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人如何征服印加帝國

西班牙人如何征服印加帝國

發布時間: 2023-02-15 09:27:47

1. 印加帝國是怎樣滅亡的呢

說簡單點印加帝國滅亡是歐洲殖民擴張及統治的結果!說復雜點就是說說印加帝國滅亡的過程!400年前,歐洲人發現了偉大的印加帝國。西班牙人對印加帝國的征服是歷史上最令人吃驚的轉折點之一。伴隨著這次征服,疾病、戰爭和飢餓導致了90%以上的印加人死亡,西班牙人接管了所有的安第斯國家。印加帝國是一個發達的社會。它依靠訓練有素的軍隊征服了綿延3000英里的安第斯山脈,堪稱南美洲山區中的羅馬帝國。印加人的工藝十分發達,他們是無與倫比的建築師和工程師。印加帝國非常富有,傳說中印加帝國的貴族不但用金子打造身上的飾品,還用金杯喝酒。西班牙人厲兵秣馬,准備征服印加帝國。1532年,西班牙的將領皮薩羅帶領一支由170名士兵和探險者組成的小型遠征隊走進了印加帝國的心臟地帶。印加人的城鎮是按幾何狀網路規劃的,整個帝國由四通八達的灌溉系統互相溝通。印加社會實行等級制,少數貴族控制著國家。權位最高的是神和國王合一的印加帝國國王,他身邊圍繞著聖女。國王死去後被製成木乃伊。

在某些儀式中,人們會請出這些木乃伊,就像他們還活著。除了統治階級,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他們中大部分靠土地為生。他們沒有私有財產,一切都是公有的,每個人都以勞動的方式向國王納貢。印加帝國最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它的農產品和紡織品。印加帝國的一千多萬人口居住在山谷里。由於人口密度大,每一寸土地都被開墾出來。即使是山腰也種滿了玉米和西紅柿。具有創造才能的印加人還在山間修建了遍布全國的道路網。這樣他們就能互通消息、調動軍隊。印加人通過送信人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消息。印加帝國沒有車馬、也沒有書面文字,但送信人能在一個星期內一站站地把信送出1500英里,從基多送到庫斯科。他們傳送的是結繩文字,也就是繩結,它能表示事實和數字,甚至任何消息。在西班牙人逼近的時候,印加帝國的國王阿塔瓦爾帕帶著5萬人駐扎在卡哈馬卡城外。他雖然知道西班牙人已經來了,但他看不起歐洲人。「這些是什麼人?他們粗野骯臟,只知道吹牛。他們虐待我們的人民。他們吞食金銀,而且連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我們根本不需要怕他們。」1532年11月15日,西班牙人到了印加的卡哈馬卡城,他們簡直不能相信眼前的情景。印地安人居然有這樣雄偉的城市,這么多秩序井然的帳篷。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困惑。而在下面的平原上,阿塔瓦爾帕的身邊有五萬名戰士。他沒把這一小撮入侵者放在眼裡。但是印加戰士的裝備不如西班牙人,他們沒有劍和戰馬。而且他們低估了入侵者,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阿塔瓦爾帕允許西班牙人在廣場上扎營。盡管兩軍人數的比例是500:1,西班牙人還是決定鋌而走險。他們計劃綁架國王。

「請你的主人過來吧,我一定會像對待朋友和兄弟那樣接待他。」當太陽下山的時候,阿塔瓦爾帕和他5000名沒有武裝的隨從走進了卡哈馬卡廣場。印加人像駱駝一樣落入了陷阱。西班牙人把他們全都殺了,用馬、用劍、用槍,像屠殺動物一樣。5000多人中只有不到200人逃脫了。屠殺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死者中包括許多印加貴族,但阿塔瓦爾帕被生擒了。為了獲得自由,印加國王同意付給西班牙人一大筆贖金。他的臣民從各處送來了財寶。阿塔瓦爾帕認為,如果他把西班牙人想要的金子都給他們,他們就會離開。於是美麗的藝術品被熔掉,鑄成金條。勝利並沒有讓西班牙人完全控制秘魯,但他們鼓勵階下囚阿塔瓦爾帕繼續掌管龐大的印加帝國,以保證他們出入時沒有危險。作為回報,阿塔瓦爾帕把巨大的印加帝國糧倉交給皮薩羅管理。從1532年底一直到1533年,阿塔瓦爾帕一直以囚徒的身份統治著帝國,他一直希望等贖金湊齊的時候,西班牙人會放了他。印加人一共送來了6噸黃金和12噸白銀,而西班牙人按軍銜瓜分了所有的財富。但是,他們仍然沒有要釋放阿塔瓦爾帕的表示。更多西班牙征服者來到這里,新來者沒有從最初的那筆交易中得到好處。如果阿塔瓦爾帕死了,他們也許可以從中獲益。他們散布謠言,說阿塔瓦爾帕有一支軍隊在山中待命,他已命令這些人前來營救他。這是一個謊言,但皮薩羅擔心手下造反,只好在壓力下低頭。西班牙人火速以通敵罪審判了阿塔瓦爾帕,並判處他火刑。皮薩羅,一個平民暴發戶,竟然處死了一個世界上權力最大的君主。阿塔瓦爾帕死後,群龍無首的印加軍隊四散躲進山裡。盡管有幾次起義幾乎把西班牙人趕出秘魯,但印加人一直沒有成功。最後,印加人被迫退到了帝國中更加偏遠的地方。幸運的是,印加最著名的地區——寶石般的馬丘比丘隱藏在安第斯山的叢林中,從未被西班牙征服者發現。如果西班牙人沒有綁架阿塔瓦爾帕,皮薩羅的那一小隊人馬肯定會和許多遠征隊一樣被趕出印加帝國,也許後人就不會為印加人的悲劇扼腕嘆息了。

2. 黃金之國

印加----傳說中的黃金之國[轉帖] 長長知識:)
印加人是美洲本土最大帝國的統治者。在將近14世紀末的時候,印加帝國從南美洲的南安第斯山脈的庫斯科(CUZCO,秘魯南部城市,11世紀初起至16世紀為印加帝國的首都)地區開始擴張。但是當1532年由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Pizarro)領導的西班牙人開始入侵的時候,擴張就被迫倉促結束了。在印加帝國滅亡的時候,它已經控制了大約1.2千萬的人口,他們大部分是秘魯和厄瓜多人,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智利、玻利維亞和阿根廷人。

印加帝國

印加人把他們的領地稱為Tawantinsuyu,這是印地安語,用印加人的語言來說,就是「四個部分」的意思。這片土地有著明顯不同的地形和氣候,它不僅有其間貫穿著富饒灌溉渠的狹長沿海沙漠帶;而且還包括了安第斯山脈高聳的山峰和肥沃的峽谷;山脈邊緣的熱帶雨林則一直延伸到東部。印加人指的是印加帝國的統治者和帝國首都庫斯科流域的人民。有時候,印加人被用來代表包括在Tawantinsuyu中的所有人,但是嚴格說來,這種叫法並不正確。許多南美洲的小國雖然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受控於印加,但是它們中的大部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身份。當西班牙人到來的時候,雖然印地安語是通行的官方語言,並在帝國的大部分領土都比較流行,但是在帝國各地至少有20種地方性的語言保持著它們旺盛的生命力。

印加起源

印加帝國的早期歷史似乎只記載在神話傳說中。後來,西班牙入侵者提供了一個官方版的早期印加帝國歷史,但是即使這個官方的版本也很難把印加帝國的真實歷史和與它糾纏在一起的神話和傳說區分開來。印加帝國的開端可能也只是一個小小的王國,這個小國和十四世紀安第斯山脈附近的許多小國沒有什麼區別。而最終,印加帝國成為了以現在位於秘魯Ayacucho附近的HUARI為中心的一個強有力的國家,一直延伸到庫斯科的北部。很明顯的證據表明,幾個世紀前,這個國家控制著這片土地,並且直到十世紀,和它是世仇的另一個小國才接手了這片土地。為什麼早期的印加人能夠戰勝它的鄰居,這是不得而知的。即使傳說中建立了印加帝國的首領MANCO CAPAC也不知是否確有其人。

追求黃金帝國

十五世紀末,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後,隨之來到對洲大陸的歐洲人,在美洲發現了意外的光景。在這塊未開發的蠻荒土地上,竟然有一座宏偉的巨石都市,及擁有大量黃金的文明。

在南美洲安地斯山,也就是現在秘魯為中心的印加帝國,當時是個誇稱人口高達六百萬人的大帝國。

一五叄二年,西班牙的皮澤洛率領了一百八十名士兵來到印加帝國,主要的目的當然是了搶奪黃金。但皮澤洛根本無法靠著一百八十名士兵就能與擁有二十萬大軍的印加帝國相抗衡。

於是皮澤洛便想出了一個計謀,首先他將陣營設在卡哈馬卡城內,且向印君帝國表現出友好的態度,然後假裝設宴招待印加帝國國王阿諾馬帕,再把前往赴宴的阿諾馬帕關起來當作人質。

而後阿諾馬帕不得不與皮澤洛協定說:〔如果你放了我,我就將和這個房間一樣多的黃金飾品,及與隔壁房間一樣多的銀子送給你們。〕

於是,阿諾馬帕便急忙派人到全國各地,把中有黃金銀子的人全集中到卡哈馬卡城來,但是皮澤洛並未因此而釋放阿諾馬帕。因為皮澤洛知道,只要一釋放阿諾馬,必定會馬上受到印加帝國士兵的攻擊,如此一來就很難征服印加帝國了。

最後,皮澤洛便決定將阿諾馬帕處決,並且一面等待著西班牙的援軍到來。

到了一五叄叄年,西班牙軍隊便開始攻列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 庫斯科是一座擁有巨石城牆的大都市,應該不易被攻下,但由於印加人民在阿諾馬帕死後,便喪失了戰斗意志,因此很輕易的就被皮澤洛的部隊佔領了。

然而,對於西班牙人佔領印加帝國的這件事,印加人而認為是白色神明來到其國度。因為在印加人的傳統觀念中一宜認為,白色皮膚的神明,有一天還會回來領導他們。 但是,隨著西班牙人的佔領,使得印加帝國原本豪華的景象,便因此而落幕了。

不過,不管皮澤洛有多大的能力,只有數百人士兵是無法控制住印加人民的。因此他便讓阿諾馬帕王的同父異母兄弟卡巴克二世即位稱王,建立了一個傀儡王國。

短期內卡巴克二世仍是服從皮澤洛的,但後來卻趁皮澤洛不注意時,逃至庫斯科地區,而以從西北山中的烏邦巴河谷到畢卡邦河流的秘境地區做為根據地,宣言是新印加帝國,而且還沿著各山谷的要塞,建立了印加時代的石城,准備與皮澤洛軍隊挑戰。 皮澤洛得知後當然是憤怒不已,激烈的戰爭因此展開,但戰況一直是陷於膠著狀態。

此時皮澤洛的軍隊忽然發生內亂,皮澤洛被部下所殺害,而另一方面卡巴克二世也因在戰爭中受傷而死,不過雙方的戰爭仍然持續著。直到一五七一年,新印加帝國的最後一任帝王托巴克被捕處以極刑後,戰爭才告結束。

黃金帝國何處去

由歷史上看印加帝國的滅亡,可說是一個典型的悲劇,但西班牙人 不認為他們征 服印加帝國之後,一切就結東了。因為對西班牙人而言,這只是一場為爭奪黃金而引起的戰爭而已。
隨著戰爭的進行,已獲得大量的黃金,但他們仍堅信只要再努力找,一定還可以找到更多黃金。據說,卡巴克二世再創新印加帝國之際,曾把大量的黃金埋於某鎮,該處地名為比多科斯或比卡邦巴。

戰爭之後,西班牙憑著土著的情報,開始追逐這批黃金的下落,但並未找到相關的城鎮。 繼西班牙人之後,想找尋這批黃金的還有英國人與法國人,但還是徒勞功,直到本世紀,印加黃金傳說早就化為幻影。 但就在此時,美國的考古學家賓加姆,在烏邦巴河谷上發現了一個新遺跡。

此遺跡位於長年濃霧密布之處,也就是在馬楚畢楚的山峰上。此地叄面是斷崖圍繞,面積約為二十公頃,除了有印加帝國特有的太陽殿之外,尚有許多住宅、墓地等石造建 物。

賓加姆認為,這里應該就是印加帝國當時藏身之處,但還是沒有找到任何黃金。 後來又相繼傳出有人發現了新的遺跡,不過依然沒有黃金的蹤影。

於是,印加的黃金對尋金的人們來說仍是個遙不可及的夢,只是在這出尋金的劇中, 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小插曲。 話說在一五叄五年,一支西班牙探險隊進入厄瓜多時,從當地居民的口中得知,曾有一支部族住在遙遠的某地,他們的國王在山中湖水中洗澡時,突然現全身 滿了金粉,所以認為那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黃金國度,而這些西班牙人就將傳說中的國度稱為〔黃金鄉〕。

一五叄六年,西班牙的剛薩羅,率領了九百位部下進入安地斯山北部的哥倫比亞內陸,想找尋黃金鄉。當他們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叢林中的齊布恰族時, 又得到另一個情報。 〔由此往北走,有一個瓜塔畢塔湖,此地的國王就是曾全身 滿金粉在湖中沐浴,並且還把許多黃金製品丟入湖中,用以進行一種祭祀儀式。〕

於是,剛薩羅一行人就立刻趕往該處,才發現那個湖是死火山的活口湖,雖然氣氛很神秘, 根本沒有發現黃金鄉。 五千名追尋黃金的探險家 一五八0年,一位名叫賽普塔的西班牙人,來到瓜塔畢塔湖,而且在湖口壁上鑿洞進行排水工程。

因為他認為,假如傳說當真,那些黃金應該會沈在湖底。結果他並沒有把全部的湖水排完,就找到了幾個如雞蛋大小的黃金製品。但是如果說這就是黃金鄉的所地,它的寶藏也未免太寒酸了。 另外有人認為,黃金鄉並不在安地斯山,可能在更東邊的叢林中,於是有人真的進入叢林,剛薩羅就是其之一,不過他並未找到黃金,卻失去了許多部下,而且他在途中就折返了。

而其中有一個部下名叫歐勒那,他順著叢林的河流而下,找到了一條寬河川,甚至還到了大西洋,並發現了亞馬遜河。 英國的探險家羅里所走的路線與歐勒亞那相反,他是從大西洋進入內陸的,因為他也曾獲得一迷人的情報,情報中指出了傳說中的黃金鄉所在地,但是到最後羅里也是沒有找到黃金鄉。

一六五四年,西班牙的查培斯發現到一處近似黃金鄉的遺跡。查培斯是基督教牧師,在傳教途中路經玻利維亞的馬莫勒河,發現一座由黃金裝飾而成的宮殿。

查培斯立刻回到西班牙,組織了一支龐大的探險隊,再度前往該黃金宮殿,但可能是走錯路,探險隊一直未找到宮殿。 總之,有許多探險家曾相繼進入亞馬遜河內陸,這些人中有些人的確獲得了不少黃金,也有人目擊到一些巨大黃金像,但 沒有一個人發現到黃金鄉,而且大多數的探險家不僅沒有找到黃金,甚至還在途中失蹤,這些人的總數據說高達五千人。

無論如何,這批失蹤的黃金與傳說中的黃金鄉,至今仍是個謎。

3. 在你看來皮薩羅是如何征服印加帝國的呢

皮薩羅實際上是個文盲,沒有一點文化。雖然他不懂單詞,也沒讀過一本書,但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去美州尋找機會。他曾在海地島上住了幾年。後來,經過長期的漂泊和探索,他終於在1519年在巴拿馬定居下來。三年後,皮薩羅了解到了印加帝國。皮薩羅也是一個非常頑強和勇敢的人。雖然征服巴拿馬是一場激烈的戰斗,但皮薩羅有能力贏得許多戰斗。也正是因為他如此勇敢,他在那之後得到了一個種植園的獎勵。雖然他沒有文化,但弗朗西斯科·皮薩羅有勇氣和野心,而且他非常貪婪。在聽說印加帝國後,皮薩羅決定探索這個帝國,尋找代表財富的黃金。經過多次探索和戰斗,皮薩羅終於成功了。1533年,他率領軍隊征服了整個秘魯。兩年後,他建立利馬為新首都。

在我看來,印加人對西班牙人一無所知,也不相信他們依靠100多人敢於攻擊印加帝國。結果,阿塔瓦帕膽敢輕率地與皮薩羅會面,被後者用詭計捉住。結果,心裡有顧慮的印加人遭到了西班牙人的猛烈攻擊,但他們很難反擊。印加士兵被100多名西班牙人毆打。而皮薩羅輕易的就佔領了印加。

4. 歷史上南美洲的印加帝國敗給西班牙殖民者的主要原因是不是缺少騎兵隊伍

印加帝國的失敗在於國王被西班牙人俘虜,而在印加帝國向西班牙人支付了巨額的贖金(一說是給了一個標准屋子的黃金)後,西班牙人背信棄義的殺了印加王
美國歷史學家William Prescott在他那本晦澀的《秘魯征服史》中指出,印加帝國太過依賴於印加王,民間的力量非常微弱。西班牙軍官皮薩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先設計軟禁印加王,然後又把他殺掉。於是整個國家立刻變成了一盤散沙,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根據西班牙人回憶,當初西班牙軍隊第一次開進庫斯科時意外地發現,除了住在皇城內的王公貴族是正宗的印加人之外,全城老百姓都是被整體移民到這里的異族人,自然不肯為印加人賣命。首都被攻佔後,龐大的帝國迅即土崩瓦解,即使繼位的印加王組織過幾次反擊,但當最後一位印加王被殺後,印加王的家族血統被切斷,印加人便徹底失去了反抗能力,即使西班牙殖民者對印第安原住民實行了非常殘酷的統治,他們也只能逆來順受。

印加帝國的軍隊人數非常多,多達七至八萬多人,可是所使用的武器卻非常落後,甚至比中古時代歐洲人的武器更落後。當時印加士兵的主要武器是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弓箭和彈弓(彈射小石塊)。當西班牙人還沒有到達美洲大陸之前,印加帝國是一個雄霸南美洲西部地域的大國,當時的印加士兵經常東征西戰,消滅了不少在南美洲地區的部落,擴大帝國的領土面積。印加士兵的武器對付南美洲的小部落可能還是足夠的,可是當西班牙人到達南美洲之後,印加人的軍事優勢就一去不復返

潛伏在四周的數十名西班牙騎兵部隊立即向阿塔瓦爾帕的方向沖去。印加士兵雖然人多勢眾,可是當他們看見有種不知名的動物向他們沖過來的時候,立即丟下武器逃跑,西班牙騎兵繼續追殺逃跑中的印加人,而其他西班牙士兵見狀立即把坐於皇座上的阿塔瓦爾帕拉下來。當日有數千名印加人被西班牙的騎兵殺害。

印加士兵之所以如此懼怕馬匹,是因為他們對這種動物未有任何認識,這樣就給予西班牙人一個滅亡印加的好機會。還有,金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印加人對金屬的認識不多,金屬很多時候只應用於藝術品和貴族的餐具上,況且當時印加人鑄煉金屬的技術還不如舊世界的人民,更遑論會用金屬為士兵打造良好的防具或者是武器,可是西班牙的情況卻不像印加,他們的鑄煉技術比印加人高很多,可以用金屬為士兵製造防具,所以當時印加士兵即使向西班牙士兵發出猛烈的攻擊,很多時候都會被西班牙士兵身上的金屬甲胄和鋼鐵頭盔擋去,反而只穿布衣的印加士兵經常抵抗不了西班牙士兵手中的長槍和刀劍。

也就是說在一開始印加帝國就處於劣勢,羊駝騎兵隊伍說實話在史書中沒有找到相關的記載,美洲虎戰士我也沒查到相關的原文記錄,而且歷史記錄印加人十分的害怕馬匹,又何談俘虜西班牙戰馬組建自己的騎兵,而且羊駝本屬於單峰駱駝,中間突出一塊,相信坐上去一定會肛裂的,再搖搖晃晃的跑上幾步估計人就會難受的自動跳下來,何談組建羊駝軍團。

但如果樓主有更准確的歷史材料可以將我的話僅供參考!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5. 致命沖擊:印加帝國真是被168個西班牙人給滅的嗎

​回望歷史,思考當下,這里是嘯看風雲 在秘魯南部山區,有一座雄偉的古城,它們建立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 1911年,一個美國人發現了古城,因為不知道它的確切名字,只能以附近的一座山來命名,今天,人們把這座古城稱作「 」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被發現時,南美大陸已經由西班牙殖民者統治了三百多年,19世紀以前,他們禁止任何外國人踏進這片土地,以至於很多人對它在歐洲人到來之前的歷史一無所知。 西方人為馬丘比丘的壯觀所驚嘆,他們認為當地土著不可能造出這樣的城市,馬丘比丘是否出自外星文明的手筆,如同埃及金字塔或者復活節島的巨型石像一樣?在當時的歐洲人眼裡,除了西方人,第三世界的居民根本沒有能力創造文明。 然而,歷史早已給出了答案,馬丘比丘完全由本地人所建,歷史上,他們被稱作印加人,馬丘比丘,正是當年印加帝國的遺跡。 如今的馬丘比丘,是秘魯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每天接待著數以萬計的遊客。問題是,它的建造者去哪兒了?人們為何要建造這座城市?它背後的那個龐大帝國,又是怎樣滅亡的? 這是人們花了近百年時間嘗試解答的問題。 1/7 曾經的南美頭號強國 考古學家認為,印加文明的歷史,與歐亞大陸的古文明同樣悠久。奇怪的是,關於它的歷史記載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都是由殖民者撰寫的,這些以征服者口吻寫成的著作難免誇大其詞,且充斥著各種神話傳說,這就進一步給印加帝國蒙上了神秘的面紗。 印加帝國興起於15世紀,是當時南美洲最強盛的帝國,而它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也一再引起人們的興趣。 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世界各大文明古國皆誕生於平原,且通常是河流密集之地,比如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中國的黃河流域、中東的兩河流域等等。但印加帝國是個例外,它的居民長期生活在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的地方,這里氣候惡劣,地勢陡峭,難以發展出復雜的文明。然而,印加帝國卻在此培育了豐富的農作物,先進的灌溉系統,以及高度等級化的社會。 印加帝國的疆域也很獨特,它的統治范圍從北到南是一個長條形,縱貫南美大陸,涵蓋今天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智利等地區,西臨太平洋,東邊被安第斯山脈阻隔,它的面積大於當時任何一個歐洲國家,跨越了整整32個緯度。 綠色部分為印加帝國鼎盛時期的領土 15世紀前,印加帝國還是個小國,後來迅速擴張,征服了周邊上百個部族。每征服一個地區,印加國王就會把當地居民遷出故土,安排到自己方便管轄的地方。為此,他專門鋪設了總長達四萬多公里的道路網路,這些道路從山區延伸至平原,最後匯聚到帝國的首都——庫斯科。 被征服的臣民必須效忠於國王,不僅如此,他們還得將國王視為神的化身。在印加帝國,只有貴族才有資格接近國王,能給國王抬轎,是一種莫大的榮耀。 印加帝國統治著那麼多部族,他們有不同的語言、宗教和文化,為了統一各部族的管理,印加人還發明了一種繩結語,通過在繩子上有序列地打結傳遞各種信息,堪稱印加人的計算機代碼。 在一百多年時間里,印加國王用上述方式,對龐大的疆域實施了有效統治,無論如何,這是一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的帝國,它使美洲文明發展出了新的高度。如果不出意外,印加帝國至少能繁榮500年,成為像中國那樣的超級帝國。 然而,這一切在1532年畫上了休止符,因為西班牙人來了。 2/7 168人如何擊敗八萬大軍 1471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出生於西班牙特魯希里奧,他是個文盲兼私生子,既沒文化,也無地位,在崇尚門第等級的西班牙社會,除了去當兵,沒有別的翻身機會。 弗朗西斯科·皮薩羅 然而,當兵也得看種類,做個小兵肯定沒啥前途,好在對當時的平民百姓,還有一個地方值得冒險,那就是美洲大陸。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以來,歐洲就流行著各種關於那裡的傳說。對於從未去過美洲的歐洲人,那裡是冒險家的天堂,那裡遍地黃金,無論你何等貧賤,只要到了美洲,馬上能富可敵國。 三十多歲時,皮薩羅離開了西班牙,1522年,他在巴拿馬定居,並得知了印加帝國的存在,他聽說印加人住在由黃金砌成的房子里,平時用黃金做成的器皿吃飯喝水,統治這個帝國的國王,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 於是,皮薩羅帶領他的小隊出發了,他們的動機很簡單,就是想發財。這支小隊的人數只有168人,而他們前去征服的國家,卻有著近1000萬人口。 1532年,皮薩羅一行抵達秘魯小鎮卡哈馬卡,當地人立即通知了印加國王阿塔瓦爾帕,此時,印加人剛打完一場勝仗,正在回庫斯科的途中,聽聞不速之客到訪,阿塔瓦爾帕決定會會他們。 如果阿塔瓦爾帕不理會西班牙人,或者像後來的乾隆皇帝那樣,在自己的宮殿里接見個別使節,下面的悲劇或許不會發生。遺憾的是,他沒有這么做。 皮薩羅已經在廣場上等候多時,根據西班牙人的說法,賓主雙方一開始還進行了禮節性問候。但形勢不久後急轉直下,西班牙人稱,當他們的神父把基督教祈禱書獻給印加國王時,對方粗魯地將其扔到一邊,這個草率的動作給他們發動侵略提供了口實。 幾分鍾後,八萬名印加士兵看見一群身披盔甲,手持鋼劍,騎著高大怪物的騎兵朝他們沖了過來,這是他們從未遇見過的敵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襲擊,印加人立即組織反抗,然而,西班牙人手中的鋼劍能夠輕而易舉地刺穿他們的身體,而印加人手中的石質武器卻傷不了敵人分毫。他們成批成批地倒在西班牙人的劍下,地上到處是印加人的屍體與殘肢斷臂。 比起利劍,更令印加人恐懼的是西班牙人的馬匹,這個對他們全然陌生的物種。 美洲大陸並沒有馬匹,印加人此前馴化的最大牲畜是羊駝,羊駝由於個子小,根本無法騎乘。這是他們第一次見到有人騎著動物向他們發動進攻,且速度之快,力道之猛,實在是前所未見。印加人被馬匹驚嚇地四處逃竄,轉眼之間,八萬大軍被沖地七零八落。 盡管國王的衛隊拚死抵抗,但在騎兵與利劍面前仍舊不堪一擊,阿塔瓦爾帕眼睜睜看著士兵被敵人像割韭菜一樣大肆屠殺,自己也最終淪為西班牙人的俘虜。 3/7 悲慘命運的開始 這場發生在卡哈馬卡的大屠殺徹底改變了印加帝國的命運,也因其富於戲劇性的結局引起了人們的注意。168個西班牙人,僅用幾個小時就打敗了數量百倍於自己的印加軍隊,還生擒了對方的國王,而侵略者卻毫發無損。 這樣的故事聽起來太過科幻,印加人反抗西班牙人,猶如漫威電影中地球人抵禦外星文明的入侵,只是地球人的超級英雄足以抵消文明的差距,而印加人的神靈卻對國家慘遭蹂躪無能為力。 五百多年後,美國歷史學家賈雷德·戴蒙德為此專門寫了一本書,叫做《槍炮、細菌與鋼鐵》。卡哈馬卡之戰,也因為這本書的描寫變得格外有名,以至於很多人以為,區區168人就毀滅了整個印加帝國。 但歷史永遠比想像復雜,卡哈馬卡之戰僅僅是印加人悲慘命運的開始。 阿塔瓦爾帕是印加帝國歷史上最倒霉的國王,被西班牙人活捉的時候,他從嚴格意義上尚未登基,本想用一場勝利為自己加冕,卻不幸成了敵人的階下囚,國王當到這份上也算夠憋屈了。 西班牙人之所以不殺阿塔瓦爾帕,是想利用國王的權威命令印加子民給自己大量黃金。他們告訴國王,只要黃金給足了,他們馬上撤兵,阿塔瓦爾帕相信了他們。 然而,幾個月過去,西班牙人非但沒撤退,索要的黃金卻越來越多,印加人這才意識到,這群渾身長毛的傢伙不打算走了。 但現實比他們想像的還要糟糕,西班牙人非但不走,還要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阿塔瓦爾帕死到臨頭還天真地相信,西班牙人會信守諾言。然而,他再也等不到這一天了。 阿塔瓦爾帕臨死前受洗 1533年,阿塔瓦爾帕被西班牙人處死,新的傀儡被扶持上台,年輕的國王名叫曼可·印加,年僅20歲,西班牙人本以為,這個新國王會一如既往地聽話。 但西班牙人錯了,他們過於貪婪,不僅覬覦印加人的財富,還渴望得到他們的女人。 據說曼可·印加的妻子非常漂亮,引起了皮薩羅一個兄弟的興趣,他堅決要將這個女人占為己有。國王的妻子被敵人搶走,這是整個國家的奇恥大辱。曼可·印加決定不再受西班牙人擺布,1535年,他從西班牙人手裡逃了出來,從那時起,曼可再也不相信西班牙人的話,他決定和對方死戰到底。 印加人並沒有如後人想像地那樣不堪一擊,當曼可回到印加人身邊後,他們開始迅速組織反擊。此時的西班牙人還被蒙在鼓裡,他們相信,曼可的離去僅僅是與失散的貴族見面,並囑咐他們給西班牙人送更多的黃金,直到數十萬印加大軍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才感受到對方收復失地的決心。 4/7 印加人的反抗 曼可的反攻經過了精心策劃,直至兵臨城下,西班牙人仍不敢相信他們具有如此強大的組織能力。包圍庫斯科的印加軍隊達二十萬人,而西班牙的守城兵力才196人,另外,還有少量黑奴,以及與印加帝國為敵的印第安友軍,但即便如此,面對漫山遍野的數十萬大軍,他們仍感到末日將近。 1536年年底,印加大軍正式發起猛攻,無數石塊、標槍和弓箭如雨點般向庫斯科射來,與此同時,印加步兵也向城中進發,這場戰役集中了印加人最優秀的將領,他們深知,西班牙人在軍事技術上擁有壓倒性優勢,想要戰勝敵人,除了依靠人數優勢,還得避其鋒芒,尤其是騎兵的沖擊,而市中心擁擠的街道能夠使他們的戰馬毫無用武之地。 包圍圈不斷縮小,絕望的西班牙人發現,印加人開始點火焚燒他們的房屋,如果躲在室內堅守,就只能被活活燒死。 西班牙人只有一條生路,那就是殊死一搏,用手中的利劍與火槍殺出重圍,然而,印加士兵此時暴露了一個致命缺陷,他們高度仰賴自己的指揮官。 印加人打仗有個習慣,自己的指揮官往往身先士卒,會同大夥一起沖鋒陷陣。當然,這樣做的好處是能極大地鼓舞士氣,但缺點也顯而易見,一旦將領陣亡或被擒,整個軍隊就會陷入群龍無首的境地。西班牙人及時抓住了這一弱點,他們開始襲擊敵方的指揮官,並成功殺死了對方多位優秀的將領。 失去主心骨的印加部隊即刻亂成一團,加上石塊已經用盡,他們不得不再次面對西班牙可怕的騎兵。曼可·印加本想孤注一擲把敵人全部殲滅,但他的部隊卻開始潰不成軍。整場戰役,印加人在付出了四千人的傷亡代價之後,僅僅殺死了35個西班牙士兵。更重要的是,他們沒能奪回自己的首都。 曼可領導的圍城之戰雖然可歌可泣,但是對扭轉帝國的頹勢沒有任何幫助。這場失敗背後的原因,除了軍事技術上的差距以外,印加部隊僵化的組織體系同樣難辭其咎。 由於過於依靠將領,印加士兵在失去長官後馬上變成一盤散沙,他們未能像古希臘馬其頓步兵那樣組建起方陣,來抵禦騎兵的沖擊,而後者曾以類似的方式阻擊了波斯大軍的入侵。 雖然此次進攻宣告失敗,但印加部隊卻保存了實力,在之後的幾十年內,他們與侵略者不斷周旋,持續襲擾著西班牙軍隊。 直到1538年,西班牙在印加帝國的總人口仍未超過兩千人。即便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他們仍舊只能控制大城市。為應付印加人的游擊戰,西班牙人損失了幾百人的兵力。 5/7 殺死印加帝國的元兇 只要給印加人足夠的時間,他們也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畢竟他們擁有人數優勢和對地形的熟悉,而強大的學習能力正使他們逐漸掌握御馬技巧,從西班牙俘虜那兒,他們繳獲了鋼劍與長矛,甚至學會了用火繩槍迎擊入侵的西班牙士兵。 但上帝並沒有眷顧他們,因為比鋼鐵和騎兵更可怕的敵人已經滲透到帝國體內,它悄無聲息,卻比侵略者的利刃更為致命。 早在阿卡瓦爾帕被俘以前,他的父親與兄長就相繼死於一種神秘的疾病,得了這種病的人渾身會長出水泡,並伴隨著高燒、嘔吐和劇烈的疼痛。在歐亞大陸,它已經肆虐了數千年,奪取了無數人的生命。 這種病就是天花,據說它起源於駱駝與沙鼠,而人類由於飼養了不少大型畜類,對天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不幸的是,美洲大陸既沒有駱駝也沒有沙鼠,印第安人蓄養的牲畜非常有限,因此,他們體內並無天花的抗體,當這種病毒第一次登陸美洲大陸時,沒有人知道這將給印第安人帶來滅頂之災。 有人統計,從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以天花為代表的傳染病奪走了95%的印第安人的生命,比起鋼鐵與火炮,歐洲人帶來的病毒才是導致印加帝國滅亡的真正元兇。 當周圍的人一個接一個倒下時,印加人並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他們甚至沒有採取任何隔離措施。這里的關鍵在於,天花不同於某些突然爆發的瘟疫,它不會在短時間內讓大量人口死亡,相反,天花在美洲的傳播,如同流感和傷寒一樣,是循序漸進,一步步蔓延開來的。 當你身邊死去一兩個人的時候,你不會在意。但久而久之,病死的人越來越多,等你發現疾病已經大面積蔓延的時候,一切為時已晚。如同溫水煮青蛙,天花病毒就這樣一點點蠶食著印加社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不覺摧毀了帝國的根基。 病毒對所有人一視同仁,它橫掃了印加社會,包括皇室成員與貴族也大批倒下,而他們死去之後導致的權力真空,則引發了殘酷的內戰,內戰各方為了擊垮對手,紛紛試圖拉攏西班牙人,給侵略者製造政治分裂提供了可乘之機。 印加帝國的滅亡並非一朝一夕,雖然1532年的卡哈馬卡之戰打了印加人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們之後也嘗試過另立新君,並組織了數百次頑強的抵抗。然而,在兇殘的侵略者、落後的技術,肆虐的病毒與部族內訌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印加社會漸漸分崩離析,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座座雄偉的廢墟供世人憑吊。 6/7 槍炮、細菌與鋼鐵 戴蒙德教授的《槍炮、細菌與鋼鐵》如今已成為一部經典著作。由於書中對印加帝國的滅亡做了自然主義的解讀,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甚至被當作理解印加文明乃至美洲文明滅亡的權威觀點。 戴蒙德認為,西班牙人之所以能以極小的代價征服印加帝國,歸根到底是不同的地理環境所導致的。比如,美洲與歐亞大陸長期隔絕,這導致了文明之間無法交流,而像冶金技術這種重要的科學成果,就無法傳遞到美洲大陸。 但考古證據已經表明,印加人並非沒有自己的冶金技術,只不過他們把金屬更多地用於裝飾,而非批量生產。歐洲人把金屬做成工具,而印加人把它當成了權力與財富的象徵。 至於戴蒙德的第二種說法更是被人廣泛引用,戴蒙德說,美洲大陸一直缺乏大型牲畜,這些牲畜不僅能給人們提供毛皮與脂肪,還是重要的運輸工具與作戰武器。 然而,除了羊駝以外,印加人再也沒有可供蓄養的大型牲畜,所以,他們無法實施長途運輸,即便發明了輪子,也無法推廣,因為沒有牲畜可供拉車。而在交戰過程中,印加人更是在擁有馬匹的歐洲人面前吃足了苦頭。 甚至天花在美洲盛行也和缺乏大型牲畜有關,歐洲人在和牲畜的長期接觸中產生了抗體,從而對天花有一定免疫力。但美洲人沒有抗體,只能被病毒接二連三的殺死。 綜合以上觀點,戴蒙德認為,地理環境是決定早期文明發展的關鍵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印加帝國被歐洲文明戰勝是必然的,因為它天生就缺乏對抗先進文明的自然條件,印加人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那麼,印加帝國真是敗給了「 」槍炮、細菌與鋼鐵」嗎?也不盡然,事實上,從16至17世紀,西方人再也沒有取得過征服印加帝國那樣的勝利。 從1510年至1560年,西班牙人六次試圖攻佔佛羅里達,也就是今天北美洲的東南角,均以失敗告終。 葡萄牙人於1532年試圖侵佔巴西,經過二十餘年仍未取得成功。美國人直到19世紀末才徹底征服了印第安人,而此時印第安騎兵的戰鬥力足以令他們膽寒。 位於尤卡坦半島的瑪雅部落,也不曾屈服於西班牙人的統治,歐洲人的騎兵在叢林中深陷泥潭,連他們的微生物病菌也在熱帶雨林里消失無蹤。 由此可見,無論技術還是自然因素,都不足以作為印加帝國滅亡的全部原因。 7/7 致命的沖擊 印加文明並不落後,他們擁有發達的農業,雄偉的石頭建築和密集的路網,西班牙人到來之前,印加人口一直在攀升。在帝國歷史中,我們未曾有過有關飢荒的記載。 印加人怎麼做到的?原因很多,但其獨特的社會組織也是重要因素。 印加帝國是個高度集權的國家,它實行著一種指令性經濟。一切土地歸國家所有,國王把土地分配給人民。作為回報,人民必須定期地為國家服役,他們有時候為國家耕田,有時候充當曠工,有時候為 *** 修建水渠,戰時則作為帝國的士兵。而他們所工作的農田、牧場與工廠,也統統隸屬於國王。 所以,印加帝國不僅是一個國家,更像是一個大公社,這里的每個子民,都是國王的「 」員工」。 農民以勞役的形式向國王繳稅,這給印加帝國帶來了強大的動員能力。但從經濟上,這樣做是缺乏效率的,它使農民喪失了自我選擇的時間和餘地,他們的價值僅限於為國家建設提供勞動力,卻無法自發地組織生產、勞動或交易。而且,一旦帝國中樞系統癱瘓,他們就很難再被動員起來。 這樣的治理方式,在沒有遇到勁敵的情況下,可以運轉良好,蓬勃發展。但西班牙人不是一般的敵人,他擁有比印加社會更復雜的文明,而印加人對此毫無准備,按照著名商業學者理查德·福斯特的說法,他們遭遇了「 」非連續性」。 印加人的體制,更適合於一個相對靜態的社會。猶如一家處於上升期的大公司,擁有完善的制度,明確的目標,員工從上到下聽從上級的指揮,公司像一台機器那樣運作著,所有人深陷完美一致的連續性之中。 然而,一旦消費者需求發生轉變,或者競爭對手出現破壞式創新,「 」非連續性」就會發生,而追求統一的管理體制會扼殺公司的復雜性與多樣性,當這種連續性遭遇市場的「 」非連續性」時,看似強大的公司往往最容易倒下,因為它龐大、集中而有序的整體,正是它前進的羈絆。 十五世紀的印加帝國,便是類似的大公司。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阿塔瓦爾帕被擒之後,帝國會亂成一片,而在之後的數次戰役中,西班牙人只要控制了發動起義的國王,就能夠平息叛亂。 甚至病毒的傳播也與此有關,印加人相信靈魂永生,他們把高貴的死者製成木乃伊,然後由死者通過祭祀向眾人「 」發號施令」,死者繼續佔有生前的資源,並作為彰顯家族尊貴的標志。所以每當有人染病死亡後,他的家屬不會去掩埋屍體,而是把屍體供奉起來,這就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 而後來北美的印第安人,以及尤卡坦半島的瑪雅人卻沒有被槍炮和病菌毀滅,因為它們尚未建立印加文明那種統一的大帝國,這些地區的印第安人彼此分散,規模又小,不僅阻隔了病菌,也不易受到陰險的政治挑撥,因而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 印加帝國既高度發達,又極端脆弱,在飛速發展的成長期,它依靠高效的集權管理不斷壯大。但追求一致性的結果,使它對外來的沖擊喪失了消化能力,它的滅亡,除了自然因素,也是因為其內在的有序統一,無法兼容外部世界的復雜性所致。

6. 龐大的印加帝國是如何敗給了168名西班牙士兵的

這是由於西班牙人佔有了槍炮、馬匹的優勢, 印加人從來也沒有見過身披盔甲,手持鋼劍,騎著高大怪物的騎兵,當時的印加人的武器就是石質武器 ,面對手持鋼劍的敵人,他們毫無防禦能力,更不要說反抗了。西班牙人所騎乘的馬匹,更是印加人從來沒見過的巨大物種,當印加人看到這種巨大的物種橫沖直撞的沖來真的是除了驚慌失措的逃跑別無辦法,所以168名西班牙士兵瞬間就打敗了印加大軍,並且俘虜了他們的國王。

印加帝國被打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這些西班牙人帶的天花病毒,由於印加人體內沒有抗體,很多印加人,甚至是王室貴族都被感染了這種病毒,他們一旦被感染,就會高燒不止,甚至吐血,死狀非常恐怖。而印加人又相信靈魂永生,他們把屍體做成木乃伊,這種做法更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這些原因導致了這個偉大文明的毀滅。

7. 為什麼強盛一時的印加帝國抵擋不住西班牙的入侵,最終遭到了徹底的覆滅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統一中安第斯山區,建立印加帝國而得名的。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個部落,10世紀以後,他們逐步北遷,一路征戰,於1243年來到現今庫斯科,在瓦納卡里山上紮下營寨。據印加入的傳說,此時他們的首領是曼科·卡帕克。從曼科·卡帕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領阿塔瓦爾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殺害,印加國大約經歷了整整3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其問共傳12世、13王。
公元1492年,哥倫布到達加勒比海諸島。從此,先進的「舊大陸」與美洲「新大陸」開始發生碰撞。伴隨著宗教的狂熱和尋寶的夢想,一批批歐洲殖民者踏上了美洲的土地。其中,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率領士兵征服龐大的印加帝國。皮薩羅在向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進軍途中,仰仗鋼鐵和騎兵優勢,又先後在豪哈、比爾卡蘇阿曼、比爾卡康加和庫斯科四次戰役中大敗印加軍隊,參加這些戰役的西班牙人分別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戰役擊潰的印加軍隊則往往數以萬計,經過連番的打擊,曾經強盛一時的印加帝國逐漸消亡了。

8. 168個征服者是如何摧毀印加帝國的呢

在所有主要的南美征服中,西班牙人玩部落或內部力量互相對抗的游戲。否則,用這么少的人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以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為例,他擁有一支由3萬名戰士組成的活躍軍隊和數百萬公民。

一旦皮薩羅到達,他首先計劃消滅少數西班牙人。後來他改變了主意,選擇通過與新來者會面來收集有關他們的情報。在那次會面中,他被綁架了,並被迫交出了大量的金銀。然而,他還是被處決了。

攻佔阿塔瓦爾帕。La captura de Atahualpa por el pintor peruano Juan Lepiani(1864-1932)。

同年早些時候,西班牙援軍抵達卡哈馬卡,皮薩羅隨後向庫斯科進軍,印加首都在1533年11月不費一力地陷落。華斯卡爾的兄弟曼科·卡帕克(Manco Capac)被任命為傀儡皇帝,基多被征服。皮薩羅成為了印加領土的西班牙總督,並向迭戈·阿爾馬格羅提供了征服智利作為安撫,以換取他對印加文明財富的佔有欲。1535年,皮薩羅在沿海建立了利馬市,以促進與巴拿馬的通訊。第二年,Manco Capac逃離了西班牙的監督,領導了一場不成功的起義,很快被鎮壓。這標志著印加抵抗西班牙統治的結束。

9. 為什麼一百多名西班牙人滅掉了兩千萬人口的印加帝國

我們知道,世界近代 歷史 開啟於大航海時代。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英國人和美國人佔領了北美洲,西班牙人佔領了南美洲。在征服南美洲過程中,西班牙以不到二百人和二十多匹馬消滅掉了當時新大陸最大(人口多達兩千萬)、最先進的專制國家——印加帝國。這場戰役不但對於印加帝國來說是很大的恥辱,在人類史上也絕對算得上是奇跡。那麼印加帝國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

美國著名 歷史 學家戴蒙德在他的大作《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認為西班牙人取得勝利的直接原因主要是:以槍炮、鋼鐵和馬匹為基礎的軍事技術和航海技術;歐亞大陸的傳染流行病。南美洲土著對西班牙人帶去的傳染病毫無免疫能力,故而在有著代際差距的西班牙人先進武器面前潰不成軍。那為什麼美洲的土著民沒有發展出類似西班牙人一樣的技術,產生西班牙人一樣的免疫力和文明呢?

圍繞人類文明競爭的說法有很多,比如人種優劣導致了文明的優劣,而戴蒙德教授的觀點是:「不同民族的 歷史 遵循不同的道路前進,其原因是民族環境的差異,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而且認為只有亞歐大陸具備全面發展文明 社會 的自然資源庫,其它大陸要麼這缺一點要麼那缺一點,總之都先天不足,當地土著再聰明,也沒法獨自發展到能與亞歐大陸抗衡的 科技 和文化水準。為什麼這么說呢?

打開地圖看,人類文明與 科技 中心的兩個主要的發源地一個是地中海東部,一個是東亞,其它地區要麼只做出次要貢獻,要麼僅在這兩個發源地的創造基礎上進行改進。地中海東部和東亞正好位於亞歐大陸兩端,緯度相近,都屬於溫帶和亞熱帶氣候。這里的氣候和自然資源都便於人類繁衍生息,人口基數一直比較大,交通也比較便利,各種創意簡直是層出不窮,而且在不同的 社會 群體當中交流也很方便。通過對最原始部落的大量統計研究,戴蒙德指出,只有幾百人的群體,在完全與世隔絕的狀態下是不可能無限期地生存下去的,一個有4000人的群體也會迅速失去大部分 科技 ,文化成果倒退回石器時代。人口越多 社會 流動性越強,各個 社會 之間交往越頻繁,許多技術進步的可能性就越大。 歷史 上,地中海東部和東亞這兩個創造中心之間不斷交流,例如絲綢之路和香料之路,從而帶動了整個亞歐大陸的 科技 、經濟和文化發展。 以槍炮為例,中國人發明的早期火器經過阿拉伯人改進之後傳入歐洲,然後在歐洲各國的戰爭中被不斷改良,最後由於佛朗機炮的形式被中國從葡萄牙人手裡重新引進 。這是由於亞歐大陸地形狀東西長,南北窄,物態氣候相似,便於人類互通有無,而非洲和美洲大陸南北長,東西窄,物態氣候差異大,人類交往少。結果無論是農業牧業和工藝都首先出現在亞歐大陸,而且發展速度最快。最終亞歐大陸的居民征服了地球上其他大陸的人類 社會 ,所以在戴蒙德看來,亞歐大陸的技術優勢是不斷交流的結果,而我們之所以能夠不斷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亞歐大陸的地形和氣候適合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

在歐洲人征服美洲 歷史 上,槍炮與鋼鐵作為先進技術的作用眾所周知,但是戴蒙德教授卻發現了比這兩樣更強大的武器——細菌。 科學研究表明,傳染病菌多從動物身上變異而來,比如麻疹、肺結核、天花來自牛,流感來自豬和鴨,百日咳來自豬狗,總而言之一個民族養殖牲畜和家畜的種類越多,規模越大,就月可能感染流行病,但是反過來看,時間長了也能產生相應的抗體。 正如前文所述,歐亞大陸居民的頻繁流動和交流,促進了包括農牧業的的快速發展,不但解決了日益增長的人口糧食問題,同時為提升歐亞大陸居民對傳染病的免疫力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相反,由於美洲大陸總體呈南北分布,南北地理氣候相差很大,不同部落文明交流很少,因而無法發展成熟的農牧業,結果導致美洲人體內對各種傳染病的抗體最少,在面對西班牙人帶來的傳染病的時候免疫力很差,所以在病菌面前潰不成軍。

總之,按照戴蒙德教授的思路,槍炮代表著技術,鋼鐵指代資源,病菌則意味著傳播的隱喻。在印加帝國滅亡事件上,可以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一個文明唯有對外不斷交流,才能擁有長久的生命力;一個國家,唯有不斷對外交流才能煥發生機;一個團隊唯有不斷對外交流,才能產生活力。


關於「相交「、」「交流」的巨大作用中國古人早就認識到了。在《易經》的「泰卦」卦象中,上卦為地,象徵地陰;下卦為乾為天,象徵天陽。陰氣凝重而下沉,陽氣清明而上升,陰陽交感,上下互通,天地相交,萬物泰安。天地之氣相互交流,才使得萬物通達;上位者與下位者有對流,才會欣欣向榮。而否卦與泰卦正好相反,也由乾卦和坤卦組成,但乾上坤下。乾在上,上為天,坤在下,下為地,各在其位,互不交往,閉塞不通,萬物無法生存。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