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封鎖令什麼時候結束
A. 1700-1868年西班牙詳細歷史,越詳細越好,可加分!
開明專制:波旁王朝統治下的西班牙(18世紀)
來自法國王室的腓力五世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他在1715年簽署了Decreto de Nueva Planta法案,終結了原來組成西班牙帝國的各王國的歷史權力和特權,將其統一在卡斯蒂利亞的法令之下——後者的西班牙總議會(Cortes Generales)更樂意於接受國王的旨意。西班牙不僅在文化上,而且在政治上成為了專制主義的法國的追隨者。其後,波旁王朝的斐迪南五世和查理三世繼續統治著西班牙。 在查理三世及其大臣伊斯奎拉克侯爵萊奧波爾多·德·格雷戈里奧等人的統治下,西班牙開始實行開明專制,這在18世紀中期為西班牙帶來了新的繁榮。盡管與法國一同輸了對抗英國的七年戰爭,但是在其後的美國獨立戰爭中西班牙卻奪回了之前失去的大部分領土,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改善。然而,查理三世的改革精神在其子查理四世的統治時期盪然無存,後者被認為存在智力障礙。在他的妻子的情人曼努埃爾·德·戈多伊(Manuel de Godoy)的操縱下,查理四世廢除了查理三世時期諸多的改革政策。在法國大革命戰爭其間短暫的反對法國大革命之後,西班牙被哄騙加入了與這個鄰國的不穩固的聯盟,從而遭致了英國的封鎖。查理四世優柔寡斷,後來又拒絕加入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的大陸封鎖體系,導致法軍於1808年入侵西班牙,這又最終觸發了西班牙獨立戰爭。 在由於哈布斯堡王室腐朽的統治所導致的西班牙17世紀後半葉的衰弱之後,18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西班牙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但是這種發展無法挽回西班牙相較於歐洲其他發生巨大變革地區,如英國、法國和低地國家,在政治和商業發展上的落伍。因拿破崙的入侵而爆發的混亂又進一步擴大了這條鴻溝。
西班牙獨立戰爭(1808-1814)
西班牙在拿破崙戰爭初期站在法國的對立面,但是西班牙軍隊的戰敗促使查理五世與革命中的法國結盟。之後,在1805年的決定性的特拉法加海戰之中,法西聯合艦隊的主力被消滅殆盡,這又促使西班牙國王重新考慮與法國的結盟。西班牙退出了大陸封鎖體系,而拿破崙和西班牙國王又進一步交惡,最終導致法國入侵西班牙並廢黜了查理四世。西班牙民眾有力的抵抗了法軍的入侵,全國各地的議會均聲明支持查理四世的兒子斐迪南七世。 西班牙遭受到了英國的封鎖,而它的殖民地——它們第一次與母國統治者斷絕音訊——開始與英國獨立進行貿易。其後它們在南美洲擊退了英國的入侵,這進一步鼓勵了殖民地的獨立傾向。最初,殖民地議會宣布支持斐迪南,希望在議會已經起草的自由派憲法的框架下從馬德里獲得更大的自治權。這時的西班牙議會流亡至了加的斯。1812年,加的斯議會創立了第一部現代西班牙憲法——1812年西班牙憲法。 威靈頓公爵指揮下的英國軍隊和拿破崙的軍隊在半島戰爭中展開戰斗,此時約瑟夫·波拿巴被拿破崙在馬德里扶立為西班牙國王。在這場殘酷的戰爭中,出現了西方現代史上的首次游擊戰:法國在西班牙境內的補給線受到了西班牙游擊隊的多次攻擊。伊比利亞半島的戰爭局勢不斷反復,威靈頓花了數年時間堅守位於葡萄牙的堡壘,並在西班牙境內發動了數次戰役。1813年,在決定性的維多利亞戰役中,法軍被擊敗。第二年,斐迪南被重新冊立為西班牙國王。
19世紀的西班牙(1814-1873年)
雖然將法國軍隊趕出西班牙之後,西班牙議會已經宣誓恪守1812年憲法,但是斐迪南七世公開宣稱這個國家太自由了。他回到西班牙後,拒絕了向憲法宣誓,並繼續以其祖先的那種權力專制主義的方式進行統治。 雖然西班牙本土接受了費迪南的這種態度,但是西班牙帝國的新世界部分對此表示了反對。革命爆發了。西班牙由於之前與法國的作戰和國家重建而瀕於破產,甚至無法為士兵發餉,最終被迫於1819年將佛羅里達以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1820年,一支被派往殖民地(此時的殖民地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受到了來自反叛分子和門羅主義的雙重威脅)的遠征軍在拉斐爾·德爾列戈領導下於加的斯發動起義。全西班牙的軍隊都聲明對這些起義者表示同情。斐迪南被迫接受了自由派的1812年憲法。在自由派得勢期間,斐迪南處於事實上的被軟禁狀態。 自由派統治了三年時間,其後發生了西班牙內戰,這場戰爭為之後一個世紀的西班牙政治定下了一個基調。自由派的政府被當時的歐洲各國看成是大革命時期法國政府的翻版,引起了1822年凡羅拿會議的敵視,法國被授權介入這場戰爭。法國使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西班牙遠征軍摧垮了自由派政府,斐迪南重掌權力。此時,美洲殖民地已經完全淪陷;1824年,美洲大陸的最後一支西班牙軍隊在南秘魯地區的阿亞庫喬戰役中被擊敗。 接下來的十年內,西班牙局勢動盪不安。由於斐迪南只誕有一名女性繼承人,西班牙王位很有可能由其兄弟卡洛斯王子繼承。此時的斐迪南由於懼怕外國干涉,已經和保守派結盟,他沒有把卡洛斯王子的不同政策作為一種可行的選擇來考慮。斐迪南隨後頒布了1830年國事詔書,使其女兒伊莎貝拉能夠繼承王位,從而破滅了卡洛斯王子的希望。卡洛斯王子逃往葡萄牙,對抗這份詔書。 斐迪南死於1833年,隨後年僅三歲的伊莎貝拉登基為西班牙女王,由此引發了第一次卡洛斯戰爭。卡洛斯率軍侵入西班牙,並獲得了西班牙保守派的支持;伊莎貝拉的母親——兩西西里的瑪利亞·克里斯蒂娜則被推舉為攝政,直至其女兒成年。 年末,叛軍看起來已經接近毀滅邊緣了;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被稱為「克里斯蒂諾軍」("Cristino" forces)的軍隊,已經將叛軍趕出了巴斯克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其後卡洛斯任命了巴斯克總督托馬斯·德·祖瑪拉卡里格為他的總司令。祖瑪拉卡里格使叛軍恢復了戰鬥力,至1835年他已經將克里斯蒂諾軍趕至了埃布羅河邊,並將原本士氣低落的叛軍改造成了一支擁有3000多素質較之政府軍更為優秀的士兵的軍隊。 1835年,祖瑪拉卡里格的死改變了卡洛斯派的命運。克里斯蒂諾軍在范蓋拉親王巴爾多梅羅·埃斯帕特羅的有力指揮下,在1836年的勒查納戰役(Battle of Luchana)中獲得勝利,扭轉了戰爭局勢。1939年,一紙《范蓋拉協議》結束了第一次卡洛斯戰爭。 埃斯帕特羅由於戰爭中的表現成為了戰爭英雄,廣受歡迎,被稱為「西班牙的保護者」(Pacifier of Spain)。他要求瑪利亞·克里斯蒂娜進行自由主義改革。但是反對這項主張的瑪利亞·克里斯蒂娜辭去了攝政職位,並讓埃斯帕特羅代替她成為了攝政。但是隨後埃斯帕特羅推行的自由主義改革遭到了溫和派的反對,這位前指揮官的雷霆手段在全國各地引起了零星的暴動,這些暴動最終都被血腥的鎮壓了。埃斯帕特羅在1843年被溫和派的拉蒙·馬里亞·納維茨·坎波斯推翻,後者後來卻被仍認為太過於傾向保守派。這時卡洛斯派又蠢蠢欲動,第二次卡洛斯戰爭隨即於1846年在加泰羅尼亞爆發,但是由於缺乏組織,至1849年卡洛斯派被鎮壓。 成年後,西班牙的伊莎貝拉二世積極參與政府運作,但是在其統治期間卻異常不受歡迎。人們認為她只親近周圍的人,而毫不關心西班牙的普通民眾。1856年,她試圖建立一個置於萊昂帕多·奧唐奈爾領導之下的跨國聯盟——伊比利亞聯盟,此時後者已經進軍至馬德里並解散了由埃斯帕特羅組織的一屆政府。但是伊莎貝拉的計劃最終宣告失敗,她的政治威信以及在民眾中的受歡迎程度都大受打擊。 1860年,伊莎貝拉發動了一場由奧唐奈爾和胡安·普里姆指揮的、針對摩洛哥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這場戰爭提升了伊莎貝拉在國內的威望。但是,欽查群島戰爭期間的一場企圖重新奪回秘魯和智利的戰役中,西班牙被南美國家所擊敗,遭遇到了災難性的失敗。 1866年,胡安·普里姆領導的一次叛亂被鎮壓。但是很清楚,西班牙人民對伊莎貝拉的統治日漸不滿。1868年,爆發了光榮革命,進步人士弗朗西斯科·塞拉諾和胡安·普里姆聯手發動叛亂,並在阿爾科萊阿戰役中擊敗了伊莎貝拉的軍隊。伊莎貝拉被放逐至巴黎。 之後兩年西班牙又爆發了革命,陷入了無政府狀態。1870年,西班牙議會宣布西班牙將會擁有一位新的國王。事後證明,這個決定在歐洲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由於法國反對德意志霍亨索倫王室的利奧波德親王為王位候選人而發動了普法戰爭。最後,議會選舉義大利薩伏依王朝王子阿馬德奧親王為西班牙國王,並於第二年加冕。 阿馬德奧作為自由黨人,已經向自由主義憲法宣誓。但是他立即就面臨著一個艱巨的任務——整合四分五裂的西班牙政治形態。他為西班牙人之間以及西班牙各政黨之間的相互斗爭所折磨。
西班牙第一共和國時期(1873-1874年)
在希達果事件(Hidalgo affair)之後,阿馬德奧公開宣稱西班牙人民是不可治理的,並遜位離開了這個國家。王位虛懸時期,由激進派和共和黨人組成的政府宣布了成立西班牙共和國。 共和國馬上就面臨著危機四伏的局面——卡洛斯派是其中最直接的威脅,他們在1872年選舉中的慘淡表現之後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暴動;而第一國際亦號召發動社會主義革命;起義和動盪局面席捲納瓦拉和加泰羅尼亞地區;此外共和國亦為羅馬天主教會所反對。
復辟時期的西班牙(1874-1931年)
雖然前女王伊莎貝拉二世仍然在世,但是她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可能會再次引起國內的分裂,於是在1870年她放棄了王位轉而支持她的兒子阿方索,後者正式加冕為西班牙的阿方索十二世。在西班牙第一共和國的騷亂局面之後,西班牙人更樂於接受波旁王朝統治下的秩序的回歸。當時正在國內抵抗卡洛斯派暴動的共和軍在馬丁內茲·坎波斯准將的帶領下於1874-1875年冬季向阿方索效忠。共和派政府被解散,隨後在1874年新年前夕,阿方索任命他所信任的顧問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為首相。阿方索主動出擊,有力的鎮壓了卡洛斯派,並很快的贏得了大部分西班牙國民的支持。 西班牙很快就恢復了秩序,帕拉希德斯·門托·薩迦斯塔所領導的自由派和安東尼奧·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所領導的保守派輪流執掌政權。在阿方索十二世統治期間,西班牙的政局得到了改善,經濟也獲得了部分的恢復。1885年,阿方索去世;之後卡諾瓦斯·德爾·卡斯蒂洛又於1897年被刺殺,政局再次動盪不安。 1868年開始的十年戰爭中古巴開始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這導致了西班牙的新世界殖民地上廢奴主義盛行。美國對該島和島上的人民很感興趣,遂使得局勢愈加惡化。美國緬因號戰艦的爆炸引發了1898年的美西戰爭,西班牙遭遇到了災難性的失敗。最終古巴獲得了獨立,而西班牙則失去了它在新世界的最後一塊殖民地——它將波多黎各連同太平洋上的關島和菲律賓以20萬美元割讓給了美國。1899年,西班牙將其在太平洋上僅剩的幾個島嶼——北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和帛琉賣給了德國,至此,西班牙的殖民地只剩下了非洲的西屬摩洛哥、西屬撒哈拉和西屬幾內亞。 災難性的1898年催生了98一代,這批人由要求新政府變革的政治家和知識分子組成。無政府主義運動和法西斯主義運動在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盛行。1909年,加泰羅尼亞地區的一場叛亂被殘酷鎮壓。 西班牙在一戰中的中立地位使其可以向戰爭雙方提供其所需的物資,造就了西班牙這個時期經濟的繁榮。但是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的爆發和戰後經濟的減速給西班牙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使這個國家負債累累。1919年,一次大規模的工人罷工活動被鎮壓。 對西屬摩洛哥摩爾人的虐待最終導致了1921年爆發的起義,其後西班牙失去了其在北非的殖民地,只剩下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塊飛地。為了逃避責任,阿方索十三世決定支持米格爾·普里莫·德·里韋拉將軍的獨裁,這標志著西班牙君主立憲時期的結束。 1925-1927年間,在法國的協助下,西班牙收復了摩洛哥。但是1930年的政府破產和沸騰的民怨使得國王只能迫使普里莫·德·里韋拉辭職。出於對國王支持獨裁活動的反感,在1931年4月的市政選舉中,城市居民投票給了共和派政黨。國王在未遜位的情況下逃離西班牙,共和國隨之建立。
B. 歐洲至少十二國已下達封鎖令,執行情況如何
歐洲各國面對疫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下封鎖令了,但是實際情況卻不盡人意,習慣了自由的歐洲人民依然有人不支持政府封鎖城市的政令。大部分中國人對於這幫西方國家民眾的思想實在是無法理解,這些人為了自由居然可以連命都不要。
在疫情爆發的關鍵時間沒有讓新冠狀病毒蔓延出去,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說封鎖就封鎖,沒有絲毫猶豫,在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前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沒有出現西方國家那樣的情況,民眾走上街頭去抗議政府封鎖城市的政策。
這次歐洲國家第二波疫情反彈除了氣候變化的原因之外,還有可能就是因為西方國家民眾對於疫情的漠視造成的,雖然新冠狀病毒致死率並不是很高,很多感染者可以通過自身體質抗過去,但是其傳染性非常強,並且也不能獲得永久免疫力。
C. 2020西班牙全國封鎖
新冠肺炎目前在全球的一百多個國家內進行傳播感染,部分國家出現了疫情爆發的現象,確診病例快速的上升。對此作為歐洲國家疫情較為嚴重的西班牙宣布將進入全國封鬧譽備鎖狀態。
西班牙封鎖
當地時間3月14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宣布,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即日起西班牙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為期15天的嚴格封閉措施。根據法令要求,西班牙人除了購買食物或醫療用品、去醫院、工作或處理其他緊急情況之外,要待在家裡。該措施將於3月16日上午8點生效。
同時,西班牙全國所液毀有教育機構停止現場教學,除供應食品、報刊雜志、燃料等之外的商店全部停止營業。
全國緊急狀態
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決定「為了應對西班牙政府在全國採取的對抗新冠肺炎的措施,包括關閉酒吧、餐廳、商店,以及包括水上運動在內的所有活動,我們決定取消所有前往西班牙本土、巴利阿里群島群島、迦納利群島的航班,(此決定)立即生效。」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3月13日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在西班牙暴發,他將宣布國家進入為期15天的緊急狀態。據報道,這項宣布將允許當局限制被感染民眾的流動,以及更有效分配資源。
西班牙累計確診
據西班牙衛生部15日11時30分公布的數據,西班牙較前日12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000例,累計確診病例達7753例,其中288人死亡,382人病情危重。
英國時間當天上午10點左右,英國Jet2航空公司取消了所有前往西班牙的航班。根據航班追蹤網站FlightRadar24的航跡圖顯示,至少有5架該公司從英國飛往西班牙的航班當空掉頭。
全球各國累計確診
歐洲國家中除義大利累計確診24747例,法國累計確診5400例、德國累計確診4838例,瑞士確診1563例;荷蘭確診1135例;英國確診1372例;比利時確診886例;瑞典確診1023例;挪威確診1046例;奧地利確診860例,丹麥確診836例
日本國內累計虛空確診803例新加坡確診226例;泰國確診114例;馬來西亞確診428例;科威特確診112例;巴林確診214例;越南確診57例;印度確診93例;伊拉克確診124例;阿聯酋確診86例;以色列確診195例;沙特確診118例;巴基斯坦確診53例;阿曼確診22例;汶萊50例;黎巴嫩99例
大洋洲國家中,澳大利亞確診272例;紐西蘭確診8例
美洲國家中,除美國之外,加拿大確診309例,巴西151例
D. 西班牙佔領台灣有多久
384年
1626年5月5日
荷蘭佔領台灣南部的一角之後、呂宋的西班牙當局大起恐慌、恰在此時、日本再次禁止西班牙神父在日傳教、並斷絕和馬尼拉的往來、所以西班牙當局深懼若不趕緊設法挽回局面、不但是中日貿易可能遭到半永久性的斷絕、菲律賓的安全也會受到威脅。在這種情況之下、駐馬尼拉總督‧施爾瓦(Fernando de Silva)、急遽下令卡黎尼奧(Antonio Carreno de Valdes)率領大劃船二艘和戎克船一二艘、於一六二六年(明‧天啟六年)五月五日自卡迦揚(Cagayan)出發、迥繞台灣島東側而北上、十一日到達台灣東北角、命名三貂角(San Tiago)、十二日進入雞籠港、在社寮島舉行佔領典禮、並開始築城而稱為「聖救主」(San Salvador)、另一方面、在大沙灣附近、建立了「澗內」(Parian)、做為漢人居住地區。
他們又在一六二八年(明‧崇禎元年)、佔領滬尾、築城名叫「聖多明我」(SantDomingo)、力謀在台灣鞏固其勢力、藉以牽制南部的荷蘭、並恢復日本的傳教圈和貿易路線。
E. 摩洛哥什麼時候解除禁令
摩洛哥於2020年3月20日解除了為期一個月的封鎖令,以應對新冠病毒的蔓延。這項畢判禁令已於2020年4月櫻散20日正式結束,國家的一些政府機構已重新開放,包括購物中心手頌改和娛樂場所。
F. 拿破崙在打擊反法同盟時曾實行過什麼政策
那是拿皇1806年在柏林頒布的大陸封鎖令。
1806年11月21日,頒布《柏林敕令》,規定:所有隸屬於法國的各國,與英國不僅不準發生貿易關系,而且要斷絕一般來往;對法國統治下的歐洲的英國僑民,一律宣布為戰俘;所有英國的貨物和商船,全部沒收。此後,拿破崙一世又陸續頒布了《華沙敕令》(1807年 1月)、《米蘭敕令》(1807年11月和12月)和《楓丹白露敕令》(1810年10月),進一步加強對英國的封鎖。《柏林敕令》頒布時的推行范圍包括法、意、荷、瑞士和萊茵同盟。隨著法國軍事力量的加強,封鎖政策也擴及葡萄牙、西班牙和俄國。大陸封鎖促進了法國某些工業部門的發展,但是,當時整個法國工業的發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國滿足歐洲各國的需求,因而使許多國家特別是與英國有銷茄著傳廳碧統貿易關系的國家的經濟狀況大大惡化,經濟蕭條,進出口停滯,引起它們的虧伏察不滿;同時,英國採取反封鎖措施,並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活動。實行大陸封鎖沒有達到從經濟上窒息英國的目的。隨著拿破崙帝國的崩潰,大陸封鎖政策也隨之破產。
G. 西班牙為什麼發生了內戰導火索是什麼
西班牙內戰
1936~1939年西班牙法西斯軍人發動的反對共和政府的軍事叛亂。1936年2月16日,西班牙舉行大選,人民陣線獲勝,成立聯合政府。議會選舉M.阿薩尼亞·伊·迪亞斯為共和國總統。人民陣線聯合政府成立後,進行一系列改革。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軍官F.佛朗哥發動武裝叛亂。10月1日,叛軍在布爾戈斯成立政府,開始了西班牙內戰。
http://ke..com/view/103212.htm
H. 那位能提供拿破崙的簡介,先謝謝了
拿破崙 · 波拿巴
(1769 –1921)
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1769年出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
1779年,在法國布里埃納軍校學習軍事。1784年,升入巴黎軍官學校,畢業後被任命為瓦朗斯炮兵團少尉軍官,時年僅16歲。
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拿破崙同情革命,一時成為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由於受到當地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的排擠,被迫舉家遷至法國本土。
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一舉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深受雅各賓派奧古斯都.羅伯斯庇爾的賞識,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為少將、炮兵旅長。熱月政變發生後,雅各賓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崙亦受牽連,於8月5日被捕。後經審訊,無罪釋放,但被免去少將、炮兵旅長職銜。拿破崙一時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發生保王黨人的武裝叛亂。督政官巴拉斯請來拿破崙幫助平息叛亂。拿破崙用大炮一舉擊垮了叛亂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晉升拿破崙為陸軍中將、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崙成為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僅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義大利軍司令官,從此開始了獨立作戰的生涯。3月9日,拿破崙與巴黎著名的交際花約瑟芬.博阿爾內匆匆舉行了婚禮。兩天後,他告別新婚妻子,趕赴義大利軍團上任。他統率數萬大軍直驅義大利,與處於優勢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軍奧軍和撒丁軍連續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從義大利凱旋巴黎時,他暗下決心,要做一統天下的社稷首領。 崛起的拿破崙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脅,督政官員們決定把他調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崙被任命為法國埃及軍(東方軍)司令官。5月18日,拿破崙揮師東下,遠征埃及。他希望藉助新的勝利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崙看到國內局勢急轉直下,人民怨聲載道,認為時機已到,立即率親信離開埃及,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成功,成為第一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5月,經全民投票通過,拿破崙成為「終身執政」,集行政、司法、立法大權於一身,向帝制過渡鋪平了道路。
團拍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黃袍加身,宣告自己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稱號為「拿破崙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崙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國東擊俄軍。
1807年6月14日,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 為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崙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眾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崙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崙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一次割地求和。陸辯
1810年3月,娶奧國公主瑪麗亞.路易莎為妻。拿破崙帝國達到極盛時期。 可是,這個歐洲梟雄最得意的時刻也是其霸業發生決定性逆轉的時刻。
1812年,拿破崙集兵50萬遠征俄羅斯。他長驅直入,直搗莫斯科城。然而,俄國的嚴寒氣候和當地軍民的抗法斗爭終於使法軍大敗而歸。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率軍40萬余聯軍作戰,不料在萊比錫戰役中一敗塗地,各附庸國及諸小邦乘機起來擺脫法國控制,拿破崙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1814年,聯軍向法國本土進軍。3月30日,巴黎淪陷早或缺。4月6日,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然而,這個失敗者再次創造了歷史上罕見的奇跡,他從戒備森嚴的厄爾巴島上逃了出來。
1815年3月20日,他不費一槍一彈進佔了巴黎,重新登上皇帝寶座,建立了歷史上所稱的「百日王朝」。 歐洲各君主國重新又調集重兵,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軍。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病逝,終年52歲。 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崙,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9年後,法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力浦派軍艦到聖赫勒拿島接回了拿破崙的遺骨。
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滿腔熱情地舉行了隆重的接靈儀式。數不盡的人群冒著嚴寒、迎著風雪,護送著靈柩前往塞納河畔的榮軍院。從此,拿破崙的遺願得到了實現,他以一個老兵的身份安息在塞納河畔,安息在他熱愛的法國人民中間。