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怎麼繼承勃艮第

西班牙怎麼繼承勃艮第

發布時間: 2023-02-23 18:35:35

『壹』 西班牙是怎麼誕生的西班牙的前身是什麼國家

你知道西班牙是怎麼誕生的嗎?下面我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說起西班牙的歷史,那我們就不得不說說卡斯蒂利亞王國了,卡斯蒂利亞王國可以說就是西班牙的前身了,由西班牙西北部的老卡斯蒂利亞與中部的新卡斯蒂利亞所組成。這個王國逐漸吞並了周邊的一些王國,慢慢的通過聯姻的方式與阿拉貢王國合並在了一起,於是西班牙就這么誕生了。

阿方索三世被稱為大帝(西班牙語:el Magno),從公元866年開始直到他去世,他是萊昂、加利西亞和阿斯圖里亞斯的國王。他在867年擊敗了巴斯克人的叛亂,於868年和878年征服了波爾圖和科英布拉。在大約869年,他通過與潘普洛納王國聯姻的方式建立了聯盟。

統治穩定以後,國王下令編制史書,第一次提到了「卡斯蒂利亞」,並提出了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是古老的西哥特王國的合法繼承者。他能征善戰,在與安達盧斯的 *** 作戰中取得了無數勝利。

卡斯蒂利亞在成為王國以前,只是一個縣城的名字,它的位置在現代馬德里省的北部地區。公元1035年斐迪南一世正式建立卡斯蒂利亞王國,在1037年的內部戰斗中,他殺死了自己的妹夫,吞並了萊昂王國。

王國在斐迪南一世死後再一次分裂,5個兒子各繼承了一部分。桑喬二世作為長子認為自己是他們父親所有王國的唯一合法繼承人,隨後在兄弟之間爆發了7年的王位爭奪戰。桑喬二世通過征伐重新統一王國,但是他並沒有殺害自己的兄弟,阿方索六世被關押在薩哈貢修道院。桑喬二世被暗殺後,其四弟阿方索六世繼位。阿方索六世的野心和能力一點不輸自己的兄長,他於1085年打敗 *** 人,收復了托萊多。

基督徒征服托萊多具有廣泛戰略意義的價值,伊比利亞半島的 *** 對未來戰局感到不安。塞維利亞,格拉納達,巴達霍斯和阿爾梅里亞等 *** 地區的統治者開始向阿爾莫拉維德王朝尋求幫助。來自北非的柏柏爾人在瑟加哈斯(Sagrajas )戰役中擊敗了基督徒,後者退回了托萊多城。

阿方索六世呼籲歐洲的基督教王國組織一場反對阿爾莫拉維德(Almoravids)的十字軍東征,盡管十字軍沒有最終實現,但仍有大量外國騎士來到伊比利亞半島。他們包括雷蒙德和勃艮第的亨利。 *** 這邊,反客為主的的阿爾莫拉維德王朝於公元1090年,廢除了所有的國王,吞並了整個安達盧斯,西班牙繼續處於南北分治的狀態。

阿方索老了,但他只有2個女兒沒有兒子,這讓繼承權更加復雜化了。1105年3月,他的女兒烏拉卡剩下了兒子,這個孫子成為了合法的繼承人。但是根據歐洲人復雜的繼承法,烏拉卡會成為女王,但是她不能再嫁,一旦再嫁,就必須把王位傳給兒子【王室繼承法太過於復雜,很難把裡面的關系理清】。

然而烏拉卡在第二年的秋天和她的對手,阿拉貢國王阿方索一世結婚了。這場婚姻並沒有帶來預期的穩定,而是導致了一場持續了八年的內戰。

『貳』 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為義大利統一奠定了基礎

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Vittorio Amedeo II)(1666年5月14日都靈---1732年10月31日蒙克頓),薩伏依公爵(1675年~1730年)兼西西里國王(1713年~1720年在位)和撒丁王國國王(1720年~1730年在位),神聖羅馬帝國大元帥,法蘭西王國大元帥,義大利薩伏依王朝史上一個關鍵的人物,他極其勇敢而聰明,依靠准確的判斷和堅韌的毅力,在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翻雲覆雨,把法國、亞平寧半島和神聖羅馬帝國邊境上一個小小的薩伏依公國發展成一個非常大的撒丁王國,為義大利統一奠定了基礎。

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於1675年繼承他父親卡洛·埃曼努埃萊二世的薩伏依公爵封號。直到1684年成年前,他的媽媽瑪麗·讓娜·巴普蒂斯特是薩伏依公國的攝政,這個小公國臣服於路易十四的法國。路易十四為他制定法律,為之提供軍隊,迫使他迫害逃亡到這里的胡格諾派教徒。胡格諾教徒在英勇的抵抗之後。全部被放逐、驅趕出去;可是在1689年,其中一夥人穿越薩伏依峽谷,完成了"光榮的返回",因為這時候阿梅迪奧二世和法國人打起來了。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鹵莽地參加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薩伏依被迫與她強大的鄰國法國作戰。薩伏依軍隊節節失利,1706年法軍圍困了都靈。只是由於堂弟歐根親王率領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的支援,薩伏依才免遭滅頂之災。

大同盟戰爭

在大同盟戰爭爆發後,公爵一開始同法國結盟,以換取米蘭的一部分,可是法國國王要求以維魯亞和都靈的要塞作為保證。於是阿梅迪奧二世轉而依靠奧格斯堡同盟各國。這位公爵是個通達明智、手腕靈活,但卻更加背運的諸侯。他渾身是膽,親自指揮,象士兵那樣不避艱險。在象他那樣的國家裡,溝渠縱橫、山巒起伏,在這種地形上進行曲折的通道戰爭,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精通。他極其警惕,辦事井井有條,但,不管作為諸侯,還是作為將領,他都犯過錯誤。他和法國將領尼古拉·卡蒂納兩軍對峙時,軍隊部署失當,因而鑄成大錯(1690年 8月 18日)。法國將軍利用這一錯誤,在望得見薩盧斯的地方和斯塔法爾德修道院附近大獲全勝。這一戰役就以斯塔法爾德命名。兩軍交戰,一方死傷慘重,另方幾乎毫無傷亡,這就不容置疑地證明:敗軍處於一種必然要被制服壓倒的地形之中。法國軍隊僅三百人被殺,而薩伏依公爵指揮的盟國軍隊卻陣亡達四千人之多,這位以善戰聞名的薩伏伊公爵不得不放棄自個的公國投奔盟友。 卡蒂納元帥在取得斯塔法爾德戰役的勝利和征服薩伏依之後,並不可以保證多菲內免遭同一個薩伏依公爵的入侵,1691年阿梅迪奧二世在奧地利堂弟歐根親王的支援下卷土重來,在庫內奧大獲全勝。重佔德爾菲納托,並組織游擊戰進行全面牽制。縱然1693年困守一地的法軍在馬爾薩伊得勝,但也不可以拯救卡薩爾這個重鎮重現回到薩伏依公爵手裡,仗打到1695年是,雙方都已精疲力盡。

當薩伏依公爵維托里奧·阿梅迪奧需要為自身利益而解除所承擔的義務時,他就先於其他君主作出抉擇。要使薩伏依公爵決心接受和平非常簡單,法國把他的國土歸還他,並給他金錢,還向他建議,讓他的女兒和太陽王的孫子、法國王位繼承人、年輕的勃艮第公爵結婚。薩伏依公爵答應通過條約為義大利取得這種中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最初的答復是加以拒絕,於是,薩伏依公爵把他的軍隊並入法國軍隊。不到一個月,這位諸侯便由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大元帥變為路易十四的大元帥。他的女兒當時十一歲,被帶往法國(1697年),與十三歲的勃艮第公爵結婚。薩伏依公爵背叛後,正如內伊梅根和約締結時期一樣,每個同盟成員都作出決定,進行談判。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首先接受義大利中立。這加速了和約的締結。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參加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薩伏依開始聯合法國一起對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作戰,但一開始就不順利,在歐根親王的打擊下,尼古拉·卡蒂納元帥戰敗北撤換,繼任的維勒魯瓦公爵名義上是他的助手,可維勒魯瓦仗著和路易十四的關系,從來不把他放在眼裡。結果又被歐根親王活捉了去。更雪上加霜的是,1702年英國名將約翰·丘吉爾和歐根親王合作,在布倫海姆之戰大破法軍,國際形勢也因為這場戰役發生了根本轉變,在這種形勢下,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決心改旗易幟,投靠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

薩伏伊公國是法國進入義大利必經之地,因此法國王室格外看重與薩伏伊的關系。路易十四的兩個孫子,法國"小太子"勃艮第公爵路易與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分別取了薩伏伊公爵的兩個女兒,路易十四過去開玩笑的稱這位親家是世間最顯赫的岳丈。戰爭開始後更是給予對方大量金錢補貼,在路易十四看來薩伏伊公爵應當是最靠得住的盟友。但是事實證明婚姻遠遠不如利益來得可靠,薩伏伊公爵一直圖謀擴大領土,他希望得到蒙費拉與曼圖亞甚至是米蘭,而這些領土卻是西班牙的屬國與飛地,路易十四當然不大概把孫子的領地交給親家。

而且在薩伏依公爵看來這個"世間最顯赫的岳丈"一點也不是好事,身為西班牙王室女婿的路易十四可以憑借聯姻獲得整個西班牙,那麼未來成為法蘭西、西班牙之王的兩個女婿想要奪取自個這個岳丈的家業更是輕而易舉,因為此時的薩伏依公國已完全處在波旁家族的包圍之中。實際上非常早以前薩伏依公爵就已與皇帝勾勾搭搭,只是迫於路易十四的軍事壓力而不敢變節,眼見現今皇帝佔了上風,奉行唯利主義的薩伏伊公爵再也坐不住了,他馬上與皇帝取得了聯絡,利奧波德皇帝許諾將路易十四未能讓給他的蒙費拉、曼圖亞、米蘭西部的部分領地讓與薩伏依公爵,(反正不是自個的地)同時給予他兩倍於法國的金錢資助。(這筆錢實際上是從英國、荷蘭給予的皇帝的補助中劃出來的,皇帝自個沒掏一分錢)薩伏依的變節使得波旁家族在義大利的形勢急轉直下,身處米蘭的法西聯軍失去了與本土的直接聯絡,1706年法軍圍困了都靈。他率兵1.5萬堅守4個月待援,奧地利名將歐根親王率領的4.2萬軍隊的支援,在都靈戰役大破法軍。法軍馬爾森元帥當場戰死,8萬法軍崩潰。法國在北義大利的勢力一掃而空。

1713年,作為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回報,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成為西西里國王。但是後來,奧地利、英國、荷蘭及法國四國同盟(包括薩伏依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的盟友)強迫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放棄西西里島。作為交換,他獲得了較小的撒丁島。1720年,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二世成為撒丁島-皮埃蒙特王國的第一代國王。撒丁王國日漸強大,為未來的民族國家義大利王國奠定了基礎。1730年他退位,將王國留給兒子卡洛·埃曼努埃萊三世,兩年後他在都靈去世。

『叄』 16世紀西班牙如何興起

16世紀是西班牙的世紀,這種說法一點也不誇張。但反觀西班牙這一民族國家的興起,卻是曇花一現。15世紀末興起後活躍了一個世紀,便由日不落帝國走到了日薄西山。

西班牙在15世紀末的崛起,與斐迪南二世有很大關聯。斐迪南作為阿拉岡王子,1469年與卡斯提爾王位繼承人伊莎貝拉公主結婚,1474年與伊莎貝拉一起登上卡斯提爾王位。1476年,葡萄牙國王阿爾豐沙五世為支持其妻、卡斯提爾公主胡安娜繼承王位,率軍入侵卡斯提爾。危急時刻,斐迪南率阿拉岡軍隊趕到,在托羅戰役中打敗葡萄牙軍隊,鞏固了對卡斯提爾的統治。1479年斐迪南又繼位阿拉岡國王,卡斯提爾和阿拉岡合並,基本形成西班牙國家。1492年,就在哥倫布和他的同伴們駕著三艘帆船向著茫茫大海深處航行的那一年,斐迪南和伊莎白拉親率大軍進攻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後據點格蘭納達,經長期圍困後,攻陷了這一要塞,至此歷時七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終告完成。1495年又迫使法軍撤出那不勒斯,1504年斐迪南兼任兩西西里國王,統治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1512年合並納瓦爾王國,最後完成了西班牙的統一。

斐迪南二世死後無嗣,由其外孫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繼承西班牙王位。這位查理就是英國宗教改革時曾提到的那位凱瑟琳王後的侄子,在西班牙他被稱為查理一世,但很快地他便繼承了另一宗巨大的遺產—神聖羅馬帝國,他有個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查理五世。哈布斯堡家族諸皇中有一個形象上的共性,那就是下鄂突起,查理五世和他的繼承人腓力二世均是如此。這個家族在中世紀晚期的歐洲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自從1273年霍亨施陶芬家族絕嗣後,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被選為德意志皇帝——即神聖羅馬皇帝,這個貪得無厭的家族便開始了其統治。查理五世或許是神聖羅馬帝國最後的標志,亦是這個家族中最後一位較為受人關注的皇帝。1500年一位精神不健全的婦人在比利時的根特生下一位能力平庸的孩子,這個出生在尼德蘭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了歐洲壓力的焦點,因為他不僅是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海軍力量國家——西班牙的國王,還是新教與天主教斗爭主戰場——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這種結果完全應歸功於其祖父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婚姻權術。馬克西米利安是哈布斯堡家族中玩弄政治婚姻最成功的一位,他的本錢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點遺產:奧地利、斯提里亞和部分的阿爾薩斯。通過第一次政治婚姻,他獲得了尼德蘭和勃艮第,在第一位妻子死後,他又通過婚姻得到了米蘭公國,最後他還讓他的兒子和西班牙的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的一個低能的女兒結婚。就這樣,當查理的父親和祖父相繼過世後,他便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美洲大陸的大部分和西班牙、德意志、奧地利、尼德蘭、米蘭公國和整個義大利南部。

    與同時代的法蘭西斯一世或是亨利八世相比,查理五世或許是不幸的,因為英國也好法國也好,終究只是一個國家,而對查理來說,煩惱無處不在。在西面,與法國爭奪義大利的斗爭從未間斷,而法蘭西斯一世時期的法國恰恰剛擺脫了教皇和貴族的束縛,正致力於對外擴張;在東面,土耳其人則長驅直入匈牙利並佔領了布達佩斯;在西班牙國內,在"收復失地運動"中建立起來的等級議會有著許多特權並威脅著王權的存在;在德意志的情形還更糟些,信奉新教的諸侯們正在不停地叛亂。可憐的查理在1556年退位,將他的領地分為兩塊,一塊是德意志由他弟弟斐迪南繼承,而另一塊則是西班牙及其領地由其子腓力二世繼承。腓力二世又作菲利普二世,其妻為著名的英國女皇血腥瑪麗,兩口子全是狂熱的天主教徒,迫害新教徒的手段與決心竟是驚人的類似。菲利普二世在位時較為突出的成果也許是勒盼多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他與威尼斯和教皇結盟打敗了土耳其艦隊,阻止了土耳其帝國對西地中海地區的進攻,並以接受納貢的形式停止了對匈牙利的進攻。1580年西班牙吞並了葡萄牙及其海外殖民地,是這個國家最後的輝煌。僅僅時隔一年後,尼德蘭便宣告獨立,八年後,無敵艦隊敗於英人,此後西班牙國力漸衰,退出歐洲強國之列。

『肆』 16世紀初荷蘭人為什麼一開始同意讓西班牙人統治自己的國家呢

荷蘭是尼德蘭七個邦中的一個。因為它勢力最大,影響力最廣,所以約定俗成的叫荷蘭。其實全稱應該叫尼德蘭王國。(尼德蘭即低地的意思。)
就好像英國的全稱不是英吉利國,而是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五國。

簡單地說,尼德蘭地區是娶老婆得到的嫁妝,然後又是娶老婆的嫁妝,這樣轉來轉去,轉到哈布斯堡家族手裡。然後哈布斯堡家的傳給自己孫子查理五世。
理五世傳給自己兒子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

詳細如下:

尼德蘭地區最初是強大的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分為許多個公爵、伯爵、男爵們的領地。法蘭克王國後來分裂為西法蘭克(主體部分即今天的法國)東法蘭克(主體部分即今天的德國和奧地利)中法蘭克(今天的荷蘭、比利時、瑞士、義大利等)
中法蘭克王國夾在東西兩個王國之間,不斷被蠶食。

法王約翰二世在1364年封自己的兒子腓力為勃艮第公爵,此為瓦盧瓦-勃艮第支系。腓力娶了佛蘭德女繼承人瑪格麗特。而瑪格麗特給他帶來了低地地區數個伯爵領地。於是勃艮第公爵又兼領勃艮第伯爵。
尼德蘭即為其中的一部分。
公元1477年,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在南錫戰死。勃艮第繼承人瑪麗和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一世聯姻,於是勃艮第巨大領地被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和法國波旁家族瓜分。原勃艮第公國和阿圖瓦伯國歸了法國。低地(尼德蘭)的勃艮第領地(包括荷蘭和比利時)和勃艮第伯國則轉入哈布斯堡家族。
(勃艮第伯國在1678年被法國奪回,即今天法國的弗朗什孔泰大區。)
1493年,腓特烈三世去世,馬克西米連繼位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低地(尼德蘭)的勃艮第領地成為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直轄領土。
神聖羅馬帝國即德國的第一帝國。普魯士那個德意志帝國是第二帝國。希特勒自稱第三帝國即由此而來。

因為奧地利和西班牙聯姻。當查理的祖父、外祖父以及其他親戚紛紛去世後,1519年,查理登上所有哈布斯堡家族領地的君主寶座,此時,他是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的卡爾五世、西西里的卡洛一世、那不勒斯的卡洛四世,尼德蘭和西屬美洲的統治者,以及其他許多小國的君主。
這是歐洲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統稱查理五世帝國。

查理五世是個優秀的將軍,但卻是個狂妄又沒有才乾的皇帝。不足以運作他祖父和外祖父為他創造的龐大帝國。他想要統一歐洲,同時還要統一全歐洲的教會。
查理五世招來了所有敵人的圍攻,法國、英國、匈牙利、土耳其等等。特別是夾在中間的法國,拼盡全力進攻。查理五世屢戰屢勝,卻就是深陷泥潭。
1550年,他取得了短暫的勝利。
法王法蘭西斯一世死了。英王亨利八世也死了。
1550年,查理五世頒布《血腥詔令》,宣布鎮壓新教,恢復天主教的統治。這條詔令雖然是針對的尼德蘭,但是卻大大激化了德意志的宗教矛盾。新舊教諸侯與教皇都感到惶恐不安,怕皇權的增長威脅到自身,他們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查理五世。
於是法國和德國的新教和舊教諸侯們,以及羅馬教廷結為同盟,共同攻擊皇帝。
查理最終招架不住,精疲力盡之後,決定退位,把國家重新分配。
分成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尼德蘭劃歸他的兒子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也就成為西屬尼德蘭。這是1556年。
1568年尼德蘭的貴族,奧倫治親王威廉,這個曾經的法國名將,跟法王鬧翻了。於是帶著一隊兵馬回尼德蘭參加幹革命。
1581年聯省共和國成立,奧倫治親王的家族出任共和國執政。
(荷蘭執政並不是連續存在的。通常是發生戰爭或者重大問題的時候,才有各省代表從奧倫治家族中推選一人出任執政。戰爭打完以後就會解職。直到拿破崙戰爭之後,1813年各省承認必須有個長期穩定的中央政府,才選舉奧倫治家族為尼德蘭國王。)

尼德蘭北部的聯省共和國獨立後,尼德蘭南部(今比利時)仍然屬於西班牙統治。後來轉為奧地利領地,為奧屬尼德蘭。法國大革命後1792年被法國攻佔,1815年歸荷蘭統治。1830年獨立為比利時王國。

『伍』 eu4勃艮第獨立過高還能繼承嗎

能。《歐陸風雲》是由ParadoxEntertainment開發的一款歷史策略游戲。本作是一個跨越四個世紀的一個游戲,玩家可以自由選擇扮演歐洲,美洲,非洲人。歐陸風雲4勃艮第獨立過高,還能繼承。勃艮第的遺產繼承順序如下,法國先來,拿走所有法蘭西地區、法蘭西文化圈、非神羅的地,接下來繼承順序是,隨機聯姻接鄰神羅諸侯,隨機聯姻神羅諸侯,聯姻的西班牙或卡斯提爾,沒有8塊地的皇帝,隨機君主制鄰國英格蘭不算,隨機鄰國。

『陸』 奧皇到底怎樣才能繼承到勃艮第遺產

勃艮第遺產繼承順序
先拿走所蘭西區、蘭西文化圈、非神羅;
神羅皇帝8塊(奧利皇帝要6塊)接拿走剩
皇帝沒8塊或放棄些接繼承順序
隨機聯姻接鄰神羅諸侯
隨機聯姻神羅諸侯
聯姻西班牙(或卡斯提爾)
沒8塊皇帝
隨機君主制鄰(英格蘭算)
隨機鄰(英格蘭算)

勃想拿勃遺產請遺產發前皇帝拿8省

~滿意請採納~明請追問~雷同請看答間

『柒』 誰是誰- 16世紀歐洲王朝的幾張八卦關系圖

前幾天的都鐸後宮戲,很多朋友說,因為歐洲人取名字太缺乏創意,那麼多個王朝翻來覆去就幾個名字在里邊轉,看到最後根本分不清誰是誰。

找到三個譜系關系圖(按地域和聯姻關系遠近,分成西班牙和哈布斯堡、法國、英格蘭和蘇格蘭三大塊),以後看歐洲16、17世紀歷史時也許可以用得上,特分享。

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

上圖主要人物簡介

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 (1451–1504)

自1474年起統治卡斯蒂利亞。她與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的聯姻,將西班牙兩大王國聯合起來,形成了強大的天主教聯合統治。

僅育有一子,且短壽。但數個女兒均成為歐洲歷史上的風雲人物,其中人稱「瘋女」的胡安娜繼承了卡斯蒂利亞,最年幼的女兒是著名的亨利八世首任王後阿拉貢的凱瑟琳。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神聖羅馬皇帝(1459–1519)

其妻為荷蘭的大公夫人,結合他自己哈布斯堡家族的勢力,他的政治理想是盡可能地統一歐洲。

其子勃艮第的菲利普(1478–1506)與瘋女胡安娜的婚姻,產生了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爾斯五世。

奧地利的瑪格麗特(1480–1530)

馬克西米利安和勃艮第的瑪麗還有一個女兒,瑪格麗特。自幼許配給法王查爾斯八世,並在幼兒時就被送去法國撫養長大。這段聯盟破裂後,她嫁給了伊莎貝拉和斐迪南唯一的兒子、繼承人胡安,胡安早夭後,她又嫁給薩伏依大公。薩伏依大公也不幸離世,她於是回到荷蘭,代表外甥查爾斯攝政多年。十二歲的安·博林是她的侍應女官之一。

查爾斯五世 (1500–1558)

查爾斯從祖父馬克西米利安手裡繼承了奧地利領土,以及神聖羅馬皇帝的頭銜。從父親菲利普手裡繼承了勃艮第領土,從母親胡安娜手裡繼承了卡斯蒂利亞領土,以及外祖父斐迪南手裡繼承了阿拉貢領土,還不算新征服的土地。

這些繼承成為他的個人負擔,最終他放棄了奧地利土地和東歐的權力,並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頭銜傳給他弟弟斐迪南 (1503–1564)。

權勢和領土如此集中在一個家族手裡,確立了十六世紀的哈布斯堡望族的絕對統治地位。

菲利普二世(1527–1598)

西班牙的菲利普,荷蘭的繼承統治者。早年與瑪麗·都鐸的聯姻使他成為英格蘭的君主配偶,後來通過母親繼承了葡萄牙。他在歷史上最著名的事跡是於1588年向英格蘭的伊麗莎白一世派遣無敵艦隊。

法國

上圖主要人物簡介

波熱的安(1461–1522)

法王路易十一(1423–1483)的大女兒。一個非常強勢而具有影響力的人物,著有貴族婦女行為手冊指南,被比作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她協助撫養了奧地利的瑪格麗特和薩伏依的露易絲。

布列塔尼的安 (1477–1515)

1488年從父親手上繼承了獨立的布列塔尼公國,她希望能在法國的壓力面前保持布列塔尼的獨立。

經過幾個月的武裝沖突,1492年她被迫與年輕法國國王查爾斯八世結婚。查爾斯八世在姐姐波熱的安的幫助下,使得布列塔尼的安權力盡失。

依照婚約,她在查爾斯死後,又被迫嫁給王位繼承人法王路易十二(1462–1515)

薩伏依的露易絲(1476–1531)

原本只是波熱的安的一門窮親戚。隨著幾任法國國王的相繼離世而沒有留下子嗣,她與昂古萊姆伯爵的兒子弗朗索瓦成為最近的繼承人。

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 於1515年登基後,露易絲被一致認為在他身後掌控著真正的權力。

納瓦拉的瑪格麗特 (瑪格麗特·德·昂古萊姆, 1492–1549)

除了弗朗索瓦而外,露易絲還有個女兒,瑪格麗特。

母子三人關系十分密切,被稱作「三位一體」。瑪格麗特的兩次婚姻都未能絲毫減少她對她哥哥的忠誠。

她是一個作家、知識分子、天主教會改革者,有史家認為她極有可能是年輕的安·博林的榜樣。

達爾佈雷的胡安娜(1528–1572)

納瓦拉的瑪格麗特的女兒,於1555年繼承了她父親的納瓦拉的王國。追隨她母親的改革傳統,她於1560年公開改宗,成為新教徒,是宗教改革史上的第一位女英雄。

她與波旁的昂托萬(1518–1562) 的婚姻產生了一個兒子,納瓦拉的亨利 (1553–1610),最終成為法王亨利四世。

英格蘭和蘇格蘭

上圖主要人物簡介(蘇格蘭)

瑪格麗特·都鐸 (1489–1541)

亨利八世的姐姐。瑪格麗特嫁給了蘇格蘭王詹姆士四世 (1473–1513), 卻見他在弗洛登戰役被弟弟的軍隊殺死,留下她攝政輔佐她還是嬰兒的兒子,詹姆士五世(1512–1542)。

瑪格麗特決心要掌控權力,但是因為對自己獨自操控的能力沒有信心,她為自己操持了未來兩個十分失敗的婚姻。

安格斯 (阿奇博爾德·道格拉斯, 第六世安格斯伯爵,1489?–1557)

瑪格麗特·都鐸於1514年嫁給第二任丈夫安格斯,為了獲得道格拉斯家族的支持。

這場婚姻很快變得十分苦澀,安格斯成為與她爭奪年輕國王兒子控制權的主要競爭對手。他們還生了一個女兒,瑪格麗特·道格拉斯女爵(1515–1578)。

瑪麗·德·吉斯 (1515–1560)

出自強大的法國貴族吉斯家族,1538年瑪麗嫁給蘇格蘭的詹姆士五世,他於1542年他們的女兒瑪麗,未來的蘇格蘭女王,出生幾天後死去。自那天起,瑪麗·德·吉斯的生活就徹底貢獻給為她女兒獲取並保持蘇格蘭王位。

瑪麗·斯圖亞特 (瑪麗, 蘇格蘭女王1542–1587)

從嬰兒期起直到青年,瑪麗大部分時間在法國度過,等候嫁給凱瑟琳·德·美第奇的大兒子,弗朗索瓦。

弗朗索瓦早夭後,瑪麗於1561年返回蘇格蘭,試圖統治那個動盪的國家。她最後雖然衰落,並在福瑟臨黑被處極刑,但她的血脈使她最終成為伊麗莎白·都鐸王位來自天主教的挑戰者。

達恩利 (亨利·斯圖亞特,達恩利勛爵, 1545–1567)

瑪格麗特·道格拉斯女爵(瑪格麗特·都鐸之女)的兒子,達恩利因此主張過英國王位。這也許是他1565年與蘇格蘭女王瑪麗結婚的背後原因。但這是一場失敗的婚姻,他的被暗殺毀壞了瑪麗的聲譽,間接導致了她的下台。

博思韋爾 (詹姆斯·赫博恩, 第四世博斯韋爾伯爵, 1534?–1578)

導致瑪麗下台的直接原因,是她1567年的第三次婚姻,嫁給博斯韋爾伯爵。博思韋爾一直被達恩利的支持者懷疑與謀殺達恩利有關。

瑪麗被擊敗,並被廢黜後流亡海外,他則死於丹麥的監禁生活中。

詹姆士六世(1566–1625)

蘇格蘭瑪麗女王與達恩利勛爵的兒子。詹姆士還在襁褓中就接受了王位。

在蘇格蘭嚴厲的傳統中被撫養成人,在他所受到的教導中,瑪麗始終被當成反面榜樣:糟糕的管理,婦人之仁。他與伊麗莎白一世融洽相處,在她1603年去世後,他成為英王詹姆士一世。

上圖主要人物簡介(英格蘭)

亨利七世(1457–1509)

首任都鐸君主。

他與約克家族女繼承人伊麗莎白的婚姻聯合了約克家族和蘭開夏家族,結束了玫瑰戰爭。

他的兒子亞瑟王子娶了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的女兒凱瑟琳。

阿拉貢的凱瑟琳 (1485–1536)

西班牙斐迪南和伊莎貝拉最小的女兒,最初嫁給亨利七世的大兒子亞瑟。亞瑟早逝後,凱瑟琳嫁給亞瑟的弟弟,亨利八世。

這場基於愛情的婚姻,最終因為凱瑟琳未能給亨利八世生出兒子而失敗。

亨利八世(1491–1547)

歷史上以六個妻子以及與羅馬教廷決裂而聞名。

在當時的歐洲,面臨的勁敵有弗朗索瓦一世和查爾斯五世,亨利渴望在更大的歐洲舞台上佔領一席之地。

安·博林 (1501?–1536)

安的出生相對卑微。但她在奧地利的瑪格麗特監護下長大,後來進入法國宮廷。

盡管她獲得了十分被斬首的結局,然而英國新教的興盛,以及她的女兒伊麗莎白,卻成為她留下的永恆遺產。

愛德華六世(1537–1553)

亨利八世的第三任妻子簡·西莫為亨利生下的兒子。不幸愛德華在九歲即位後,僅活了六年。

他臨死時將王位傳給遠房表妹簡·格雷女爵,亨利八世的妹妹的孫女。

瑪麗·都鐸 (1516–1558)

阿拉貢的凱瑟琳與亨利八世的女兒。她幼年和少年時期飽受父母婚姻失敗所帶來的折磨,拒絕接受父親的信仰。

1553年,弟弟的去世給她帶來了登上王位的機會。然而即位後,因為不惜一切代價恢復天主教正統,而對新教徒的迫害,使她死後獲得了「血腥瑪麗」的稱號。

伊麗莎白·都鐸  (1533–1603)

安·博林的女兒。她登上英王寶座的路途十分艱辛,但最終被歷史以最偉大的君主而記住。

「Game of Queens" by Sarah Gristwood, 2016

『捌』 西班牙是怎麼成為海上霸主歷程

14世紀末改良卡拉維爾式帆船,成為歐洲第一個普及三桅桿帆船的天主教國家
15世紀,先後擴建塞維利亞,馬拉加,阿爾梅里亞,巴倫西亞等港口,港口吞吐量逐漸超過地中海昔日霸主馬賽和熱那亞,僅次於地中海寶盒威尼斯。
15世紀中葉征服摩洛哥,完全控制直布羅陀海峽,成為地中海西側的海上門戶。
16世紀學習土耳其海軍的技術,改良了拉丁帆蓋倫,增加第三層甲板,大量使用甲板炮,和熱那亞人一起打敗威尼斯土耳其聯合海軍。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兩次征服突尼西亞,遏制北非海盜和伊斯蘭教勢力。北方控制荷蘭等低地國家。北方貿易爭奪戰中,利用海軍海上封鎖奧斯陸半年之久,成為第一個使用海上封鎖戰術的國家。
1580年吞並葡萄牙,重組帝國船隻,以阿方索干船塢為生產基地,開建無敵艦隊。8年後與英國的海戰慘敗,海上霸主易主。
1595年加拉加斯港落成成為新大陸第一大港,僅僅8年後被擴建的哈瓦那港代替。
17世紀第一個引入海軍護航體系的國家,保護西班牙往返歐洲與新大陸之間的運金船。
1769年聖特里尼達號在哈瓦那下水,是世界上唯一一艘四甲板超級戰艦。西班牙決心再次恢復海洋霸主的地位。
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敗給納爾遜,聖特里尼達號被俘虜。之後殖民地喪失,直布羅陀省被英國劃走,西班牙徹底失去海洋爭霸的能力。

『玖』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王位爭奪戰

在中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卡斯蒂利亞)作為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雙雄,因為聯姻等復雜關系,在論資排輩下,雙方的王室成員一定程度都有對方國家王位的繼承權。這就為一方國家發生王位繼承人危機時,另一方總是有覬覦之心。

1383年,葡萄牙王國勃艮第王朝(因建國者阿方索一世的父親來自勃艮第,故稱為勃艮第王朝)的末代國王費爾南多一世去世,沒有法定子嗣繼位,引發葡萄牙王位繼承危機。

1385年,費爾南多一世同父異母的弟弟,他父親的私生子—若昂,經過與費爾南多一世女婿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一世長達2年的王位爭奪,最終若昂取得勝利。

本來身具上代國王血脈的若昂繼位,是葡萄牙貴族們大多支持的選擇。但費爾南多一世的王後萊昂諾爾不甘心自己就此成為象徵意義的「王嫂」,遂決定讓自己已經出嫁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女兒繼承王位,因為女兒在卡斯蒂利亞,這樣她就可以作為葡萄牙攝政者獨攬大權。

顯然,這樣的決定遭到全體葡萄牙貴族的反對,這等同於把葡萄牙王國送給卡斯蒂利亞王國國王胡安一世。

為避免夜長夢多,得到國內貴族廣泛支持的若昂召集手下1000多名騎士團軍隊,准備武力奪取王位。

另一邊,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一世肯定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借口保護妻子和丈母娘的合法權益,率領6000名卡斯蒂利亞士兵兵鋒直指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很明顯,此次里斯本爭奪戰雙方兵力差距懸殊。胡安一世很快率軍將里斯本重重包圍,並從水上切斷了里斯本的海上供給線,打算逼迫若昂物資耗盡而投降。

若昂手下大將佩雷拉使出連鎖船陣,把戰船集中布置在里斯本外圍海上,阻止對方從海上輕易登陸。

葡萄牙人的頑強超出胡安一世的想像,經過長時間的圍困,卡斯蒂利亞依舊不能攻破里斯本,而軍中又爆發了大規模瘟疫,胡安一世被迫撤退,若昂得以成功登上葡萄牙王位。

沒過多久,卡斯蒂利亞王國和法國聯軍3萬多人卷土重來,葡萄牙國王集全國之力召集6000多軍人和盟友英格蘭援助的數百長弓手共同抗敵,結果葡軍以少勝多,大敗卡斯蒂利亞,再次贏得葡萄牙的獨立,此戰史稱阿爾茹巴羅塔戰役。從此,葡萄牙成為英格蘭忠實的盟友。

1474年,卡斯蒂利亞王國恩里克四世去世,同樣沒有男性繼承人。卡國貴族圍繞王位繼承問題,分為兩派。一派支持恩里克四世的女兒胡安娜,另一派支持恩里克四世的妹妹伊莎貝拉。

既然雙方都是女性繼承人,不可避免地要拉外援,引入外部勢力。

伊莎貝拉的背後是她的丈夫,實力強大的阿拉貢王國國王斐迪南二世。

而胡安娜的背後是母親葡萄牙公主若阿娜和她的舅舅,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對卡斯蒂利亞王位覬覦已久的阿方索五世為使自己競爭王位有理有據,不顧自己和胡安娜的舅甥關系和30歲的年齡差,果然向胡安娜求婚。而半島北方的法國素來和阿拉貢王國不和,此次危機中站隊胡安娜。

時不我待,按耐不住的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五世決定先開第一槍,自己帶領大軍攻入卡斯蒂利亞,佔領了布爾戈斯要塞。但在此處,他遭遇了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援軍,雙方僵持不下。

阿方索五世的兒子若奧迅速在國內召集了後備軍,前往支援阿方索五世。得到增援的葡軍遂與阿拉貢軍隊展開激戰。

跨國作戰的阿方索五世行動瞻前顧後,一方面怕表現得太強勢,卡斯蒂利亞貴族倒向阿拉貢,另一方面,又怕在異國損失自己的精銳部隊。導致此次遭遇戰,雙方人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葡軍敗退。

於是阿方索五世前往法國求援,但法國方面的意圖很明顯,我只是口頭上支持,仗得你們自己打。

陸戰進行的同時,海戰也同步進行。卡斯蒂利亞艦隊縱橫大西洋,突襲了葡萄牙殖民地非洲幾內亞和迦納利群島,但隨即被反應過來的葡萄牙海軍擊敗。

陸戰海戰陸陸續續打了5年,雙方投入巨大,卻都不能取得壓倒性勝利,於是雙方開始傳統模式—和平談判。經過談判桌上的討價還價和外部戰場的你來我往,雙方最終簽訂《阿卡科瓦條約》。

戰場不利的葡萄牙阿方索五世吞下苦果,被迫放棄對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要求和海外殖民地迦納利群島的所有權,而教皇也同樣反對他迎娶自己的外甥女胡安娜,這一把阿方索五世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對手伊莎貝拉成功繼承卡斯蒂利亞王位,並與丈夫的阿拉貢王國合並,實行雙王統治,成為後來西班牙的雛形,合並後的兩國也由此成為半島上最強大的國家。

1578年,葡萄牙騎士國王塞巴斯蒂昂南征摩洛哥途中,在馬哈贊河之戰中,被摩洛哥軍隊埋伏而全軍覆沒,國王本人也戰死沙場。摩洛哥前太子和摩洛哥老蘇丹也同樣死於這場戰爭,史稱「一戰死三王」。

塞巴斯蒂昂唯一的叔祖父,70歲的紅衣主教恩里克還俗繼承葡萄牙王位,但很快,這位年邁的國王也駕鶴西去,沒有留下子嗣。

這樣,葡萄牙王位在血緣上最有資格繼承的人是前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外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曼努埃爾一世的外孫女布拉干薩公爵卡塔麗娜和若奧三世的兄弟路易斯親王的私生子安東尼奧。

很顯然,這其中,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實力最為強大,受到葡萄牙貴族和僧侶的支持,而安東尼奧則頗受老百姓支持。

腓力二世倚仗武力支持,決定不再墨跡,以武力奪取王位。他派阿爾瓦公爵率1.4萬西班牙士兵進入葡萄牙,與安東尼奧率領的8000軍隊拉開王位繼承戰的序幕。

實力如此懸殊,西班牙軍隊很快取得壓倒性勝利,4000多葡軍被俘,腓力二世趁勢佔領里斯本。敗逃的安東尼奧並沒有放棄,他逃亡到英格蘭和法國,最後在亞速爾群島組織了臨時政府,繼續對抗腓力二世。

在安東尼奧的四處奔走下,英、法、荷和葡萄牙組成聯合艦隊卷土重來。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決定給予其毀滅性打擊。

在聖米格爾島附近海域,雙方艦隊爆發大規模海戰。西班牙海軍依靠船堅炮利,徹底摧毀聯合艦隊,17歲以上的戰俘全被以海盜罪處死。

西班牙軍隊乘勝佔領亞速爾群島,葡萄牙的臨時政府被摧毀,自此,葡萄牙本土及海外勢力全部並入西班牙帝國,葡萄牙進入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時期。

直到1640年,葡萄牙貴族趁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地區叛亂之際,宣布擺脫西班牙統治,擁立若奧四世為國王,結束了西班牙對葡萄牙長達60年的佔領。

『拾』 西班牙的崛起

兩個王國構成: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

卡斯蒂利亞的亞莎貝拉嫁給阿拉貢的斐迪南建立中央集權的君主制(天主教君主),西班牙通過聯姻和繼承擴張領土。1496年王位傳到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斐迪南和伊莎貝拉的女兒胡安娜公主嫁給神聖羅馬黃帝馬克西米利安的兒子、哈布斯堡家族的勃艮第公爵「美男子腓力」。1516年他們的兒子作為西班牙的卡洛斯一世和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繼承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和阿拉貢在義大利的領土。1554年查理五世的兒子腓力與英格蘭公主瑪麗·都鐸結婚,1558年他退下王位並將哈布斯堡家族一分為二傳給他的兒子腓力和他的弟弟斐迪南,即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尼德蘭、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部分義大利領地;斐迪南一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繼承包括奧地利在內的哈布斯堡家族自古以來的領地。

西班牙在腓力二世時期達到巔峰,他在馬德里建造埃斯科里亞爾宮。1559年持續到1577年與奧斯曼土耳其人對抗,消除了土耳其人的威脅,不過過度擴張已經為西班牙帝國埋下了衰落之種。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