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馬術用的什麼馬種
1. 在馬術比賽中的馬上什麼品種的馬
阿拉伯馬
阿拉伯馬是當今世界上最昂貴的馬,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馬,被譽為馬中貴族。阿拉伯馬最早存在阿拉伯半島上,它是全世界所有馬的品種的起源,是馬類中最純粹的後代,它也是純血馬主要的基本血統。阿拉伯馬的速度略遜於純血馬,但它有著極大的潛力和耐力,是長距離訓練和耐力訓練的首選馬。它的身高通常是1.42~1.5米左右,有著纖細的毛發,出眾的尾巴,當它激動的時候,會很自然的表現出高貴的特質來。阿拉伯馬具有特有的母系家族,人們全心全意追蹤繁衍它的母馬血統,著名的五大血統是:Kehilan、Seglawi、Abeyan、Hamdani和Hadban。
純血馬
純血馬是17世紀在大不列顛培育成的一個偉大馬種,它是通過人工配種,從而達到人類所要求的素質――速度、氣量和體形。「達雷阿拉伯馬、哥德爾芬阿拉伯馬和馬亞利土耳其馬」可以說是純血馬的三大祖先。純血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身體結構最好的馬匹,體高1.50~1.70米。純血馬不愧為「活的藝術品」,它天生具備快速奔跑的身體條件,目前純血馬創造的1000米世界紀錄是54秒(66.7Km/h)。純血馬天生的敏感性和卓越的運動性不僅造就了它在平地賽馬范圍內無可置疑的霸主地位,而且這個偉大的種族陸續在場地障礙賽、三日賽和盛舞步三個奧運馬術項目上也展露頭角。
荷蘭溫血馬
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歡迎的馬術競賽與騎乘用馬,是專門為了馬術競賽用而培育出來的,是極具魅力的現代馬,是種可靠、聰明、令人激賞的馬。身高大多在162~173Cm,平均約165公分。
荷蘭溫血馬的起源於荷蘭兩個本地的品種: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有一些令人激賞的共同特點: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本構造、具有風採的質量、穩健成長的能力、溫馴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英國純血馬,以增加它的勇氣,產生輕盈的動作,引進法國的塞拉法蘭西馬、德國的漢諾威馬與荷爾斯泰因馬血統,去除隨著純血馬而來的難以駕馭的特質,改良出最後的品種。
安達盧西亞馬
安達盧西亞馬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最純正的馬種之一。安達盧西亞馬和它同血緣的兄弟,如盧西塔諾馬、卡爾修西安馬、阿特萊爾馬、卡斯提連馬、埃克斯特倫曼紐馬、以及札帕特羅馬等等一樣,它們都是索雷亞馬的後裔,通稱為伊比利亞馬。身為戰馬,安達盧西亞馬擁有各種優異的結構品質,以應騎在背上的武士各種調遣策騎所需,而持久力以及可愛親切的氣質,也是安達盧西亞馬的重要特色。安達盧西亞馬足堪成為優異的障礙馬,由於能夠展現優美的步伐,因此也是進階級馬場馬術的不二之選。
利皮扎馬
利皮扎馬是近四百年來所出現極具代表性的優秀品種,這個優異的品種,不僅流露出美麗高貴的氣質,而且還難能可貴地兼具了勇敢、氣力、能力、溫馴的脾氣、以及聰明的智能。目前全球的純種利皮扎馬仍不到3000匹。利皮扎馬已經證實是在馬場馬術以及障礙馬術競賽場上的佼佼者,當然利皮扎馬仍然是古典馬術的騎士們最終極的夢想。利皮扎馬並不高,最高的大概只有163cm,但它們高昂的步伐、結實的身材、有力而具彈性的動作,會讓它們看起來比實際的身材大得多。利皮扎馬是一種晚熟而長壽的馬,壽命超過35歲。
2. 馬有多少種品種
依照品種分類,有下列三種 阿拉伯馬 (Arabian) 公元七世紀的伊斯蘭聖戰,對於馬類以及人類歷史都是很重要的分水嶺。當時阿拉伯馬到達伊比力半島,隨著回教帝國從中國擴展到歐洲,阿拉伯馬也分散到全歐洲。 柏布馬 (Bard) 這一種遺傳因子很強的品種來自北非的摩洛哥,在公元七世紀柏柏爾騎士由北非進入西班牙,後來又向上進入歐洲。 西班牙馬 (Spanish) 西班牙馬曾經是歐洲主要的馬,為許多君王和領袖所喜愛。在16世紀初西班牙馬被征服者帶到美洲,當時所建立的品種一值繁衍到現在。另外像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馬(Andalusian)、葡萄牙的盧西塔諾馬(Lusitano)以及維也納西班牙馬術學校的利皮札馬(Lipizzaner)也都是它的後代。 .依照體型分類,有下列四種 一型馬(森林馬) 來自歐洲西北部,身高在12到12.2個手之間,輪廓挺直,有寬闊的前額和小耳朵,能耐潮濕,在苛刻的環境下生長。現代類似的品種:埃客斯穆爾馬(Exmoor) 二型馬(高原馬) 來自北歐亞大陸,身高在14到14.2個手之間,體格結實,外貌粗壯,能耐寒冷且精力充沛。現代類似的品種:高地小型馬(Highland) 三型馬(草原馬) 來自中亞洲,身高在14.3個手之間,身高纖瘦,體型修長,毛皮細致,頸部細長,有出色的耳朵和鵝型的臀部,能耐熱,在沙漠中生活 。現代類似的品種:阿克哈塔克馬(Akhal-Take) 四型馬(沙漠馬) 來自西亞地區,被認為是阿拉伯馬類型,身高在10到11個手之間,外型精細而纖瘦,頭小有凹型輪廓,尾跟特別高,能耐熱,是沙漠或乾旱草原的馬。現代類似的品種:裏海馬(Caspian) .按照馬的個性與氣質,分為三大類 熱血馬 熱血馬是最有精神,跑得最快的馬,通常用來作為賽馬。最具代表性的品種有:阿拉伯馬(Arabian)、英國的純血馬(或叫撒拉布蘭道馬 Thoroughbred)。 冷血馬 冷血馬具有龐大的身軀與骨架,安靜、沉穩,通常用來作為工作馬。最具代表性的品種有:英國蘇格蘭的克萊茲代爾馬(Clydesdale)、法國的佩爾什馬(Percheron)。 溫血馬 體型、個性與脾氣上,介於熱血馬與冷血馬之間,是由熱血馬與冷血馬雜交育種出來的品種,通常用來作為騎乘用,馬術運動所用的馬大多是溫血馬。最具代表性的品種有:德國的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er)、波蘭的特雷克納(Trakehner)。
3. 馬術比賽用的是什麼馬
純血馬 Thoroughbred
純血馬是全世界最快最有價值的馬,鞏固著多國龐大的培育和競賽行業。擁有完美的比例、強大的運動持久力。純血馬雖很勇敢,但極易緊張。
比利時溫血馬 Belgium Warmblood
比利時溫血馬是專為競賽而培育的較新馬種,也是卓越的花式騎術和跳躍表演馬,以平靜的性格而著名。多種血統的混雜培育,造就了有力且動作敏捷的比利時溫血馬。
荷蘭溫血馬 Dutch Warmblood
荷蘭溫血馬是戰後最成功的、最有技巧的競賽用馬品種之一。荷蘭溫血馬可以作為跳躍和花式騎術的馬匹。以其健壯而合適的四肢和腳最為出名。
阿拉伯馬 Arabian
阿拉伯馬被認為是全世界所有馬的品種的起源,也是純血馬的主要基本血統。與其他馬種的18根肋骨、6根腰骨和18根尾椎骨的結構不同,阿拉伯馬為17—5—16的結構。阿拉伯馬耐力突出,是長距離訓練和耐力訓練的首選用馬。
特雷克納馬 Trakehner
許多人認為特雷克納馬是歐洲最精良的溫血馬和競賽用馬。特雷克納馬有中等體重和獵用馬第一流的外貌,勇於穿越田野,擅長花式騎術和跳躍。
霍士丹馬 Holsteiner
霍士丹馬通過與純血馬的雜交而得到改良,是德國自行培育的溫血馬中最有前途的一種。現代的霍士丹馬表現出十分正確、簡潔和有節奏的步法,擅長於花式騎術和跳躍表演。
漢諾威馬 Hanoverian
漢諾威溫血馬是徹徹底底的德國馬,如果留意,在世界各國的障礙賽和馬場馬術代表隊里都可看到它。漢諾威溫血馬專門用在障礙、馬場馬術、三日越野賽與馬車競賽等馬術比賽中。
奧登堡馬 Oldenburg
奧登堡馬是17世紀培育出的駕車用馬,能夠自如對付崎嶇的山路。經過培育的現代奧登堡馬適合花式騎術和駕車,奧登堡馬以其平穩的性格著稱。
柏布馬 Barb
柏布馬是世界馬群中僅次於阿拉伯馬的奠基品種,柏布馬不是一種給人印象很深的馬,它的臀腰部傾斜,尾礎較低,頭骨的形狀更接近於原始馬
安達盧西亞馬 Andalusian
安達盧西亞馬稱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最純正的馬種之一。它能夠適應各種用途。主要用於騎乘,非常適用於高等花式騎術、經典盛裝舞步、牛仔用馬、鬥牛場用馬、四輪馬車、牧場工作及其他訓練項目。由於這種馬腿部伸縮自如,天生嗜好運動且極度聰明,易掌握高等花式騎術的要領,因此曾一度被稱為「舞馬」。
奧爾洛夫快步馬 Orlov trotter
奧爾洛夫快步馬相對來講比較晚熟,在比賽中速度比俄國快步馬和美國快步馬要慢。但是本品種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適用於各種馬術馬賽,如,盛裝舞步等古典馬術運動。奧爾洛夫快步馬一直是世界最優秀的快步馬品種之一,奧爾洛夫是斯拉夫民族自主繁育的第一個優良馬匹品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民族的驕傲(奧爾洛夫快步馬是快步馬的代表品種,其它品種不一一介紹)。
塞拉·法蘭西馬 Selle Francais (簡寫為「SF」,其法語的全稱為「Cheval de Selle Francais」)
塞拉·法蘭西馬屬於溫血馬,是歐洲各種競賽馬中最堅強和最多用途的一種。它具有高度勇敢的性格,適合跳躍,並能夠在越野賽和各種比賽中進行競爭。
美國標准馬
美國標准馬產於美國,也稱「美國速步馬」,是世界一流速步馬,含有純血馬血液。主要用於輕駕車賽,其快步和對側步平地競賽速度居世界之首,創造和保持著多項世界記錄。
美國花馬 American Paint Horse
花馬在西部騎乘和英式騎乘中倍受歡迎,同時更倍受兒童的青睞和喜愛,而在速度比賽場地上也能見到花馬的矯健身影。
美國奎特馬 American Quarter
美國奎特馬是移民美洲的英國種馬和西班牙種馬的混種,最初擔任拖犁、趕牛群和拉車的工作,後來常用作參加1/4英哩比賽,從此就叫奎特,英語中奎特(Quarter)就是1/4的意思。這種馬具有全速跑過1/4英里的能力。在西方,誇特馬曾是最優秀的牧牛小型馬,趕牛群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本能。
摩根馬 Morgan
摩根馬曾是美國最著名、分布最廣的品種。後來不受歡迎,一段時期內其育種置於政府監督之下。本品種以一匹與主人同名的馬賈斯廷·摩根(Justin Morgan)為基礎而育成。現代的摩根馬風度翩翩,惹人喜愛,線條流暢,耳小,眼富表情,鬃毛美觀。摩根馬可供多種用途。
荷爾斯泰因馬 Holsteiner
在國際間只要談到馬術中用馬,肯定會聯想到德國溫血馬。而在幾個優異的品種之中,只佔德國總馬口6%的荷爾斯泰因馬,已經是馬術界中公認的最具運動表現特色之代表品種,正如德文口號「Holsteiner kennen keine Grenze」 ,意思是「馬的無極限境界-荷爾斯泰因」。
荷爾斯泰因馬是一個擁有好脾氣又溫順鎮靜的品種。健壯的身軀,細致高雅的身體線條,自然的大步中可見到他們高貴的氣質與穩定性。具有天生優秀的運動個性,早已在國際馬術界中大放異彩。它對障礙超越似乎特別有天份,在跳躍上有著極佳的平衡感,是國際馬術騎師及他們的贊助商的頭號選擇目標,這在任何世界級比賽的名單中都可看到許多荷爾斯泰因馬可以證明。此外也用於馬車競賽以及三日賽。它的跨步很大,很適合長距離越野,也可以輕松跨越障礙。還有用在馬場馬術,它高大的身軀讓人有好的印象。另外也有軍事與遊行用。除此之外荷爾斯泰因也是其它許多品種用來改良品種引進別的品種的血統時優先。
還有在蒙古那達慕大會上參賽的阿巴嘎黑馬、百岔鐵蹄馬以及中國唯一能和外國名馬同場競技的三河馬等。
4. 馬匹的種類有哪些呢
馬的種類繁多,全世界馬的品種約有200多個,中國有30 多個 。可以籠統的分為東方馬和西方馬。
1、汗血寶馬
汗血馬的原產地在土庫曼。史記中記載,張騫出西域,歸來說:「西域多善馬,馬汗血。」故在中國,兩千年來這種馬一直被神秘地稱為:「汗血寶馬」。
按說,引進的汗血寶馬有雌有雄,是可以進行繁殖的。但由於我國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引入馬種後,都走了「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的道路。同時,由於戰馬多被閹割,也使一些汗血寶馬失去繁殖能力。種種原因使汗血寶馬在國內蹤跡難尋,目前只有土庫曼和俄羅斯境內,還生存有數千匹汗血寶馬。
2、蒙古馬
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42厘米,體重267.7~372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3、哈薩克馬
產於新疆的哈薩克馬是一種草原型馬種。其形態特徵是:頭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頸細長,稍揚起,耆甲高,胸銷窄,後肢常呈現刀狀。
現今伊犁哈薩克州一帶,即是漢代西域的烏孫國。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漢武帝為尋找良馬,曾派張騫三使西域,得到的馬可能就是哈薩克馬的前身。到唐代中葉,回紇向唐朝賣馬,每年達十萬匹之多。其中很多屬於哈薩克馬。因此,中國西北的一些馬種大多與哈薩克馬有一些血緣關系。
4、河曲馬
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現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5、西南馬
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6、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7、伊犁馬
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
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8、山丹馬
以馱載為主的兼用型馬品種。產於中國甘肅山丹馬場,以當地馬與頓河馬雜交育成,只含1/4的頓河馬血液。1984年經鑒定命名。體質結實,富悍威,對高寒山地適應性強。頭中等大,頸稍斜。甲較長,胸寬深,背腰平直,腰較短,尻較寬而稍斜。四肢堅固,關節強大,肌腱明顯,後肢稍外向,蹄質堅實。毛色以騮為主,黑色次之。母馬平均體尺(厘米):體高138.5,體長142.3,胸圍169.3,管圍17.6。在海拔2800~4000米的祁連山區,平均馱重100千克時行程200公里,歷時5天,包括急行、涉水和翻越高山等。騎乘測驗記錄1600米為2分11秒,5000米為8分13秒。對側步1000米為2分11秒最大挽力達455千克,相當於體重的91%。單馬駕兩輪膠車載重500千克,時速15公里。遺傳性穩定。
9、巴里坤馬
巴里坤馬是挽乘兼用型地方馬種,產於哈密地區的巴里坤縣。現有馬約1、5萬余匹,主要分布在該縣境內和縣前山牧場一帶。產區地處新疆東部天山山麓,年平均氣溫1.1℃,絕對最高氣溫33.5℃,絕對最低氣溫零下43.4℃,年平均降水量204.5毫米。全縣擁有較大面積的天然草場資源,氣候適宜,牧草豐富,發展畜牧業生產具有優越條件。據推測,現在巴里坤馬是歷史上的巴里坤土著馬與蒙古馬及哈薩克馬經過長期的雜交繁育和風土馴化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
巴里坤馬頭較粗重,耳尖大,鼻孔大,眼明亮有神,胸寬而深,四肢關節粗大,蹄小質堅。主要毛色有騮色、栗色,也有部分青灰和花毛色。成年公馬體高1.35米左右,體重370公斤。速力測驗成績,1600米2分34秒5;挽拉力也不錯,用三馬聯駕膠輪大車,載重1500~2500公斤,日行(8小時)45~60公里。母馬日平均產乳量可達7公斤多。屠宰率可達54%。公馬到3~4歲開始配種,母馬在3歲時開始配種。馬匹的平均繁殖成活率在52.2%左右,最高可達70%以上。
10、百色馬
百色馬是廣西存欄數量最多的地方馬品種。有土山馬和石山馬兩種類型。以矮短粗壯,小巧靈活,性情溫馴,適應性強,耐粗飼,馱載負重量大,耐力持久著稱。目前群體數量超過20萬匹,約占廣西馬匹數量的50%。
百色馬,原名百色石山矮馬,古時又稱果下馬,類屬中國西南馬的一個品種。其主產區為廣西百色市,故稱百色馬。屬馱挽乘兼用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優良地方馬品種之一,已列入了《中國家畜品種志》和《廣西家畜家禽品種志》。百色馬體質乾燥結實。頭稍重,直頭,顎凹寬廣,耳小前豎,頸長中等,斜頸或稍呈水平。鬐甲適中,肋拱圓,背腰平直,腹稍大,尻略斜。肩短而立,肌腱、關節發育良好,骨量充實,蹄質堅實,前肢肢勢正常,後肢多曲飛,部分呈外弧。鬃、鬣、尾毛較多。毛色以騮色為主,其他有青毛、栗毛、黑毛等。分中型馬和小型馬,小型馬是我國唯一的矮馬品種,體高1.1米。成年體尺:公馬體高為114厘米,體長為114厘米,胸圍為134厘米,管圍為16厘米;母馬分別為113、116、132、15厘米。百色母馬生後10個月開始發情,初配年齡為2歲半。一年一胎或三年兩胎。公馬1歲~4歲時的體高分別為成年馬的91.43%,92.76%,97.04%,99.20%;母馬1歲~4歲時相應為93.41%,95.41%,95.57%,99.82%。
11、岔口驛馬
岔口驛馬,民間俗稱「走馬」,以擅長走「對側步」而聞名於世,騎乘時步伐快速平穩,無顛簸之感。有較強的挽力。產區山高氣寒,馬匹終年放牧,因而形成了耐粗放飼養管理的特性,能適應較惡劣環境條件,耐勞持久,抗病力強,分布地域亦廣。該馬種不僅是甘肅省特有的寶貴畜種資源,也是我國稀有的馬類種質資源,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岔口驛馬體質結實,體型多呈正方形。頭形正直,中等大,眼大眸明,耳小尖立,鼻孔大,顏面乾燥。頸長中等,大多呈30°傾斜。鬐甲不高而長。前胸寬,胸廓深長,背長中等,腰短寬,腹部充實,肌肉發達。四肢關節、肌腱均發達,距毛少,蹄質堅硬,前肢肢勢端正,後肢稍外向。公馬的鬃鬣、尾毛較長。毛色以騮毛居多,青、黑、栗毛次之,頭部白章較多見。成年公馬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32.9厘米,135.3厘米,159.8厘米,18.5厘米,310.5公斤,成年母馬分別為:129.9厘米,136.2厘米,158.7厘米,17.2厘米,303.9公斤。
12、大通馬
大通馬產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大通河流域而得名,中心產區在大通河流域的門源、祁連二縣,以皇城、蘇吉、仙米、阿力克、多隆等鄉所產者質量最優。
大通馬適合騎乘,特別善於在高原上長程騎乘,多走對側步。大通馬對高原適應性強,對海拔3500米的高寒山地生態環境適應良好。大通馬長期適應高原環境,是體型偏重、挽乘皆宜的地方品種,且兼有蒙古馬、河曲馬等品種的血統,早已聞名於西北。它具有耐粗放、易戀膘、繁殖力較高的特點,並以善走對側步著稱,實為青海省境內有代表性的馬種。
大通馬體質粗糙緊湊,稟性溫馴,悍威中等。體格粗壯,肌肉豐滿。中軀偏長,結構尚勻稱。頭略重,多直頭或半兔頭,耳長中等,眼大而圓,鼻孔大,頜凹寬,頭部輪廓不甚明顯。頸顯短薄,頸礎中等,頸肩結合稍差。鬐甲低短。胸廣肋拱圓,背腰平直,腰長腹大,膁窩明顯。甲肢長中等,管部顯細,距毛較多,關節強大,蹄質堅韌,後肢多輕度刀狀、外弧肢勢。鬃尾長毛較粗長。毛色以騮毛為主,黑、栗、青毛次之,雜色毛較少。成年公馬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32.8厘米,139.9厘米,160.1厘米,18.2厘米,321.8公斤,成年母馬分別為:127.1厘米,134.4厘米,152.8厘米,16.4厘米,271.7公斤。
13、鄂倫春馬
鄂倫春馬產於大小興安嶺山區。繁殖性能好,在小群自由交配的情況下,有些母馬一年產一駒。生長緩慢,6~7歲時才能結束生長發育期。一般在3~4歲開始使役,先用於馱載,至6~7歲時用於騎乘。最有效的經濟利用期為7~15歲。
鄂倫春馬性情溫順,步伐穩健,行動敏捷,在山地乘馱能力較好,持久力強。登山能力很強,能迅速攀登陡坡,穿林越溝,橫跨倒木,均很靈敏。特別是冬季在深雪陡坡下山時,背負騎手,採取犬坐姿勢,可一滑而下。夏季遇沼澤地,可跳踏塔頭(在沼澤地生長的草墩子)而過,並能走獨木橋。常能忍飢耐渴,有的狩獵一天,無飼料時,夜間拴在樹下,次日可照常狩獵。冬季在深雪山放養,能趴雪采草,吃雪解渴。其合群性好,公馬護群、母馬護駒能力很強,能與野獸搏鬥。
鄂倫春馬屬乘馱兼用型。體質粗糙。體格不大,頭長中等,呈直頭,眼較大,鼻翼開張。頸長中等,頸礎較低,呈水平頸。鬐甲不明顯。胸廓深寬,假肋較長,背腰平直,腰部堅實。四肢較短,多呈曲飛,蹄質堅硬。毛色以青毛最多,騮毛次之,其他毛色較少。成年公馬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和管圍分別為:129.6±1.41厘米,133.0±3.8厘米,159.8±10.9厘米,18.2±1.4厘米,成年母馬分別為:129.8±5.2厘米,137.8±4.7厘米,159.3±7.3厘米,17.7±0.7厘米。
14、錫尼河馬
錫尼河馬主要分布於呼倫貝爾盟。屬乘挽兼用型。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頭清秀,眼大額寬,鼻孔大,嘴頭齊。頸直。鬐甲明顯。胸廓深廣,背腰平直,肋拱腹圓,尻部略斜,肌肉豐滿。四肢乾燥,關節明顯,肌腱發達。前肢肢勢正直,後肢多呈外向,蹄質緻密堅實。鬃、鬣、尾毛長中等,距毛短而稀,毛色以騮、栗、黑為主,雜毛較少。成年公馬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和管圍分別為:146.7±4.0厘米,152.3±3.3厘米,171.6±7.7厘米,19.8±1.0厘米,成年母馬分別為:138.9±4.4厘米,144.8±5.0厘米,167.9±7.1厘米,18.5±0.7厘米。
錫尼河馬是兼用型地方良種,在完全依靠自然的粗放條件下,表現出體大力強、力速兼備、乘挽皆宜、富持久力、耐粗飼、適應性強等良好性能。但因選育的歷史尚短,個體間仍有一定差異,少數馬匹外形尚有缺點。
15、焉耆馬
焉耆馬早在漢朝時,就在中原和西域享有盛名,隋唐時焉耆年產馬達10萬匹,有「龍駒」「海馬」之美稱。
焉耆馬產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與蒙古馬有密切的血緣關系。頭較長,耆甲中等高長,背較長直,毛色以騮、栗、黑毛為主。成年體尺:公馬體高為142.4厘米,體長為144.9厘米,胸圍為168.7厘米,管圍為19.5厘米;母馬相應為135.2、141.5,161.4和17.7厘米。騎乘速度1千米為1分23秒,5千米為8分23秒,最大挽力400千克,單馬載重為600千克。日產奶4.36千克,90天泌乳量392.4千克,屠宰率為45.7%,初配期公馬為3歲,母馬為4歲,母馬受胎率為53.5%。
16、建昌馬
建昌馬,因主產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而得名。適應性強,特別能適應山地的生態環境。體格短小、精悍、機巧靈活,善於登山涉水,能耐勞苦,並可長途托運。涼山州彝族地區每年都舉行賽馬節,使建昌馬附加了更多的人文歷史特色,對建昌馬的品質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建昌馬體質結實乾燥。體格較小。頭稍重,多直頭,眼明亮有神,耳小靈活。頸略成水平或斜頸。鬐甲較尻略低,亦有鬐甲與尻同高或稍高者。胸稍窄,背平直,腰短有力,背腰結合良好,尻略短微斜。四肢較細,肩短面立,肌腱明顯,蹄小質堅,肢勢一般正常,前肢間有外向,後肢多有刀狀。全身被毛短密,鬃、鬣、尾毛較多而長。毛色以騮毛較多,其次為黑毛等色。成年公馬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16.0±5.6厘米,118.2±7.2厘米,131.5±7.0厘米,15.7±1.2厘米,215.9±29.5公斤,成年母馬分別為:114.1±4.6厘米,115.5±6.5厘米,129.5±6.9厘米,14.6±0.9厘米,205.3±27.5公斤。
17、雲南馬
雲南馬,也稱「滇馬」, 產於雲南的滇西和滇東的烏蒙山區。體質結實,體格短小,結構勻稱。頭略重,額寬或略突,鼻平直。頸短。鬐甲低平胸寬深,腹圓而微收。鬃尾毛發達。毛色復雜,毛色以騮、栗、黑、青毛較多,白章極少見。公馬馱重60千克~100千克,母馬馱重40~60千克,日行30千米,可連續使役半月以上。雲南馬1.5~2歲時達性成熟,母馬3歲時開始配種,繁殖年齡可至15歲。成年體尺:公馬體高為119厘米,體長為120厘米,胸圍為140厘米,管圍為16厘米;母馬相應為118、122、141、15厘米。
18、貴州馬
貴州馬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馬科動物,個體小,體質結實,軀體近高方型,毛色以騮、栗色為主。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必節地區。成年體尺:公馬體高為116.1厘米,體長為114.3厘米, 胸圍為132.7厘米,管圍為15.2厘;母馬相應為113.2、113.9、129.4、14.6厘米。馱載力公馬為108.36千克,母馬為91.83千克;日行30千米可連續半月以上,單馬載重551.7千克,速力1000米1分20秒。性成熟母馬為1.3~2歲,初配年齡為3歲,繁殖率為71%,成活率為91.6%,繁殖年齡為3 ~16歲。
5. 世界十大馬種
世界十大馬種如下:
1、純血馬
純血馬是17世紀在大不列顛培育而成的一個馬種,它是通過人工配種,以達到人類所要求的素質、速度和體形。
2、阿拉伯馬
阿拉伯馬是當今世界上最昂貴的馬,堪稱馬中的皇族,也是當今世界皇家王室、豪富巨賈的寵物。
3、安達盧西亞馬
安達盧西亞馬是西班牙馬的後裔,也叫「純種西班牙馬」。
4、漢諾威馬
漢諾威馬起源於德國北部的下薩克森地區,是專門用在障礙超越、馬場馬術和馬車競賽等比賽的溫血馬,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比賽用馬。
5、俄羅斯奧爾洛夫馬
十八世紀,葉卡特琳娜女皇熱衷騎馬,有位名叫奧爾洛夫的大臣雖然天生暈馬,但培育出身材健美、出蹄輕快有力的馬,後人以他的名字「奧爾洛夫」來命名這種快步馬。
6、汗血寶馬
汗血馬是阿哈爾捷金馬的別名,因奔跑時流出紅色的汗水而被稱為「汗血寶馬」。全世界汗血馬只有3000匹左右,基本都在土庫曼,被當做國寶贈送他國。
7、伊犁馬
伊犁馬是中國著名的馬種之一,原產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新疆的哈薩克馬與俄羅斯的奧爾洛夫馬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其為「二串子馬」。
8、三河馬
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馬種,是中國東北當地馬與俄羅斯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純血馬和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雜交的後代,體態結實緊湊、背腰平直、關節明顯,以耐力和速度見長,騎乘著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種。
9、蒙古馬
蒙古馬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在所有馬里長的最丑最小的,大腦袋小身子,最大的缺點是腿短。
10、法拉貝拉馬
法拉貝拉是世界上最小的馬種,原產於阿根廷,一般身高30厘米左右,體型纖細小巧,大小隻相當於中型寵物狗。
馬
學名:Equus caballus,馬科馬屬草食性動物,分布於中國、蒙古、阿拉伯等地。馬頭面平直而偏長,耳短,四肢長,骨骼堅實,肌腱和韌帶發育良好,蹄質堅硬,能在堅硬地面上迅速賓士。毛色復雜,汗腺發達,胸廓深廣,心肺發達。
6. 馬球比賽的馬一般什麼品種
首先來說一下馬球比賽的用馬標准好了:馬球比賽運動強度大,對馬的體力要求高。馬球用馬必須有良好的體力和耐力才能適應。比賽對抗激烈,經常出現急停、急走、急轉等現象。所以要求馬球馬暴發了力好,激動性、靈活性強,且有良好的步伐。馬球用馬個頭也不應過高,如果過高靈活性就不夠了,也會影響球員擊球。
一般都不會是純種的,可能是經過多次改良雜交的:
英國培育的馬球用馬是以當地小型馬與小型純血馬雜交而得的
阿根廷,被稱為馬球王國。。。他們進口純血馬與結實的克里奧爾馬混血馬雜交,然後再以它們的後代與純血馬混血,以增加其速度。
北京長城陽光山谷馬球隊所用的馬基本上具備馬球用馬的性能:安達魯西亞(西班牙馬優秀後代)、奧爾洛夫(俄羅斯快步馬),他們還利用自身豐富的馬匹資源每年自繁自育大約60匹「陽光馬」專門用於馬球比賽。「陽光馬」是用純血馬與三河馬、蒙古馬、伊犁馬等本地品種雜交而形成的性能優良的「品種」。它不但繼承了純血馬的優秀體形和本地品種的性能:體型中等(身高大約150cm)、暴發力強、靈活性好、耐力持久、短途速度快、抗病力強、對惡劣氣候有良好的適應性。
7. 什麼品種的馬最好
世界最好的戰馬品種:英國純血馬 德國漢諾威馬 阿克哈-塔克馬(汗血寶馬)
法國塞拉.法蘭西馬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馬 丹麥腓特烈斯堡馬 蘇聯布瓊尼馬
蘇聯頓河馬 中國蒙古馬 中國伊犁馬
我個人騎過蒙古馬、伊犁馬、頓河馬,見過英國純血馬 德國漢諾威馬
感覺德國漢諾威馬最漂亮
伊犁馬最好騎
據說阿克哈-塔克馬比漢諾威馬還漂亮可惜沒見過。
以下為世界著名馬種(排名不分先後)
英國純血馬:純血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身體結構最好的馬匹,勇敢,敏感,個性倔強,血統為熱血.最佳的賽馬,嬌貴,不適合其它用途.17世紀繁衍於英格蘭,由阿拉伯馬,西班牙馬,加洛韋馬雜交.體高1.50米-1.70米.
阿拉伯馬:阿拉伯馬是最漂亮的馬,血統為熱血,產地中東,盡管速度不如純血馬,但它具有極大的耐力和高雅的氣質.它是純血馬的基本血統.體高1.42米-1.50米.
德國漢諾威馬:漢諾威馬是德國競賽馬中的領先者,它是跳躍馬和盛裝舞步的表演馬.它有異乎尋常的力量,華貴而正確的動作和特別良好的性格.它是由純血馬,荷爾斯泰因馬,特雷克納馬的後代.體高1.62米左右.
阿克哈-塔克馬(汗血寶馬):阿克哈-塔克馬(汗血寶馬)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馬匹,屬熱血馬,產地為北部歐亞大陸,它具有無窮的持久力和耐力,它是長距離的騎乘馬,也是跳躍和盛裝舞步馬.體高1.52米左右.
法國塞拉.法蘭西馬:塞拉.法蘭西馬是溫血馬,是歐洲各種競賽馬中最堅強和最多用途的一種.它具有高度勇敢的性格,適合跳躍,並能夠在越野賽和各種比賽中進行競爭.體高1.60米.
法國阿爾登馬:這種馬生活在法國和比利時的阿爾登地區,骨骼粗壯,是獅子鼻的重型馬,為全世界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在19世紀,發展了兩個類型,其一為活潑的輕型挽馬,另一而較慢但非常有力的重型挽馬,這是法國北部的工作馬。
英國夏爾馬:夏爾馬,世界上最高貴的挽用馬 ,最重的重型馬.身高常在1。8米以上,重達一噸。這種馬可以拉動5噸的重物。現在英國的一些啤酒場依然讓它們工作。他腳上長有細細的長毛,好象帶有「護腳套」。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馬:現代的安達魯西亞馬是西班牙的後代,它與阿拉伯馬和柏布馬對於全世界的馬有最深淵的影響。到了19世紀,西班牙馬成為歐洲數第一的馬,而且是文藝復興學院古典馬術所使用的馬,以 維也納的西班牙騎術學校就是以西班牙馬命名的。最著名的白色利皮扎馬就是16世紀時由西班牙出到利皮卡(在斯洛維尼亞)的馬直接演化而來的,西班牙馬曾經對所有各類型的馬有主要影響,並且現在還是美洲大多數馬的血統基礎
貝爾修倫馬:貝爾修倫馬的祖先為阿拉伯馬——由摩爾人引入歐洲。由於馬的強壯、勇猛,以及結實的四肢和身軀,在許多方面用途廣泛,性情溫順,速度快且能持久,可作挽重炮用,體高150—158厘米,毛色多為青或黑色。因其有東方血統,盡管體形高大仍不失輕盈、優雅的體態,耐嚴寒酷暑,食量少而勞動量大,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40年裡,貝爾修倫馬在全世界的需求量很大,即用於農耕,又作為引種改良其他重型馬。
美國標准馬:產於美國,也稱「美國速步馬」,是世界一流速步馬,含有純血馬血液。主要用於輕駕車賽,其快步和對側步平地競賽速度居世界之首,創造和保持著多項世界記
美國阿帕盧莎馬:阿帕盧莎馬是溫血馬,是印第安人以西班牙馬培育的後代,它是育種和休閑的馬匹,現在被越來越多地用於跳躍和賽跑,它以持久力,耐力和良好的性格而著稱.體高1.42米-1.52米.
美國誇特馬是一個完全美國種的馬,被宣稱為是全世界最普及的馬。在美國誇特馬協會登記注冊的已達300萬匹。它的血統基礎是1611年進口到弗吉尼亞州的英國馬和前幾個世紀帶到美國的西班牙馬的血統。它能用於各種工作:種地、拖犁、趕牛群、駕車和騎乘。英國移民場用它們進行1/4英里的賽跑,從此就叫成誇特馬(英語quarter的意思是1/4)。這種馬具有全速跑過1/4英里的能力。在西方,誇特馬曾是最優秀的牧牛小型馬,趕牛群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本能。
丹麥腓特烈斯堡馬:腓特烈斯堡馬是的溫血馬,它是高雅而積極的騎乘馬和高品質的軍用戰馬主要來源.體高1.53米左右
蘇聯奧爾洛夫快步馬:奧爾洛夫快步馬是溫血馬,它是一種體形高而輕的馬匹,它的肌肉非常有力,整體比例關系很協調.體高1.6米左右.
蘇聯布瓊尼馬:布瓊尼馬是蘇聯培育出的溫血馬,常作為軍馬.它具有較強的持久力和耐力,身體高大強健,但四肢和關節較差.體高1.6米左右.
蘇聯卡巴金馬:卡巴金馬是在北高加索地區培育的一種山地馬。它的步伐穩健、機敏,而且還具有在濃霧和黑暗中尋找道路的能力。這個品種繁衍於16世紀,是乾旱大平原的馬與波斯馬、土庫曼馬、卡拉巴赫媽等血緣混合的結果。後來在國家種馬場中又經過優選培育而有所提高。那些用於提高相鄰品種品質的卡巴金馬都在跑道上進行過性能測驗。盎格魯-卡巴金馬是與純血馬雜交的結果,它比較大一些,保留著吃苦耐勞的特性。
在這個品種里曾經發現天生的溜蹄馬,它以長距離持久力見長。卡巴金馬雖然最初是作為乘用馬來培育,但也能挽用。
蘇聯頓河馬在傳統上,頓河馬總是和哥薩爾騎兵相聯系。現在,它主要用於長距離的競賽,在布瓊尼馬的繁殖中,大量地使用頓河馬。
頓河馬是以西伯利亞無樹大草原堅強的蒙古馬與快速的阿克哈—塔克馬和波斯馬、阿拉伯馬等混合血統為基礎。奧爾洛夫、純血馬和混血高級阿拉伯馬等在19世紀初用以提高頓河馬的等級。
頓河馬是吃苦耐勞的馬,易於飼養,能夠在冰凍的頓河乾旱草原中生活。它的脾氣很好、適應性強,帶市在體格上沒有吸引力。雖然它在體型結構上有很多缺點,例如動作受到限制、不自然、不高雅和不適宜,但是很少有馬能夠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有效地工作。
蘇維埃重挽馬:蘇維埃重挽馬原產於前蘇聯俄羅斯中部黑土地帶,用比利時重挽馬改良農用馬而成。建國初引入我國,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山西、改良農用馬,培育農用馬效果較好
蒙古馬:蒙古馬是中國乃至全世界較為古老的馬種之一,主要產於內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馬種。蒙古馬體格不大,平均體高120~135厘米,體重267~370千克。身軀粗壯,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胸廓深長,腿短,關節、肌腱發達。被毛濃密,毛色復雜。它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歷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
三河馬:三河馬是血統極為復雜的的馬種。20世紀初,一些俄國貴族來到中國東北,他們帶來了奧爾洛夫馬、皮丘克馬等良種。日本佔領時期,又帶來了純血馬、盎格魯阿拉伯馬等馬種。這些馬通過與當地馬種雜交,逐漸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馬。
三河馬體格較蒙古馬高大,它形態結實緊湊,外貌俊美,胸廓深長,肌肉發達,體質結實,背腰平直,四肢強健,關節明顯。毛色主要為騮毛、粟毛和黑毛三種。平均體高140~147厘米,體重330~380千克。三河馬氣質威悍,但性情溫馴,耐粗飼,適應較粗放的群牧生活。它屬挽乘兼用經濟類型。乘馬跑1千米只需1分10秒時間。單馬拉起載重五百多千克的膠輪大車,半小時可走完10千米。
伊犁馬:伊犁馬是以新疆的哈薩克馬為基礎,與前蘇聯頓河馬、奧爾洛夫馬等雜交而成。當地牧民稱它「二串子馬」。六十年代後,伊犁馬的培育主要以頓河馬為主,其頓河馬的血液達到了50%以上。伊犁馬伊犁馬平均體高144~148厘米,體重400~450千克。它體格高大,結構勻稱,頭部小巧而伶俐,眼大眸明,頭頸高昂,四肢強健。當它頸項高舉時,有悍威,加之毛色光澤漂亮,外貌更為俊美秀麗。毛色以騮毛、粟毛及黑毛為主,四肢和額部常有被稱作「白章」的白色斑塊。伊犁馬性情溫順,稟性靈敏,擅長跳躍,宜於山路乘馱及平原役用。在126千米的長途競賽中,負重80千克,7小時12分鍾就可到達。是優秀的輕型乘用馬。
河曲馬:河曲馬也是中國一個古老而優良地方馬種,歷史上常用它作貢禮。原產黃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處黃河盤曲,故名河曲馬。它是中國地方品種中體格最大的優秀馬。其平均體高132~139厘米,體重為350~450千克。河曲馬頭稍顯長大,鼻樑隆起微呈兔頭型,頸寬厚,軀干平直,胸廓深廣,體形粗壯,具有絕對的挽用馬優勢。馱運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河曲馬性情溫順,氣質穩靜,持久力較強,疲勞恢復快。故多作役用,單套大車可拉500千克重物。是良好的農用挽馬。
西南馬:西南馬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及廣西一帶。特點是體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馬頭較大,頸高昂,鬃、尾、鬣毛豐長。身體結構良好,肌腱發達,蹄質堅實。善於爬山越嶺,可馱運貨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區一支很需要運輸力量。其中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馬、雲南麗江馬和貴州馬等。
8. 名馬不只汗血寶馬,世界各地名貴馬種賞析
世界名馬賞析
馬是高貴而又有靈性的動物,它是人類忠實的夥伴,它在人類的歷史上不斷變換著自己的角色,從挽馬到戰馬,再到賽馬,從沒有離開過人類的視線,那就來賞析一下世界各地的名貴馬種。
首先介紹馬的種類:
按照馬的品種的個性與氣質,分為熱血馬、冷血馬與溫血馬三大類。(此分類方式,和馬血液的溫度或體溫毫無關系)。
熱血馬是最有精神的馬,也是跑得最快的馬,通常用來作為賽馬。
冷血馬具有龐大的身軀與骨架,安靜、沉穩,通常用來作為工作馬。
溫血馬不管在體型、個性與脾氣上,溫血馬介於熱血馬與冷血馬之間,是由熱血馬與冷血馬雜交育種出來的品種,通常用來作為騎乘用,馬術運動所。
阿拉伯馬(Arab)
產地:中東阿拉伯半島地區
血類:熱血馬
在阿拉伯半島沙漠氣候中孕育出的名貴馬種,它有獨一無二的頭部特徵,高貴而且靈敏,在沙漠中成長使它富有耐力和速度,阿拉伯馬在歷史上因戰爭及貿易而由中東散布至世界各地,並且用來混種,差不多所有現今的騎乘馬都有阿拉伯馬的血統,比如英國純血馬。
柏布馬(Barb)
產地:北非摩洛哥
血類:熱血馬
柏布馬(Barb or Berber)的家鄉在古時候北非的巴巴利(Barbary)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現今在阿爾及利亞的康斯坦丁(Constantine)與摩洛哥皇室都有很大的繁殖場。和阿拉伯馬(Arab)一樣,它在馬的品種培育上佔有不容否認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卻較不為人知,不像阿拉伯馬那麼出名。柏布馬最初被帶到歐洲時,常常被歐洲人誤認為是阿拉伯馬,因為北非的居民也是穆斯林,也說阿拉伯語。一個有名的例子就是英國純血馬(Thoroughbred)的祖先之一「Godolphin Arabian」,其實它是一匹柏布馬。
純血馬(Thoroughbreds)
產地:英國
血類:熱血馬
純血馬以中短距離速力快稱霸世界,創造和保持著5000米以內各種距離速力的世界紀錄,近千年來沒有其它一個品種馬速力超過它。其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匹祖公馬,它們的名字分別是Darley Arabian, Godolphin Arabian和Byerly Turk(「達雷阿拉伯」、「哥德爾芬巴布」和「培雷土爾其」)。 而這三匹馬是以備受尊重的三位英國馬主命名,他們分別是Thomas Darley、Godolphin勛爵和Roberty Byerly上尉。
汗血寶馬(Akhal-teke)
產地:土庫曼
血類:熱血馬
音譯為阿哈爾捷金馬,是土庫曼的國寶級馬種,當今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汗血馬皮膚細膩,因其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因此稱之為汗血馬。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在土庫曼、俄羅斯、哈薩克、烏茲別克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聽說中國境內純種此馬11匹。
漢諾威馬(Hanoverian)
產地:德國
血類:溫血馬
在世界的溫血馬品種中,屬歐洲的最好,而歐洲屬德國,而德國又屬漢諾威馬最為有名。突出的運動天賦使它在世界大賽中屢屢奪魁,有著戰無不勝王者形象。自2001世界體育用馬育種聯合會和國際馬聯實施評級排名機制以來,漢諾威馬一直被評為國際盛裝舞步賽事中最成功的馬種。2008年以前漢諾威馬登記協會在盛裝舞步賽中一直保持第一的位置,自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荷蘭溫血馬一舉成功之後,荷蘭溫血馬登記協會(KWPN)佔了領先的地位。
荷蘭溫血馬(Dutch Warmblood (KWPN))
產地:荷蘭
血類:溫血馬
這是個新的品種,荷蘭在1958年才開始有血統登記簿,然而現在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流行、最受歡迎的馬術競賽與騎乘用馬。荷蘭溫血馬可說是二十世紀的新產品,有別於二十世紀以前就有的溫血馬,它是專門為了馬術競賽用而培育出來的溫血馬。雖然這是荷蘭人所創算是一個歐洲品種,因為除了荷蘭之外,還有英國、西班牙、法國和德國的血統。荷蘭溫血馬只有短短的歷史,但已在大西洋兩岸建立起名聲,並且常常成為國際賽事中的贏家。有許多國家的馬術代表隊在奧運與世界盃馬術比賽中,都是騎著荷蘭溫血馬分別為自己的國家贏得獎牌。
特雷克納馬(Trakehner)
產地:德國
血類:溫血馬
別名東普魯士馬,特雷克納馬是非常高大的馬,通常有163到173公分高。是溫血馬,但它具有許多純血馬與阿拉伯馬的血統,又有重型馬與小型馬的血統。像這樣的混血,創造出速度與跳躍的能力,以及敏捷的身段。強壯且完美的腿,輪廓分明的肌腱,在膝蓋與飛節上方有很好的肌肉。
安達盧西亞馬(Andalusian)
產地:西班牙
血類:溫血馬
安達盧西亞馬是西班牙馬的後裔,而且是世界最優秀的馬種之一。「安達盧西亞馬」一名來自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名叫「安達盧西亞」的省,在那裡有培育該馬的種馬場。同是一種馬,在西班牙,這種馬叫「純種西班牙馬」,西班牙語為Pura Espa Ola,簡稱PRE;在西班牙以外,卻以「安達盧西亞馬」聞名於世。安達盧西亞馬具備驕傲與勇敢的氣概,以及馴良與易與人親近的氣質,這就是安達盧西亞馬的特色,因此安達盧西亞馬不僅是西班牙小孩最慣常騎乘的馬匹,也是在各種表演與遊行場合中,能夠同時展現爆發力與翩翩風范的馬兒。
利皮扎馬(Lipizzaner)
產地:西班牙
血類:熱血馬
除了阿拉伯馬(Arabian)與純血馬(Thoroughbred)之外,利皮扎馬也許是世界上最出名的馬。它的名聲來自於奧地利維也納的西班牙馬術學校,而西班牙馬術學校名字的來源,並不是因為它建立於西班牙,也不是它提倡西班牙騎術,只是因為利皮扎馬的祖先來自於西班牙。利皮扎馬是近四百年來所出現極具代表性的優秀品種,這個優異的品種,不僅流露出美麗高貴的氣質,而且還難能可貴地兼具了勇敢、氣力、能力、溫馴的脾氣、以及聰明的智慧。
如今,即使利皮扎馬不僅只會出現在原本的奧匈帝國境內了,然而目前全球的純種利皮扎馬仍不到3000匹,每一年也只有微量的幼馬出生,可以想見這是一個多麼稀有的品種。
佩爾什馬(Percheron)
產地:法國
血類:冷血馬
重型馬中最文雅的品種,祖先曾在公元8世紀載過法國騎士,粉碎了穆斯林對歐洲的侵略。它們的四肢短小強壯,身體寬而結實,動作靈活,又能刻苦耐勞。佩爾什馬有不少阿拉伯血統,它發源與諾曼底的拉佩爾什的石灰岩地區。公元732年,法國開始使用東方馬的血統。隊佩爾什馬最具影響力的血系是經由阿拉伯的異種雜交,這個品種沒有喪失力量和體型的大小。
夏爾馬(Shire)
產地:英國
血類:冷血馬
世界上最高貴的挽用馬,也是世界上力量最大體型最大的馬。這種馬可以拉動5噸的重物。現在英國的一些啤酒場依然讓它們工作。肩高常在2米以上,從頭頂到底至少2.6米,重達一噸以上。最高記錄一點八噸。他腳上長有細細的長毛,好象帶有「護腳套」。 夏爾馬最早出現在英國是1066年,作為英國傳統的良種馬,夏爾馬曾經是英國歷史畫面中最常見的一道風景。
奧爾洛夫快步馬(Orlov trotter)
產地:俄國
血類:溫血馬
快步馬的代表品種 。原產俄國 ,由奧爾洛夫-捷司門斯基等人用阿拉伯馬與其他品種雜交育成。對中國三河馬等品種形成影響較大。本品種相對來講比較晚熟,在比賽中速度比俄國快步馬和美國快步馬要慢。但是本品種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適用於各種馬術馬賽,如,盛裝舞步等古典馬術運動。奧爾洛夫快步馬一直是世界最優秀的快步馬品種之一,奧爾洛夫是斯拉夫民族自主繁育的第一個優良馬匹品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民族的驕傲。
三河馬
產地:中國呼倫貝爾
血類:溫血馬
三河馬外貌清秀,體質結實,動作靈敏,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強等特點,是優良的乘挽兼用型馬。與河曲馬、伊犁馬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馬的內蒙古三河馬,是俄羅斯後貝加爾馬、蒙古馬及英國純種馬等雜交改良而成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馴養歷史,主產於內蒙古呼倫貝爾三河地區,因此得名。
原產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地級)的額爾古納市(縣級)和大興安嶺以西的濱洲沿線。因當地有三條河流(海拉爾河、克魯倫河、哈拉哈河)而得名。
腓特烈斯堡馬(Frederiksborg)
產地:丹麥
血類:溫血馬
它是高雅而積極的騎乘馬和高品質的軍用戰馬主要來源。丹麥自古就有馬的貿易。在14世紀霍爾斯坦(在1864年以前為丹麥的領地)的西多會,有僧侶用最好的西班牙馬與大型德國母馬雜交,其中一個成果是丹麥的腓特烈斯堡馬。
塞拉法蘭西馬(Selle Francais)
產地:法國
血類:溫血馬
塞拉.法蘭西馬是法國的溫血馬,是歐洲各種競賽馬中最堅強和最多用途的一種。它具有高度勇敢的性格,適合跳躍,並能夠在越野賽和各種比賽中進行競爭。體高1.60米。在十九世紀, 諾曼的育種者從 英國進口了 純血馬和混血的雄馬來與他們自己的諾曼馬進行雜交育種,這就是現在的法國的快步馬和塞拉•法蘭西等品種的祖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種馬又用快步馬、純血馬、阿拉伯和盎格魯-阿拉伯馬進行培育。
9. 戰馬中的馬是什麼馬
戰馬中的馬,描繪的是」汗血寶馬「,也就是阿克哈·塔克馬
但是製作這兩批馬的,並非真正的汗血寶馬,而是用鋼筋、木質等搭建出來的馬的原型和輪廓,後期進行製作加工成現在我們看的戰馬電影的樣子。
10. 西班牙馬的後裔-安達盧西亞馬
正如前文所說,西班牙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在史前的時候就在伊利比亞半島生息,這在25000年前的洞穴壁畫可以窺探到。西班牙馬、阿拉伯馬和柏布馬對世界養馬業具有深遠影響的三大馬種.西班牙馬並非熱血馬,但卻比其他馬種更接近熱血馬。19世紀以前,西班牙馬曾是歐洲第一馬種,而且文藝復興學院古典馬術所使用的馬,在維也納的西班牙騎術學校就是以西班牙馬命名的。最著名的白色利皮扎馬就是16世紀由西班牙出口到斯洛維尼亞利皮卡的馬直接衍生出來的。西班牙馬曾經對相關類型的馬均有過重要影響,還是美洲大多數馬的血統基礎。
安達盧西亞馬是西班牙馬的後裔,而且是世界最優秀的馬種之一。「安達盧西亞馬」一名來自西班牙南部的一個名叫「安達盧西亞」的省,那裡有培育該馬的種馬場。同是一種馬,在西班牙,這種馬叫「純西班牙種馬」;在西班牙以外,卻以「安達盧西亞馬」的名字而聞名於世;在葡萄牙,這種馬叫「盧西塔諾馬」,或者說該馬是安達盧西亞馬的葡萄牙版本。但也存在另外一種觀點,就是盧西塔諾馬完全是一個獨立的品種,是安達盧西亞馬和葡萄牙本地母馬雜交而育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