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19世紀西班牙在菲律賓駐軍多少

19世紀西班牙在菲律賓駐軍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1-21 01:55:03

⑴ 1807年西班牙在東西兩半球的殖民地有多大面積,包括哪些地區

憑借著開辟新航路、掌握地理大發現的先機,西班牙人在全世界迅速搶占很多殖民地,並於1494年與葡萄牙簽署了《托爾德西利亞斯條約》,條約規定在西經41度到45度之間劃一條分界線,將世界一分為二,規定這條線以西新發現的土地屬於西班牙勢力范圍、以東屬葡萄牙勢力范圍。由於這一條約得到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作保,所以這條線也被稱為「教皇子午線」。


而在亞洲、非洲,西班牙主要是搶佔一些貿易據點和建立商站,這些貿易據點和商站面積較小,其中較大的加那利群島面積也僅0.75萬平方公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中菲律賓(1565年成為西班牙殖民地)屬於西班牙在亞洲面積較大的殖民地,其面積為29.97萬平方公里。所以總得來講,到了1807年,西班牙在全世界的殖民地總面積為1301.96+0.75+29.97=1332.68萬平方公里左右。

⑵ 美西戰爭的過程

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戰爭。

19世紀末,古巴和菲律賓兩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鉗制著大量西班牙軍隊。西班牙軍對古巴起義者的殘酷鎮壓激怒了美國政府,並危及美國資本家在該地的經濟利益。

1898年2月15日,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國遂以此事件為借口。要求懲罰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對美國宣戰,次日4月25日美國對西班牙宣戰。

對西班牙宣戰後,早有準備的美國立即派北大西洋艦隊封鎖了古巴北海岸。1898年7月底,當W•麥里特率領美遠征軍第八軍1.5萬人從美國趕來後,杜威又開始發動新的攻擊。菲律賓起義軍首領也被其蒙蔽,答應與美軍共同作戰,以換取戰後的「獨立」。

1898年8月13日,美軍向馬尼拉發起了裝模作樣的「總攻」,西軍略做抵抗,便繳械投降了。至此,歷時3個多月的美西戰爭以美國實現其擴張計劃而告終。

(2)19世紀西班牙在菲律賓駐軍多少擴展閱讀

美西戰爭的結果:

1898年10月1日,美國以勝利者的姿態和西班牙政府進行談判。12月10日,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在古巴人民和菲律賓人民完全被蒙蔽的情況下,美國同西班牙簽訂了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巴黎和約》。

合約第一條是西班牙放棄對古巴主權的一切要求和權利。第二條是西班牙將其管轄的波多黎各島、西印度群島中的其它島嶼以及馬里亞納群島中的關島讓給美國。第三條是西班牙把菲律賓群島讓給美國,美國付給西班牙二千萬美元。

就這樣,帝國主義陣營的「後起之秀」美國硬是從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口中摳出了如此眾多的肥肉。但是,這場戰爭作為帝國主義戰爭的一篇,作為殖民者踐踏弱小國家利益的範例而遭到百般非議。就連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也憤慨地說:美國國旗上的「白條應當塗成黑色,旗上的星條應當改為骷髏頭和交叉骨」。

⑶ 西班牙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集中在哪裡

西班牙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集中在菲律賓。1564年西班牙的一位探險家黎牙實比受西班牙總督路易斯·德貝拉斯科的指派前往菲律賓拓展殖民地。率領5艘船從墨西哥海岸出發,橫渡太平洋,於1565年4月到達菲律賓群島南部的宿務島,在如今的菲律賓第二大城市宿務市建立了第一個西班牙居民點。隨後接連發動進攻,並最終佔領了菲律賓。西班牙在菲律賓殖民統治了300多年,為菲律賓人帶去了天主教。直至今日菲律賓仍然留存著大量西班牙時期的遺跡。

⑷ 菲律賓的軍力

軍力
1901年建立保安隊。1936年以保安隊為基礎建立國際陸軍。1946年以陸軍為基礎建立國防軍隊,分海、陸、空和保安軍四個軍種。1950年4月19日正式改稱菲律賓武裝部隊,並將3月22日(1897年菲反抗西班牙殖民統治成立革命政府的日期)定為建軍節。菲律賓武裝部隊由海、陸、空三軍組成。實行志願兵役制,其中現役軍人12萬,預備役軍人13萬。重點加強首都及西部南沙的防衛有半數以上的艦艇和陸戰隊部署在西部海區,全國海空軍基地主要有5處,其中空軍基地3處(克拉克、庫比岬、馬尼拉)、海軍3處(三格萊/卡維持、三寶顏、宿霧)。
軍隊
菲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預備役和准軍事部隊組成,其中正規軍總兵力10.9萬人。現役陸軍6.6萬人,編成8個步兵師、23個步兵旅、8個炮兵營、1個裝甲旅、5個特種作戰旅、1個總統衛隊。海軍2.6萬人,編成1個作戰艦隊司令部、6個海區司令部和4個海軍陸戰旅。空軍1.7萬人,編成3個空軍師、9個飛行聯隊、7個勤務保障聯隊。
總統是最高統帥。武裝部隊司令部為三軍最高指揮機構,總參謀長是最高軍事指揮官。國防部是三軍行政管理機構。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三年以上。
國家警察部隊於1991年1月正式組建,隸屬於內務與地方政府部。總兵力9.55萬人,是僅次於菲武裝部隊的准軍事力量,在各地區、省、縣、市、鎮均設有國警指揮部和警察局。

軍費
2004年軍費預算425億比索。1995年2月16日,參議院通過一項推動武裝部隊現代化的法案。該法案決定在今後10年裡增撥500億比索,用於軍隊的現代化建設。
2009年國防預算700億比索。2007年1月,阿羅約總統批准軍方100億比索采購計劃,用於支持菲軍隊現代化。
2010年軍費開支16.3億美元

⑸ 1700-1868年西班牙詳細歷史,越詳細越好,可加分!

開明專制:波旁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18世紀)
來自法國王室的腓力五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他在1715年簽署了Decreto de Nueva Planta法案,終結了原來組成西班牙帝國的各王國的歷史權力和特權,將其統一在卡斯蒂利亞的法令之下——後者的西班牙總議會(Cortes Generales)更樂意於接受國王的旨意。西班牙不僅在文化上,而且在政治上成為了專制主義的法國的追隨者。其後,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五世和查理三世繼續統治著西班牙。 在查理三世及其大臣伊斯奎拉克侯爵萊奧波爾多·德·格雷戈里奧等人的統治下,西班牙開始實行開明專制,這在18世紀中期為西班牙帶來了新的繁榮。盡管與法國一同輸了對抗英國的七年戰爭,但是在其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西班牙卻奪回了之前失去的大部分領土,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改善。然而,查理三世的改革精神在其子查理四世的統治時期盪然無存,後者被認為存在智力障礙。在他的妻子的情人曼努埃爾·德·戈多伊(Manuel de Godoy)的操縱下,查理四世廢除了查理三世時期諸多的改革政策。在法國大革命戰爭其間短暫的反對法國大革命之後,西班牙被哄騙加入了與這個鄰國的不穩固的聯盟,從而遭致了英國的封鎖。查理四世優柔寡斷,後來又拒絕加入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大陸封鎖體系,導致法軍於1808年入侵西班牙,這又最終觸發了西班牙獨立戰爭。 在由於哈布斯堡王室腐朽的統治所導致的西班牙17世紀後半葉的衰弱之後,18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西班牙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無法挽回西班牙相較於歐洲其他發生巨大變革地區,如英國、法國和低地國家,在政治和商業發展上的落伍。因拿破崙的入侵而爆發的混亂又進一步擴大了這條鴻溝。
西班牙獨立戰爭(1808-1814)
西班牙在拿破崙戰爭初期站在法國的對立面,但是西班牙軍隊的戰敗促使查理五世與革命中的法國結盟。之後,在1805年的決定性的特拉法加海戰之中,法西聯合艦隊的主力被消滅殆盡,這又促使西班牙國王重新考慮與法國的結盟。西班牙退出了大陸封鎖體系,而拿破崙和西班牙國王又進一步交惡,最終導致法國入侵西班牙並廢黜了查理四世。西班牙民眾有力的抵抗了法軍的入侵,全國各地的議會均聲明支持查理四世的兒子斐迪南七世。 西班牙遭受到了英國的封鎖,而它的殖民地——它們第一次與母國統治者斷絕音訊——開始與英國獨立進行貿易。其後它們在南美洲擊退了英國的入侵,這進一步鼓勵了殖民地的獨立傾向。最初,殖民地議會宣布支持斐迪南,希望在議會已經起草的自由派憲法的框架下從馬德里獲得更大的自治權。這時的西班牙議會流亡至了加的斯。1812年,加的斯議會創立了第一部現代西班牙憲法——1812年西班牙憲法。 威靈頓公爵指揮下的英國軍隊和拿破崙的軍隊在半島戰爭中展開戰斗,此時約瑟夫·波拿巴被拿破崙在馬德里扶立為西班牙國王。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出現了西方現代史上的首次游擊戰:法國在西班牙境內的補給線受到了西班牙游擊隊的多次攻擊。伊比利亞半島的戰爭局勢不斷反復,威靈頓花了數年時間堅守位於葡萄牙的堡壘,並在西班牙境內發動了數次戰役。1813年,在決定性的維多利亞戰役中,法軍被擊敗。第二年,斐迪南被重新冊立為西班牙國王。
19世紀的西班牙(1814-1873年)
雖然將法國軍隊趕出西班牙之後,西班牙議會已經宣誓恪守1812年憲法,但是斐迪南七世公開宣稱這個國家太自由了。他回到西班牙後,拒絕了向憲法宣誓,並繼續以其祖先的那種權力專制主義的方式進行統治。 雖然西班牙本土接受了費迪南的這種態度,但是西班牙帝國的新世界部分對此表示了反對。革命爆發了。西班牙由於之前與法國的作戰和國家重建而瀕於破產,甚至無法為士兵發餉,最終被迫於1819年將佛羅里達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1820年,一支被派往殖民地(此時的殖民地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受到了來自反叛分子和門羅主義的雙重威脅)的遠征軍在拉斐爾·德爾列戈領導下於加的斯發動起義。全西班牙的軍隊都聲明對這些起義者表示同情。斐迪南被迫接受了自由派的1812年憲法。在自由派得勢期間,斐迪南處於事實上的被軟禁狀態。 自由派統治了三年時間,其後發生了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為之後一個世紀的西班牙政治定下了一個基調。自由派的政府被當時的歐洲各國看成是大革命時期法國政府的翻版,引起了1822年凡羅拿會議的敵視,法國被授權介入這場戰爭。法國使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西班牙遠征軍摧垮了自由派政府,斐迪南重掌權力。此時,美洲殖民地已經完全淪陷;1824年,美洲大陸的最後一支西班牙軍隊在南秘魯地區的阿亞庫喬戰役中被擊敗。 接下來的十年內,西班牙局勢動盪不安。由於斐迪南只誕有一名女性繼承人,西班牙王位很有可能由其兄弟卡洛斯王子繼承。此時的斐迪南由於懼怕外國干涉,已經和保守派結盟,他沒有把卡洛斯王子的不同政策作為一種可行的選擇來考慮。斐迪南隨後頒布了1830年國事詔書,使其女兒伊莎貝拉能夠繼承王位,從而破滅了卡洛斯王子的希望。卡洛斯王子逃往葡萄牙,對抗這份詔書。 斐迪南死於1833年,隨後年僅三歲的伊莎貝拉登基為西班牙女王,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卡洛斯戰爭。卡洛斯率軍侵入西班牙,並獲得了西班牙保守派的支持;伊莎貝拉的母親——兩西西里的瑪利亞·克里斯蒂娜則被推舉為攝政,直至其女兒成年。 年末,叛軍看起來已經接近毀滅邊緣了;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被稱為「克里斯蒂諾軍」("Cristino" forces)的軍隊,已經將叛軍趕出了巴斯克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其後卡洛斯任命了巴斯克總督托馬斯·德·祖瑪拉卡里格為他的總司令。祖瑪拉卡里格使叛軍恢復了戰鬥力,至1835年他已經將克里斯蒂諾軍趕至了埃布羅河邊,並將原本士氣低落的叛軍改造成了一支擁有3000多素質較之政府軍更為優秀的士兵的軍隊。 1835年,祖瑪拉卡里格的死改變了卡洛斯派的命運。克里斯蒂諾軍在范蓋拉親王巴爾多梅羅·埃斯帕特羅的有力指揮下,在1836年的勒查納戰役(Battle of Luchana)中獲得勝利,扭轉了戰爭局勢。1939年,一紙《范蓋拉協議》結束了第一次卡洛斯戰爭。 埃斯帕特羅由於戰爭中的表現成為了戰爭英雄,廣受歡迎,被稱為「西班牙的保護者」(Pacifier of Spain)。他要求瑪利亞·克里斯蒂娜進行自由主義改革。但是反對這項主張的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辭去了攝政職位,並讓埃斯帕特羅代替她成為了攝政。但是隨後埃斯帕特羅推行的自由主義改革遭到了溫和派的反對,這位前指揮官的雷霆手段在全國各地引起了零星的暴動,這些暴動最終都被血腥的鎮壓了。埃斯帕特羅在1843年被溫和派的拉蒙·馬里亞·納維茨·坎波斯推翻,後者後來卻被仍認為太過於傾向保守派。這時卡洛斯派又蠢蠢欲動,第二次卡洛斯戰爭隨即於1846年在加泰羅尼亞爆發,但是由於缺乏組織,至1849年卡洛斯派被鎮壓。 成年後,西班牙的伊莎貝拉二世積極參與政府運作,但是在其統治期間卻異常不受歡迎。人們認為她只親近周圍的人,而毫不關心西班牙的普通民眾。1856年,她試圖建立一個置於萊昂帕多·奧唐奈爾領導之下的跨國聯盟——伊比利亞聯盟,此時後者已經進軍至馬德里並解散了由埃斯帕特羅組織的一屆政府。但是伊莎貝拉的計劃最終宣告失敗,她的政治威信以及在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都大受打擊。 1860年,伊莎貝拉發動了一場由奧唐奈爾和胡安·普里姆指揮的、針對摩洛哥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這場戰爭提升了伊莎貝拉在國內的威望。但是,欽查群島戰爭期間的一場企圖重新奪回秘魯和智利的戰役中,西班牙被南美國家所擊敗,遭遇到了災難性的失敗。 1866年,胡安·普里姆領導的一次叛亂被鎮壓。但是很清楚,西班牙人民對伊莎貝拉的統治日漸不滿。1868年,爆發了光榮革命,進步人士弗朗西斯科·塞拉諾和胡安·普里姆聯手發動叛亂,並在阿爾科萊阿戰役中擊敗了伊莎貝拉的軍隊。伊莎貝拉被放逐至巴黎。 之後兩年西班牙又爆發了革命,陷入了無政府狀態。1870年,西班牙議會宣布西班牙將會擁有一位新的國王。事後證明,這個決定在歐洲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於法國反對德意志霍亨索倫王室的利奧波德親王為王位候選人而發動了普法戰爭。最後,議會選舉義大利薩伏依王朝王子阿馬德奧親王為西班牙國王,並於第二年加冕。 阿馬德奧作為自由黨人,已經向自由主義憲法宣誓。但是他立即就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整合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政治形態。他為西班牙人之間以及西班牙各政黨之間的相互斗爭所折磨。
西班牙第一共和國時期(1873-1874年)
在希達果事件(Hidalgo affair)之後,阿馬德奧公開宣稱西班牙人民是不可治理的,並遜位離開了這個國家。王位虛懸時期,由激進派和共和黨人組成的政府宣布了成立西班牙共和國。 共和國馬上就面臨著危機四伏的局面——卡洛斯派是其中最直接的威脅,他們在1872年選舉中的慘淡表現之後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而第一國際亦號召發動社會主義革命;起義和動盪局面席捲納瓦拉和加泰羅尼亞地區;此外共和國亦為羅馬天主教會所反對。
復辟時期的西班牙(1874-1931年)
雖然前女王伊莎貝拉二世仍然在世,但是她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可能會再次引起國內的分裂,於是在1870年她放棄了王位轉而支持她的兒子阿方索,後者正式加冕為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二世。在西班牙第一共和國的騷亂局面之後,西班牙人更樂於接受波旁王朝統治下的秩序的回歸。當時正在國內抵抗卡洛斯派暴動的共和軍在馬丁內茲·坎波斯准將的帶領下於1874-1875年冬季向阿方索效忠。共和派政府被解散,隨後在1874年新年前夕,阿方索任命他所信任的顧問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為首相。阿方索主動出擊,有力的鎮壓了卡洛斯派,並很快的贏得了大部分西班牙國民的支持。 西班牙很快就恢復了秩序,帕拉希德斯·門托·薩迦斯塔所領導的自由派和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所領導的保守派輪流執掌政權。在阿方索十二世統治期間,西班牙的政局得到了改善,經濟也獲得了部分的恢復。1885年,阿方索去世;之後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又於1897年被刺殺,政局再次動盪不安。 1868年開始的十年戰爭中古巴開始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這導致了西班牙的新世界殖民地上廢奴主義盛行。美國對該島和島上的人民很感興趣,遂使得局勢愈加惡化。美國緬因號戰艦的爆炸引發了1898年的美西戰爭,西班牙遭遇到了災難性的失敗。最終古巴獲得了獨立,而西班牙則失去了它在新世界的最後一塊殖民地——它將波多黎各連同太平洋上的關島和菲律賓以20萬美元割讓給了美國。1899年,西班牙將其在太平洋上僅剩的幾個島嶼——北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帛琉賣給了德國,至此,西班牙的殖民地只剩下了非洲的西屬摩洛哥、西屬撒哈拉和西屬幾內亞。 災難性的1898年催生了98一代,這批人由要求新政府變革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組成。無政府主義運動和法西斯主義運動在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盛行。1909年,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場叛亂被殘酷鎮壓。 西班牙在一戰中的中立地位使其可以向戰爭雙方提供其所需的物資,造就了西班牙這個時期經濟的繁榮。但是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的爆發和戰後經濟的減速給西班牙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這個國家負債累累。1919年,一次大規模的工人罷工活動被鎮壓。 對西屬摩洛哥摩爾人的虐待最終導致了1921年爆發的起義,其後西班牙失去了其在北非的殖民地,只剩下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塊飛地。為了逃避責任,阿方索十三世決定支持米格爾·普里莫·德·里韋拉將軍的獨裁,這標志著西班牙君主立憲時期的結束。 1925-1927年間,在法國的協助下,西班牙收復了摩洛哥。但是1930年的政府破產和沸騰的民怨使得國王只能迫使普里莫·德·里韋拉辭職。出於對國王支持獨裁活動的反感,在1931年4月的市政選舉中,城市居民投票給了共和派政黨。國王在未遜位的情況下逃離西班牙,共和國隨之建立。

⑹ 西班牙殖民菲律賓人口後期

菲律賓是東南亞的一個群島國家,面積29.97萬平方公里,還算是不小的。不過由於是群島組成的國家,版圖過於破碎,在歷史上一直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直到1594年西班牙人控制該地,菲律賓作為一個國家整體才開始出現在歷史舞台上。
做個對比,1960年菲律賓統計人口為2700萬,和當時的泰國人口一樣多。

然而經過60年的發展,如今菲律賓人口已經超過1.1億,狂飆了8400萬。反觀泰國,2021年的官方人口數據只有6995萬,約等於7000萬,比菲律賓愣是少了4000萬人!
毫不誇張地講,菲律賓應該是二戰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沒有之一,就連埃及這樣的生育大戶也得甘拜下風,望塵莫及。

⑺ 誰知道西班牙在菲力普二世(1527-1598)統治下的疆域變化情況

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新格瑞那達總督區(包括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厄瓜多)、秘魯總督區(包括秘魯、智利)、拉普拉塔總督區(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烏拉圭)。

1580年,西班牙兼並了葡萄牙,葡萄牙的東方帝國、非洲殖民地和巴西也同屬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加上西班牙原本在歐洲的領地,在亞洲、美洲的殖民地,由此西班牙的領土包括了從亞洲的香料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到非洲的海岸和許多腹地,還有整個美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勢力達到頂峰。 1581年4月在托馬爾召開的議會上,他被擁立為葡萄牙國王。

1588年8月,無敵艦隊行進到加來和敦刻爾克法國海岸附近時遭遇英軍襲擊。殘余船隻遭遇漢奸暴風雨,無敵艦隊毀滅,西班牙開始衰落。

1598年,菲利普二世去世,西班牙黃金時代終結。

⑻ 西班牙19世紀的歷史簡介

屬於近現代史。
1808到1813年獨立戰爭
1814到1833年fernando 七世執政。
1833年fernando病逝,他的年僅三歲的女兒isabel二世當女王,但是isabel太小,就有其母maria cristina攝政直到1840年。
在1840年到1843年maria cristina覺得自己無力管理國家,把攝政權讓給了出色的將軍和國家英雄espartero.
1843到1868年,isabel 二世執政。
後來1868年有西班牙革命, 革命後選出一個君主立憲的國王,定為了義大利人amadeo.後來amadeo覺得西班牙人太難管理,就自己退位,西班牙成立了第一共和國,短短11個月里,換了4位總統,所以很不穩固,導致了波旁王朝的復辟,isabel二世的兒子alfonso任國王。

⑼ 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400多年,為何西班牙語沒能成為菲律賓的官方語言

菲律賓是一個長期被列強殖民統治的國家,但是很神奇的是,它在被西班牙統治的400多年時間里,西班牙語都沒能成為菲律賓的官方語言。不過細究起來,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菲律賓這個國家本身的語言系統就很混亂。在被西班牙殖民統治之前,菲律賓就一直沒有一個統一的官方語言。這種語言系統的混亂使得在菲律賓國內,大家都是各說各的,地區與地區之間沒有什麼交集。


所以,菲律賓人的語言在很短的時間里就變成了英文語種。而英文也成了菲律賓人除自己的母語之外的主要語種,相比之下,西班牙語雖然在菲律賓的時間更久,但是因為它的小眾面,反而沒有成為菲律賓人的主要語種。

⑽ 美西戰爭的菲律賓

在太平洋沿岸卻沒有任何要求保衛海防和分兵把守的呼聲。實際上,很多美國人根本不知道西班牙人在太平洋還擁有實力。但是,在華盛頓卻有一個人十分清楚西班牙人在太平洋擁有菲律賓,並且還有一支由各種艦只組成的艦隊,此人就是海軍部長助理西奧多·羅斯福。當西美沖突剛一爆發時,羅斯福就決定美國不僅要在大西洋,而且要在太平洋准備一場大戰。他要尋找一個能給駐菲律賓的西班牙海軍力量以迅猛打擊的人。最後,他選定了喬治·杜威准將,任命他為美國亞洲分艦隊的總司令。
杜威接受此項命令時是監測委員會常務主席,但他在國內戰爭期間身經百戰,威名遠揚。杜威不僅作戰勇猛,而且象他的老上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一樣,他對戰局有獨到戰術慧眼和洞察秋毫的分析能力,在離開華盛頓之前,他閱讀了所有能找到的關於菲律賓的材料,研究了所有能得到的菲律賓水域的海圖。1897年12月初,他動身去日本,並迫切要求海軍部盡早給他送去彈葯。一個月後,他在長崎登上了旗艦「奧林匹亞」號,正式任指揮。 不久,杜威指揮南下,駛往香港,逼近馬尼拉。在香港,他收到了代理海軍部長羅斯福的電報:「保持充足的燃煤。一旦……發生戰爭,你的任務是不準西班牙分艦隊離開亞洲海岸,然後對菲律賓群島發起進攻。」杜威根本不需要這種敦促,因為此時他已經在加緊備戰了。他為艦隊購買了一艘運煤船和一艘補給船。他命令戰艦入塢,對機械部分進行大修,把船體水下部分清除干凈,並將白色的船舷漆成灰色。杜威准將親自檢查一切細節,要求艦艇人員每天操練,艦上所有的機器都作好戰斗准備,一接到命令就能夠連續運轉。為了搞清西班牙艦隊和菲律賓島上的設防情況,他派了一個密探去馬尼拉,還讓自己的副官化裝成旅遊者,從到達香港的遊客那兒刺探情報。為了防止英國人在戰爭爆發後採取中立的立場,他又在中國海域的大鵬灣附近設立了一個臨時錨地。
1897年4月25日,海軍部長發來一封電報:「美西已經開戰,速往菲律賓,開始行動,盡力俘獲或摧毀西艦隊。」杜威又等待了36小時,直到美國領事從馬尼拉帶著西班牙人備戰的情況趕來。1897年4月27日,杜威揮戈南下,去征服菲律賓。
美國分艦隊包括4艘巡洋艦:旗艦奧林匹亞號(5870噸)、巴爾的摩號、羅利號、波士頓號;兩艘炮艇:「海燕」號和「康科德」號;以及緝私船「麥卡洛克」號。這些艦只的總噸位有2萬噸,載有大約100門艦炮,其中只有半數的口徑大於4英寸。此時,在遠離美國艦隊600海里以外的菲律賓,西班牙艦隊的唐·帕特里西奧·蒙托霍少將正等待著戰斗。蒙托霍唯一能起點作用的現代艦只是「雷娜·克里斯蒂娜」號。它的排水量約3500噸,載有6.2英寸口徑的艦炮。另一艘巡洋艦「卡斯蒂利亞」號是一艘老式木船,靠其本身的動力還開動不了。此外是5艘500至1100噸的軍艦。蒙托霍估計自己在機動作戰中沒有可能打敗美國分艦隊,於是,他打算在錨地抗擊,把自己的軍艦當成要塞艦隊支援海岸炮兵轟擊美艦。
美國艦隊在去菲律賓的渡航中做了最後的作戰准備,包括晝夜戰斗演習,練演艦艇滅火和損管,並拆除了所有木製部件以防止火情加劇。1897年4月30日下午,他們搜索了蘇比克灣,未能發現西班牙艦隊。杜威斷言:「現在我們知道他們的位置了。」他指揮艦隊一直駛向科雷希爾島以南的航道,親自領頭進入三面為陸地懷抱的馬尼拉灣。
杜威准將表面很自信,但內心卻焦慮不安。整個遠東都認為馬尼拉灣是堅不可摧的。港灣的航道上已經布設了水雷。30年前,他的老上司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特曾經闖過雷區,駛入莫比爾灣。盡管自那以後水雷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改進,但杜威估計馬尼拉不會有能在遠離科雷希爾島的深水航道上准確佈雷的工兵。於是,他決定利用夜幕的掩護將自己的艦隊駛入港灣。後來,他寫道:「每當我處於困難的境地,或被具體問題搞得茫然不知所措時,我就問自己:『法拉格特會怎麼辦呢?』我們為進入馬尼拉灣在進行各項准備工作時,我不斷地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我承認,那天晚上,我們進入馬尼拉灣時我正在想著他,確信自己所做的正是他會做的。」
1898年5月1日午夜剛過,當美國分艦隊沒有觸及任何水雷,幾乎要全部順利地駛入馬尼拉灣時,幾門岸炮開火了,但美國軍艦的炮火很快就對它們進行了壓制。排成「一」字隊形的艦隊無一損傷地進入了海灣。黎明時,杜威的分艦隊已經逼近馬尼拉,開始搜尋西班牙艦隊。城裡的炮兵開了火,可惜全都打偏了。蒙托霍為了使馬尼拉城免受美艦的炮擊,就把他的艦隊部署在甲米地。杜威在這兒找到了它們。因為沒有彈葯補給地,美艦為了節省彈葯一直逼近到離西班牙艦隊只有5000碼的距離。上午5時40分,杜威對「奧林匹亞」號艦長下令:「准備完畢,即可開火,格里德利。」美國軍艦在西班牙軍艦前往復航行,不斷地進行射擊,這使人聯想起杜邦在羅亞爾灣的戰斗。好幾艘西班牙軍艦,包括「雷娜·克里斯蒂娜」號,幾次企圖沖擊美艦均遭重創,不是被擊沉就是被擊退了。7時35分,杜威因接到彈葯短缺的誤報決定暫時撤離。11時,杜威重新參戰,一個小時的炮擊使西班牙艦隊全軍覆滅。杜威下令停火時,蒙托霍所有的艦只不是冒起濃煙,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棄了。
西班牙人在這場戰斗中共傷亡381人,而杜威的艦隊只有7人受了傷。受過正規射擊訓練的美艦至少命中了170發,而缺乏射擊實踐的西班牙水兵僅僅命中了15發。美國人的勝利不僅靠實力上占優勢,而且也是他們准備充分的結果。杜威說:「馬尼拉戰役是在香港碼頭打贏的。」他還應該加上一句,那就是,這是個審勢度時的勝利。如果他沒有及時發現和打敗蒙托霍的艦隊,那麼,他的供給就難以為繼了。
由於西班牙海軍的實力在這一地區已經喪失殆盡,於是,杜威就在馬尼拉附近海面拋錨,使菲律賓防止外來的干擾。5艘德國軍艦的到達使問題復雜化了。德國人一直在尋找機會,一旦美國人對菲律賓不感興趣,他們就准備馬上把它掠為自己的殖民地。遺憾的是,美國人對菲律賓很感興趣。1萬1千名士兵迅速從舊金山出發,前往圍攻馬尼拉城,並佔領了這個群島。巡洋艦「查爾斯頓」號在護送軍隊去菲律賓的路上,兵不血刃就佔領了西班牙所屬的關島,島上的總督竟然不知道已經爆發了戰爭。不到一個月,夢想成為日益強大帝國的美國又吞並了獨立的夏威夷。
1898年8月13日,在美國陸、海軍的聯合攻擊下,馬尼拉城裡的西班牙軍隊象徵性的抵抗一下之後就宣布停火了。後來,美國軍隊花了3年的時間鎮壓菲律賓人的反抗。菲律賓人所希望的是獨立,而不是換一個帝國主義主子。大約又過了50年,美國人才承認菲律賓人是能夠自治的。然而,根據《和平條約》有關菲律賓的條款,美國卻要長期插手遠東事務。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