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大臣是什麼職位

西班牙大臣是什麼職位

發布時間: 2023-01-28 21:22:39

⑴ 西方國家按照職務劃分,一般都分為什麼大臣

學者大都認為早期中世紀或封建主義的第一階段西歐基本上沒有較為完備的行政制度,由於權力的分割,國家對於地方的行政基本處於無力控制的狀態。但自12世紀始,西歐開始國家重建,國家行政制度也有了較大的發展。
12、13世紀國家行政制度在西歐的發展雖然因國情不同而有不少差異,但也有一些共同特徵,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日漸走向專門化和正規化。早期的王室官員只是國王的侍從而非國家行政管理人員,但從12世紀始,這些官員的職責相對明朗,出現了一些常設性的機構和官員。英國表現得最為突出和明顯。在英國一些機構逐漸脫離國王宮廷管理者的性質,而取得國家行政機關的名分與職能。中書省有中書令、副中書令等主要官員,他們負責王廷文書的頒發。文書分證書及令狀兩種。繕寫文書是文書室主管及若干名文書之事。一般文書都蓋有國王的玉璽,掌玉璽者為副中書令。後來因文書繁多,乃有錦衣庫興起,且有小玉璽出現,以便隨王出巡時及時發出各種文書。財政署的出現則標志著獨立的財政機關的逐漸建立。早期國王的國庫被12世紀初年的財政署所取代。後者成為國家財政收支管理中心,形成了一整套復雜而准確的收支計算方法,並裁決有關王室負擔的各種案件,建立起自己的檔案制度。從著名的《財政署對話集》中我們可以較為詳盡地了解財政署的情況,它的成員分為上下兩部,上部組成實際上是小會議的成員,主持者一般為宰相,參加者有中書令、司宮、司廄、國庫長及其他貴族。下部稱收支部,主要成員為國庫長及司宮的代表。負責整個收支部的活動。上部是財政署的神經中樞,下部是其執行機構,做技術性的工作。其他機構還有錦衣庫,它本是國王存放行李的地方,後來地位日重,發展到能夠取代財政署而主管國家的財政稅收。另有所謂的宰相一職也曾短暫地設置過,它在幫助國王主管司法財政等重大事務方面,代王行使職權,權力極大,後來廢止。雖然這些機構及其官員往往相互重疊,但國家行政制度發展是明顯而有效的。

法國的情形與英國類似,雖然它沒有英國那樣完備,但更具有代表性。法國中央行政管理機構的興起是在12世紀初。1105年或1106年法國曾設置王家中書令一職,但1127年被廢止。該機構負責國王的文書之類的事務,這類令狀由文書們草擬,由國王的掌璽官加蓋印璽,然後頒行。直到菲力普·奧古斯都和路易九世時的大量文書語言和格式統一的令狀的頒布證明該機構是常設的,由一班專門官員組成。與西歐其他國家一樣,法國直到13世紀仍然是國王的內府與國家政府沒有明確地區分,國王的周圍有一大幫親戚朋友。但隨著國事日增,尤其是像菲力普四世這樣愛旅行、朝聖和戰爭的國王,使跟隨國王行動的那些機構從其龐大的家庭成員中分離出來而成為常設的行政機構。檔案材料的保管有專門的官員,財政官員也出現了,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是外國人在國王的宮廷出現了。既能持刀舞劍又懂法律的騎士、大量的民法專家也出現在國王的宮廷,由他們豐富的羅馬法知識為國王服務。法國中央政府制度發展最為明顯的一個特徵是王室代理人"貝利斯(Baillis)"的出現。代理人為國王的代表。當時因為國王常常要到東方參加十字軍或者到各地打仗,故將王室事務委託給一些重要人物,他們或是國王的親屬或是親信。他們有解釋王國事務之權力,他們的職位不能任意罷免,除非證明他們犯下滔天大罪。他們代王在國內各地行使各種權力,尤其是司法審判權。他們將審判情形做下記錄,並呈之於國王。這一機構雖是臨時的,卻也反映國家行政制度的發展。

地方行政機構的發展以英國為先。早在盎格魯薩克森時期,英國就有郡、百戶區、村之類的行政區劃。諾曼征服之後,三級行政管理系統仍然得以保留。郡的長官為郡長;早期雖曾有郡長封建化的傾向,但在英國諸王的努力下,對其有很大的遏制。1170年亨利二世曾把幾乎全部的郡長及其下屬撤職,然後組織人員調查郡長是否有侵吞國王應得收入及榨取錢財等其他惡行。這就奠定了郡長一職成為國家公職的基礎,避免了封建化的命運。郡長的職責包括行政、司法、軍事等,相當廣泛。郡下面是百戶區,郡的百戶區的大小及數目不一,有大至60多個百戶區的郡,也有小至6個百戶區的郡。雖然有不少百戶區賜給個人,由私人掌握,但國王對它們的控制仍然很緊。一般百戶區由郡長派管家管理,負責執行郡長所發布的各項行政財政指令,主持百戶區法庭。最基本的行政單位是村,它是一種組織共同體。它實際上是古代農村公社的變形,它履行著國家的一些行政管理職能,如維持治安、抓捕盜賊及其他罪犯、出席郡長及百戶區法庭和郡法庭,還要分擔各種罰金及財政負擔等。因此,英國地方行政管理相當發達,盡管人們對是否有村一級行政單位尚有疑問,但近來的研究證明它是存在的。

比較於英國,法國沒有明確而清晰的地方行政管理系統。早期法國地方管理的代表是相當於郡長的伯爵,但這一職務已經完全封建化,他們成為地方上的封建主,是私法意義上的統治者,而非公共權威的執行者。但法國也在發展地方行政管理系統。這種嘗試首先出現於王室領地。11、12世紀一種被稱為"普雷沃(Prevots)"的人物出現在王室領地上代王行使權力,從稅收到司法都管。但是他們的職位及其作為報酬的采邑被世襲化了,所以難以稱其為純粹意義上的國家行政管理官員。"貝利斯"作為國王的代理人出現,他們起先有盎格魯諾曼人的巡迴法官的某些職能,與英國郡長相類似,能夠在許多事務上代表國王,他接受國王的指導.監督國王的財務並向國王報告工作,可審理國王中央王室法庭的訴訟。並且他們的職位由巡迴變為固定,每一位代理人都有固定的管區,在此管區他為王室施政且是一名法官。而普雷沃則漸漸變成了貝利斯的下屬。他們繼續負責地方事務的管理,執行國王的命令。他們由當地那些謹慎守法和受人尊敬的人士擔任,在地方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從英法兩國的情況可以看出西歐國家行政制度發展的大概輪廓和主要特點。

第一,王室官員逐漸分離發展為國家官員,國家行政機構增加,與之相適應的是大量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進入國家機構,成為國家行政官員。他們在從司法到財政的諸多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家的職能越來越明顯,國家處理一應事務也就相應增加,司法審判在增加,頒布發行的令狀在增加,徵收稅款也在增加。這些官員大都出身於中下階層,但在當時興起的大學中接受過教育,尤其是法律方面的教育。這些人在政府中的存在及大量增加事實上已經改變了國家政府的形象與職能。受他們的影響,從中央到地方都有相當多的王室及政府的支持者。他們不是政府官員,但在幫助政府履行其職能上起了重大的作用。如英國各種法庭上的陪審員,他們成了國家行政事務事實上的幫助處理者,是行政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法國在許多時候的征稅工作若少了那些估稅人的幫助是難以完成的。成千上萬的人進入幫助政府徵收稅款的列,如1314年徵收一項騎士協助金,僅在巴黎近郊就有322名征稅人。這又從另一個側面反映當時西歐各國行政制度發展的普及狀況。

第二,行政制度的發展不僅是一個與封建世俗勢力爭奪權力及利益的過程,也是一個與教會勢力爭奪權力與利益的過程。前者可稱為封建私法權力的"公法化",後者則可稱為政治力量的世俗化。教會是西歐各國不容忽視的政治實體,它在各國從中央到地方的事務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12世紀開始,西歐各國王權不斷削弱和限制教會的力量。這種斗爭的直接後果是教會只能在其有限的范圍內行使權力。中央政府與教會做斗爭的重要武器是那些來自下層的地方世俗小官員,他們到地方上代理國王行使權力,干預教會事務,限制教會權力,使王權大伸。以至像圖盧茲大主教那樣的封建主必須尋求皇家樞密院的干預來保護其教會的基本權利。不僅如此,人們對世俗政府的觀念已經有了改變,人們選擇國王的政府而不是教會作為服役的對象,更有甚者,許多宗教人士也來到國王的世俗政府,而將其教會的義務拋諸腦後。

第三,雖然國家行政制度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顯然不能對此誇大。此時的行政制度表現出相當模糊、不定型、臨時以及重疊、職責不分等較為原始的特徵。它表明中央政府機構仍然沒有完全從王室家庭中分離出來。地方行政系統則即使在英國也沒有上通下達的管理制度。英國的郡長之於其下的百戶區或村,沒有如中國那樣明確而直接的統轄權力。管理在更多的時候仍然靠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個人能力的表現,王權的發展也因此受到限制。

古代羅馬的政治制度P17
1. S平民與貴族的矛盾集中在三個問題上:即土地問題、債務問題、平民向貴族爭取政治權利問題。其中心內容是土地問題
2. S古羅馬王政時代政治制度的內容;它是氏族制度向國家的過渡時期,其特徵是軍事民主制;主要內容有:1.庫里亞大會即羅馬的人民大會;2.元老院即長老院(相當於庫里亞大會的預決機構);3.王或勒克斯(軍事首長,身兼最高祭司和審理某些案件的審判長);
3. S古羅馬共和時代政治制度的內容;它打破了由氏族貴族壟斷政治的局面,是以大土地佔有制為基礎的新老貴族聯訣執政,全體羅馬公民有限參與的寡頭民主制;其內容有:1.人民大會(兩種形式:森杜里亞大會即百人隊大會;以及特裡布大會即平民大會);2.元老院:處於權力的中心地位;3.行政官吏:執政官(兩人組成,擁有軍事權和民政權),獨裁官(國家緊急狀態下元老院任命的特殊官職,有最高的軍事權和民政權),行政長官(訴訟方面的最高長官),監察官,保民官,
4. S古羅馬帝國時代政治制度的內容;實行的是軍事獨裁統治.先後採取了三種體制: ⑴元首體制(奧古斯都體制),他只用元首,保民官和軍事長官的稱號,實際上凌駕於元老院、一切官員和全體人民之上⑵四帝共治體制,戴克里先把帝國劃分四個部分,由四個統治者治理,兩名為奧古斯都,兩名為凱撒⑶君士坦丁體制,他廢除四帝共治體制,從而成為羅馬世界唯一的統治者,是徹底的君主專制政體
5. S古羅馬帝國軍事獨裁統治元首體制的含義;即奧古斯都體制,奧古斯都保留共和制的形式,人民大會,元老院,執政官,監察官,保民官等機構仍然存在,他本人通過共和制的合法程序當選為元老院的首席元老,人民大會的首席公民,並被任命為終身執政官(兼監察官),終身保民官,行政長官和軍事長官稱號;實際上是凌駕與元老院,一切官員和全體人民之上.同時還建立了一套與共和制政權並存的元首制新機構:元首的督辦員,元首的御前會議,元首的內務府.帝國的實質在於行省.
6. S古羅馬帝國軍事獨裁統治四帝共治體制的含義;宮廷衛隊首領戴克里先由軍隊擁立為帝從此君主取代元首成為帝國君王的稱號,羅馬進入正式的君主制統治時代.他把羅馬分為4個部分由4個統治者治理,2名為奧古斯都,兩名為凱撒,他掌握帝國的最高權力.在四帝共治體制下,元老院的權力被剝奪,所有與共和制相關的職位均成了榮譽稱號,全部權力集中在君主和以君主為首的官僚機構中.
7. S古羅馬帝國軍事獨裁統治君士坦丁體制的含義; 君士坦丁廢除了四帝共治制,從而成為羅馬世界唯一的統治者,所有高級軍政官員完全由皇帝指派,皇帝的意志成為唯一的法律,皇帝本身也已神話. 君士坦丁體制是徹底的君主專制政體.
8. L古羅馬氏族社會解體向城邦過渡的必然性;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某些氏族逐漸變成氏族貴族,並掌握權力,而平民無權分得公地且無權參加庫里亞大會和擔任公職,卻要納稅和服兵役,這種只盡義務不享有權力的地位引起平民和貴族間的斗爭.隨著平民的人數超過貴族,且在經濟和軍事上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對於政治上受排擠受擺布和受歧視的地位越來越不能忍受,他們要求形成中的羅馬城邦國家按照財產的多寡而不是按照氏族門第來確定管轄下的居民的權力和義務.此外,氏族制度也越來越表現出它不適應羅馬統治和擴張的性格.導致了羅馬第六王塞維.圖里烏的改革,並且打亂了氏族血緣關系.
9. L古羅馬政治制度發展的三個階段; 經歷了王政時代、羅馬共和國時代、羅馬帝國時代
10. Y古羅馬政治制度對現代西方國家共和政體的影響和意義:⑴古羅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國概念替代城邦概念,是國家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⑵古羅馬共和政體被認為是一種混合政體⑶羅馬法是古代世界各國法律中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備,對資本主義法權概念的發展影響最大的法律,是羅馬人留給人類最寶貴的遺產之一
11. B帝國時代軍事獨裁製的社會根源:⑴土地私有制運動造成的貧貧富極化趨勢愈演愈烈,一方面導致貴族和富有者進一步壟斷政權,另一方面削弱了平民參政的經濟基礎⑵羅馬的對外擴張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股役的軍人本是各等級的產者和自耕農。馬略改革把徵兵制改為募兵制,形成了職業軍隊⑶共和國晚斯不斷發生的奴隸起義沉重打擊了貴族勢力動搖了貴族寡頭的統治。羅馬在這種緊急狀態下,不得不任命軍事統帥為獨裁者

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君主制
1. S封建君主制的含義: 是對5-17世紀中葉西歐封建國家的主要的政治形態的一種統稱。它是西歐封建社會的產物.它先後出現過封建割據君主制,等級君子制和專制君主制三種形式.
2. B封建領主佔有制:是西歐封建社會的大部分時間里,居支配地位的土地佔有形式.即土地由享有特權的大地主佔有者佔有.
3. S封建割據君主制的含義;它出現於9-13世紀,是封建君主制的一種早期形態.不同等級的領主統治,大領主的勢力日益擴大,他們與小領主在契約的基礎尚結成封主與附庸的關系,割據一方以對抗國王.大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的行政,司法,經濟與政治權力不受國王的干預,大領主只是按照封建契約規定的義務服從國王.國王與大領主之間的鬆弛的主從關系是封建割據君主制的核心.
4. S等級君子制的含義; 即議會君主制,是封建割據君主制與專制君主制之間的過渡形態.設立等級代表機構,由確定的等級選派代表組成. 法國的等級代表機構稱作三級會議,即貴族、僧侶和市民三個等級的代表機構,英國是國王,騎士和市民.
5. S專制君主制的含義;是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後形式,國家的最高權力全部集中在君主一個人之手,君主的權力伸展到全國各地,成為一國之君. 專制君主制的特點:一是等級會議對王權的牽製作用喪失;二是君主建立起直接對國王負責的官僚機構;三是確立了君主至高無上的地位
6. S分封采邑制的含義;
7. B墨洛溫王朝的土地分封采邑制及特點:法蘭克王朝的宮相查理馬特,對統治階級內部的土地佔有關系進行改革,實行新的封建土地佔有形象即分封采邑制。采邑是連同居住其上的農民一起分封的,農民過去對國家履行的賦役,現在全部轉移到采邑主手裡。特點:國王是全國土地名義上的所有者,他把大部分土地分封給教俗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和大主教及修道院長;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餘的分封給中等封建主->男爵和子爵;中等封建主也把土地留下一部分,其餘的分封給小封建主->騎士.
8. 中世紀歐洲封建領主土地分封制的結果:在各個封建領地內,政治統治權力與土地所有權實現高度合一,而整個國家層面上,王權或國家權力則極為分散。第一在這種政治結構中,沒有一個人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第二這使封建領地不僅成為一個經濟實體,而且成為一個政治實體
9. S領主和附庸臣屬關系的含義: 采邑制建立了以土地關系為紐帶的領主與附庸之間的臣屬關系.各個等級依照一定的契約關系享有較大的獨立性.
10. L歐洲封建君主制形成過程中教權與王權的關系及其作用; 從封建領主制到封建君主制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在這一個過程中,封建主始終面臨著基督教會的強大的政治壓力,基督教會憑借上帝的權威威懾和索取封建王權的合作,而王權在與教會合作的同時也依持從封建經濟中積累起來的種種優勢試圖抵禦教權對世俗領域的侵奪.這種教權和王權既合作又抗衡的政治互動是推動封建君主制形成的重要原因.
11. B歐洲封建君主制形成過程中教權與王權的沖突:教權與王權的沖突的焦點主要集中在王權的來源上,即世俗君主的權力是誰授予的。教權至上論認為教會把治理國家的權力委託君主,而把管理精神事務的權力留予自己;君權神授論認為無論是教皇還是國王的權力都來自上帝,在上帝面前,教權和王權都是平等的。主教授職權之爭是教權與王權沖突的一個重要事件,它的中心內容是關於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主教和修道院院長等職務是由皇帝任命還是由教皇任命
12. L封建君主制的歷史演變過程:p37先後出現過封建割據君主制,等級君子制和專制君主制三種形式. 封建割據君主制是封建君主制的一種早期形態、等級君主制是封建割據君子制與專制群主制之間的過渡形態、專制君主制是封建群主制的最高和最後形式

⑵ 古代歐洲國王手下的官員是如何稱呼的有些什麼官

古代歐洲封建國家的官員分三種。
1。教皇委任,例如三個火槍手裡的紅衣主教,這一類官職相當於宰相或者國師的地位,權利很大,有的權利比國王還要大。
2。內閣成員,在封建社會中的內閣成員是國王的得力助手,也就是各個部長,但是這些部長並沒有爵位,或者在任期間表現非常好會在退休的時候受封爵位。而內閣成員不是世襲。也就是推舉能人

3。近臣。此類官員一般是國王的心腹,沒有官職,只有名義上的職位。例如,近衛隊長什麼的,往往是虛職,類似於中國的太監。但是在歐洲近臣經常參與政治。此類官員
一般是國王的兒時的朋友。諸侯的兒子。或者國王喜歡的人(有同性戀傾向)最主要的一點是讓國王高興

⑶ 西班牙政府王宮14名內閣成員是哪些

14名內閣成員:首相馬里亞諾·拉霍伊·佈雷,副首相兼首相府大臣、政府發言人索拉亞·薩恩斯·德聖瑪麗亞(女),經濟及競爭大臣路易斯·德·金多斯,財政及公共管理大臣克里斯托瓦爾·蒙托羅,外交與合作大臣何塞·曼努埃爾·加西亞馬加略,司法大臣阿爾韋托·魯伊斯·加利亞東,國防大臣佩德羅·莫雷內斯,內政大臣豪爾赫·費爾南德斯·迪亞斯,發展大臣阿娜·帕斯托爾(女),教育及文體大臣何塞·伊格納西奧·沃特,就業及社會保障大臣法蒂瑪·巴涅斯(女),工業、能源及旅遊大臣何塞·曼努埃爾·索里亞,農業、食品及環境大臣米蓋爾·阿里亞斯,衛生、社會服務和平等大臣阿娜·馬托(女)

⑷ 大臣和貴族有什麼不一樣

大臣是部級幹部,貴族大多是議會或內閣的人。
貴族政治,是指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權的一種統治形式。由世襲貴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權。
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蘭西等國貴族相比較,英國貴族集團的特點之一,是人數較少。長期以來,貴族稱號以及相應的財產權和政治特權只是由爵位領有者本人所擁有,其家屬雖為貴族家庭成員,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

⑸ 羅德里戈·拉托

羅德里戈·拉托·費加雷多(Rodrigo de Rato y Figaredo),1949年3月18日出生於西班牙首都馬德里。1971年畢業於馬德里大學法律專業,1974年獲美國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03年獲馬德里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1975年,拉托從伯克利大學畢業回國後曾在幾家私人企業工作。1979年步入政壇。1979任西班牙人民聯盟(1986年改名為人民黨)經濟委員會書記,1996年2月任人民黨副總書記。 1996年5月任西班牙第二副首相兼經濟財政大臣。2000年4月任西班牙第二副首相兼經濟大臣。2003年9月任西班牙第一副首相兼經濟大臣。 1982~2004年,拉托一直是西班牙國會議員。在擔任經濟大臣期間,拉托曾代表西班牙出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泛美開發銀行、歐洲投資銀行以及歐洲復興與開發銀行的執行董事。2002年,在西班牙擔任歐盟輪執國主席期間,拉托代表歐盟出席了在加拿大渥太華舉行的7國集團財長會議。拉托還曾經負責西班牙對外貿易關系事務,先後代表西班牙出席2001年在卡達多哈以及2003年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會議。

2004年5月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執行董事會推舉拉托為該組織總裁。2004年6月7日,拉托正式上任,接替現已擔任德國總統的霍斯特·科勒,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9位掌門人。

⑹ 16世紀的西班牙,到底發生了什麼

16世紀,當時的最強全球殖民帝國西班牙計劃征服中國,西班牙計劃讓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然而一場海戰改變了歷史走向,西班牙夢想落空。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西班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殖民帝國。16世紀時,西班牙本土疆域包括葡萄牙和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憑著其可怕、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主宰歐洲。

西班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的先驅,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貿易路線從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摧毀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瑪雅文明,佔領美洲大片領土。此外西班牙征服了非洲眾多海岸,亞洲的印度沿岸,菲律賓等地區。一時之間,憑著其無敵艦隊,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16世紀末,西班牙人在征服了菲律賓之後,即開始積極考察、分析中國國情、民情,並對福建沿海進行偵察,熟悉航道並繪制地圖。1586年4月,西班牙駐馬尼拉殖民政府召開馬尼拉大會,制定了征服中國的計劃書。侵華遠征軍計劃由1萬到1.2萬名西班牙士兵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遠征軍總司令由菲律賓群島的總督擔任。軍隊由槍手、甲胄兵和毛瑟槍手等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員,以及三四名鑄炮者,還有12名武器和拋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瀝青的手工藝匠以及能造高舷側大帆船的船匠。

計劃書強調侵略成功後,西班牙可利用在中國獲得的物資打擊自己的敵人。中國還可向西班牙帆船提供船員,西班牙可獲得金、生絲、綢緞、精美的手工藝品。西班牙國王可以從中國獲得大量租稅和利潤。征服中國後,西班牙人可定居中國並得到封爵。

計劃書還建議西班牙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西班牙人和中國婦女結合,便會有適宜作神甫和傳教士的人以及擔任政府官員和擔任軍事職位的人。這些人組成的親屬集團和利益集團將會鞏固西班牙在中國的統治。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西班牙稱霸全球依靠強大的無敵艦隊,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西班牙征服中國的計劃還未實施就遭受了挫折。西班牙為爭奪美洲殖民地,與新興起的英國發生了矛盾。1588年夏天,英國艦隊與西班牙無敵艦隊之海戰,西班牙遭受失利。1588年到1601年,西班牙五次遠征英國,均告失利。

而西班牙國內,低地國家荷蘭從西班牙統治下獲得獨立。為了應付與英荷的戰爭,西班牙侵華計劃只得一擱再擱,直至最後流產。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明朝水師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強大的艦隊,對外的幾場海戰都是全勝。1633年7月料羅灣海戰,參戰的荷蘭艦隊9艘以及荷蘭招攬的50多艘海盜艦隊全軍覆沒。明朝鄭芝龍的水師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此後荷蘭人每年向明朝船隊繳納12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在遠東水域的安全。

西班牙侵華計劃破產,如果他們真來打明朝,也將是慘敗而歸。

⑺ 西班牙是不是總統最大

西班牙沒有總統,只有首相。

西班牙首相是西班牙內閣總理大臣,是西班牙王國的政府首腦。西班牙首相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但現在一般指西班牙王國首相。西班牙的首相制度雖沒有英國的首相制度出名,但兩國的首相制度是很相似的。西班牙王國自從1975年復國之後,首相制度及內閣制度才得以穩定下來。現在的西班牙首相是馬里亞諾·拉霍伊。

⑻ 薩拉曼卡大學的傑出校友

在其長達近八個世紀的漫長歷史中,薩拉曼卡大學培養了無數傑出英才,無數著名的學者、科學家、神學家、法學家等曾在此學習、任教、研究。略舉其要者如下:
塞萬提斯·薩維德拉(1547-1616)(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西班牙文學巨匠,文藝復興時期著名作家。《唐吉可德》作者。早年曾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
亞伯拉罕·薩庫托(Abraham Zacuto)(1452-1515),猶太天文學家,數學家。在薩拉曼卡學習天文並隨後任教於薩拉曼卡大學、薩拉戈薩大學以及卡塔赫拉大學。他為達伽瑪的航行關鍵的准備工作提供了航海儀器、地圖和許多附有使用說明的數學圖表。沒有他的貢獻,達伽瑪就不可能成功地完成這在歐洲尚屬首次的最遠距離的航行。
安東尼奧·德·內夫里哈(Antonio de Nebrija,1442-1522),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學者。他曾在薩拉曼卡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學習。一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埃納雷斯堡大學講授古典文學,他在那裡成為了西班牙非常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另外,他還寫作了首部卡斯蒂利亞西班牙語語法的著作(1492年出版)。今天,以他名字命名的安東尼奧德內夫里哈大學(Universidad Antonio de Nebrija)是西班牙頂級私立大學之一。
路易斯.德.萊昂(Luis de León),(1527-1591),15歲進入薩拉曼卡大學學習教會法,文藝復興時期歐洲西班牙奧古斯丁修會修士,著名詩人和翻譯家,他曾根據賀拉斯詩體,用西班牙語寫作古典風格的頌詩,其作品到1631年才印刷出版,他生前以教師和《聖經》的學者而著名。
路易斯·德·貢戈拉·伊·阿爾戈特(Luis de Góngora y Argote,1561年7月11日-1627年5月24日),西班牙詩人。生於科爾多瓦的一個貴族之家,後成為神父。其詩集《西班牙荷馬的詩作》曾被查禁。1612年開始寫的長詩《孤獨》是其代表作,2880行,未完成。詩中充滿了奇特的修辭,體現了詩人「誇飾主義」的創作風格。
弗朗西斯科.蘇亞雷斯(Francisco Suárez)(1548 – 1617),1561年進入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學習。薩拉曼卡學派代表人物,詩人、神學家、哲學家。被譽為托馬斯阿奎那之後最重要的經院哲學家。
聖十字若望(San Juan de la Cruz,1542-1591)),本名Juan de Yepes Alvarez,是天主教改革的主要人物,西班牙神秘主義者,加爾默羅會修士和神父。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神學與哲學。十字若望是加爾默羅會的改革者,被認為與阿維拉的聖德肋撒一同創立了跣足加爾默羅會。他還以寫作著稱,他的詩歌及其對靈魂增長的研究,被認為是西班牙神秘文學的高峰,是西班牙文學的高峰之一. 1726年,本篤十三世封他為聖人。他被列為天主教33位教會聖師之一。
荷南多·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1485-1547),西班牙殖民者,以摧毀阿茲塔克文明,征服墨西哥、瓜地馬拉、宏都拉斯並建立殖民地著稱。出生於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小鎮麥德林(位於現今西班牙西部埃斯特雷馬杜拉境內)的一個西班牙小貴族家庭。他曾在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律。他在17歲時棄學從軍,隨後在1504年來到新大陸的西班牙島。科爾特斯曾經在島上做過農民,公證員,後來成為當地鄉紳。1511年,科爾蒂斯跟隨貝拉斯克斯參加了征服古巴的戰爭。貝拉斯克斯被指派為古巴總督後,科爾特斯因功被任命為財政官。他後來還當選過古巴聖地亞哥的市長,與貝拉斯克斯的小姨結婚。1534年到1535年,科爾特斯北上到北美洲西海岸,探索了今日的南加州部份,並命其名為「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
弗朗西斯科·維多利亞(Francisco de Vitoria, Francisci de Victoria)(1480-1546)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神學家、法學家。薩拉曼卡學派始祖,近代國際法先驅。
加斯帕爾·德·古茲曼·皮爾蒙特(Gaspar de Guzmán y Pimentel)(1587-1645),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法律、軍事。西班牙公爵,擔任當時西班牙王室大臣,主宰西班牙內外政策長達數十年。其家族源於安達盧西亞森盧卡爾(Sanlúcar de Barrameda)領主古斯芒家族的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1256年-1309年)。1445年,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二世封第六代森盧卡爾領主胡安·阿隆索·佩雷斯·德·古斯芒為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佩雷斯·德·古斯芒家族成為了西班牙貴族。梅迪納-西多尼亞公爵(Duque de Medina-Sidonia)是西班牙王國最悠久的公爵封號之一。
馬扎然(Jules Cardinal Mazarin;1602年7月14日-1661年3月9日),又譯儒勒·馬薩林樞機,法國外交家、政治家,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法律。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時期的宰相(1643~1661)及樞機。任內結束三十年戰爭,並替法國獲得不少重要領土;但是1648年發生的投石黨之亂,使得仍與西班牙作戰的法國,陷入內憂外患中,國力大挫並暫時淪為二流國家。一直到1659年才取得對西班牙的勝利而結束戰爭,替之後路易十四的霸業打下初步的基礎。
馬特奧·阿萊曼(西班牙語:Mateo Alemán,1547年-1614年),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作家。曾在薩拉曼卡大學、阿利坎特大學學習。他出生於塞維利亞,在墨西哥度過了若干年。他寫作的《古茲曼·德·阿爾法拉謝傳》(1599年出版首部),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惡漢小說之一。
佩德羅·卡爾德隆·德·拉·巴爾卡(西班牙文:Pedro Calderón de la Barca,1600年1月17日-1681年5月25日),在薩拉曼卡大學攻讀法律,西班牙軍事家、作家、詩人、戲劇家,西班牙文學黃金時期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為劇作《人生如夢》。
迭戈.德托雷斯.維嘉羅艾爾(Diego de Torres Villarroel,1694-1770),薩拉曼卡大學教授,著名詩人、作家、醫生、喜劇家、數學家。
加斯帕·桑斯 (Gaspar Sanz,1640–1710),出生於西班牙阿拉貢地區的卡拉達,是一位巴洛克作曲家,吉他音樂家,管風琴家和牧師。加斯帕在薩拉曼卡大學學習音樂,神學和哲學,後被聘為音樂教授。他寫作的巴洛克吉他教學法對今天的古典吉它演奏依然影響重大。
佩德羅.戈麥斯.拉布拉多爾(Pedro Gómez Labrador, Marqués de Labrador(1772-1850),西班牙大臣,外交家。畢業於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維也納會議(1814-1815)西班牙代表。
曼努埃爾·貝爾格拉諾(Manuel Belgrano,1770 – 1820),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畢業,阿根廷經濟學家、律師、政治人物、軍事領導人。他參加了阿根廷獨立戰爭。他是阿根廷國旗的設計人。他被認為是國家的「解放者」之一。
烏納穆諾(Miguel de Unamuno)(1864-1936)西班牙著名作家、哲學家,曾任薩拉曼卡大學校長,98年一代代表作家,「那驚悸顫動不定的思想與吊詭冗長的文字表現,造成豐盈激情的詭論,也標示了他獨特的風格。」代表作有
小說:《迷霧》、《亞伯·桑切斯》,《殉教者聖曼奴埃爾·布埃諾》。
哲學論著:《生命的悲劇意識》(又譯《生活的悲戚情感》。
詩集:《抒情十四行詩集》、《維拉斯克斯的基督》、《從富埃特本圖拉到巴黎》、《流亡的謠曲》等。
曾獲1928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因當時西班牙政府阻撓,未果。
佩德羅.薩利納斯(Pedro Salinas) (1891~1951)西班牙詩人、評論家。生於馬德里,曾任塞維利亞大學和馬德里大學西班牙文學教授,到過歐、美各國講學。1936年內戰爆發後遷居美國,在大學任教。
薩利納斯的詩歌繼承了加爾西拉索、貝克爾和希梅內斯的優美抒情風格, 以自由體詩為主。 主要詩集有《預言》(1923)、《屬於你的聲音》(1934)、《愛的理性》(1936)。晚期詩集《一切都很清楚》(1949),表達了詩人對資本主義社會所感到的不安、恐懼和憂傷。他的其他作品還有散文集《歡樂的節日前夕》(1926),諷刺小說《不可思議的炸彈》(1950),文學論著《豪爾赫·曼里克或論傳統與獨創》(1947)、《魯文·達里奧的詩歌》(1948)和《二十世紀西班牙文學》(1949)等。
弗朗西斯科.埃利亞斯.德.德哈達伊斯賓諾拉(Francisco Elías de Tejada y Spínola)(1917-1978),西班牙著名自然法學家和法哲學家,薩拉曼卡大學教授。
埃斯特班.比爾博.艾格佳(Esteban de Bilbao Eguía)((1897-1970),畢業於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弗朗哥時期重要的政治家,在司法等部門長期擔任要職。
阿里斯蒂德斯·羅約·桑切斯(Aristides Royo)(1940-)薩拉曼卡大學法學碩士,巴拿馬前總統。
弗朗西斯科·J·阿亞拉(Francisco J. Ayala)(1934-)美籍西班牙裔學者,1960年畢業於薩大。國際知名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家。現擔任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教授、哲學教授、邏輯和哲學科學教授。他在生物學、哲學等領域造詣頗深,涉獵廣泛,至今發表和出版了1000多篇研究論文和40部著作。Ayala教授在學術界享有很高聲望,擁有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和科學院、美國哲學學會、俄羅斯科學院、西班牙皇家科學院在內等6個國家的8個院士頭銜。2001年獲得美國最高科學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2010年獲得「坦普頓獎」。
阿道弗·蘇亞雷斯·岡薩雷斯(Adolfo Suárez González,1932年9月25日-2014年3月23日),西班牙前首相,政治家,西班牙波旁王朝胡安·卡洛斯一世時期的重臣(1976-1981)。畢業於薩拉曼卡大學法律系,西班牙民主化後第一位民選首相,1981年被西班牙國王授於蘇亞雷斯公爵爵位,在西班牙民主化進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07年5月22日,西班牙Antena 3評選「「歷史上最重要的西班牙人」,他名列第6位,他常被視為西班牙歷史最傑出的首相。
胡安.查拉特(Juan Zarate)布希政府美國總統安全助手,現任職於CSIS(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馬努埃爾.安東尼奧.巴爾帝松.門德斯 (1970-) 瓜地馬拉律師、政治家,薩拉曼卡大學法學博士,自由民主革新黨(LIDER)領導人,2010年總統候選人,有望成為瓜地馬拉下屆總統。
何塞·比森特·蘭赫爾·巴萊(José Vicente Rangel Vale,1929-)委內瑞拉前副總統、律師、記者。薩拉曼卡大學法學院畢業。
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 Calderón,1951年-),畢業於卡塔赫納海軍學院,後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和美國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哥倫比亞政治人物,經濟學家,現任哥倫比亞總統。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