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遺產多少平方

西班牙遺產多少平方

發布時間: 2023-02-18 02:12:27

1. 西班牙新晉世界文化遺產,傳統園林與現代都市的完美結合

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的都市中,人們越來越追求城市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世界上很多大城市或是「超級城市」都寸土寸金,卻依然保留一片公共綠地供市民休閑。比如倫敦的 海德公園(Hyde Park) 、白金漢宮附近的「 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 Park) 」、「 綠園(Green Park) 」,巴黎塞納河畔的「 盧森堡公園 」、盧浮宮前的「 杜樂麗公園 」,還有更為著名的紐約曼哈頓區的「 中央公園 」等。不吹不黑,這些公園都向公眾完全免費開放,它們的存在並不僅僅是一座公園,和周邊的文化街區、藝術場館等相得益彰,是傳統園林與現代都市的完美結合。

馬德里的麗池公園,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國福州舉行的第4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線會議上, 西班牙馬德里的普拉多大道和麗池公園,藝術與科學的景觀之地」(Paseo del Prado and Buen Retiro, a landscape of Arts and Sciences)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也是西班牙第49處世界文化遺產。西班牙擁有世遺總數位列世界第三,僅次於義大利和中國。

我去馬德里都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那時候住的民宿毗鄰地鐵站Anton Martin。從這里往東走不遠就是寬闊的 普拉多大道(Paseo del Prado) ,全長約1.2公里,連接阿托查火車站(Atocha)與 西貝萊斯廣場(Plaza de la Cibeles)

普拉多大道是馬德里最古老的花園式街道,常年綠樹成蔭。對於歐洲人來說,周末的時間比工作掙錢更重要,更何況是在生活作風一貫散漫的南歐。馬德里周日商業氣氛寡淡,各種休閑活動雲集,我在的那個周日上午,普拉多大道上就有騎行活動,來來往往都是裝備齊全的騎行者們,男女老幼皆上陣。大多裝備齊整且相當專業,一看就是經常參與騎行活動。

普拉多大道也是馬德里的主街,每次國慶閱兵活動也在這條街上進行。難不成它入選世遺就因為是一條主要的城市林蔭道?世界遺產委員會才沒那麼好騙,它不僅僅是馬德里的地標,也是重要的文化和 旅遊 中心。大道連接起馬德里3座重要的藝術博物館——普拉多博物館(Museo del Prado)、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和索菲亞王後藝術中心這三大博物館,收藏了如畢加索、達利、塞尚等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被譽為馬德里的「藝術金三角」。麗池公園、西班牙皇家研究院總部, 馬德里證券交易所和國會也都位於大道附近。

穿過大道,經過普拉多博物館就是 麗池公園(Parque del Retiro) 。它是馬德里市中心最大的公園,最早於1630年開始修建,原來是為了西班牙王室建造的度假地,並一起修建了麗池劇院、王國芭蕾廳(如今改為普拉多博物館的「麗池之家」圖書館)和麗池王宮。王室幾度更迭,卡洛斯三世國王開放了公園一角供市民參觀遊玩。1808年拿破崙攻入馬德里後,公園遭到大范圍損毀,只留下了王國芭蕾廳。此後經過重建,1868年起改為公園對外開放。

公園佔地約118公頃,由於曾經是王室專屬公園,因此公園內植被覆蓋率很高,有近1.5萬棵樹,兩個人工湖,如同城市中的一片綠島。不僅旅行者眾多,也是市民消遣時光的好地方。

公園里值得參觀的景點包括: 雕像大道(Paseo de las Estatuas)、西班牙之門(Puerta de España)、玫瑰園(La Rosaleda)、阿方索十二世國王紀念碑(Monumento a Alfonso XII)、玻璃宮(Palacio de Cristal)。

人工湖畔的玻璃宮是麗池公園里最美的景色,其設計靈感就來自倫敦海德公園的水晶宮。整座建築於1887年竣工,現內部主要用於藝術展覽。

歐洲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跳蚤市場,當地人大多在周日聚集,出售或是交換一些商品,也有的不為商業,只為了老朋友們相見寒暄。而逛跳蚤市場也漸漸成為了我在歐洲旅行時候的一個必備節目,即便不買什麼東西,四處走走看看,了解一下當地人的生活,也是一種旅行的方式。

馬德里著名的跳蚤市場叫 埃爾拉斯特洛跳蚤市場(El Rastro) ,也是歐洲最大的跳蚤市場,開市時間為每周日8:00-15:00。啊……不用擔心這么多人聚集,這張圖是2014年拍的,並沒有擔心的問題。

沿著普拉多大道逛逛,還真有點「皇室」的范兒,要不城市的足球隊怎麼叫「皇家馬德里」呢。皇馬球迷對大道盡頭的 西貝萊斯廣場(Plaza de Cibeles) 一定不會陌生,它也稱為大地女神廣場。只要皇馬贏得重大比賽的勝利,球迷們都會來此歡慶。


中央的噴泉雕塑為生育女神西貝萊斯,駕馭著兩只獅子拉著的戰車。噴泉興建於卡洛斯三世時期,由文圖拉·羅德里格斯(Ventura Rodríguez,1717-1785)於1777-1782年間設計。女神和戰車是弗朗西斯科·古鐵雷斯(Francisco Gutiérrez)的作品,而獅子是羅伯特·米歇爾(Roberto Michel)的作品。這個噴泉最初毗鄰布埃納維斯塔宮(Palacio de Buenavista,又名美景宮),19世紀後期遷至位於廣場中央。

廣場周圍建築屬新古典主義建築,東南角是 西班牙郵電總局舊總部通信宮(Palacio de Comunicaciones) ,自2007年起馬德里市長辦公室入駐。廣場西南角是 西班牙銀行(Banco de Espanña) ,西北角是西班牙軍隊總參謀部,東北角是19世紀末新巴洛克風格的 利納雷斯宮(Palacio de Linares) ,上世紀90年代重修後成為「美洲之家(Casa de Arérica)」,專門用於促進西班牙與拉美的文化交流活動。

西貝萊斯廣場連接阿爾卡拉街,不遠處便是 獨立廣場(Plaza de la Independencia)

獨立廣場上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五個門洞的城門,叫做 阿爾卡拉門(Puerta de Alcala) ,它是馬德里現存最古老的幾座城門之一,建成於1788年,由建築師薩巴蒂尼設計,採用大型羅馬凱旋門的形式,也是整個歐洲自古羅馬帝國衰落後興建的第一座凱旋門,比柏林的勃蘭登堡門和巴黎的大凱旋門都早,以此來紀念馬德里最為傑出的市長卡洛斯三世。這座城門見證了馬德里的 歷史 變遷,雖歷經戰火卻仍屹立不倒。

門上鐫刻有卡洛斯三世的名字,兩側的四個天使分別代表古希臘思想中的四樞德,從左至右依次為勇、節、義、智。

麗池公園與普拉多大道入選世遺,呈現的是城市性質的空間,通過將文化和自然、地理和 歷史 、個人和集體、藝術和科學納入這一領域,創造了一個全 社會 都能接觸到的城市景觀。所有人不分階層都能在這里享受免費的休閑生活。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 旅遊 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2. 西班牙與葡萄牙歷史的和現在的關系高分

欖油。
自然地理
氣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西北部較濕潤,內陸和東南部較乾燥。月平均氣溫從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達1,500毫米。中部的馬德里地區屬於高原氣候,夏季乾熱,冬季乾冷。東北部的巴塞羅那地區則為最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夏季較炎熱乾燥,降水以冬季為主,一年能保證有250天以上的陽光。
礦藏:汞儲量佔世界首位,並有煤、鐵、鋁土、鉬、黃鐵礦、石油等。森林面積廣闊,有歐洲栓皮櫟、橡、栗、杉等。盛產沙丁魚和龍蝦等。
位置: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線總長為7921公里,西班牙太陽海岸是著名的代表,其中地中海海岸線長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線長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亞海海岸線長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583公里,北非兩個飛地----休達和梅利亞的海岸線分別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島的海岸線長9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境內高原和山地相間,全國平均海拔660米,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是歐洲地勢最高國家之一。主要山脈北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
國界線:西班牙陸路邊境線為2013公里,其中與法國、安道爾邊境線為720公里,與葡萄牙邊境線為1292公里,與直布羅陀邊境線為1公里。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 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三面環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不僅有著名的西班牙太陽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地理區:
北部山區:這里有歐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脈,整個山脈綿延千里,景色如畫。一年四季,無論山上山下,還是平原陸地,到處是一片翠綠。尤其是阿斯圖里亞斯地區,山脈連綿,松濤茫茫,林海鬱郁。
緊靠比利牛斯山脈的坎塔布連山脈,海拔達2000米以上,北臨茫茫無邊的比斯開灣,陸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許多寬廣的河谷置於其間,湖水清澈如鏡。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還有數不勝數的飛瀑,從高處傾瀉而下,整日水霧彌漫,蔚為壯觀。這里既是重要的軟木產區,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區和工業區。
中央高原:位於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將梅塞塔高原分為北部舊卡斯蒂利亞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亞高原。在這塊廣袤無垠、山嶺起伏的土地上,有著大片著名的橄欖樹林和動物保護區。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區是崇山峻嶺。一條條山間公路首尾相接,汽車有時在山間行駛大半天,好像還在原來的位置。
阿拉貢平原:阿拉貢平原位於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面的埃布羅河流域,是個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狀平原。在古地質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泊,後來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變成了乾涸的陸地。阿拉貢平原常年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質肥沃,被稱為富饒的「豐水寶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糧倉,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從東南部安達盧西亞到東北部加泰羅尼亞,長達1500公里。走在細軟的沙灘上,海天一色,遊人如潮。南端安達盧西亞山脈中的穆拉薩山峻峭高聳,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最高點,號稱西班牙「民族的脊樑」。這座山終年雲煙裊裊,清風悠揚,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安達盧西亞平原:位於莫萊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之間。這里一馬平川,坦坦盪盪;瓜達爾基維爾河由西往東橫貫整個平原,灌溉著千萬畝良田。由於高聳的安達盧西亞山脈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所以這里氣候乾燥,盛夏驕陽似火。
西班牙鬥牛(corrida de toro)
鬥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盡管從動物保護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存在爭議,但是作為西
西班牙鬥牛表演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還是保留到現在,並受到很多人的歡迎。鬥牛季節是3月至10月,鬥牛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逢節日和國家慶典,則每天都可觀賞。
[編輯本段]國家歷史
簡史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ñ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遺產已達37處,在所有國家中名列第一。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和赫內拉利花園 布爾戈斯大教堂

布爾戈斯大教堂埃斯庫里亞爾修道院 巴塞羅那的圭爾公園 圭爾宮和米拉大樓 阿爾塔米拉洞窟
塞哥維亞古鎮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教區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鎮
阿維拉古鎮及城外教堂 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建築 歷史名城托萊多 加拉霍奈國家公園
卡塞雷斯古鎮 塞維利亞大教堂 阿爾卡薩爾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 古城薩拉曼卡 波布萊特修道院
梅里達考古遺跡 瓜達盧佩的聖 瑪利亞皇家修道院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 多尼納國家公園

埃庫萊斯燈塔有城牆的昆卡城 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市場 拉斯馬德拉斯 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帕烏醫院
聖米蘭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 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岩畫藝術 阿爾卡拉的埃納雷斯堡大學和歷史區
伊維薩島景觀 拉拉瓜納的聖克利斯托瓦爾 阿塔皮爾卡考古遺址 加泰羅尼的維爾德布伊羅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遺址 埃爾切的帕默拉爾 盧戈的羅馬城牆 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巨著合奏的úbeda和baeza
[編輯本段]體育
足球 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
[編輯本段]同名音樂
專輯中文名:Spain系列專輯
歌手:Spain
版本:更新第3張《I believe》——更新完畢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對於Spain,我總有這樣的感覺——就象你迷失在一條曾經生活過多年的街上,或許這里的某處封存著你的記憶,你發誓要找到它們。你來到完全陌生的一個酒吧,在角落裡坐下,忍受著臨桌酒杯碰撞發出的脆響和經過紅酒折射而散出的奇幻光彩的惶惑……這時候,有人開始唱歌了,內容本來都是些對於別人無關緊要的故事或者平淡的愛情,可碰巧你的往事卻不幸被他逐一言中,那些尷尬的經歷,比如過去因為弱小常常被人欺負,或者第一次遺精,醜陋倉促的學生時代,你在某個深夜裡想到自己註定的死而縮在床上瑟瑟發抖,你難以啟齒的私人感受,幻想未果的性伴侶,僅僅停留於腦海的戀情,於是你只能笑了,如釋重負的笑著,吹滅了桌前的蠟燭,徹底融進角落的黑暗裡,在美妙音樂下感受這個陌生地方偶然帶給你的往事,冰冷漠然的溫馨。
西班牙的名人
建築師
安東尼.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
作家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Miguel Cervantes)
探險家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Cristobal Colon)(應屬於義大利人
黑爾南.科爾特斯(Hernan Cortes)
領袖
埃爾熙德(El Cid)
布維那文士.杜魯提(Buenaventura Durruti)
富蘭克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音樂家
伊薩克.阿爾貝尼茲(Isaac Albeniz)
報.卡索斯(Pau Casals)
畫家
巴伯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i)
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Goya)
其他
薩馬蘭奇(奧委會主席)
體育拉斐爾·納達爾·帕雷拉(Rafael Nadal Parera)

領土糾紛西班牙聲稱擁有主權的地區

西班牙政府要求英國交還西班牙南部一個面積極小的半島直布羅陀。1704年,英國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征服了直布羅陀。由於戰爭失利,西班牙遂於1713年簽訂的烏得勒支和約中將直布羅陀永遠割讓予英國。戰後多年來,直布羅陀的人民一直希望繼續接受英國統治,並在多次公投中以絕對多票支持英國的統治。聯合國於方案(2231 (XXI) 及 2353 (XXII)中要求英國及西班牙就直布羅陀問題達成協議以結束殖民狀態。西班牙政府宣稱聯合國的解決方案凌駕於烏德勒支條約之上,因此作出了收回領土的要求。除統治權問題外,疆界劃分亦令兩國爭議不斷。目前聯合國承認直布羅陀為非自治領土。
最初遷入今日的葡萄牙一帶的是尼安德特人,後來被智人所替代。葡萄牙早在公元前1千年,已有凱爾特人在伊比利亞半島定居下來。
琉息太尼亞省
羅馬人於公元前219年初次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前140年前後,羅馬人征服了葡萄牙,將其劃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稱為琉息太尼亞省,並一直統治到公元5世紀。
日耳曼王國
公元5世紀日耳曼部落(包括斯維比人、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後來這些部落都被西哥特人逐出伊比利亞半島之外。

摩爾人統治與復地運動
711年北非穆斯林摩爾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王朝滅亡了,僅葡萄牙北部的阿斯圖里亞斯高地還在信奉天主教的哥特貴族的手裡。哥特人在阿斯圖里亞斯便開始發起「收復失地運動」,旨在跟南部穆斯林政權作戰,重新統治伊比利亞半島。

1179年該地區成為葡萄牙王國,隨著重新取得穆斯林所佔據的部分而擴張起來。現代歐陸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70年國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

大航海時代

昔日的葡萄牙航海家雕像
里斯本大西洋銀行象徵著葡萄牙殖民帝國的行徽:從右上起分別為澳門、維德角、葡屬幾內亞、莫三比克、葡屬印度、聖多美普林西比和葡屬帝汶的紋章15、16世紀乃葡萄牙的全盛時代,在非、亞、美擁有大量殖民地,為海上強國。這時代期間,不論在經濟、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遠遠超越歐洲其他國家。

葡萄牙的殖民帝國成立於1415年8月21日,當航海家亨利率領葡萄牙艦隊征服北非的伊斯蘭貿易中心休達。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與探險家陸續發現了亞速爾群島、維德角、比奧科島、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安諾本島等無人居住的島嶼。

1471年,長期與西班牙爭奪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幾亞終於被葡萄牙人占據。

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498年5月20日達·伽馬終於到達離印度城鎮科澤科德不遠的海灘。

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

1501年,卡布拉爾發現了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模里西斯。

1510年,阿爾布克爾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區和馬來西亞的馬六甲(1511年)。

1514年以後,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遠東的中國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員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到了廣州,而其與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稱為近代中國與歐洲接觸的開端。葡萄牙人於1542年意外發現了日本,後來很多歐洲商人和傳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參見南蠻貿易)。1557年,葡萄牙人占據澳門,並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

1522年,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所率領的西班牙船隊首次環航地球。

帝國的沒落

葡萄牙殖民帝國於18世紀的領地但隨著其他歐洲國家繼取得海上霸權後,葡萄牙實力有所下降。1580年因皇室姻親繼承關系,曾被西班牙侵佔,直到1640年才擺脫西班牙統治。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時被荷蘭人和英國人攻擊。

17世紀間,大量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直至1709年為了防止人口流失約翰五世下令禁止葡萄牙人移民。
里斯本大地震

里斯本1755年的震災主條目:1755年裡斯本大地震
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發生9級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損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嘯和火災將整個里斯本夷為平地。這場災難是當時葡萄牙經濟無法承受的沖擊。
19世紀的危機
File:PedroIVPortugal.jpg
葡萄牙國王佩德羅於1822年在巴西稱帝
巴西帝國國旗1807年拿破崙進攻葡萄牙,同年12月1日佔領里斯本。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國相助才擺脫法國的統治。1808年葡萄牙王室與大部份里斯本貴族逃亡到巴西里約熱內盧,從1808年到1821年這個城市當了葡萄牙的首都,是當時歐洲僅有的不在歐洲本土的首都。

1820年8月,葡萄牙發生了自由黨人的革命,新政府的頭項措施是請流亡到巴西的國王若昂六世回國。若昂六世最終決定帶著幾乎所有的王室成員和大臣們回國,1821年7月在里斯本登陸。

若昂六世回國後,葡萄牙的第一屆立憲議會企圖取消若昂六世受給巴西的各種特權,使巴西重新陷入殖民地的境地。巴西人民早已習慣有一個自己的國王和政府,這種做法進一步刺激了巴西人民要有自己的國王和政府的情緒。巴西不能接受對其特權的取消和再次淪為殖民地。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決定留下來反對葡政府的這項決議,若昂六世也默許了兒子的做法。

1821年12月,葡議會以完成政治教育為由,敦促佩德羅回國,並規定巴西各省直接受里斯本管轄。在巴西獨立派的推動下,佩德羅拒絕了葡議會的命令,建立了以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為首的新政府,並與1822年5月自立為「巴西永久的保護者」。葡議會因此廢黜了其巴西攝政王的職務。1822年9月7日,剛到達聖保羅的佩德羅獲悉了此決議,於是在依皮朗加河畔拔劍宣誓「不獨立,毋寧死!」(葡萄牙語: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獨立。

1822年10月12日佩德羅稱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並於1822年12月1日舉行了加冕儀式。
第一共和國
1910年10月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第一共和國。
新國家時期
File:Salazar1933.jpg
安東尼奧·薩拉查於1933年1926年5月發生軍事政變,卡爾莫納元帥上台,建立軍事獨裁政府。

財政部長安東尼奧·薩拉查於1931年組織「國民同盟」,1932年升任總理以因應財政危機,次年制定新憲法,建立其帶法西斯性質的新國家體制(Estado Novo,葡萄牙歷史上的「第二共和國」),成為獨裁者。薩拉查對內推行法西斯專政,對外於1936年追隨德、意法西斯,幫助佛朗哥叛軍進攻西班牙共和國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名義上保持中立,實際上親近軸心國集團。戰後於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6月接受馬歇爾計劃。1951年與美國簽訂「軍事援助協定」,其後又簽訂各種協定,允許美國在葡萄牙及其屬地建立軍事基地。

1974年4月25日發生所謂康乃馨革命,一批中下級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推翻了持續42年的極右政權,開始民主化進程。

第三共和
現代里斯本的高樓大廈1986年,蘇亞雷斯當選60年來第一位文人總統。1979年2月8日放棄與中華民國建交,轉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1986年加入歐共體,1999年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區的國家之一,1999年12月20日根據中葡兩國於1987年簽署的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將澳門的政權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

3. 關於西班牙的風景,文化,特產,習俗,服飾

西班牙的風景,文化,特產,習俗,服飾
社交禮儀
儀態禮儀 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見禮儀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商務禮儀 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如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能夠善意地幫助他們,則會贏得西班牙人的尊重與友誼。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旅遊禮儀 西班牙人性格開朗,熱情,但容易激動,有時發生爭吵是很正常的,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西班牙人吃東西時,通常會禮貌地邀請周圍的人與他分享,但這僅是一種禮儀上的表示,不要貿然接受,否則會被他們視為缺乏教養。
新聞出版
全國共有報刊155種,全國性雜志170種,銷售量共420萬。主要報紙平均日發行量:《國家報》,發行量46萬份;《世界報》,31萬份;《阿貝塞報》,28萬份;《先鋒報》,20萬份;《加泰羅尼亞報》,17萬份;《道理報》15萬份。 主要通訊社:埃菲社,官方通訊社,1939年1月創辦。另外還有私營的歐洲通訊社、羅戈斯通訊社。 廣播電視總局統管電台、電視台。全國共有200多家電台,主要有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和私營的西班牙廣播公司、洲際電台、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 電視台:西班牙電視台為國營、全國性電視台,有兩個頻道。此外還有安達盧西亞、加泰羅尼亞、加里西亞、巴斯克和馬德里等地方電視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頻道、天線-3和電視5台3家私營電視台。1997年兩家數碼電視台開始運營。
飲食種類
因地而異,但是大多菜都要加橄欖油。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氣候:中部梅塞塔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西北部較濕潤,內陸和東南部較乾燥。月平均氣溫從北到南:1月9.4-10.3℃;7月19.1-28.1℃。年降水量一般350-500毫米,山地高達1,500毫米。中部的馬德里地區屬於高原氣候,夏季乾熱,冬季乾冷。東北部的巴塞羅那地區則為最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常年氣候溫和濕潤,夏季較炎熱乾燥,降水以冬季為主,一年能保證有250天以上的陽光。 礦藏:汞儲量佔世界首位,並有煤、鐵、鋁土、鉬、黃鐵礦、石油等。森林面積廣闊,有歐洲栓皮櫟、橡、栗、杉等。盛產沙丁魚和龍蝦等。 位置: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西班牙海岸線總長為7921公里,西班牙太陽海岸是著名的代表,其中地中海海岸線長2058公里,大西洋海岸線長1728公里,北部坎塔布里亞海海岸線長1086公里,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428公里,大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島各島嶼海岸線長1583公里,北非兩個飛地----休達和梅利亞的海岸線分別為20公里和9公里,北非一些小島的海岸線長9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境內高原和山地相間,全國平均海拔660米,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是歐洲地勢最高國家之一。主要山脈北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南有莫雷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 國界線:西班牙陸路邊境線為2013公里,其中與法國、安道爾邊境線為720公里,與葡萄牙邊境線為1292公里,與直布羅陀邊境線為1公里。 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位於北緯36度到44度、西經9度18分和東經3度19分之間,南北跨840公里,東西 1000公里。國土面積為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群島。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不包括巴利阿里群島和加那利群島,三面環海的西班牙的海岸線長約3904公里,但是海岸比較平直,真正的天然良港都集中在北部,如費羅爾、蓬特維德拉和維哥等。卡塔赫納是唯一地處地中海的天然港灣。東南部的海岸線不是以港口,而是以風景旖旎的海灘勝地聞名。西班牙著名的海灣有加的斯灣和瓦倫西亞灣。 西班牙不僅有著名的西班牙太陽海岸,還有巍峨的高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海拔600-700米。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著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游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全境大致可以分為五個地理區: 北部山區:這里有歐洲著名的比利牛斯山脈,整個山脈綿延千里,景色如畫。一年四季,無論山上山下,還是平原陸地,到處是一片翠綠。尤其是阿斯圖里亞斯地區,山脈連綿,松濤茫茫,林海鬱郁。 緊靠比利牛斯山脈的坎塔布連山脈,海拔達2000米以上,北臨茫茫無邊的比斯開灣,陸地上林木茂盛,景色十分迷人。許多寬廣的河谷置於其間,湖水清澈如鏡。更值得一提的是,那裡還有數不勝數的飛瀑,從高處傾瀉而下,整日水霧彌漫,蔚為壯觀。這里既是重要的軟木產區,又是牛羊遍地的牧區和工業區。 中央高原:位於高原中部的科迪勒拉山脈,將梅塞塔高原分為北部舊卡斯蒂利亞高原和南部新卡斯蒂利亞高原。在這塊廣袤無垠、山嶺起伏的土地上,有著大片著名的橄欖樹林和動物保護區。中央高原的西北部和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部分地區是崇山峻嶺。一條條山間公路首尾相接,汽車有時在山間行駛大半天,好像還在原來的位置。 阿拉貢平原:阿拉貢平原位於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面的埃布羅河流域,是個大致呈三角形的波狀平原。在古地質時期,這里曾是一片浩瀚的內陸湖泊,後來湖水流入地中海,慢慢變成了乾涸的陸地。阿拉貢平原常年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土質肥沃,被稱為富饒的「豐水寶地」,既是西班牙的天然糧倉,又是重要的葡萄、柑桔等水果產地。 地中海沿岸山地:沿岸山地從東南部安達盧西亞到東北部加泰羅尼亞,長達1500公里。走在細軟的沙灘上,海天一色,遊人如潮。南端安達盧西亞山脈中的穆拉薩山峻峭高聳,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最高點,號稱西班牙「民族的脊樑」。這座山終年雲煙裊裊,清風悠揚,是個避暑消夏的好去處。 安達盧西亞平原:位於莫萊納山脈和安達盧西亞山脈之間。這里一馬平川,坦坦盪盪;瓜達爾基維爾河由西往東橫貫整個平原,灌溉著千萬畝良田。由於高聳的安達盧西亞山脈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空氣,所以這里氣候乾燥,盛夏驕陽似火。
[編輯本段]國家歷史
簡史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編輯本段]文化遺產
2008年,西班牙的世界遺產已達37處,在所有國家中名列第一。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宮和赫內拉利花園 布爾戈斯大教堂 布爾戈斯大教堂埃斯庫里亞爾修道院 巴塞羅那的圭爾公園 圭爾宮和米拉大樓 阿爾塔米拉洞窟 塞哥維亞古鎮及高架引水渠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教區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城古鎮 阿維拉古鎮及城外教堂 特魯埃爾的穆德哈爾式建築 歷史名城托萊多 加拉霍奈國家公園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卡塞雷斯古鎮 塞維利亞大教堂 阿爾卡薩爾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 古城薩拉曼卡 波布萊特修道院 梅里達考古遺跡 瓜達盧佩的聖 瑪利亞皇家修道院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 多尼納國家公園 有城牆的昆卡城 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市場 拉斯馬德拉斯 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帕烏醫院 聖米蘭的尤索和蘇索修道院 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岩畫藝術 阿爾卡拉的埃納雷斯堡大學和歷史區 伊維薩島景觀 拉拉瓜納的聖克利斯托瓦爾 阿塔皮爾卡考古遺址 加泰羅尼的維爾德布伊羅馬式教堂 塔拉科考古遺址 埃爾切的帕默拉爾 盧戈的羅馬城牆 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群úbeda和baeza

4. 中國、西班牙、義大利,哪個是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

自從我國對外經濟發展計劃實施以後,我國的經濟便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因此,許多人將物質上的需求轉變為精神上的需求,從而也導致了旅遊業的發展,而大多數人旅遊都是以景區為主,但也有一部分人旅遊是以世界文化遺產為主,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
說到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呢?主要有三個,中國,西班牙,義大利。而這三個國家當中,就屬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最多,而且種類也十分豐富。我國世界文化遺產多達55處,是不是很讓人自豪?其中最出名的有秦始皇兵馬俑,敦煌莫高窟以及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等。我個人認為廈門的鼓浪嶼也很不錯,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世界文化遺產。而這些世界文化遺產也向世界說明著我國歷史的悠久。

所以說,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數量最多,身為中國人,這也是我們自豪的資本,以後若是有外國友人來我國遊玩,我們也可以很自豪的跟他們介紹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5. 西班牙有多大面積

西班牙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

西班牙主要工業有紡織、鋼鐵、水泥、造船、汽車製造、電力等。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橄欖油產量和葡萄種植面積均居世界第一。西班牙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

西班牙地勢以高原為主,間以山脈。海拔3718米的泰德峰為全國最高點,本土最高點為海拔3478米的穆拉森山。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個山脈環繞的閉塞性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3/5,平均海拔600米~800米。

水文

西班牙主要河流有埃布羅河、杜羅河、塔霍河、瓜迪亞納河和瓜達爾基維爾河。最長的是塔霍河,長1007公里,下游在葡萄牙境內。埃布羅河長910公里,全程在境內,有時被看作西班牙第一大河。這些河流由於跌宕曲折,只有瓜達爾基維爾河下游可以通航,其他河流均無法航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班牙

6. 西班牙文化遺產

截止2013年6月27日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 西班牙共計擁有44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39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2項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1項與葡萄牙共有,1項與斯洛維尼亞共有。遺產數量名列世界第3位,僅次於義大利(49項)和中國(45項)。

1.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赫內拉利弗和阿爾巴辛(1984年,1994年擴大范圍)(世界文化遺產)

2.布爾戈斯大教堂(1984年)(世界文化遺產)

3.科爾多瓦歷史中心(1984年,1994年擴大范圍)(世界文化遺產)

4.馬德里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和遺址 (世界文化遺產)

5.安東尼·高迪建築作品(1984年,2005年擴大范圍):圭爾公園、圭爾宮和米拉公寓(1984年)-文森特公寓、神聖家族教堂、巴特里奧公寓和圭爾住宅區的地下教堂(2005年)(世界文化遺產)

6.阿爾塔米拉洞和西班牙北部舊石器時代洞窟藝術 (1985年,2008年擴大范圍):阿爾塔米拉洞(1985年)-西班牙北部舊石器時代洞窟藝術(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

7.奧維耶多和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古建築(1985年,1998年擴大范圍)(世界文化遺產)

8.阿維拉古城及其城外教堂(1985年,2007年擴大范圍)(世界文化遺產)

9.塞哥維亞古城及其輸水道(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10.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11.加拉霍艾國家公園(1986年,位於加那利群島)(世界自然遺產)

12.托萊多古城(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13.阿拉貢的穆德哈爾式建築(1986年,2001年擴大范圍)(世界文化遺產)

14.卡塞雷斯古城(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15.塞維利亞大教堂、城堡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1987年)(世界文化遺產)

16.薩拉曼卡古城(1988年)(世界文化遺產)

17.波夫萊特修道院(1991年)(世界文化遺產)

18.梅里達的考古遺址群(1993年)(世界文化遺產)

19.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 (1993年)(世界文化遺產)

20.瓜達盧佩的聖瑪利亞皇家修道院(1993年)(世界文化遺產)

21.多南那國家公園(1994年,2005年擴大范圍)(世界自然遺產)

22.城牆圍繞的歷史名城昆卡(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23.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廳(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24.拉斯梅德拉斯(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25.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保羅醫院(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26.比利牛斯—珀杜山(1997年,1999年擴大范圍,與法國共有)(世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

27.聖米蘭的尤索和素索修道院 (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28.科阿谷和謝加貝爾德史前岩石藝術遺址 (1998年,2010年擴大范圍,與葡萄牙共有):葡萄牙的科阿谷的史前岩石藝術遺跡群(1998年)-西班牙的謝加貝爾德的史前岩石藝術遺跡群(2010年)(世界文化遺產)

29.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岩畫藝術 (1998年)(世界文化遺產)

30.埃納雷斯堡大學城和歷史區(1998年)(世界文化遺產)

31.伊維薩島,生物多樣性和文化(1999年)(世界文化自然遺產)

32.拉古納的聖克里斯托瓦爾(1999年,位於加那利群島)(世界文化遺產)

33.塔拉科考古遺址(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4.阿塔皮爾卡的考古遺址(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5.博伊山谷的加泰羅尼亞羅馬式教堂群(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6.埃爾切的棗椰林(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7.盧戈的古羅馬城牆(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8.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39.烏韋達和巴埃薩的文藝復興時期古跡群 (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

40.比斯開橋(2006年)(世界文化遺產)

41.泰德國家公園(2007年,位於加那利群島)(世界自然遺產)

42.海克力士塔(2009年)(世界文化遺產)

43.特拉蒙塔那山區文化景觀(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

44.水銀遺產:阿爾馬登與伊德里亞 (2012年,與斯洛維尼亞共有)(世界文化遺產)

7. 西班牙鮮為人知的世界遺產地

一輛馬車滾過多尼亞納國家公園 (Doñana National Park)的El Rocío村。攝影:Malte jaeger, laif / rex

撰文:Jessica Poitevien

西班牙因其 「對人類具有突出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而廣受贊譽,擁有多達49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址。雖然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和格拉納達都是值得一去的經典目的地,但你也可以考慮用以下這些鮮為人知的寶藏地替代旅途清單上的常規景點。

多尼亞納國家公園:自然天堂

多尼亞納國家公園坐落在南部三個省份的中間,是歐洲最重要的保護區之一。這個541平方公里的生物圈保護區由瀉湖、沼澤、湖泊、懸崖、林地和未經開發的原始海灘組成。

整個公園有幾十公里的小徑,遊客可以花幾個小時徒步旅行、騎自行車、觀鳥、欣賞數百個物種。對於最專注自然的愛好者來說,有導游帶領的旅行團會冒險前往公園中通常不對公眾開放的區域。

托萊多:三種文化交融之城

中世紀的托萊多城坐落在卡斯蒂利亞-拉曼恰(Castile-La Mancha)的一個山頂上。攝影:Jimmy villalta, VWPICS/rex

聖瑪麗亞-拉布蘭卡猶太教堂的內部有著美麗的馬蹄形拱門。攝影:Jeronimo Alba,Alamy stock photo

托萊多位於卡斯蒂利亞-拉曼恰的一個山頂上,是中世紀「堅固」城市的典型形象。雖然遍布著專注於刀劍製作和盔甲藝術的商店,證明了托萊多在金屬工藝製造方面名不虛傳,不過它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寬容的宗教 歷史 。

托萊多的哥特式大教堂、拱形清真寺和聖瑪麗亞-拉布蘭卡猶太教堂(歐洲最古老的猶太教寺廟之一)都是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和平共處時代的見證。這些共存的影響為托萊多贏得了「三種文化交融之城」的稱號。

除了 探索 這座城市豐富的 歷史 和美麗的建築外,如果沒欣賞最負盛名的民間藝術家El Greco的作品,這趟托萊多之旅就不算完整。在整個城市的教堂和畫廊里都可以看到這位畫家的作品,而且他的故居重建後也會向公眾開放。

埃納雷斯堡:愛書人的天堂

路燈照亮了埃納雷斯堡的馬約爾街。供圖:Factofoto,Alamy stock photo

埃納雷斯堡是名副其實的世上首個大學城,整個城市都圍繞著一所大學和學生進行規劃。由於埃納雷斯堡有著悠久的學術 歷史 ,這座古色古香的小鎮以其對西班牙的文學和文化貢獻而聞名也就不足為奇了。埃納雷斯堡是西班牙最傑出的作家和《堂吉訶德》作者塞萬提斯的出生地。 塞萬提斯本人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但他留下的恆久文化遺產使這個城市成為了愛書人的天堂。

遊客可以乘坐從馬德里出發的「塞萬提斯列車」,開始他們的「塞萬提斯體驗」。在旅途中,遊客可以欣賞到鄉村的迷人景色,並欣賞到《堂吉訶德》中最有代表性的場景的現場表演。一旦到達埃納雷斯堡,身著盛裝的導游將帶領遊客走過鵝卵石鋪成的街道和修剪整齊的廣場,在塞萬提斯的童年故居和阿爾卡拉大學游覽。

安特克拉:考古建築群

安特克拉的托爾卡(El Torcal de Antequera)以其不尋常的石灰石岩層而聞名。攝影:Bbsferrari, Getty images

一位遊客在蒙加的多爾曼(Dolmen)——一個巨石墓冢中流連忘返。攝影:Jos Antonio Moreno, Getty Images

安特克拉位於安達盧西亞的中心地帶,距離每個主要城市都不到兩個小時,是 探索 西班牙南部的理想起點。

安特克拉於201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包括人工和自然考古遺跡。蒙加、維埃拉和埃爾羅梅拉爾的人工巨石墓被認為是歐洲保存最完好的巨石墓之一,考慮到其起源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這一成就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了。安特克拉的自然遺跡情人岩(La Peña de los Enamorados)和托爾卡爾山(El Torcal)都以其獨特的岩石形狀而聞名,似乎不受地心引力的影響。

參觀全部五個紀念碑都是免費的,但建議有經驗的徒步旅行者到「情人岩」上進行徒步旅行。

薩拉曼卡:新舊交融之地

學生們在薩拉曼卡的馬約爾廣場上休息。攝影:Nphotos, Getty images

薩拉曼卡可能擁有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但它卻有一種年輕的氛圍。在獨特的新舊融合中,羅馬式、哥特式、摩爾式、文藝復興式和巴洛克式建築都保存完好,與現代商店和充滿年輕大學生的時髦咖啡館共享城市界限。

傍晚時分,夕陽的光輝映照在砂岩建築上,證實了薩拉曼卡被稱為「黃金城」的原因。馬約爾廣場被廣泛認為是西班牙最美麗的廣場,是這座城市皇冠上的一顆寶石。雖然它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都很美,但晚上參觀,你就可以看到廣場上燈火輝煌,擠滿了各個年齡段的人。

阿塔普埃爾卡:挖掘共同的根

考古學家在阿塔普埃爾卡的Gran Dolina挖掘現場工作。攝影:Cesar Manso,AFP/Getty Images

在西班牙北部的阿塔普爾卡山區深處,一項驚人的考古發現將19世紀的煤礦和鐵礦變成了歐洲最重要的考古遺址之一。該遺址出土的遺骸揭示了人類進化的過程——從100多萬年前的祖先到現代的智人。除了人類遺骸外,該遺址還包括古代工具、動物骨骼和陷阱——這些都是最早的人類狩獵和執行日常任務的證據。

這里有各種導游服務,可以讓遊客更深入地了解在考古現場發現的文物。附近城市布爾戈斯的人類進化博物館也擁有永久的化石收藏。

伊比沙島:遠不止於「派對島」

伊比沙島的岩石峭壁伸入大海,這里是歐洲最多樣化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攝影:Andrew Power,Getty images

伊比沙島經常讓人聯想到閃爍的夜總會、擁擠的海灘和身著霓虹色衣服參加派對的人,但這個位於西班牙東海岸的小島可不僅僅是一個派對島。

伊比沙島是西班牙僅有的兩個因其自然和文化特徵而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地方之一。潛入島上的綠松石般的海水中,可以看到歐洲最多樣化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這里有超過220種珊瑚、色彩鮮艷的魚類和波西多尼亞海草,一種只在地中海盆地發現的海草物種。

除生物多樣性為其贏得了世界自然遺產的稱號外,伊比沙島還因其在島上防禦工事的上城發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軍事建築,以及古老的腓尼基遺跡Sa Caleta和Puig des Molins而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

(譯者:張淏然)

8. 外國5個世界遺產資料

一,宙斯神像:宙斯是希臘眾神之神,為表崇拜而興建的宙斯神像是當時世上最大的室內雕像,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源地,部份奧運項目就曾經在此舉行.遺址位於希臘西岸奧林比亞(Olympia)的古城中。

(8)西班牙遺產多少平方擴展閱讀:

最北的世界遺產:弗蘭格爾島自然保護區(N71 11) 俄羅斯

最南的世界遺產:麥誇里島(S54 35) 澳大利亞

最高的文化遺產建築:巴黎,塞納河沿岸的埃菲爾鐵塔(法國)

第一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阿拉伯羚羊保護區(阿曼,1994-2007)

第一個被除名的自然遺產:阿拉伯羚羊保護區(阿曼,1994-2007)

第一個被除名的文化遺產:德累斯頓易北河谷(德國,2004-2009)

首個爆發嚴重主權沖突的世界遺產:柏威夏寺(柬埔寨/泰國)

橫跨最多國家的世界遺產:斯特魯維測地弧(由芬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10國擁有)

唯一未明確標示所在國的世界遺產:耶路撒冷老城及其城牆(由約旦代為申報)

首個被國家政府破壞的世界遺產:巴米揚谷的文化景觀和考古遺址(由當時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所毀)

瀕危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

9. 西班牙有哪些文化遺產

西班牙共計擁有45項世界遺產,遺產包括40項文化遺產,3項自然遺產,2項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1項與葡萄牙共有,1項與斯洛維尼亞共有。
比較著名的有:
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赫內拉利弗和阿爾巴Glhambra,GeneralifeandAlbayzín,Granada
布爾戈斯大教堂BurgosCathedral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HistoricCentreofCordoba
馬德里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和遺址MonasteryandSiteoftheEscurial,Madrid
安東尼·高迪建築作品WorksofAntoniGaudi:圭爾公園、圭爾宮和米拉公寓-文森特公寓、神聖家族教堂、巴特里奧公寓和圭爾住宅區的地下教堂

阿爾塔米拉洞和西班牙北部舊石器時代洞窟藝術

10. 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前三個國家是

截止2009年6月,西班牙是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目前共43處歷史古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其次是義大利,共有41處歷史古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國已有38處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5處,世界自然遺產7處,文化和自然混合遺產4處,文化景觀2處。
畢竟這些評選機構都是歐洲人乾的,所以像四大文明古國,希臘這些個古老國家,數量排名不是很靠前。中國的申遺項目還有很多,潛力很大,像歐洲這些發達國家,還能入選遺產項目的都不多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列表:1、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1987.12 文化遺產
2、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遺產
3、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4、長城 1987.12 文化遺產
5、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文化遺產
6、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北京)1987.12 、沈陽故宮(遼寧) 2004.7 文化遺產
7、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 1992.12 自然遺產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12、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遺產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文化遺產
14、布達拉宮 1994.12 文化遺產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17、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文化遺產
18、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19、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遺產
20、北京天壇 1998.11 文化遺產 21、北京頤和園 1998.11 文化遺產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3、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遺產
24、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文化遺產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 2000.11 文化遺產、明孝陵(江蘇)、十三陵(北京) 2003.7、盛京三陵(遼寧)2004.7
明顯陵:明顯陵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7.5公里純德山的明顯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睿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圓陵墓面積1.83平方公里,是我國中南地區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國明代帝陵中最大的單體陵墓。其「一陵兩冢」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清東陵: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馬蘭峪,界於京津、唐山、承德之中。西距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南距唐山一百公里,北距承德一百公里。陵園大小建築580座。清東陵是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個清朝皇帝,再加上孝庄、慈禧和香妃等 161人的大陵園。清東陵堪稱是清朝遺留的中國文化瑰寶。
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十五公里的永寧山下,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是清代帝王陵寢之一,與河北省遵化縣東陵東西相對而稱西陵。這里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四位皇帝及他們的後妃、王爺、公主、阿哥等七十六人。共有陵寢十四座,還在配屬建築行宮、永福寺,這里風景秀麗,環境幽雅,規模宏大,體系完整,是一處典型的清代古建築群。
2003年7月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蘇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4年7月,盛京三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文化遺產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遺產
28、雲岡石窟 2001.12 文化遺產
29、雲南「三江並流」自然景觀 2003.7 自然遺產
30、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遺產 31、澳門歷史城區 2005 文化遺產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2006.7.12 自然遺產
33、中國安陽殷墟 2006.7.13 文化遺產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遺產
35、開平碉樓與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遺產
36.福建土樓 2008.7.7 文化遺產37.江西三清山 2008.7.8 自然遺產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