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如何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
① 荷蘭人在16世紀一度殖民稱霸,它是如何稱霸的
1568年,荷蘭七省結成烏特勒支同盟反抗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統治,爆發八十年戰爭。在低地國家完全戰敗之前,英格蘭與西班牙爆發戰爭,逼使腓力二世所率領的西班牙軍隊停下腳步。此時,腓力二世的軍隊已佔領了布魯日和根特等重要的貿易城市。安特衛普,可說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在1585年8月17日被西班牙攻陷。此時,南尼德蘭(大約是現今的比利時)完全被西班牙佔領。荷蘭共和國(今日的荷蘭)則持續對抗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為止。
南尼德蘭的戰敗讓許多喀爾文教派商人逃往北方。許多人移居至當時只是個小港口的阿姆斯特丹。到了17世紀,快速發展的阿姆斯特丹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這次的移居可稱為「建立新安特衛普」。來自法蘭德斯和布拉班特的大量移民是荷蘭黃金時代重要的驅動力。
除了南尼德蘭的大量移民,還有大量逃避宗教迫害的難民湧入,特別是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塞法迪猶太人,以及法國的雨格諾派。
其他幾個因素也促成了這時期貿易、工業、藝術和科學的繁榮。其中一個因素就是風力和泥炭等便宜能源的供應,可藉由運河輸送到各城市。鋸木場的問世,可建造大規模的艦隊至世界各地貿易,也可透到軍事手段保衛共和國的經濟利益。
② 請問西班牙海上霸權是如何被荷蘭取代的
新航路開辟後,尼德蘭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經營與殖民地的轉運貿易。北部的荷蘭省成為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省份。
荷蘭的造船業非常發達,積極發展對外貿易,阿姆斯特丹是重要的港口。
16世紀末荷蘭逐漸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為許多國家轉運商品。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夫」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後,開始了荷蘭控制世界的時代。1651年,英國頒布《航海條例》,矛頭直指荷蘭,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荷蘭喪失了海上霸主地位。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③ 荷蘭本是殖民強國,他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淪為二等國家的
荷蘭原來早期是西班牙的一個省份,後來西班牙因為遭到了其他歐洲國家的圍剿,漸漸變得衰落。荷蘭藉此機會在反西班牙的歐洲國家幫助下獲得了獨立,單獨成為了一個國家,經過治理慢慢成為第二個殖民強國。
荷蘭雖然是一個二流國家,但是實力並不弱,因為荷蘭也曾經是殖民霸主,統治過海洋一百多年,荷蘭的海軍實力很厲害渣薯,一直都是保持在世界前十,鑒定了他們國家的政治地位,荷蘭人的軍隊也很多,一般都是在印尼,因此荷蘭也不是好得罪的。
荷蘭地處強國的中間,有時候就不得不參與國際戰爭,最後還是在地緣政治的競爭中失敗,慢慢喪失了自己國家的利益。
④ 一道歷史題 求解
答案是C 解析:結合題目中1700年後的荷蘭主要史實分析。
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早期殖民擴張
【知識結構】
一、荷蘭殖民擴張: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
背景:① 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經商傳統。②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③ 荷蘭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行讓族,1581年建立資產階級性質的荷蘭共和國。④西班牙被英國打敗,衰落下去。⑤造船業發達。
特點:殖民擴張與對外貿易緊密聯系,組建大型商業公司是荷蘭人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手段。
過程:① 在亞洲,荷蘭先後侵入爪哇島、雅加達等地;從葡萄牙手裡奪取了馬六甲、錫蘭,並在當地貿易中占據了主導地位;② 在非洲,17世紀中期,荷蘭奪取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③ 在東亞,荷蘭殖民者一度侵入我國領土台灣,還在日本長崎建立了貿易據點。④ 在美洲,荷蘭也在進行殖民活動。⑤ 17世紀上半葉,荷蘭取代西班牙、葡萄牙成為世界頭號貿易強國和殖民帝國,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7世紀下半期,英荷進行了三次戰爭。結果,英國取得了荷蘭的北美殖民地。此後,荷蘭在歐洲喪失了大國地位。
二、 英國的殖民擴張:
原因:A物質基礎:推行重主義和圈地運動,資滑此本主義經濟發達,是在海外殖民活動中取勝的主要原因。B根本原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先進的政治制度是取勝的根本原因。C武力後盾:建立了歐洲一支最強大的海軍。D意識形態:宗教改革後,英國清教徒強烈的個人奮斗進取精神和思想文化意識的進步與解放,也是取勝的重要原因。
特點:通過私營的殖民公司作為工具;殖民霸權地位的確是通過殖民戰爭實現的。
過程:① 16世紀,英國沒有實力同西班牙和葡萄牙抗衡,這時期海上活動的特點是進行一般性海上貿易的同時進行海盜式的搶劫和販賣黑人奴隸。
② 1588年,英國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商業貿易業發達的荷蘭確立了海上霸權。
③ 1651年頒布《航海條理》,與荷蘭爭奪。1652-1674年的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打敗荷蘭,奪取了荷蘭在北美的新尼德蘭殖民地。
④ 18世紀,英法發生多次戰爭,在最後的七年戰爭中,英國打敗法國,簽訂《巴黎和約》,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三、早期殖民擴張的主要方式: 野蠻的掠奪、殘酷的屠戮、黑奴貿易和不平等貿易。
四、殖民擴張和掠奪的評價: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途徑。
①野蠻搶奪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場是資本主義貪婪性的早期表現之一。隨著殖民擴張的進行,資本主義的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體系之中,世界市場的檔弊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強野蠻擴張與殖民掠奪基礎之上的。
②殖民擴張是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通過殖民擴張,西歐獲得了財富的流入,獲得了原料和工業品市場,大量的黑奴成為美洲種植園勞動力。
③加劇了殖民地的貧困和落後,迫使這些地區捲入世界近代化的進程。
⑤ 1588英國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為什麼是荷蘭成為海上霸主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開始向外殖民擴張,英荷爭奪海上優勢的矛盾、英法爭奪歐洲優勢的矛盾,成為歐洲國際關系的主要矛盾。經過三次英荷戰爭,英國成為海上霸主,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跌落下來。
「海上馬車夫」的永久憾事
荷蘭,這個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按理並不足道,但它卻
在歷史上有過一段耀眼的輝煌。17世紀上半葉,它擁有商船1.6萬艘,是法國、英國、
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國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荷蘭人壟斷了世界的貿易,荷蘭商人的足
跡遍及五大洲各個角落。因而荷蘭人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
然而,正像歷史上許多國家一樣,其衰敗往往從一次大的災難性的戰爭開始。荷蘭
17世紀上半葉對海上的壟斷權,當成為後起的英國海外擴張最大的障礙和威脅之時,戰
爭就不可避免了。正因為英荷戰爭,使得荷蘭從海上霸主地位上,迅速跌落下來,從此
再也沒有占據海上霸主地位,此戰成了「海上馬車夫」永久的憾事。
17世紀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而擺脫西班牙統治的荷蘭,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在發展
上超過許多歐洲國家,成為「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糧食,
由它運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類、法國的手工業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產品,由它
運往北歐。它於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然後由爪哇
向西侵佔蘇門答臘島,向東從葡萄牙手裡奪取香料群島(今馬魯古群島),還相繼侵佔
了馬六甲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在亞洲東部一度侵入中國領土台灣。在日本九州島的
長崎取得了商業據點。1652年,荷蘭在南非建立了好望角殖民地,為它在亞洲的殖民擴
張取得了強大的中繼站。在北美以哈得遜河流域為基礎,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並在
河口奪取曼哈頓島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蘭殖民者佔領了安得列斯群島中的
一些島嶼。
英國於16世紀晚期,挫敗了西班牙海上霸權,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壟斷局
面。英國脫穎而出,逐漸發展為後起的卻又是強大的殖民主義國家。它在同荷蘭殖民強
國的斗爭不僅不可避免,而且要求獨占海權、獨占原料、獨占市場,因此由競爭、搶奪
發展到武裝沖突。165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國的貨
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這就是說不許其他有航運能
力的國家插手。荷蘭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為貿易中介國家、
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國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對付荷蘭的,打擊它在英國對其他國
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荷蘭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航海條例,這就導致了
英荷海上大戰。一共有三次。
第一次英荷戰爭(1652—1654年),是荷蘭於1652年7月28日發動的,目的是為了
回擊英國國會針對荷蘭把持貿易經紀權而於1651年通過的航海法案。英荷之間,除了在
兩國近海展開作戰行動(如1652年普利茅斯海戰、1652年和年紐波特海戰、年
波特蘭海戰)以外,還在地中海、印度洋以及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各海峽同時進行了
海戰。英軍艦艇裝備有較先進的火炮,而且在數量和質量上均占優勢,因此擊潰了荷蘭
海軍,並對荷蘭海岸實施封鎖,迫使荷蘭於1654年4月14日締結了《威斯敏斯特和約》。
根據這一和約,荷蘭實際上承認了航海法案。
第二次英荷戰爭(1665—1667年),是由於英國佔領荷蘭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
特丹而引起的。1665年1月24日,荷蘭對英宣戰。1666年2月,法國和丹麥同荷蘭結成同
盟。在1666年6月11—14日的敦刻爾克海戰中,廖特爾海軍上將統率的荷蘭艦隊擊敗了
英軍,但未能鞏固既得的戰果。同年8月4—5日於北福倫角再度交戰,荷軍敗北。1667
年6月,荷蘭海軍封鎖泰晤士河口,殲滅部分英國艦只。由於倫敦直接受到威脅,英國
被迫締結和約。根據1667年7月31日《布雷達和約》,英國佔有新阿姆斯特丹,但將英
軍在戰爭期間佔領的蘇利南(在南美)歸還荷蘭。
第三次英荷戰爭(1672—1674年),是荷法戰爭(1672—1678年)的一個組成部分。
根據英王查理二世和法王路易十四之間的秘密條約,英國參加了這場戰爭。英軍突然襲
擊了荷蘭海軍。1673年8月,廖特爾指揮的荷蘭艦隊在特克塞爾附近擊潰英法聯合艦隊。
海戰失利和對於比荷蘭更危險的競爭者法國實力增強的畏懼,促使英國退出戰爭。1674
年2月19日,《威斯敏斯特和約》規定1667年《布雷達條約》繼續有效。
前後達20多年的英荷海上爭霸戰爭,盡管荷蘭在軍事上沒有完全輸給英國,但從整
體上說,荷蘭海上實力大為削弱了。荷蘭在經濟、貿易、海運方面的實力大為下降,從
此「海上馬車夫」把海上霸權讓給了英國,淪為歐洲二流國家,英國成為海上霸主。
以這次戰爭為標志,海上霸權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一是西歐各國進一步鼓勵造
船工業的發展,以增加本國船隻數量,以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海戰,進行更大的海外貿易;
頒布和完善排它性的航海條例,或禁止外國船隻裝運貨物進出本國及其殖民地港口,或
對進出本國港口的外國船隻課以重稅,以促進本國航運業的發展;發展漁業,以擴大航
海人員的來源;招聘外國科技人員,以研究和提高本國的航海造船技術。
總之,西歐各國此時期實行了全面的拓海政策,增強海上實力。二是改進海上武器
裝備,強化海上武裝力量,提高海上作戰能力。①研製和裝備大戰船。這個時期戰艦最
大長達300多英尺,有的排水量達2500噸左右,載負約1000人;②在戰艦上裝備多種大
口徑火炮,以增強火力,大型戰艦裝有甲板,共配備數十或100門以上的完全標准化的
加農炮等;③採用旗語,使海軍歷史上指揮官第一次能夠在交戰開始前對艦隊實施不間
斷的指揮和發布命令。與此同時,海上戰術得到了進一步改進,如英國海軍發明了海上
封鎖和攔截的戰術。
三是搶占海上交通要道、占據海上島嶼、掠奪海外殖民地等進一步加劇。英國、美
國、荷蘭、法國等國,以原殖民地為基礎,進一步實行擴張政策,到處爭奪殖民地,侵
略魔爪遍布世界各地。特別是英國,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在先後的兩個多世紀中一直成
為世界超級殖民、商業和軍事大國,在世界各地發動殖民戰爭,製造一個又一個災難。
⑥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後,為什麼是荷蘭成為海上霸主
17世紀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而擺脫西班牙統治的荷蘭,在短短幾十年間就在發展上超過許多歐洲國家,成為十七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一度掌握世界商業霸權。它擁有商船1.6萬艘,是法國、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四國商船總噸的四分之三。荷蘭人壟斷了世界的貿易,荷蘭商人的足跡遍及五大洲各個角落。因而荷蘭人被稱之為「海上馬車夫」。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糧食,由它運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類、法國的手工業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產品,由它運往北歐。然而荷蘭資產階級並不以高額的商業利潤為滿足,還力圖從海外活動中佔領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