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聯邦制的墨西哥貧窮
Ⅰ 同樣是在北美,為何墨西哥和美國的差距如此之大
墨西哥雖然和美國相鄰,但是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收獲戰果比墨西哥要好很多,加上在1846年美國向墨西哥宣戰,讓墨西哥損失慘重,從此美國就壓著墨西哥的經濟發展,如今墨西哥的經濟一直得不到迅速的發展,差距越拉越大。
現在的美國說是沒有再對墨西哥進行打壓控制,但由於墨西哥本土太多的難民入境,導致貧富差距拉得太大,人均收入只有在一萬美元左右,在2018年還出現了經濟負增長,雖然跟美國是鄰國,但是經濟跟美國是沒有可比性的,在墨西哥貧窮區的人們都稱美國是天堂,有錢人的國家。
Ⅱ 墨西哥是一個國土遼闊的國家,為何這個國家客運鐵路數量超級低
墨西哥的鐵路數量這樣低的原因是這個國家貧窮、混亂,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政府來發展這個國家。其實墨西哥發展方面的一切問題都可以歸根於毒販的猖獗失控,發展不起來鐵路只是其中表現出來的一個方面。
所以很多網友甚至都很納悶,墨西哥的毒販既然這么厲害,為什麼不直接選擇建國呢?所以對於墨西哥來說,無論這個國家土地多麼廣大,景色多麼優美,物產多麼豐富,如果毒販問題一直存在,那麼想要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正常的政府都會在自己的國土發展公共事業,比如修建醫院、學校、鐵路,發展人民的經濟,但是墨西哥的大片土地都牢牢被武裝到牙齒的毒販控制,完全不能進行正常的建設。像修一條客運鐵路這么簡單的事情,對墨西哥政府來說也實在是太難了。
Ⅲ 為什麼美國和墨西哥都實行民主聯邦制度,卻差那麼遠
拉美與美國的差距在於,它沒有形成良好的財富再生體制,套一句比較主流的話,它缺乏一種財富積累上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樣的差別。
第一種情況:
假設在一個地方發現了金礦,來了一個人投資建了一個礦場,雇一百個工人為他淘金,每年獲利1000萬,礦主把其中的50%做為工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每年收入5萬,他們拿一萬來租房子,剩下的四萬可以結婚,生孩子,成家立業,礦主手裡還有五百萬,可以做投資。因為工人手裡有錢,要安家落戶,所以,房子出現需求。於是礦主用手裡的錢蓋房子,租給工人,或者賣給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開飯店,把工人手裡的錢再賺回來。開飯館又要雇別的工人,於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業機會,也有了收入。一個家庭的消費需求就更大了。這樣,幾年之後,在這個地方出現了100個家庭。孩子要讀書,有了教育的需求,於是有人來辦學校,工人要約會,要消費,要做別的東西,於是有了電影院,有了商店,這樣,50年過去以後,當這個地方的礦快被挖光了的時候,這里已經成了一個10萬人左右的繁榮城市。
而第二種情況是這樣的:
假設同樣發現了金礦,同樣有人來投資開采,同樣雇100工人,同樣每年獲利1000萬,但是礦主把其中10%作為工資發下去,每個工人一年1萬。這些錢只夠他們勉強填飽肚子,沒有錢租房子,沒有錢討老婆,只能住窩棚。礦主一年賺了900萬,但是看一看滿眼都是窮人,在本地再投資什麼都不會有需求。於是,他把錢轉到國外,因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蓋幾個豪華別墅,雇幾個工人當保鏢,工人沒有前途,除了拚命工作糊口,根本沒有別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戲的就是想辦法騙一個老婆來,生一個漂亮女兒,或許還可以嫁給礦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後,這個地方除了豪華別墅,依然沒有別的產業。等到礦挖完了,礦主帶著巨款走了,工人要麼流亡,要麼男的為盜,女的為娼。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其實就是拉美和美國不同的發展軌跡。也許今天美國人應該說,感謝華盛頓,他為美國締造了最現代最科學的政治體制,感謝亨利·福特,他一手締造了美國的中產階級。而拉美國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的大獨裁者創造了掠奪性的經濟體制,以一種豪強的姿態瘋狂瓜分著社會財富,而使整個經濟虛脫,再也無力發展。
這里我們有必要再提一下亨利·福特。古今中外所有的商業人物中,亨利·福特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無人能出其右。正是他用他的T型車一手締造了最初的中產階級,並將美國社會第一個引入了現代社會,(歐洲在這一點上,比美國晚了幾十年)。亨利·福特說我要讓我的工人能買得起我的T型車,於是他給工人發高工資,他還創造了流水線的生產方式,使汽車大幅降低,於是,福特公司一躍成為最大的汽車公司,於是有了錢的工人可以買汽車,可以買房子,可以做其它的消費,於是中產階級誕生了。於是在完成西部擴張,在領土上已經沒有迴旋餘地的美國發現了另外一個金礦,迅速成長的中產階級帶動了巨大的需求,支撐起龐大的國內市場,繼續拉動經濟高速增長。
Ⅳ 墨西哥為什麼那麼貧窮,請詳細回答謝謝
據世界銀行2011年發布的《世界各國(地區)社會經濟概況》,墨西哥和中國同屬中高收入國家。年人均國民總收入墨西哥為8930美元,而中國為4260美元,前者是後者的2.10倍。由此可見,墨西哥並不貧窮。
Ⅳ 為什麼美國、加拿大如此富裕,而墨西哥卻非常貧窮、落後
因為美國當時失算了,如果把墨西哥全境都解放了,那北美就共同富裕了。
Ⅵ 為什麼墨西哥發展遠遠不如美國
盡管都是算是北美,並且都有過被殖民的歷史,但是從本質上墨西哥與美國有著很大的差別。
首先,從殖民歷史來看,西班牙的殖民方式幾乎是完全垂直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權式的,殖民地對於西班牙龐大的帝國來講卻只是原材料以及貴金屬的出產地,並沒有將從殖民地得到的財富反哺殖民地建設。美國則由於資源有限,因此在有限的資源中依靠建設以及商業起家。
之後的一個世紀中,多半個世紀中,墨西哥的鐵路、礦產、是有、農作物生產幾乎不是被美國掌控就是受到美國導向的市場的嚴重影響。因此1910年的時候,墨西哥又爆發了一次革命,美國也不得不出兵干涉以維護在墨西哥的利益。然而,之後的墨西哥一直都沒有走出初級原料生產經濟,市場邊緣等等困境。
到了20世紀末21世紀初,司法腐敗、毒梟盛行有成為了影響到國家政治經濟的嚴重大問題。
Ⅶ 狹長的中美洲有七個國家,為什麼他們無法統一成聯邦國家
西班牙殖民地的極盛時期包括了除了巴西以外的幾乎整個南美大陸,再加上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紀獨立運動席捲西屬殖民地,南美大陸上先後有12個國家獨立出來,總面積達到930萬平方公里。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相對於西班牙殖民地的破碎,同樣在南美洲的葡萄牙殖民地卻維持住了完整,成為一個國家巴西,反而成為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面積達851萬平方公里。
更有甚者,中美洲總面積只有52.3萬平方公里,卻存在著7個國家,最小僅2.1萬平方公里。即使比起破碎的南美各國也是非常小的。那麼,為什麼中美洲會有那麼多國家?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
2018年中美洲七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據
一、中美洲的殖民 歷史
中美洲是連接南北美兩塊大陸之間的狹長地峽,處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間,最窄處只有60多公里。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中美洲成為溝通兩洋的戰略重地。
為了有效統治遼闊的殖民地,西班牙人於1519年在墨西哥首先設立「新西班牙總督區」,此後又設立了秘魯、新格拉納達、拉普拉塔三個總督區。
西班牙殖民地的總督區設置
由於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管轄范圍極廣,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乃至美國西南部都包括在內。於是,殖民當局又在其內部設立若干個都督區,其中的瓜地馬拉都督區專門負責管理中美洲。
雖然中美洲的總面積不大,但地形狹長,被山地和叢林分割成多個區域,管理很不方便。殖民當局便在瓜地馬拉都督區內部再設立六個行省,分別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恰帕斯。只有中美洲才設行省,墨西哥由總督區直接管理。
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發現了豐富的銀礦,再加上大片未開發的土地,使大批西班牙平民和商人紛至沓來,漸漸改變了這里的人口構成。這些歐洲移民的後代被稱為土生白人,基本上都是印歐混血兒。
殖民地時代,正在南美咖啡種植園里勞動的黑奴
18世紀末,這些土生白人已經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的主要人口。他們是殖民地經濟活動的主力,經營著礦山、大庄園和對歐貿易,擁有大量的財富卻沒有相應的政治地位。
因為西班牙政府規定,殖民地官員必須是出生於西班牙本土,殖民地出生的土生白人不能當官。這就剝奪了土生白人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成為引發殖民地獨立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殖民地獨立風潮
由於西班牙殖民當局的歧視政策,土生白人漸漸地不再把自己看作是歐洲人,而是印第安人的後代。這種情況普遍發生在整個南美大陸,加重了土生白人和西班牙殖民者的矛盾。
印第安人處在殖民當局的殘酷統治下,從來沒有停止過武裝斗爭,盡管歷次起義都遭到失敗,但慢慢爭取到了土生白人的支持,使反抗西班牙殖民當局成為南美 社會 的共識。
19世紀初,歐洲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近代思想啟蒙運動和民族解放風潮越過大西洋刮遍了南美大陸。與此同時,西班牙本土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劇烈沖擊。
起義的黑人首先在海地獲得獨立,成為第一個南美洲獨立國家
1808年6月,拿破崙入侵西班牙,使西班牙陷入了長時間的混戰,嚴重削弱其對南美洲殖民地的控制。趁此機會,南美洲拉開了爭取殖民地獨立的大幕。
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該地是法國從西班牙搶走的殖民地,起義的黑人通過艱苦的武裝斗爭,並巧妙地利用英法西等國之間的矛盾,在1803年實現了國家獨立。受到海地獨立的鼓舞,西屬南美殖民地展開全面的獨立斗爭。
阿亞庫喬戰役是南美大陸獨立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捷
1810年9月,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直轄屬地墨西哥首先發生暴動。緊接著其他三個總督區也都有民眾響應,1816年開始,南美各地爆發爭取獨立的戰爭。
1818年,獨立運動在秘魯總督區最早獲得突破,其下轄的智利都督區宣布成立第一個獨立國家「智利共和國」。隨後,秘魯總督區其餘部分成為「秘魯共和國」。拉普拉塔總督區分成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新格拉納達總督區則變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西班牙承認南美獨立的儀式,雙方穿著相似,預示著革命並不徹底
1821年,墨西哥也獲得獨立,新西班牙總督區連同其下轄的瓜地馬拉都督區一同被廢除,中美洲的六個行省搭著順風車脫離了宗主國西班牙。
南美新獨立的國家基本上是按原先殖民地的行政單位來劃分的,瓜地馬拉都督區一直受新西班牙總督區管轄,因此中美洲並入新成立的墨西哥,看起來是個很自然的選擇。
緊挨著墨西哥的恰帕斯行省首先宣布並入墨西哥,並呼籲另外五個行省追隨自己,墨西哥等不及他們談出結果,出兵吞並了整個中美洲。就這樣,中美洲第一次獨立僅維持了不到一年。
三、破碎的南美洲
爭取到獨立後,南美洲各國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組建國家。對南美洲的土生白人來說,除了宗主國,各殖民地的地位是平等的,從來沒有統一的傳統。
解放運動的主要領導者玻利瓦爾,他最初計劃統一全部的西屬殖民地,組成一個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制國家。在他的堅持下,新格拉納達總督區直接成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然後他打算以此為基礎擴展到整個南美。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是南美統一的試驗場,但試驗很不成功
但是玻利瓦爾的計劃從一開始就遭到內部的反對,他的實力與威信都不足以整合起各殖民地的勢力。南方的獨立運動同樣有一位領導者聖馬丁,各方面不亞於玻利瓦爾。雖然聖馬丁後來主動退出了權力斗爭,但玻利瓦爾對南方各國的影響力始終不是很強。
在獨立運動中,各殖民地的大庄園主、大商人也加入到隊伍中來,並取得一定的領導地位,他們趕走殖民地官員的根本目的是取而代之,維持現有的政治格局。
據稱解放者玻利瓦爾臨終前曾嘆息:我們永遠不會幸福
另一方面,受到地形和宗主國的限制,各殖民地之間的經濟依附性很弱,各自出產的金銀、咖啡、蔗糖等初級農礦產品的市場主要是在歐洲,工業又很不發達,需要從歐洲輸入工業品。
南美洲的地形也限制了大聯邦國家的出現,山脈、沙漠、熱帶叢林等惡劣地形條件,使各殖民地之間的交通極不方便,人員和商品很難流動起來,還不具備整合為一個國家的客觀條件。
破碎的南美洲版圖
因此各獨立國家的上層政治人物更希望直接跟歐洲國家打交道,而不是處在一個強有力國家的管制下。民眾也缺乏統一的意願,玻利瓦爾的大聯邦計劃從各方面看都很難成功。
不僅如此,玻利瓦爾連「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內部的分裂力量都無力應對,這個大聯邦的試點國家僅僅維持了7年,便分裂為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巴拿馬四個國家。
四、短命的中美洲聯邦
跟南美各國相比較,中美洲各行省更像是他們的微縮版,同時存在贊成統一和分裂的政治派別。而墨西哥的內亂又給了中美洲獨立建國的機會。
墨西哥雖然取得了獨立,但這僅僅是各派勢力暫時的妥協,主導後期獨立運動的領袖伊圖爾維德稱帝,遭到各派別的反對,導致內戰爆發。面對墨西哥的亂局,中美洲各國決定與其脫鉤,瓜地馬拉作為原都督區的首府,首先宣布獨立並成立「中美洲聯合省」。
墨西哥獨立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伊圖爾維德卻自稱皇帝,引發更大的混亂
出於 歷史 的慣性,其他四省先後加入「中美洲聯合省」。只有恰帕斯省由於緊鄰墨西哥,經濟上對其的依附性較強,因而願意留在墨西哥內,從此成為墨西哥的一部分。
但是,墨西哥在21世紀之前,一直處於外敵入侵、內部革命、軍事獨裁交替進行的混亂之中,恰帕斯因為地處墨西哥的最南端,政府統治基礎薄弱,而變成最貧窮、最落後的一個州。
1825年,「中美洲聯合省」改名為「中美洲合眾國」,這是中美洲第一次建立自己的國家。首都是瓜地馬拉,各省的地位平等,類似於美國那樣的聯邦制國家。
中美洲聯合省或中美洲合眾國的國旗和國徽
盡管合並為一個國家,但中美洲內部同樣存在激烈的紛爭。代表大庄園主利益的保守派主張維持現有土地制度,更傾向於各省獨立,而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派要求土地改革,希望保持住聯邦國家。
保守派和自由派普遍存在於中美洲各國,由於中美洲被山地和叢林分割得支離破碎,各省的地理條件各不一樣,使得這兩派在不同國家內部的力量對比也不盡相同。
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土地肥沃,擁有最多的大庄園,保守派勢力較強;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土地貧瘠,更側重於發展商業,自由派力量占優;哥斯大黎加的小農場主較多,經濟上依賴於哥倫比亞地區,不大參與兩派的紛爭。
中美洲雖然狹窄,但山地密布、平原局促,經濟極不平衡
兩派圍繞著土地所有制和政治權力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無論哪個派別上台,另一個派別必然會反對,並積極謀求推翻對方的執政地位。矛盾漸漸激化後,雙方開始動用武力來解決分歧,各省頻頻爆發內戰。
中美洲合眾國雖然名義上有總統和國會,但沒有強力的政府和統一的軍隊,對各省的制約能力非常弱,基本上是個空架子。1838年4月,尼加拉瓜的保守派推翻自由派政府,首先宣布退出中美洲合眾國,一年內其餘各省也紛紛獨立,中美洲合眾國徹底瓦解。
中美洲合眾國分裂後,中美洲再也沒有合並的機會
這是中美洲唯一的一次統一,在殖民地獨立風潮的帶動下,各省的高層和普通民眾都有統一的意願。但政府的實權更多地掌握在保守派手中,為了保持殖民地時代的土地制度,他們不願意出現強有力的政府。錯過這次機會,中美洲統一的希望便破滅了。
中美洲還有兩個國家巴拿馬和貝里斯的情況比較特殊,巴拿馬此時屬於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與中美洲聯系甚弱。貝里斯早在17世紀後期便被英國人佔領,一直是英國殖民地,跟西屬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無關。
五、混戰不休的中美洲
中美洲合眾國沒有了,可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這兩派一邊用武力推翻本國執政的敵對派別,一邊還要支援鄰國同一派別的武裝斗爭。因此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各國內戰以及相互之間的戰爭一直沒有中斷過。
在自由派占優的幾個時期,出現過恢復中美洲聯邦的行動。1842、1852、1896、1921年,先後四次由若干個國家組成更大規模的聯邦國家,但最長兩年、最短一個月全部夭折。
長期的戰爭中,保守派藉助更多的政治和經濟資源,與軍隊結合得越來越深,最終產生了軍事獨裁政權,中美洲各國先後都走到了這一步,離統一的目標更加遙遠。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的勢力越來越強,到處插手各國政治
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中美洲的戰略地位急劇上升,美國出於掌控運河的需要,支持中美洲各國的保守派,防止中美洲再次出現合並為大國的可能。
二戰後, 社會 主義思想被中美洲的部分自由派接受,蘇聯開始插手中美洲事務。美國便加大了對各國保守派和軍事獨裁的軍事援助,以鎮壓自由派武裝,這些都加劇了中美洲的戰亂。
兩洋運河最早是中美洲合眾國提議修建的,最後卻選擇了巴拿馬
中美洲也進行過一些整合各國資源的嘗試,期望能加速經濟發展。1960年,中美洲各國成立共同市場,希望首先在經濟上實現一體化。但很快發生的戰爭使這個進程被拖延了20年。
1969年的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之間因為一場足球賽而爆發了戰爭,真實的沖突原因是宏都拉斯驅趕十幾萬薩爾瓦多移民,引發兩國對立。仗只打了五天,兩國卻敵對了11年,中美洲共同市場根本無法運行。
宏都拉斯驅趕薩爾瓦多移民,才是引發足球戰爭的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二戰後民族解放和民主化思潮也影響到了中美洲,各國紛紛爆發反對獨裁的內戰,並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20世紀末才基本平息,建立起新政府。直到這時,中美洲共同市場才有了實施的條件,但這也只是邁出了微小的一步。
中美洲的另外兩個國家,貝里斯在1981年脫離英國宣布獨立,該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與原西班牙殖民地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巴拿馬直到1903年才脫離哥倫比亞,無論是 歷史 上、還是經濟上跟中美洲國家的關系也不深。
可以說自從獨立以來,中美洲各國就沒有真正太平過,各派政治勢力輪流上台,以至於最後普遍出現軍事獨裁政權,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先後還政於民。
運河給巴拿馬帶來繁榮的經濟,與哥斯大黎加並列前茅
直到現在,中美洲各國的戰爭遺留問題,比如地雷、傳染病等等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停滯,民生艱難,比起南美洲其他國家,仍然屬於最落後的行列。
只有哥斯大黎加因為遠離中美洲的紛爭,憑借較發達的農業和 旅遊 業,如今的人均GDP達到12000美元以上,屬於中美洲最幸福的國家。其他中美洲各國的人均GDP不到哥斯大黎加的一半。
中美洲諸國至今無法統一,既是因為地理條件和殖民當局的刻意安排,也與經濟不平等導致的政治分化有很大的關系。這種分歧最終上升到戰爭和軍事獨裁,撕裂了各國內部以及鄰國之間的關系。一百多年來,中美洲各國相互脫離已久,重建大聯邦的可能性已經極小。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Ⅷ 墨西哥人口數量 貧困人口每年遞增(預計1.3億人口)
墨西哥正處於人口轉型期,其人口增長較為穩定,但是墨西哥人口密度差異大,人口分布不均也是其問題所在。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墨西哥的貧困人口每年也在呈增長狀態。下面為你預計墨西哥人口數量。
預計墨西哥人口數量:130,005,815人
人口總數 121,005,815人
人均國民總收入(PPP國際美元, )16,450
男/女出生期望壽命(歲, )73/79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每1000活產兒, 0年)無數據
15歲至60歲男/女死亡率(每1000人, )177/90
人均衛生總支出(PPP國際美元, )1,062
衛生總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比6.2
墨西哥處於人口轉型期
墨西哥正處於人口轉變的高級階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墨西哥平均每個婦女生1.5-2.5個孩子,平均壽命71歲。全球平均每個婦女生2.2個孩子,平均壽命為74.5歲。但是墨西哥的中產階級人口在慢慢減少。
墨中產階級人口萎縮1.36%,從的956萬人下降到的815萬人,人口比例從8.14%下降到6.78%。研究認為,中產階級規模萎縮令人擔憂,不僅收入水平、自由支配時間和基本需求受到影響,而且人權基本因素受到挑戰。
墨西哥人口密度差異大
西哥人口按年齡結構劃分,則其中0-14歲的佔27.4%,15-24歲的占 18.1%,25-54歲的佔40.7%,55-64歲的佔6.9%,65歲以上的佔6.9%。
各州之間人口密度的差異很大,其中墨西哥城聯邦區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為6347.2人;其次是墨西哥州,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為359.1人。墨人口最多的三個州或直轄市依次為墨西哥州(16,618,929人)、墨西哥城聯邦區(8,774,724人)和維拉克魯斯州(7,985,893人);人口最多的三大城市為墨西哥城、瓜達拉哈拉及蒙特雷。
貧困人口逐年增加
由於墨西哥家庭平均收入減少,社會收入等物件的提高,收入不足以維持生活,墨西哥的貧困人口逐年增加。這是需要引起政府重視的一個問題。貧困人口增多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阻礙,政府應給以政策方面的調控。
Ⅸ 毗鄰發達的美國,墨西哥經濟為何仍難有起色呢
墨西哥合眾國,通稱墨西哥,是一個地處在北美州的聯邦制。墨西哥和美國一樣,有被殖民者的歷史,從而具備和美國一樣崛起的機遇。例如氣侯優美的環境,肥沃的土地,高質量的出海口等。
墨西哥在拉美洲其實不算太窮,都是拉美洲一個比較大的經濟大國,墨西哥的貧富分化十分極大,物質財富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上,2018年墨西哥也有41.9%的人口處在貧困標准下列。導致這樣的狀況原因很多,還要逐漸處理。在和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做隔壁鄰居進行對比,就呈現得有點窮了。
那麼關於這件事你怎麼看?歡迎發表你的看法和想法!
Ⅹ 同樣是美國的鄰居,為何加拿大是發達國家,墨西哥地理位置、氣候更好,人口結構更年輕,反而貧窮落後
美國,
最主要是科技發達。科技人才多。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