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為什麼落後西歐
㈠ 曾經是歐洲第一強國的西班牙,它究竟是如何沒落的
西班牙的沒落始於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軍擊敗的那一刻,從那時起,失去了海上霸權的西班牙,便開啟了他的沒落之旅。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時至今日,西班牙依然是一個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經濟實力在歐盟和世界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想要成為想要恢復歐洲第一強國的稱號,顯然西班牙政府已經力不從心了。
㈡ 十五世紀,十六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為什麼走向衰落
這兩個國家應區別看待。葡萄牙實在是國力所不及,當時期全國人口不過百萬,卻要看守非洲,亞洲的大片人口稠密的土地,還要不斷向前開拓探索新的領土。雖然其成功的建立的多個商站,如阿爾金島和澳門。但終究是實力不足,在經歷本土被西班牙佔領,海外商業殖民對手競爭加劇,殖民地人民激烈反抗等眾多事件後終於衰落。其實後來荷蘭的衰落與此也有幾分相像。
西班牙則是故步自封的典型。在贏得美洲大片土地和如山的金銀後,西班牙的貴族統治階級急劇腐敗。而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流入歐洲出現了商品短缺,貨幣貶值的現象。英法荷通過貨幣革命和實行重商主義成功地發展了本國經濟。而西班牙採取的措施竟然是下令禁止本國商品出口到殖民地,直接扼殺了本國的製造業。再加上政治上的專制腐敗使得金銀大量流入西歐。 王室的奢糜生活,日益揮霍!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只用於消耗不用於生產,結果非但不能發展自己,反而阻礙了自己的進步。
西班牙從卡洛斯一世開始起先後有五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成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菲利佩二世、菲利佩三世、菲利佩四世、卡洛斯二世。由於卡洛斯一世和菲利佩二世在歐洲連年征戰,四處樹敵,造成國庫空虛,負債累累。為彌補財政赤字,稅收負擔不斷加重,人民群眾的不滿和離心主義情緒日增。西從拉美運回的黃金白銀被海盜掠奪或通過貿易方式流入英、法等國,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西班牙卻因工農業競爭力低而日趨衰落。由於經濟和宗教沖突,1588年菲利佩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1648年,西對法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和荷蘭的領土,西逐漸走向衰落。
隨著美洲貴金屬流入減少,這兩個為他人做嫁衣的國家終於慢慢衰落。
㈢ 葡萄牙西班牙衰落的原因
制度落後導致「兩牙」衰落
葡萄牙的衰落 早在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並前就顯出端倪,首先是讓他們富足起來的香料貿易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葡萄牙自己並不出產用來交易的原料,也不想生產那些工藝品。香料貿易的終點也不在里斯本,而在安特衛普。香料貿易的經營成本也在逐步加大,葡萄牙為了東方的戰爭需要花錢,為了維持與當地部落的聯盟需要花錢,更重要的是,航行到印度仍然充滿風險,海上的死亡率極高。
葡萄牙人在東方的擴張可以說有點「過度」,分散到了許多地方。葡萄牙並沒有相應的人口來承受如此多的「領地」。英國歷史學家查爾斯·博克薩說,葡萄牙人是「肚飽眼飢」,什麼都想「吃」,可是又「消化」不了。葡萄牙也曾做過努力,讓國家適度從貿易中分離出來,交給一些公司去經營。但是並沒有成功。
在葡萄牙的工業生產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葡萄牙的東方貿易卻帶動了歐洲其他國家如英國、荷蘭工業品的生產。一旦他們意識到葡萄牙人只是轉手販賣他們製造的東西,他們就用自己的艦隊一步步剝奪了葡萄牙人在遠東的據點,自己取而代之。
西班牙的衰落 一方面是由於對手實力的增強而相對處於劣勢;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經濟從一開始就為這種衰落埋下了隱患。
在強大的王權和狂熱的宗教信仰的支撐下,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海洋、獲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樣湧入的財富,幾乎都用來支撐為宗教信仰、為殖民擴張而進行的戰爭,而沒有用來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工商業。
這些王朝戰爭、宗教戰爭耗費了西班牙人的鮮血和西班牙的財富。西班牙統治者的過分擴張,顯然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他們試圖不僅在海上,也在陸上扮演主要角色。這與英國後來實行的頗為成功的戰略形成鮮明對照。英國的戰略是,置身於大陸事務的外圍,只有在勢力均衡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才進行干涉。這種戰略使英國人能全力以赴地保護、發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則和法國一樣,集中注意力於歐洲大陸,並不斷地捲入歐洲戰爭。最終結果是,英國人能建立起一個世界范圍的龐大帝國,而西班牙人卻先後失去了對自己帝國的經濟控制權和政治控制權。
與此同時,在與歐洲新興國家英國、法國、荷蘭的不斷戰爭中,西班牙作為歐洲最強盛的軍事大國也在不斷衰落。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17世紀上半葉的30年戰爭進一步拖垮了西班牙。
到1648年各國為結束這場戰爭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時候,西班牙面對財政的崩潰、國內的叛亂、普遍的貧困無可奈何。緊接著和法國簽訂的《比利牛斯和約》最終使西班牙在歐洲格局中處於一個相對來說走向衰落的國家的地位。(本報綜合報道)
深層原因
致使伊比利亞半島衰落的更實質的原因是,經濟上一向長期依賴西北歐。它們在開始海外擴張以前是這樣,在那以後依然如此。
葡萄牙和西班牙能率先從事海外擴張。但是,這一擴張沒有經濟實力和經濟動力作後盾,它們缺乏從事貿易所必需的航運業以及能向西屬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製成品的工業。誠然,有數十年西班牙的工業由於海外製造品市場的突然發展而受到促進,然而,約1560年前後,工業的發展停止了,隨即開始了長期的衰落。一個原因在於大批金銀財寶源源流入國內,引起了急速的通貨膨脹,這使西班牙工業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西班牙海外事業的最後結果是進一步刺激西北歐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而在伊比利亞半島,它僅僅提供了足夠的財富,卻並沒有實行基本的制度改革。勢力強大的王公貴族不願意看到工商業的發展導致新興勢力的崛起,他們甚至荒唐地把從事工商業的外國人趕走。這就是西班牙繁榮數十年後隨即突然地、無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㈣ 稱霸歐洲的西班牙在地理大發現運動後,是怎麼快速沒落的
㈤ 作為大航海時代的最牛的兩個國家,西班牙和葡萄牙怎麼走向衰落的
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向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他們只有掠奪財富的能力,並沒有守住財富和賺取財富的能力。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是作為地理大發現時期最早的開拓者。
所以我們說中國的古代只有資本主義萌芽,而這個萌芽一直沒有發展起來。英國在打敗荷蘭和法國後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殖民地,成為日不落帝國之後,大量的財富是湧入新興的資產階級新貴族和手工工場。在資產階級手中,他們會用這筆資金擴大生產規模。 等到第一次工業革命接近完成的時候,英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發達的製造業,才是英國能夠成為當時世界霸主的最主要的條件。
㈥ 「先發後至」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到底是因何落後於世界
在以「地理大發現」為主導的拓殖時代,西班牙、葡萄牙以「先發」的姿態空前出擊,但這兩個國家隨後為何陷入了停滯呢?
一、西葡兩國早熟的民族國家之路眾所周知,葡萄牙和西班牙都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在宗教和文化上來看,伊比利亞人都熱衷於崇拜天主。8世紀初,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侵佔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方。但他們沒有將當地的土著居民視為威脅,以至於伊比利亞人的反抗和復國運動一直沒有停歇。
這種為民族復興而不斷進行的戰斗,被當地人稱之為「光復運動」。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也正是在復國戰爭中不斷形成的。861 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兩個國家斷斷續續地進行了三百年之久的內戰。1143年,西班牙國王萊昂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的國家。1179年,羅馬教皇正式認可葡萄牙的合法地位。
宗教裁判所的陰森恐怖
文史君說1578年,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在討伐摩洛哥的戰役中陣亡。西班牙趁機以葡萄牙王位空懸為理由,提出西、葡兩國合並的事宜。兩國合並之後,國王的目光便開始從「海上」轉移到對「陸地霸權」的追求。
西、葡兩國的殖民地壟斷地位不斷受到新興國家的挑戰。17世紀以後,隨著荷蘭商人的崛起,西、葡兩國遂喪失了他們在海外貿易上的優勢地位。率先力主進行「地理大發現」的西、葡,因為一系列政策和經濟手段的失敗,喪失了在「現代化」競賽中的優勢,導致現代化事業中「後至」的悲慘結局。
㈦ 西班牙作為歐洲的一個國家,地理位置也比較優越,可是為什麼經濟跟不上趟
西班牙政治民主化進程慢,它不僅長期實行君主制,而且在20世紀30-70年代一直由佛朗哥統治,是世界上最後一個結束法西斯統治的國家,影響了國內經濟建設
在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西班牙沒有把握機遇,缺乏科技創新能力,所以西班牙落後於其他歐洲國家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
㈧ 西班牙和葡萄牙衰弱的原因
西、葡的衰弱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先建立殖民帝國稱霸於世界的兩個國家,那他又是怎麼從興盛走向衰弱的呢?
據統計,公元1545~156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即達5500公斤,白銀達24.6萬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采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與歐洲人的擴張相伴隨的,卻是美洲兩大文明中心的悲歌。到1570年,戰爭屠殺和歐洲傳來的流行病,使墨西哥地區的人口從2500萬下降到265萬,秘魯的人口由900萬下降到了130萬。美洲大陸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從那以後急劇減少了90%。
(一)無休止的戰爭耗盡了國力
「權利越大,責任越多」整個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中葉,西班牙都在同歐洲很多國家打仗,雖然西班牙在美洲擁有比自己大幾十倍的領土,但是歐洲的事務他們也同樣會插手。同時為了爭奪地中海的航海線和貿易,西班牙還要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較量。而後西班牙與法國人,義大利人打仗,又干涉了德國新教徒改革,鎮壓尼德蘭起義,又在法國的教派內戰中派兵作戰,常常都是敗多勝少,而當他還沒來得及喘口氣時,英國作為一個新的敵人出現了,直接向西班牙的霸權提出了挑戰,並最終以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而告終。由於戰爭的失利,許多從殖民地掠奪來的金銀財寶都消耗殆盡了。
(二)西班牙是腰纏萬貫的大老闆,其他歐洲各國都是他的打工仔?
憑借著殖民擴張,葡萄牙和西班牙在16世紀實現了自己經濟的繁榮和霸權。當時,資本的力量的確令人陶醉。一位西班牙人阿方索卡斯特羅在 1675 年自誇說,整個世界在為西班牙工作: 「讓倫敦滿意地生產纖維吧;讓荷蘭滿意地生產條紋布吧;讓佛羅倫薩滿意地生產衣服吧;讓西印度群島生產海狸皮和馱馬吧;讓米蘭滿意地生產織棉吧;讓義大利和弗蘭德斯生產它們的亞麻布吧,我們的資本會滿足它們的。惟一可以證明的是,所有的國家都在為馬德里訓練熟練工人,而馬德里是所有議會的女王,整個世界服侍她,而她無需為任何人服務。」當時包括整個國家人民都沉醉在這種暴發戶的心態當中,許多人寧願去殖民地冒險,也不願意當窮鬼,然而他們的目的不是把更多的錢投入到工業和製造業的生產當中,而是用於奢侈消費,比如香料貿易;上至貴族,下至很多民眾都想去殖民地去掠奪財富,個個都想發家當地主,然而本地的手工業誰干?當然是留給那些外國人去做。錢來得快,花得也快,當然不存錢的人,不勞動的人遲早會坐吃山空。掠奪來的財富變成了奢侈性消費,沒有變成可形成產業和進行技術創新的資本。這也是西班牙雖然富了,但國家自身的工業卻沒有增長。而那些「打工仔」國家的手工業水平會比這個「暴發戶」發展得更好。將來西班牙會更加依賴這些歐洲國家的商品和市場資源。而「暴發戶」奢侈的消費只不過是給「打工仔」坐嫁衣罷了。
(三)最初的貪婪,導致帝國的危機
由於價格革命的影響,受到嚴重損害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於貧困破產;另一部分人是城鄉的雇傭工人,由於他們處於被僱用的地位,而國家為保護僱主的利益,一再頒布限制提高工資的法令,使得工資的增長幅度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幅度。而在手工業發達的國家就能較順利地進行資本主義改造。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額貨幣地租,也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勢力逐漸衰落。但西班牙國內封建勢力仍相當強大,面對農產品的價格猛漲,封建貴族只是一味加強封建剝削,城市中的行會繼續控制著手工業生產。使得物價不斷上升,手工業難以為繼,西班牙商品與別的國家商品相比更加失去市場,下層階級走向破產和災荒,西班牙最終沒有留住海外流入的金銀,而英國卻能他它轉化成為財富。
1588年,海上霸主西班牙派遣自己的「無敵艦隊」入侵英國,最後失敗,西班牙衰落,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到了十九世紀,敗局已定時,西班牙已無力保有自己的殖民地,隨著殖民地的紛紛獨立,帝國隕落了
葡萄牙
1、享樂之風蔓延
香料和奴隸貿易及在美洲等地地殖民沒有給葡萄牙國內帶來生產地高漲,這是的葡萄牙在某種意義上仍然是一個傳統的國家,也就是說它的現代經濟的發展條件尚不具備,居民手中的金錢一般還不是投入生產,而是投入消費。
葡萄牙的整個生產沒有什麼變化。薩拉伊瓦說,「16世紀結束時,葡萄牙的工業生產與13世紀相差無幾,仍然是鐵匠鋪、瓦窯、土布紡織、製鞋、做馬具、紡麻、造船等」。但進口的東西卻越來越多。1526年上演的一部諷刺劇講到,葡萄牙的生肉從不列顛進口,白菜從比斯開進口。實際上各種提高有錢人生活質量的東西都要從外國進口,有的材料還提到,連雞蛋都要從外國進口。
2、不可靠的經濟繁榮
葡萄牙開辟了到東方的航線並在一定時間內及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東西方貿易,但葡萄牙並沒有能力使自己成為西方的經濟中心
3、宗教迫害的加劇
在整個16世紀里,宗教勢力在不斷加強。這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宗教改革及由此引起的反宗教改革導致了宗教勢力的強化,這在歐洲所有天主教國家裡都是一言的;一個是由於教會在海外擴張中起到了重大作用;還有一個是由於當時葡萄牙人,特別是農民把進入教會看成是拜託日益貧困的基本出路。當時農民的出路有三條:出海謀生、服侍王室成員或大貴族、入教。1533年上演的一出關於農民的劇本中,農民主人公痛心地說他窮得像條狗,他唯一得希望是把兒子送進教堂,這樣好讓他活得好一點。為什麼進入教會生活會變得好一些呢?因為教會佔有大量得土地,特別是教會對任何土地徵收十一稅的權力。
在歐洲西北部,有一個和英國隔海相望的國家,它的面積只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半北京,它的名字叫做荷蘭。 荷蘭
在八百年以前,這里是一片沒有人煙,只有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從12世紀到14世紀,才逐步形成了人類可以居住的土地。直到今天,荷蘭仍有三分之一的國土位於海平面以下。如果沒有一系列復雜的水利設施阻擋,荷蘭人口最稠密的地區,每天將被潮汐淹沒兩次。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紀的時候,卻是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一個僅有150萬人口的荷蘭,將自己的勢力幾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被馬克思稱為當時的「海上第一強國」。
荷蘭的興盛。其關鍵詞是:貿易、信用、股份制公司、資本市場、銀行。總之一句話,荷蘭人開創了現代意義的金融和商業體制,並籍此成就了大國地位。
十七世紀初期,西班牙管轄下的尼德蘭發生了人類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脫離西班牙並成立了尼德蘭共和國,也就是後來的荷蘭。荷蘭獨立後,幾十年間後來居上,成為海上強國,掌握了世界商業霸權,人稱「海上馬車夫」。它具有當時最大的商船隊,幾乎壟斷了歐洲各國之間的對外貿易,並且瘋狂地進行殖民地擴張。英國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頒布了「航海條例」,開始向荷蘭挑戰。
㈨ 在歐洲發達國家中,為何西班牙的工業化起步非常晚
因為西班牙那個時候農業落後。
類似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情況,壞賬和持續赤字的負面記錄使它們的貸款利率急劇上升,這對投資極為不利。德拉拉曾經在馬德里證券交易所坦率地嘲笑西班牙信用已被埋葬在那裡。要知道,那是1836年。教育的失敗也是誘因,西班牙的教育通常遠遠落後於大多數西歐國家。在1880年代,小學等小學教育的入學人數達到了頂峰,但在隨後的30年中卻急劇下降。除了恩斯特內圖薩大學以外,西班牙的現代教育一無是處。保護性農業在國際市場部門中沒有競爭力。農業收入太低限制了國內市場的發展,原始資本積累太少不足以支持工業發展。總是赤字的政府財政擠佔了私營企業,而不是鼓勵人們投資。
㈩ 西班牙同樣也是歐洲大國,為何它在國際上的存在感遠不如德國與法國
西班牙雖然實力也很強,但是西班牙被英國打壓著無法翻身,再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候,西班牙沒有抓住發展的尾巴,導致他在歐洲地區吊車尾。雖然西班牙有著歐洲大國的氣度,但是存在感卻很低。
第三:西班牙安於現狀開始衰弱。
二戰時期,西班牙雖然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但是因為長期屬於安逸狀態,整個國家的人民缺乏戰鬥力以及上進心,後輩們只靠著前輩們積攢下來的財富肆意揮霍。導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時候,西班牙並沒有在乎,因此沒有抓住這次發展機會,讓西班牙成為了歐洲工業發展最落後的國家,經濟不行、國力不行,慢慢也就在歐洲大國裡面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