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為什麼沒有分裂
㈠ 狹長的中美洲有七個國家,為什麼他們無法統一成聯邦國家
西班牙殖民地的極盛時期包括了除了巴西以外的幾乎整個南美大陸,再加上墨西哥和中美洲。19世紀獨立運動席捲西屬殖民地,南美大陸上先後有12個國家獨立出來,總面積達到930萬平方公里。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帝國
相對於西班牙殖民地的破碎,同樣在南美洲的葡萄牙殖民地卻維持住了完整,成為一個國家巴西,反而成為南美洲最大的國家,面積達851萬平方公里。
更有甚者,中美洲總面積只有52.3萬平方公里,卻存在著7個國家,最小僅2.1萬平方公里。即使比起破碎的南美各國也是非常小的。那麼,為什麼中美洲會有那麼多國家?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統一的聯邦?
2018年中美洲七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據
一、中美洲的殖民 歷史
中美洲是連接南北美兩塊大陸之間的狹長地峽,處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間,最窄處只有60多公里。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中美洲成為溝通兩洋的戰略重地。
為了有效統治遼闊的殖民地,西班牙人於1519年在墨西哥首先設立「新西班牙總督區」,此後又設立了秘魯、新格拉納達、拉普拉塔三個總督區。
西班牙殖民地的總督區設置
由於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管轄范圍極廣,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乃至美國西南部都包括在內。於是,殖民當局又在其內部設立若干個都督區,其中的瓜地馬拉都督區專門負責管理中美洲。
雖然中美洲的總面積不大,但地形狹長,被山地和叢林分割成多個區域,管理很不方便。殖民當局便在瓜地馬拉都督區內部再設立六個行省,分別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和恰帕斯。只有中美洲才設行省,墨西哥由總督區直接管理。
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發現了豐富的銀礦,再加上大片未開發的土地,使大批西班牙平民和商人紛至沓來,漸漸改變了這里的人口構成。這些歐洲移民的後代被稱為土生白人,基本上都是印歐混血兒。
殖民地時代,正在南美咖啡種植園里勞動的黑奴
18世紀末,這些土生白人已經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的主要人口。他們是殖民地經濟活動的主力,經營著礦山、大庄園和對歐貿易,擁有大量的財富卻沒有相應的政治地位。
因為西班牙政府規定,殖民地官員必須是出生於西班牙本土,殖民地出生的土生白人不能當官。這就剝奪了土生白人參與政治活動的權利,成為引發殖民地獨立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殖民地獨立風潮
由於西班牙殖民當局的歧視政策,土生白人漸漸地不再把自己看作是歐洲人,而是印第安人的後代。這種情況普遍發生在整個南美大陸,加重了土生白人和西班牙殖民者的矛盾。
印第安人處在殖民當局的殘酷統治下,從來沒有停止過武裝斗爭,盡管歷次起義都遭到失敗,但慢慢爭取到了土生白人的支持,使反抗西班牙殖民當局成為南美 社會 的共識。
19世紀初,歐洲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近代思想啟蒙運動和民族解放風潮越過大西洋刮遍了南美大陸。與此同時,西班牙本土受到了法國大革命的劇烈沖擊。
起義的黑人首先在海地獲得獨立,成為第一個南美洲獨立國家
1808年6月,拿破崙入侵西班牙,使西班牙陷入了長時間的混戰,嚴重削弱其對南美洲殖民地的控制。趁此機會,南美洲拉開了爭取殖民地獨立的大幕。
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該地是法國從西班牙搶走的殖民地,起義的黑人通過艱苦的武裝斗爭,並巧妙地利用英法西等國之間的矛盾,在1803年實現了國家獨立。受到海地獨立的鼓舞,西屬南美殖民地展開全面的獨立斗爭。
阿亞庫喬戰役是南美大陸獨立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捷
1810年9月,新西班牙總督區的直轄屬地墨西哥首先發生暴動。緊接著其他三個總督區也都有民眾響應,1816年開始,南美各地爆發爭取獨立的戰爭。
1818年,獨立運動在秘魯總督區最早獲得突破,其下轄的智利都督區宣布成立第一個獨立國家「智利共和國」。隨後,秘魯總督區其餘部分成為「秘魯共和國」。拉普拉塔總督區分成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玻利維亞。新格拉納達總督區則變成「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西班牙承認南美獨立的儀式,雙方穿著相似,預示著革命並不徹底
1821年,墨西哥也獲得獨立,新西班牙總督區連同其下轄的瓜地馬拉都督區一同被廢除,中美洲的六個行省搭著順風車脫離了宗主國西班牙。
南美新獨立的國家基本上是按原先殖民地的行政單位來劃分的,瓜地馬拉都督區一直受新西班牙總督區管轄,因此中美洲並入新成立的墨西哥,看起來是個很自然的選擇。
緊挨著墨西哥的恰帕斯行省首先宣布並入墨西哥,並呼籲另外五個行省追隨自己,墨西哥等不及他們談出結果,出兵吞並了整個中美洲。就這樣,中美洲第一次獨立僅維持了不到一年。
三、破碎的南美洲
爭取到獨立後,南美洲各國首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組建國家。對南美洲的土生白人來說,除了宗主國,各殖民地的地位是平等的,從來沒有統一的傳統。
解放運動的主要領導者玻利瓦爾,他最初計劃統一全部的西屬殖民地,組成一個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制國家。在他的堅持下,新格拉納達總督區直接成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然後他打算以此為基礎擴展到整個南美。
大哥倫比亞共和國是南美統一的試驗場,但試驗很不成功
但是玻利瓦爾的計劃從一開始就遭到內部的反對,他的實力與威信都不足以整合起各殖民地的勢力。南方的獨立運動同樣有一位領導者聖馬丁,各方面不亞於玻利瓦爾。雖然聖馬丁後來主動退出了權力斗爭,但玻利瓦爾對南方各國的影響力始終不是很強。
在獨立運動中,各殖民地的大庄園主、大商人也加入到隊伍中來,並取得一定的領導地位,他們趕走殖民地官員的根本目的是取而代之,維持現有的政治格局。
據稱解放者玻利瓦爾臨終前曾嘆息:我們永遠不會幸福
另一方面,受到地形和宗主國的限制,各殖民地之間的經濟依附性很弱,各自出產的金銀、咖啡、蔗糖等初級農礦產品的市場主要是在歐洲,工業又很不發達,需要從歐洲輸入工業品。
南美洲的地形也限制了大聯邦國家的出現,山脈、沙漠、熱帶叢林等惡劣地形條件,使各殖民地之間的交通極不方便,人員和商品很難流動起來,還不具備整合為一個國家的客觀條件。
破碎的南美洲版圖
因此各獨立國家的上層政治人物更希望直接跟歐洲國家打交道,而不是處在一個強有力國家的管制下。民眾也缺乏統一的意願,玻利瓦爾的大聯邦計劃從各方面看都很難成功。
不僅如此,玻利瓦爾連「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內部的分裂力量都無力應對,這個大聯邦的試點國家僅僅維持了7年,便分裂為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厄瓜多、巴拿馬四個國家。
四、短命的中美洲聯邦
跟南美各國相比較,中美洲各行省更像是他們的微縮版,同時存在贊成統一和分裂的政治派別。而墨西哥的內亂又給了中美洲獨立建國的機會。
墨西哥雖然取得了獨立,但這僅僅是各派勢力暫時的妥協,主導後期獨立運動的領袖伊圖爾維德稱帝,遭到各派別的反對,導致內戰爆發。面對墨西哥的亂局,中美洲各國決定與其脫鉤,瓜地馬拉作為原都督區的首府,首先宣布獨立並成立「中美洲聯合省」。
墨西哥獨立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產物,伊圖爾維德卻自稱皇帝,引發更大的混亂
出於 歷史 的慣性,其他四省先後加入「中美洲聯合省」。只有恰帕斯省由於緊鄰墨西哥,經濟上對其的依附性較強,因而願意留在墨西哥內,從此成為墨西哥的一部分。
但是,墨西哥在21世紀之前,一直處於外敵入侵、內部革命、軍事獨裁交替進行的混亂之中,恰帕斯因為地處墨西哥的最南端,政府統治基礎薄弱,而變成最貧窮、最落後的一個州。
1825年,「中美洲聯合省」改名為「中美洲合眾國」,這是中美洲第一次建立自己的國家。首都是瓜地馬拉,各省的地位平等,類似於美國那樣的聯邦制國家。
中美洲聯合省或中美洲合眾國的國旗和國徽
盡管合並為一個國家,但中美洲內部同樣存在激烈的紛爭。代表大庄園主利益的保守派主張維持現有土地制度,更傾向於各省獨立,而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自由派要求土地改革,希望保持住聯邦國家。
保守派和自由派普遍存在於中美洲各國,由於中美洲被山地和叢林分割得支離破碎,各省的地理條件各不一樣,使得這兩派在不同國家內部的力量對比也不盡相同。
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土地肥沃,擁有最多的大庄園,保守派勢力較強;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土地貧瘠,更側重於發展商業,自由派力量占優;哥斯大黎加的小農場主較多,經濟上依賴於哥倫比亞地區,不大參與兩派的紛爭。
中美洲雖然狹窄,但山地密布、平原局促,經濟極不平衡
兩派圍繞著土地所有制和政治權力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無論哪個派別上台,另一個派別必然會反對,並積極謀求推翻對方的執政地位。矛盾漸漸激化後,雙方開始動用武力來解決分歧,各省頻頻爆發內戰。
中美洲合眾國雖然名義上有總統和國會,但沒有強力的政府和統一的軍隊,對各省的制約能力非常弱,基本上是個空架子。1838年4月,尼加拉瓜的保守派推翻自由派政府,首先宣布退出中美洲合眾國,一年內其餘各省也紛紛獨立,中美洲合眾國徹底瓦解。
中美洲合眾國分裂後,中美洲再也沒有合並的機會
這是中美洲唯一的一次統一,在殖民地獨立風潮的帶動下,各省的高層和普通民眾都有統一的意願。但政府的實權更多地掌握在保守派手中,為了保持殖民地時代的土地制度,他們不願意出現強有力的政府。錯過這次機會,中美洲統一的希望便破滅了。
中美洲還有兩個國家巴拿馬和貝里斯的情況比較特殊,巴拿馬此時屬於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與中美洲聯系甚弱。貝里斯早在17世紀後期便被英國人佔領,一直是英國殖民地,跟西屬殖民地的獨立運動無關。
五、混戰不休的中美洲
中美洲合眾國沒有了,可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矛盾依然存在。而且這兩派一邊用武力推翻本國執政的敵對派別,一邊還要支援鄰國同一派別的武裝斗爭。因此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各國內戰以及相互之間的戰爭一直沒有中斷過。
在自由派占優的幾個時期,出現過恢復中美洲聯邦的行動。1842、1852、1896、1921年,先後四次由若干個國家組成更大規模的聯邦國家,但最長兩年、最短一個月全部夭折。
長期的戰爭中,保守派藉助更多的政治和經濟資源,與軍隊結合得越來越深,最終產生了軍事獨裁政權,中美洲各國先後都走到了這一步,離統一的目標更加遙遠。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中美洲的勢力越來越強,到處插手各國政治
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後,中美洲的戰略地位急劇上升,美國出於掌控運河的需要,支持中美洲各國的保守派,防止中美洲再次出現合並為大國的可能。
二戰後, 社會 主義思想被中美洲的部分自由派接受,蘇聯開始插手中美洲事務。美國便加大了對各國保守派和軍事獨裁的軍事援助,以鎮壓自由派武裝,這些都加劇了中美洲的戰亂。
兩洋運河最早是中美洲合眾國提議修建的,最後卻選擇了巴拿馬
中美洲也進行過一些整合各國資源的嘗試,期望能加速經濟發展。1960年,中美洲各國成立共同市場,希望首先在經濟上實現一體化。但很快發生的戰爭使這個進程被拖延了20年。
1969年的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之間因為一場足球賽而爆發了戰爭,真實的沖突原因是宏都拉斯驅趕十幾萬薩爾瓦多移民,引發兩國對立。仗只打了五天,兩國卻敵對了11年,中美洲共同市場根本無法運行。
宏都拉斯驅趕薩爾瓦多移民,才是引發足球戰爭的真正原因
另一方面,二戰後民族解放和民主化思潮也影響到了中美洲,各國紛紛爆發反對獨裁的內戰,並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20世紀末才基本平息,建立起新政府。直到這時,中美洲共同市場才有了實施的條件,但這也只是邁出了微小的一步。
中美洲的另外兩個國家,貝里斯在1981年脫離英國宣布獨立,該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與原西班牙殖民地在各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巴拿馬直到1903年才脫離哥倫比亞,無論是 歷史 上、還是經濟上跟中美洲國家的關系也不深。
可以說自從獨立以來,中美洲各國就沒有真正太平過,各派政治勢力輪流上台,以至於最後普遍出現軍事獨裁政權,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才先後還政於民。
運河給巴拿馬帶來繁榮的經濟,與哥斯大黎加並列前茅
直到現在,中美洲各國的戰爭遺留問題,比如地雷、傳染病等等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國民經濟發展停滯,民生艱難,比起南美洲其他國家,仍然屬於最落後的行列。
只有哥斯大黎加因為遠離中美洲的紛爭,憑借較發達的農業和 旅遊 業,如今的人均GDP達到12000美元以上,屬於中美洲最幸福的國家。其他中美洲各國的人均GDP不到哥斯大黎加的一半。
中美洲諸國至今無法統一,既是因為地理條件和殖民當局的刻意安排,也與經濟不平等導致的政治分化有很大的關系。這種分歧最終上升到戰爭和軍事獨裁,撕裂了各國內部以及鄰國之間的關系。一百多年來,中美洲各國相互脫離已久,重建大聯邦的可能性已經極小。
長期作者 霈霖
歷史 資深愛好者
責任編輯 Thomas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畢業生 環球情報員主編
—(全文完)—
㈡ 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系
加拿大是發達國家,領土廣闊資源豐富,僅領土面積就排世界第二,而墨西哥比加拿大獨立的要早,在獨立之初,墨西哥絕對是一個大國,美國的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州,德克薩斯州最早都是墨西哥領土,中美洲的一些國家也是從墨西哥分裂出去的,現在的墨西哥已經不是一個大國了,而是一個優點混亂的中等發展中國家。
㈢ 歷史上為什麼美國沒有完全吞並墨西哥
曾經的墨西哥領土面積之大在美洲是屬數一數二,1846至1848年美、墨兩國因為德克薩斯問題幹了一架,史稱「美墨戰爭」,最終戰敗的墨西哥被迫割讓了將近2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給美國。不過此後就算在美國最強盛的時期,都沒有完全吞並墨西哥,筆者查閱資料,認為有以下幾點因素可以作為原因:
四、美墨戰爭後新的墨西哥已經形成
美墨戰爭的失敗、大量領土被割佔在墨西哥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仇恨,極大地刺激了墨西哥人的民族自尊心,這場戰爭過後,墨西哥人的國家民族主義意識得到強化,一個新的墨西哥在新任領導人領導下形成,不斷加強對墨西哥空曠地區的控制以防止國土的再次流失,同時花費重金構建新式的武裝力量以鞏固國防,總的來講,此時的墨西哥已經不同於美墨戰爭前的墨西哥,它已經成為一個新的政治實體,不再是一個任人宰割的羔羊,美國要想再對墨西哥領土有所企圖,已經不是那麼容易了。
㈣ 為什麼在歷史上,美國為啥沒有完全吞並墨西哥呢
在美國對墨西哥的戰爭中,美國消耗的兵力明顯是大於墨西哥的,加之美國國內的內戰一觸即發,它也不敢再在墨西哥拖延時間,於是班師回朝。直到後來美國的鼎盛時期到來,卻依舊沒有再去攻佔墨西哥,不僅是因為戰後的新墨西哥已經形成,而且等待美國的全新對手又一次出現,美國無力抽身。
一、美墨戰爭1846年到1848年之間,美國與墨西哥在德克薩斯問題上打了一仗。戰敗後的墨西哥賠了近2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美國。美國仗著自己經濟發達,軍隊設備精良且兵力眾多,於1846年4月24日正式向墨西哥宣戰。美國海軍方面第一時間就控制了正面戰場上的墨西哥軍隊。
墨西哥人開始對自己的領土進行了大面積的布控,花費重金武裝力量進行防禦工作,戰爭後的墨西哥對於美國的忌憚心理很嚴重,不過這也催人奮進他們自身發展,畢竟只有強大才能有生存下去的希望。除此之外,在二戰後,美國的新對手蘇聯出現了,美國忙於與蘇聯的冷戰,無力抽身再去攻佔墨西哥。
㈤ 美墨戰爭中墨西哥幾乎亡國,美國為何沒有趁機吞並
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放棄已經佔領的地方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要不然比蘇聯大多了
㈥ 美墨戰爭中,為何美國不佔領墨西哥全境
因為美國和墨西哥之間存在著很大的文化以及習慣上的差距,所以一旦強行佔領墨西哥全境的話,將會使得美國老百姓和墨西哥老百姓之間出現很大的矛盾以及分歧,嚴重的話會使得美國再次爆發內部戰爭。這樣的話反而會使得美國出現更大的危機,再加上墨西哥根本沒有能力在和美國進行對抗。所以才不會選擇佔領墨西哥全境。
所以不佔領墨西哥全境,有著美國自己的考慮,從現在來看不佔領墨西哥全境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因為墨西哥並沒有任何能力對於美國本土構成威脅。而且美國也可以很輕松的制裁墨西哥。
㈦ 墨西哥為什麼這么亂
1、一半的國土被美國吞並:1846~1848年,美國為了領土擴張挑起了與墨西哥的戰爭,史稱美墨戰爭。墨西哥人進行了殊死抵抗,無奈軍事實力相差太大。美國只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墨西哥城。隨後,美墨談判,墨西哥被迫割讓了23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占墨西哥領土面積的一半。美墨戰爭讓墨西哥元氣大傷,還錯過了第一工業革命的大潮。
2、控制墨西哥經濟支柱:1910~1917年,墨西哥爆發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國家陷入內戰旋渦。1914年,美國軍隊以保護本國利益為名介入墨西哥內戰,在軍隊的脅迫下,美國獲得了墨西哥75%的采礦業,50%的石油開采產業和幾乎全部的金融資本市場。從此,墨西哥變成了美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實際淪為半殖民地。
3、美國農業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成本非常低,政府還經常補貼,墨西哥農業被瞬間摧毀。農民種植農作物不賺錢,只能去種植美國人不種的東西毒品作物。於是,墨西哥毒品開始泛濫。美國軍火商還向墨西哥毒販賣武器,毒販勢力越來越強大。
(7)墨西哥為什麼沒有分裂擴展閱讀:
墨西哥毒販猖獗的原因:
如果美國人沒有毒品需求,那墨西哥也不會毒販猖獗。但實施情況是,美國以佔世界5%的人口,卻消費了世界六成以上的毒品,是世界第一大毒品市場。每12個美國人里就有一個人吸過毒,每年毒品消費額達到1600億美元。
墨西哥很亂,正是美國百年來以鄰為壑的結果。鄰居家亂成一鍋粥,自家也不會好。兔子不吃窩邊草的道理,希望美國有一天會明白。
㈧ 試分析美國與墨西哥同樣作為殖民地國家,發展差距卻如此巨大的原因
雖然同樣曾是殖民地國家,但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時間比墨西哥早,其次美國向西部擴張,使得國土面積增大好幾倍,南北戰爭取得勝利,才使得美國沒有分裂,第二次工業由美國,德國領導,自主創新能力極強,美國施行「一超多強」理念,壓制其他國家發展,墨西哥做為美國的後院,被迫以污染換發展,知道的就這么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