞人的自高自大, 奢華的作風和對商業的蚩之以鼻。對天主教的狂熱, 又讓他們承擔了太多義務, 他們的肩膀上, 永遠抗著東征的戰旗,和十字軍的鐵架. 而加泰羅尼亞人和信仰新教的納瓦爾相鄰, 對異教徒, 他們更希望寬容, 他們的財富來自大海, 他們信仰自由貿易。 那是一個大航海的時代, 西班牙一塊一塊的占據海外領土, 財政問題卻依然嚴重, 面對需要供養的龐大艦隊, 伊比利亞人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卡斯蒂利亞的路線, 就是馬德里的方針, 從美洲運回金銀, 趕走精明的猶太人和摩爾人, 國內通貨膨脹就堅決限制出口, 另一種選擇是:尼德蘭路線, 也就是加泰羅尼亞的方針, 用寬容取代仇恨, 重視海上貿易和手工業, 繼續大航海。可惜, 西班牙人選擇了卡斯蒂利亞路線, 為了宗教, 他們決定不惜一切。 「您幫助上帝懲罰所有的異端, 那也要上帝給您必要的手段啊。」 當時的人們這樣向他們的國王報怨。 馬德里方針卻不依不饒的被執行了, 自由自治的巴賽羅那首先惹惱了國王, 1473年, 王軍的鐵蹄終於征服了自由之港, 加泰羅尼亞人含著眼淚向馬德里表示臣服, 然而卡斯蒂利亞的上帝之鞭仍然無情的向他們抽去, 旬日間, 城市幾乎被毀滅。就在那一刻, 巴賽羅那與馬德里, 寬容與殘暴, 自由與王權之間, 永遠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馬德里路線迎來了全盛期, 然而就在查理五世的時代, 巴賽羅那仍然不屈. 神聖羅馬帝國在德意志掃盪新教, 查理命令加泰羅尼亞人給普魯士人提供軍費, 卻遭到了冰冷的拒絕。查理在焦頭爛額中退出王位, 後來的繼任者昏庸無能, 而此時的法蘭西, 太陽王路易十四正冉冉的升起, 於是加泰羅尼亞人開始反叛, 在太陽王的幫助下, 他們終於脫離了西班牙。 伊比利亞的恩怨情仇——中篇 300年後,巴塞羅那再一次陷落。馬德里的軍卒用火槍掃盪城市,無論迦太基人的古風車,還是巴洛克式的柔和的教堂,都在馬德里的皮鞭下顫栗,炮聲中坍塌,城市滿是硝煙、瓦片和加泰羅尼亞人的淚水。卡斯蒂利亞人發泄出積攢了300年的征服欲,竟是如此瘋狂。 這次暴行後,加泰羅尼亞語被禁止,迦太基風格的壁畫被強行剝掉,加泰羅尼亞人不僅失去了自由的巴塞羅那,更失去了自由的航海文化。馬德里的高壓下,巴塞羅那消逝了美麗的光澤,整個伊比利亞也進入了黑暗的長夜,而那正是工業革命機輪滾動的前晨,西班牙卻靜止了,大航海時代的驕傲和夢想早已不在,西班牙淪落為西歐最落後的國家,這影響,甚至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直到19世紀30年代,巴塞羅那的經濟漸漸復甦,人們也開始追憶加泰羅尼亞的語言和文化。國王暴政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但馬德里和巴塞羅那仍然對立,誰也不準備去化解。 19世紀末,足球傳到了西班牙。 1899年,巴塞羅那俱樂部宣告成立,三年後的1902年,皇家馬德里俱樂部也宣告成立。卡斯蒂利亞人和加泰羅尼亞人的對抗,開始出現在足球場。1928-1929年,西班牙聯賽的第一個賽季啟動,巴塞羅那、皇家馬德里、畢爾巴鄂競技、皇家社會、阿雷納斯、馬德里競技、西班牙人、歐羅巴、伊隆皇家聯隊,還有桑坦德競技,這十隻球隊開始了西甲不朽的傳奇。 而第一個賽季,就是巴塞羅那和馬德里之間的競爭,聯賽倒數第二輪,兩隊同積23分,在強大的壓力下,巴塞羅那的小夥子們出征馬德里,在卡斯蒂利亞人的主場,巴塞羅那以1:0擊敗了皇家馬德里,奪取了西班牙聯賽第一個冠軍,每一個加泰羅尼亞人都堅信,那一刻,上帝與倍受苦難的巴塞羅那同在。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第一個賽季的角逐,巴塞羅那和皇家馬德里的雙雄會,竟決定了西甲以後幾十年的格局。而主場告負0:1的比分,也成為皇家馬德里心中永遠的痛,輸了一個球,輸掉了一個冠軍,更輸掉了卡斯蒂利亞人的自高自大,以後無論在主場贏回多少個球,馬德里都會同樣的傷心,因為時光不會重來,西甲聯賽第一座冠軍獎杯,永遠屬於驕傲的巴塞羅那。 聯賽不久之後卻停頓了,因為西班牙又開始了內戰,獨裁者佛郎哥要象查理一樣統治大地,他要毀滅民主,為了捍衛共和國,加泰羅尼亞人和阿拉貢走在一起,他們肩並肩與獨裁者戰斗。相反,大部分卡斯蒂利亞人卻支持佛郎哥,也許他們的骨頭里深刻著王權。那是個動盪的時代,共和國的旌旗飛舞,戰斗的號角響遍西班牙,盡管人們用血肉捍衛自由,但自由仍然遠離他們而去,最後在德國和義大利的干預下,共和國派壯烈倒下,獨裁者最終如願以償的佔有了政權。 隨後的法西斯年代,兩個城市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馬德里是法西斯的門面,又是卡斯蒂利亞人的核心,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照。而巴塞羅那,因為在內戰中對自由的執著,頑強抗戰到最後時刻,遭到法西斯嚴酷的壓制,加泰羅尼亞的語言和文化被摧毀,又一個黑暗的時代來臨了。 伊比利亞的恩怨情仇——下篇 佛郎哥徹底控制了西班牙。即使二戰已經落幕,法西斯已經滅亡,伊比利亞的獨裁者換了方式卻依然存在。 政治往往嘲笑真誠的勇士,加泰羅尼亞人無奈於蒼白的現實,便在體育上不屈的與馬德里抗爭。兩個城市足球的較量,終於成為「西班牙國家德比」,並震撼著歐洲足球的心。 五十年代以前,皇家馬德里的成績與他氣派的名字並不相符,真正的強者是巴塞羅那和巴斯克人的畢爾巴鄂。僅在四十年代,巴塞羅那就拿到了四個聯賽冠軍,而截止1950年,皇家馬德里只奪過兩次聯賽冠軍,卡斯蒂利亞人在頂級的巴塞羅那和畢爾巴鄂面前毫無顏面。 而就在這時候,命運的轉折點來了,迪·斯蒂法諾不願意繼續在哥倫比亞踢球,甚至想離開南美。他擁有出色的球技,位置是前鋒,銳利無比,速度超群,南美洲每個時代都會有一個天才,迪·斯蒂法諾就是那個時代的天才。「他是金色的箭頭」! 巴塞羅那首先接觸了他,並迅速的簽訂了轉會契約。沒過多久,苦於戰績不佳的皇家馬德里也把觸角悄悄的伸向了迪·斯蒂法諾。 當時的南美只有一個職業聯賽,就是哥倫比亞聯賽。和眾多富有才華的南美球員一樣,迪·斯蒂法諾在哥倫比亞開始他的職業生涯,並逐漸想逃離他效力的百萬富翁隊。皇家馬德里渴求「金色的箭頭」,礙於巴塞羅那已佔據先手,馬德里的謀士決定玩弄一個陰謀。不久,皇家馬德里繞過百萬富翁隊與迪·斯蒂法諾的前屬俱樂部河床簽訂了一份合同,而當時哥倫比亞足協和國際足聯正處於激烈的矛盾爭吵之中,馬德里乘虛而入,利用國際足聯的混亂,用同河床的合同向巴塞羅那要挾,要求迪·斯蒂法諾的歸屬權。 雙方的爭論不斷升級,最後鬧到皇家體育仲裁會。佛郎哥政權對有分離傾向的加泰羅尼亞人一向敵視,對足球場上巴塞羅那總是壓制皇家馬德里更是不滿。於是在佛郎哥政權的干預下,皇家體育仲裁會做出了一個偏袒的決定,判決迪·斯蒂法諾在皇家馬德里和巴塞羅那各效力兩年。到手的鴨子飛了,巴塞羅那非常不滿,僵持了一段時間之後,為了發泄憤懣,巴塞羅那索性放棄全部購買權,皇家馬德里終於得到了「金色的箭頭」。 馬德里的命運在迪·斯蒂法諾身上轉折,五十年代,皇家馬德里開始統治歐洲,迪·斯蒂法諾給皇家馬德里帶來了空前也可能是絕後的冠軍杯五連冠,西甲聯賽里,他也讓馬德里漸漸成為主宰。馬德里人無數次回顧迪·斯蒂法諾,他們都會無數次地說:「偉大!」 卡斯蒂利亞人風光的時候,庫巴拉來到了巴塞羅那,相比迪·斯蒂法諾,他也是一個天才,只是耀眼的「金箭頭」讓人們忘掉一切,庫巴拉只能黯淡的帶領巴塞羅那在聯盟杯和國內聯賽里稱雄,效力巴塞羅那的十一年裡,他為加泰羅尼亞人帶來了四個聯賽冠軍,五座西班牙國王杯,和兩座歐洲聯盟杯。而此時的皇家馬德里,已經不可阻擋。僅在佛郎哥退位之前,皇家馬德里就奪取了十五次聯賽冠軍和五座金光閃閃的冠軍杯。 後來的歲月里,巴塞羅那迎來了一個又一個天才,克魯伊夫,馬拉多納,羅那爾多,和今天的羅納爾迪尼奧。他們也為巴塞羅那書寫了一篇又一篇傳奇。1992年,克魯伊夫率隊擊敗桑普多利亞,終於為加泰羅尼亞人奪回了第一座歐洲冠軍杯。 巴塞羅那的哲學里,進攻是球隊唯一的靈魂,而天才的表演則是任何時候都不可缺少的美餐。對於馬德里,豪華,奢侈,卡斯蒂利亞人的狂熱和自大,也永遠是皇家馬德里的性格,如果可能勝利,他們也會十分功利。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是,一百多年來,巴塞羅那一直自我造血,而馬德里則不斷的依靠政府輸血。 光陰會匆匆走過,天才會匆匆走過,但無論怎樣,馬德里和巴塞羅那,兩個城市之間,永遠都會充滿對立和競爭。今天的加泰羅尼亞是西班牙最富裕的地區,納稅也最多。而馬德里是西班牙的首都,幾百年來,占據半島的巔峰,永遠俯視著他的伊比利亞。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德比」,但請你相信,沒有幾個「德比」能像皇家馬德里和巴塞羅那這樣震撼人心。
❺ 西班牙政府為什麼不願接管加泰羅尼亞
不是不願意。
畢竟是民主國家,體制比較臃腫,牽一發動全身,考慮的因素太多。不像我們國內,政策制定了,肯定要立馬施行。
歐洲國家,定個政策,討論都要一年多,討論完了還得研究,研究完了再研究。終於瞎逼逼完了以後開始立法施行,實施還要拖個半年。
像武力接管一個要求獨立的省份,這么大的事,怎麼也得拖個一年半吧。
❻ 加泰羅尼亞為何想要脫離西班牙
這也算是歷史的遺留問題,再加上西班牙的政權一直沒有處理好加泰羅尼亞和西班牙之間的關系。加泰羅尼亞其實是一個非常獨立的一個民族和文化構成的一個地方。加泰羅尼亞一直在西班牙受著不公平的待遇。雖然加泰羅尼亞的經濟發展水平非常好,但是相對的加泰羅尼亞在西班牙所受到的待遇只是壓迫。並沒有得到西班牙政府的公平對待。
加泰羅尼亞的區域面積僅為西班牙國土面積6.3%,人口總數也只有全國的16%,但卻貢獻了西班牙年GDP 的20%,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經濟大戶」。收入一馬當先,隨之所繳納的稅額也變得水漲船高。每年加泰羅尼亞上交給國家的稅費,遠比很多地區都要高;而換算成人均稅額,加泰羅尼亞人所要交的稅,甚至比同等收入的首都馬德里大區還要高出幾百歐元。稅收上高額的支出,卻沒能換回國家同等的回報,這是讓加泰羅尼亞人最意難平的一點。加泰羅尼亞每年獲得的財政預算撥款,比其他地區都要低得多。
❼ 西班牙是怎樣解決加泰羅尼亞問題的
2015年11月9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議會今日投票贊成了從西班牙獨立的決議,並推出了所謂的獨立路線圖,但西班牙馬德里的中央政府誓言阻擋這一進程。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表示,西班牙面臨10年來最大的憲法危機將,他就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獨立宣言向西班牙憲法法庭提出申訴,他表示,加泰羅尼亞地區獨立投票決議將不會有結果。
❽ 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區的政治問題
加泰羅尼亞在中世紀時逐漸形成。12世紀時加泰羅尼亞與阿拉貢王國聯合建立加泰羅尼亞-阿拉貢王國。18世紀時波旁王朝的菲利普五世成為西班牙國王,他取消了加泰羅尼亞的自治政府,禁止以加泰羅尼亞語作為官方語言。1933年加泰羅尼亞重建自治政府,但1939年佛朗哥在西班牙內戰中利後再次取消加泰羅尼亞的自治並禁用加泰羅尼亞語。直到1975年,加泰羅尼亞重又恢復自治,加泰羅尼亞語也在西班牙獲得官方語言地位,並被承認為獨立的歐洲語言。
相比好多朋友都知道加泰羅尼亞的鬧獨立的事情。沒錯,一個巴塞羅那讓加泰羅尼亞成為國際關注的中心。加泰羅尼亞有著輝煌的歷史和成就,在歐洲的文化藝術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加泰羅尼亞在阿拉貢時期是獨立的城邦,但在被羅馬吞並後就不斷地更換宗主國,喪失了千餘年的自治權,盡管他們一直在抵制。
直道19世紀中期,加泰羅尼亞達到了一個獨立的高潮,加泰羅尼亞的語言被廣泛使用,民族主義上升。不斷地流血斗爭醞釀出了加泰羅尼亞本地的左翼聯盟黨,在1931年強行宣布獨立,弱勢的西班牙中央政府也通過了獨立法令。盡管佛朗哥1939年就強行吞並了加泰羅尼亞,但是這八年的獨立時光給了加泰羅尼亞人無限的希望和聯想。他們同佛朗哥,同西班牙戰後政府不斷流血沖突,終於在1979年全面自治。但是獨立一直是加泰羅尼亞人的一樁心願,也是西班牙政府的一塊心病。
大家能接觸到的可能是某些巴薩的球員公開宣稱支持加泰羅尼亞獨立什麼的消息,這很常見,我有親身經歷,公司附近就是FAMOSA的駐華辦事處,和一個長得很像勞爾的小夥子接觸過,他就是堅稱自己不是來自ESPANIA,而是CATALUNIA!!!呵呵,和對岸的同胞們多像~~~
前兩年有一場鬧劇,加泰羅尼亞省長在議會上通過壓倒性優勢的投票宣布「加泰羅尼亞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可笑的是,聯合國的特使批文是:著西班牙國家議會審議。因為和中國類似,西班牙議會早就通過了類似《反分裂法》的文案並劃入憲法,再加上佛朗哥執政期間就強行斷絕了加泰羅尼亞的所有邦交,使得加泰羅尼亞在很長一段時間練參贊級的外交來往都沒有。
❾ 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要獨立嗎
10月22日電 俄羅斯媒體22日援引西班牙《機密報》(El Confidencial)的消息稱,有消息人士透露,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計劃於10月23日宣布獨立。
西班牙首相拉霍伊日前在講話中稱,中央政府本不希望動用憲法接管加泰羅尼亞地區。但是考慮到繼續保持經濟復甦態勢的期望,顯然加泰羅尼亞地區的行動已經危及到了經濟復甦。
拉霍伊指出,加泰羅尼亞地區經濟近期的數據令人擔憂。若加泰羅尼亞獨立,當地經濟將萎縮30%,也將失去在歐盟與WTO的地位。
以Carles Puigdemont為首的加泰羅尼亞自治政府10月1日舉行公投尋求獨立,有43%的加泰羅尼亞人口參與投票,其中90%贊成獨立。
隨後西班牙政府宣布公投違憲,大部分反對獨立的當地選民(主要為公民黨黨員)也抵制了該公投,未參與投票。
❿ 加泰羅尼亞怎麼會被西班牙吞並
加泰羅尼亞從前是阿拉貢(Aragón)王國中的一個公國,它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歷史中扮演重要角色。從17 世紀起它就是獨立主義者的中心。
公元1137年,阿拉貢王國的王位繼承人佩德羅尼亞公主與巴塞羅那伯爵貝倫格爾四世聯姻,此後巴塞羅那與阿拉貢形成共主邦聯。
1164年,佩德羅女王與貝倫格爾四世之子阿方索二世成為阿拉貢國王,他同時繼承了父親的巴塞羅那伯爵爵位,因此阿方索就開創了阿拉貢王國的巴塞羅那王朝,這一王朝持續了兩百多年,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各自獨立發展自己的文化、習俗和語言。憑借加泰羅尼亞強大的海軍和經濟力量,阿拉貢王國實力大增,其疆域向北擴張至比利牛斯山脈以北的部分法國地區,向南收復了摩爾人控制的瓦倫西亞,並先後佔領了科西嘉島、撒丁島以及義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國,並一度控制了雅典公國。阿拉貢成為西地中海不可一世的霸主。
加泰羅尼亞的不幸始於1410年。巴塞羅那世系的阿拉貢國王馬丁一世在這一年去世,沒留下子嗣。卡斯蒂利亞(Castilla)是當時西班牙內陸最具野心的王國,統治了現今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區。面對卡斯蒂利亞的經濟誘惑和政治壓力,阿拉貢王室選舉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一世的兒子費爾南德一世(馬丁一世的外孫)為新國王。卡斯蒂利亞王國是一個農業經濟為主的國家,因循守舊,輕視商業,對天主教的異常狂熱也令後來的西班牙疲於征戰。費爾南德入主阿拉貢王國後,就聯手阿拉貢人打壓重商主義的加泰羅尼亞。加泰羅尼亞人的反抗也日益加強,在阿拉貢國王胡安二世時達到第一次高潮。堅持十多年後(1462-1473年)加泰羅尼亞人終於失敗,首府巴塞羅那幾乎被夷為平地。
加泰羅尼亞的厄運還沒有結束。
146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女繼承人伊莎貝拉本該嫁給葡萄牙的年邁國王,任性的她卻與阿拉貢王子斐迪南二世(來自卡斯蒂利亞王室)私奔,兩人的愛情雖然修成正果,加泰羅尼亞的命運就此發生根本改變。兩個親上加親的王室聯姻,其結果不僅是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最終結為共主邦聯(正如當年的阿拉貢與巴塞羅那)。邦聯的兩個王國雖各自獨立發展,但政治權力越來越集中於以塞維利亞為中心(後為馬德里)的卡斯蒂利亞。卡斯蒂利亞與阿拉貢的合並也標志著伊比利亞半島上統一政治體——西班牙的誕生。
1492年,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資助的哥倫布發現了聖薩爾瓦多島後,西班牙開始在美洲大陸殖民擴張,然而卡斯蒂利亞卻壟斷了從「新西班牙」獲得的幾乎全部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加泰羅尼亞的商人漸漸不敵義大利的熱那亞商人,來自地中海的貿易經濟走向衰落。內外交困之下,加泰羅尼亞與卡斯蒂利亞的裂痕越來越深。加泰羅尼亞人經過長期斗爭,在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期間(1556—1598年),獲得了高度自治地位,他們擁有獨立的議會,稅收權和有限立法權。
雖有美洲殖民地源源不斷的白銀可供揮霍,由於多年在歐洲窮兵黷武,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見擴展閱讀)債台高築,並且多次違約不還。在如火如荼的歐洲三十年戰爭期間,西班牙收回了加泰羅尼亞的征稅權,肆意榨取當地資源和並對農民課以重稅。
1640年,不堪壓迫的加泰羅尼亞農民手持鐮刀襲擊卡斯蒂利亞駐軍,「收割者戰爭」爆發。
1641年,兼任巴塞羅那伯爵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三應援介入戰爭,加泰羅尼亞宣布成為共和國。此後十年時間里,加泰羅尼亞在法國的保護下脫離了西班牙。
1652年西班牙攻佔巴塞羅那;
1659年,法國與西班牙締結條約,加泰羅尼亞被法國放棄,重歸西班牙控制,法國則收獲了阿拉貢王國北部的部分地區。這場戰爭衍生而來的《收割者》一歌後來被定為加泰羅尼亞的「國歌」。
在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絕嗣引發的王位繼承戰爭中(1701-1714年),加泰羅尼亞加入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聯合陣營,然而最終獲勝的卻是敵對方法國波旁王朝。加泰羅尼亞再次被拋棄,主要盟友都與法國簽訂和約了,前者卻毫不知情,直到巴塞羅那被攻陷。戰爭發生在西班牙本土,加泰羅尼亞的獨立勢力也遭到重創,西班牙的新國王菲利普五世趁勢收回了加泰羅尼亞的一切自治權:憲法被廢除,政府機構被撤銷,加泰羅尼亞語被禁止作為官方語言,大學被關閉等等。西班牙進入了更加專制的波旁王朝時期,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民族國家的形成期。卡斯蒂利亞的政治和法律制度被強行推行到全國,西班牙語(實際就是卡斯蒂利亞語)被指定為官方語言。有著近七百年歷史的阿拉貢王國被廢除,加泰羅尼亞從1714年起變為西班牙王國的一個行省,進入了其歷史上最黑暗的階段之一。
不屈不撓的加泰羅尼亞人從未放棄擺脫西班牙的努力。在十九世紀的兩次卡洛斯戰爭(1833-1840年,1873-1876年)里,加泰羅尼亞先後加入了挑戰西班牙王位的唐.卡洛斯(國王斐迪南七世之弟)和小唐.卡洛斯(唐.卡洛斯之孫)的陣營,西班牙另一個有獨立傾向的巴斯克地區也支持挑戰者。不過,兩場戰爭皆以卡洛斯家族失敗告終,期間西班牙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悲情的加泰羅尼亞仍然一無所獲。
從上述卡斯蒂利亞(西班牙)和加泰羅尼亞的關系史來看,王室聯姻在轉變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歐洲王室之間的聯姻歷史悠久又錯綜復雜,國土和臣民往往通過共主邦聯和領地等方式被不同君主統領。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室是歐洲史上統治領域最廣的王室,在鼎盛期卡洛斯一世(查理五世)統治了西班牙、西屬尼德蘭、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阿爾薩斯、義大利南部的西西里島、薩丁島、那不勒斯王國以及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而加泰羅尼亞卻在一次次聯姻與合並中越來越喪失其自主性和自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