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4月6日死亡多少人
㈠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的流行的范圍和影響
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台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城鎮發生,再往鄉村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在台灣367萬人中,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屍體的帳篷,1919年5月29日
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㈡ 人類歷史上6次流感大爆發,你怎麼看呢
流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厲害的傳染病之一。從16世紀以來,在過去的400年裡,有記載的全球性的“大流感”至少有30次。本文主要描述20世紀以來,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的6次重要的“大流感”,通過科學地學習歷史,來了解流感的發生、發展和變化。
“西班牙流感”
2009年4月初,在墨西哥和美國出現一種新型甲型 (H1N1) 流感病毒。該病毒通過人-人傳播迅速在全球范圍蔓延,並導致 21 世紀的首次流感大流行。截至 2010年8月6日,向 WHO報告的實驗室確診的全球因感染2009甲型 (H1N1) 流感而死亡的官方統計人數為18449人。
㈢ 1981「西班牙病毒」是怎麼一回事
哦 那個是西班牙流感
網路是這樣說的(你去網路一下 好像豬流感和這個有關系)
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陷入自相殘殺之中,死亡者一千多萬,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然而,就在這場浩劫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場流感的爆發奪去了2000萬到4000萬人的性命,這就是上世紀人們聞之色變的西班牙流感,或稱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西班牙流感實際上就是禽流感的變異。 西班牙流感並不是從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Funston)軍營中(1918年2月)。「西班牙流感」(SpanishLady)之所以的命是因為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美國遠征軍把病菌帶到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處於大動亂、大改組,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發生了。當時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稱之為西班牙流感。由於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發生在1918年故也稱之為1918年流感。
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發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1918年3月11日午餐之前,軍營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就去部隊的醫院看病,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的周末,這個軍營里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很快又傳播至底特律等3個城市→3月美國遠征軍乘坐船帶至歐洲前線→4月傳播至法國軍隊,然後至英國和其他國家軍隊→5月達義大利、西班牙、德國、非洲,印度孟買和各爾各答→6月由英國遠征軍傳播至英國本土,然後至俄羅斯、亞洲達中國、菲律賓、大洋洲至紐西蘭→1919年1月達澳大利亞,即不到一年時間席捲全球。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災難是流感流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5億以上,發病率約20%~40%,死亡人數達4000多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多。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殺死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這次的死亡曲線卻呈現出一種「W」型——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這次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西班牙國王也不能倖免
美國死亡人數50萬,僅10月10日費城就有759人死於流感,西班牙800萬人患病,包括國王阿方索三世在內,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門被迫關門,電車停運;英國喬治五世也未倖免,英格蘭和威爾士死亡達20萬,皇家艦隊三周無法入海,影響作戰;印度孟買死亡700萬;一些因紐特人村遭受滅頂之災,有一村80人死於流感73人;20%的西薩摩亞人死於流感。許多國家屍體堆山;加拿大渥太華有軌電車沒有乘客;學校,歌舞劇院,電影院無燈光,游泳池和保齡球館空無一人;南非一個小鎮由於缺乏棺木,毯子裹屍體草草下葬,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穿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國,3月始自廣州直至東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廣泛,北平警察患病過半,哈爾濱40%人被感染,學校停課,商店歇業。上海也出現過兩個流行波。
恐怖的日子
秋天,第二波流感襲來。在美國費城,10月份死了13000人,第一周就死了2600人,第二周為4500人。「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疾馳」。無人認領的屍體散布數日,馬車穿行在街上,呼喚活著的人走出家門,帶走親人的遺體。
許多地方,掘墓工人來不及挖坑。不管是開普敦還是紐約,棺材早已缺貨,死者裹著毯子入土。
一名澳大利亞婦女看到,在三個小時中,有26支送葬隊伍經過她家門口,每7分鍾一支,幾乎是首尾相接。她當時的心情,真是無法形容。
病勢兇猛超出想像:
南非老礦工希爾握著吊罐車操縱桿的手突然沒了力氣,吊罐飛向空中,裡面的40名下班礦工,死了24個。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一個在等班車的男子一邊向人打聽終點站,一邊倒地死去。南非開普敦一輛電車只行駛了3公里,就有6個人死在車上。
在紐約,4個人打牌到深夜,第二天一早,3人已經病倒了。
倖存者回憶那段經歷,無不心有餘悸:
口罩是必備之物,沒戴口罩就別想上公交車。據說在美國舊金山,一名衛生官員開槍打死了一個不願意戴口罩的男子。
人們生活在恐懼之中,見面也不打招呼,連看也不敢看一眼,害怕眼神會傳播流感。芝加哥一名工人恐懼到極點,高喊:「讓我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家人!」然後用刀片割開了一家五口的喉嚨。
仗都沒法子打了
流感讓一戰中正在打仗的交戰雙方沒法子繼續打下去。士兵的槍已經成了拐杖,開小差的士兵源源不斷。
英國海軍在5月間大半時間沒法打仗,連英王喬治五世也躺倒了。美軍傳奇將軍麥克阿瑟,也被流感折磨得奄奄一息,只好讓4名傳令兵用擔架抬著他指揮戰斗。當時人們以為是德國在搗鬼,用了生化武器。
但德軍也飽受流感打擊,而且它的盟國紛紛散夥,保加利亞、土耳其和奧匈帝國都退出了戰爭。德國在協約國和流感的夾擊下,只好投降。
因此有人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流感加速了戰爭結束。
1918年流感在中國
中國報界當時稱這次流感為「骨痛病」、「五日瘟」。當年3月起,流感從廣州到東北,從上海到四川,到處流行。哈爾濱40%的人感染;溫州有10%的病人死於流感;撫順患者7000人,煤產量減少75%;台灣感染80萬人,死亡25000人;齊齊哈爾和長春每日各死百人,棺材商來不及製造棺材。
翻閱資料,看到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報》的一篇報道,題為《救治時疫之布告》。報道全文刊登了當時定海縣知事馮秉乾撰寫的一份布告,是一首通俗的六言詩:
定邑城鄉內外,近來疫症流行。
由於天時亢旱,井河飲料不清,
加以人民習慣,多不講究衛生,
以致釀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頃。
民生疾苦如此,本縣軫念殊深,
特與醫家考證,厥病是為風瘟。
主治宜銀翹散,有無咳嗽須分。
葯味照方加減,初起服之極靈。
茲將各方列後,布告縣屬人民,
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請醫生,
趕緊照方買葯,連服自可安寧。
方葯並非貴品,萬勿吝惜錢文,
須知身命要緊,不可迷信求神,
妄食香灰神水,轉致誤害己身。
按照清潔方法,大家認真實行,
既於衛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務望通人達士,解說不借口唇,
使彼無知鄉愚,俾得一體遵循。
「風瘟」是中醫對流感的稱呼,「銀翹散」為清代醫家吳鞠通研製,是治療流感的名方,可謂對症下葯。
這次流感可怕在哪裡
可怕在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死亡人數多、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極短。
據說當時全球17億人口中,有7億人發病。最保守估計,死於流感及並發症的有2000萬人,實際可能達4000萬到5000萬人,甚至有人說,死亡人數可能超過1億。
順便提一下:一戰造成的死亡人數是1000萬。
最神秘的是,這次流感與其他流感不同,死者絕大多數是20歲到40歲的青壯年,而不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孩子。
還有一個神秘之處是,它在1919年春發動第三波襲擊後,忽然間消失了。
西班牙流感的得名,是因為當時西班牙報紙首先報道了這種疫病。它還有一個讓人心裡發寒的動人別名:西班牙女士。
一直以來,人們都沒搞清楚,西班牙女士是怎麼來到世上的。因此科學家深深擔憂:如果它再次襲來,人類能抵擋得了嗎?什麼時候,流感會像天花那樣被消滅?
西班牙流感屬於H1N1中的一種病毒種株.H1N1多由豬或飛禽攜帶,又被稱為豬流感(Swine Flu).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美國科學家的研究已經顯示,曾在1918-1919年導致50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由鳥類攜帶。在2009年由墨西哥開始爆發的流感也同屬於H1N1.
西班牙流感與禽流感(H5N1)的聯系
美國科學家在《自然》雜志發表的文章說,他們已經找到1918年的豬流感H1N1病毒與2007~2008在亞洲出現的禽流感病毒H5N1的由某幾個共同的基因變異.這說明從基因上來看,禽流感病毒H5N1也有易於傳播的可能性.美國另一個研究小組也在《科學》雜志發表文章,他們已經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們發現的一些基因密碼將有助於對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出預報和准備。
㈣ 1918年 西班牙大流感!人們如何防疫打疫苗嗎
就帶個口罩 那時候的醫學水平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在1918~1919年曾經造成全世界約10億人感染,2千5百萬到4千萬人死亡(當時世界人口約17億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約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較起來較為致命。其名字的由來並不是因為此流感從西班牙爆發;而是因為當時西班牙有約8百萬人感染了此病,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稱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至於在西班牙則稱此為法國型流行性感冒。 歷史 流感期間 Camp Funston 的緊急軍事醫院。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簡單分為三波,第一波發生於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發生於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發生於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於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間。第一波有記錄的流感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Camp Funston, Kansas),但當時的症狀只有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然而在當時的說法則指出,這波流感是源於中國南部,由1917年中國支援歐戰的勞工所傳播,但並無相關證據。4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3月中國、5月西班牙、6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病情,但都不嚴重。 西雅圖的電車服務員拒絕沒有口罩的乘客搭乘。1918年8月剛離開西非國家獅子山的英國船上發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該船抵達英國之前,75%的船員被感染,7%的船員死亡,另外多艘船隻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另一說第二波的源頭是當時蘇聯的阿什哈巴德(1918年8月初波斯的麥什德(Meshed)便發生了高死亡率的流感,據說是由阿什哈巴德所傳出,但因俄國內戰而無法確認[1])。8月27日,流感傳入美國,並在波士頓的碼頭工人間傳播,而法國的布萊斯特(Brest)也在幾乎同一時間爆發了流感;9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普遍傳播,並在數星期內傳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歲的青壯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別高,其症狀除了高燒、頭痛之外,還有臉色發青和咳血等;流感往往引發併發症而死亡,以肺炎最多。許多人早上還正常,中午染病,晚上便死亡。許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場所,電影院、舞廳、運動場所等都被關閉長達超過一年。同年10月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月,20萬美國人在這個月死去,1918年美國的平均壽命因此比平常減少了12年。 戴口罩的西雅圖警察,1918年12月第三波流感在大約1919年冬季開始在許多地方出現,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在澳洲,流感延續到了1919年8月 (南半球的冬季);至於在夏威夷,則是延續到了1920年3月。此流感漫延全球,從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薩摩亞島,無一倖免;許多愛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絕,在薩摩亞死亡率更高達25%。亞馬遜河口的馬拉若島是當時世界上唯一沒有感染報告的人類聚集地。 這一波的大流感也傳入臺灣,在當時造成約4萬餘人的死亡。第一波流感於1918年6月初在基隆開始出現,然後蔓延全島,至9月下旬消失,沒有特別顯著的死亡率。10月下旬,第二波流感又開始從基隆出現,並順著縱貫鐵路往南擴散至新竹、台中、台南、打狗、阿緱等地,並藉由海運傳入花蓮港和澎湖,至12月中旬結束,造成約77萬人感染,25,394人死亡。1919年12月,第三波流感又從基隆開始出現,1920年2月底結束,造成約14餘萬人感染,19,244人死亡[2]。日本人社群最先爆發疫情,再傳給台灣人;先在都會區發生,再往鄉間擴散。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缺乏,全台灣367萬人,只有732名受過4年醫學教育的西醫師。日本人患者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因此死亡率較低,死亡率為1.1%;台灣漢人為3.3%、台灣原住民則為3.5%[2]。 麻薩諸塞州的 Emery Hill,放屍體的帳篷,1919年5月29日西班牙流感奪去2千5百萬到4千萬(一說7千萬或一億)條生命,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死亡人數還多,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提早結束的原因之一,因為各國都已經沒有額外的兵力作戰。 至於在青壯年死亡率較高,有兩種假說:一是老年人口已經經歷過流感,因此已有抗體,對流感比較有抵抗力。二是青壯年免疫系統較好,在消滅外來病毒的過程中,其所產生的發燒、發炎現象也較嚴重;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能會導致細胞激素風暴 (Cytokine storm),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受損;如果發生在肺部,則可能造成患者呼吸困難而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18個月內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從來都沒有被真正的辨認。 最近研究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在當時,人們還不清楚流行性感冒是由什麼病原體造成。直到1933年,英國科學家 Wilson Smith 、 Christopher Andrewes 及 Patrick Laidlaw 才分離出第一個人類流感病毒,並命名為H1N1,從此人們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造成。由於人們是到後來才知道致病原因,以及當時絕大多數的死者遺體為防傳染都已經焚燬,加上重新合成病毒的危險性,此後數十年,人們對於該流感病毒所知一直很有限。 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傑弗里·陶貝格爾(J. Taubenberger)在《科學》周刊上發表了他與同事利用遺傳學技術得出的研究成果,認為1918年的流感病毒與豬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種與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關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國家[來源請求]的豬體內發現這種病毒。 1998年2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AFIP)轄下所屬的分子病理部門在阿拉斯加的 Brevig Mission附近發現了一具被完整冰封近80年的愛斯基摩女子的屍體。Brevig Mission 在1918年11月由於流感失去了85%的人口。4件樣本的其中之一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質。這個樣本給予科學家第一手資料來研究這個病毒。 據2001年10月英國媒體報導,英國科學家正力圖根據10名死於1918年大流感的倫敦人的遺體,找到引起這場流感的病毒樣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組特徵,研究它為什麼具有這麼強的殺傷力和傳染性。 2002年10月,美國國防病理中心與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家合作,開始嘗試重建病毒。在一個實驗中,他們成功製造了一個有兩個1918病毒基因的病毒。而這個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比較起來,對老鼠較致命。 2004年2月6日,《科學》雜誌報導了兩支隊伍,英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和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院(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重建了1918流感的紅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 醣蛋白),並從中了解該蛋白分子如何改變形狀來允許其從鳥類移到人類身上。 2005年10月5日,研究人員宣佈1918病毒的基因序列已經被重組。2005年在亞洲發生的H5N1病毒與1918病毒有些地方類似,但是目前很難變成人傳人。 死亡人數 目前的死亡人數尚無定論,最保守估計是2000餘萬人。由於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與戰爭剛結束時期,因此大部份的國家都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
希望採納
㈤ 西班牙大流感全球5千萬到一億人死亡,當時中國的情況如何,對此你怎麼看
首先要知道的是西班牙大流感並不是起源於西班牙,據最早記錄流感病毒的產生是在1918年3月4日,美國的堪薩斯州的軍營里有士兵出現了發病症狀,患者反應是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而已。3周之內,這個僅有3萬人的軍營,就有1100人發病。
這個時候,歐洲正在爆發第一次大戰,美國在這一年也加入了戰團。1918年3月,第一批美軍8.4萬人被投送到了法國,隨即法國也開始爆發流感。隨著美軍源源不斷的投入戰場。整個歐洲各國沒有一片土地是安寧的。
由於各國間正打得不可開交,都沒有把精力用在防治流感病毒上,也導致了病毒的大肆傳染,新聞媒體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戰事的關註上,病毒方面的消息報道的比較少,甚至被官方封鎖,怕影響軍心。
國人根據流感的發病特徵,為它取了中國名「骨痛病」、「五日瘟」。1918年11月6日,上海的《申報》登了一篇定海縣知事馮秉乾針對流感撰寫的一首通俗的六言詩,題為《救治時疫之布告》:
定邑城鄉內外,近來疫症流行。由於天時亢旱,井河飲料不清,加以人民習慣,多不講究衛生,以致釀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頃。民生疾苦如此,本縣軫念殊深,特與醫家考證,厥病是為風瘟。主治宜銀翹散,有無咳嗽須分。葯味照方加減,初起服之極靈。茲將各方列後,布告縣屬人民,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請醫生,趕緊照方買葯,連服自可安寧。按照清潔方法,大家認真實行,既於衛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詩里的「風瘟」是中醫對流感的稱呼,「銀翹散」是中醫名家吳鞠通研製的治療流感的名方。
政府官員在發行量很大的報紙上專門刊登布告,可想而知,1918年的大流感對中國的破壞是非常大的。
㈥ 西班牙高溫3天內致84人死亡,各國高溫是什麼原因造成
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希臘等多國,最近烈火席捲,加上氣候乾燥,因此才會導致歐洲大部分地區發生溫度持續走高的情況。
針對普通人來說持續高溫襲來,一定要學會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讓自己處在中央空調房內可以有效的具有解暑的目的,目前看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處在200幾萬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並且還在不斷的升高也,就造成了溫度經常出現比較極端的轉變。佛山市依然在多個歐洲我國席捲義大利,在今年的因火情毀損的土地超出27,000公畝,法國則約有4萬公頃,在西班牙被毀損的土地已達到19.9萬公頃。那也是本地溫度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㈦ 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的疫情狀況
2014年2月,第一次爆發於幾內亞境內發生。
2014年3月22日,幾內亞衛生部宣布埃博拉疫情已導致80人感染,其中59人死亡。
2014年3月26日,法國里昂巴斯德研究所證實埃博拉病毒應為扎伊爾型埃博拉病毒,初步報告表明此為埃博拉病毒的新菌株,後來改稱扎伊爾毒株的宗族。
2014年4月1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最新統計,截至當日幾內亞已有至少122人確認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80人已經死亡。
2014年4月4日,根據幾內亞衛生部報告,幾全境感染埃博拉病毒143例,死亡86人。鄰國賴比瑞亞已有7人喪生,其中2人確診感染埃博拉。
2014年4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幾內亞埃博拉臨床病例202例,其中125例死亡。
2014年4月23日,疑似與確診病例已達242例,死亡142人,致死率高達58.7%。
2014年5月23日,疫情蔓延至幾內亞人口兩百萬的首都科納克里。非政府組織幾內亞計劃的國家主任易卜拉希馬·圖雷表示:「科納克里大部分地區生活設施簡陋,缺乏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給疫情升級為危機帶去嚴重風險。人們不夠水喝而不忍心洗手。」
2014年5月23日-27日,三個以前的受災地區(蓋凱杜、馬森塔和科納克里)、四個新地區(博法、泰利梅萊省、博克和杜布雷卡)和一個新的國家(獅子山),報告有新的臨床病例。
2014年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新聞發言人法黛拉·沙伊卜在日內瓦透露,截至6月23日,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三國共計出現599例埃博拉病毒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其中死亡369人。
2014年6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數據顯示,截止6月26日,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累計報告病例數達625例,其中399人死亡。
2014年7月26日,奈及利亞出現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全國處於警戒狀態。 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勢,已報告1323個確診或疑似病例,其中729人喪生。
2014年7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新聞公報稱,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奈及利亞四國累計報告的病例數已達1323例,其中729例死亡。
2014年7月29日,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數字,幾內亞已有確認或疑似病例460個,339人喪生;鄰國賴比瑞亞有329個確診或疑似病例,156人死亡;獅子山報告533個確診或疑似病例,233人死亡;奈及利亞首次報告1個疑似病例,並已死亡。
2014年8月4日,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截止8月1日,西非四國通報本次埃博拉出血熱共1603例,包括887例死亡病例。
2014年8月6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通報稱,截至8月4日,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累計報告病例數達1711例,其中932例死亡。
2014年8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通報稱,截至8月6日,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共計報告埃博拉病毒造成的累計病例數達1779例,其中961例死亡;並宣布埃博拉疫情為「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將對其它國家造成風險,需要做出「非常規」反應,所有報告埃博拉疫情的國家都應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2014年8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通報稱,截至8月13日,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奈及利亞四國累計報告2127人確診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數上升至1145人;並警告稱西非埃博拉疫情持續處於惡化狀態,此次疫情規模被「嚴重低估」,有關機構亟須採取更多措施控制疫情。
2014年8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通報稱,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圍內造成1229人死亡,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達2240例。
2014年8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最新通報稱,截至8月20日,埃博拉病毒已在全球范圍內造成1427人死亡,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達2615例。
2014年8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最新通報稱,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四國,已有3069人感染埃博拉,其中1552人死亡,這幾乎是埃博拉1976年首次出現以來所有死亡人數的總和。與此同時,對獅子山的埃博拉病毒進行基因研究發現,該病毒在人際間傳播的過程中,已經發生超過300處的基因變化。病毒的基因組變化速度快而且通常發生在蛋白編碼區,其中包括影響埃博拉病毒檢測准確率和治療效果的關鍵區域。
2014年8月29日,塞內加爾衛生部證實,該國發現首例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接到塞方通報,並承諾將幫助塞內加爾應對這一情況。
2014年9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透露,疫情已經確診或疑似病例約3500例,超1900人喪生。衛生專家紛紛警告,埃博拉疫情有可能超出五國的范圍,向非洲更多國家乃至其他區域擴散。
2014年9月5日,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四國肆虐的埃博拉疫情已經造成至少2105人死亡,病例數達到3967例。
2014年9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疫情通報稱,截至9月6日,在疫情嚴重的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三國已累計發現埃博拉病毒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4269例,死亡2288人。
2014年9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當日,埃博拉疫情死亡人數已突破2400人,近4800人感染。
2014年9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稱,截至9月14日,確認、疑似與可能感染病例達到5357例,造成2630人死亡。
2014年9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稱,截止9月21日,在西非五國共有6263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2917名患者死亡。
2014年9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數據稱,截止9月23日,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三國累計發現埃博拉病毒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6574例,其中至少3091人死亡。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舉行的一場國際衛生高峰會議上說,埃博拉疫區國家的「衛生系統瀕臨瓦解」。
2014年9月30日,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宣布,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一位成年男性病患被確診帶有致命埃博拉病毒,這是美國本土發現的首例埃博拉感染病例,也是非洲以外確診的第一例。
2014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埃博拉出血熱應對路線圖情況報告中顯示,截至9月28日,截至9月28日,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四國累計發現埃博拉病毒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7177例,死亡3338人。
2014年10月6日,西班牙衛生部通報稱,一名西班牙護理人員在馬德里被確診感染埃博拉病毒,成為首例在歐洲境內感染該病毒的患者。
2014年10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發布的埃博拉疫情最新報告顯示,埃博拉病毒病造成的死亡人數已達4033人,確診、可能和疑似病例達8399人。其中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三國為重災區,死亡病例為4024人;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表現為局部傳播,西班牙和美國出現了散發病例。
2014年10月13日,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埃博拉病毒的蔓延威脅到了社會的「根本生存」,並可能導致出現「垮掉的國家」。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陳馮富珍表示,這是世界和平和安全所面臨的危機,她同時警告說,人們的恐慌感比「埃博拉病毒本身散播地更快。」
2014年10月17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統計結果顯示,截至10月14日,幾內亞、獅子山、賴比瑞亞、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西班牙、美國七國共有確診、可能感染和疑似病例9216例,其中4555人死亡。
2014年10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在日內瓦發布聲明,正式宣布西非國家塞內加爾的埃博拉疫情結束。世衛組織指出,盡管塞內加爾埃博拉疫情結束,但因為該國鄰近受埃博拉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幾內亞等國,該國仍應對任何可能發現的疑似病例保持高度警惕。
2014年10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說,自從埃博拉疫情爆發以來,總計共有13567人感染,死者總數達到4992人。
2014年11月3日,「非洲治理促進會」(AGI)警告說,在獅子山,埃博拉病例仍在「以驚人速度」迅速增加。在獅子山農村,埃博拉病毒的蔓延速度比兩個月以前快9倍。
2014年11月7日,世衛組織在最新疫情通報中說,在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這三個疫情肆虐最嚴重的國家,確認、疑似或可能病例共有13241例。在這三個國家總共有4950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
2014年11月15日,剛果(金)衛生部長卡邦格宣布,截至15日,剛果(金)已有42天未出現埃博拉新增病例。意味著該國境內的此次埃博拉疫情結束。
2014年12月04日世界衛生組織稱,自2013年年底以來,全球已有共計1729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6128人死亡。
2014年11月30日世衛組織還表示,已知全球共有622名醫療工作者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346人死亡。
2014年12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數據顯示埃博拉出血熱疫情肆虐的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幾內亞等西非三國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達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數達到7373人。 2015年11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聲明宣布,埃博拉病毒的傳播在獅子山已經已經終止。繼賴比瑞亞之後,獅子山成為第二個結束疫情的西非埃博拉主要疫情國。
2016年1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非洲西部埃博拉疫情已經結束。但在幾個小時後,獅子山的衛生官員證實,獅子山又有人因埃博拉病毒而死亡。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研究成果顯示,此輪在西非爆發的埃博拉疫情很可能源於一名生活在幾內亞,已經去世的2歲「小病人」,其生前曾被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
分析稱,在受果蝠叮咬後,這名2歲的嬰兒開始發燒,排出黑色的糞便並且嘔吐,研究人員認為其是「零號」病人,此名嬰兒在發病4天後,於2013年12月6日死亡。研究人員事後追溯了這名嬰兒的家族,發現了一系列埃博拉感染病毒的連鎖反應。
2013年12月13日死亡。然後嬰兒的3歲姐姐也在12月29日死亡,並且症狀表現為發熱、嘔吐等。嬰兒的祖母後來也有同樣症狀,並於2014年1月1日死亡。嬰兒一家所在的村莊位於幾內亞南部靠近獅子山與賴比瑞亞的邊境地區。而就在幾名村莊外部的人員參加了嬰兒祖母的喪禮後,陸續出現了感染症狀。由於埃博拉病毒隨著前來參加葬禮的人越傳越遠,疫情范圍越來越大。
㈧ 1981「西班牙病毒」是怎麼一回事
哦 那個是西班牙流感
網路是這樣說的(你去網路一下 好像豬流感和這個有關系)
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陷入自相殘殺之中,死亡者一千多萬,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然而,就在這場浩劫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場流感的爆發奪去了2000萬到4000萬人的性命,
㈨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全球4千萬人死亡,當時中國的情況如何
102年前,曾有一場大瘟疫——西班牙大流感,改變了世界。1918年,世界總人口才堪堪達到17億。這場大流感,造成5億人感染,2500萬到4000萬人死亡,致死率高達2.5%~5%。我國在這段時間,也受到了重創。雖說流感的名字叫「西班牙大流感」,可疫情的起源,並非來自於西班牙。
政府和民間隨後也開展治疫工作,比如焚燒中草葯消毒空氣、用石灰水潑灑房屋等。到了12月以後,隨著氣溫逐漸降低,國內疫情才慢慢好轉起來,之後也就沒有發生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