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墨西哥小麥產量多少

墨西哥小麥產量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3-21 19:24:04

『壹』 世界前三位的糧食作物

世界糧食作物包括小麥、稻穀、玉米、大麥、高梁、燕麥、黑麥和粟等八種。在聯合國的統計中稱穀物。在中國糧食產量中還包括薯類(5公斤鮮薯摺合1公斤糧食)和大豆。小麥、稻穀、玉米被稱為三大糧食作物。1990年三者合計播種面積5.06億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72.4%;三者產量合計15.89億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83.2%。小麥 世界播種面積最大、產量最多和分布最廣的糧食作物。1990年小麥播種面積為2315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3。小麥產量5951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31%。世界1/2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世界糧食總貿易量中,小麥佔1/2以上,可謂世界性糧食作物。1948~1952年小麥平均年產量1.7億噸,1960為2.4億噸,1970年為3.2億噸,1980年為4.4億噸,1985年超過5億噸。40年來,世界小麥產量增加了2.5倍。小麥是溫涼作物,年均溫在10~18℃,積溫在1800~2200℃,年降水量750毫米,地形的限制小,平原、台地、高原皆可。其分布除南極州外,遍布世界各地。主要集中在北緯20°~55°和南緯25°~40°的溫帶地區。北半球多於南半球,形成5個小麥帶:一是自西歐平原經中歐平原、東歐平原南部到西伯利亞平原南部。二是北起中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到長江中、下游平原。三是西起地中海沿岸,東經土耳其、伊朗到印度河、恆河平原。四是北美洲中部太平原,包括加拿大中南部和美國中部。以上四大帶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90%以上(1990年91.5%),特別是亞歐大陸小麥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4。五是南半球,從南非向東經澳大利亞南部、紐西蘭坎特伯里平原到南美洲阿根廷的潘帕斯平原,是一個不連續的小麥帶。中國、前蘇聯、美國和印度是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四國合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2以上。小麥貿易量為1億噸左右,約占總產量的1/5,佔世界糧食貿易量的1/2以上。美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阿根廷是世界小麥五大出口國,合佔世界小麥總出口量的85%以上。主要輸往前蘇聯、日本和義大利等國。水稻 世界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1990年播種面積14580萬公頃,約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20%以上,年產量5185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27%。亞洲20多億居民以稻米為主食,故有「亞洲糧食」之稱。戰後稻穀產量成倍增長。1950年產1.5億噸,1960年2.39億噸,1970年突破3億噸,1981年、1989年分別超過4億噸和5億噸。40年來,增加了2.46倍。水稻喜高溫多雨,積溫2800~3500℃,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多分布在地勢低平的沖積平原區。世界水稻多集中在溫帶季風、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地區,以亞洲的東立、東南亞和南亞地區最為集中,亞洲佔世界稻穀總產量的92.3%(1990年)。中國(佔36.1%)和印度(佔21.3%)是世界兩大稻穀生產國,合佔1/2以上。印度尼西亞、孟加拉、中南半島各國、日本、朝鮮、韓國都是重要稻穀生產國。此外,近年在地中海沿岸、美國和巴西都有少量種植。世界稻穀的商品率較低,稻米出口量1200萬噸左右,約占總產量的2~3%,僅佔世界糧食總貿易量的5~6%。泰國、美國、越南、中國、巴基斯坦、緬甸為主要出口國。主要輸往西亞石油輸出國和前蘇聯等國家。玉米 人們的食糧又是飼料作物,被視為「雜糧」或「粗糧」。1990年播種面積12910萬公頃,佔世界糧食總播種面積的18.5%僅次於小麥和水稻,居第三位。近些年雜交玉米成功,單位面積產量提高快,每公頃平均3.6噸,南歐國家最高達到7噸,被稱為「高產作物」。隨著世界畜牧業的迅速發展,擴大了對玉米的需求,為此許多國家擴大播種面積。玉米總產量由1950年的1.3億噸增加到1990年的47540萬噸,提高了2.68倍。玉米原產於中美洲,是一種喜溫作物。生長的適應性強,分布十分普遍。多集中在:(1)美國的玉米帶(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0%);(2)中國的華北、東北、關中平原和四川盆地;(3)歐洲南部平原地帶;(4)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巴西和阿根廷等。美國(佔39.7%)和中國(佔19.5%)是世界兩大玉米生產國,合佔60%。次為巴西、墨西哥、印度和法國等。戰後玉米進入世界商品市場,貿易量不斷增加,從60年代初的2000萬噸增加到90年代初的8000萬噸,約佔世界糧食總貿易量的1/3左右。美國、阿根廷、法國和中國是世界玉米主要輸出國,其中美國占玉米出口量的70%以上。主要輸往日本,前蘇聯和韓國等。

『貳』 世界小麥產量

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組織,這意味著中國對「烏拉圭」回合「農業協議」的承認,中國的農產品將越來越多地走入國際市場,與此同時,國外的農產品將越來越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就小麥而言。中國一直是小麥的進口大國之一,同時又是世界上生產小麥最多的國家。由於不同國別的小麥有著明顯的替代效應,因此,本文試圖分析的問題是:中國小麥的國際競爭力究竟怎樣?
中國是小麥大國
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50多年裡,中國的小麥生產一直呈直線上升的趨勢。我國在1949年小麥產量只有1 38l萬噸,但是在2001年增加到了9 392萬噸,在52年期間小麥產量平均每年增長4.42%。其中產量超過上年20%以上的年份為1954年、1965年和1978年,增幅分別為27.90%、21.02%和31.06%,1978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小麥產量增長率最高的年份。小麥產量增長率超過10%以上的年份包括1951年、1962年、1963年、1967年、1971年、1972年、1975年、1976年、1983年和1997年,這些年度小麥產量增長率分別為18.83%、16.98%、10.86%、12.70%、11.61%、10.47%、10.86%、11.21%、18.87%和11.50%。小麥產量下降超過10%以上的年份包括1977年、1980年、1998年和2000年,它們的下降幅度分別為18.48%、11.99%、11%和12.50%,其中,1977年是中國小麥產量減少最多的一年。
必須注意的是:從1998~2001年最近的4年中,小麥產量除了1999年有輕微的回升之外,下降的幅度一直比較大。不過,就總體說來,由於中國小麥產量接連50年的增長,現在就總產量而言已經居世界第1位。
在2001年,中國小麥總產量為93 920千噸,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9.89%。印度的小麥產量排在第2位,佔世界小麥總產量的14.50%;再其次是美國,佔11.37%;俄羅斯和法國分別佔到8.33%和6.79%。在2001年,印度的小麥為中國的72.93%,還不到中國小麥產量的3/4。美國小麥總產量為中國的57.20%,俄羅斯和法國分別為中國的41.91%和34.14%,中國已經成為無可爭議的第1小麥生產大國。
中國小麥的世界貿易現狀分析
通過對中國小麥進出口41年的考察,中國小麥一直是處於巨額逆差的狀態。但近些年來,這種逆差卻明顯縮小,國內小麥對國外小麥顯示出很強的替代效應。在1961~2002年42年中,我國小麥平均每年出口為43 367.81公噸,獲得外匯收入為419.60萬美元,其中1965~1985年沒有出口小麥。我國每年平均進口小麥為7 331 033公噸,平均每年由於購買小麥支付的外匯為11.30億美元,在42年的時間里中國一共支付了近474.60億美元用於購買小麥。中國每年凈進口小麥數量為7 317 665公噸,每年凈支出11.258億美元用於購買小麥。
另外,我們還看到:國內小麥對國外小麥的替代效應十分明顯。2002年中國是從1961年以來進口小麥最少的1年,只有10.70億噸左右;其次是2001年,我國小麥的凈進口為12.56億噸,再次是1999年和2000年,我國的小麥進口分別為14.38億噸和20.3l億噸。而我國進口小麥最多的年份是1989年,達到157.44億噸;其次是1988年,我國進口小麥總數為154.75億噸。大的趨勢是:隨著我國小麥產量的增長,我國的小麥進口呈現出十分明顯的下降趨勢。在1961~2001年41年期間,我國小麥平均每年的產量為6 527.471萬噸,平均每年進口量為572.5 347萬噸。本文設計了一個小麥外貿依存度指標:當年小麥外貿依存度=當年小麥進出口總量÷當年小麥總產量。用這個指標說明我國小麥的世界貿易狀況。
從1961~1965年的5年期間,是我國小麥外貿依存度最大的5年。其中,1963年小麥的外貿依存度最高,達到0.328;其次是1961年,我國小麥的外貿依存度為接近0.30。接下來是1980~1982年,其外貿依存度分別為0.2ll、0.229和0.212。在外貿依存度最大的年份,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1961~1964年小麥出口量相對較大,而1965、1980~1982年這4年間我國出口為零。小麥的外貿依存度大,既有可能是本國小麥減產的結果,也有可能是本國小麥走進世界市場或國外小麥進入本國的結果。這8年小麥的外貿依存度相對較大,主要是由於中國小麥產量不高從而加大了從國際市場購買的力度。
中國小麥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1 中國小麥的生產率分析
世界市場上小麥的生產率指標之一是平均畝產量,根據這一指標,在短期內,小麥的國際競爭力排在第1位的是愛爾蘭,中國排在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中的第15位。
表1 世界各國小麥以畝產計算的生產率排序
表1中,平均產量為1990、1995、2000年的期望值。愛爾蘭平均每公頃產量最高,為每公頃8 368.33千克,荷蘭、英國、德國、比利時、法國、埃及、紐西蘭、捷克、匈牙利、墨西哥和韓國(包括愛爾蘭)這11個國家的小麥畝產量均高過我國。其中,愛爾蘭是我國小麥畝產量的2.30倍,英國、德國、比利時……盧森堡均是我國小麥畝產量的2倍左右。但美國小麥畝產量只有我國的l/3弱,玻利維亞只有我國畝產量的1/4強。
另一種測度生產率的方法是計算出每個種植小麥的農業經濟工作人員的人均產出。在計算這一指標的時候,本文作了一些迂迴。因為很少有種植小麥的勞動力人數的資料,只有小麥的種植面積這一指標。我們選取了用一國總的可耕地面積除以一國農業人口中的農業經濟工作人員這一指標,替代每個勞動力耕種小麥的面積。所選數據是2000年,用人均種植小麥面積乘上小麥畝產量,這樣得出人均產出。
就長期來看,農業國必然會向工業化過渡。就中國而言,農業勞動力擁有日益巨大的機會成本。當勞動力的工資水平顯著提高時,仍然用平均畝產量這一指標就不合適。一個中國農民耕種0.156公頃小麥田,一個美國農民耕種23公頃小麥田,當中國農民的工資率與美國農民相等時,分攤在每噸小麥上的成本是明顯不同的,這時如果仍然使用平均畝產量這一指標就沒有道理。
如果採用人均產量測度小麥的生產率,則我國的小麥生產率指數排名為37位,如果各國農村勞動力工資相等,我國小麥在國際市場上就毫無競爭力可言。但現在,我國農村勞動力成本很低,因此,用平均畝產量測度生產率具有現實性。
表2 世界各國小麥人均生產率指數表
(註:資料來源:http://www.fao.org,指數為筆者計算)
2 中國小麥國際競爭力分析中應該考慮的因素
中國加入WTO之後,整個經濟納入了世界競爭的范圍之內,盡管我國目前存在著對農業的「綠箱」政策,但整體競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諸如「生產率」的單因素分析方法能夠說明部分問題,但不是全部。我們應該系統分析哪些是小麥的主要供給者,哪些又是小麥的主要需求者,供給者的產業體系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哪些公司在經營小麥,它的全球戰略和經營策略是什麼。就我國而言,我國是小麥生產第1大國,畝產量排序佔到世界15位。就我國對小麥的需求來說,若以1982~2001年20年看,我國對小麥的需求為9 656.115萬噸;從1992~2001年10年看,我國對小麥總需求為10 603.73萬噸,我國對小麥的凈需求為587.23萬噸。我國由於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制,人均擁有耕地數量和人均產量都比較低,這時就需要政府有力的保護。
從長期來看,我國只有不斷提高小麥的人均產出,才能真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因此,必須用資本密集型的生產方式逐步替代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方式,鼓勵民間資本向農業投資,生成一批在世界市場上具有影響力的農業企業家。政府應該加快城市化步伐,讓農民進城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7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8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