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最大的悲劇是什麼
① 墨西哥真的有那麼亂嗎反對毒品的市長剛上任就被殺
墨西哥瓦哈卡州特拉希亞科市市長阿帕里西奧在就職1小時後,於前往市政府的路上遭到槍殺。
那麼,墨西哥有多亂?
僅在2018年5月,根據墨西哥國家登記處的數據,那一個月內2890人死亡,約每天93人被殺,每小時4人遇害。據說這是,墨西哥自20年前政府首次公布兇殺案數據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月份,也創造出連續三年犯罪率上升的最新記錄。
在墨西哥,如果有仇家,被暗殺正常的。
那麼,墨西哥為什麼這么亂?
這事得從1994年說起,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這一天對於墨西哥農民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日子,尤其是種植玉米的小農。
當時,美國生產一噸玉米和菜豆的成本分別是92.74美元和219.53美元,而墨西哥則為258.62美元和641.17美元。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就意味著美國的玉米、菜豆都可以進入墨西哥,因為美國的成本更低,這對於墨西哥的農民而言是一種摧殘。
最後,墨西哥社會出現了嚴重割裂。更加貧困墨西哥農民了,徘徊在生死邊緣,最後都更傾向於種大麻了。因為販毒集團保證稱,旱澇保收,墨西哥農民去種還給你工資,還管飯。
所以,造成現在的墨西哥差不多是全球毒品貿易第一大國,即使有國家能在種植面積或商品總重量超過了墨西哥,但是種類和花樣肯定被墨西哥甩在後面。
② 墨西哥首都橋梁坍塌已致23死,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是什麼
在2021年5月3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奧利沃斯郊區有一段高架鐵路發生了坍塌,導致一輛地鐵列車脫軌而出,造成了多人傷亡,事故當天就已經造成了13人死亡,70人受傷。截止到5月4日晚上,死亡人數達到了25人,死者其中年齡最小的僅僅13歲。
墨西哥高架鐵路橋坍塌的原因還在進行調查,主要原因還未公布。但很有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影響了高架橋的質量,例如建築結構不合理、建築質量偷工減料、自然環境災害、人為損壞等原因。高架鐵路橋坍塌事故發生前沒有明顯徵兆,所以人員逃生的概率較低,而且這種坍塌事故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在面對同樣的坍塌事故時,我們應該沉著冷靜,尋找可以保護自己的掩體,盡量發出警報,等待救援人員救援。如果已經發生事故,在被掩埋的情況下,不要隨便移動身體,以防自己被物體砸傷或者劃傷,也防止二次坍塌。
③ 牽涉43名學生失蹤案,墨西哥前總檢察長被捕!具體詳情如何
這個人之所以被捕是因為有人指控他在14年發生的“墨西哥學生失蹤案”中存在瀆職行為。墨西哥前總檢察長名叫穆里略·卡拉姆,此人在這個月19日於家中被捕。據媒體報道可知,穆里略·卡拉姆之所以會突然被捕是因為他曾在一起舊案中濫用職權。這起舊案是2014年發生的學生失蹤案,當時失蹤的學生數量多達43人。
基於以上這些問題,墨西哥在2019年的時候宣布重新調查此案。經過多年調查,這個月的18日調查委員會的負責人恩西納斯對外宣稱這起學生失蹤案是一起“國家犯罪”,諸多政府官員,乃至軍方都牽扯其中。該調查委員會還表示當年軍方其實十分清楚失蹤學生的動向,但是他們始終未能給予施救。既然當年的調查有問題,那麼當時的調查負責人穆里略·卡拉姆自然也就不可能毫無問題。也正是因為這樣,穆里略·卡拉姆才會遭到逮捕。
④ 墨西哥地鐵坍塌事故調查結果公布,悲劇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今日墨西哥軌道坍塌,已經導致了15人死亡70人受傷。這次事故可以說的上是個比較大的事情。事故發生後,消防人員也及時地展開了搜救。這次事故的原因,具體是什麼呢?
所以相關部門在處理一些事件的時時候,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也應該擔當起相應的責任。比如說交警在處理完車輛撞橋梁事故後,應該通知其他相關部門對軌道橋梁進行檢測。並且進行及時的修復。由於列車的質量很大,並且在行駛的過程中速度也非常快,這就使得列車在行駛的過程中會產生巨大的動力。當列車行駛到有問題的橋梁時,車輛的振動就會變成極大的破壞。所以相關部門應該做到足夠重視,橋梁發生損壞的時候應該及時修復。
⑤ 墨西哥西部14名警察身亡,洛佩斯推行的政策都遇到了哪些「血腥挫折」
總統在位六年,發動的「墨西哥毒品戰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使得墨西哥毒販抱團,而且足夠的勢力也使得他們足夠的猖獗。這期間慘案不斷,警方不時就受到毒販的伏擊,政府官員也是不是受到刺殺。
這僅僅是眾多襲擊事件的一個縮影,甚至成為家常便飯。2009年10月,墨西哥家喻戶曉的反毒品英雄-米卻肯州蒂基切奧市女市長-瑪麗亞·桑托斯·戈羅斯蒂塔與丈夫一道遭到一夥武裝分子襲擊,2010年8月15日,墨西哥新萊昂州聖地亞哥市市長埃德爾米羅·卡瓦佐斯在下班回家途中,被人抓走。2013年7月29日,墨西哥海軍中將卡洛斯在米卻肯州遭毒販伏擊身亡,成為自2006年以來遇害身亡的墨西哥最高級別官員。等等。。。
⑥ 墨西哥比索的比索危機
在20世紀大部分年份里,墨西哥是一個相對貧窮的國家,而它碰巧位於美國這樣一個非常富裕的國家的南部。墨西哥的繁榮始於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墨西哥已經把它的經濟轉變成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新興市場的成功史話。
相繼上任的墨西哥總統——何塞·洛佩茲·波蒂略、米格德拉?馬德瑞德(Miguel de la Madrid)和卡洛斯?薩利納斯(Carlos Salinas),都是制度革命黨(PRI)人——在1976~1994年期間建立了「新」墨西哥形象。隨著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締結了於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墨西哥的前景更加樂觀。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比索突然遭受巨大的拋售壓力。在幾天時間里,比索對美元的比價降到了先前的一半以下。一次大規模宏觀經濟緊縮緊接著出現,破產像野火一樣蔓延,墨西哥人民開始經歷巨大的經濟痛苦。
墨西哥什麼出了問題?弗蘭西斯科?希爾?迪亞斯和奧格斯特?卡斯特斯這兩位墨西哥銀行的經濟學家研究了這場危機並說道:「我們發現明顯的證據,墨西哥經歷了一場由政治引起的投機性攻擊,而不是一場基於真實經濟混亂的危機。」
然而,基本的經濟學分析有著不同的看法。在下文的分析中,我們會看到比索的貶值實際上源於真實經濟影響。正確的事後分析必須從墨西哥的固定匯率制度開始。
墨西哥的「爬行釘住」匯率制的運行機制如下。從1991年11月11日開始,墨西哥銀行將比索對美元的價值固定在一個官方干預的區間內。比索對美元的上限是3?0520。下限每天按0.0002比索擴展,也就是說比索逐漸貶值在理論上是允許的。最低限價上的這種日常變化在1992年10月21日每天被增加到0.0004比索。
盡管實施了比索穩定化計劃(要求政府隨時按照釘住匯率購買比索),墨西哥利率和美國的利率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在1994年1月,Cetes年利率和可比的美元年利率之間的差額為6.22%。Cetes是由墨西哥政府發行的以比索標價的短期國庫券。到7月,Cetes利率與可比的美元利率之間的差額已經升到了9.94%。而在危機爆發前的12月初,這一差額約達7%。
然而,只要外國投資者認為墨西哥的固定匯率制度可以維持,他們就會有強大的動機持有比索。比索的最低限價被允許以每天僅0.0004比索的速度下降,即理論上的最大年均貶值率為該貨幣的4.8%。
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資本大規模湧入墨西哥。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在1990~1993年間,墨西哥吸收了910億美元的外資,僅1993年一年就達300億美元。考慮到墨西哥巨大的經濟繁榮,比索貶值的風險看起來是很遙遠的。但是,事實上,墨西哥正在為自己製造一個頭等「比索問題」。
令人感到驚奇的是,危機之後外國投資者也沒有意識到,正蜂擁進入墨西哥的大批資本有一天可能會流出並使墨西哥陷入混亂。人們對於墨西哥的經常賬戶赤字已經從1988年的38億美元穩步上升到295億美元而沾沾自喜。
⑦ 曾經的墨西哥戰爭是怎樣進行的
美墨戰爭是美國與墨西哥之間於1846年至1848年爆發的一場戰爭。美國通過這場規模不算很大的戰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世所罕見。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1835年美國煽動墨西哥德克薩斯地區的種植園主叛亂,並入美國。墨西哥出兵鎮壓,美國派兵佔領德克薩斯,並攻入墨西哥,5月23日墨西哥對美宣戰。
1846年5月18日,泰勒率美軍南下佔領馬塔莫斯,9月攻佔蒙特雷,11月佔領薩爾蒂約。同年6月卡尼率美軍1700人西進,奪取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1847年2月,泰勒部在布埃納維斯塔擊潰墨西哥總統聖安納率領的墨軍1.4萬人。3月,美軍在總司令斯克特率1萬美軍在墨西哥灣韋拉克魯斯登陸,29日,美軍攻佔韋拉克魯斯。4月18日,美軍擊潰總統聖安納主力和參謀部,5月5日,美軍佔領普埃布拉,逼近墨西哥城,8月美援軍趕到,美軍在康特列拉斯再次擊敗墨軍。雙方進行和談,9月7日談判破裂。9月8日,美軍向墨西哥城發動進攻,被擊退,12日,美軍佔領城外高地,炮轟城牆。14日美軍攻入墨西哥城,16日控制全城實行軍管。10月墨西哥總統被免職。
1847年11月11日安約當選墨西哥臨時總統,1848年1月雙方開始和談。2月2日雙方簽定和約,墨西哥割讓德克薩斯、新墨西哥、上加利福尼亞。1848年6月12日,美軍撤出墨西哥城,戰爭結束。
美國通過這場規模不算很大的戰爭奪取了2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世所罕見。墨西哥喪失了大半國土,元氣大傷。美國從此獲得在美洲的主宰地位 美墨戰爭
編輯本段背景
美墨戰爭的爆發原因是墨西哥與得克薩斯共和國之間未解決的邊境問題以及美國的擴張主義。1836年得克薩斯革命後新建立的得克薩斯共和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邊境有爭議。墨西哥不承認得克薩斯的獨立,宣布要將得克薩斯重新並入其領土,並警告假如美國介入的話兩國之間將爆發戰爭。得克薩斯維持其獨立立場並強調格蘭德河是其邊境。英國試圖調停這場爭議但沒有成功,因為墨西哥不肯承認得克薩斯。1845年美國宣布假如得克薩斯共和國願意加入美國的話美國將承認格蘭德河為其邊境。同年得克薩斯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28個州。
美國總統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認識到假如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爆發戰爭的話墨西哥無法防禦其遙遠的北部省份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而這正好符合美國民主黨的擴張美國疆域的昭昭天命。與此相反的美國輝格黨強烈反對美國的疆域擴張和強烈反對對墨西哥作戰。
美墨戰爭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編輯本段宣戰
對墨西哥來說得克薩斯加入美國首先是美國介入墨西哥內政,因為美國以此來支持一個反叛的省份,其次美國非法地佔據了既非是得克薩斯又非是美國的領土。墨西哥多年以來一直在以戰爭威脅。英國始終試圖防止墨西哥向比它強大的美國宣戰,但是1844年英國本身也與美國有一些嚴重的爭執。
兩國之間爆發了一些小沖突後波爾克下令扎卡里·泰勒帶兵進入得克薩斯。泰勒渡過紐埃西斯河,不顧墨西哥向他提出的撤軍要求,一直進軍到格蘭德河畔並開始在那裡建築布朗堡。
1846年4月24日戰爭正式爆發。墨西哥騎兵進攻並俘虜了一支美國在格蘭德河附近的部隊。沖突爆發後波爾克要求宣戰,他宣稱墨西哥「入侵了我們的邊界,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以此來鼓動美國的民情。5月13日美國國會向墨西哥宣戰。美國北部和輝格黨基本上反對這場戰爭,而南部和民主黨則贊成這場戰爭。5月23日墨西哥向美國宣戰。
即使在美國宣戰後許多輝格黨人依然不相信波爾克所說的「在美國領土上撒了美國人的血」。他們相信美國軍隊渡過了格蘭德河進行蓄意挑恤。當時剛剛被選入美國眾議院的輝格黨新手亞伯拉罕·林肯引入了一系列決議要求波爾克給出美國人的血撒到的具體地點。但由於美國士兵被殺,因此這些反對沒有受到多少注意。 美墨戰爭
開戰初期
開戰初期, 交戰雙方在軍事上墨西哥軍隊數量上佔有優勢, 擁有一支3.2萬名軍隊,數量上佔有優勢,但缺乏訓練, 紀律不嚴, 裝備不足, 軍官指揮水平低。[由於在墨領土作戰,墨方熟悉地形,有很高的機動性。]美國正規軍8,600人, 短期召募6-12月的志願兵為主要兵源。在戰爭期間美國陸軍總兵力達3.1萬人,海陸軍戰斗隊總員額達10.4萬人.美國的不利條件在運輸和通訊不完善, 衛生設備不足, 由於疾病死亡率高達兵員的10%, [作為輝格黨人將領泰勒和溫斯菲爾得·斯科特總司令之間不合, 又與民主黨總統及其內閣關系緊張。]在政治上,墨西哥國力衰敗, 領導無能。美國則正處大陸擴張和西進的鼎盛時期, 近代工業化已取得重大進展, 但圍繞奴隸制的限制 溫菲爾德·斯科特和擴張問題南北雙方對峙在開戰的態度上存在明顯的分歧。[在戰爭開始階段, 陸軍部尚未制定出軍事計劃。在戰爭進程中戰略部署逐步完善。]美對墨宣戰後,美軍分三路入侵墨西哥, 斯蒂芬·卡尼上校受命指揮西線軍隊,遠征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 約翰·斯洛特艦隊司令受命海路襲擊太平洋海岸; 總司令率部直取墨西哥首府。
編輯本段過程
宣戰後美國從多個戰線入侵墨西哥領土。在太平洋美國海軍派約翰·斯洛特(JohnD.Sloat)佔領加利福尼亞並將它規入美國領土,因為美國怕英國會試圖佔領該地區。斯洛特獲得加利福尼亞北部盎格魯殖民者的支持,這些殖民者此前就宣稱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在他們的支持下斯洛特占據了一些重要城市。同時斯蒂芬·瓦特·科爾尼帶領的美軍攻佔了聖大非。科爾尼然後向加利福尼亞進軍。在一些小挫折後他與羅伯特·斯朵克頓的海軍增援聯合占據了聖地牙哥和洛杉磯。但此後科爾尼與斯朵克頓之間爆發了對加利福尼亞管理的沖突。原因是華盛頓發表的命令在這一點上不明確。斯朵克頓任命弗萊蒙(JohnC.Fremont)為加利福尼亞總督,而科爾尼則稱自己為總督。最後科爾尼佔了上手,弗萊蒙被捕和被處罰。
1846年5月18日, 泰勒將軍率部越過格蘭得河並佔領了馬塔莫羅斯城。7月14日先頭部隊到達位於墨西哥城北1000英里的查馬爾戈, 建立攻克蒙特里的基地。8月19日, 泰勒率官兵向蒙特里進軍, 9月19日, 美軍抵達蒙特里郊外。9月21-24日, 泰勒部隊攻破蒙特里城, 25日, 墨守軍投降。雙方達成休戰八周的協議。11月5日, 泰勒通知墨西哥停戰協定於11月13日期滿。11月16日, 泰勒所部佔領了科阿韋拉的首府薩爾蒂略, 在這前後威廉·沃爾思率部先後佔領了蒙克洛瓦和蒙特里以西的帕拉斯。在西部戰區, 1846年6月10日, 薩克拉門托河谷一批美國移民起事, 6月14日,移民佔領聖諾明, 成立了「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升起了白底灰色的熊旗。與此同時, 在約翰·斯洛特海軍准將率艦隊由墨西哥灣的馬薩特蘭港開赴加利福尼亞。 7月2日到達舊金山以南的蒙特里, 宣布加利福尼亞是美國的一部分。7月9日, 美軍佔領了舊金山和聖諾明,星條旗取代了熊旗。不久,美國海軍佔領了薩克拉門託附近的薩托堡和聖·巴巴拉, 8月13日奪取了洛杉磯。8月17日, 西線司令官海軍准將羅伯特·F·斯托克頓發表文告, 宣布加利福尼亞並入美國, 建立以他為統治者的新政權。[9-10月, 在美佔區發生了激烈的反佔領的斗爭。]這期間, 卡尼率遠征軍於1846年[6月-]7月[25日由利文思沃堡]到達[位於阿肯色河與聖菲小道的交匯處]本特堡[。8月2日, 卡尼部]南渡沙漠向新墨西哥進發。[沿阿肯色斯河到蒂姆帕斯河口, 經西南進入山地,部隊越過海拔拉頓山口], 8月15日到達拉斯維加斯, 並宣布新墨西哥是美國的一部分。8月18日, [卡尼所部]佔領了聖菲, 結束了800多英里的行軍。9月25日, 卡尼率騎兵赴加利福尼亞,於 12月12日,到達聖迭戈。12月29日, 卡尼和斯托克頓部隊到達洛杉磯。到1847年1月10日佔領洛杉磯。1月13日, 在新墨西哥和加里福尼亞的軍事行動基本結束。[與此相關的是]另一支遠征軍多尼芬部於1846年10月底,從聖菲出發, 行程3000英里,到1847年3月1日, 到達奇瓦瓦。12月27日, 美軍攻佔了埃爾帕索。1847年2月28日, 在薩克拉門托戰役中美軍打敗墨西哥防軍, 3月1日, 多尼芬部隊開進了奇瓦瓦。泰勒將軍所部在1846年12月29日佔領了塔毛利帕斯的維多利亞。1847年2月5日至14日, [泰勒率部]進發到位於薩蒂爾略以西18英里的阿瓜紐瓦。[1847年]2月21-24日,美墨兩軍激戰, 美軍獲勝並結束了在墨西哥北部的軍事行動。[1847年2月21日至3月29日斯科特遠征韋拉克魯斯是1847年春美墨戰爭中的重大事件。奪取了墨西哥東海岸這一最重要的要塞, 美軍就可沿一條多山的陸路線直取墨西哥城。2月18日, 斯科特在坦皮科建立了司令部。]3月9日, 斯科特部隊[在未遭強力抵抗的情況下於韋臘克魯斯的南部海灘登陸, 這是美國軍事史上首次以特製的登陸快艇]實施大規模水陸兩棲登陸作戰, 美軍僅用兩周時間就建立了灘頭陣地。3月22日, 墨軍拒絕無條件投降, 美軍隨即圍攻。[3月27日, 韋臘克魯斯的強大工事聖璜德烏爾瓦城堡向斯科特投降。]3月29日,美軍正式佔領韋臘克魯斯。從1847年4月18日到8月20日, 斯科特部發動了塞羅--戈多和丘魯布希科戰役。[4月19日, 斯科特部]佔領了哈拉帕, [4月22日佔領了]佩略蒂,並於 5月5日到達距墨西哥城80英里的普埃布拉。[斯科特部隊在普埃布拉休整三個月並等待增援。8月7日,斯科特率部離普埃布拉穿過阿約特拉山口進入墨西哥谷地, 11日在該處建立司令部。8月19-22日, 3,000名美軍猛攻康特列拉斯陣地, 墨軍聖·安納率部撤退到墨西哥城與美軍前線相距5英里。]8月22-23日, 雙方進行休戰談判。[24日在塔庫巴亞達成停戰協議。 由於美方的條件被墨方所拒絕, 9月7日, 休戰終止。][1847年9月8日, 在斯科特的命令下威廉·J·沃爾思將軍率部隊出其不意的攻擊位於梅林諾·德拉·雷城外的一家據傳以教堂的鍾鑄造大炮的槍支製造廠, 受到墨軍強烈抵抗。斯科特決定突襲高200英尺的查普爾特佩克小山工事, 它可俯瞰通向墨西哥聖科斯梅和貝倫兩個城門的公路線。9月12日, 美軍大炮猛烈轟擊墨軍陣地,] 13日美軍攻佔了貝倫門和聖科斯梅門。[斯科特的主力部隊近6000人立即向首都推進, 9月13日夜和]14日凌晨, 美軍進入墨西哥城。 9月16日, 斯科特頒布命令對墨西哥城進行軍管。
和談
1848年1月2日, 美墨和談正式開始。2月2日, 在墨西哥城郊的瓜達魯佩--希得爾戈村簽訂了和約。條約規定:墨西哥的格蘭得河以北全部權利讓與得克薩斯, 割讓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亞給美國, 美國同意支付1500萬美元並承擔美國公民向墨西哥政府索取的325萬美元的賠償要求。美墨邊界線劃在沿格蘭得河到新墨西哥以南由此向西河西北, 沿希拉河和科羅拉多河並由此沿上,下加利福尼亞線直到太平洋。[該條約於1848年2月23日提交美國參議院審議。2月22日, 波爾克總統致信國會, 強調他本人「完全清楚條約的締結和簽字」, 並肯定條約與波爾克本人「核準的基本相符」。3月10日參易院以38票對14票的多數批准了條約。5月30日, 美墨雙方交換了批准書。7月4日, 波爾克總統發表文告, 宣告條約正式生效。
美墨戰爭雙方陣亡士兵人數
在整個戰爭中約1.3萬美國士兵死亡,其中只有1700人直接陣亡,其他死於疾病或者戰時不衛生的條件。墨西哥的死亡人數不明,估計達2.5萬。
戰爭中有一個主要由愛爾蘭移民組成的團叛變美國投奔墨西哥。有人說他們叛變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在美軍中因其宗教信仰受到其他士兵的侮辱,因此叛變到天主教的墨西哥。這些士兵大多數陣亡,一些被俘虜後被絞死。有些歷史學家說這些人實際上是墨西哥戰俘,被迫在墨西哥方作戰,其他人則稱他們是叛徒。至今為止在墨西哥仍有一些紀念他們的紀念碑。
據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數據最後一名參戰的美國士兵於1929年9月3日高齡98歲逝世。
編輯本段簽訂條約
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
(英語:Treaty of Guadalupe Hidalgo,西班牙語:Tratado de Guadalupe Hidalgo)是美國與墨西哥簽訂的結束美墨戰爭的和平條約。隨著首都的陷落,墨西哥於1847年向美國投降,開始和平談判。雙方於1848年2月2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附近的小鎮瓜達盧佩-伊達爾戈簽訂了和平條約。根據條約,美國獲得了加利福尼亞(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仍屬墨西哥)、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部分地區。作為補償,美國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和放棄墨西哥所欠的325萬美元債務。該條約完全是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凌辱也是近代歷史上戰敗國向戰勝國割讓領土面積最大的條約之一。[1]
編輯本段政治意義
墨西哥在戰爭中失去了其疆域之半,此後在墨西哥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但這場戰爭也使得墨西哥國內形成了 美墨戰爭它建國(1821年)以來一直缺乏的民族主義觀。
這場戰爭也導致了新一代的墨西哥政治家的出現,最後他們擺脫了桑塔·安納對墨西哥的統治並於1857年建立了一個自由共和國。這個自由共和國最早的措施之一就是加速對墨西哥北部空曠地區的殖民,而這個措施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未來的領土喪失。
在被美國占據的領土上有數千墨西哥家庭生活。這些家庭有些回到墨西哥,有些留在美國,在兩國的和平條約上有對他們的保護。這些家庭的歷史大多被記載下來了,他們是最早的墨西哥美國人。
1889年美國與墨西哥組成國際邊界及水利委員會來解決其它未解決的邊境爭議。
在美國戰爭勝利導致了一場愛國浪潮,美國在西部和南部獲得了新的領土。泰勒稱為戰爭英雄並於1848年當選為美國總統。
但是這個愛國浪潮並沒有持續很久。美國北方州對這場戰爭持反對態度,南方州持支持態度,而這個意見不同的原因在於對於奴隸制度的看法的不同以及對於戰爭和領土擴張對奴隸制度將要帶來的影響的期待。當時得克薩斯承認奴隸制,而墨西哥禁止奴隸制。許多北方反奴隸制的人認為這場戰爭是南方奴隸主試圖擴張奴隸制和加強他們對聯邦政府的影響。亨利·戴維·梭羅寫了《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拒絕交稅來反對這場戰爭。
反奴隸制人士最關心的是奴隸制進入聯邦領域。1820年的《密蘇里和約》規定北緯36°30'以北的聯邦領域中禁止 米勒德·菲爾莫爾奴隸制,但這個和約沒有闡明未來的新的州是否允許奴隸制。假如這些州允許奴隸制的話,那麼參議院里的權力平衡就會被破壞。因此許多南方人支持戰爭來擴大他們的勢力。當時有人建議將得克薩斯分為多個州(其領土是當時美國所有州中最大的),但是這個計劃沒有獲得支持。
戰爭首年眾議員戴維·韋莫特提出了一個立法草案在任何從墨西哥新佔領的領土上禁止奴隸制。這個草案立刻就遭到了南方的反對。對南方來說北方顯然要打破參議院里的平衡。這個法案通過了眾議院但是沒有通過參議院。在兩院里投票的結果都顯然體現出了南北之間的矛盾。
1848年民主黨建議每個州的人民自己可以公投決定該州是否允許奴隸制。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令將這個建議立為美國法律。反對奴隸制的人在同年組織了美國共和黨。
泰勒作為戰爭英雄雖然於1848年11月贏得了總統選舉,但他本人沒有任何政治經歷,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南北之爭。1850年他死後輝格黨人選舉米勒德·菲爾莫爾為總統。菲爾莫爾決定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後他提出了《1850年妥協》。但是這個建議導致了更多的爭議,輝格黨內部分裂,停止成為一個國家級的黨派。輝格黨最後還試圖推薦另一位戰爭英雄斯格特作為總統候選人來克服黨內的分歧,但是沒有成功。
在斯格特手下服役的尤里西斯·格蘭特後來將美墨戰爭描寫為擴張奴隸制的征服戰爭,因此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前奏。後來南北戰爭中的許多將軍,包括格蘭特曾參加美墨戰爭:喬治·邁克勞倫、安布羅斯·伯恩塞特、斯通威爾·傑克遜、喬治·米德、羅伯特·李和後來的美利堅聯盟國總統傑佛遜·戴維斯。
編輯本段評價
1846年5月—1848年2月的美國對墨西哥戰爭是美國大陸擴張史和西進運動史上一次具有關鍵意義的戰爭,它既推動美國經濟大國的形成和發展,又加劇北部工業資本和南部奴隸制的矛盾,成為美國內戰的前驅。
對美國發動對墨戰爭,在美國內就有人認為其非正義的侵略性質是十分明顯的。一本史書有一幅漫畫,描寫戰前的墨西哥鷹羽毛豐滿, 戰後則干癟枯瘦, 上面寫著一句話:「傲蠻的美國佬19世紀在掠奪」( 奧列夫·奇特伍德等著;《美國人民史》)。1847年12月22日,林肯在國會要求總統說明,「我們的公民第一次流那麼多血的准確地點。」1848年1月12日,林肯在議會指出:「這次戰爭所流的血,是要控訴波爾克的「,」總統發動的對墨西哥的戰爭是沒有必要的和違反憲法的。」格蘭特晚年在他的《回憶錄》中說:這是一場「最不公正的強國反對若弱國的戰爭」。但是, 美國史學家賈斯廷·史密斯在他的著作中宣稱:「它不是為了征服而進行的戰爭」 (賈斯廷·史密斯:《同墨西哥的戰爭》),波爾克在1846年12月第二個年度咨文中則稱美國對墨開戰有理。
評價依據
[美國征服有理論依據之一是由於墨西哥沒有「立即支付」對美國公民的賠償要求, 因而美國以墨西哥的領土作為補償是正當的。其實, 還在1839年4月, 1843年1月和11月, 美墨間已先後三次就美國公民索賠問題達成了協議。依據之二是美國為了維護得克薩斯的主權。然而, 美國是通過移民的分裂活動建立了美國控制的得克薩斯獨立國家, 隨即以兩個主權國家事務不容干涉為借口, 反誣主權國家墨西哥侵犯了得克薩斯的主權。對於美國吞並得克薩斯的侵略行徑, 墨西哥從未贊同。依據之三是, 墨西哥侵犯了美國的領土。事實上位於納埃索斯河和格蘭得河之間的領土之爭, 是沖突的焦點和導火線。在西班牙統治下, 納埃索斯河和格蘭得河之間地區一直是新桑坦德省的一部分。墨西哥獨立後它又是塔毛利帕斯和科阿拉韋省的一部分。在得克薩斯獨立後的一個短期內該地實際上很少有人居住。1845年12月得克薩斯正式並入美國後, 美國國會宣布了對納埃索斯對岸地區的管轄權, 這樣, 納埃索斯變變邊界問題就成了美墨戰爭的導火線。1846年1月12日, 墨西哥斷然拒絕了美國「購買」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的要求, 13日, 波爾克即下令泰勒出兵越過納埃索斯河佔領格蘭得河左岸地區。可見, 邊界之爭只是美國發動侵略戰爭的借口。1846年5月11日, 波爾克在特別咨文中還稱墨西哥「越過我國領土......使我國公民的鮮血流淌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實際上1846年3月28日, 4月25日美墨軍對隊在墨領土上已有小規模交火。]早在1845年3月4日, 波爾克在就職演說及對海軍部長班克羅夫特的談話時, 已明確宣稱, 取得加利福尼亞地區是他任內四大目標之一。5月9日, 波爾克的日記寫道:「我們有進行戰爭的充分理由」, 「如果我不這樣做, 那我就沒有盡到職責。」(密洛·奎菲編:《波爾克日記》)
編輯本段影響對美國的歷史影響
經濟發展
美墨戰爭對美國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美墨戰爭的結果使美國獲得了西南部廣闊肥沃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 推動了西進運動的發展, 有利於經濟大國的布局, 並加快了工業化的進程。] [對此,1848年12月5日,波爾克總統在第四個年度咨文中坦率地承認:[加利福尼亞「僅就現今的價值和意義而言, 它與45年前從法國手中獲得的美好領土路易斯安那一樣, 對聯邦其它個州關系十分重要。」「加利福尼亞沿岸無疑會很快出現一個商業中心。」
1848年12月5日, 波爾克總統在致國會的第四個年度咨文中坦率地承認: 「這場戰爭已經產生和顯示了偉大的結果, 對我國未來的進步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在不到四年的時間里, 得克薩斯合並於美利堅合眾國......通過條約, 美國獲得了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亞地區」 「這幾塊領土總面積為119.3061萬平方英里(即763,559,040英畝, 不包括俄勒崗地區, 為85.1598萬平方英里)」「比這以前美國全部土地的半數還多,增加了全國面積的60%。」(詹姆斯·理查森編:《美國總統咨文和文件匯編》)聖弗朗西斯科等太平洋沿岸港口的型起, 打開了美國通向東方貿易的渠道, 大大縮短了美國對遠東貿易的航程。大批移民由於加利福尼亞金礦的發現, 而使加利福尼亞出現了移民潮。
恩格斯1848年1月評論說:「合眾國兼並加利福尼亞而獲得太平洋的統治權, 這是符合整個美洲發展的利益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 第513頁)馬克思、恩格斯還說:「它的意義在於加利福尼亞豐富的礦藏對世界市場上的資本起了推動作用, 使整個美國在西海岸和亞洲東海岸都欣欣向榮, 使加利福尼亞和所有受到加利福尼亞影響的國家形成新的銷售市場。」「由於加利福尼亞的發展,必須建立完全新的世界交通線」,「自從有了這種全世界海洋航行的必要的時候起, 地球才開始成為圓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7卷, 第507-509頁。)美國在美墨戰爭中的直接物質損失只有1470萬美元, 而[獨立戰爭為1900萬美元, 1812年戰爭為1580萬美元。]墨西哥在美墨戰爭前後被美國奪走了55%以上的領土, 使墨西哥在一個多世紀里成為美洲一個弱國, 喪失了世界經濟大國的地位。
一些史學家正確地指出:「這是這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土地搶奪行為」, 「墨西哥喪失將近50%的領土,這是現存的近代國家中最大的情況。」
美國國內政治
美墨戰爭對美國國內政治特別是圍繞奴隸制的爭論產生重大的影響。美國的領土擴張無疑對北部的資產階級和南部種植園奴隸主都有吸引力。然而, 南部奴隸主懷有擴張奴隸制, 從而在政治上維護和擴張奴隸制的意圖。北方資產階級則力圖限制和反對奴隸制的擴張。
美墨戰爭後, 在這場奴隸制限制反限制的斗爭激化情況下, 終於導致了美國內戰的爆發。美墨戰爭開始後不久,1846年8月4日, 波爾克總統要求國會撥款200萬美元作為談判取得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亞之用。對此, 賓夕法尼亞的民主黨眾議員戴維·威爾莫特提出了批准該撥款案的附加條款(但書), 強調「從墨西哥取得的任何領土, 除非被正式判定有罪的罪犯外, 無論是奴隸制度抑或強迫勞役, 都不許存在於上述領土的任何地方。」(羅伯特·貝利編:《美國歷史上的演說和文件集》)8月8日, 眾議院以多數票通過了「但書」, 但8月10日, 在參議院中被擱置了下來。1847年2月, 在波爾克支持下, 眾議院又通過了類似的撥款法案, 總額增加到300萬美元。威爾莫特隨即提出了和1846年「但書」相同性質的300萬美元議案的修正案, 幾經周折, 仍被擱置。1847年2月19日, 作為南方奴隸主維護人的約翰·卡爾洪提出了維護奴隸制的答辯, 警告說:如果北方, 南方的平衡被打破, 它將預示著:「政治革命、無政府狀態、內戰和普遍不幸的降臨。」(《美國參議院文件, 第30屆第一次會期, 1847-1848》)
1848年8月9日, 資產階級激進的政治團體自由土地黨成立。有關限制和擴大奴隸制的爭論, 1850年以幾個有利於奴隸主的妥協案而暫告一段落。
軍事
美墨戰爭在軍事上對美國內戰也有著重大影響在南北戰爭中雙方的軍事將領不少都參加過美墨戰爭, 這次戰爭成了南北戰爭雙方將領的練兵場。他們由於政治態度不同而分屬兩部分。後來在聯邦軍隊中有尤利塞斯·格蘭特、威廉·謝爾曼、喬治·米德、約瑟夫·胡克、喬治·麥克累倫、約翰·波普、喬治·托瑪斯等。在南部邦聯軍隊中有羅伯特·李、托瑪斯·傑克遜、皮埃爾·博雷加德、阿爾克特·約翰斯頓、約瑟夫·約翰斯頓、喬治·皮克特、布拉克斯頓·布雷格等。一些史學家把這場戰爭看成是「美國內戰的前驅」 、「美國內戰的課堂」是有一定道理的。
對墨西哥的歷史影響
墨西哥在戰爭中失去了其疆域之半,此後在墨西哥始終留有對美國的仇恨,但這場戰爭也使得墨西哥國內形成了它建國(1821年)以來一直缺乏的民族主義觀。
這場戰爭也導致了新一代的墨西哥政治家的出現,最後他們擺脫了桑塔·安納對墨西哥的統治並於1857年建立了一個自由共和國。這個自由共和國最早的措施之一就是加速對墨西哥北部空曠地區的殖民,而這個措施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未來的領土喪失。
在被美國占據的領土上有數千墨西哥家庭生活。這些家庭有些回到墨西哥,有些留在美國,在兩國的和平條約上有對他們的保護。這些家庭的歷史大多被記載下來了,他們是最早的墨西哥裔美國人。[
⑧ 每天平均都有10人被殺,墨西哥女性究竟有何悲慘遭遇
墨西哥可以算是,世界上女性地位十分低的國家排名的前三名了,在墨西哥這個國家女性被謀殺幾乎是每天都會發生的事情,女性被家暴也是司空見慣的新聞,在墨西哥整個社會女性的地位都十分的低下,女性的訴求很少人會去傾聽會去估計,很多人認為女性就是他們的附庸,她們的生命就是低賤的,毫無價值的,完全可以被任意的褻玩,這就是墨西哥女性的遭遇。
所以有人說,“墨西哥的女性彷彿生活在地獄”,她們缺少基本的人權,她們每天的生活都提心吊膽,沒有人傾聽她們的訴求,說不準哪天連生命都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