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打敗了西班牙
㈠ 龐大的印加帝國是如何敗給了168名西班牙士兵的
這是由於西班牙人佔有了槍炮、馬匹的優勢, 印加人從來也沒有見過身披盔甲,手持鋼劍,騎著高大怪物的騎兵,當時的印加人的武器就是石質武器 ,面對手持鋼劍的敵人,他們毫無防禦能力,更不要說反抗了。西班牙人所騎乘的馬匹,更是印加人從來沒見過的巨大物種,當印加人看到這種巨大的物種橫沖直撞的沖來真的是除了驚慌失措的逃跑別無辦法,所以168名西班牙士兵瞬間就打敗了印加大軍,並且俘虜了他們的國王。
印加帝國被打敗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這些西班牙人帶的天花病毒,由於印加人體內沒有抗體,很多印加人,甚至是王室貴族都被感染了這種病毒,他們一旦被感染,就會高燒不止,甚至吐血,死狀非常恐怖。而印加人又相信靈魂永生,他們把屍體做成木乃伊,這種做法更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這些原因導致了這個偉大文明的毀滅。
㈡ 英國是如何戰勝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呢
- 英國牢牢抓住制海權,積累下大量的財富,並在世界各地拓展殖民地,在當時的英國自稱為日不落帝國。
- 英國海軍上將霍華德為了迎戰西班牙艦隊,將英國軍艦進行改裝,增加了艦的長度,去掉了船樓結構,把許多火炮裝在舷窗內而不是裝在甲板上,使火力強度和准確性大大提高。
- 英國艦隊避免與西班牙艦隊近戰,採用遠距離炮擊。西班牙軍艦既高又大,行動緩慢,英國軍艦都是中型船和小船,在遠處靈活閃避,活動自如,使得遠距離炮戰的西班牙艦隊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西班牙軍艦慘敗。
㈢ 南非世界盃中決賽中敗給西班牙是哪個國家的足球隊
荷蘭
【資料】
北京時間2010年7月12日凌晨,南非世界盃決賽在約翰內斯堡的足球城球場上演。西班牙經過加時苦戰1比0擊敗荷蘭(點擊查看技術統計),歷史上首次獲得冠軍。第116分鍾,伊涅斯塔打入絕殺球。荷蘭後衛海廷加在第109分鍾時累計兩張黃牌被罰下。
荷蘭之前六戰全勝,以出色的表現昂首晉級決賽,而西班牙雖然首輪負於瑞士,但隨後也取得五連勝佳績。歷史上雙方共有過8次交鋒記錄,荷蘭4勝1平3負稍占優勢。兩隊之前從未有過世界盃奪冠記錄,因此本場比賽之後將誕生新的世界冠軍。
荷蘭今天排出451陣型,范佩西依舊突前,羅本和庫伊特在兩翼活動,而斯內德則為中場核心。西班牙沿用了半決賽時的陣容,比利亞突前,伊涅斯塔和佩德羅兩翼齊飛。中路哈維出任核心。
經過挑邊之後比賽開始,荷蘭首先開球。第3分鍾,佩德羅在右側送出直傳,可惜比利亞處於越位位置上。第5分鍾,西班牙獲得右側任意球機會,哈維傳中落點極佳,拉莫斯的頭槌沖頂被斯特克倫博格神勇撲出,隨後皮克在禁區左側的小角度射門又被封堵,荷蘭躲過一劫。第8分鍾,布斯克茨橫傳失誤,庫伊特前場斷球後搶射,球被卡西利亞斯撲住。
第11分鍾,拉莫斯在右路強行突入禁區後傳中,球在小禁區內被海廷加解圍踢出底線。隨後哈維和伊涅斯塔在右側經過戰術角球配合後回傳,阿隆索傳中到後點,比利亞的凌空抽射打在了邊網上。第15分鍾,范佩西前場攔截時鏟倒卡普德維拉,領到本場首張黃牌。僅僅一分鍾後,普約爾背後鏟倒羅本,也得到一張黃牌。緊接著斯內德距離球門38米處選擇直接攻門,球被卡西利亞斯穩穩抱住。
第22分鍾,范博梅爾在前場右側背後鏟倒伊涅斯塔領到黃牌。一分鍾之後,拉莫斯鏟倒庫伊特也領受了黃牌。第28分鍾,德容正面攔截時一腳踹在了阿隆索的胸口,韋伯再次出示了黃牌。第33分鍾,荷蘭後場的長傳本來沒有任何威脅,但卡西利亞斯判斷失誤,不但沒有得到球,反而給了荷蘭角球機會,但隨後范佩西禮貌地將球傳給了卡西利亞斯。
第37分鍾,羅本角球傳到外圍,范博梅爾冷靜敲到禁區左側,但馬泰森准備不足沒有踢到來球。一分鍾後西班牙展開快速反擊,佩德羅的射門偏出右門柱外。第44分鍾,阿隆索的任意球攻門稍稍打偏。補時階段,羅本的射門被卡西利亞斯撲出底線。半場結束時,雙方均未進球,暫時互交白卷。
易邊再戰,雙方暫時沒有進行人員調整。第48分鍾,哈維角球傳中,普約爾搶到第一落點頭槌一蹭,但是卡普德維拉後點包抄沒有踢上。第52分鍾,羅本在右路橫向內切後遠射,球被卡西利亞斯撲住。兩分鍾後,范布隆克霍斯特阻擋拉莫斯突破得到黃牌。隨後哈維任意球直接攻門,可惜稍稍偏出右門柱外。第56分鍾,海廷加防守中撞倒比利亞得到黃牌。
第58分鍾,羅本任意球傳中,海廷加的頭槌攻門稍稍偏出遠角,不過裁判示意已經越位在先。第60分鍾,西班牙做出首次換人調整,納瓦斯換下了佩德羅。第62分鍾,斯內德中路送出直傳,羅本形成單刀機會。遺憾的是他的射門被卡西利亞斯用腳擋出底線,荷蘭錯過絕佳機會。隨後斯內德角球傳中,海廷加後點頭槌擺渡,羅本的凌空抽射打高。
第
67分鍾,范佩西在右翼形成突破,但隨後被卡普德維拉放倒,主裁判向其出示了黃牌。第69分鍾,納瓦斯右路突破後傳中,海廷加中路試圖鏟斷失敗,但隨後比
利亞近在咫尺的射門卻打在海廷加腿上彈出底線,西班牙也錯過一次絕佳機會。一分鍾後,卡普德維拉的遠射被斯特克倫博格撲住。
第71分鍾,荷蘭用埃利亞換下庫伊特。第74分鍾,比利亞的任意球攻門偏出右門柱外。第76分鍾,納瓦斯右路傳中到後點,比利亞的倒地射門打飛。一分鍾後,比利亞接應哈維傳球後在禁區左翼射門,球被范德維爾擋出底線。隨後哈維角球傳中,拉莫斯無人防守的情況下頭槌沖頂稍稍高出橫梁。第83分鍾,羅本利用個人能力強行突破禁區,但是他在射門前被西班牙後衛干擾,球被卡西利亞斯撲住。隨後羅本向裁判抗議得到黃牌。第87分鍾,西班牙用法布雷加斯換下阿隆索。最終雙方在90分鍾內戰成0比0平,比賽被拖入加時賽。
第
95分鍾,西班牙獲得絕佳機會,伊涅斯塔中路送出直傳,跟上的法布雷加斯禁區內單刀射門,球被斯特克倫博格神勇撲出。一分鍾後,斯內德角球傳中,馬泰森的
頭槌攻門稍稍高出橫梁。第98分鍾,哈維右側角球傳中,普約爾的頭槌攻門頂偏。一分鍾後,法布雷加斯投桃報李送出直傳,伊涅斯塔獲得單刀之後稍稍猶豫,結
果被范布隆克霍斯特解圍。第99分鍾,荷蘭用范德法特換下德容。
第101分鍾,納瓦斯在禁區右側的射門打在了邊網上。第104分鍾,法布雷加斯中路連續過人後射門稍稍偏出右門柱外。第105分鍾,荷蘭用布拉夫海德換下了范布隆克霍斯特。加時賽下半場開始前,西班牙用托雷斯換下比利亞。第109分鍾,伊涅斯塔在罰球弧前沿被海廷加拉倒,後者累計兩張黃牌被罰下,隨後哈維任意球攻門高出橫梁。第111分鍾,范德維爾絆倒伊涅斯塔得到黃牌。第115分鍾,斯內德的任意球攻門打在法布雷加斯身上彈出底線。
比賽的第116分鍾,法布雷加斯在罰球弧內送出絕妙短傳,伊涅斯塔在禁區右側反越位成功後大力抽射,球打進球門左下角。憑借這個進球,西班牙1比0絕殺荷蘭,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世界盃冠軍。
㈣ 二戰德軍有沒有打敗西班牙
二戰中德國和西班牙關系很好。
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權就是在德國、義大利納粹支持下建立起來的。
西班牙是唯一沒有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法西斯國家。佛朗哥曾經宣稱:在一個受盡苦難和蹂躪的歐洲中,西班牙是一塊快樂的綠洲。這是「國家主義運動」的成績。
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佛朗哥立即表示支持德國的軍事行動,並很快組織了1.7萬人的長槍黨志願軍,稱為「藍色師團」,參加對蘇作戰。佛朗哥強調,「藍色師團」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蘇俄的一貫立場,這並不等於參加軸心國一方作戰。
1975年,82歲的佛朗哥死了。他是法西斯獨裁者中唯一壽終正寢之人。
㈤ 16世紀時,英國為什麼會打敗強大的西班牙
在歷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加速歷史進程的事實。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請記住一個偉大的名字:納爾遜,當時的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大家應該都知道,水手標準的帽子是無檐帽加上兩根飄帶,這個的起源就是因為納爾遜將軍。
在特拉法爾加角海戰中,英國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把他的艦隊主力集中在法國海軍上將皮埃爾-夏爾·維爾納夫(Pierre-Charles Villeneuve)防線的兩個關鍵點上。納爾遜在數量和武器上處於劣勢,以27艘戰列艦對聯合艦隊的33艘戰列艦。但是,在艦隊的航海術和短距重炮這兩個關鍵因素上,皇家海軍的艦隊處於優勢地位。因此,納爾遜決定突破聯合艦隊的防線並近距接戰,從而發揮自己艦隊的長處。他摒棄了傳統的線列式戰術——即把艦隊一字排開並用艦炮攻擊兩側的敵艦,而是把他數量上處於劣勢的艦隊分為兩隊,並垂直地穿插到敵艦中去,不過這樣做,最危險的就是得承受敵艦鋪天蓋地的火力。 納爾遜知道,如果他採取傳統的線列式戰術,與在數量上占優勢的聯軍艦隊比拼火力,則他取勝的機會簡直就是微乎其微。因此,他寧願暫時暴露在聯軍艦隊的火力下,也要集中力量來突破其隊列,從而使交戰從比拼火力轉變比拼航海技術和近距射擊,而這正是英國艦隊所擅長的。他計劃用他那非正統的但卻非凡的近戰,把聯合艦隊的前隊9艘軍艦從大隊中分割開來,並且用他的艦隊猛攻後隊的西班牙和法國軍艦,而那裡正是聯軍最薄弱的地方。
面對英國軍艦的追擊,法國維爾納夫給聯合艦隊下的掉頭命令,使艦隊打亂了已經列好的隊形。艦隊中不少地方出現缺口,影響了士氣。聯合艦隊後方是剛離開的加的斯港,有些官兵不願戀戰,准備打不贏就逃回去。而納爾遜也擔心敵人艦隊再縮回港內,於是指揮英國艦隊切入法西艦隊和加的斯之間,令敵人無處可退。納爾遜用旗語,向所有英國軍艦下達了著名的命令: 「英格蘭要求每人恪守職守!(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ty)」英國艦隊分成兩支,分別由柯林伍德和納爾遜指揮,乘風破浪,逼近敵人。柯林伍德和任務是殲滅敵軍後衛,而納爾遜則率隊直插法國艦隊的中間。(後世的日本,與英國頗多相似之處,日本海軍也頗以英國海軍為榜樣,在日本海大海戰中,聯合艦隊司令東鄉海軍大將升起Z字旗,發出著名的指令:「皇國興廢,在此一舉」,亦頗有英國海軍之風。)
納爾遜以「勝利」(HMS Victory)號為旗艦,而在納爾遜的南面,卡斯伯特·柯林伍德(Cuthbert Collingwood)將軍以「王權」號(Royal Soverign)為旗艦,他們各率一個支隊,沖向聯合艦隊。納爾遜的戰艦完全暴露在聯合艦隊側翼的火力中,而且自己的舷炮並不能向前攻擊。納爾遜必須冒著風險,集中他有限的艦隊,憑著自己船員高超的航海技術和射擊技術,迅速插進聯合艦隊的中間,好在英國艦隊已搶佔了上風頭,兩個英艦支隊都是順風而行,因此航速很快,迅速沖向法艦。上午11點30分,柯林伍德已經接近法西聯合艦隊的後段,法艦隊司令維爾納夫發出了「開火!」的命令。11時45分,法艦「弗高克斯」號射出了第一炮,射向柯林伍德的旗艦「王權」號,此時,交戰雙方都升起他們的國旗。在英、法、西三國的船上,鼓樂齊鳴,士兵舉槍敬禮。
在接近敵方艦隊的最後時刻,領頭的英國軍艦被擊中,開始燃起熊熊大火。不過,他們還是插進了聯合艦隊的隊列,並且給予敵人以迎頭痛擊。納爾遜支隊在戰斗中將聯合艦隊的前隊(前9艘軍艦)與中軍分割開來,柯林伍德支隊則以楔形插入了聯合艦隊後隊與中軍的連接點,並猛攻西班牙和法國戰艦的後隊。
會戰開始。特拉法爾加大海戰分為三個階段:柯林伍德的攻擊,納爾遜的攻擊和法將杜馬羅爾反攻失敗。
當法艦「弗高克斯」號向英艦「王權」號開炮時,英艦「王權」號仍繼續保持航向不變,切進了法艦「弗高克斯」號和西班牙艦「聖安拉」號之間。英艦「王權」號以一敵二,先用左舷炮轟擊敵艦「聖安拉」號的船尾,使之遭受重創,接著,又對著敵艦「弗高克斯」號發射右舷的火炮,此後又駛近「聖安拉」號的身後,繼續向它猛烈射擊。至下午2時20分,西班牙軍艦「聖安拉」號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乘員死者104人,傷236人,開始下旗投降。而此時,英艦「王權」號也身負重傷,英巡洋艦「歐亞拉斯」號趕來營救。而對於已經投降的西班牙艦「聖安拉」號,英艦「歐亞拉斯」號艦長黑木大佐布萊克伍德上校躍過船去,把重傷垂危的阿爾發海軍少校運到「歐亞拉斯」號。
在英艦「王權」號出戰8分鍾後,英艦「貝里島」號也從法艦「弗高克斯」號的後面切入敵艦隊之間,隨即,英艦「火星」號也投入了戰斗。此後,其它每一艘英國軍都是以這種方式陸續切入敵艦之間,向兩端的敵艦用兩側的舷炮猛擊,使每艘敵艦都受到了連續的集中火力打擊。下午3時,柯林伍德的最後一艘戰列艦「親王」號也投入了攻擊。
法西艦隊被英艦的切入攪得陣勢大亂,到戰斗結束時,與柯林伍德交戰的15艘法西兩國軍艦,其中10艘被俘,1艘被擊沉。逃走的只有4艘,其中有1艘為西班牙旗艦「奧國王子」號,而此旗艦上的西班牙海軍將領格拉維拉已經身負重傷,奄奄一息。
就在柯林伍德支隊開始作戰25分鍾後,納爾遜支隊也投入戰斗。與前者不同,它始終保持著不規則的魚貫形隊形。納爾遜親乘旗艦「勝利」號,率「提米萊爾」號、「海王星」號3艘三層甲板大型戰列艦向聯合艦隊的前隊與中軍之間插入。下午12點24分,「勝利」號的左舷炮開始射擊。交火不久,「勝利」號開始向右旋轉,納爾遜企圖尋維爾納夫的旗艦。雖然「勝利」號上的一切望遠鏡都在拚命尋找,想發現維爾納夫的司令旗,但是一無所獲。於是,納爾遜遂假定維爾納夫可能是在法國最大的軍艦,四層甲板軍艦「三叉戟」號上,於是指揮「勝利」號向「三叉戟」號發動猛攻。正當「勝利」號向「三叉戟」號發炮猛轟之際,「勝利」號的一名觀測兵發現在「三叉戟」號後方有一艘不起眼的兩層火炮甲板中型戰列艦,此艦是法艦「布森陶爾」號,上面掛著總司令維爾納夫的旗幟,維爾納夫的旗艦被發現了。「勝利」號冒著敵人的炮火,鑽到了「布森陶爾」號的身後,用其船頭上的68磅短炮和側舷的火炮,對准「布森陶爾」號的舷窗中猛射,由於「勝利」號逼得太近,炮火太猛,「布森陶爾」號被打得千瘡百孔,人員死傷慘重。
此時,英艦「海王星」號和「征服者」號也趕來圍攻法國旗艦「布森陶爾」號,「勝利」號把這艘中型艦交給他們,自己轉而進攻法國的大艦「敬畏」號。「勝利」號和「敬畏」號立即糾纏在一起,「勝利」號和「敬畏」號戰列艦互相逼近,雙方投鉤手立刻就把對方的戰艦勾住了。英國水兵和法國水兵都准備跳上敵艦甲板,進行古老而殘酷的接舷戰。法艦「敬畏」號艦長、法國海軍上校盧卡斯指揮法國水兵沖向「勝利」號的甲板,遭到英軍水兵用步槍猛烈掃射,英軍火力太猛,法軍紛紛倒在英軍槍口之下,死傷慘重。戰斗持續了一小時。納爾遜和「勝利」號艦長、皇家海軍上校哈迪親臨甲板指揮戰斗,就在法軍的沖鋒即將被英軍擊退之時,法艦「敬畏」號上的一個狙擊手打來一槍,正中納爾遜的胸膛,納爾遜應聲倒地,水兵們急忙將他抬到後艙搶救,納爾遜一直平靜地躺在那裡等到戰斗結束。
正當「勝利」號與「敬畏」號交戰時,英艦「提米萊爾」,「海王星」號向法國最大的軍艦「三叉戟」號發起圍攻,激戰一個半小時後,「三叉戟」號戰死245人,負傷173人,這艘四層甲板巨型戰列艦遂開始下旗投降。英國人登上這艘大艦去收容俘虜,發現,「其死傷人數在三四百之間,到處都是血肉,後甲板上堆滿傷兵,有的沒有腳,有的沒有手。」
法艦一艘艘地投降,而英艦還在源源不斷趕來助戰,此後,英艦「不列顛」號,「巨人」號和「征服者」號,先後加入戰陣,圍攻法國旗艦「布森陶爾」號,下午2時5分,維爾納夫終於堅持不住,下令「布森陶爾」號降旗投降,維爾納夫被俘。據英國人記載,法國旗艦上「到處都是死屍,景象非常之凄慘。死傷總數在四百人以上,多數屍體沒有腦袋。」
英艦雖然數量比法艦少一些,但是,戰鬥力超過法艦數倍,所以,此戰只是一部分英艦投入戰斗,就已經擊敗了法國艦隊,在「勝利」號開始作戰40分鍾後,英艦「阿賈克斯」號才開始作戰,而後「阿伽門農」號,「非洲」號、「奧利安」號,也都相繼趕到參戰,而當維爾納夫降旗投降時,納爾遜支隊中的最後兩艘軍艦,「米羅陶爾」號和「斯巴爾特」號都還不曾參加戰斗。
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最後階段是法西聯合艦隊將領杜馬羅爾的反攻,這不過是法軍的垂死掙扎而已。杜馬羅爾的分艦隊一直處於聯合艦隊的前衛,戰鬥打響時,維爾納夫命令「各自為戰」。但杜馬羅爾缺乏主動攻擊精神,一直在艦隊的前衛位置徘徊,等待具體指示。而此時,艦隊司令維爾納夫正被納爾遜打得焦頭爛額,自顧不暇,那裡有功夫管他?此時,杜馬羅爾仍然沒有主動參戰的意思,還在等待命令。直到下午2時,維爾納夫支持不住了,這才想起杜馬羅爾,急忙發令,令他調轉頭來支援自己,但是,此時不巧風恰好停了,杜馬羅爾艦隊的調頭轉向十分困難。等到他好不容易轉過頭來,法軍主力維爾納夫已經投降了。最後時刻,杜馬羅爾把10艘軍艦編成兩隊投入反擊。當時,聯合艦隊敗局已定,但不管形勢的惡化,杜馬羅爾還是最後打了一下,總算是有所交代吧。經過一番炮戰,法艦「聖奧古斯丁」號、「拉約」號、「英提皮德」號、西班牙軍艦「海王星」號(作戰雙方各有一艘「海王星」號)向英國艦隊投降。杜馬羅爾則乘旗艦「恐怖」號連同「蠍子」號、「布朗山」號、「杜高陶因」號、「英雄」號等艦艇逃走。10月21日下午4時30分,震天的炮聲終於停止了,戰場上空仍然硝煙彌漫,久久不散,鮮血染紅了海面,有的軍艦還在燃燒。整個會戰,法軍死3373人,傷1155人,西班牙軍死1022人,傷1383人,總計聯合艦隊被俘三四千人,傷、斃、俘加在一起,聯合艦隊損失有1.4萬人;而英軍人員損失則小得多,死449人,傷1214人。軍艦方面,法國和西班牙聯合艦隊的33艘戰列艦中,有12艘被俘,7艘被摧毀,只有14艘逃脫,而在逃脫的14艘中,1艘起火燃燒,9艘逃往加的斯,4艘逃向直布羅陀。而當夜晚間,風暴大作,連續四天,多數負傷的法西軍艦都沉沒了,包括被俘的法西軍艦。而在整個會戰中和風暴之中,英國艦隊則無一船損失。
身負重傷的納爾遜得知會戰已勝利的消息後說:「我感到滿意。」他親吻了哈迪艦長:「感謝上帝,我總算盡了我的職責。」然後與世長辭,時年47歲。
10月27日,柯林伍德派拉皮羅提爾中尉回國報捷。11月4日,拉皮羅提爾在法爾茅斯上岸後,火速前往倫敦。他一路調換了19次馬,於11月6日清晨1時趕到海軍部。拉皮羅提爾見到英國海軍部長的第一句話是:「報告!我們獲得了一次偉大的勝利,但是,我們失去了納爾遜子爵!」
特拉法爾加海戰是帆船海戰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殲滅戰,也是19世紀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特拉法加海戰也是裝備實心炮彈的木質帆船之間最大的一次海戰。納爾遜在這場海戰中敢於突破陳舊的戰斗序列理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徹底殲滅了法西聯合艦隊。納爾遜非凡的膽略和高超的指揮藝術,使他成為一代名將而名垂史冊。英吉利民族為他深感自豪,就連他的敵人拿破崙對他也是推崇備至,當聽到納爾遜的死訊後,拿破崙當即命令在每艘法國的軍艦上,都掛上納爾遜的畫像,一是為紀念他,同時也是以他作為法軍學習的榜樣。英國軍事理論家富勒在《西洋世界軍事史》中評價說:「無論從那一方面來說,特拉法爾加海戰都是一個值得記憶的會戰,它對於歷史具有廣泛的影響。它把拿破崙征服英國的夢想完全擊碎了。一百年來的英法海上爭霸戰從此告一結束。此戰使英國獲得了一個海洋帝國,這個帝國維持達一個世紀以上。
水兵帽上頗有特色的兩根飄帶的來歷,與英國海軍將領納爾遜有關。1805年,拿破崙皇帝率領一支陣容強大的艦隊,向英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不畏強敵,帶領一支艦隊,與敵軍進行了殊死的搏鬥。在納爾遜的英明指揮及全體將士的奮力拚搏下,英國海軍一舉殲滅了15艘敵艦,打擊了來犯之敵的囂張氣焰,保衛了英國領土,使英國海軍的威風四揚。這場戰斗的勝利,使智勇雙全的納爾遜成為英雄。可他在激戰中由於胸部中彈而為國捐軀了。全英國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英國海軍決定,為了悼念這位傑出的統帥,在舉喪期間,所有水兵帽後面都要綴上兩根黑布帶,以示哀悼。誰知,水兵帽綴上黑布帶後,戴起來更好看。舉喪期結束後,黑布帶也沒有拆除,仍為水兵們沿用,以至後來成了不可缺少的裝飾品。英國水兵服誕生後,受到其他國家海軍的喜愛。許多國家仿製英國水兵服,有的國家做了一些改進,於是形成了式樣大致相同的水兵服。
㈥ 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是哪一年
1858年
1858年8月8日,英國艦隊(34艘戰艦、163艘武裝帆船,艦隊指揮官是霍華德和德雷克)向西班牙「無敵艦隊」(22艘戰艦、108艘武裝帆船)展開攻擊。英國艦隊7日半夜向西艦隊展開火攻,並在翌日凌晨在加來海峽南岸格拉沃利納附近向西艦隊發起攻擊。西艦隊力圖靠近英艦隊實施接舷戰,但因艦體笨重機動性差,加上火炮射程較近,在英艦隊機動靈活的遠射程炮火打擊下陷入被動。激戰至傍晚,西班牙無敵艦隊被挫敗,600人陣亡,三艘帆船被擊沉,一艘被俘,英國人有500餘人傷亡。西班牙艦隊被迫繞道蘇格蘭向國內返航,但在途中又遭風暴襲擊,損失各類船隻40餘艘。
㈦ 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哪國打敗
英國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㈧ 西班牙是當時的海上霸主,英國皇家海軍為什麼能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相信大家都從歷史書上學到過,英國皇家海軍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從此國力蒸蒸日上,終於在19世紀迎來了最高榮光---建立了日不落帝國,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統治世界近一百年。那麼英軍是如何取勝的呢?
英國海軍勝利的因素很多,包括宗教、軍事、經濟等等,並不是我們歷史教科書中寥寥數語。英國海軍的勝利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輝煌,因為當時西班牙的海軍雖然龐大,但它的戰術是非常原始的,就是靠上敵艦,然後再讓步兵往上沖,實際上就是把陸戰那一套搬到海上。
英格蘭人用勇氣和實力不僅捍衛了自身新教信仰的自由,更使得天主教對其他西歐國家的控制力也開始松動。西班牙這個天主教帝國已經從威望的頂峰滑落,不能再充當羅馬天主教會的無敵打手,人們都徹底意識到通過武力實現歐洲的宗教統一已經不可能,也不會倒退至中世紀天主教會凌駕於各國政權之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