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15世紀叫什麼
⑴ 15世紀,是公元多少年古中國那個朝代西方什麼時期西方在干什麼
15世紀,又被稱為地球大開發時代,西方大航海時代開始,包括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開始了大航海,出名的有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好望角的發現,航行到印度洋等等。中國是在明朝鄭和下西洋的時期。如果想了解的話可以看看《大國崛起》海上霸主的視頻,裡面描述的更加詳細
⑵ 15世紀西班牙成為殖民霸主,為何後期被英國取代
說起最早開啟殖民時代的國家當屬西班牙。早在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便率先開辟了大航海時代,隨後兩個國家便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尤其是亞洲,非洲等地區建立了殖民地,甚至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最早的“日不落帝國”便是用來形容西班牙的。眾所周知,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被英國所取代。原因其一是因為其並沒有促進本國國內的發展,爆發了多場戰役,直接促使了其地位的隕落;其二是因為其地理環境的特殊,以及英國在國家體制方面的優越強於西班牙。所以西班牙衰落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其國家內部的問題,還在於它整個國家的基因,其中就包括了它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國家體制。
⑶ 15世紀時,西班牙首都是不是巴洛斯
1562年,費利佩二世將遷都馬德里之前,西班牙首都是托萊多
1085年-1562年,托萊多是卡斯蒂利亞王國(後來改為西班牙王國)首府和全國主教中心
托萊多位於馬德里西南71公里處的一個山丘上,不是港口,是內陸要塞演變的。
巴洛斯港位於西班牙南部,是哥倫布航海的出發點,此地原來被摩爾人控制,大航海前夕才被基督徒佔領,不可能是首都。
⑷ 西班牙國名的由來是什麼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古希臘人稱,古羅馬人稱。其國名由來也與這兩個詞很接近。關於西班牙國名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取自15世紀末誕生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伊斯帕尼亞王國的國名,而該國國名又緣於羅馬統治時代的半島地名希斯帕尼亞(Hispania)州。
古名希斯帕尼亞是一個腓尼基地名。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曾在西班牙沿海一帶建立過殖民地。因為這里野兔成群,他們把該地叫斯潘(Span)或(Szpam),意為「兔子」。
新地名伊斯帕尼亞的產生,是由於這一地區拉丁語方言不再發羅馬地名希斯帕尼亞中的音。而伊斯帕尼亞以後經訛傳又演變成現在的埃斯帕尼亞。
英語和荷蘭語則省掉羅馬地名希斯帕尼亞語頭的Hi音節,把它讀作西班牙(Spain)。這些島域位於印度以西的西半球,便稱它們為「西印度群島」。
另一種說法是來源於希伯來—腓尼基語,意為埋藏,轉譯為礦藏、埋藏的財富。因為伊比利亞半島盛產黃金、銀、銅等,令腓尼基人羨慕不已,因而用「Espana」命名。
⑸ 伊莎貝拉女王是15世紀哪個國家的君主
伊莎貝拉女王是15世紀西班牙的君主。
伊莎貝拉(1451-1504)年,西班牙女王。在位期間她是一個才華橫溢,精力充沛的統治者,曾贊助哥倫布橫渡大西洋,促使拉丁美洲被發現。她的一系列關鍵決策影響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數年。
伊莎貝拉生於1451年,死於1504年。她與歐洲皇室有很深的淵源,包括與英國國王亨利四世。她和夫婿費迪南德國王最有名的作為是贊助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探險之旅。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伊莎貝拉對美洲原住民的福利非常關切。她下令將所有被帶到西班牙的美洲原住民都送回故土,並在遺囑中規定,善待西班牙治下的所有美洲原住民。不幸的是,人們大都未遵守她的遺願。伊莎貝拉也有她黑暗的一面,她設立了「西班牙異端裁判所」,以維護天主教的正統性,以殘酷手段懲罰異端。並於1492年3月31日伊莎貝拉和斐迪南頒布法令,把西班牙的猶太人和穆斯林驅逐。大約有2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剩下的被迫皈依基督教,並在日後被再次迫害。
在古代,西班牙不過是古羅馬的一個省,外族入侵後開始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地跨當今的西班牙和高盧的大部分。8 世紀初,阿拉伯人跨越直布羅陀海峽征服了西哥特王國,建立了幾十個「哈里發國家」。8 世紀末,法蘭克人開始征服西班牙,也建立了一些封建小國。經過長期的戰爭兼井,12 世紀以後,在伊比利亞半島上,除了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兩個大國外,阿拉伯人還殘存一個格拉納達國家。如果卡斯提爾和阿拉貢能聯合起來,就能擊敗格拉納達,西班牙也就能完成統一大業。而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正是通過伊莎貝拉公主和斐迪南王子的愛情婚姻攜起手來的。
⑹ 簡述15世紀的西班牙歷史
15世紀末,西班牙已經成為一個殖民大國,逐漸成為西班牙帝國。16世紀,西班牙通過在美洲獲得的巨大財富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西班牙對殖民地的土著居民進行了種族滅絕似的屠殺,但是然而由此引發的持續反抗斗爭最終使得西班牙的國力衰退下來。18世紀的君主王位繼承戰爭使得西班牙陷入了毀滅的災難,西班牙先後失去了比利時、盧森堡、米蘭等地。隨著19世紀法國拿破崙的入侵,西班牙在整個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反抗斗爭。這時期西班牙開始失去她在美洲的殖民地,並最終導致了1898年的美西戰爭。
⑺ 西班牙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1516年立國,有496年歷史了
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⑻ 15世紀葡萄牙西班牙是如何興起的
卡洛斯·馬拉穆德
西班牙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14世紀歐洲開始擴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地中海存在土耳其的勢力。對於歐洲人來說當時的地中海是一個可怕的海,一個封閉的海。因為土耳其人而中斷的貿易路線,主要有兩
條,一條從北非進口黃金、白銀、奴隸和象牙,另一條是馬可·波羅所描述的絲綢之路。因此歐洲人尋找新航路的願望格外強烈,他們希望能夠越過非洲到達亞洲,主要的方向是沿非洲向南通過好望角繼續向亞洲探測。
當時進行航海探索的大國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他們進行探索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掠取非洲的奴隸和黃金、象牙,另一方面是尋找亞洲的香料。因為在14世紀、15世紀,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賴香料,歐洲人對於香料的需求十分迫切,香料在歐洲市場的價格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歐洲人做夢都想開辟前往傳說中的香料群島的航路,進一步鞏固和探索到非洲的航路,以及到美洲的航路,使許多以前沒有的貿易興盛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麼當時歐洲許多財團,比如義大利的財團願意出資贊助哥倫布航行的原因,他們期望能夠迅速得到利益,收回成本。
卡洛斯·馬丁內斯·蕭
西班牙國家遠程教育大學主講教授
哥倫布的航行主要有兩個基礎,其一是他竭盡全力說服了當時所有的人,包括國王,讓他們相信他所選擇的航路是到達亞洲最好的航路,遠比葡萄牙人當時繞過非洲的那條航路快捷得多。雙王針對哥倫布的計劃召集了很多專家進行探討,但是結果都對哥倫布不利。專家們並不相信哥倫布所做的計算,來自撒拉曼卡大學的專家則堅決反對他的計劃。但是1492年攻陷格拉納達之後,天主教雙王認為他們已經有足夠的實力來資助這次遠航,開始對海外進行探索。這是哥倫布得以遠航的第二個基礎,對哥倫布的成功遠航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們提供給了哥倫布政治、經濟方面的許多幫助,包括許給他總督的封號,授予他代錶王室進行探索的權利。天主教雙王與哥倫布之間通過簽署合同來對彼此的義務進行規范。這是因為在西班牙的傳統里有著依靠合同並依據法律來規范簽署合同雙方行為的做法。因此,對殖民地的佔領雖然是由探險者完成,但是基礎在於同王室簽訂的合同、條約,得到的殖民地由探險者進行殖民,但主權屬於王室。王室始終牢牢把握著海外征服活動的主動權。
在經濟上,雙王還授意當時的一些財團給哥倫布以資金上的幫助,讓他有實力組建艦隊。此外還給他提供當時最先進的船隻和一批航海經驗豐富的水手。帶著這些航海老手,哥倫布的艦隊開始向大西洋深處航行。在航行的最初階段,艦隊里的氣氛是十分緊張的,每一個船員都憂心忡忡,因為他們在駛向一片未知的海洋。但是哥倫布戰勝了這種悲觀情緒,並且否決了船員們返回到加那利群島的建議。他這么做無疑是十分明智的,在平息一次叛亂的3天之後,曾經反對他的水手就在桅桿上高喊:「陸地!」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哥倫布的航行以及後來葡萄牙人進行的一系列航海活動,帶來了重大的成果,那就是人們得到了整個世界的完整概念,自此開始了所謂的世界歷史。 因此,哥倫布的航行便有了深遠的意義。這次航行,使得世界上各大洲之間開始逐漸相互認識,各個國家開始有了更多的交往貿易和文化交流。因此在今天這個全球交流達到新高度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認識到促成這一交流的哥倫布遠航的意義。
若爾金·麥哲倫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教授
原葡萄牙航海紀念委員會主席
⑼ 15-17世紀西班牙是哪個王朝
15-17世紀西班牙是哪個王朝
======================================
分別是:
特拉斯塔馬拉王朝(1369年-1516年)
哈布斯堡王朝(1556年-1700年)
==============================
萊昂是中世紀伊比利亞半島上四個主要基督教國家之一。它是從阿斯圖里亞斯分離出來的王國,後來又從它分離出卡斯蒂利亞王國。萊昂與卡斯蒂利亞最終合並,成為統一的西班牙的一部分。
在阿斯圖里亞斯的奧多尼奧一世統治期間(850年–866年),王國逐漸轉變為後來的萊昂。
佩雷斯王朝(850年–1037年)
希梅尼斯王朝(1037年–1126年)
勃艮第王朝(1126年–1369年)
特拉斯塔馬拉王朝(1369年–1516年)
======================================
1492年取得「收復失地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五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一世)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
從1516年起,聯合的西班牙眾王國開始被普遍的稱為西班牙,而卡洛斯一世是第一位西班牙國王。
============================
1556年起,查理五世將德意志交給弟弟斐迪南一世,將西班牙和尼德蘭交給兒子腓力二世。
開啟了西班牙歷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在1556年至1700年間統治西班牙、西屬尼德蘭和義大利部分公國和1580年至1640年間統治葡萄牙。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同宗,而其母系祖先分別為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他們都是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成員。而在1700年後繼承西班牙王位的都是波旁家族的成員。
============================
卡斯蒂利亞,是西班牙歷史上的一個王國,由西班牙西北部的老卡斯蒂利亞和中部的新卡斯蒂利亞組成。它逐漸和周邊王國融合,形成了西班牙王國。現在西班牙的君主就是從卡斯蒂利亞王國一脈相傳。
卡斯蒂利亞在很早的時候只是萊昂王國東部的一個郡,到了11世紀才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地區。當時卡斯蒂利亞把首都定在布爾戈斯(Burgos),後來又遷至巴利亞多利德。在之後的四百年中,卡斯蒂利亞帶領北部的其它基督教國家從自8世紀起就開始控制伊比利亞半島的摩爾人的手中重新奪回了西班牙的中部和南部。
在1085年,卡斯蒂利亞攻下托萊多後把它改名為新卡斯蒂利亞。1212年的納瓦斯德托洛薩戰役(Las Navas de Tolosa)宣告了摩爾人失去了在南部大部分地區的統治。1230 年,卡斯蒂利亞統一了萊昂。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卡斯蒂利亞又相繼攻下科爾多瓦(1236年)、穆爾西亞(1243年)和塞維利亞(1248年)。在同葡萄牙簽訂Alcaçovas條約之後,從1460年3月6日開始,加那利群島也歸卡斯蒂利亞所有。
1469年,阿拉貢王國的斐迪南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女王的婚禮使這兩個王國合並到了一起。它們的合並使西班牙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實體。1516年,斐迪南與伊莎貝拉的孫子查理五世成為了這兩個王國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