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火山爆發有多少人傷亡
⑴ 西班牙火山噴發,岩漿侵入農田和民宅,當地是如何安置受災難民的
一則“西班牙火山噴發,岩漿侵入農田和民宅,當地是如何安置受災難民的?”的問題,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我來說下我的了解。這次火山爆發是在西班牙拉帕爾馬島上面的老昆布雷火山,火山爆發之後至少摧毀了8所房屋,5000多名遊客都被進行了疏散,遊客們也都在附近被進行了合理的安置。下面說說詳細情況。
一.現場情況
9月19日,西班牙拉帕爾馬島上的老昆布雷火山噴發,岩漿四涌侵入居民區,吞噬圍欄點燃大火,霸佔多條道路。官員稱,岩漿至少摧毀了8所房屋,當地5000多名居民和遊客被疏散。西班牙首相當日推遲出席聯合國大會,抵達拉帕爾馬島指揮救援工作。該島人口約8.5萬,該火山上次噴發於50年前。當地受災的災民呢,也是被撤出了這個地方,去到了其他地方進行安置住了下來。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⑵ 比原子彈厲害8000萬倍!改寫世界歷史的坦博拉火山大爆發
6500萬年前,地球遭受一顆小行星的猛烈撞擊,因為撞擊產生的沖擊波和後續的低溫,致使地球上百分之75的生物滅絕,曾經稱霸地球的恐龍就是因此滅絕的。為什麼開篇要說這個呢?因為在距今205年前,一次火山爆發也造成了類似於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效應,雖然火山爆發自然是要比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影響小,不然現在就沒有我們人類了,但是這次火山爆發的威力據科學家測算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8000萬倍,這次火山爆發造成全球低溫,糧食歉收,飢荒和瘟疫的流行,不僅這樣還有學者認為清朝的衰弱和拿破崙滑鐵盧戰爭的失敗都與這次火山爆發有關。 歷史 學家將其視為 歷史 上最致命的火山爆發,它直接造成了10萬人死亡,間接導致數千萬人死亡。這座火山就是——坦博拉火山。
這座火山從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北岸隱現在爪哇海上空,該島位於印度尼西亞的東端。坦博拉的災難性噴發始於1815年4月5日,伴隨著輕微的震動和火山灰的噴發,而這是災難的預警,在5天後也就是4月10日晚,一場毀滅性的爆炸把山頂炸成了碎片。爆炸,火山碎屑流和岩漿,以及火山爆發引發的海嘯,至少有1萬名島民喪生,另有3.5萬人的家園被毀。在它爆發之前,坦博拉火山大約有4300米(14000英尺)高。火山噴發結束後在坦博拉山頂出現了一個橫跨約6公里(3.7英里)長的火山口。這比1991年的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大十倍,比1981年的聖海倫斯火山爆發大一百倍。接下來我將更詳細地介紹坦博拉火山爆發地影響。
松巴哇島,坦博拉山的所在地,位於今天的印度尼西亞。當歐洲人第一次發現這個島時,他們認為這座山是一座死火山。
然而,大約在1815年火山爆發前三年,這座山似乎復活了。人們感覺到隆隆聲,山頂上出現了一片烏雲。
1815年4月5日,火山開始噴發。英國商人和探險家聽到這聲音,起初以為是大炮的鳴響。人們擔心附近正在進行海戰。
1815年4月10日晚上,火山全面爆發,1200多英里外的蘇門答臘都能聽見爆炸聲。當巨大的巨石像鵝卵石一樣被拋來拋去時,地面搖晃起來,造成巨大的破壞。火柱從山上噴發出來,融合在一起,把氣體、灰塵和煙霧帶到數英里外的天空。熾熱的火山灰以每小時100多英里的速度從山坡上傾瀉而下,伴隨著嘶嘶聲沖入大海,而所過之處一切都被摧毀了,而海嘯則橫掃爪哇海。火山灰落在婆羅洲最遠的地方。
火山灰和瓦礫連續數周傾瀉而下,方圓數英里的房屋倒塌。淡水資源受到污染,農作物歉收,而硫磺氣體導致人們肺部感染。據認為,火山流幾乎殺死了坦博拉的所有居民,有1萬人當場死亡。海嘯的發生將破壞擴大到鄰近地區。隨後,落下的火山灰覆蓋了地面,殺死了所有的植被,並在周邊島嶼造成了多達8萬人死於飢荒和疾病。坦博拉火山噴發直接造成的死亡總人數為10萬人左右。
當時的爪哇總督斯坦福德·萊佛士派一名軍官到松巴哇島調查所發生的事情。他發現周圍仍有屍體,村莊幾乎完全荒蕪,大部分房屋都倒塌了。少數倖存者拚命尋找食物。爆發了一場腹瀉疫情,而這據認為是火山灰污染飲用水造成的,這次大規模腹瀉造成許多人死亡。
坦博拉火山噴發將大量含硫氣體推進平流層,在那裡它們與水蒸氣結合,形成由硫酸滴組成的"氣溶膠」雲。坦博拉火山爆發在全球引起了不尋常的天氣現象,它導致全球氣溫下降了4至7度、 這聽起來可能不算多,但其影響是顯著的,世界變冷了,天氣系統徹底改變了三年。1815年春夏,美國東北部的陽光因霧霾而變得暗淡和發紅,而這種霧霾並沒有因為下雨和刮風而消散。
從14世紀開始,地球一直處於全球降溫時期。1815年的火山爆發加劇了這個「小冰河時代」。坦博拉山的火山灰籠罩了整個地球。1816年6月,紐約州和緬因州降雪,康涅狄格州也有霜凍。加拿大魁北克地區積雪很深。在北美和其他地方,寒冷持續了整個夏季,大量農作物歉收。印度和中國的季風季節被打亂,農業受到破壞性影響,飢荒和霍亂大流行,1816年被稱為無夏年。
受坦博拉火山爆發影響特別嚴重的地區是新英格蘭和歐洲。6月、7月和8月的霜凍和降雪幾乎摧毀了所有農作物,由於缺乏玉米作物,農民被迫宰殺牲畜。歐洲大面積的農作物歉收,愛爾蘭經歷了第一次大飢荒。印度的季風季節被中斷,中國也感受到了毀滅性洪水的影響。
雖然我們很難知道有多少人死於飢餓,但據估計死亡人數可能約為100萬人。而後坦博拉引發全球霍亂大流行,死亡人數達數千萬。霍亂在火山爆發之前就已經存在,但是由於坦博拉火山爆發而導致的低溫,而低溫導致了孟加拉灣出現了一種新的霍亂菌株。很少有人對這種新的霍亂菌株有免疫力,這種霍亂後來在全世界蔓延。
此外,1816年至1819年期間,在愛爾蘭發生了一次重大的斑疹傷寒疫情,估計有10萬人死亡。很明顯,愛爾蘭受到這一流行病的嚴重打擊。
1816年德國、西班牙、法國和英國先後發生了騷亂。因為糧食短缺引發了多國大規模示威遊行。隨著不滿和沮喪情緒的增長,軍隊經常被用來對付國內動亂。德國爆發動亂,掀起了反猶太人運動;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獨立;因為坦博拉火山爆發噴出的大量火山灰,引發」電離層短路「,形成大量的降雨雲,傾盆大雨和泥濘的道路阻礙了軍隊的行進,最終導致了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的失敗,法國政府倒台;英國因為麵包短缺導致東安格利亞爆發騷亂。在伊利鎮,工人們武裝起來,把治安官扣為人質。而英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加快了對外擴張。
為了躲避寒冷和飢荒,尋找肥沃的土壤,美國農民開始西遷,這促進了美國西部的開發。
與此同時歐洲人民開始移民去往美國,這掀起了第一次移民浪潮。促使美國人口暴增,這加快了美國的發展進程,使原本被欺壓的美國開始強大起來。
在中國,這一時期是清朝嘉慶年間,1815-1817 年,雲南地區發生大面積災荒,被稱之嘉慶大災荒,可以說,嘉慶大災荒是雲南近代有記載的規模最大、最嚴重的一次飢荒。在中國東部的廣大地區,這幾年也出現了一些極端低溫事件。1816年,江南地區糧食大規模減產。清朝國力衰退從此開始。據研究,1700-1820年的一個多世紀中,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是歐洲的4倍。然後,在1820年以後的一個半世紀中,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一直在下降,並成為世界六大經濟體中唯一出現人均GDP下降的地區。而英國為了尋找新的商機前往中國,希望與清政府尋求合作,被拒絕,這也為後來鴉片戰爭和中國近代百年屈辱埋下伏筆。當然這一切不能單單認為是坦博拉火山爆發的緣故,可它對中國確實產生了影響。
在瑞士,1816年夏天陰冷潮濕,瑪麗和珀西·雪萊、拜倫勛爵和另外兩個朋友住在瑞士的迪奧達蒂別墅里,當時天氣陰雨多霧,他們被困在室內。拜倫建議他們每人寫一個恐怖故事來打發時間,瑪麗·雪萊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創作的《 科學怪人》。
坦博拉火山仍然活躍。最近一次火山爆發是在1967年,不知何時還會再次爆發,只希望這樣的災難越少發生越好。在大自然災難面前,人類 社會 是如此的脆弱。
⑶ 西班牙拉帕爾馬島火山噴發5000多人被疏散,火山噴發的威力有多大
西班牙拉帕爾馬島火山噴發5000多人被疏散,火山噴發的威力非常的大,一旦噴發,很多地區都要遭受災難。
⑷ 瓜地馬拉火山持續爆發已致多少人傷亡
據外媒報道,當地時間6月3日,瓜地馬拉的富埃戈火山持續噴發,造成數十人傷亡。法新社援引瓜地馬拉民防部門消息稱,死亡人數已升至25人。
報道稱,富埃戈火山位於瓜地馬拉城44公里,海拔12346英尺(約合3763米)。此次爆發迫使首都的拉奧羅拉國際機場(La Aurora)關閉唯一跑道。
瓜地馬拉民航局表示,在有火山灰情況下,為確保乘客和飛機安全,需要關閉跑道。
國家災難管理局發言人戴李昂(David de Leon)說:「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因為火山一整年都在噴發。」
抓緊撤離,減少傷亡。
來源:新浪
⑸ 1816年一場火山爆發,威力堪比原子彈5萬倍,全球超20萬人被凍死
我們知道,原子彈是世界有核國家的最後防線。原子彈的威力已在二戰末期大展身手:當年,美軍的兩顆原子彈就把日本打回原形,幾千度的高溫讓日本長崎和廣島幾乎全部熔化。
如果有這么一場火山爆發,其威力和破壞力堪比原子彈的5萬倍,那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呢?
其實在我們人類 歷史 的長河中,的確有過這么一場火山大爆發。從某種程度上講,那次的火山噴發,不僅讓中國由盛轉衰,更改變了整個世界的 歷史 進程。這就是讓世界為之顫抖的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噴發事件」。
在距今200多年的1815年,印度尼西亞爆發了一次人類 歷史 上規模最大的火山噴發。
那次火山爆發產生了超過1300億噸的碎石和火山灰。其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當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的原子彈爆炸威力的50000倍,火山爆發發出的巨響在2500千米之外都能聽到,是人類目前所知道最猛烈、最可怕的火山噴發。
當時印度尼西亞火山噴發時,遠在地球另一邊的英國人,都能看到火山灰爆發所造成的日落晚霞。可見那次火山爆發的威力。
事實上,在坦博拉火山爆發後,當場就奪走了超過6萬人的生命。隨後,整個地球的人類都受到了它的影響。由於沒有陽光普照、沒有熱量到達,當時的人們似乎重新回到了「冰河時代」。
要知道,當時從坦博拉山噴出的火山岩漿高達150公里,並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到44公里外的最高平流層。它斷斷續續持續了100多天,引發了不可收拾的蝴蝶反應。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曾解釋過什麼是蝴蝶效應:「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隨便扇動幾下翅膀,就能在一段時間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坦博拉火山,就如同這只生活在南美洲的蝴蝶一樣,它的一次噴發,就能在全世界掀起一場風暴。
首先受到波及的就是環境。坦博拉火山爆發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汽、甲烷等氣體在大氣層中相遇、碰撞、融合,最後形成了一種名為「溶膠」的東西,而這種溶膠如果長時間大規模地聚集在大氣層,就會把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全方位無死角的「封鎖」。
受到溶膠的影響,地球的氣候變化開始「失調」。正常來說,從4月份開始,北半球應該慢慢地步入夏季。然而,坦博拉火山爆發後,整個北半球的天氣突然變冷,並伴隨有凍雨甚至雪花,就像進入冬天一樣。
更詭異的是5月的天氣,不僅飄起了雪花,池塘和河流在低溫下還形成了一層薄薄的冰層。整整一年,北半球都「失去了夏天」。
1816年正值中國清王朝嘉慶皇帝統治的第21年。由於嘉慶有個長壽的「老子」,所以當他親政時已年近40歲。當時的清王朝看似繁榮,其實已經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受和珅利用職務之便、大肆聚斂錢財的影響,清朝嘉慶18年,也就是1813年,在河南、山東、直隸等地爆發了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性質十分嚴重,起義軍竟然殺入了皇宮,若不是嘉慶死裡逃生,可能當時天下就會大亂。
在這次事件後,嘉慶雖然寫下了「罪己詔」,但對起義軍卻絲毫沒有手軟。在起義軍殺進皇宮後的短短4天內,嘉慶就將700多起義者屠殺,隨後的半年內,起義首領們相繼被處死。
這件事沒過多久就是1816年了。 當時受到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影響,中國出現了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六月飛雪」。
由於當時並沒有互聯網,信息流通的速度也存在局限性,老百姓看到六月飛雪,只會認為必有冤情發生。而此前正好發生了農民起義,這讓老百姓把責任怪罪到了嘉慶頭上。
最開始嘉慶並不相信有冤情發生,但自己又無法解釋這種詭異的天氣,無奈只能背下這口「黑鍋」,再次進行了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
然而,在1815年到1817年間,受火山爆發的影響,雲南地區發生了大災荒。當時民生凋敝、農事益艱。
由於農田裡全是雜草,旱澇不勻,害蟲為患,老百姓只能勉強糊口。到最後,只能「攜男提女街頭賣。」。
其實不僅僅是雲南地區受到了波及,整個中國都深深受到了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影響,造成了經濟大蕭條。
經濟危機往往都會引發 社會 危機,清王朝也不例外。 由於經濟的持續衰退,最終引發了聲勢浩盪的天平天國運動,戰爭給中國帶來的人口損失至少在1億以上,整個江南經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可以說是坦博拉火山爆發的這一「支點」,撬開了中國走向近代的大門。
1815年,歐洲大陸上正在展開一場人類 歷史 上著名的滑鐵盧會戰,拿破崙試圖重現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輝煌,卻最終寡不敵眾,以流放告終。在拔掉歐洲大陸的「眼中釘」後,本以為能享受安穩日子的歐洲,未曾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迎來了一個寒冷刺骨的夏天。
戰爭結束後,整個歐洲百廢待興,經濟亟需得到恢復和發展。然而,受到坦博拉火山的影響,歐洲的農作物大面積減產,這對歐洲農民來說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同時火山爆發還毀滅了大多數人對於生活的希望。
當時有人這樣描述歐洲的情景:道路上站滿了乞丐,還有成千上萬的婦女、兒童和老人。這些人的規模就如同一支軍隊,然而他們與其他軍隊不同的是,他們的目光中充滿著絕望,甚至泛著死者的蒼白。
由於失去了太陽的滋潤,讓處在高緯度地帶的歐洲濕度加大,再加上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徵,所以 僅1816年到1819年間,各種傷害類傳染病肆虐歐洲大陸,僅愛爾蘭爆發的斑疹傷寒傳染病,就奪走了大約10萬人的生命。
曾有英國媒體利用瑞士的檔案資料推測,僅坦博拉火山爆發的1816年,整個歐洲就有20萬人受到波及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剛才我們提到,經濟危機往往會引發 社會 危機,中國如此,歐洲也躲不過。
隨著「糧食危機」愈演愈烈,歐洲的經濟開始一落千丈,隨後歐洲多國激發了前所未有的革命熱情:法國政府直接受此影響而倒台;曾經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由於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讓其殖民地阿根廷借機在1816年完成獨立。
也正是因為歐洲的糧食危機,歐洲的資本家開始向全世界進行擴張,試圖轉嫁危機,世界各地自身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開始逐漸淪為歐洲的殖民地。
拜坦博拉火山爆發所賜,中國和歐洲紛紛「中招」,經濟出現嚴重危機,並引發了一系列的 社會 危機。
而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在這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火山爆發中,也沒能「逃過一劫」。
當年加拿大和美國東北部受到的影響是最嚴重的。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平時在夏季的溫度一般都在20度以上,即使最低溫也不會低於5攝氏度。但是在1816年6月的時候,加拿大和美國東北部居然下起了大雪,積雪整整堆砌了幾尺之厚,大批毫無防備的百姓被活活凍死。
在隨後到來的7月和8月的一段時間里,一些地區的河流甚至已經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最可怕的是美國還同時出現了「冷熱交替」的現象。 一個地方白天也許還處在35攝氏度的高溫,但下午可能就瞬間降到0攝氏度。這種反復無常的詭異天氣,讓人們根本措手不及,紛紛病倒。
由於受到極端天氣的影響,導致北美地區的糧食價格大幅上升,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的糧食價格更是一路飆升,比平時至少上升了8倍之多。
為此,美國和加拿大的農民們只能選擇遷居,尋找更肥沃的土地解決糧食危機問題。
而大規模的人口流動遷移,卻意外地改變了美國和加拿大的農業結構,這在美國更為突出。
人口大規模遷移後,美國的西部成為了主要的產糧區,促進了美國西部的開發。
對於整個世界來說,1816年是難以忘懷的一年,幾乎整個北半球的人都在那一年受到了極寒天氣的影響。
如果運用實際購買力的計算方法,對過去中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的GDP做統計的話,我們能夠得出這么一個結論: 在1700—1820年的一個多世紀中,中國經濟的年均增長速度甚至快於歐洲。
然而卻在1820年以後的一個半世紀中,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一直在下降,並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出現人均GDP下降的地區。而美洲和歐洲的主要經濟體沒有出現大幅下降趨勢的原因,是拜殖民擴張所賜。
由此可見,可以說1816年是以農業為主的中國經濟的拐點,也讓歐洲的貧富差距再次被拉大。
如今再回顧坦博拉火山的爆發,它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世界,還改變了自身的「高度」,那場火山爆發,直接「噴掉了山頂」,從原有的4100米的身高削到了如今的2850米的高度。
在1913年的時候,坦博拉火山又「翻了個身」,不過幸好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自那之後,坦博拉徹底進入了休眠狀態,亦或者它是在為下次的爆發積攢力量,不過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
只能感嘆一句: 在大自然災難面前,人類 社會 竟如此脆弱。
參考資料:
《「道光蕭條」與「癸未大水」——經濟衰退、氣候劇變及19世紀的危機在松江》,清華大學 歷史 系李伯重,《 社會 科學》2007年第6期;
《阿美士德號在我國沿海進行窺探航行的經過與影響》,金立成,《上海海事大學學報》1990年;
《膠東半島農作物結構變動與1816年之後的氣候突變》,王保寧,《學術界》2009年;
《無夏之年-1816.一部冰封之年的 歷史 》,(美)威廉·K.克林。化學工業出版社2017-11-01;
《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英國安格斯·麥迪森。
⑹ 瓜地馬拉火山爆發導致多少人喪生
2018年6月4日,瓜地馬拉羅德奧,在當地火山噴發後,地表覆蓋了厚厚的火山灰。
此外,由於有毒火山塵暴沖下山坡的跡象遭雲雨遮擋,阻礙目視觀測,導致災情加重。除了能見度低導致村民自身延誤逃難,瓜地馬拉官員也坦言,救災部門未能了解這場火山爆發的嚴重性,未快速調升至強制疏散警戒等級。因此當危險的火山碎屑流出現後數小時,民眾還待在家中。
⑺ 西班牙拉帕爾馬島火山熔岩路徑酷似火鳳凰,火山熔岩已經摧毀了多少建築
此次西班牙拉帕爾馬島火山熔岩已經摧毀了大約2500多做建築物,造成了7000多人放棄了自己的家園。
活火山的規模不一樣,大活火山的絕對高度可以達到五千米,死火山的長度為數百米。火山活動也是一種活躍的地質結構,間隔時間較長,為了更好地表明其主題活動,並考量其將對人們的威協,大家稱活火山為超級火山,沒有任何活動的火山稱之為死火山,有活動但是不噴發的我們叫休眠火山。
⑻ 山火肆虐,極端高溫頻現,全球目前有多少人已經因高溫而死亡了
全球進入高溫模式,極端高溫頻頻出現照成火山肆虐給多地人民帶來了生命危險,目前全球因極端高溫引發多起火災和死亡事件,導致死亡人數已達上千人,其中英國至少14人死亡,西班牙葡萄牙超1100人死亡。西班牙葡萄牙這兩個手高溫天氣的威脅,引發多起森林火災,受森林火災影響造成很多市民不得不離家逃離避難。根據數據來看僅16日和17日在西班牙就發生了30多起森林火災,而葡萄牙國內就報告了250起火災,火災已經燒毀了該國3萬公頃土地。全球高溫天氣據專家分析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所以平時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地球也是有生命的他會與人類、動物、植物等等息息相關共存亡,如果人們還無所警惕和作為真的會造成人類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