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多大道位於西班牙哪個自治區
㈠ 馬德里旅遊景點簡介
導讀: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全國經濟、交通中心。馬德里著名的景點有庄嚴的皇宮、有委拉瑞茲、哥雅和葛雷柯名作的普拉多博……
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全國第一大城市,全國經濟、交通中心。馬德里著名的景點有庄嚴的皇宮、有委拉瑞茲、哥雅和葛雷柯名作的普拉多博物館、年輕人聚集的太陽門、16世紀時哈普斯堡王朝建造了著名的大廣場及聖伊西卓大教堂等等。去游覽周邊那些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古鎮,如多萊多、塞戈維亞,以下推薦幾個馬德里大區值得游覽的景點。
馬德里市區:
1. 最著名的景點當屬西班牙廣場及相隔不遠的皇宮了。在西班牙任何一個城市都有西班牙廣場,馬德里的不是最大的,但卻最有名,廣場上有塞萬提斯紀念碑和唐吉坷德雕像。不遠處的皇宮更是雄偉壯觀。在皇宮旁開闊的高地上可以俯覽望整個馬德里西部的自然保護區和西北部的瓜達拉馬山脈,視野及其開闊。廣場上每周三上午有騎隊交接儀式供遊客欣賞。與皇宮相連的莫洛花園不需要門票,最早由佔領西班牙的阿拉伯人建造,後被伊利薩白二世改建為皇家花園,建議大家游覽,景色非常漂亮。
2. Mayor大廣場。從皇宮沿著Mayor大街一直走,就到了Mayor廣場,是著名景點之一。幾乎西班牙各個城市都有一個Mayor廣場,四方形廣場周圍的建築里開了很多餐館和小禮品店。隨意挑選一個露天的餐桌,點一些著名的Tapas(小吃)和啤酒,享受廣場上藝人的表演,是一個非常的選擇。
3. 太陽門廣場。繼續沿著Mayor大街向下走,就到了。正如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馬德里的老城,條條道路都匯集到太陽門廣場。廣場很大,人流也很多,還是主要的地鐵換乘站。從廣場發散出去的幾條街上有很多小商店和品牌店。是購物的好去處。
4. 普拉多林蔭大道。從太陽門廣場沿著Mayor大街繼續向下走,就進入了另一條大街San Jeronimo。這條大街非常推薦各位走一下,我第一次走的時候兩隻眼睛深深地被街道兩邊的宏偉精湛的建築吸引了。這條路充分展現了西班牙大航海時期雄厚的財力。順路而下,經過西班牙國會,一座噴泉映入眼簾,這座就是著名的海神波賽敦噴泉,也就是當巴塞球隊奪冠時,巴塞球迷跳進去慶祝的地方。當你到達噴泉的時候,你也就來到了最受馬德里市民歡迎的地方——普拉多林蔭大道。大道不長,但卻擁有世界上三座著名的博物館,普拉多博物館、索非亞女皇博物館(展出了很多畢加索的作品)和迪森博物館。大道的中央的花園里不是有一些小小的噴泉和雕像,兩旁高大的大樹給漫步其中的.人帶來絲絲的涼意。馬德里頂級酒店也紛紛坐落於達到的兩旁。普拉多大道朝向索非亞博物館的一端是位於市中心的火車站,而另一端,則是最為著名的Cibeles女神噴泉。想必足球迷們在電視上已經多次欣賞過她美麗的容貌了——每次皇馬奪冠,包括這次西班牙奪冠,大家都會去那邊慶祝。
5. Gran Via,馬德里的主要商業街,剛剛慶祝完她的百年誕辰。從Cibeles廣場往回走(向西班牙廣場),就是Gran Via大街。商業街上的建築均為雄偉華麗的歐式老建築,其中特別醒目的是位於Gran Via大街1號的Metropolitan大樓,正對Cebeles噴泉,造型外觀堪稱傑作。順著Gran Via走到盡頭就是西班牙廣場。
其他推薦的馬得里市區景點:
1. 伯納烏皇馬主會場。買參觀券進去可以參觀裡面陳列的皇馬歷屆獎杯和球員照片,近距離觀看球場,球員更衣室還有專賣店。
2. 鬥牛場。鬥牛場在馬德里的東邊。夏天么個周末都有鬥牛表演,每場2小時,共進行6輪。
3. 薩拉曼卡富人區。這里可以說是馬德里最高檔的區域。建築都非常的古典大氣,林蔭小道中不時可以發現一些時尚、高檔的小商店。當然最有名的還是她的名品購物街Serrano合Jose Ortega y Gasset大街,那裡聚集著世界頂級奢侈品商店。
馬德里郊區:
1. Alcala de Henares, 有輕軌C7號線從馬德里市中心Atocha火車站出發,約半小時到達。這里是大學城,也是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故鄉。不錯的小鎮。
2. Aranjuez, 有輕軌C3號線從馬德里市中心Atocha火車站出發,約45分鍾達到。這里的皇宮非常雄偉,是目前為止仍為皇室使用的夏宮。推薦進去參觀,比馬德里的皇宮更加漂亮
3. San Lorenzo de Escorial, 位於馬德里的西北50公里的瓜達拉馬山脈腳下。可以在馬德里的Atocha和Chamartin火車站坐C8號線到Escorial鎮上,或從馬德里市中心Moncloa地鐵站的長途客車站換乘664或661路直接到景點,約50分鍾。該小鎮最著名的就是皇家修道院(Monasterio de Escorial)。皇宮雄踞半山腰,視野開闊,是由喜好大自然的飛利浦二世國王下令建造的,1984年被聯合國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修道院中最著名的是皇室大廳,這里安放了西班牙歷代國王及王妃的靈柩,共24尊。其旁邊的皇儲廳則安放了其他皇室成員的靈柩,可以說是西班牙皇室靈魂安息的地方。修道院中的圖書館和大教堂都是值得駐足觀賞的地方。門票8歐,如果有學生證為3.5歐。修道院外的花園修剪得非常齊整,更加凸顯皇宮的庄嚴氣氛,花園不售門票可以免費進入觀賞。Escorial另一處值得參觀的就是西班牙20世紀60年代的獨X者弗蘭格的幕。從馬德里前往Escorial的路上就能遠遠望見位於半山腰上巨大無比的十字架。
㈡ 全球新增的34處世界遺產地都有哪些你知道嗎
在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已經落下帷幕,在這次大會上,泉州的「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項目,作為我國唯一的省報項目,已被成功地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使我國的世界遺產數量達到了56項。
世界遺產是全人類公認的文物古跡和自然景觀,在這次大會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我國泉州項目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3個項目通過了大會組委會的審議,也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將是未來世界熱門的 旅遊 目的地,這些世界遺產地都有哪些,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就讓我們一睹為快。
一、沙烏地阿拉伯希馬文化區
該遺產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包括大量描寫當地狩獵、居住、舞蹈等生活場面的岩畫和雕刻,從史前一直延續到當代,時間跨度長達7000年。
二、法國科爾杜昂燈塔
在法國大西洋吉倫特河口的一塊礁石平台上,矗立著一座潔白的燈塔。
自16世紀以來,該燈塔始終為往來於波爾多和世界各地的商船進行導航,這是法國最後一座有人居住的燈塔,被譽為「燈塔之王」。
三、德國達姆施塔特的瑪蒂爾德高地
該遺產地創建於1897年,是當時建築、藝術和手工藝領域新興改革運動的中心。該遺產地包含婚禮塔、展覽廳、梧桐林、教堂等23處遺產點。
四、歐洲溫泉療養城鎮
這次大會上有7個歐洲國家,11個溫泉小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溫泉小鎮也是世界著名的 旅遊 目的地。
1、巴登貝維恩(奧地利)
2、斯帕(比利時)
3、弗朗齊歇克溫泉(捷克)
4、卡羅維發利(捷克)
5、瑪麗安斯凱(捷克)
6、維希(法國)
7、巴特埃姆斯(德國)
8、巴登-巴登(德國)
9、巴特基辛根(德國)
10、蒙特卡蒂尼泰爾梅(義大利)
11、巴斯(英國)
五、義大利帕多瓦14世紀壁畫群
遺產點在義大利的繪畫之都帕多瓦,8個建築群里有大量創作於1302-1397年之間的壁畫,如今是義大利著名的旅行地,旅行者可以進入這些建築,近距離地欣賞這些美妙絕倫的壁畫。
六、西班牙普拉多大道和麗池公園
位於馬德里市中心,佔地120公頃,建於17世紀,前身是布恩·麗池宮遺址,公園內展示了19世紀至今的多種園林風格,以及19-20世紀豐富多樣的建築。
七、加彭伊溫多國家公園
位於赤道地區的一個近30萬公頃的原始公園,這里河網密布,雨林蔥郁,這里有極度瀕危的非洲狹吻鱷、非洲森林象、黑猩猩,大量罕見的動植物構成了一幅奇趣的美麗世界。
八、約旦阿薩爾特城
阿薩爾特城建於約旦巴爾卡高地的3座山丘之上,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 大量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商人來到這里定居,遺產地的核心部分包括650座重要 歷史 建築,展現了歐洲新藝術運動和新殖民主義風格與本土傳統的融合。
九、烏拉圭阿特蘭蒂達教堂
教堂建築群於1960年落成,雖然 歷史 很短,但受義大利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紀宗教建築的啟發,通過對裸露、強化磚塊的新穎利用,在今天看來依舊夢幻而優美。
十、印度卡卡提亞王朝盧德什瓦拉(拉瑪帕)神廟
建於公元1123-1323年年間,持續了40年才完工,該神廟由花崗岩和大理岩雕刻而成的樑柱金字塔形狀的屋頂塔構成,上面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雕塑,設計獨特,做工精良,具有很高的藝術水準。
十一、土耳其阿斯蘭特佩土丘
遺產點位於幼發拉底河西南的馬拉蒂亞平原,考古表明,這里至少在公元前6千年就已成為人類定居點,在這個遺址還出土了非同尋常的金屬物件和武器,其中包括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劍。
十二、秘魯長基羅天文古建遺址群
遺址位於秘魯中北部海岸的卡斯馬山谷,建於公元前250-200年,由沙漠中的一系列建築共同組成一套歷法儀器,利用太陽來界定全年的日期。
十三、比利時與荷蘭的慈善定居點
這個屬於跨境遺產地,其中1個位於比利時,3個在荷蘭,共同見證了19世紀通過在偏遠地區建立農業定居點來緩解城市貧困問題的一場 社會 改革實驗。
十四、奧地利、德國與斯洛伐克的羅馬帝國邊境——多瑙河青檸
該遺產地分布在奧地利、德國和斯洛伐克境內,覆蓋近600公里,呈現了昔日羅馬帝不可一世的輝煌。
十五、羅馬尼亞羅西亞蒙大拿礦景
這是目前已知羅馬帝國 歷史 上最重要、最大,也是術上最多樣化的地下金礦開采遺址,從公元106年開始的166年裡,羅馬人從該地開采了約500噸的黃金。
十六、巴西羅伯托·布雷·馬克思庄園
庄園位於里約熱內盧以西,是巴西景觀設計大師羅伯托·布雷·馬克思歷時40多年開發的一個項目,展示了形式即過程的生態概念,它是第一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現代熱帶園林。
十七、伊朗縱貫鐵路
伊朗縱貫鐵路始建於1927年,全長1394公里,於1938年竣工,全程有174座大型橋梁、186座小型橋梁和224條隧道,其中包括11條螺旋隧道。這條鐵路以其規模大、地質構造復雜和施工難度大而聞名於世。
十八、日本奄美大島、德之島、沖繩島北部及西表島
遺產地面積4.3萬公頃,是由幾個島嶼組成,以森林為主,亞熱帶森林中棲息著琉球兔及沖繩秧雞等珍貴特有物種,該項目2017年曾申報但未獲成功。
十九、喬治亞科爾基斯雨林及濕地
該遺產地位於黑海東海岸,由7個部分組成,縱向長度約80公里。有古老的落葉雨林及濕地、滲透沼澤等獨有的泥沼類型,該地區還棲息著19種瀕危動物,包括鱘魚,極度瀕危的科爾基斯鱘,此處還是許多通過巴統廊道遷徙的全球瀕危鳥類的關鍵中繼站。
二十、泰國崗卡章森林保護區
該遺產地位於喜馬拉雅山、印度支那和蘇門答臘動植物群區的交匯處,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極度瀕危的暹羅鱷、瀕危的亞洲野犬、孟加拉虎、爪哇牛、亞洲金貓、亞洲象、緬甸陸龜和靴腳陸龜的家園。
二十一、韓國灘塗
該遺產地位於黃海東部的韓國海岸,這里是黃海生態區,每年有5000萬只候鳥從西伯利亞、阿拉斯加向南遷徙過程中,到位於中朝韓三國的黃海生態區進行停歇、覓食。早在2019年7月,我國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就已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十二、伊朗豪拉曼/烏拉瑪納特文化景觀
豪拉曼人是一個庫爾德農牧部落,三千年以來他們一直生活在這里,梯級陡坡上的房屋, 干石梯田上的種植, 墓地、古道、村莊、堡壘等都展現了幾千年來豪拉曼人的傳統文化。
二十三、印度多拉維拉:哈拉帕文明古城
該考古遺址在大約公元前3000-1500年間為人類定居點,由一座設防的城市和一片墓地組成,是這一時期保存最完好的東南亞城鎮定居點之一。
二十四、德國與荷蘭的羅馬帝國邊境——下日耳曼界牆
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橫跨歐洲、近東和北非,跨度超過7500公里,下日耳曼界牆是羅馬帝國邊境的一部分,這些遺產點包括堡壘、塔樓、港口、艦隊基地、城鎮、墓地、圓形劇場和宮殿組成,而且幾乎所有這些考古遺跡都埋在地下。
二十五、日本北部繩紋史前遺址群
遺址群由北海道南部和東北地方北部的17個考古遺址組成,它們見證了進入農耕 社會 之前就已定居下來的繩紋文化。
二十六、法國里維埃拉 旅遊 之都尼斯
尼斯臨近義大利邊境,由於地處阿爾卑斯山腳下的溫和氣候和濱海地理位置,從18世紀中葉開始,這座城市就成為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冬季度假勝地。
二十七、俄羅斯奧涅加湖和白海的岩刻
奧涅加湖和白海的岩刻位於俄羅斯卡累利阿共和國境內,有距今約6000-7000年的4500幅新石器時代的岩刻組成,是歐洲最大的岩刻遺址之一。
二十八、智利新克羅文化聚落及木乃伊製作
新克羅人早在距今七千年前就開始木乃伊的製作,時間比埃及木乃伊的製作還早了近兩千年,延續了四千年之久,直到距今三千年前,才逐漸消失在世人的眼光中。
二十九、德國施派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茨的猶太社區遺址
該遺產地位於德國萊茵河谷上游的施派爾、沃爾姆斯和美因茨等前帝國座堂城市,包括了 12世紀至13世紀時期的婦女會堂、 老猶太社區、公墓、宗教建築等。
三十、象牙海岸北部的蘇丹式清真寺
遺產地由建於16世紀以來的8座清真寺組成,體現了伊斯蘭建築和當地建築形式的融合,其風格極為獨特,是這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首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非洲項目。
三十一、義大利博洛尼亞的拱廊
該遺產地由博洛尼亞市的12處拱廊及其周圍建築組成,這些拱廊落成時間為12世紀至今,是該城62公里拱廊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已成為博洛尼亞城市的地標和 旅遊 名片。
三十二、荷蘭水防線
荷蘭水防線代表了沿荷蘭政治、經濟中心區域延伸200公里的防禦系統。該系統建於1815年至1940年,由96個堡壘、堤壩、水閘、泵站、運河和防洪堤組成,
三十三、英國威爾士西北部的板岩景觀
該遺產展示了英國從18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初,包括採石場和礦山遺跡、與板岩工業加工有關的考古遺址。
歡迎關注慕士塔格的季風,讓我們一起去看世界。
㈢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西班牙普拉多大道和麗池公園文化景觀
近日,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普拉多大道和麗池公園文化景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這個文化景觀位於馬德里的城市中心,佔地200公頃。作為西班牙式林蔭大道原型的普拉多大道於16世紀落成,以大地女神噴泉為代表的大型噴泉散布其中。面積120公頃的麗池花園是建於17世紀的布恩·麗池宮的遺跡,展示了從19世紀至今的多種園林風格。文化景觀遺產地內還坐落著各類豐富多樣的建築。
㈣ 西班牙新晉世界文化遺產,傳統園林與現代都市的完美結合
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的都市中,人們越來越追求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世界上很多大城市或是「超級城市」都寸土寸金,卻依然保留一片公共綠地供市民休閑。比如倫敦的 海德公園(Hyde Park) 、白金漢宮附近的「 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 Park) 」、「 綠園(Green Park) 」,巴黎塞納河畔的「 盧森堡公園 」、盧浮宮前的「 杜樂麗公園 」,還有更為著名的紐約曼哈頓區的「 中央公園 」等。不吹不黑,這些公園都向公眾完全免費開放,它們的存在並不僅僅是一座公園,和周邊的文化街區、藝術場館等相得益彰,是傳統園林與現代都市的完美結合。
馬德里的麗池公園,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國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線會議上, 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大道和麗池公園,藝術與科學的景觀之地」(Paseo del Prado and Buen Retiro, a landscape of Arts and Sciences)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西班牙第49處世界文化遺產。西班牙擁有世遺總數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義大利和中國。
我去馬德里都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那時候住的民宿毗鄰地鐵站Anton Martin。從這里往東走不遠就是寬闊的 普拉多大道(Paseo del Prado) ,全長約1.2公里,連接阿托查火車站(Atocha)與 西貝萊斯廣場(Plaza de la Cibeles) 。
普拉多大道是馬德里最古老的花園式街道,常年綠樹成蔭。對於歐洲人來說,周末的時間比工作掙錢更重要,更何況是在生活作風一貫散漫的南歐。馬德里周日商業氣氛寡淡,各種休閑活動雲集,我在的那個周日上午,普拉多大道上就有騎行活動,來來往往都是裝備齊全的騎行者們,男女老幼皆上陣。大多裝備齊整且相當專業,一看就是經常參與騎行活動。
普拉多大道也是馬德里的主街,每次國慶閱兵活動也在這條街上進行。難不成它入選世遺就因為是一條主要的城市林蔭道?世界遺產委員會才沒那麼好騙,它不僅僅是馬德里的地標,也是重要的文化和 旅遊 中心。大道連接起馬德里3座重要的藝術博物館——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和索菲亞王後藝術中心這三大博物館,收藏了如畢加索、達利、塞尚等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被譽為馬德里的「藝術金三角」。麗池公園、西班牙皇家研究院總部, 馬德里證券交易所和國會也都位於大道附近。
穿過大道,經過普拉多博物館就是 麗池公園(Parque del Retiro) 。它是馬德里市中心最大的公園,最早於1630年開始修建,原來是為了西班牙王室建造的度假地,並一起修建了麗池劇院、王國芭蕾廳(如今改為普拉多博物館的「麗池之家」圖書館)和麗池王宮。王室幾度更迭,卡洛斯三世國王開放了公園一角供市民參觀遊玩。1808年拿破崙攻入馬德里後,公園遭到大范圍損毀,只留下了王國芭蕾廳。此後經過重建,1868年起改為公園對外開放。
公園佔地約118公頃,由於曾經是王室專屬公園,因此公園內植被覆蓋率很高,有近1.5萬棵樹,兩個人工湖,如同城市中的一片綠島。不僅旅行者眾多,也是市民消遣時光的好地方。
公園里值得參觀的景點包括: 雕像大道(Paseo de las Estatuas)、西班牙之門(Puerta de España)、玫瑰園(La Rosaleda)、阿方索十二世國王紀念碑(Monumento a Alfonso XII)、玻璃宮(Palacio de Cristal)。
人工湖畔的玻璃宮是麗池公園里最美的景色,其設計靈感就來自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整座建築於1887年竣工,現內部主要用於藝術展覽。
歐洲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跳蚤市場,當地人大多在周日聚集,出售或是交換一些商品,也有的不為商業,只為了老朋友們相見寒暄。而逛跳蚤市場也漸漸成為了我在歐洲旅行時候的一個必備節目,即便不買什麼東西,四處走走看看,了解一下當地人的生活,也是一種旅行的方式。
馬德里著名的跳蚤市場叫 埃爾拉斯特洛跳蚤市場(El Rastro) ,也是歐洲最大的跳蚤市場,開市時間為每周日8:00-15:00。啊……不用擔心這么多人聚集,這張圖是2014年拍的,並沒有擔心的問題。
沿著普拉多大道逛逛,還真有點「皇室」的范兒,要不城市的足球隊怎麼叫「皇家馬德里」呢。皇馬球迷對大道盡頭的 西貝萊斯廣場(Plaza de Cibeles) 一定不會陌生,它也稱為大地女神廣場。只要皇馬贏得重大比賽的勝利,球迷們都會來此歡慶。
中央的噴泉雕塑為生育女神西貝萊斯,駕馭著兩只獅子拉著的戰車。噴泉興建於卡洛斯三世時期,由文圖拉·羅德里格斯(Ventura Rodríguez,1717-1785)於1777-1782年間設計。女神和戰車是弗朗西斯科·古鐵雷斯(Francisco Gutiérrez)的作品,而獅子是羅伯特·米歇爾(Roberto Michel)的作品。這個噴泉最初毗鄰布埃納維斯塔宮(Palacio de Buenavista,又名美景宮),19世紀後期遷至位於廣場中央。
廣場周圍建築屬新古典主義建築,東南角是 西班牙郵電總局舊總部通信宮(Palacio de Comunicaciones) ,自2007年起馬德里市長辦公室入駐。廣場西南角是 西班牙銀行(Banco de Espanña) ,西北角是西班牙軍隊總參謀部,東北角是19世紀末新巴洛克風格的 利納雷斯宮(Palacio de Linares) ,上世紀90年代重修後成為「美洲之家(Casa de Arérica)」,專門用於促進西班牙與拉美的文化交流活動。
西貝萊斯廣場連接阿爾卡拉街,不遠處便是 獨立廣場(Plaza de la Independencia) 。
獨立廣場上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五個門洞的城門,叫做 阿爾卡拉門(Puerta de Alcala) ,它是馬德里現存最古老的幾座城門之一,建成於1788年,由建築師薩巴蒂尼設計,採用大型羅馬凱旋門的形式,也是整個歐洲自古羅馬帝國衰落後興建的第一座凱旋門,比柏林的勃蘭登堡門和巴黎的大凱旋門都早,以此來紀念馬德里最為傑出的市長卡洛斯三世。這座城門見證了馬德里的 歷史 變遷,雖歷經戰火卻仍屹立不倒。
門上鐫刻有卡洛斯三世的名字,兩側的四個天使分別代表古希臘思想中的四樞德,從左至右依次為勇、節、義、智。
麗池公園與普拉多大道入選世遺,呈現的是城市性質的空間,通過將文化和自然、地理和 歷史 、個人和集體、藝術和科學納入這一領域,創造了一個全 社會 都能接觸到的城市景觀。所有人不分階層都能在這里享受免費的休閑生活。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 旅遊 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㈤ 有人知道馬德里藝術走廊嗎在網上好像沒有找到什麼資料,去西班牙旅遊打算去參觀一下,求攻略啊
馬德里藝術走廊,即普拉多大道。
在馬德里,有大大小小100多個博物館。其中最為知名的,便是普拉多林蔭大道上三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館:普拉多博物館、索菲亞王後國家藝術中心、提森-博內米薩(又譯:蒂森-博恩米扎)博物館,彼此間相隔不過十分鍾路程,因一條通道的貫穿,使得普拉多大道成為附著在馬德里南北主幹道上的一個名副其實的「藝術長廊」。
【普拉多博物館·Prado Museum】
自 1819 年開放至今,普拉多博物館已獲得一系列炫目的展品,當中包括油畫、雕塑、版畫、素描和裝飾藝術,作品連接起來,形成了西班牙的藝術史,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歐洲藝術收藏。原為西班牙皇家博物館館藏,皇家博物館後來易名為繪畫與雕塑國家博物館,然後再改名為現在的普拉多博物館。博物館現有館藏為大概 7,600 幅油畫、1,000 件雕塑、4,800 幅版畫和 8,200 幅素描,此外更有大量歷史文獻。
【索菲亞王後國家藝術中心·Museum Reina Sofia】
館藏以現代藝術作品而聞名,基本囊括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西班牙現代藝術風格向抽象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轉變的著名畫作。你可以在此欣賞到大量關於本土的天才藝術家如畢加索、戈雅、達利等人的藝術作品或復製品,其中畢加索的傑作《格爾尼卡》即是鎮館之寶。這幅描繪納粹轟炸小城格爾尼卡的油畫僅應用了黑、白、灰三種顏色,卻被畢加索用其特有的線條膨脹和形狀扭曲等變形主義手法,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了小城哀鴻遍野的悲慘畫面,即便事過境遷,參觀者依然可以從中體會到一個充滿了良知的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散發出的「覺醒的力量」。
【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Museum Tyssen-Bornemisza】
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是一座位於西班牙馬德里的藝術博物館,緊鄰普拉多博物館,可以讓遊客欣賞13世紀至20世紀晚期的藝術歷史。該館內收藏的藝術品來自提森-博內米薩家族於20世紀初開始的私人收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收藏博物館之一。近1000 幅作品收藏中,遊客可以停留在文藝復興,流連於巴洛克時期,探索表現主義,或進入 20 世紀先鋒派運動的世界。在由拉斐爾•莫尼奧改造的比利亞埃爾莫薩宮各個畫廊內安置著提森-博內米薩收藏,西方藝術歷史在我們眼前打開。
網上可以購買馬德里藝術走廊通票,240元左右,免排隊,您可自由安排行程,無須在一天內參觀所有的博物館,門票購買後6個月有效!
換票地址:提森-博內米撒藝術博物館售票處(Museo Thyssen Bornemisza :Bornemisza Paseo del Prado, 8)
換票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7:30
各博物館開放時間:
1)提森-博內米撒藝術博物館
周二至周日:10:00-18:30(閉館前1小時停止入場)
2)普拉多博物館
周一至周六:10:00-20:00
周日及節假日:10:00-19:00
1月6日,12月24日及12月31日:10:00-14:00
* 開放日閉館前30分鍾禁止入內
3)索菲亞王後國家藝術中心
周一至周六:10:00-21:00(周二閉館)
周日:10:00-19:00
㈥ 馬德里總共有多少個廣場
馬德里有300 多個街心廣場。馬德里的廣場中最有名的是太陽門廣場(Puerta del Sol)。
太陽門廣場在馬德里的正中心位置,從那裡有10條街道呈放射狀向外延伸。這里也是馬德里最熱鬧的廣場,太陽門廣場原是馬德里市的東邊入口處,在失去內外城的界線後成為廣場。1782年建成後,成為馬德里的標志。太陽門廣場是一個半圓形的廣場,聞名於世。該廣場於1853年擴建,面積為1.2萬平方米。
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又稱「塞萬提斯」廣場,是馬德里另一個重要的廣場,它被視為馬德里的象徵,因為建有塞萬提斯紀念碑和唐吉訶德塑像而聞名於世。塞萬提斯創作的不朽名著《唐吉訶德》,成為西班牙的驕傲,民族的瑰寶。
這座廣場是1930年為紀念塞萬提斯而修建的,紀念碑背面的雕塑上端是西班牙16世紀打扮手握一本書的婦女,象徵西班牙人不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都喜愛文學作品,熱愛讀書。紀念碑最上面是個地球,周圍有五個人像代表五大洲,象徵塞萬提斯的巨著譽滿五大洲。在雕像背後的大樓是西班牙大廈,旁邊是1948年建成的當時歐洲第一高樓的馬德里塔。最頂樓設有咖啡廳,可在此一邊喝咖啡、一邊鳥瞰全城風景。令人身心舒暢。
另一隻重要的廣場稱為馬約爾廣場(Plaza de Mayor),這個早在15世紀,被紀哈布斯堡王朝作為民間集市而建立起來的長方形廣場,就坐落在太陽門廣場的附近。它曾經是西班牙歷史中眾多事件的發生地,從一開始的集市廣場,到鬥牛愛好者的聚集地、足球比賽的大劇場,甚至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時期,也曾有許多所謂的異端分子在這里處死。難怪有人說,至今,你都能在廣場上那個菲利普三世騎馬雕像的牆壁上看見當年舉行鬥牛留下的血跡。在西班牙語里,馬約爾(mayor)就是大的意思,那麼,馬約爾廣場就是大廣場的意思,所以也常翻譯成「大廣場」。
馬約爾廣場是菲利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著獨特風格的四方形廣場。橫向128米,縱向94米,由4層高的建築圍成。在廣場中央是菲利普三世的騎馬雕像。在建成之後的漫長歲月里經歷了3次火災,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後形成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樣子。以前在周圍住戶的陽台上經常可以看到奢華的皇家儀式、鬥牛以及種種紀念活動。
緊鄰西班牙大皇宮的是東方廣場(Plaza de Oriente),這是由拿破崙的兄弟何塞·波拿巴一世國王下令修建的,這位不受人民歡迎的國王總是擔心王室會受到平民的騷擾,所以決定在王宮前修建廣場。廣場由委拉斯凱茲設計,廣場中心的菲利普四世銅像的頭部細節也是由他本人完成。而伽利略解決了高聳的馬頭和後蹄的平衡問題。
豐收女神廣場 (Fuente de la Cibeles) 根據音譯又稱為西貝雷斯廣場。這是一個有著寬闊馬路交叉的大廣場。在廣場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郵局大樓建於1760年,是最有歷史的古建築。廣場中央的噴泉是酷愛噴泉的國王查理三世,在眾多設計方案中,選定了這最美麗的。噴泉旁是駕駛著雄獅戰車的豐收女神西貝雷斯的雕像,而矗立在廣場周圍的建築物也都恢宏壯觀。這里也是藝術區普拉多大道的起點。豐收女神廣場也是皇家馬德里球隊慶祝獲得冠軍時的聖地,每當皇馬對獲得冠軍後,球隊都會與數萬球迷一同在廣場忘情慶祝。
獨立廣場(Plaza de la Independencia)是馬德里另外一個廣場。這里是西班牙首都的象徵之一,擁有馬德里著名的古跡阿爾卡拉門,由國王卡洛斯三世始建於1778年,建築師是弗朗切斯科·薩巴蒂尼。廣場目前的形態形成於1869年,當時拆毀了馬德里市東部的一段城牆,以阿爾卡拉門為核心,形成一個圓形廣場。廣場周圍由19世紀後期和20世紀早期建築物環繞,東南側是通往麗池公園的主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