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地下鐵什麼時候開通
㈠ 地鐵一定都是在地下跑的嗎
不是,地鐵包括地下、地面和高架運行的方式。
現代的地鐵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
在城市內部運行的大客流量、主要以電力驅動的軌道交通,換言之,該系統須主要在城市內部運行,服務城市;
擁有獨立路權,與其他形式的交通沒有平交;
班次密集,在白天的頻率一般在10分鍾以內一趟。根據這個定義,地鐵無須完全建於地下,可以位於地面或高架橋上;
亦無須採用重軌(重量大於每米30公斤的鐵軌),如使用輕軌(重量小於或等於每米30公斤的鐵軌)能做到以上幾點的,應當也能算成地鐵, 如溫哥華高架列車(博覽線早期用ICTS Mark I輕軌列車);
至於是採用鋼輪或是膠輪,是傳統的兩根軌道或是跨座式、懸掛式單軌、是用第三軌或是接觸網、是自動駕駛或是有人駕駛、軌距幾何,都不影響這個定義的適用。
(1)墨西哥地下鐵什麼時候開通擴展閱讀
地鐵的歷史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倫敦大都會鐵路,是為了解決當時倫敦的交通堵塞問題而建。當時電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鐵路也只能用蒸汽機車。由於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當時的隧道每隔一段里程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
到了1870年,倫敦開辦了第一條客運的鑽挖式地鐵,位在倫敦塔附近、穿越泰晤士河的倫敦塔地鐵。但這條鐵路並不算成功,在運營數個月後便因新通車的倫敦塔橋取代了大部分的旅運量而廢線。
現存最早的鑽挖式地下鐵路則在1890年開通,亦位於倫敦,連接市中心與南部地區。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氣化地鐵,即現時北線的一部分。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下鐵亦於1905年全數電氣化。
現存最早的越江地下鐵路於1886年開通,位於利物浦,以連接利物浦市中心與河對岸的伯肯黑德碼頭區。 1896年,當時奧匈帝國的城市布達佩斯開通了歐洲大陸的第一條地鐵,共有5公里,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國巴黎的巴黎地鐵在1900年開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法文直譯意指「大都會鐵路」)是從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譯過去的,後來縮短成「métro」,所以現在很多城市軌道系統都稱Metro。蘇聯的地鐵也順理成章,稱作метрополитен,簡稱Метро。
㈡ 世界上地鐵最早建立在哪個國家
英國。
19世紀中葉,英國倫敦比以前任何城市發展得都要快。在這龐大帝國的中心,當數以千計的新房屋、商店、辦公樓和工廠為日益膨脹的勞動大軍而建造起來時,它幾乎要爆炸了。這些人需要有比狹窄的街道所能提供的更好的運輸工具。
1843年英國人皮爾遜為倫敦市設計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地鐵系統,由於種種原因,10年後,英國議會才批准在法林頓和主教路之間修一條長不足6公里的地鐵。經過近十年的建設,地鐵初具規模。
1863年1月,「大都會地區鐵路」正式開始營業。這也是全世界的第一條地鐵。
(2)墨西哥地下鐵什麼時候開通擴展閱讀:
1863年1月10日,倫敦帕丁頓地鐵站緩緩駛出的第一輛地下鐵路列車,改寫了世界交通史,城市交通網路變得更加多樣和通暢。
節省交通時間、減少城市擁堵、降低城市居民住房成本、加快整個城市的運轉速度,地鐵成了便捷和效率的代名詞,也讓城市生活更具吸引力。
從20世紀開始,世界上很多大都市紛紛開建地鐵。目前,全球有約190個城市擁有地鐵。
歐洲戰略咨詢機構羅蘭貝格公司近日發布報告指出,本次金融危機爆發後,很多國家的政府為了刺激經濟,都選擇投資興建更多鐵路,各國鐵路建設以年均3.2%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17年,這一增速將保持在年平均2.7%左右,而地鐵投資增速則會達到6%至8%。
曾擔任倫敦地鐵總工程師的戴維德·沃巴索說,倫敦地鐵將裝上無線網路,乘客未來將可能直接使用信用卡替代地鐵卡,科技的進步必然能使地鐵帶領人們走得更快、更遠。
印度理工學院公共交通領域專家狄內希·莫漢教授認為,發展中國家在解決交通擁堵和城市發展難題時,地鐵是一個必需的選項,但考慮到建造成本、技術和周期等因素,協調發展地鐵和地面公共交通系統是更為適合的做法,不應當偏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第一條地鐵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世界首條地鐵駛過150年
㈢ 地鐵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世界上最早的地鐵是倫敦大都會地鐵,於1863年建成,其長度約6.5公里,採用蒸汽機車。
地下鐵道:簡稱地鐵,也簡稱為地下鐵。狹義上專指在地下運行為主的城市鐵路系統或捷運系統;但廣義上,由於許多此類的系統為了配合修築的環境,可能也會有地面化的路段存在,因此通常涵蓋了都會地區各種地下與地面上的高密度交通運輸系統。地鐵和輕軌的區別,不單純是走地下和走地上的區別的。
㈣ 地鐵最早出現在哪個國家
地鐵最早出現在英國倫敦,是英國發明的。
19世紀中葉,倫敦比以前任何城市發展得都要快。在這龐大帝國的中心,當數以千計的新房屋、商店、辦公樓和工廠為日益膨脹的勞動大軍而建造起來時,它幾乎要爆炸了。這些人需要有比狹窄的街道所能提供的更好的運輸工具。
查爾斯·皮爾遜認為,答案就是在地下建造鐵路。1843年,他把自己的建議提交給議會。然而直到1863年,短途的「大都市鐵道」才總算開通。即使這段路程只有6.5千米,這條線路也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它第一年就運載了950萬乘客。
其他城市不久也紛紛仿效倫敦。布達佩斯的地鐵在1896年開通;波士頓在1897年,巴黎通往郊區的地鐵在1900年,紐約在1904年也都先後開通了地鐵。到1915年,倫敦的地鐵開始成為一個大網路。
第一條地鐵線路採用了「挖—蓋」的工序來建造,即挖掘一條深溝,然後封蓋其上面。1890年建造的真正的「管狀」鐵道,是用一個液壓沖頭推進的鋼箍鑽通泥土建成的。現代都市擁有的地鐵網路給更多的人帶來了便利,也成為大都市的標志。
㈤ 墨西哥鐵樹什麼時候拿到室外好
當環境溫度高於5度就可以拿到室外
墨西哥鐵樹如何養殖1、盆士要求養殖墨西哥鐵樹的時候,需要為其准備疏鬆肥沃、排水性和透氣性較強的沙質土壤,可以將菜園土、腐葉土、泥炭土、河沙充分混合,製作成適宜的栽培基質,並選擇孔徑為12-25厘米的花盆作為容器。2、光溫管理墨西哥鐵樹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長勢茂盛,幼苗期和春夏兩季,可以將其放置於室外陽光直射的位置養護,等新葉長出後,轉移到室內散光處,冬季氣溫不宜低於0攝氏度,否則容易凍傷。3、補充水肥在墨西哥鐵樹的生長期間,應該間隔3-5天澆水一次,以侵濕全部土壤為度,高溫時,不斷向葉面噴水,夏季還需要每隔半個月施加一次稀釋後的腐熟餅肥水,補充植株所需的養分。4、注意事項在墨西哥鐵樹的養護過程中,注意每個月為其翻土一次,保證根系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同時避免盆內積水,每年4月份為植株換盆一次,防止土壤板結,發現蚧殼蟲後,及時噴酒1%的硫酸亞鐵進行救治。
盆土要求:用菜園土、腐葉土、泥炭土、河沙混合配土。光溫管理:幼苗期和春夏兩季放置於室外陽光直射的位置養護。補充水肥:間隔3-5天為墨西哥鐵樹澆水一次。注意事項:每個月為其翻土一次,每年4月份換盆一次。
㈥ 世界上有幾個城市有地鐵
世界十大地鐵城市
1、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莫斯科 26 1
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鐵路系統之一,以其宏大的建築規模和華美的地鐵站風貌聞名於世。1935年正式通車,布局由市中心呈放射狀延伸,間以環形線路,密布於城市地下,溝通市中心和郊區絕大部分住宅區,串聯莫斯科9個火車站中的7個,以及市內的10多個廣場。
整個地鐵系統有100多個車站,早期建成的車站均有其獨特風貌,經過建築師和藝術家的精心設計,以不同的歷史事件或人物為主題,採用五顏六色的大理石、花崗石、陶瓷和彩色玻璃鑲嵌出各種浮雕和壁畫裝飾,輔以華麗的照明燈具,富麗堂皇的大理石地面,美不勝收,故有「地下宮殿」之美譽。
2、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東京 25 78
東京地鐵總里程達到世界第四位。作為擁有如此之多的人口的城市,東京地鐵從根本上舒緩了城市的交通壓力,此外快捷的地鐵也有效控制了汽車的數量,使得東京也避免了在城市高速發展中遭受了象墨西哥城那樣的環境污染,在東京,只有百萬富翁和計程車公司才買車,大多數的人便是這樣整日整夜地過著「線上」生活,而其中的一半時間,又在地下。地下鐵是東京最亂最沒有詩意的地方,但又是東京最活色生香的「夢華錄上河圖」。
3、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紐約 15 150
紐約地鐵已經有百年歷史,它覆蓋面廣,准點守時,價格低廉,深受百姓歡迎。目前紐約地鐵擁有25條線路,設立468個車站,分布在全市4個區,每日客運量約為400萬。紐約地鐵破舊臟亂,衛生狀況也不敢叫人恭維。盡管如此,紐約地鐵仍然是紐約人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原因是紐約地鐵方便快捷且價格低廉。
4、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墨西哥 15 11
墨西哥城是拉美第一個修建地鐵的都市,它的地鐵如今是拉美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地鐵網路。
墨城地鐵的第一個特點是,站口遍布全城,10條線路有近200個車站。一張地鐵圖在手,只要弄清是哪條地鐵線,站名叫什麼,一般不會迷路;第二個特點是票價非常便宜,由於地鐵的各條線路相互交叉,只要不出車站,買一張票可以坐100多公里。此外,雖然墨城地鐵站內裝修相對簡單,但站內文化氛圍很強,不僅飾有各種雕塑或壁畫,一些靠近市中心的站內還經常舉辦各種文化展覽等。
5、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巴黎 12 87
巴黎是一個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它的繁華不僅體現在地上,也體現在地下。在巴黎乘坐過地鐵的人都不會忘記,它的方便快捷,四通八達。無論是到郊外還是到市區,乘坐地鐵都是非常方便的選擇。毫無疑問,地鐵是巴黎地下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巴黎並不是世界上第一個建造地鐵的城市,但是除了倫敦之外,巴黎的地鐵站應該說是最多的,而且巴黎地鐵站和站之間的距離非常短,有的間隔只有幾百米之遙,常常是地鐵列車還沒開起來就又要減速了。巴黎地鐵的班次也很多,大概兩三分鍾就有一趟,每輛列車有五六節車廂,每節車廂能載客二三百人。它的客運量比公共汽車大得多,無疑也方便很多。對於巴黎人來說,地鐵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已經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
6、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大阪 9.84 78
大阪地鐵換乘時一般大約需要1~5分鍾,也有需要5分鍾以上的車站。有的車站在同站台內便能完成換乘,而有的車站在則需要通過一次剪票口才可完成換乘。此時可不用通過自動剪票機而走人工剪票口較為方便。
7、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聖彼得堡 8.21 1
聖彼得堡地鐵始建於上個世紀50年代,直到1999年契卡洛夫站建成通車,陸陸續續已有六十多座車站交付使用。不但每座地鐵站地面建築的外觀風格迥然不同,就是地下站台的結構格調也差異頗多。早期建成的不少車站多受斯大林時期宏偉多廊柱的建築風格、俄羅斯傳統的圓頂巴洛克式建築及哥特式建築的影響,比如位於著名的涅瓦大街起點的「起義廣場」站和紅線與一交匯處的「工學院」站。這些車站不論外部還是內部裝修都用料考究、精雕細琢、極盡豪奢,與其說是地鐵站,還不如說是大氣磋礴、富麗堂皇的宮殿。
即便每天聖彼得堡500萬人口中近一半的市民要乘坐地鐵,單單靠車票的收入,地鐵公司也無法贏利,甚至還可能倒閉。好在聖彼得堡地鐵暫時還可以拿到國家的補貼。同時,地鐵公司還搞起了多種經營,把原來空曠的大廳填滿了售貨亭,然後出租給個體業主經營。大的地鐵站幾乎相當於一個超市,從報紙、音像製品到罐頭熟食,從日用王金百貨到服裝鞋帽,一般商品都可以買得到。
8、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倫敦 8.15 117
倫敦地鐵(London Underground)是倫敦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在倫敦市中心內,地鐵車輛大部分是在地底運行的,而在郊區則在地面運行。倫敦地鐵在英語中常被?砍莆?The Tube(管子),名稱來源於車輛在像管道一樣的圓形隧道里穿行。
1863年,第一條地鐵建成通車,成為當時轟動全球的大新聞。1890年,蒸汽機車為電氣機車取代。今天倫敦已建成總長408公里的地鐵網,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2條路線、共274個運作中的車站.
9、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漢城 8.12 28
漢城面積只佔國土的1/160,但常住人口卻達1200萬,全國每4人就有1人生活在這座城市。地面上,每天有300多萬輛機動車在行駛,行車難、停車難已成為漢城人的一大苦惱。「上下班乘地鐵,周末休閑駕私車」是漢城人典型的出行方式。
漢城地鐵四通八達,目前共有9條線,全長約250多公里。據稱,位居全球第四位。漢城地鐵有著自己鮮明的風格,尤其是在經營上的「以人為本」,更顯出細膩的東方人文精神。
10、
城市名 年客流量(億人次) 票價(美分)
香港 6.3 32
1979年10月1日,地鐵正式在香港投入服務。當時全世界只有四十多個城市有地鐵,地鐵通車使香港躋身先進城市之列。
㈦ 地下鐵路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倫敦大都會鐵路 Metropolitan Railway。當時電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鐵路也只能用蒸汽機車。由於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當時的隧道每隔一段距離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到了1870年,倫敦開辦了第一條客運的鑽挖式地下鐵,在倫敦塔附近越過泰晤士河。但這條鐵路並不算成功,在數月後便關閉。現存最早的鑽挖式地下鐵路則在1890年開通,亦是倫敦,連接市中心與南部地區。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動地下鐵。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下鐵亦於1905年全數電氣化。法國巴黎的巴黎地鐵在1900年開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是從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譯過去的,後來縮短成métro,所以現在很多城市軌道系統都稱metro。的地鐵也順理成章,只是改用了西里爾字母,稱為Метро。香港地鐵車站大堂(銅鑼灣站) 地鐵車站亞洲最早的地下鐵路在日本東京,於1927年開通。此外,土耳其伊斯坦堡的第一條地鐵修建於1910年(隧道開挖於1875年,1910年以前使用馬車),但因該城市坐落在歐洲,因此沒有被算作亞洲第一條地鐵。 非洲最早的地下鐵路在埃及開羅,1987年開通。 中國中國第一條地下鐵路是1969年開通的北京地鐵。 香港的地鐵在1979年開始投入服務。 新加坡第一條地鐵在1987年開通。 台灣的第一條捷運是於1996年開通的台北捷運木柵線。 朝鮮半島的第一條地鐵在平壤於1968年動工,1973年9月6日第一條地鐵線路千里馬線(Chollima Line)通車。
㈧ 地鐵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哪個國家最先有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英國倫敦大都會鐵路。
地鐵歷史
世界上首條地下鐵路系統是在1863年開通的倫敦大都會鐵路,是為了解決當時倫敦的交通堵塞問題而建。當時電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鐵路也只能用蒸汽機車。由於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當時的隧道每隔一段里程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
到了1870年,倫敦開辦了第一條客運的鑽挖式地鐵,位在倫敦塔附近、穿越泰晤士河的倫敦塔地鐵(Tower Subway)。但這條鐵路並不算成功,在運營數個月後便因新通車的倫敦塔橋取代了大部分的旅運量而廢線。現存最早的鑽挖式地下鐵路則在1890年開通,亦位於倫敦,連接市中心與南部地區。
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氣化地鐵,即現時北線的一部分。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下鐵亦於1905年全數電氣化。現存最早的越江地下鐵路於1886年開通,位於利物浦,以連接利物浦市中心與河對岸的伯肯黑德碼頭區。
1896年,當時奧匈帝國的城市布達佩斯開通了歐洲大陸的第一條地鐵,共有5千米,11站,至今仍在使用。
法國巴黎的巴黎地鐵在1900年開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法文直譯意指「大都會鐵路」)是從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譯過去的,後來縮短成「métro」,所以現在很多城市軌道系統都稱Metro。
蘇聯的地鐵也順理成章,稱作метрополитен,簡稱Метро。
(8)墨西哥地下鐵什麼時候開通擴展閱讀:
主要功能
客運:絕大多數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都是用來運載市內通勤的乘客,而在很多場合下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都會被當成城市交通的骨幹。通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是許多都市用以解決交通堵塞問題的方法。
地鐵在許多城市交通中已擔負起主要的乘客運輸任務,莫斯科地鐵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鐵之一,800萬莫斯科市民平均每天每人要乘一次地鐵,地鐵擔負了該市客運總量的44%。東京地鐵的營運里程和客運量與莫斯科地鐵十分接近。巴黎地鐵的日客運量已經超過1000萬人次。
紐約的地鐵營運路線總長居世界第五,日客運總量已達到2000萬人次,占該市各種交通工具運量的60%。香港地鐵總長雖然只有43.2公里,但它的日客運量高達220萬人次,最高時達到280萬人次。
貨運:美國的芝加哥曾有用來運載貨物的地下鐵路;英國倫敦亦有專門運載郵件的地下鐵路。但兩條鐵路已先後在1959年及2003年停用。
人防:在戰爭(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地下鐵路亦會被用作工廠或防空洞。不少國家(如韓國)的地鐵系統,在設計時都有把戰爭可能計算在設計內,所以無論是鐵路的深度、人群控制方面,都同時兼顧日常交通及國防的需要。
避寒:有些地方的地下鐵路建築在地下為的不單是避開地面的繁忙交通及房屋,還有為避免鐵路系統受到戶外的惡劣天氣的破壞,負面教材有莫斯科地鐵地面線4號及L1號線,受到極端寒冷天氣的肆虐導致維修費用已經遠遠高過地下線的建造及維修費用。
擺設: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亦被用作展示國家在經濟、社會以及技術上高人一等的指標。例如前蘇聯的地下鐵路系統便以車站裝飾華麗出名,而朝鮮首都平壤的地下鐵路系統亦有堂皇的裝飾。
參考資料:網路-地鐵
㈨ 地鐵怎麼買票
在自動售票機或人工售票口買地鐵票。當地公交卡且支持刷地鐵,卡內余額充足到關卡處直接刷卡即可。
【拓展資料】:觀看目的地路線乘車,坐反到對面坐回即可,換乘一樣。根據指示牌選擇出口刷票出去。
地鐵是英國發明的,地鐵最早是英國的一名律師叫查爾斯·皮爾遜,在1843年設計並且投資建設了世界上最早的大都會地鐵。該地鐵的動力是向當時的英國鐵路公司所租借的一輛蒸汽機車,因此查爾斯·皮爾遜也被稱之為是世界地鐵之父。
最初鐵路的建造者計劃使用類似纜車的推動方法,但最後用了電力機車,使其成為第一條電氣化地鐵,即現時北線的一部分。早期在倫敦市內開通的地下鐵亦於1905年全數電氣化。現存最早的越江地下鐵路於1886年開通,位於利物浦,以連接利物浦市中心與河對岸的伯肯黑德碼頭區。
㈩ 地下鐵路發展歷史是怎樣的
地下鐵路(Underground Railroad)是19世紀在美國廢奴主義者把黑奴送到自由州、加拿大、墨西哥,以至海外的秘密網路。雖然官方承認只有6,000人透過「地下鐵路」脫離奴役,但另估計在1810至1850年之間,逃離的數字有大約30,000至100,000之多。它是自由的非裔美國人的歷史的重要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