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為什麼西班牙人打不過美洲土著

為什麼西班牙人打不過美洲土著

發布時間: 2023-02-20 01:14:24

⑴ 歷史上南美洲的印加帝國敗給西班牙殖民者的主要原因是不是缺少騎兵隊伍

印加帝國的失敗在於國王被西班牙人俘虜,而在印加帝國向西班牙人支付了巨額的贖金(一說是給了一個標准屋子的黃金)後,西班牙人背信棄義的殺了印加王
美國歷史學家William Prescott在他那本晦澀的《秘魯征服史》中指出,印加帝國太過依賴於印加王,民間的力量非常微弱。西班牙軍官皮薩羅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先設計軟禁印加王,然後又把他殺掉。於是整個國家立刻變成了一盤散沙,組織不起有效的反擊。根據西班牙人回憶,當初西班牙軍隊第一次開進庫斯科時意外地發現,除了住在皇城內的王公貴族是正宗的印加人之外,全城老百姓都是被整體移民到這里的異族人,自然不肯為印加人賣命。首都被攻佔後,龐大的帝國迅即土崩瓦解,即使繼位的印加王組織過幾次反擊,但當最後一位印加王被殺後,印加王的家族血統被切斷,印加人便徹底失去了反抗能力,即使西班牙殖民者對印第安原住民實行了非常殘酷的統治,他們也只能逆來順受。

印加帝國的軍隊人數非常多,多達七至八萬多人,可是所使用的武器卻非常落後,甚至比中古時代歐洲人的武器更落後。當時印加士兵的主要武器是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弓箭和彈弓(彈射小石塊)。當西班牙人還沒有到達美洲大陸之前,印加帝國是一個雄霸南美洲西部地域的大國,當時的印加士兵經常東征西戰,消滅了不少在南美洲地區的部落,擴大帝國的領土面積。印加士兵的武器對付南美洲的小部落可能還是足夠的,可是當西班牙人到達南美洲之後,印加人的軍事優勢就一去不復返

潛伏在四周的數十名西班牙騎兵部隊立即向阿塔瓦爾帕的方向沖去。印加士兵雖然人多勢眾,可是當他們看見有種不知名的動物向他們沖過來的時候,立即丟下武器逃跑,西班牙騎兵繼續追殺逃跑中的印加人,而其他西班牙士兵見狀立即把坐於皇座上的阿塔瓦爾帕拉下來。當日有數千名印加人被西班牙的騎兵殺害。

印加士兵之所以如此懼怕馬匹,是因為他們對這種動物未有任何認識,這樣就給予西班牙人一個滅亡印加的好機會。還有,金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印加人對金屬的認識不多,金屬很多時候只應用於藝術品和貴族的餐具上,況且當時印加人鑄煉金屬的技術還不如舊世界的人民,更遑論會用金屬為士兵打造良好的防具或者是武器,可是西班牙的情況卻不像印加,他們的鑄煉技術比印加人高很多,可以用金屬為士兵製造防具,所以當時印加士兵即使向西班牙士兵發出猛烈的攻擊,很多時候都會被西班牙士兵身上的金屬甲胄和鋼鐵頭盔擋去,反而只穿布衣的印加士兵經常抵抗不了西班牙士兵手中的長槍和刀劍。

也就是說在一開始印加帝國就處於劣勢,羊駝騎兵隊伍說實話在史書中沒有找到相關的記載,美洲虎戰士我也沒查到相關的原文記錄,而且歷史記錄印加人十分的害怕馬匹,又何談俘虜西班牙戰馬組建自己的騎兵,而且羊駝本屬於單峰駱駝,中間突出一塊,相信坐上去一定會肛裂的,再搖搖晃晃的跑上幾步估計人就會難受的自動跳下來,何談組建羊駝軍團。

但如果樓主有更准確的歷史材料可以將我的話僅供參考!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⑵ 為什麼西班牙人失去了他們在美洲的土地呢

這些損失始於一場嚴重的危機,當時西班牙國王被拿破崙的軍隊綁架。當墨西哥已經在歐洲大陸最重要的權力,新西班牙總督的法院,當國王被綁架的消息闖入皇宮在墨西哥城,一個巨大的歇斯底里吞沒了這座城市,總督和政府委員會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或者會發生什麼,這一刻是西班牙帝國的斷裂點。

政府委員會,在宮廷貴族和大主教建議新西班牙總督皇冠自己皇帝作為一個絕望的措施保護王國(在那一刻的想法墨西哥帝國出生),述說他的女兒帝國公主為了給王國確定性的統治者,因為國王prisioner和墨西哥人都害怕被法國入侵,他們有強烈的認同感和與西班牙君主制的關系,他們祈禱上帝拯救國王,讓國王從拿破崙的軍隊中拯救他們。

幸運的是,總督拒絕提供成為皇帝,我猜他完全知道他可以幫助叛國,如果他接受,他知道他沒有有足夠的資源來對抗西班牙,他迅速將已經被加冕為皇帝,他會一直都運回西班牙要執行,所以他優先是明智的,尊重皇家權威和忍受的不確定性監禁皇室成員。

這場危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後來墨西哥墨西哥平民和貴族男人開始開發一種強烈的認同感不作為西班牙帝國的臣民,但墨西哥人,除了之前的墨西哥總督,Galvez的計數是最後的英雄在Misissipi對抗英國,當他抵達墨西哥城,每個人都知道他反對英國美國獨立完成。

墨西哥貴族開始質疑為什麼他們有關納稅所以西班牙宣布戰爭在歐洲和在西班牙和墨西哥的錢建造宮殿時,t代表墨西哥精英的最佳利益,幾十年皇冠年代稅收開始是墨西哥貴族的眼中釘,他們認為「嘿,為什麼我們需要納稅給西班牙當我們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在歐洲?」

獨立戰爭,鼓勵通過墨西哥的墨西哥人管理資產和財富像流值美國人做了幾十年,始於1810年,但直到1821年戰爭結束了一個聰明的年輕士兵名叫奧古斯汀•德Iturbide y Aramburu,他開始戰斗的國王和英國皇家軍隊,但是他很快就認識到,獨立inminent和他和他的軍隊支持墨西哥軍隊反對國王。經過幾年的戰斗,墨西哥的經濟幾乎無法運轉,最終奧古斯丁·德·伊圖爾比德與總督談判,總督投降並放棄了。

墨西哥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年輕英俊的征服英雄奧古斯丁·德·伊圖爾比德(Agustin de Iturbide)為自己加冕為皇帝,並開始重建墨西哥作為一個現代19世紀君主立憲制國家,這是墨西哥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第一章。

墨西哥獨立後,美洲的其他殖民地感到被鼓勵獨立,他們在不同的戰爭中與西班牙作戰。但這一切都始於墨西哥城總督宮圍牆內的一場危機,將墨西哥王冠獻給一位貴族打開了一扇小門,開啟了美國19世紀地緣政治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瓦解了西班牙帝國。

⑶ 印第安文明為什麼會輕易的被西班牙擊潰

一般來說,從16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的40年間,被成為「美洲征服時期」。來自西班牙形形色色的冒險家和亡命之徒,在沒有得到王室的資助和支持的情況下,用他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去冒險。在他們征服的地區中,他們僅僅在口頭上對西班牙王室保持效忠,而其唯一的目的是通過殘酷的掠奪和壓榨印第安人來聚斂財富。顯然西班牙王室不會對這些事情視而不見,這些從印第安人的伏擊、熱帶疾病、毒蛇、飢渴和同夥的明槍暗箭中倖存下來的征服者,其權利和地位很快就被王室委派的收稅官、法官和傳教士所代替了,美洲的征服,其最終的受益者是西班牙王室和塞維利亞的商人。

征服美洲的原動力
百年戰爭的結束標志著歐洲民族國家的興起,隨著歐洲主要國家(英國、法國、西班牙)中央集權體制的確立,原來普遍意義上的「封建制度」(feudality)逐漸解體,權利再次集中到了國王手中,而國家之間的戰爭顯然要比原來諸侯之間的戰爭需要更多更優秀的士兵,以及更加精良的武器裝備。同時,在英法百年戰爭中已經開始使用的火炮,以及後來的火繩槍等當時的新型武器,也對這種新興的王朝國家的經濟支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時的歐洲君主們不但需要為軍隊裝備馬匹、冷兵器和盔甲,而且需要支付火炮工廠、軍械工廠和火葯廠的花費,同時還需要更多的金錢支付大規模職業化軍隊的軍餉。

對於西班牙王室來說,他們的擴張野心與財政壓力之間的矛盾顯得尤為突出。盡管西班牙人最終取得了近200年的「再征服」(Reconquista)戰爭的勝利,並將摩爾人(Moors)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但是在長期的戰爭中,西班牙國庫實際上已經消耗殆盡,也可以說,1492年的西班牙實際上並沒有與其大國地位相稱的財富儲備,這實際上也是王室支持哥倫布航海的原因之一。另外,1495年法國國王入侵那不勒斯王國所爆發的義大利戰爭,最終導致了1503年法西兩國的交戰。由於當時法國的國力更強,所以對於西班牙人來說,盡快的獲得大量的財富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在16世紀的歐洲,財富就意味著金銀等貴金屬的儲量。我們知道,黃金在歐洲是一種特別稀有的金屬。據估計,在15世紀末歐洲的黃金總儲量不會超過88噸;打一個形象的比喻,這些黃金可以鑄成一個棱長為2米的正方體;而同時期歐洲的白銀的總儲量據估計也不會超過3150噸。這么可憐的貴金屬儲量對於當時歐洲王室之間不斷的征戰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雖然當時的西班牙可以通過其鄰國葡萄牙,獲得其在非洲海岸開採的黃金,或者通過與熱那亞、威尼斯等義大利城邦的東方貿易獲得黃金,但是這些資金對於西班牙王室的宏偉計劃的實施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因此,在義大利戰爭進行的同時,另外一場爭奪黃金的戰爭也在進行中。對於西班牙王室來說,尚未完全探索的新大陸顯然是一個潛在的財富來源,這可能也是國王急切的想要將美洲的新征服地區歸於自己控制的一個原因吧。

據估計,科爾特斯(Fernando Cortés)從蒙特祖馬(Montezuma II)的帝國中獲得了約合630萬美元的黃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從印加帝國獲得了132.6萬金比索(約合616.9萬美元)和約合68.1萬美元的銀幣。註:以上均是按20世紀50年代的美元估價。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歐洲王室或者銀行家的保險櫃中有這樣大一筆錢:這可能就是西班牙在16世紀達到鼎盛時期的奧秘。

到1560年為止,據估計至少有99噸黃金從新大陸運抵西班牙,這幾乎相當於歐洲所有黃金儲量的總和。當1545年波特西(Potosi)銀礦和1547年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Zacatecas)銀礦發現並開采之後,歐洲的白銀儲量也開始急劇增長:到16世紀末,約有6800噸白銀穿越大西洋運到歐洲。當然,歐洲人也獲得了來自美洲的其他奇珍異寶:阿茲特克帝國的寶石、波哥大的祖母綠、委內瑞拉的珍珠、新墨西哥的海狸皮、蓋亞那的珍貴木材、西印度群島的靛藍染料、香草和可可等等。西班牙的征服者們不但幫助自己的國家贏得了這場黃金爭奪戰的勝利,而且也迎來了西班牙歷史上短暫而輝煌的全盛時代。

第一部分:西班牙征服者
在1481~1492年的「再征服」運動中,西班牙國王菲迪南五世和女王伊莎貝拉(Ferdinand V & Isabella)建立了一支高效的職業軍隊。從1490年開始,西班牙用了10年的時間對所有軍隊進行重組,目的是為了打造一支完全由王室控制的常備軍。1495年,王室委派大元帥岡扎羅 德 科爾多瓦(Gonzalo de Córdoba,再征服運動中「偉大的上尉」)率部參加了著名的義大利戰爭,這支軍隊不但以優秀的常規步兵和騎兵部隊著稱,而且也是歐洲第一支嘗試使用小型火器(火繩槍)來作戰的軍隊。

在義大利戰爭的初期,科爾多瓦根據瑞士長矛兵的組織方式,訓練了一定比例的西班牙步兵。到1505年,他已經鑄造了一支具備高度的紀律性和紀律性的長矛兵/火槍手混成軍團,這也是著名的「西班牙大方陣」的雛形。西班牙軍隊有效的使用長矛和火槍相互配合,同時第一次按照較為現代的方式對這種合成兵團進行了嚴格的組織和訓練。在接下來的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中,西班牙步兵將在歐洲大陸上處於支配性的地位。在義大利戰爭的後期,很多退役的西班牙軍人來到美洲,繼續從事他們唯一熟悉的工作——戰爭。

來到西印度群島的西班牙殖民地,並從這里出發征服整個中南美洲的西班牙前軍人,可能是在地理大發現時代中最富冒險精神的人:他們果敢、冷酷而且似乎也沒有什麼道德約束。最重要的是:在歐洲和北非的作戰中取得的勝利,不但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賦予征服者們一種不可動搖的自信。在新大陸的大多數比例懸殊的作戰中,這種自信給予了西班牙人一種克服一切的勇氣,同時為他們贏得歷次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

如果我們了解一下在歷次美洲征服戰爭中參戰的西班牙軍人的人數,可能我們會更加深刻的理解這一點。當科爾特斯進入特諾奇蒂特蘭城時,他們面對的潛在敵人可能至少有4萬,但他僅僅有400名步兵,15名騎兵,10門重炮和4門輕炮;當他在1521年卷土重來並圍攻阿茲特克人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的時候,他也僅有850名步兵,86名騎兵和15門火炮。而當皮薩羅征服印加帝國時,他所率領的軍隊僅有102名步兵、62名騎兵和 2門輕炮。

遠程武器的不可靠性
在新大陸的征服者們也裝備了少量的輕型火器。但是我們要注意,在當時的歐洲,這種笨重的火繩槍(Arquebus)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武器;它實際上並不能適應美洲地區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當時西班牙人所使用的火繩槍,它在發射時需要先安放支架,同時火槍手還需攜帶點燃的火繩以備隨時點火射擊,而且火繩本身也需要使用打火石和火絨點燃,而火器發射所需要的大量精煉火葯也給後勤工作帶來了不少負擔。在很多時候,西班牙火槍手們在點燃火繩之前就已經遭到了印第安人的突然襲擊,特別是在秘魯和尤卡坦半島地區。火槍手的實際作戰效果是值得懷疑的。

當時在歐洲廣泛採用的弩弓(十字弓,即crossbow)也不太適應美洲的征服戰爭。盡管西班牙人使用的弩弓威力更強、准確性也更好,但是它的射速很慢,並且在與中美洲的濕熱氣候下很容易生銹和損壞(弓弦和機械裝置都是鋼制的)。因此連美洲的土著印第安人都認為這是一種不太有效的武器。因為在美洲征服戰爭中,少數的西班牙征服者往往要面對成千上萬的印第安武士,由於印第安人的防護裝備非常簡陋,因此對於遠程武器來說,發射速度要比射程更加重要,而西班牙人裝備的弩弓顯然不能滿足實際作戰的需要。

在當時西班牙人不同的記錄中,大多描述了這樣的事實:在投入戰斗後的幾個周之內,很多火槍手和弩弓手都作為普通步兵參戰;由於氣候的原因,很多鋼制弓弦已經生銹或者損壞了;在長期的作戰中會有更多的射擊武器無法使用。例如,參加特諾奇蒂特蘭圍城戰的850名西班牙步兵中,只有120-160名弩弓手和火槍手;而當阿爾瓦雷多進攻基多城時,他的500名士兵中僅有100名弩弓手(沒有一名火槍手)。

圖1:西班牙弩弓手。他正在使用一種木質杠桿來重新裝箭,這種杠桿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工具。它是一種輕型弩,因此它比當時歐洲普遍使用的重型弩(需要更為大型且復雜的起弓設備)較為適合美洲的作戰。 圖2:16世紀20年代德國製造的十字弓,它是一種復合弓(由藤條和鯨須組成),在弓體上覆有皮革。它的總長度為0.7m,弓的跨度為0.6m。
此外射擊武器的補充也很成問題。據說,在特諾奇蒂特蘭圍城戰之前,科爾特斯曾經要求位於特斯可可湖(Lake Texcoco)附近的印第安盟友幫助他們製造弩箭;西班牙人將他們使用的箭頭和箭桿作為樣本分發給他們,然後要求他們仿製8000支箭。在8天後,印第安人就交付了約50000支箭桿和數量近似的銅制箭頭,箭頭的質量甚至比西班牙人自己製造的還要好!然後,科爾特斯的弩弓手們對銅制箭頭進行磨光、上油,並在箭桿尾部粘上羽毛。而對於火器來說,最主要的消耗品顯然是火葯。在科爾特斯第二次向特諾奇提特蘭進軍的時候,他的部隊攜帶了約510千克的火葯。另外,大量弓弦也從西印度群島運抵前線,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弩弓在戰爭中的不可靠性。

既然西班牙人在射擊武器方面並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那麼顯然征服者們是在肉搏交鋒中擊敗印第安人的。這個結論似乎難以令人置信。因為在征服戰爭的大多數時候,西班牙人總是處於兵力的絕對劣勢,而且他們也不是總能得到當地印第安盟友的幫助——如果他們的數量可以克服西班牙人在肉搏戰中的劣勢的話。但是事實卻是西班牙征服者在大多數戰斗中均能佔得上風,那麼這些征服者們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呢?

西班牙征服者的優勢
首先,也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點,西班牙人裝備了馬匹。由於美洲印第安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見到過馬這種動物,所以西班牙騎兵在面對印第安人時有一種天然的心理優勢。在征服戰爭的大多數時間中,很少有印第安人能夠俘獲馬匹並熟悉它。在《斷矛》【注】一書中記錄了墨西哥人對西班牙騎兵(尤其是戰馬)的描述:

「這些「牡鹿」的脖子上掛著小鈴鐺,當它們快速奔跑的時候,鈴鐺會發出很大的聲響……它們經常噴鼻息,並發出咆哮……它們很容易流汗……在奔跑中它的鼻子會產生大量的泡沫,它掉到地上就像龍舌蘭肥皂一樣(據記載,阿茲特克人曾使用這種植物製造肥皂)……在它們急馳的時候,會產生像雷鳴一樣的聲響,又好像石塊雨點般落到地面上的聲音……它們從大路上經過後,會在地上留下很多的小坑,似乎它的蹄子踏到的任何地方都會開裂……」

註:《斷矛》(」broken spears」)一書是由美國歷史學家Miguel Leon-Portillo於1992年出版的一本介紹阿茲特克歷史的書,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主要的資料來源於墨西哥當地的印第安人口口相傳的歷史;通過與主流的《征服新西班牙信史》和《墨西哥征服史》相比較,我們可能會對當時的阿茲特克文明產生更加客觀的評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一下。
盡管在當時的歐洲,重騎兵的優勢開始受到了火槍兵/長矛兵方陣的挑戰,但是在對付美洲印第安人時卻具有壓倒性的優勢。騎兵可以居高臨下,但印第安人卻難以殺傷騎兵,而且騎兵還可以使用他們的馬匹撞倒對方。另外,騎兵的機動性顯然更好,可以出其不意的對印第安人進行突襲,甚至一支小型騎兵部隊就可以輕易的沖散印第安人密集的隊伍。

其次,西班牙人的盔甲也具有很大的優勢。提到西班牙人所穿著的盔甲,我們首先要談一下當時的歐洲人衣著。當時歐洲男子流行的衣著是這樣的:上身穿著布制或皮製的緊身上衣,但是袖子卻很寬大,而且在肩膀上有墊肩;穿著長及膝蓋的褲子,在膝蓋處的褲腿是縮口的,以便在褲子中添加各種填充物。膝蓋以下著有及膝的長襪,腳上穿著摩爾人式的紅色皮製軟鞋,有時候還穿著粗牛皮製成的長靴。在袖子和褲腿中的各類纖維填充物的作用,主要是在遭受刀劍砍擊時可以為士兵提供一定的防護(如果在上臂或者大腿處沒有裝甲的話)。軍隊的統帥和一些比較富有的騎兵仍然穿著我們通常所說的三段式盔甲,它可以提供全面的防護,包括:帶有封閉面甲的頭盔;胸甲、上臂甲、小臂甲以及鐵手套;同時還有及膝的腿部護甲,有時還包括脛甲。

⑷ 西班牙人和美洲原住民如何相互影響

西班牙人除了武力征服之外,最有力的武器是宗教,伴隨著神父的腳步,美洲地區的原住民相當大部分成為信眾;其次是通婚,由於殖民地男女比例失調,殖民者主動或被動的與原住民通婚,加上引進了大量黑奴,直接造成了目前美洲地區龐大的混血兒人群存在;最後是生活習慣與科學技術的交流,這個是兩個族群混居,潛移默化的結果。美洲土著從原始、古代社會跨越式進入近現代。

⑸ 為什麼西班牙只用幾百人就滅亡了中南美洲的文明古國

實際上不是西班牙人滅亡的美國印第安文明,而是歐洲人帶來的天花等傳染病滅亡的印第安文明。
美國從來沒有天花等傳染病,因此對這類病沒有免疫力。歐洲人帶來了這種病後,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例如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在短短幾個月中,人口從2500萬減少到500萬。大規模的死亡摧毀了印第安人的抵抗能力,因此,國家迅速滅亡。

⑹ 為什麼西班牙征服者:不僅讓美洲土著被屠殺,還讓他們被騙了還幫著數錢呢

西班牙征服者指的是15世紀至17世紀間,到達並征服美洲新大陸及亞洲太平洋等地區的西班牙軍人、探險家。他們的探險既非政府推動,也未獲政府資助,而是商人贊助的私人活動,主要的目的是探險、打劫並向當地人宣揚基督教。自1492年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以來,這些征服者對黃金的強烈渴望導致了阿茲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毀滅,今天就來扒一扒西班牙征服者的歷史。

⑺ 槍炮與病菌,白人是如何屠殺美洲土著的

槍炮與病菌,白人是如何屠殺美洲土著的?

強者興起所能為,弱者忍其所必受。

—《伯羅奔尼薩戰爭》

基督徒們打著傳播上帝福音的旗幟帶來了病毒與戰爭,讓印第安文明的發展徹底斷裂,印第安人也從此徹底淪為三等民族。這對於印第安人來說這是一種亡國滅種的痛。

而在印第安人反抗腥風血雨的屠殺中,阿茲特克人為印第安人的歷史增添了極為悲壯的色彩。

面對身著鐵甲攜帶火炮的殖民者,阿茲特克人的防禦如同紙糊。這就更不用說馬的嘶鳴和火葯爆炸對阿茲特克人的恐嚇作用了。

阿茲特克文明的消亡史,其實只是「叢林法則」的一次活靈活現的演示而已。

更多

西方人給印第安人帶來的苦難數不勝數。

巴哈馬群島在哥倫布到達的12年後幾乎沒留下一個印第安人;100年內,整個美洲的印第安人口從佔世界人口的20%下降到3%。

在此事實下,仍有西方人在片面強調征服者給印第安人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和更好的生活方式,教育他們擺脫了愚昧,傳播了西方世界的文明。

這與鴉片戰爭將中國帶入現代文明的說法並無差異。這種傳播文明的方式,如果由印第安人強加到歐洲人身上,他們會樂於接受么?

面對這樣的悲史,人類真的徹底反思了么?回顧歷史不是為了讓過去的悲劇成為今天種族沖突和民族對立的源頭。但是阿茲特克人的悲劇也決不允許印第安人遺忘。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