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挖坑
1. 紙牌游戲是誰發明的
紙牌(playing cards)是指用紙片或塑料片等載體加上各種點子、圖案或文字製成的博戲之具。比較常見的有撲克牌(國外傳來)和字牌(中國本土)。撲克牌的造型、規格、張數由早期各國不一(如義大利為22張,德國為32張,西班牙為40張,法國為52張)發展到的54張撲克牌是由1392年法國創始出現的52張撲克牌的模式,外加大王、小王演變而來的。此後,各國撲克牌張數逐漸統一為現在的54張模式。
2. 為什麼西班牙屬於世界強盜之國
主要是海盜,和它的歷史有關吧!十四十五世紀那是有名的海上強盜,海盜們的戰利品是和王室一起分享的,當時的西班牙王室可以說就是和海盜們是拴在同一根繩上的螞蚱。
剛開始是為了與英國的戰爭作準備,掠奪大量財富運回國內,慢慢的這種掠奪就成了一種策略,積聚財富的策略,聽說過西班牙還有個傳統的節日叫「海盜節」吧!海盜海盜,就是海上的強盜
3. 加勒比海盜4中西班牙人為什麼要搗毀不老泉
英國那時候發展迅速吧,西班牙經濟僵化幾乎止步不前,海外掠奪來的財富支付的全部都是王朝戰爭和宗教戰爭而不是發展工商業,西班牙統治者的過分盲目擴張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與英國實行的頗為成功的戰略形成鮮明對照,西班牙作為歐洲最強盛的軍事大國也在不斷衰落,從而導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而這一時期應該算是相當於西英的「軍備競賽」時期,霸權地位不保,狂熱的宗教信仰也使得其更急於宣揚自己的宗教,消滅異教徒,從而確保自己的霸權地位。但是看第三部的架勢感覺那時候像是英國已經打敗了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權了,而且從飛躍的荷蘭人號這艘船的演出看來荷蘭也已經衰落了,就是說西班牙已經不行了,反正就是那倆年,也許人家編劇還沒想那麼清楚呢,但是西班牙人焦躁和狂熱的擴張宣揚天主教還是西班牙人大隊人馬費勁找到不老泉並毀掉的主要原因。
4. 加勒比海盜4中西班牙人為什麼要拆毀不老泉發源地
他們認為不老泉是異教徒的產物,違背了上帝造人的宗旨,是邪魔用來迷惑是世人的,為了不讓世人被迷惑,所以他們要毀掉不老泉。
5. kimi信息
基米·萊科寧(英文:Kimi·Raikkonen),芬蘭車手,F1世界冠軍。1979年10月17日出生,2001年加入索伯車隊成為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車手。2002年轉會F1豪門邁凱輪車隊。2007年,萊科寧加入法拉利車隊並於當年取得世界冠軍。2010年,萊科寧離開F1,加入雪鐵龍車隊參加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WRC)。2011年,萊科寧組織了屬於自己的車隊:ICE1Racing。2011年11月29日,萊科寧宣布加盟蓮花F1車隊,於2012年重返F1。2013年9月11日,法拉利官網正式確認萊科寧明年加盟。
1年度總冠軍次數:1(2007年)
首次F1大獎賽:2001年澳大利亞大獎賽
首次登上領獎台:2002年澳大利亞大獎賽
首次分站賽冠軍:2003年馬來西亞大獎賽
首次桿位:2003年歐洲大獎賽
F1大獎賽參賽次數:180
2003年贏得首個分站賽冠軍(9張)
F1大獎賽發車次數:179
F1大獎賽完賽次數:129
F1大獎賽登台次數:71
F1大獎賽獲取積分次數;116
F1大獎賽退出次數:50(包括一次05年米其林罷賽)
F1大獎賽分站冠軍次數:20
F1大獎賽桿位次數:16
F1大獎賽創最快圈速次數:38(05年10次平舒馬赫記錄;08年10次平舒馬赫和之前自己創造的記錄)
F1大獎賽累計積分:835
以上數據更新至2013賽季中國站
1989 開始練習駕駛卡丁車1990年開始參加卡丁車賽1993年首次在國內卡丁車賽上獲得名次
1995 進入方程式A級,第一次獲得賽事勝利;受邀參加了摩納哥杯的比賽
1996 參加卡丁車歐洲系列賽、世界錦標賽賽事和北歐錦標賽賽事;芬蘭全國錦標賽方程式A級第四名
1997 洲際A級芬蘭錦標賽冠軍,北歐錦標賽第4,參加大獎賽和世界錦標賽賽事
1998 芬蘭冠軍,北歐錦標賽冠軍,洲際A級系列賽冠軍,超A級歐洲大獎賽亞軍摩納哥杯季軍,世界錦標賽列第7,但中途退出
1999 方程式A芬蘭亞軍,超A級世界錦標賽第10,首屆雷諾方程式賽事季軍雷諾方程式冬季系列賽冠軍
2000 英國雷諾方程式冠軍,參加三輪歐洲雷諾方程式系列賽,兩次獲勝
2001 加入索伯車隊成為正式F1車手,得9分列車手排名第11
2002 加入邁凱輪車隊得29分車手年度排名第6
2003 成為大舒馬赫衛冕冠軍有力爭奪者,贏得91分,僅以2分之差獲得賽季亞軍
2004 取得1個分站冠軍,1站首發,以45分的成績取得賽季車手第7名
2005 取得7個分站冠軍,6站首發,以112分的成績取得賽季車手第2名
2006 取得3站首發,以65分的成績取得賽季車手第5名
2007 加入法拉利車隊,獲得澳大利亞大獎賽冠軍,雪邦賽道獲得第三,巴林獲得第三,西班牙因電子故障退賽,摩納哥排位賽事故15位發車,正賽第8,加拿大站正賽第5,美國站第4,法國站排位賽第三,正賽冠軍,英國站排位賽第二,正賽冠軍,德國站排位第一,決賽退賽,最終獲得第22名,匈牙利站排位賽第四,正賽第三位出發,獲得亞軍,比利時站冠軍,日本站季軍,中國站冠軍,巴西站冠軍,在兩次與總冠軍擦肩而過後,也最終以奇跡的名義奪得年度總冠軍。
2008 前四站取得了兩個分站冠軍和一個分站亞軍領跑積分榜,但之後遭遇一系列事故和故障,成績起起伏伏,最終衛冕失敗。
2009 法拉利的F60競爭力不佳,在賽季中期就放棄了研發,但在這之後萊科寧反而連續拿下4個領獎台狂瀾35個積分,更是在比利時的斯帕賽道拿到了個人第18個分站冠軍,也是六年內的第四個斯帕冠軍。賽季結束後,萊科寧離開了F1,轉戰世界拉力錦標賽。
2010 萊科寧正式轉戰WRC的第一年,總共獲得25個積分,年終排名第10。
2011 萊科寧組建了自己的車隊:ICE1Racing,總共獲得34個積分,年終排名第10。在拉力間隙,他去嘗試了納斯卡賽事,再次掀起「萊科寧是否會回歸F1」的猜想和各種傳言。2011年11月29日,蓮花F1車隊官網發布聲明,確認萊科寧於2012年加入該車隊,重返F1。
2012年阿布扎比站獲得復出首冠(30張)
2012賽季F1倒數第三站F1阿布扎比大獎賽站在亞斯碼頭賽道結束。萊科寧贏得了他復出後的首個分站賽冠軍,也是路特斯車隊的首個分站冠軍,同時也是他F1職業生涯中獲得的第19個分站賽冠軍。
2012賽季萊科寧復出第一年表現強勢,奪下賽季車手第三名。
2013年3月17日,萊科寧以第七位起步,用2停策略贏得2013賽季的開官站勝利,並於第56圈創下了最快圈速。[7]
2013年4月14日下午15時,2013賽季F1上海站正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行。萊科寧以1小時36分37秒的成績獲得分賽亞軍。[8]
2013年6月30日的英國站萊科寧以第五名完賽,同時創造了一個連續25場獲得分站積分的記錄,打破了原先有舒馬赫保持的連續24站獲得積分的記錄。
2013年賽季中後期,萊科寧同意重返法拉利F1車隊。
6. 西班牙「窯洞」,昔日窮人蝸居如今被富人「爭搶」,這是為什麼
西班牙南邊小鎮格拉納達(Granada),稱為「石榴之地」,因為在西班牙語中,Granada(格拉納達)意指石榴,格拉納達市徽就是以石榴作為主圖案設計。這兒曾經是阿拉伯人們在伊比利亞半島的最後一個帝國北京首都,因而,格拉納達是一座具備傑出寓意的城市。
參觀考察完居民的洞窟後,我前去遊客服務中心,在那兒我了解到,瓜迪克斯如今所在的地域是歐洲最古老中立國家之一,能夠上溯到石器時代M。但是,羅馬人為了能採掘周邊山上的白金而設立了城區。大約在8時代到15世紀,被摩爾人攻佔,那時候她們執政著安達盧西亞。
在摩爾人時期,瓜迪克斯是一個重要的商貿城區,因為他坐落於格拉納達市、阿爾罕布拉宮的交通要塞,還挨近大海。當天主君王在1492年操縱安達盧西亞時,很多摩爾人居無定所,逃往周圍的山區地帶和瓜迪克斯鎮,在地下建房,與大部分洞窟不同的英文,瓜迪克斯的洞窟要在岩層中鑿出來的。
若是有機會的話,你會到這里來嗎?
7. 西班牙足球為什麼衰敗了
任何球隊的巔峰都有周期性,西班牙隊在中場核心哈維淡出以後,前場攻堅能力又下降了,球員的鬥志也不如以往,再加上對手適應了西班牙隊的踢法,這幾個原因導致了2012年歐洲杯之後西班牙隊的成績就不行了。
從哈維成為西班牙隊中場核心開始,西班牙隊開啟了「歐洲杯世界盃王朝」,當哈維老去並且淡出以後,西班牙隊的巔峰期就結束了。像哈維這樣的中場大腦,可遇不可求,伊涅斯塔布斯克茨雖然也厲害,但小白偏向突破型攻擊手,布教授偏向發牌器,論中場的組織調度和運籌帷幄能力,還是哈維更強。
中場核心老去或者退役後,球隊的統治力大幅度下滑,不僅西班牙隊出現過「哈維難題」,法國的齊達內,阿根廷的馬拉多納,包括眾多東歐球隊的中場核心們,在淡出之後,球隊都會戰績下滑。
如果西班牙隊的前場爆點夠強大的話,完全可以彌補缺乏核心型中場的尷尬,比如說哈維老去以後的巴薩,可以依靠梅西蘇亞雷斯內馬爾等前場爆點的個人能力解決戰斗,拿到歐冠,延長了巴薩的巔峰期。可是,西班牙隊沒有了哈維,前場的比利亞淡出,托雷斯早衰,科斯塔不適合傳控體系,莫拉塔之流的平庸前鋒,沒啥用。
西班牙隊不但無法用前場爆點的模式掩蓋缺乏缺乏「哈維式中場」的窘境,而且在大賽三連冠之後,很多球員的求勝欲,也不如以前,這也會影響到球隊的鬥志。偏偏在這個階段,傳控足球體系也不再是新鮮事,被對手逐漸破解,也很正常。
8. 為什麼西班牙在非洲有幾決飛地
西班牙在摩洛哥有兩塊飛地,分別是休達(在直布羅陀海峽附近)和梅里達(在休達以東),都是靠海的小城。
說這兩塊地方要說到幾百多年前,當時的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還是由很多小王國組成的,比如葡萄牙王國、卡斯蒂利亞王國、阿拉貢王國、加泰羅尼亞王國、納瓦拉王國、萊昂王國等等,後來,由於位於北非,也就是摩洛哥的摩爾人勢力強大起來,這些人渡過狹窄的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的地盤,一直佔領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南部,這些伊斯蘭教徒和原本這里的基督教徒產生了極大的政治和文化沖突,於是基督徒們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收復失地運動」,在這過程中,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加泰羅尼亞、萊昂等王國逐漸合並,形成了西班牙王國,葡萄牙王國也在其中增強了實力,逐步把摩爾人趕回了非洲,不但如此,他們還跨海作戰,甚至奪取了摩爾人原本的地盤。休達和梅里達就是在這過程中落入葡萄牙和西班牙手裡的。休達原本是葡萄牙的地盤,後來在西班牙兼並葡萄牙的歷史事件中被割讓給了西班牙。
後來二戰時候由於西班牙是中立國,因此這兩塊地方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在從法國和西班牙的統治下獨立之後,摩洛哥曾多次宣布對梅利利亞、休達、加那利群島和許多屬西班牙的位於非洲海岸的小島的主權。為此,西班牙官方(國民也是如此)聲明休達和梅利利亞是西班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說明了直布羅陀海陝的主權應屬於自己,而不是屬於英國。
9. 1981「西班牙病毒」是怎麼一回事
哦 那個是西班牙流感
網路是這樣說的(你去網路一下 好像豬流感和這個有關系)
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陷入自相殘殺之中,死亡者一千多萬,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然而,就在這場浩劫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場流感的爆發奪去了2000萬到4000萬人的性命,這就是上世紀人們聞之色變的西班牙流感,或稱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西班牙流感實際上就是禽流感的變異。 西班牙流感並不是從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Funston)軍營中(1918年2月)。「西班牙流感」(SpanishLady)之所以的命是因為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美國遠征軍把病菌帶到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處於大動亂、大改組,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發生了。當時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稱之為西班牙流感。由於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發生在1918年故也稱之為1918年流感。
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發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1918年3月11日午餐之前,軍營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就去部隊的醫院看病,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的周末,這個軍營里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很快又傳播至底特律等3個城市→3月美國遠征軍乘坐船帶至歐洲前線→4月傳播至法國軍隊,然後至英國和其他國家軍隊→5月達義大利、西班牙、德國、非洲,印度孟買和各爾各答→6月由英國遠征軍傳播至英國本土,然後至俄羅斯、亞洲達中國、菲律賓、大洋洲至紐西蘭→1919年1月達澳大利亞,即不到一年時間席捲全球。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災難是流感流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5億以上,發病率約20%~40%,死亡人數達4000多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多。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殺死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這次的死亡曲線卻呈現出一種「W」型——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這次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西班牙國王也不能倖免
美國死亡人數50萬,僅10月10日費城就有759人死於流感,西班牙800萬人患病,包括國王阿方索三世在內,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門被迫關門,電車停運;英國喬治五世也未倖免,英格蘭和威爾士死亡達20萬,皇家艦隊三周無法入海,影響作戰;印度孟買死亡700萬;一些因紐特人村遭受滅頂之災,有一村80人死於流感73人;20%的西薩摩亞人死於流感。許多國家屍體堆山;加拿大渥太華有軌電車沒有乘客;學校,歌舞劇院,電影院無燈光,游泳池和保齡球館空無一人;南非一個小鎮由於缺乏棺木,毯子裹屍體草草下葬,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穿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國,3月始自廣州直至東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廣泛,北平警察患病過半,哈爾濱40%人被感染,學校停課,商店歇業。上海也出現過兩個流行波。
恐怖的日子
秋天,第二波流感襲來。在美國費城,10月份死了13000人,第一周就死了2600人,第二周為4500人。「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疾馳」。無人認領的屍體散布數日,馬車穿行在街上,呼喚活著的人走出家門,帶走親人的遺體。
許多地方,掘墓工人來不及挖坑。不管是開普敦還是紐約,棺材早已缺貨,死者裹著毯子入土。
一名澳大利亞婦女看到,在三個小時中,有26支送葬隊伍經過她家門口,每7分鍾一支,幾乎是首尾相接。她當時的心情,真是無法形容。
病勢兇猛超出想像:
南非老礦工希爾握著吊罐車操縱桿的手突然沒了力氣,吊罐飛向空中,裡面的40名下班礦工,死了24個。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一個在等班車的男子一邊向人打聽終點站,一邊倒地死去。南非開普敦一輛電車只行駛了3公里,就有6個人死在車上。
在紐約,4個人打牌到深夜,第二天一早,3人已經病倒了。
倖存者回憶那段經歷,無不心有餘悸:
口罩是必備之物,沒戴口罩就別想上公交車。據說在美國舊金山,一名衛生官員開槍打死了一個不願意戴口罩的男子。
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見面也不打招呼,連看也不敢看一眼,害怕眼神會傳播流感。芝加哥一名工人恐懼到極點,高喊:「讓我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家人!」然後用刀片割開了一家五口的喉嚨。
仗都沒法子打了
流感讓一戰中正在打仗的交戰雙方沒法子繼續打下去。士兵的槍已經成了拐杖,開小差的士兵源源不斷。
英國海軍在5月間大半時間沒法打仗,連英王喬治五世也躺倒了。美軍傳奇將軍麥克阿瑟,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只好讓4名傳令兵用擔架抬著他指揮戰斗。當時人們以為是德國在搗鬼,用了生化武器。
但德軍也飽受流感打擊,而且它的盟國紛紛散夥,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都退出了戰爭。德國在協約國和流感的夾擊下,只好投降。
因此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流感加速了戰爭結束。
1918年流感在中國
中國報界當時稱這次流感為「骨痛病」、「五日瘟」。當年3月起,流感從廣州到東北,從上海到四川,到處流行。哈爾濱40%的人感染;溫州有10%的病人死於流感;撫順患者7000人,煤產量減少75%;台灣感染80萬人,死亡25000人;齊齊哈爾和長春每日各死百人,棺材商來不及製造棺材。
翻閱資料,看到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報》的一篇報道,題為《救治時疫之布告》。報道全文刊登了當時定海縣知事馮秉乾撰寫的一份布告,是一首通俗的六言詩:
定邑城鄉內外,近來疫症流行。
由於天時亢旱,井河飲料不清,
加以人民習慣,多不講究衛生,
以致釀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頃。
民生疾苦如此,本縣軫念殊深,
特與醫家考證,厥病是為風瘟。
主治宜銀翹散,有無咳嗽須分。
葯味照方加減,初起服之極靈。
茲將各方列後,布告縣屬人民,
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請醫生,
趕緊照方買葯,連服自可安寧。
方葯並非貴品,萬勿吝惜錢文,
須知身命要緊,不可迷信求神,
妄食香灰神水,轉致誤害己身。
按照清潔方法,大家認真實行,
既於衛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務望通人達士,解說不借口唇,
使彼無知鄉愚,俾得一體遵循。
「風瘟」是中醫對流感的稱呼,「銀翹散」為清代醫家吳鞠通研製,是治療流感的名方,可謂對症下葯。
這次流感可怕在哪裡
可怕在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死亡人數多、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極短。
據說當時全球17億人口中,有7億人發病。最保守估計,死於流感及並發症的有2000萬人,實際可能達4000萬到5000萬人,甚至有人說,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億。
順便提一下:一戰造成的死亡人數是1000萬。
最神秘的是,這次流感與其他流感不同,死者絕大多數是20歲到40歲的青壯年,而不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孩子。
還有一個神秘之處是,它在1919年春發動第三波襲擊後,忽然間消失了。
西班牙流感的得名,是因為當時西班牙報紙首先報道了這種疫病。它還有一個讓人心裡發寒的動人別名:西班牙女士。
一直以來,人們都沒搞清楚,西班牙女士是怎麼來到世上的。因此科學家深深擔憂:如果它再次襲來,人類能抵擋得了嗎?什麼時候,流感會像天花那樣被消滅?
西班牙流感屬於H1N1中的一種病毒種株.H1N1多由豬或飛禽攜帶,又被稱為豬流感(Swine Flu).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美國科學家的研究已經顯示,曾在1918-1919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由鳥類攜帶。在2009年由墨西哥開始爆發的流感也同屬於H1N1.
西班牙流感與禽流感(H5N1)的聯系
美國科學家在《自然》雜志發表的文章說,他們已經找到1918年的豬流感H1N1病毒與2007~2008在亞洲出現的禽流感病毒H5N1的由某幾個共同的基因變異.這說明從基因上來看,禽流感病毒H5N1也有易於傳播的可能性.美國另一個研究小組也在《科學》雜志發表文章,他們已經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們發現的一些基因密碼將有助於對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出預報和准備。
10. 西班牙在大航海時代滿世界撈錢,為什麼最後卻衰落了
西班牙是最早統一中央王權的國家,在航海大世界中發了一筆橫財,一時風光無兩。但之後走向了衰落,究其原因有四點,一是戰爭消耗人力財力;二是制度不完善;三是歐洲其他國家的崛起;四是宗教觀念的影響。
不得不說宗教是西班牙衰落的另一重要原因。西班牙的國王是天主教的忠實擁護者在進行殖民擴張時也在積極傳播天主教。他把天主教擺在第一位,一心只為傳播天主教,甚至不惜和新教徒作戰。不管國內的經濟,工商業農業的發展,把這個當成事業,全心全意為之付出,殊不知在無形之中造成了西班牙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