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喪失哪些領土
『壹』 低調的西班牙,你覺得到底有多強大呢
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英國、法國、德國這三個歐洲大國,這三個國家也被稱為歐洲經濟的三駕馬車,可以說是歐洲影響力最大的三個國家。其中德國是歐洲經濟總量最高的國家,也是歐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而英法兩國不僅經濟實力強大,而且均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國家之一,國際地位非常顯赫。在這三個國家之後,義大利也是個名氣非常大的國家,是歐洲僅次於德、英、法之後的第四大經濟體。盡在汽車領域,義大利就擁有瑪莎拉蒂、蘭博基尼、法拉利等一眾的豪車品牌,讓義大利的名氣大增。然而還有一個低調到幾乎被遺忘的歐洲強國卻很少有人提及,這個國家就是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西班牙總面積50.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735萬,西北部與法國和安道爾接壤,南部與英國的海外領地直布羅陀接壤,西部與葡萄牙接壤。
在1956年摩洛哥獨立建國以來就與西班牙糾紛不斷,但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都是徒勞。整體來看,西班牙的三塊海外領土距離西班牙都不遠,在現代社會中,能讓海外領土心甘情願的跟著自己,無疑是一個國家強大的表現。如今的西班牙已經不是日不落帝國,但依舊強大,只是非常低調而已。
『貳』 西班牙重大歷史事件越多越好
1、原始時期
80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據考古推測可能是非洲人在追捕獵物時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或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的獵人越過比利牛斯山來到這里並定居下來,被稱為伊比利亞人。
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
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西班牙北部的阿爾達米拉洞穴留下的舉世聞名的岩畫生動地記載了原始人生活情況。
2、異族統治時期:布匿戰爭
公元前264~前146年,兩國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18年-前201年),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
羅馬則出兵馬賽切斷漢尼拔的補給,此時迦太基國內矛盾激發,漢尼拔回軍馳援,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這是一場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進攻,於是奮起作戰。可惜最後迦太基戰敗慘遭屠城,領土成為羅馬的一個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3、穆斯林統治
公元376年,在北方匈人的軍事壓力下,約一萬五千名西哥特人經羅馬皇帝的允許下,渡過多瑙河,向巴爾干半島遷移,定居於羅馬境內,作為同盟者為羅馬帝國御邊。
418年西哥特人在圖盧茲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從418年到507年,其疆域包括了西班牙和高盧的大部分領土。他們於511年在武耶戰役被法蘭克人打敗,退到西班牙。
其間,公元476年,哥特人一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
自此,長期的、反復的、綿延不斷的奴隸、隸農起義和外族入侵,推翻了西羅馬的奴隸制統治,從此,西歐各族開始了封建社會階段。
4、海洋強國時期:收復失地運動
收復失地運動(西班牙語:Reconquista),又稱再征服運動、列康吉斯達運動,是公元718至1492年間,西班牙人反對阿拉伯人佔領,收復失地的運動。從 718年的科法敦加戰役開始,到1492年格拉納達戰役結束,共經歷了8個世紀。
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Reconquista」一詞有「重新征服」的意思。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原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島的北部。
以後在北部地區建立了阿斯圖里亞斯、納瓦爾、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等王國,這些王國時有分合,並從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亞山區及比利牛斯山區向南推進,開展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的運動。718年,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國王佩拉約在科法敦加與入侵的阿拉伯人發生戰斗。
在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的納瓦爾、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王國也進行了收復失地的斗爭。
5、共和國時期:美西戰爭
美西戰爭是指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
新興的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軍事潛力,已建立起一支較強大的海軍。19世紀末,古巴和菲律賓兩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鉗制著大量西班牙軍隊。
西班牙軍對古巴起義者的殘酷鎮壓激怒了美國政府,並危及美國資本家在該地的經濟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國遂以此事件為借口。
要求懲罰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對美國宣戰,次日4月25日美國對西班牙宣戰。最終西班牙請求停戰,美國獲勝。
這次戰爭使美國獲取了既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又是美國分別向南美洲和亞洲擴張的戰略基地的古巴和菲律賓群島。
『叄』 為什麼西班牙人失去了他們在美洲的土地呢
這些損失始於一場嚴重的危機,當時西班牙國王被拿破崙的軍隊綁架。當墨西哥已經在歐洲大陸最重要的權力,新西班牙總督的法院,當國王被綁架的消息闖入皇宮在墨西哥城,一個巨大的歇斯底里吞沒了這座城市,總督和政府委員會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或者會發生什麼,這一刻是西班牙帝國的斷裂點。
獨立戰爭,鼓勵通過墨西哥的墨西哥人管理資產和財富像流值美國人做了幾十年,始於1810年,但直到1821年戰爭結束了一個聰明的年輕士兵名叫奧古斯汀•德Iturbide y Aramburu,他開始戰斗的國王和英國皇家軍隊,但是他很快就認識到,獨立inminent和他和他的軍隊支持墨西哥軍隊反對國王。經過幾年的戰斗,墨西哥的經濟幾乎無法運轉,最終奧古斯丁·德·伊圖爾比德與總督談判,總督投降並放棄了。墨西哥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年輕英俊的征服英雄奧古斯丁·德·伊圖爾比德(Agustin de Iturbide)為自己加冕為皇帝,並開始重建墨西哥作為一個現代19世紀君主立憲制國家,這是墨西哥作為一個獨立國家的第一章。
墨西哥獨立後,美洲的其他殖民地感到被鼓勵獨立,他們在不同的戰爭中與西班牙作戰。但這一切都始於墨西哥城總督宮圍牆內的一場危機,將墨西哥王冠獻給一位貴族打開了一扇小門,開啟了美國19世紀地緣政治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瓦解了西班牙帝國。
『肆』 比利牛斯條約 割讓 哪些土地給法國
根據條約內容規定,西班牙割讓阿圖瓦(今法國北部旁喊亮臨近比利時)、魯西永(今法國南部比利牛斯山與地中海之間)、塞爾達涅(比利牛斯山東部)給予法國。
(4)西班牙喪失哪些領土擴展閱讀:
1、條約主要內容:
(1)法國波旁王室與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聯姻;
(2)西班牙向法國割讓領土;
(3)法國赦免投石黨領袖孔代親王。
2、簽訂該條約後的影響:
該條約是法西兩國繼《威斯特伐利亞和約》之後繼續較量的結果。
法西聯姻為以後的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埋下了法國的隱患。該條約的一些條款對法西兩國以後的對外政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甚至影響到整個歐洲的國際關系。
對法國來說:法國維護了應有的權益,擴展了疆界,並進一步滲蠢加強了在西歐的地位,為下一步的稱霸歐洲作了准備。
對西班牙來說:西班牙的失敗則使其喪失運寬大國地位,不僅喪失大片領土和殖民地,而且哈布斯堡家族稱霸歐洲的計劃徹底破滅。
『伍』 西班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它是如何衰落的
西班牙對法國的戰爭導致西班牙債台高築,我們都知道,戰爭最賺錢但是前期也是最花錢的,西班牙的戰爭就是純花錢不賺錢,並且在哪個時期,荷蘭人在瘋狂的海上交易賺錢,而西班牙正在沉迷於享受的花錢。近代歷史上,西班牙作為新航路的開辟者,四處掠奪資源發展殖民地,一躍成為十六世紀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投資者自然不會一直這樣借錢給們,於是,當有投資者向西班牙王室討要本金和利息。但是王室以權力進行打壓,甚至以莫須有的罪名起訴這些人,使得他們要麼花錢要麼坐牢。這樣一來西班牙王室逐漸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於是國內經濟迅速蕭條,直接導致西班牙錯過了資本主義發展的第一班車。
同時西班牙社會上充斥著輕實業,重奢靡之風。在法國大力發展工業時,荷蘭人在進行瘋狂的海上商業貿易時,而西班牙在瘋狂購物,重金從對手那裡買瓷器、絲綢、茶葉等。
『陸』 西班牙和葡萄牙為什麼會衰落
這兩個國家應區別看待。葡萄牙實在是國力所不及,當時期全國人口不過百萬,卻要看守非洲,亞洲的大片人口稠密的土地,還要不斷向前開拓探索新的領土。雖然其成功的建立的多個商站,如阿爾金島和澳門。但終究是實力不足,在經歷本土被西班牙佔領,海外商業殖民對手競爭加劇,殖民地人民激烈反抗等眾多事件後終於衰落。其實後來荷蘭的衰落與此也有幾分相像。
西班牙則是故步自封的典型。在贏得美洲大片土地和如山的金銀後,西班牙的貴族統治階級急劇腐敗。而隨著貴金屬的大量流入歐洲出現了商品短缺,貨幣貶值的現象。英法荷通過貨幣革命和實行重商主義成功地發展了本國經濟。而西班牙採取的措施竟然是下令禁止本國商品出口到殖民地,直接扼殺了本國的製造業。再加上政治上的專制腐敗使得金銀大量流入西歐。 王室的奢糜生活,日益揮霍!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只用於消耗不用於生產,結果非但不能發展自己,反而阻礙了自己的進步。
西班牙從卡洛斯一世開始起先後有五位哈布斯堡家族成員成為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菲利佩二世、菲利佩三世、菲利佩四世、卡洛斯二世。由於卡洛斯一世和菲利佩二世在歐洲連年征戰,四處樹敵,造成國庫空虛,負債累累。為彌補財政赤字,稅收負擔不斷加重,人民群眾的不滿和離心主義情緒日增。西從拉美運回的黃金白銀被海盜掠奪或通過貿易方式流入英、法等國,促進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而西班牙卻因工農業競爭力低而日趨衰落。由於經濟和宗教沖突,1588年菲利佩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1648年,西對法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和荷蘭的領土,西逐漸走向衰落。
隨著美洲貴金屬流入減少,這兩個為他人做嫁衣的國家終於慢慢衰落。
『柒』 曾經美洲大陸的主宰西班牙,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作為世界上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之一,與葡萄牙一樣,西班牙在殖民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政治資本以及財富。1519年,查理五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之後,在查理五世的努力下,將原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合二為一,
此時的西班牙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國家,到1526年,其勢力已經擴充到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亞,領土面積達1024萬平方公里,成了一個“日不落強國”。一時之間,無人能望其項背,一躍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強國,其通過殖民掠奪所積累的財富同樣數不勝數。
但正所謂“月圓則虧”,西班牙帝國的衰落也正是從查理五世開始的。1588年,在與英國的戰斗中,無敵艦隊覆滅,西班牙則開始走向了衰落。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導致西班牙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因此,綜上所述,雖然西班牙在前期積累了大量財富。然而,盡管積累了如此多的財富,西班牙卻未能將其有效地利用起來。
最後,這些龐大的財富反而成了負擔,最終導致了西班牙的衰落。
『捌』 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歷史
與法國爭霸
1494年開始的義大利戰爭本來是米蘭國內部斗爭引發的,當時一方藉助於那不勒斯王國,另一方藉助於法國。但義大利北部歷來是法國、奧地利和西班牙的必爭之地,所以法國一介入,奧地利和西班牙也隨即介入。他們聯合了一些小國家先後組織了兩次反法神聖同盟把法國趕出了義大利。
查理五世後,其帝國龐大的身軀,其統一歐洲的計劃讓英國、法國、丹麥等新興國家甚至整個歐洲感到了威脅,其中尤以法國最為敏感,因為法國的東、北、南三面都被它包圍。因此,法國國王佛朗西斯一世反對查理五世,他從外交上積極打擊哈布斯堡王朝勢力,這也是法國此後二百年間的對外政策基軸。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就這樣逐漸演變成歐洲的第一次爭霸戰,戰爭的主角就是法國和查理五世領導的哈布斯堡王朝。1515年,法國派兵攻佔了米蘭,但在第二年就被打退。1523年,佛朗西斯又派兵進入義大利,結果仍是敗退。1524年10月,佛朗西斯在打敗趁勢進入法國的神聖羅馬帝國軍隊後,攻入義大利,直取米蘭,但在1525年的巴威亞戰役中兵敗被俘。作為俘虜,佛朗西斯被迫簽訂了《馬德里條約》,交出勃艮第公國,放棄對義大利那不勒斯和米蘭的要求。在他回國後,馬上推翻了條約,准備再戰。
查理五世取得的巨大成功使教皇也感到害怕了,兩次反法同盟的盟友教皇克力門七世也起來反對他了。教皇組織了科涅克同盟,在法國領導下反對查理五世。查理派遣了一支軍隊在波旁公爵的率領下進攻羅馬。波旁公爵在羅馬城下戰死,於是他率領的約兩萬德意志和西班牙僱傭軍便失去了控制。1527年5月,他們沖進羅馬城燒殺搶掠,把聖體盒拿去當夜壺,把十字架當靶子,把修道院改成妓院,教皇也被捉了。此事被認為是文藝復興終結的標志。兩年後,查理在博羅尼亞會見了教皇,這是天主教皇帝與教皇的第一次會面,他雙膝跪下,為羅馬事件表示歉意,教皇原諒了他。三個月後,查理接受了神聖羅馬帝國的金皇冠後,堅持為教皇執鐙,表示他精神上服從教皇。
此時的法國選擇了和土耳其聯合。在海上, 法國、土耳其和熱那亞的艦隊於1528 年對西班牙艦隊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採取了聯合行動, 迫使查理五世不得不全力關注地中海。 1536年,法土條約簽訂後,法國和土耳其海軍常常一起行動,法國的馬賽港就停泊著土耳其軍艦。1538 年法土艦隊進攻威尼斯,同年的普雷維沙海戰後, 奧斯曼帝國開始享有地中海的海上優勢, 查理五世受到遏制。1542 年, 法土兩國又一次採取海上聯合行動, 進攻那不勒斯、西西里和尼斯。在行動過程中, 土耳其艦隊停靠土倫港, 並設立了海軍前線指揮所, 以至當時該港被稱為「君士坦丁堡第二」。亨利二世繼承王位後, 繼續執行其父佛朗西斯一世的政策, 仍保持與土耳其的同盟關系, 同時在歐洲大陸和地中海打擊哈布斯堡王朝。因此, 法土同盟的重要意義在於: 法國把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引入到歐洲國際關系, 將整個歐洲大陸的敵人引入歐洲大陸的權力政治之中, 迫使哈布斯堡王朝陷於兩線作戰的窘境,從而最終在歐洲恢復並維持了一種均勢,維護了法國和其他正在興起的、反抗查理五世霸權企圖的國家的獨立和自由。
1544年,查理五世攻入法國,法國求和。3年後,佛朗西斯死後,他的兒子亨利二世又恢復了戰爭。查理五世在1556年退位後,戰爭在亨利二世和菲利浦二世之間進行,1557年和1558年法軍連遭失敗後,兩國於1559年簽訂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約》,實現了和平,法國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卡托-康布雷西和約》也標志著查理五世歐洲霸權圖謀的失敗和以均勢為基礎的歐洲體系的初步形成。
反對宗教改革
除義大利戰爭外,查理五世還有一件煩心事,那就是在德意志發生的宗教改革。查理計劃的首要目標是統一德意志,以壯大帝國的力量。因此,自詡為天主教正統的查理不會容忍反對羅馬天主教廷的宗教改革。然而不可遏止的洪流還是把他的計劃沖得七零八落。
從15世紀下半葉開始,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展,這需要有一個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強大的政府作為自己發展經濟的後盾,但德意志境內分布的大大小小各行其是的獨立力量嚴重阻礙了經濟的發展。當時的教會也日益腐化,當歐洲各國紛紛建立中央集權政府抵制腐化的教會時,教會仍利用德意志的分裂進行掠奪。據統計,在16世紀初,每年從德意志流入教會的財富為30萬金幣,而當時的德意志稅收只有1?4萬金幣,德意志成了「教皇的奶牛」,這招致了廣泛的反對。當時全德意志約有1/3的土地屬於教會財產,這是各路諸侯不能容忍的。
1517年,教會大力推行贖罪券,宣稱只要買贖罪券的錢幣落入錢箱時叮當一響,其已死親屬的靈魂馬上就從煉獄飛升天堂。這種說法與維騰堡大學神學教授馬丁?路德從《聖經》中所得出的理論完全相反。1517年11月1日晨,馬丁?路德將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貼在了維騰堡教堂的大門上。由於印刷術的幫助,《九十五條論綱》迅速傳播,被譯成多種文字,一個月之中就傳遍了整個歐洲。形勢的發展使原本對《九十五條論綱》不屑一顧的教皇利奧十世不得不重視起來。1519年3月,經過談判,馬丁?路德寫信向教皇請罪,並呼籲德意志各階層忠於羅馬教會。盡管路德作了讓步,但教會中的強硬派不肯罷休,他們派出了著名神學家約翰?艾克與路德辯論,結果路德輸了。1520年,教皇駐德使節宣布將路德開除教籍,當眾焚毀其著作。教皇於6月15日勒令馬丁? 路德放棄自己的觀點,於是路德被迫與教會決裂。
面對宗教改革,此時的德意志政治舞台上出現了三派勢力:一是反對宗教改革的保守派;一是主張建立擺脫羅馬教會控制的國家教會的溫和改革派;一是主張變革整個社會制度的激進改革派。查理五世出於正統的天主教觀念,支持保守派。但由於義大利戰爭的拖累以及不願意得罪溫和派勢力,所以他採取了一種比較溫和的方式對待馬丁?路德。1521年4月18日,在沃爾姆斯帝國會議上威嚇馬丁?路德失敗後的第二天,雖然查理五世發表聲明說「朕決心用朕之王國和領土, 朕之朋友, 朕之身軀,朕之鮮血, 朕之生命及朕之心靈來捍衛它(天主教信仰)」 ,表明了自己堅定的保守派思想。但他其實是在馬丁?路德離開沃爾姆斯後才下逮捕令的,後來馬丁?路德被支持宗教改革的選侯菲特烈派人以綁架的形式保護下來。5月6日,帝國會議發布了《沃爾姆斯敕令》,宣布馬丁?路德為異端,並在帝國境內逮捕馬丁?路德及其支持者。這只不過是一紙空文罷了。
1531年,新教徒們組織了一個斯瑪卡德同盟,來反對查理五世和天主教諸侯,天主教諸侯則針鋒相對地組織了一個紐倫堡同盟。1535年,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力量不足的舊教徒舊教徒指支持羅馬教會的諸侯,後文中的新教徒指支持路德派的諸侯。不得不尋求新教徒的幫助,新教徒趁機擴大勢力。1536年,紐倫堡聯盟瓦解,一些舊教諸侯也倒向新教徒。與此同時,英國和北歐諸國紛紛建立國家教會,脫離羅馬教廷。原本信奉舊教的法國國王佛朗西斯一世為了對抗查理五世也轉而支持新教徒。1540年,為了扭轉局勢,查理五世提出新舊教諸侯進行談判,探討建立德國教會的可能性。在談判破裂後,1546年,查理五世決定動用武力來打敗新教徒。在作戰中,不顧自己痛風的毛病,他騎在一匹大黑馬上達21個小時,而且始終沖在前面。1550年,他頒布《血腥詔令》,宣布鎮壓新教,恢復舊教的統治。這個明顯抬高世俗皇權的詔令引起了教皇和所有諸侯的不安,他們結成同盟共同反對查理五世。1552年查理五世被打敗。1555年,雙方締結《奧格斯堡和約》,承認路德派的合法地位,並確立了「教隨國定」的原則,承認各諸侯擁有決定其臣民宗教信仰的權利。德國的宗教改革在其他國家引起了連鎖反應,歐洲各國相繼爆發了反對羅馬教廷的宗教改革運動,派生出許多脫離羅馬教廷的新教派,如路德宗、加爾文宗、安立甘宗等。宗教改革取得了成功,這其實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查理夢寐以求的帝國境內的宗教統一變成了泡影,德意志不僅沒有統一反而更分裂了。1556 年查理五世退位, 皇位傳給他的弟弟斐迪南,統治著德意志帝國, 包括奧地利及其領地捷克和部分匈牙利;他的兒子菲利浦則統治西班牙、尼德蘭和海外領地。查理帝國分解, 形成哈布斯堡王室的兩個統治支系。
打擊穆斯林
當查理在為帝國奔忙的時候,基督教的「老朋友」伊斯蘭教又在歐洲東部方向威脅著歐洲諸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是基督教反對伊斯蘭教的天然保護人,查理的先輩伊莎貝拉女王光復整個西班牙的輝煌也促使他具有這種使命感。然而這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在其歷史上最偉大的蘇丹蘇萊曼的統治下國力強盛,橫跨亞、非、歐,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他們的行政管理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行政管理之一,他們還擁有讓歐洲許多國家羨慕的財政平衡。他們的軍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這樣的一個強國,歐洲各大國都在避其鋒芒。只有查理五世懷有擊敗異端的宗教熱情,想要打敗蘇萊曼。輕率的企圖產生了荒謬的行動。1526年,土耳其軍隊在莫哈奇大敗查理五世的軍隊。1529年,維也納受到圍攻。
查理五世也不是沒有勝利過。1534年,突尼西亞哈夫斯王朝發生內亂,蘇丹穆萊?哈桑被著名的「紅鬍子」巴巴洛薩就是紅鬍子的意思,赫爾丁是當時地中海上富有傳奇色彩的海盜。他投靠土耳其政府後,經常騷擾西班牙海岸,是查理五世的心腹之患。海盜巴巴洛薩?赫爾丁廢黜。哈桑向查理五世表示要做永久的附庸。查理五世決定抓住這個機會打擊土耳其的勢力。1535年,他在巴塞羅那集結了300艘戰船,親自登上一艘有80面金色船帆的大船,御駕親征。3萬人在迦太基廢墟附近登陸,攻下了古萊特要塞,恢復了哈桑在突尼西亞的統治。紅鬍子海盜逃往阿爾及爾。哈桑向查理稱臣納貢,並釋放了2萬名基督徒奴隸。查理凱旋而回,在義大利南部城市巴勒莫、墨西拿和那不勒斯停留時,居民熱烈歡迎這位「在非洲和亞洲的歐洲捍衛者」,入城時在一些旗上寫著「從旭日東升直到夕陽西下」,這應該就是指他的國土廣袤,可能也是後世日不落帝國說法的起源。查理這次勝利的一個後果就是法國與土耳其結盟,他不得不陷入兩線作戰的境地。
1541年,受這次勝利的影響,為了贏得地中海的優勢,查理率260艘船討伐阿爾及爾。無奈天公不作美,有100艘船在路上因為暴風雨而損失,還有14艘船觸礁。在好不容易登陸後,傾盆大雨又讓他們陷入泥濘,面對蜂擁而來的阿拉伯人,只好撤退。查理五世垂頭喪氣,他打擊伊斯蘭教的戰斗以失敗告終。
但戰斗並沒有停止,雙方仍在不斷地發生沖突。1569 年 9 月,全歐最大的威尼斯火葯廠突然大爆炸,燒毀了火葯廠,也使停泊在威尼斯港的艦隊損失了 4 艘艦船。蘇萊曼誤以為威尼斯艦隊已在爆炸中化為灰燼,於是決定進攻威尼斯的塞普勒斯島。1570 年 7 月,土耳其艦隊開始進攻塞普勒斯。面對威脅,威尼斯向所有基督教國家求援,但應者寥寥。唯一的支持者是羅馬教皇,他清醒地認識到基督教世界所面臨的危險,認為奪得並保持地中海的制海權就可以扼制土耳其向西的擴張。在他的倡導下,地中海沿岸一些國家形成了一個反穆斯林同盟,並組建了一支基督教聯合艦隊。 聯合艦隊總算拼湊了230 余艘軍艦,總司令由唐?約翰(唐?胡安)擔任,他是查理五世的私生子。此時的約翰年僅 26 歲,年輕氣盛,是一位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 1571年10月7日,聯合艦隊將土耳其艦隊堵在了位於希臘勒班陀的佩雷特灣。清晨,土耳其艦隊突圍,聯合艦隊只有190艘船趕了上來。雙方展開激戰。由於聯合艦隊的火力猛,裝甲厚,士兵普遍裝備了火繩槍,強於土耳其士兵裝備的弓箭,再加上唐?胡安的正確指揮,最終土耳其艦隊大敗。此戰,聯合艦隊共擊沉土軍戰艦 113 艘,俘獲117 艘,繳獲火炮 274門,擊斃土軍 3 萬餘人,俘虜 8000 餘人,土軍主帥戰死。聯合艦隊只損失了 12 艘戰艦,被俘 1 艘,死傷 15000 餘人。根據胡安戰前的宣言,聯合艦隊 15000 名奴隸劃槳手全部獲得自由。 此戰,一個小兵在戰斗中胸部和左臂受傷,他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塞萬提斯。
1588年無敵艦隊的覆滅,標志著西班牙的衰落,1598年國王菲利浦二世的去世,說明西班牙黃金時代的終結。無敵艦隊的失敗是軍事上的失敗,但黃金時代的終結卻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金銀
有了金銀就意味著富強,西班牙之所以能成為強國,與之不無關系。但金銀的大量輸入引發了許多意料不到的問題。首要的就是通貨膨脹。大量的金銀使得金銀的價格下降,物價上漲,首先是農產品,既而是工業品。到了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平均上漲了4倍多,谷價上漲了5倍。法、英、德等地區的平均物價上漲了2倍半以上。價格的上漲使西班牙製成品價格昂貴,因而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而在國內由於物價上漲速度超過了普通人的收入增長速度,造成群眾購買力下降,國內市場日益狹小。其次,就是對國內工商業的打擊。由於本國產品不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不佔優勢,為了掙錢,國內外紛紛把其他國家的產品走私到西班牙來,從而進一步打擊了西班牙本已弱小的工商業。由於菲利浦二世利用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打擊異端,迫使1568年~1570年摩里斯哥指留在西班牙的皈依了基督教的摩爾人。人被迫舉行大規模起義。1609年在大主教瓦倫西指使下,西班牙頒布驅逐從事工商業的摩里斯哥人敕令。1609年~1610年,大約50萬有熟練技藝的從事工商業的摩里斯哥人被逐出西班牙,這嚴重阻礙了西班牙經濟的發展。第三,是引發國內奢侈和好逸惡勞之風。在擁有大量金銀後,國內的貴族和富人把它用在了奢侈品消費上。為了滿足他們的需求,政府鼓勵外國商品大量輸入,一方面為別國輸送了資金,對他們的工商業起了促進作用,也使自己高度依賴於外國,主要是尼德蘭、英國、法國、德意志;另一方面阻礙了本國工業的進步。一些人則離家到美洲去追求金銀。人口的減少影響了國內市場、農業生產和工業進步。由於西班牙國內的經濟危機,使它不能吸納殖民地生產出來的物品,而國內不能以優惠的價格提供足夠數量的產品又加劇了殖民地經濟的困難。從西班牙湧入美洲的大量人口需要美洲增加食物供應,而勞動力的大量死亡使這種增加遠遠趕不上需要。同時,西班牙王室由於財政困難(戰爭消耗、稅收減少和海盜)又迫使它不斷地攫取更多的金銀,進而加劇了危機。國內和殖民地的人口變動和經濟危機正好是同時發生的,它們相互作用增加了損失,激化了矛盾。
軍費開支耗空了財富
在整個16世紀和17世紀上半葉,西班牙一直打仗,義大利戰爭、與德意志新教徒的戰爭、鎮壓尼德蘭革命、與土耳其人的戰爭、與英國人的戰爭,還有席捲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等等。一個不穩固的大國,懷著過時的夢想,擁有如此多的對手,捲入如此多的戰爭,結果是很難想像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支撐的問題。在多場戰爭的背後,就是天文數字般的軍費開支。在15世紀,歐洲開始了一場軍事革命,戰爭規模擴大、新兵器嶄露頭角,攻打堅固的城防設施需要大量的人員,這一切都使得軍費開支直線上升。1552年,查理五世在義大利、德意志、尼德蘭、西班牙、大西洋和地中海各條戰線上同時受到攻擊,於是他在德意志和尼德蘭出動了109000人,在倫巴第出動了24000人,在西西里、那不勒斯和西班牙出動了更多的人。海軍的花費更加驚人。由於廣泛的敵人的存在,西班牙的船越造越大、數量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先進。在1574年,菲利浦二世擁有146艘大帆船,幾乎是十幾年前的3倍。1580年吞並葡萄牙後,敵人的增多,迫使菲利浦擴大艦隊規模。
支出的增長遠遠大於收入的增長。1552年,查理五世在梅斯一戰中就花費了約征自美洲的正常收入10倍的金錢。在不斷的戰爭中,帝國來不及喘息。查理五世發現他的各種收入根本不能支付開銷,連稅收也早已抵押。查理不斷向銀行家借債以支持戰爭,但借款條件越來越苛刻,王室的信用在下降,利息越來越高,正常收入的大部分只能用來償還以往債務的利息。金錢大量流入銀行家手中。1557年,王室再也支撐不住,使得他的大債主德意志的銀行家富格爾也破產了。但是戰爭仍在繼續,支出也就避免不了。菲利浦二世在他統治期間將稅收增加了2倍仍不能滿足需要。這時,美洲金銀產量的增加以及破產後不再給付利息,緩解了王室的困難,但隨後的戰爭支出給王室帶來了災難。鎮壓尼德蘭革命的軍隊每年的花費是政府總收入的1/4。1588年花費1000萬金幣的無敵艦隊覆滅。1596年,在以空前的數額借債之後,西班牙政府又一次宣布破產。1598年,菲利浦二世死後,他遺留的債務高達1億金幣。政府的高額支出使它的收入來源地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美洲的金銀是王室重要的經濟來源,但它屢遭私掠船的襲擊,損失慘重。1628年一次就被荷蘭人劫走價值1000萬金幣的白銀。王室更重要的經濟來源是卡斯提的稅收。沉重的稅負,是經濟日益萎靡的普通卡斯提人所無法承受的。他們只有兩條路:破產或逃亡。尼德蘭也是一個重要稅源地,但尼德蘭革命的爆發,使西班牙不僅收不上稅,反而要為鎮壓革命額外增加開支。經濟的窘迫影響了西班牙的軍事能力,軍事能力的削弱也影響了財富的獲得。
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競爭
西班牙趁歐洲其他國家忙於自身事務時,佔得先機,取得了成功。17世紀,西歐各國力量不斷增強,他們不滿足教皇對西班牙霸權的承認,趁其沉陷於歐洲不能自拔的機會,開始了挑戰西班牙帝國的過程。競爭主要在三個地區展開:一個是歐洲本土和地中海,一個是美洲和大西洋地區,一個是東亞和東南亞。在歐洲本土和地中海,西班牙在一場接一場的車輪戰中消耗著自己的力量;在美洲和大西洋,西班牙建立的貿易壟斷制度面臨著其他國家走私和海盜行為或偷偷摸摸或明目張膽的破壞。與腐敗的官員勾結的走私分子吞蝕著西班牙的市場,在菲利浦二世統治時期,美洲殖民地進口商品中的90%來自於其他國家。到18世紀,這個數字變成了19/20。大西洋上的海盜給西班牙的船隻造成了很大的破壞,西班牙往歐洲運送白銀的船隻是他們掠奪的目標。他們有時還攻入防護薄弱的城市,燒殺搶掠。在美洲大陸上,也出現了其他歐洲國家的身影,他們在美洲試圖建立永久居住地,從西班牙口中搶食吃,這也是對美洲爭奪進入新階段的標志。1587年荷蘭商人在巴西出現,1621年,他們建立西印度公司,以後又相繼佔領巴西繁華的聖薩爾瓦多、伯南布哥等城市。1623年,法國人和英國人分割了聖基茨島,英國的議會決定設立西印度公司。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不僅在南美洲進行殖民活動,他們還到西班牙尚未正式佔領的北美洲拓殖,並以此為跳板不斷地向西屬美洲滲透。
在亞洲的競爭更加激烈。西班牙在亞洲採取的是守勢。1600年,英國人成立了東印度公司,1602年,荷蘭人也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他們打破葡萄牙人的壟斷,來到東方貿易。1595年,葡萄牙人保持了近一個世紀的印度洋航線的秘密被荷蘭人公布出來。1606年,葡萄牙和荷蘭的艦隊在馬六甲進行了一場海戰,戰敗的葡萄牙失去了東方海上霸主的地位。荷蘭取代了它的位置,1641年,馬六甲被荷蘭人佔領,葡萄牙的東方貿易航線被截斷。荷蘭在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強大的殖民地,西班牙在菲律賓從此處於守勢。
西班牙在17世紀迅速衰落,1700年國王查理二世的死亡引發了曠日持久、影響深遠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戰爭後,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以外的領土喪失殆盡,直布羅陀成為英國殖民地直到今天。受法國大革命的鼓舞,西屬美洲開始了獨立戰爭,到1826年,除古巴外,各殖民地先後獨立,西班牙的統治宣告終結。西班牙再也沒有恢復它的榮耀。
『玖』 西班牙的歷史沿革
主詞條:西班牙歷史 主詞條:布匿戰爭
從大約公元前3000年開始,外來民族開始向伊比利亞半島大規模移民。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
公元前1100年,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創建了加迪爾(加的斯城)。腓尼基人與西班牙建立了貿易關系。為進一步開發半島資源,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永久居留地。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新迦太基」)。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很快佔領整個半島。
公元前6世紀,來到伊比利亞半島的凱爾特人和伊比利亞人相互通婚、融合,產生了後來的塞爾梯貝里亞人。腓尼基人聯合卡塔戈人抗擊塞爾梯貝里亞人,後來卡塔戈人成為半島的主人。
公元前218年,羅馬人大舉入侵西班牙。
公元前206年,羅馬人將卡塔戈人逐出伊比利亞半島。羅馬人在征服塞爾梯貝里亞人的過程中遭到英勇抵抗。
公元前19年,羅馬人才徹底征服整個伊比利亞半島。
此後,在長達500年的時間里西班牙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
公元5世紀,羅馬帝國開始走向崩潰。公元409年,西哥特人入侵西班牙,建立西哥特王國,從而開始了長達300年的統治。
公元711年,西哥特人的結束了對伊比利亞半島的統治。 主詞條:瓜達萊特戰役
公元710年,由於爭奪王位,西哥特人的一位王位競爭者尋求阿拉伯人(又稱摩爾人)的幫助,從而開始了摩爾人的入侵歷史。
公元711年,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只用了7年時間就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從而西班牙開始了為期近800年的伊斯蘭統治,稱做「安達盧斯國」,中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初期,西班牙有幾個酋長國並存,隸屬於大馬士革哈里發帝國。
公元722年,在阿斯圖里亞斯地區的科瓦東加山打響了光復運動的第一役。在這場戰斗中,基督教軍隊在領袖佩拉約的領導下戰勝了阿拉伯軍隊。歐洲其它國家的基督教徒也紛紛響應教皇的號召,到西班牙參加反阿聖戰。在同阿拉伯人征戰的同時,基督教形成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大王國。
公元756年,第一位摩爾國王阿夫德拉曼一世,定都科爾多瓦,同時宣布獨立。
公元10世紀,摩爾人統治達到鼎盛時期。後來,科爾多瓦哈里發帝國分裂為若干個王國。面對阿拉伯人對西班牙的侵略和佔領,基督教人開始進行反抗。
1085年,基督教軍隊收復了托萊多,卡斯蒂利亞將該城定為首都。
1212年,在阿方索八世的領導下,卡斯蒂利亞王國的軍隊在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取得了戰勝摩爾人的決定性勝利;此後,又收復了科爾多瓦、塞維利亞、赫雷斯、加的斯等城市,最後只剩下格拉納達王國。
1469年,伊莎貝爾嫁給了阿拉貢的王子費爾南多,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兩個王國聯姻,為兩個王國的最後統一奠定了基礎。
1474年,23歲的伊莎貝爾被立為卡斯蒂利亞女王,她建立起新的法庭和城鎮行政制度。
1479年,費爾南多繼位,成為阿拉貢國王,兩國正式合並為統一的西班牙王國,夫婦二人被稱為「天主教雙王」。 主詞條:西班牙光復運動
1492年1月2日,摩爾人首都格拉納達陷落,西班牙光復運動宣告完成,西班牙最終實現統一。
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由西班牙加迪斯出發,10月12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並登上巴哈馬的聖薩爾瓦多島,然後帶了幾個土著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此後,西班牙殖民者開始了對拉美的征服和佔領,將疆土擴展到大西洋的彼岸和菲律賓。
1516年,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
1519年,埃爾南·科爾特斯等從古巴抵達墨西哥,征服了阿茲特克部落的首府特諾奇蒂特蘭。
1530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人從巴拿馬出發,幾個月後到達印加帝國,征服了印加帝國的首府庫斯科。許多部落被消滅、印第安人文明被毀滅。
1588年,腓力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班牙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出身海盜的德雷克率領的英國海軍擊潰,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開始衰落。
1648年,西班牙對法國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與荷蘭的領土,西班牙逐漸走向衰落。
1700年,查理二世去世,其姐瑪麗亞·特里薩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世的孫子費利佩繼位(腓力五世),從此西班牙王位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轉到法國波旁家族手中。盡管費利佩當上了西班牙國王,但為爭奪西班牙王位,法西與奧地利(英、荷支持)開始了一場戰爭,並於1713年簽訂了烏德勒支和約,奧地利得到了佛蘭德、米蘭、撒丁島和那不勒斯,英國得到直布羅陀等地,荷蘭得到佛蘭德的許多要塞,西班牙只剩下本土,換取的是各國對腓力五世的承認。
19世紀,拿破崙奪取法國政權後,將擴張的目標對准西班牙。以借路攻打葡萄牙為借口,派軍隊佔領了西班牙並安排自己的兄弟任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奮起抗法。1808年5月2日,獨立戰爭爆發,西班牙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西班牙喪失了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ña」(源於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主詞條:美西戰爭
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24日王朝復辟。
1898年,爆發的美西戰爭以西班牙失敗而告終,古巴獲得獨立,西班牙向美國割讓了波多黎各、關島並廉價出售了菲律賓(2000萬美元)。西班牙喪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國際大國地位不復存在。 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
1931年4月12日,西班牙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市政選舉中,左翼勢力獲勝;14日在巴塞羅那、聖塞瓦斯蒂安等地宣布成立共和國;在馬德里,革命委員會宣布成立臨時政府;阿方索十三世自願流亡國外。同年6月28日,共和派舉行全國大選,宣布宗教自由。同年12月,西班牙通過了新的《憲法》,新政府著手進行農業、教育、區域自治等方面的改革和立法;與此同時,一些右翼政黨相繼成立。
1932年,政變軍人被赦免,中央政府與加泰羅尼亞地區政府發生沖突。
1933年11月的大選中,右派政黨獲勝,一些新法律(如農業改革基本法)被廢止。
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7月17日佛朗哥發動叛亂,引發三年的西班牙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
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20日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1日,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道弗·蘇亞雷斯·岡薩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1978年12月新憲法正式出台。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約。1986年,西班牙加入歐共體。
1996年至2004年,人民黨連續執政。
2004年至2011年,工社黨重新上台執政。
2011年11月,工社黨在大選中失利,人民黨重掌政權。
『拾』 西班牙、葡萄牙與荷蘭崛起方式有何不同
西班牙——西班牙光復運動。1492年1月2日,摩爾人首都格拉納達陷落,西班牙光復運動宣告完成,西班牙最終實現統一。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由西班牙加迪斯出發,10月12月發現了美洲新大陸並登上巴哈馬的聖薩爾瓦多島,然後帶了幾個土著人及一些物品返回西班牙。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此後,西班牙殖民者開始了對拉美的征服和佔領,將疆土擴展到大西洋的彼岸和菲律賓。 1516年,胡安娜和王夫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一世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納瓦拉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邦聯的國家。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519年,赫南·科爾特斯等從古巴抵達墨西哥,征服了阿茲特克部落的首府特諾奇蒂特蘭。 1530年,弗朗西斯科·皮薩羅率人從巴拿馬出發,幾個月後到達印加帝國,征服了印加帝國的首府庫斯科。許多部落被消滅、印第安人文明被毀滅。 1588年,菲利佩二世對英進行討伐,但西班牙海軍裝備落後,加上風暴襲擊,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的海盜德雷克擊潰,從而西班牙喪失了海上強國的地位,開始衰落。 1648年,西班牙對法國作戰失利,在陸地上的軍事優勢也宣告結束。此後,在王位繼承戰爭中,又向英國割讓了直布羅陀並陸續喪失了葡萄牙和在義大利與荷蘭的領土,西班牙逐漸走向衰落。 1700年,卡洛斯二世去世,其姐瑪麗亞·特雷莎和法國國王路易十世的孫子菲利佩繼位,從此西班牙王位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轉到法國波旁家族手中。盡管菲利佩當上了西班牙國王,但為爭奪西班牙王位,法西與奧地利(英、荷支持)開始了一場戰爭,並於1713年簽訂了烏特雷奇條約,奧地利得到了佛蘭德、米蘭、撒丁島和那不勒斯,英國得到直布羅陀等地,荷蘭得到佛蘭德的許多要塞,西班牙只剩下本土,換取的是各國對菲利佩五世的承認。19世紀,拿破崙篡取法國政權後,將擴張的目標對准西班牙。以借路攻打葡萄牙為借口,派軍隊佔領了西班牙並安排自己的兄弟任西班牙國王。西班牙人民奮起抗法。1808年5月2日,獨立戰爭爆發,西班牙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沉重代價,西班牙喪失了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1837年,伊莎貝爾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邦聯模式。
葡萄牙——最初遷入今日的葡萄牙一帶的是尼安德特人,後來被智人所替代。葡萄牙早在公元前1千年,已有凱爾特人在伊比利亞半島定居下來。羅馬人於公元前219年初次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公元前140年前後,羅馬人征服了葡萄牙,將其劃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稱為琉息太尼亞省,並一直統治到公元5世紀。公元5世紀日耳曼部落(包括斯維比人、汪達爾人和阿蘭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後來這些部落都被西哥特人逐出伊比利亞半島之外。711年北非穆斯林摩爾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西哥特王朝滅亡了,僅葡萄牙北部的阿斯圖里亞斯高地還在信奉天主教的哥特貴族的手裡。哥特人在阿斯圖里亞斯便開始發起「收復失地運動」,旨在跟南部穆斯林政權作戰,重新統治伊比利亞半島。1179年該地區成為葡萄牙王國,隨著重新取得穆斯林所佔據的部分而擴張起來。現代歐陸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70年國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15、16世紀乃葡萄牙的全盛時代,在非、亞、美擁有大量殖民地,為海上強國。這時代期間,不論在經濟、政治、文化上,葡萄牙都已遠遠超越歐洲其他國家。葡萄牙的殖民帝國成立於1415年8月21日,當航海家亨利率領葡萄牙艦隊征服北非的伊斯蘭貿易中心休達。隨後葡萄牙的航海家與探險家陸續發現了亞速爾群島、維德角、比奧科島、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和安諾本島等無人居住的島嶼。1471年,長期與西班牙爭奪的北摩洛哥城市坦幾亞終於被葡萄牙人占據。1488年春天,葡萄牙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後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498年5月20日達·伽馬終於到達離印度城鎮科澤科德不遠的海灘。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初次看到巴西的海岸。1501年,卡布拉爾發現了印度洋的馬達加斯加,1507年也到了模里西斯。1510年,阿爾布克爾克征服了印度的果阿地區和馬來西亞的馬六甲(1511年)。1514年以後,葡萄牙的航海家到了遠東的中國和日本。1517年,葡萄牙商人及官員費爾南·佩雷茲·德·安德拉德到了廣州,而其與明朝朝廷的交涉被稱為近代中國與歐洲接觸的開端。葡萄牙人於1542年意外發現了日本,後來很多歐洲商人和傳教士被吸引到日本(參見南蠻貿易)。1557年,葡萄牙人租借澳門,並開始與中國進行貿易。1522年,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所率領的西班牙船隊首次環航地球。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租借澳門,這也成為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以1553年算起)。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佔的,並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但隨著其他歐洲國家繼取得海上霸權後,葡萄牙實力有所下降。1580年因皇室姻親繼承關系,曾被西班牙侵佔,直到1640年才擺脫西班牙統治。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時被荷蘭人和英國人攻擊。17世紀間,大量葡萄牙人移民到巴西,直至1709年為了防止人口流失約翰五世下令禁止葡萄牙人移民。1755年11月1日早晨,里斯本發生9級地震,地震所造成的損失加上接踵而至的海嘯和火災將整個里斯本夷為平地。這場災難是當時葡萄牙經濟無法承受的沖擊。但此時的葡萄牙帝國仍然強大,隨著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的崛起,葡萄牙帝國逐漸沒落,到1999年葡萄牙將澳門交給中國後,葡萄牙帝國500多年的歷史結束。1807年拿破崙進攻葡萄牙,同年12月1日佔領里斯本。直到1812年因得到英國相助才擺脫法國的統治。1808年葡萄牙王室與大部份里斯本貴族逃亡到巴西里約熱內盧,從1808年到1821年把這個城市當作葡萄牙的首都,是當時歐洲僅有的不在歐洲本土的首都。1820年8月,葡萄牙發生了自由黨人的革命,新政府的頭項措施是請流亡到巴西的國王若昂六世回國。若昂六世最終決定帶著幾乎所有的王室成員和大臣們回國,1821年7月在里斯本登陸。若昂六世回國後,葡萄牙的第一屆立憲議會企圖取消若昂六世受給巴西的各種特權,使巴西重新陷入殖民地的境地。巴西人民早已習慣有一個自己的國王和政府,這種做法進一步刺激了巴西人民要有自己的國王和政府的情緒。巴西不能接受對其特權的取消和再次淪為殖民地。若昂六世的兒子佩德羅決定留下來反對葡政府的這項決議,若昂六世也默許了兒子的做法。1821年12月,葡議會以完成政治教育為由,敦促佩德羅回國,並規定巴西各省直接受里斯本管轄。在巴西獨立派的推動下,佩德羅拒絕了葡議會的命令,建立了以若澤·博尼法西奧·德·安德拉達為首的新政府,並與1822年5月自立為「巴西永久的保護者」。葡議會因此廢黜了其巴西攝政王的職務。1822年9月7日,剛到達聖保羅的佩德羅獲悉了此決議,於是在依皮朗加河畔拔劍宣誓「不獨立,毋寧死!」(葡萄牙語:Independência ou Morte!),正式宣布了巴西的獨立。1822年10月12日,佩德羅稱巴西皇帝佩德羅一世,並於1822年12月1日舉行了加冕儀式。1910年10月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制,成立第一共和國。
荷蘭——從西班牙獲得獨立之後,荷蘭發展成為17世紀航海和貿易強國。荷蘭的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被譽為「海上馬車夫」。荷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這段時期在荷蘭被稱為「黃金年代」。1602年,在共和國大議長奧登巴恩維爾特的主導下,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認荷蘭獨立,荷蘭已達到了商業繁榮的頂點,成為17世紀海上殖民強國,繼西班牙之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1656年,荷蘭使團到達北京。到17世紀中葉,荷蘭聯省共和國的全球商業霸權已經牢固地建立起來。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擁有15000個分支機構,貿易額佔到全世界總貿易額的一半。懸掛著荷蘭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當時,全世界共有2萬艘船,荷蘭有1.5萬艘。比英,法,德諸國船隻的總數還多。1688年9月,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阿姆斯特丹港拔錨起航,這些船上載著荷蘭的最高執政官威廉三世和兩萬名荷蘭士兵。威廉三世此行是受英國議會的邀請,前去保護英國國民的「宗教自由和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