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與我國有什麼不同之處

西班牙與我國有什麼不同之處

發布時間: 2023-02-03 16:31:10

『壹』 西班牙舞和中國舞的不同之處

1、創作的理念不一:西班牙舞蹈動作的極度延展,身體限制與舞者突破身體限制的努力,舞蹈中的線條就彷彿是根據幾何原理計算出來的,從而追求更大限度的自由與個性。中國舞蹈的動作將感情委婉地融入到了動作當中,追求氣韻,強調以意為師,以神領行,以形傳神。
2、主要動作不一:西班牙舞蹈通常使用較大的腿部動作,腳下的動作復雜多變,而上身的動作相對簡單的多。中國舞蹈都是以手臂動作為主,比較難。以上就是西班牙舞和中國舞的不同之處。

『貳』 西班牙教育和中國有什麼不同和相同

西班牙高教網路發達,其中包括一百多所大學、三百多所高等專科學校和眾多著名的科研中心。西班牙國立大學的教育經費由國家部分承擔。每年接納十多萬名外國留學生。

西班牙是申根協議簽字國,凡取得西班牙簽證的外國人,可自由到任何申根協議國而不須辦理任何手續,申根協議國共15個國家為:法國、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盧森堡、葡萄牙等。西班牙的科技水平在世界上處於較高的水準。許多科學巨匠都是西班牙人,西班牙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西班牙亦是歐洲發展最早的國家,是最先進入海洋文明的國家。

西班牙具有悠久的大學傳統,現有100多所大學及300多所聞名世界的專業高校、研究中心,可以提供各種專業和各種程度的教學。西班牙發達的公立體制是其教學質量的保證。高等教育學費低廉,而且國家提供部分資助,外國留學生與本國學生享受同等的待遇。西班牙文憑也得到國際公認,每年接納10萬外國學生。因此到西班牙留學,你將享受到歐洲式的辦學標准,高質量的文化氛圍以及國家級的畢業文憑。

1、綜合大學因招收所有通過普通高中業士考試獲得業士文憑的學生而被稱為開放式學校。

2、培養各類高級技術管理人才的大學因招生考試非常嚴格,所以被稱為封閉式學校。

3、未通過考試者可直接進入三年制大專或職業技術學院學習。

4、對外國學生,進入公立大學須通過西班牙語國家等級考試和大學入學考試後與西班牙本國學生一樣免學費學習,部分私立大學不須考試但須交納較高學費。未通過或未參加大學入學考試者可申請其大學的專科學習,專科畢業後再轉入本科和研究生學習。

隨著西班牙的教育改革逐步的深入,大學學制在不斷改變。西班牙的大學和學院教育分三個階段,從第一階段到第三階段,每個階段結束,成績合格,都能得到國家授予的文憑,如高中畢業文憑持有者可進入第一階段的學習,為期兩年,成績合格,可獲得普通高等學業證明。第一階段畢業證書持有者可進入第二階段學習,為期也是兩年,第一年考試成績合格,即可獲得學士學位,如繼續深造一年,則可獲得碩士學位。第二階段以上文憑是進入第三階段深造的必要條件,但各學校又有不同的入學考核,第三階段學習也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學制一到兩年,可獲得側重於職業生涯的高等學位文憑;第二種情況是攻讀博士,歷時三至五年,完成博士論文後,即可獲得博士學位。由上可見中西方高等教育在學制和文憑方面稍有差異,西班牙大學第三年就頒發學士文憑,而在中國,學士文憑是在四年大學畢業後才頒發,勉強說來西班牙大學第四年就頒發的碩士文憑即可等同於我國的本科學士學位,又可等同於我國的碩士文憑。至於博士文憑,則相差不多。

『叄』 中國與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有什麼區別

一個在歐洲,一個在亞洲!

『肆』 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生活在西班牙和中國有哪些差異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時差,我們這里的白天是西班牙的傍晚,還有就是習俗和語言都存在差異。

『伍』 西班牙和中國飲食文化上的差異 1500字

總的來說就是中西文化差異
當今世界跨文化交際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是現代交際中引人注目的一個焦點。但在交流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其原因正是文化差異,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中西文化歷來是世界文化的兩大派系,而飲食在兩個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在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中西方飲食習俗,不論在其特徵、功能,還是在其性質、對象等諸多方面,所存在的差異都是非常鮮明的。飲食文化不僅僅是「吃」的問題,是人類在飲食方面的創造行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類飲食方面的思想、意識、觀念、哲學、藝術等都在飲食文化的范圍之內。

中西方文化有著相通之處,比如:西方人重視培養奮發向上的精神,中國人則主張積極進取;西方人主張教育為先,中國人倡導發展教育;西方人奉行實用主義,中國人講究實事求是。但是,中西方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著不同,在美國,個人自由主義形象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得非常鮮明,而在中國,家庭責任感會體現出這樣的強烈與鮮明。有人說,文化就像一個磁場,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分布,而同處一個磁場的中西兩方的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必然會碰撞出火花。本文主要就中西方在飲食方面的差異為代表來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深化跨文化交際研究,以更好的汲取西方文化的精華、弘揚中華文化。

一、「分離」與「合同」的特徵不同。

台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今說:「文化異, 斯學術亦異。中國重和合, 西方重分別」[1]。中西文化的差異影響了各自的飲食文化。在中西飲食文化之中也明顯體現了這種「合同」與「分離」的文化特徵。

(一)追求自由開放的西方人傾向分門別類。

西式菜餚中除少數湯菜, 如法式洋蔥大蝦湯,是把多種葷素原料混合在一鍋里熬燉而成之外, 正菜中各種原料互不相干,魚就是魚,蝦就是蝦,羊排就是羊排。就有搭配,那也是在盤中進行的,不是攪拌在一起的。如 「美式牛扒」, 一邊放著牛扒,另一邊是義大利青瓜、干筍,切碎加入植物牛油中拌勻,直至凝固,切成小塊,放上已煎好的美國牛扒面,即可供食。色彩上形成對比鮮明,但在口味上各種原料互不相混,各是各的味。即使是調味的佐料,如植物牛油、鹽,也都是現吃現加,而不是一次性放夠。即使有所搭配,也是簡單明了。以上種種做法都體現了「西方重分別」的飲食文化。

(二) 崇尚和諧的中國人強調統一。

中國人的儒家傳統思想,主張以「和」為貴,認為其為最美妙的境界,不但體現在社會為人處世中,而且反映在其他各各方面,當然也包括烹飪思想。這種「合同」的思想集中體現在烹飪上就反映為「五味調和」。要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陰陽五行指導這一調和,調和既要合乎時序,又要注意時令,才能達到「美味可口」的目的。既烹制食物時需要在保留原味的基礎上進行調和,所以中國菜幾乎每個菜都要用兩種以上的原料和多種調料來烹制。即使是家常菜也如此,一般主要原料選用葷素搭配來調和烹制的,再加上各種調料,如青椒肉絲、宮保雞丁、烏雞紅棗湯。中國人認為把多種原料放在一起,配料和輔料的味以及調料的味交織融合協調在一起,就如多種化學試劑發生反應,經這種過程搭配出來的菜才美味可口,這也是一種集中個體到整體的過程,只不過還有一個把握火候的問題,也就是哲學上說的「度」,不同的火候就會烹飪出不同的味兒,中國飲食之所以有其獨特的魅力, 關鍵就在於它的味。而美味的產生,在於調和,使之互相通、互助滲透[2]。可見中國人烹調追求整體、統一。

二、飲食功能的不同。

中國人認為飲食既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情感溝通的重要媒介,又是一項工作,許多工作都是在餐桌旁進行並完成的,這是中方飲食功能突出特色。中國人往往在節日時邀請客人吃飯,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共享一席,除了寒暄客套便是大講吃經,款款敘來,滔滔不絕,人們相互敬酒、勸菜。傷心時找人吃飯,傾訴自己的惆悵、委屈,抒發自己的郁悶之感,通過別人的開導,尋找心理安慰,以達釋放解脫之目的。談業務時約人吃飯,既可以尋求到更多的機會,又可以了解對方,在輕松地環境中達成協議。表感謝時也請人吃飯,中國人認為享受美味佳餚最能代表真心誠意,飯局儼然成為了中國式生活的縮影。西方人則認為飲食是一種休息,是一種放鬆,飲食與工作相對分開,工作主要是在辦公桌旁進行並完成的。於是,西方人在吃飯時通常不談工作,或安安靜靜地獨自享用盤中美食,或輕輕鬆鬆地聽著音樂並吃著食物,或平心靜氣地談一些讓人放鬆而愉快的話題,這也僅限於鄰座的賓客,而不像中國進行全席的交流,沒有中國人進餐時的熱鬧,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比作舞蹈,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當然也不會因為工作業務或心情失落、表達謝意之類的而請人吃飯。由此可見,中西方的飲食功能是不同的。

三、飲食對象的不同。

一個民族的飲食習慣與其生存環境和傳統密切相關。自古以來,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區域,人們的飲食生活都離不開特定的生存環境。生存環境不僅決定了可能獲得的食物來源和種類,而且對於食物的獲得方式與消費方式等也產生重要影響,「生存環境及其內部諸因素的變化,最終也將導致飲食文化體系的種種變化」[3]。

由於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又加之人口壓力以及其他多種原因的存在,使中國的飲食文化主要起源於農耕文化,這就直接影響著人們的食物結構。從「食」的內容來看,中國人有明確的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以谷類及其製品如麵食為主,副食則以蔬菜為主,輔以肉類[4]。中國人的飲食從先秦開始,就是以五穀雜糧為主,肉少糧多,輔以蔬菜植物類菜品佔主導地位。據西方的植物學者的調查,中國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種,比西方多六倍。在中國人的菜餚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葷菜只有在節假日或生活水平較高時才進入平常的飲食結構, 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說。中國人以澱粉為能量的主要來源,葷素搭配比較均衡,喜食果蔬,講究雜食。對於蔬菜的烹調以熟食為主,不喜歡生吃蔬菜或生飲果汁。這一飲食習慣又深受佛教文化的影響,佛教倡導吃齋飯,即素食,認為動物是「生靈」,而生靈是不可以殺死的,更不能食用,另外道教亦倡導忌食魚肉。中國人一般還喜歡熱食,主菜大多是熱的,他們認為菜涼了,就失去了菜原有的味道,對腸胃也不好,只有趁熱吃才能吃出菜的鮮味,吃到菜原有的特色。雖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肉類菜餚和奶類食品的比重,肉食已成為尋常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佳餚,但以蔬菜為主導的意識卻仍然植根於人們的觀念中。

在西方,其農業結構是一種農牧混合結構,由於其地理氣候不太適合農耕卻有利於牧草生長,使得畜牧業占據了農業經濟的主導地位。獨特的臨海區位優勢使得他們的航海業也非常發達。西方飲食文化就起源於這種畜牧文化,畜牧文化決定了西方飲食結構尤其偏重於肉類與乳製品,其膳食結構以動物性食物為主。沒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以高蛋白、高脂肪、高糖分為典型特徵,主要以牛肉、羊肉、豬肉等為主要菜餚。吃、穿、用都取之於動物,連西葯都從動物身上取料煉制。西方人喜愛冷食、冷盤,從冷盤拼盤、色拉到冷飲,餐桌上少不了冷盤,而且西方人多生吃蔬菜。肉食在飲食中的比例一直很高,故他們國家的人身體普遍比中國人健壯:高個、長腿、肩部寬大、肌肉發達, 而中國人則顯得身材瘦小、體質較弱。但西方人也認識到這種飲食習慣對身體健康的危害,開始轉向以植物蔬菜為主的清淡型飲食,西方人的餐桌上蔬菜的種類及份量逐漸明顯增加且也趨向於熟吃。但是肉食在飲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國人的高。總體來看,中西方的飲食結構日趨合理化、營養化。

孫中山先生曾說:「中國常人所飲者為清茶,所食者為淡飯,而加以蔬菜、豆腐。此等之食料,為今日衛生家所考得為最有益於養生者也。故中國窮鄉僻壤之人,飲食不及酒肉者,多為上壽」[5]。他還認為「歐美人之所飲者獨酒, 所食者腥腹,亦相習成風,故雖在前有科學之提倡,在後有重法之厲禁」[6]。孫中山先生講了中西飲食的利弊,根據中西方飲食對象的差異,有人把中國人稱為植物性格,把西方人稱為動物性格。這種性格反映在文化行為價值觀上就是,中國人喜歡安土重遷,固本守己,而西方人則喜歡開拓、冒險、沖突。美國民俗學家露絲·本尼迪克特曾經提出過「文化模式」這一理論,她認為中國人的文化性格類似於古典世界的阿波羅式,而西方人的文化性格則近似於現代世界的浮士德式。

四、中西飲食歸屬及性質的不同。

中西方飲食性質的差異,與它們各自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節奏是相一致的。在西方,一般實行工資制,重復的工作比較多,且生活節奏較快,人們有意無意地受工作節奏的影響,通常工作時工作,游戲時游戲。生活的單一乏味導致了飲食結構的單一性並對此熟視無睹,西方人平常享用的罐頭快餐等,口味千篇一律,與從事的工作一樣單調重復,他們對此很漠然,就像對一個生物的機器注入燃料,只要他們吃了以後能保持身體的結實,足以抵禦病菌的感染,其他皆不足道[7]。能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轉就可以了。以完成任務為目的,自然無興趣、滋味可言。中國則不然,工作節奏相對比較慢,工作形式多樣,往往追求兩全齊美,邊工作邊游戲。當然飲食結構也相對復雜,對於色、香、味、形、質、意等都相當講究,並且種類之多,無所不有。中國人飲食的目的,不同於西方人,除了果腹充飢,同時還滿足對美味的渴望,給人賞心悅目之感,才會有食慾。廚師在炒菜時一般上下晃動炒勺,注意烹炒的節奏感。這些自然不會提高工作效率,但卻增加了勞動者的工作趣味,只有在這種氣氛中工作才會使身心愉悅,才能體現出中國菜的創造性和藝術性。

五、規范科學與隨意特色的烹調准則不同。

西方人在攝取食物時基本上是從科學的角度出發的,十分注意營養搭配,不論食物的色澤鮮嫩怎樣,營養是一到菜譜成功與否的標准,在營養的標准上講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熱量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對他們而言,飲食只是一種手段,所以態度也就較為隨便,吃得也較為簡單。在西方, 盛大的西餐宴席通常不過是六道菜,而且其中只有兩道菜算得上是菜,其餘不過是陪襯。平時宴請,飯菜更為簡單。還有一種聚會,稱之為「Party」,主人只提供飲料、酒和一些簡單的食物,如乳酪、炸薯條、三明治等, 並不提供飯菜。可見, 他們將吃飯看成是聚會和交流的機會,吃的東西並不是最重要的,享受在飲食中基本上不佔重要位置,故而不會像中國過分地追求特色口味。早餐往往是一個雞蛋、一杯牛奶、幾片麵包再加上一根香腸,熱量非常充足。午餐往往是自助快餐,即使是最講究的晚餐也不外乎是麵包、薯條、香腸、牛排、炸雞、乳酪等, 也很簡單,但營養十分豐富。西方人相關的烹調全過程也都嚴格按照科學規范行事。從菜譜的制定就可以發現,西方菜譜中的計量都以精確數字計算。從表面上看,菜譜似乎是科學的,西方人買菜和製作菜餚也總是對照著菜譜。但相比中國烹調,它是一個非常機械的東西,在復雜的具體情況面前往往是無能為力的,比如為了體現客人身份,在做菜時要打破常規,在味道花色上稍作調整,使之精緻一些。這對於中國的廚師輕而易舉,而對於西方廚師就會不知所措。而這種一致性導致了西方飲食的一個弊端--缺乏特色。另外, 規范化的烹調要求配料的准備、調料的添加精確到克,烹調時間精確到秒。由於西方菜餚製作的規范化,使得烹調成為一種機械性的工作,從洛杉磯到紐約,牛排都只有一種味道,毫無創造性和藝術可言。而且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區,都是同一種味道,幾乎沒有變化。即使是高檔的宴席,也不過是更講究餐具,布置更華貴,服務更為周到而已,菜仍舊是一個味。西方人這種重科學、重營養的理性飲食觀念同西方整個哲學體系也是相適應的,形而上學是西方哲學的主要特點。西方哲學所研究的對象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為形上學理,形上學理互相連貫,便結成形上哲學。這一哲學給西方文化帶來生機,使之在自然科學上、心理學上、方法論上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在另一些方面,這種哲學主張大大地起了阻礙作用,如飲食文化,就不可避免地落後了,到處打上了方法論中的形而上學痕跡。

『陸』 中國與西班牙勢力對比

根本沒比較性,西班牙是歐盟第五大經濟體一共28個成員國,英國脫歐西班牙就是第四大經濟體,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人均3.2萬左右美元對比中國7千多到8千美元每個月,歐盟十大經濟體之一。世界GDP是第13前,2008年經危機之前一直在8或9,版圖歐洲第二大,護照力量是第三,歐洲老牌的國家之一。

『柒』 西班牙有哪些習俗,與中國有哪些不同哦

他們 用刀叉 盤子 吃飯 , 中國用碗 和筷子

『捌』 中國 西班牙 區別

西班牙概況

國名:西班牙 (Spain,Espana)

國慶日:10月12日(1492年西班牙-美洲日)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上下均為紅色,各占旗面的1/4;中間為黃色。黃色部分偏左側繪有西班牙國徽。紅、黃兩色是西班牙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並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是紅地上黃色城堡,右上角為白地上頭戴王冠的紅獅,城堡和獅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標志,分別象徵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左下角為黃、紅相間的豎條,象徵東北部的阿拉貢;右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鏈網,象徵位於北部的納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綠葉紅石榴,象徵南部的格拉納達;盾面中心的藍色橢圓形中有三朵百合花,象徵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團結。盾徽上端有一頂大王冠,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盾徽兩旁各有一根海格立斯柱子。亦稱大力神銀柱,左、右柱頂端分別是王冠和帝國冠冕,纏繞著立柱的飾帶上寫著「海外還有大陸」。

國歌:《皇家進行曲》 國歌無歌詞 球迷無法唱 西班牙奧委會宣布停止國歌歌詞評選活動

國花:石榴花

國石:綠寶石

貨幣:比塞塔>>>

國家政要: 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I) ,首相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Rodriguez Zapatero),2004年3月當選,4月宣誓就職,2008年3月連任,4月宣誓就職;西班牙參議長 弗朗西斯科·哈維爾·羅霍·加西亞(Francisco Javier Rojo Garcia),2004年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505925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主要山脈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

人口:4606萬(截至2008年1月1日),其中外國移民522萬,超過人口總數的11%。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和加里西亞人。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為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少數民族語言在本地區亦為官方語言。96%居民信奉天主教。 西班牙語2030年有望成使用人數第二多的語言 西班牙將鼓勵移民返回原屬國

「西班牙廣場」堂吉訶德和僕人塑像

首都:馬德里 (Madrid),人口301. 6萬人(2002年)。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00多個市鎮。17個自治區為: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利亞斯、巴利阿里、巴斯克、加那利、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簡史: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
聖費爾明節著名奔牛狂歡

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西美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西班牙奔牛節

西 班 牙 斗 牛 表 演

政治: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議會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直系後代世襲。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行使國家立法權,審批財政預算,監督政府工作。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 西班牙恐怖組織「埃塔」 直布羅陀問題
踏訪西、英爭議之島——直布羅陀 西班牙、英國和直布羅陀三方簽署歷史性合作協議

經濟:西班牙是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國內生產總值居經濟和發展組織第8位,世界第11位。主要礦產有煤88億噸,鐵19億噸,黃鐵礦5億噸,銅400萬噸,鋅190萬噸,汞70萬噸。森林總面積1179.2公頃。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鋼鐵、汽車、水泥、采礦、建築、紡織、化工、皮革、電力等行業。服務業是西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包括文教、衛生、商業、旅遊、科研、社會保險、運輸業、金融業等,其中尤以旅遊和金融業較為發達。旅遊業是西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著名旅遊勝地有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太陽海岸、美麗海岸等。
在西班牙的維拉弗蘭卡,人們參加疊羅漢比賽。疊羅漢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流傳至今已經數百年的歷史了。

在西班牙的雷東德拉舉行傳統慶祝活動,婦女們讓女兒站在自己肩膀上一起跳舞。這種風俗源自當地中世紀的一個傳說,即兩名婦女與站在自己肩膀上的女兒一起跳舞而逃過猛獸的襲擊。>>

新聞出版:全國共有報刊155種,全國性雜志170種。主要報紙有《國家報》、《阿貝塞報》、《世界報》、《加泰羅尼亞報》、《先鋒報》。主要通訊社是埃菲社,官方通訊社,1939年1月創辦。另外還有私營的歐洲通訊社、羅戈斯通訊社。廣播電視總局統管電台、電視台。全國共有200多家電台,主要有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和私營的西班牙廣播公司、洲際電台、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西班牙電視台為國營、全國性電視台,有兩個頻道。此外還有安達盧西亞、加泰羅尼亞、加里西亞、巴斯克和馬德里等地方電視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頻道、天線-3和電視5台3家私營電視台。1997年兩家數碼電視台開始運營。

外交:對外主張「和平與安全」,奉行以「和平、裁軍、保護人權、國際合作與團結」為主導原則的「歐洲化、西方化和民主化」外交政策。

與中國關系:1973年3月9日,西班牙與中國建交。2005年4月西班牙參議長羅霍·加西亞訪華。 2005年7月,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04年雙邊貿易額達72.23億美元。2005年1至5月,為39.81億美元,同比增長48.3%。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西班牙進行國事訪問 。2006年7月,西班牙王儲費利佩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2007年6月,國王卡洛斯一世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 中國與西班牙兩國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玖』 中國與西班牙在風俗習慣上有什麼不同

西班牙女人上街必定要戴耳環,認為如果沒戴耳環,簡直跟沒穿衣服一樣。

西班牙人過年時,手上一定要拿一枚金幣,才算有福氣。窮人沒有金幣,常用銅幣代替。他們認為,小孩在元旦那天打架、罵人和哭啼是不祥之光,因此,大人在這一天為了換得孩子的笑顏,幾乎必須滿足他們提出的一切要求。

西班牙人對鬥牛及足球達到狂熱.在復活節時各地也有宗教遊行等慶祝儀式.

西班牙人友善熱情,少有種族偏見,喜歡舞蹈、音樂、喝酒,對藝術與文化的保存很為重視.但由於生性樂天,甚而過度耽於安逸,而致好逸惡勞,較欠進取心.

西班牙人通常在七、八兩月渡假,此段期間內不宜從事商務旅行,此外亦不宜在復活節及聖誕節前後前往.

約會宜事先約定時間,通常是在10-13點及16-18點之間較妥當,服裝方面宜正式、保守、約會時勿一下即談論主題,最好是能先談些題外話再導入正題.面談需事先聯系約定,用電話或傳真確認。習慣上一般定好的約會不需要再次確認。但最好在去前再確認一次。西班牙人原則上是遵守時間的,因此赴約會時提前5分鍾到為好。

夏季以8月為中心有一個月的休假日,政府機構、辦公室基本上沒有人,8月份最好不要預約會見。

西班牙人名通常帶有兩個姓,最後一個(Last Name)是母姓.

在拜訪當地廠商時,如能攜帶具有我國特有民族風味的小禮物或紀念品給對方,定能贏得對方好感,尤其在聖誕節期間,互贈禮品風氣很盛,大致上,1-2瓶威士忌即已夠份量.遇西班牙人邀往其家中餐敘述時,如非再三邀約,則僅系客套說詞,切勿一口應允,宜加試探,或以西語「Muchas Gracias」(謝謝)即可,如對方出示其珍藏並表示贈予之意時,亦僅為其民族特有的客套而已.前往廠商私宅拜訪時,宜攜帶巧克力糖或鮮花.

葡萄西班牙人在元旦之夜全家團聚,十二點時,以教堂鍾聲為號,爭著吃葡萄。每敲一下鍾,必須吃下一顆,要連續吃下十二顆,則表示來年一帆風順,大吉大利。

小費:

一般來說,服務費已包括在帳單之中,但適度的小費仍然令人歡迎,通常小費是照個人的意思支付,一般人也有給小費的習慣.給付標准為消費額的10%左右.通常對計程車司機給予10%的小費,機場行李服務員則每件行李約100比塞塔的小費.旅館、餐廳雖已將服務費用列入帳單里,習慣上仍酌給小費.

電源規格:

一般而言,電源規格為220伏特,50赫茲,交流電.但在某些舊的建築中亦有使用100-125伏特,交流電,50赫茲.插頭為雙圓腳插頭.度量衡采公制.

氣候、服裝:

西班牙氣候乾爽,很少下雨,偶有下雨也集中在每年1-4月之間.全境全年平均溫度在攝氏13℃至17℃左右.冬季有的城市則降至零度以下.馬德里很少下雪,在夏季溫度最高時達40℃,冬季溫度則降至5℃左右.由於氣候乾燥,全年清風襲擊,陽光和煦,大部分時間不冷也不熱,夏季真正熱天只有7、8兩個月,但很少人使用冷氣,因為氣候乾燥濕度低並不會覺得悶熱.

在服裝方面,冬季一般來說著中等厚度的服裝即可,在中部及北部較冷地區可准備一件上衣外套.夏季時著輕便服裝即可.

把西班牙的風俗習慣告訴你,中國的你自己應該知道吧?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